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11部分阅读

皇族第11部分阅读

    来一壶好酒。”

    “酒就免了。”

    无晋接口笑着摇摇头,“上茶吧!再来一盘酱羊肉,两碗米饭,好了,就这些。”

    “客官稍等,这就来!”

    伙计匆匆下楼去了,苏伊小嘴一撅,“为什么不给我喝酒,家里不给喝,这里还不能喝吗?”

    “你这个傻丫头,你自己说呢,能不能喝?”

    苏伊扮个鬼脸笑道:“嘻!我是逗你玩的,我才不喝酒呢!又辣又难喝,对了,三郎哥哥,你知道我今天找你做什么吗?”

    无晋从没想过她会有什么事,只当她是想找自己讲故事罢了,便笑了笑先问她,“你先告诉我,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很奇怪。”

    “问呗!”

    苏伊有点不屑于回答他的这个问题,“鼻子下面是嘴,想办法问,我正好遇到你的大嫂,她买菜回来,她说你去八仙桥了,好像是去找当铺,我又赶来八仙桥,这里就一家当铺,一问就知道了,结果一个钓鱼的老伯伯告诉我,是有一伙人进去了,我猜就是你们。”

    无晋这才想起开当铺的事情他是给大哥说过,心中暗暗称赞,这小丫头还蛮能干的,运气也好,正好就碰到大嫂了,否则她无论如何是找不到自己,无晋又眨眨眼,开玩笑地问她:“你这个小丫头居然还有事找我?让人想不到,会是什么事呢?”

    “三郎哥哥小瞧人啊!我有正事呢!”苏伊一本正经说。

    “哦?什么正事?”

    苏伊连忙从随身的小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笑着递给无晋,“你看一看,这是什么?”

    无晋接过册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迹娟秀整齐,他匆匆浏览了几页,不由一下子愣住了,怎么可能呢?

    他感到十分惊讶,他眼前的这本厚厚册子竟然是《西游记》的开头,从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一直到他和如来打赌输掉,被压到五行山下。

    当然,情节是一样的,但里面的语句文笔却完全不同了,他记得吴承恩的《西游记》写这一段只用了六七章的样子,而这厚厚的一册稿子至少有近十万字,而且语句顺畅,笔调优美,完全是一本独立的书了。

    “伊妹儿,这是你写的吗?”

    苏伊正在全神贯注地夹一只鸽蛋,好不容易夹起,刚要放进嘴,被无晋一打岔,鸽蛋顺着嘴角滚下地了,气得她一跺脚,“三郎哥哥就不要人家吃饭。”

    “对不起了,用勺子舀吧!”

    无晋用勺子舀了两个鸽蛋放在她碗里,苏伊这才吃到了,她一边吃一边笑着说:“三郎哥哥说得没错,这书是我写的。”

    无晋摇摇头笑道:“你连鸽蛋都夹不起,还能用笔写书?肯定不是你写的。”

    “哎!三郎哥哥真的小瞧人哟!”

    苏伊托着腮幽幽叹息了一声,她忽然捂嘴‘噗嗤’一笑,“好吧!我承认,我哪里有这本事,这是我堂姐写的,我把你给我讲的故事告诉了堂姐,她很感兴趣,就写了这本书。”

    “就这些天?她能写完这本书?”

    无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才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她就能写出近十万字的小说,这也太离谱了吧!

    “所以说你小瞧人呀!”

    苏伊托着下巴,用筷子在眼前轻轻摆了摆,得意洋洋说:“我堂姐的本事你是不知道,写字不仅快,而且写一笔娟秀小楷,很漂亮,大家都夸奖得不得了,出了名的才女,不过呢……”

    苏伊忽然想起今天是要有求于人,她连忙给无晋倒一杯茶,笑着继续说:“不过她也正在写本神话小说,只是怎么也写不好,没有好故事,正好我把你的故事告诉她,她便把这些情节加进小说里,写成了这本书。”

    无晋暗暗思忖:‘难怪呢!这还差不多,原来就有基础,不过就算是这样,这速度还是太快了,抄写一遍也是费神费力,这个苏家大小姐果然厉害。’

    想到这,他便点点头笑道:“那这份稿子我拿回去好好拜读,看看能不能给她提提意见。”

    “不!不!”

    苏伊慌忙摆手,“稿子我不能给你,堂姐还要修改,我今天来找你,就想问问你,肯不肯把这个故事卖给我堂姐,她愿意给你一笔钱。”

    无晋笑了,这个时代难道还有版权一说吗?他一转念便明白过来了,不是版权,是文人的清高,不愿意抄袭别人的东西,苏家大小姐倒是个很有自尊的女子。

    “她喜欢就拿去吧!这个故事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我怎么好意思要你堂姐的钱。”

    苏伊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这可不行,堂姐说了,如果你不要钱,那这本书就算是你们合写的,可以写上你的名字。”

    嗯!这个主意倒不错,无晋便欣然点头答应了,“可以,我的名字放在后面。”

    “还有……”

    苏伊贼嘻说:“还有后面的故事,唐僧取经,猪八戒,沙和尚,我堂姐也想听一听呢!”

    无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还有伏笔……好狡猾的小丫头,好狡猾的大丫头,想套自己后面的故事情节。

    他拾起一根筷子,学着苏伊刚才的样子笑着摆了摆,“原来是想骗我上当,我可不干。”

    苏伊听他不肯,连忙合掌央求他,“三郎哥哥,求求你了,我答应了堂姐的,这让我回去怎么交代啊?”

    “其实就算我同意也不现实啊!这故事可长了,没有两三个月是讲不完的,我没有成婚,你堂姐没有嫁人,就这样天天耳鬓厮磨在一起……不行!你娘也不会答应的。”

    无晋只是说着玩,逗逗小萝莉,他可没有时间天天给一个官小姐讲故事,况且苏翰贞也暗示过他,不要再去马蚤扰他的女儿,自然也包括他侄女,他可是拍胸脯答应了,男人嘛!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得做到,否则出尔反尔,还指望苏翰贞罩住他的当铺吗?

    苏伊脸一红,其实她的想法是她天天来听无晋讲故事,然后她再转述给堂姐,但堂姐否决了她的想法。

    “三郎哥哥,我堂姐的意思是,聘请你做我的西席,不知你愿不愿意?”

    无晋哈大笑,他摇了摇头,“你们先去问问你们父亲愿不愿意吧!”

    说完,他夹了一筷子酱羊肉塞进嘴里,说话也含糊不清了。

    “快点吃饭吧!吃完饭就回去,我知道你偷跑出来的。”

    苏伊脸上充满了失望,她本来向堂姐保证一定说服无晋做她家的西席,但她却忘了父亲会不会同意,父亲给她请先生一向很严格,都是有名的大儒,估计这个三郎哥哥,父亲不会同意了,她就像被霜打蔫的小嫩叶一样,一下子没了精神。

    无晋笑着安慰她,“别这么没精打采的,你堂姐能把这本美猴王写好了也不错,也是本好书呀!”

    苏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她顿时跳起来,拉着无晋的手着急地说:“我差点忘了件大事,三郎哥哥,就是……你的大名怎么称呼?我不知道。”

    “嗯!去问你爹爹,他知道。”

    “爹爹不会告诉我,你就说说嘛!”

    “就你这小丫头事情多。”

    无晋笑着用手指蘸了一点茶水在桌上写下了‘皇甫无晋’四个字,“这就是我的大名,记住了吗?”

    ‘皇甫无晋!’

    苏伊调皮地眨眨眼笑嘻说:“原来三郎哥哥叫皇甫无晋,那以后我就叫你无晋哥哥。”

    停一下,她又好奇地问:“为什么会叫无晋,而不叫无赵、无齐、无秦、无楚?”

    “我怎么知道,快吃饭吧!你的水晶肘子来了。”

    就在这时,楼上传来了一阵十分爽快的笑声,”你还别说,朝廷最近是发生了不少大事!”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三十二章 朝廷又有烽烟起

    第三十二章 朝廷又有烽烟起

    苏伊是偷偷溜出来的,不敢再外面久呆,她匆匆吃了一碗饭,就拿着书稿溜回去了,无晋却不慌不忙,他特地要了一壶酒,要慢慢享受他来这个朝代的第一顿美餐,尽管他曾在苏翰贞家里赴宴,可当时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吃上面,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今天不一样,没有人打扰,有的是时间,他须要细斟慢饮一番,他是这样想,却不能如意,只听见楼上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

    “老马,这顿酒兄弟喝得痛快啊!心情好,酒也好,这顿酒我请客,咱们喝个不醉不休。”

    这是罗秀才的声音,他不是在当铺吗?难道五叔他们也在这里吃午饭?

    无晋端着酒杯走上三楼,在楼梯口便看见了罗秀才,只见他和一个中年男子坐在一起喝酒,无晋又向周围看看,旁边并无五叔他们,他摇摇头,正要下去,罗秀才眼尖,一眼看见了他。

    “那不是公子吗?快请上来。”

    无晋无奈,只得端起酒杯走上来,笑问他:“罗秀才,你怎么在这里?”

    “呵!遇到一个朋友,便一起来喝酒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罗秀才先介绍无晋,“这是我的新东家,皇甫家的,老贵的侄子,我们都叫他无晋公子。”

    他又给无晋介绍中年男子,“这是我两肋插刀的朋友,叫马步云,平江驿站的驿丞,以后去平江县吃住,尽管找他。”

    平江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平江驿站的驿丞,相当于政府招待所的总经理,虽然职务不大,但他却是那种有很社会关系的人物,无晋在后世做商人时,这种人他是一定要结交的,尽管他想淡漠名利,但骨子里的一些习惯却一时很难改掉。

    他举杯笑着敬他,“原来是马大哥,小弟先敬一杯。”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个马步云为人十分豪爽,他见无晋虽然年轻,却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心中喜欢,他连忙回敬了一杯酒,便拍拍他肩膀笑道:“看来小兄弟也是个爽快人,既然罗秀才说了,那以后也是我的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以后来平江县,只管来找我老马,别的不说,吃住我包了。”

    “一定!一定!”

    无晋虽然是抱着刻意交结之心和他认识,可又觉得他人不错,很豪爽,不由也心生好感,便笑着说:“我去把酒菜端上来,咱们一桌喝酒,今天我来请客。”

    “好呀!我就喜欢这样的朋友。”

    无晋回头吩咐伙计:“把我的酒菜端上来。”

    两名伙计连忙把无晋的酒菜都端了上来,三人坐在一起,无晋先笑着问罗秀才:“我五叔呢?还在当铺吗?”

    无晋虽然年轻,为人也随和懒散,不摆架子,但他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领袖的气质,罗秀才混江湖虽久,阅人无数,却有点怕他,尤其无晋是他的大东家了,这种惧意就更明显了,他连忙解释:“老贵还在点货算帐,我叫他一起来,他不肯。”

    “哎!我五叔就是个认真人,咱们不说他了。”

    他又给马步云满了一杯酒笑问:“马大哥是来维扬出差吗?”

    马步云喝了一口酒,摇了摇头,“本来我不大出门,但我手下负责送邸报的家伙请病假了,只好我来跑一趟,给州衙和维扬县衙送几份邸报,顺便来看看一帮老弟兄。”

    罗秀才唯恐无晋看低了马步云,他连忙先介绍,“公子,我这个老哥虽然是驿站主事,但他可是一级吏员,地位不低啊!”

    马步云得意地呵一笑,“看你说的,不过是个小小的一级吏员,不足一提,不足一提!”

    罗秀才见无晋的眼中还有些疑惑,知道他还不太明白这里面的套套,便笑着给他解释,“其实咱们郡衙、县衙里共有三种人,官、吏、役,官就不用说了,一个县也就只有四个官,县令、县丞、县尉、主簿,而下层的役则是办事跑腿的小喽啰,一部分是子袭父职,世代为役,还有一部分从每年的服徭役中人选取,没有什么地位;而吏就不同了,是一种半官,又叫佐官,主要负责六曹和巡查捕快,有俸禄粮米,一般分为四级十二阶,每两年升一阶,六年升一级,像各曹主事、捕头等等,就属于一级吏员。”

    无晋这才明白了这里面的名堂,套用后世的官僚体系,估计这官就是县长、副县长之类,这吏员就是各个厅局的公务员,至于役就属于非正式编制的办事员、辅警、联防队员之类,大致如此。

    这个马驿丞属于县招待所总经理,同时享受处级待遇,难怪有点得意洋洋。

    他连忙端起酒杯笑道:“原来马大哥身份不低,我失敬了,敬这一杯酒算是赔礼。”

    马步云见无晋年纪虽小,却很会说话,不由暗暗夸赞,站起身举杯笑道:“酒桌上就是弟兄,咱们平辈相交,平等喝酒,来!我来敬公子一杯。”

    两人喝了一杯酒,这时无晋想起了刚才说的邸报,他在后世听说过,那可是报纸的老祖宗,据说是官办,他从来没见过,便好奇地问他:“邸报长什么样子,马大哥能不能给我看看,我从来没见过。”

    “唉!都是些朝廷一些无聊的话题,皇帝说什么,举行什么仪式之类,不过这一期倒有个有趣的消息。”

    马步云从包里取出几分邸报,递给无晋,邸报版面不大,和后世的a4纸一般大小,有五六页,都装订在一起。

    马步云翻到第三页,指着上面的一个消息笑道:“老弟,你看看这个消息。”

    无晋看了一遍,消息很短,就只有两句话:‘御史中丞陈直弹劾宗正寺卿、敦煌郡王皇甫逸表坐赃八千两白银,皇甫逸表被罢免宗正寺卿。’

    无晋心中一亮,他知道,这一定是那张卖官收据发挥作用了,半个月前他把收据给了苏翰贞,没想到这么快就发挥作用了,他装着一脸糊涂,便问:“这皇甫逸表是何人?”

    旁边罗秀才接口说:“这个皇甫逸表就是我们东海郡别驾皇甫县公的后台。”

    “哦!原来是皇甫县公的后台。”

    无晋一脸恍然,他又仔细看了看消息,眉头一皱,“这个消息很平常,看不出什么呀!”

    马步云呵笑了:“老弟没事也要关心一下朝廷大事啊!我来告诉你吧!这皇甫逸表是当今皇叔,属于皇上的从龙派,他这次被罢免,名义是坐赃,实际上是惹恼了太子。”

    无晋这时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太子是苏翰贞的后台,这个皇叔是皇甫渠的后台,后台结仇,前台会相安无事吗?苏翰贞和皇甫渠之间,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斗争呢?

    “无晋老弟,这里面其实还有名堂呢!”

    马步云又接着笑了笑,他向两边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其实我也是看了前两天的另一份邸报,今天没带来,上面说宗正寺宣布楚王正式开府,我是没看出名堂来,但我们平江县的冯县丞告诉我,一般亲王在十四岁才能开府,可这楚王只有十二岁,明显不符合规矩,这是宗正寺在讨好申皇后,而宗正寺卿就是这个皇叔皇甫逸表,他愈规矩为楚王开府,这当然让太子恼火,但生米做成了熟饭,太子也无可奈何,他便指使御史台借口坐赃一事,弹劾皇甫逸表,皇上嘛也知道楚王开府坏了规矩,所以他老人家顺水推舟,罢免了皇甫逸表,给太子一个面子。”

    无晋点点头,一竖大拇指称赞:“马大哥果然厉害,连这种朝廷隐秘都看出来了。”

    马步云连忙摆手,“我懂个屁啊!都是我们冯县丞告诉我的。”

    罗秀才也不甘寂寞地插口说:“这个冯县丞听说原是朝廷礼部侍郎,得罪了申国舅,前年被贬到平江县当县丞。”

    “今天跟马大哥长了不少见识。”

    马步云连忙叮嘱无晋:“老弟,这公开议论皇上可是大罪,咱们就私下说说,可别传出去。”

    “我心里有数,来!咱们喝酒,我敬二位一杯。”

    “喝酒!喝酒!”

    皇甫逸表被罢免是五天前的事情,但今天一大早,东海郡别驾皇甫渠便接到从京城来的飞鸽急信。

    飞鸽传信从唐朝时开始兴起,随着鸽子的训练手段越来越先进,这种便捷的通讯方式便渐渐在大宁王朝普及开了,不仅官府用信鸽,私人也大量采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总商铺和各地子商铺之间、豪门权贵之间等等,信鸽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皇甫渠接到的鸽信正是他的后台皇甫逸表送来,皇甫逸表被太子所害丢了官,心中恨之入骨,又不敢直接针对太子,他便想到了害他的另一个人,东海郡刺史苏翰贞。

    若能把这个苏翰贞干下去,对太子在东海郡发展势力无疑是一种重大打击。

    皇甫逸表给皇甫渠的指示说得很清楚,令皇甫渠尽快抓住苏翰贞的把柄,将他弹劾罢免。

    皇甫渠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想抓苏翰贞的把柄也不是那么容易,苏翰贞来东海郡赴任才一个月,而且为官清廉,根本就没有把柄可抓,除非他破一笔财,破财是皇甫渠最心疼之事,比妻妾给他带绿帽子还让他难受,可皇甫逸表的命令他又不敢不执行。

    他又想起上次皇甫逸表让他筹措三十万两白银,至今他还没有动静,一个是三十万两白银,一个弹劾苏翰贞,两件事情都很棘手,可他总不能一件事也不办吧!

    皇甫渠权衡了半天,还是先想办法弹劾苏翰贞,三十万两白银之事放一放再说吧!

    弹劾苏翰贞,他倒有一个切入点,他已经观察多时了。

    皇甫渠沉思了片刻,招手将一名心腹家人叫上前,“你去一趟郡衙,替我把曹主事叫来,现在就去,叫他立刻过来。”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三十三章 横财并非天上来

    第三十三章 横财并非天上来

    自从半个多月前,苏翰贞请客时承诺皇甫惟明可以进郡衙做事,一直拖到今天,惟明才终于接到了通知,让他一早来郡衙报到。

    苏翰贞上次已经和惟明谈好,让他进户曹做事,户曹主事空缺,所有的事情就由三名户曹从事负责,一人负责财税钱谷,一人负责土地田契,一人负责人口户籍。

    皇甫惟明便做这个负责人口户籍的户曹从事,等级是三级吏员,是个很不错的职务,不同于衙役,属于吃皇粮的正式编制。

    但事情似乎发生了变化,苏翰贞没有见他,也没有安排他去户曹做从事,而是幕僚杨学艺把他领了去。

    “苏刺史很难办啊!他初来东海郡,不想太得罪皇甫别驾,你就先跟我做一段时间吧!以后有机会再给你安排事情。”

    皇甫惟明这才明白,一定是苏翰贞知道了东海皇甫氏和皇甫渠的特殊关系,所以才拖了半个多月,谈好的一切都统统变卦了。

    皇甫惟明叹息一声,皇甫渠虽然答应和东海皇甫氏脱钩,但苏翰贞却未必是这样认为,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要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

    苏翰贞肯让自己做私人幕僚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他在幕僚房的一张空桌子前坐下,刺史幕僚房一共有两间屋子,两个幕僚各占一间,杨学艺负责钱谷,杨微负责刑名,皇甫惟明便跟在杨学艺的后面。

    他刚坐下,椅子还没有热,杨学艺便将厚厚一叠文书堆在他面前,吩咐他:“今天之内把这些文书全部抄写一遍,这是正式官文,要用正楷,错一个字都要重抄一遍。”

    “我知道了。”

    皇甫惟明坐直身子,铺开公文笺,认真地抄誉起来。

    杨学艺的桌上却空了,他翘起二郎腿,一边喝茶,一边眯眼翻看一本艳情小说,摇头晃脑地念:“神仙自古好楼居,楼上风流更有余,柳骨卧云润如玉,花心冒雨漫如初……好诗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皇甫惟明已经抄好了五十余张,算算已经过半,今天应该能完得成,他松了口气,只觉手腕有些酸了,便放下笔活动一下手腕,这时一人走进了房间,对杨学艺拱手笑道:“杨兄今天好悠闲。”

    “原来是曹主事,稀客啊!”

    杨学艺慌忙起身让这位曹主事坐下,又吩咐惟明,“去给客人倒杯茶来!”

    皇甫惟明愣住了,他慢慢起身去倒茶,曹主事却摆摆手笑着说:“不用了,杨兄既然有空,不如我请你百花楼喝酒。”

    百花楼可是维扬县有名的青楼之一,杨学艺心痒难耐,却假惺惺说:“怎么好意思让曹主事破费呢!那……我们说好了,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呵!下不为例,杨兄先跟我走就是了”

    杨学艺换了件外衣,乐得笑眯了眼,跟曹主事出去了。

    房间里就只剩下皇甫惟明一人,没有杨学艺在一旁读那些滛诗艳赋干扰,房间里清净了很多,皇甫惟明更加专注,速度明显加快了。

    忽然,他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他身后站着一人,竟是东海郡司马赵杰豪,他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写字。

    惟明慌忙放下笔,起身施一礼,“卑职见过赵司马!”

    赵杰豪呵笑道:“字写很不错嘛!你就是皇甫家的那个贡举士吧!”

    “在下正是皇甫惟明。”

    赵杰豪上下打量他一眼,点点头:“难怪苏刺史那么看重你,果然是人中俊杰。”

    惟明不知他的用意,没有吭声,赵杰豪瞥了一眼旁边的空位,又问他,“杨先生呢?”

    “他和曹主事出去吃饭了。”

    “哦——”赵杰豪长长地哦了一声,又轻描淡写地问:“不知是去哪里吃饭?”

    皇甫惟明迟疑了一下,他不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可不知为什么,杨学艺当班时间去喝花酒,这让他多多少少也有些不满,而且随口说谎,也不是他所擅长。

    “他们……是去了百花楼。”

    “去百花楼?这顿饭倒吃得很惬意啊!”

    赵杰豪嘿一笑,又拍了拍惟明的肩膀,语重心长说:“不用担心,事情很快就会有变化,你在这间房里呆不长。”

    说完,赵杰豪拖着屁股上挂的三十斤鬼头刀一晃一晃地走了。

    这个赵司马莫名其妙来,又说了通没头没脑的话,皇甫惟明摸望着他背影走远,不由轻轻摇了摇头。

    维扬县被称为大宁帝国第一商业之城,并非仅仅是因为维扬县拥有位居全国数量第一的五千余家店铺,而且很多店铺的规模都异常强大,比如齐福瑞丝行,每年收购的生丝就占了全国生丝总量的三成,齐福瑞丝行在整个楚州地区拥有十三家店铺,其中最大的三家店就在维扬县。

    但维扬县更多的大店却是具有官商背景,大宁帝国的很多权贵都把商业触角伸到了维扬县,比如东莱钱庄,维扬县的第一大钱庄,它也是大宁帝国首屈一指的钱庄,就是当今齐王的私人产业,总店在齐州北海郡益都县,但它的最大分店却是在维扬县。

    东莱钱庄位于维扬县北市,是一座占地二十亩的超大型钱庄,仅它的地下钱库就有五亩之大,北市一半以上的商铺都在这里存钱,东莱钱庄吸收存钱,又大量放贷,还发行银票,每年维扬县分店赚取的利润就有十数万两银子之多。

    次日中午,一辆马车停在钱庄门口,杨学艺下了马车,匆匆走进了东莱钱庄,今天是他第三次走进东莱钱庄,他提着两只沉重的蓝布大包裹,显得有点紧张,在门口张望了半天才快步走进大门。

    杨学艺是齐州北海郡寿光县人,他一般都是东莱钱庄存钱,他回老家就可以取出来,这也是东莱钱庄的一大优势,只要东莱钱庄存了钱,那钱主便可以凭存款票在任何一家东莱钱庄的分店取钱,有点像后世的通存通兑。

    杨学艺刚走到柜台上前,钱庄的管事便一眼将他认出来了,今天半天时间,杨学艺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了。

    “杨爷,这次要存多少?”管事的态度非常热情,并没有因为杨学艺半天来了三次而感到奇怪。

    “这次存两千两银子,和上午的三千两合并成一张银票。”

    杨学艺将两只十分沉重的蓝布包裹放在台面上,推进了柜台,又将两张银票递了进去,那是三千两银子的银票,他需要换成一张五千两银子的银票。

    在钱庄存钱手续很便利,如果是整数,钱庄里还有一种标准银票,可以直接转让流通,如果不愿流通,那只要把存钱人的姓名户籍写在背后即可,凭户籍本就可以取钱。

    这种定额票据相当于后世的银行本票,一般有两种,存钱是钱票,存银是银票,东海郡商业发达,大多的银票,但中原的很多郡县都是使用钱票,毕竟白银和铜钱同时流通。

    不多时,杨学艺便匆匆离开了东莱钱庄,可杨学艺刚走,一名男子便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钱庄,钱庄管事和此人很熟,他连忙起身行礼笑道:“周主事怎么来了。”

    男子点点头,“刚才那个姓杨的又存了多少钱?”

    东海郡司马赵杰豪的办公房在刺史房的隔壁,虽说是隔壁,但两间房的大门却相距很远,而且中间还有一道花墙相隔,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院子,郡司马不管地方的社会治安,他只负责一些重大事件以及维扬县四座城门的安全。

    他手下的衙役很少,却能调动东海郡的一千团练兵,团练兵和朝廷的府兵不同,相当于后世的地方军警,而府兵则是直属于朝廷兵部的正规军,目前整个东海郡有五座军府,六千驻兵,地方官府无权调动,但地方上出现特别紧急事项时,军府都尉可以酌情出兵帮助,再报兵部补批。

    赵杰豪的平时工作就是管理四座城门,显得很悠闲,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楚戏,平时无事也喜欢哼上几句。

    中午吃过午饭,他躺在太师椅上休息,嘴里哼着他最喜欢的一折楚戏《镇妖塔》。

    “天山有妖真奇绝,挥枪能刺万里血……”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刑曹主事周长庚快步走进房内,躬身施一礼,“赵大人,有最新情报了。”

    “把门关上再说!”赵杰豪不再唱戏,将椅子转了过来,目光里带着一丝期待。

    周长庚是赵杰豪的心腹,半个月前刚刚被提拔为刑曹主事,他这两天奉赵杰豪的命令,一直在盯住杨学艺,昨天他跟去了百花楼,今天又跟到了东莱钱庄。

    门关上了,房间里的光线昏暗下来,周长庚上前低声说:“那个姓杨的今天上午三次去东莱钱庄,一共存了五千两银子,他的家境我也打听到了,是寿光县的小户人家,家里有十几亩薄田,他给苏刺史做幕僚,每月只有七两银子的补贴,万万不可能有五千两银子。

    “嗯!现银交割,正是他的风格。”

    赵杰豪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脸上涌出了一丝阴险的笑意,他一招手将周长庚唤上前,附耳对他低声吩咐:“这件事,你可让东莱钱庄的人透露一点点线索给苏翰贞的另一个幕僚杨微……”

    卷 一 东郡风云 第三十四章 翻墙去捉贼

    第三十四章 翻墙去捉贼

    傍晚时分,八仙桥,在一阵噼噼啪的鞭炮声中,‘关记当铺’的旧牌匾被摘下来了,两个伙计老七和黑猪各站在一架梯子上,将一块簇新的牌匾挂上了大门。

    皇甫贵在下面指挥:“慢一点!小心点!老七,你那边稍微高一点,再高一点,好了!”

    牌匾终于挂好了,黑底银框,上面是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晋福记当铺’,这是老家主皇甫百龄给他们取得店名,并亲笔题字。

    晋是指无晋,皇甫贵小名叫阿福,所以当铺就取名为‘晋福记’,非常上口且很有味道。

    望着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皇甫贵笑得嘴都合不拢,他的眼睛里有点湿润了,期盼了几十年的愿望,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如果母亲泉下有灵,她该怎样为自己骄傲啊!

    新当铺筹办得非常顺利,前天盘货了一天,当天晚上,双方请了地保作居间,关记当铺的东主急着回老家,便给他们打了七折,条件是一次付清现银五千两,双方痛快地达成了过户协议。

    由于前段时间等待太长,皇甫贵有些心急如焚了,他恨不得今天就开业做生意,但他不敢,除非不换牌子,否则必须先变更商帖,换牌子而不换商帖,一旦被官府查到就将被重罚。

    “皇甫掌柜,恭喜啊!”

    身后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皇甫贵一回头,见是一个中年男子,青衣小帽,容颜清瘦,三缕长须飘于胸前,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皇甫贵只觉他很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便拱手笑道:“多谢仁兄捧场,不知仁兄……”

    话没有说完,皇甫贵忽然吓得心都要停止跳动了,他想起这个人是谁了,东海郡刺史苏翰贞。

    皇甫贵吓得腿一软,差点跪下,苏翰贞一把扶住他,对他低声笑道:“我是微服而来,不用多礼了。”

    皇甫贵醒悟,连忙笑着点头,“对!对!苏刺……那个苏先生是来找无晋吧!”

    苏翰贞点点头问:“他在吗?”

    “在!在!他在仓库,我带先生去。”

    “麻烦皇甫掌柜了。”

    苏翰贞回头吩咐随从一声,“你们在这里等着。”

    他跟着皇甫贵走进了当铺,一进当铺大堂,苏翰贞就发现了和别家当铺不一样的地方,别家当铺柜台极高,几乎和成|人的眼睛平齐,就显得当铺中人高高在上,而这家当铺的柜台只齐人的胸腹,还有三个宽背高椅,能让客人很舒服地坐在柜台前,而且椅背很宽,呈半圆形,可以将客人半包围起来。

    皇甫贵见苏翰贞眼中有些好奇,便笑着介绍:“这是无晋的想法,尊重客人,我想想也对,本来客人来当东西心中就有点不自在,若我们再高高在上,这无形中又给客人增加了压力,所以宁可我们的腰弯一点,也要让客人的心舒服一点。”

    他又拍了拍椅子说:“大人可别小看这把椅子,这可是细节啊!我们从来都不会想到给客人安排坐椅,但无晋想到了,不仅如此,他还用宽背圈椅,他说一般人来当东西都不想让别人看见,所以用宽背挡住,给他们安全感,哎!想得周全啊!做生意还真就是他的那句话。”

    “他说什么话?”

    “他说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苏翰贞念了两句,捋须点头赞叹:“说得果然不错,很好,我也记住了。”

    两人穿过大堂,来到了后院,后院是十几间屋子,原本是白墙黑瓦的砖房,关家又特地用大青石在最边上三间砌了一个外墙壳,这里就是当铺的仓库重地。

    两人刚走近大铁门,只听无晋在仓库内笑道:“五叔,这里又有古董,又有珠宝,不如咱们以后再开一家珠宝古玩店如何?”

    铁门开了,无晋从里面走了出去,一抬头却看见了苏翰贞,他愣了一下,“苏大人!”

    苏翰贞见他穿一身宽松的细麻长袍,光脚套一双竹拖鞋,不由忍俊不住笑道:“无晋今天很闲逸嘛!”

    无晋躬身长施一礼,“不知苏大人前来,失礼了。”

    “无妨!”苏翰贞笑着摆摆手,他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后面的皇甫贵,“无晋,我有点事情找你。”

    无晋是个懒散惯了的人,他已经把苏翰贞这条线拉给了祖父和大哥,又摆平了皇甫渠,剩下的事情他就不想过问了。

    但似乎林欲静而风不止,苏翰贞又来找他,而且他也知道苏翰贞遇到了什么麻烦,想都不用想,一定是朝廷太子和皇叔的关系恶劣,到了东海郡就是皇甫渠和苏翰贞对着干了,皇甫渠那种小人,从不会正大光明地挑战,而是喜欢从后面下阴手,估计是苏翰贞中招了。

    “好的,苏大人请随我来。”

    无晋将苏翰贞领到了前面的客堂,给他倒了一杯茶,苏翰贞喝了口茶,先感谢他说:“上次那张收据起了大作用,你居功很大,太子让我替他表达对你们家族的谢意,另外,你回去告诉老家主,太子会保护你们皇甫家的安全。”

    上次的收据,无晋是以家族的名义给了苏翰贞,他祖父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无晋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时,他忽然发现苏翰贞虽然笑容可掬,但眼中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忧虑,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惊讶,以苏翰贞的涵养,居然把心中的担忧流露于颜表,只能说明发生了严重的事情。

    “苏大人,出什么事了?”

    “唉!”苏翰贞叹息一声,“我用人不当,不仅把自己害了,可能还害了太子。”

    “大人不妨明说。”

    “我刚刚得到消息,我最信任的幕僚杨学艺可能背叛了我,本来我不信,毕竟跟我了七八年了,这来东海郡还不到一个月,就把我背叛了吗?但我发现一封太子写给我的密信不见了,而这封信只有杨学艺知道放在哪里,我不得不相信了。”

    无晋心念一转,原来皇甫渠是收买了苏翰贞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