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我劝他,已经赚了那么多,应该抛掉了。这位客户不听劝告,只愿意相信媒体的宣传。后来佳宁置业不断下跌,这个客户又贪便宜,不断的在5元左右加仓了2000多港元。谁知道,佳宁置业股票价格一路跌至063元停牌。他的千万家财,瞬间化为乌有!”
一位李先生在媒体采访时候,很是生气,道:“佳宁成功制造了烟雾弹,使得人们相信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集团,所以才毫无保留的投资它。但是,现在已经曝光佳宁置业是骗局,股票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分文不值。这样的责任,不仅仅是佳宁置业的问题,更是交易所监管不力。这么长时间的虚假业绩,交易所为什么恍然未觉?”
亦有投资者泣曰:“还我血汗钱!”
也有不少投资者,自我安慰道:“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吧,佳宁置业这种不断媒体曝光炒作的股票,以后坚决不碰,只相信汇丰银行、可口可乐这种稳健的企业!”
当然,哪怕是媒体曝光佳宁置业资不抵债的消息,依然有人迷信,认为佳宁置业有“海外政府”投资的背景,相信海外某国的政府,肯定不会见死不救,佳宁置业还有重振雄风的希望
某名投资者就说:“海外某国政府,怎么派了陈松青这么个大草包,换个精明一点的人选,肯定还有希望”
至于陈松青所谓神秘的海外政府背景,到底是哪一国,谁也说不清。有人说是,马来西亚政府背景,有人说是菲律宾,还有人说陈松青是泰国国王的座上宾
到了现在,还相信这个佳宁置业不是骗局的,除了傻子之外就是自我心理安慰而已。
梅氏兄弟,获悉了佳宁置业停牌的消息,也是比较震惊。
不过,他们震惊的并不是佳宁置业的骗局被曝光。而是震惊于,张少杰早在几年前,已经预言了这是一大金融骗局!
“多亏少杰提醒,在佳宁置业停牌前换股了,躲过了灭顶之灾!”梅启明感慨说道。
梅启德赞同道:“是啊,评比当世股神,少杰肯定能够名列第一。谁能比他更懂股市?”
牛市中,遍地股神,人人英雄了得。
只有熊市之后,才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
张少杰能在牛市中捕捉大牛股,而在熊市中更能趋吉避凶。能提前预知三日,便可富可敌国,更何况张少杰能提前预知三十年
第一卷 第305章 龙腾影视城
第305章 龙腾影视城
九龙湾。
一些建筑设计师,在现场不断的观察、测量,不断的完善设计图纸。
“恩,这里来一座四合院”
“那边城墙,给我高一点、厚重一点,别起看来很假啊!”
“那边是古代的街市”
建筑设计师,根据张少杰以及亚洲电视、宝龙电影公司的导演、演员的意见,不断的改进图纸。
张少杰看着一块廉价买下的700多万平方尺的工业用地,颇为得意。每平方尺,仅仅用了25港元的低价,12亿港元便买下了这么一大块的土地。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估计此举能够与邵逸夫50年代廉价买下了清水湾影城的土地,相提并论。
“我准备在这里,第一期工程,一年内投资3亿港元,建设一个小规模的古代街道、城墙等等场景。之后陆续会投资更多的资金,采购更先进的设备,打造亚洲最优秀的摄影、录音、后期制作等等各项产业链俱全的影视基地!”张少杰道,“当然,3亿元远远不足以打在一个完整的影视工业基地。未来5年内,我会努力陆续投资10亿港元,用于继续完善这个影视基地!”
嘉禾公司的何冠昌显得非常的感慨:“邵逸夫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才拥有了tvb、邵氏电影、邵氏影城等等基业。少杰才20岁,已经能拥有这么大的产业了,真是后生可畏啊!”
张少杰笑道:“邵老先生对于香港的影视工业,贡献非凡的。要不是他打造了邵氏影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影视人才,香港的影视行业也不会有黄金发展期。不过,他总是培养人才易,留住人才难,不得不让人唏嘘!”
“是啊,邵逸夫总以为,优秀的导演、演员,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其实,真正的优秀人才是非常讲究天分、运气的,很难取代的。被人挖走一个,就是一大损失。邵氏却是连续不断的被挖走最好的人才!!”何冠昌也是笑了笑道,“所以邵氏只能成为给香港影视行业输送人才的培训班!”
“扑哧!”梅艳芳、林青霞等人在旁听着,不由的笑了出来。
“笑什么?丫头?”何冠昌忽然道。
梅艳芳摇头,道:“没有什么,只不过,我觉得,邵老爷子怪可怜的。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都被你们给挖走了。听起来,你们简直像坏人一般了!”
何冠昌嗤之以鼻:“坏人?邵氏自己抠门的要命!怪得了别人,李小龙、成龙、许冠文、洪金宝,谁也不是出自邵氏,但是在邵氏既出不了头,薪水又一直涨不上去。人在那种环境,憋屈坏了,要是有了更好的选择,谁会留在邵氏?”
这时候,戴着一顶安全帽的梅启明从一辆车上跳下来,说道:“妹夫,工程队我联系好了。由于最近地产大跌,香港的建筑行业开工率降低到极点。至少有几十万的建筑工人,失业在家。所以,我挑选了很多有技术、肯吃苦、口碑好的500多名工人,保证到时候能够保证质量!”
张少杰道:“工人的薪酬你开在多少?”
“大工月薪800元,小工400元!”梅启明说道。
“太低了!”张少杰道,“世道艰辛,通货膨胀,这么点钱,你让工人怎么养家糊口?”
梅启明抗议道:“我完全是按照去年的价格定的。要是今年的市场价,500~300元的月薪”
“要立足长远,留住人才!香港的人多地少,拥有自己房子的人口不足20。住房将来肯定的刚性需求的。用不了几年,地产必然会暖。你这样的价格,只够工人吃喝,也不能让他们有一定的盈余。太过于刻薄、苛刻”张少杰批评道,“这样吧,大工1200元,小工500元以上!我说的!”
梅启明知道自己的饭碗是张少杰给的,但是他也想多赚一些钱不是,按照这样的提工资,一个月他要多付15万港元的薪水,一年要多付180万,真是肉疼啊!
“哥,你真的啊!少杰刚刚还与何先生谈到,邵逸夫的刻薄,导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却留不住人才呢!少杰这是为你好,帮你考虑长远啊!”梅艳芳说道。
何冠昌也是笑眯眯道:“来来来,要不要听听,老头子给你讲讲邵逸夫?”
梅启明转眼清醒过来,道:“我这就去重新订工资标准!”
张少杰在旁才表示满意,一个太过于抠门,不会有出息的。梅启明如果能真正的理解,与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功,才会值得张少杰的提携。
此时,周围的荒地都显得孤零零的冷清、萧条。
只有张少杰买下的这块地段,人来人往,忙碌非凡。
不是之间,看到一些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搭帐篷,搬运生活用品。
“龙腾影视城”这个项目第一期工程至少要1年时间,从能够基本竣工。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有上千名工人,在会因为这个项目而有活干、有饭吃
张少杰心中默默想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佳宁置业停牌之后,已经不仅仅是一宗普通的上市公司财务作假案件了。而是佳宁集团与其他的同谋,蓄意的金融诈骗。
在益大集团的钟氏逃之夭夭之后,佳宁集团的陈松青面临的压力巨大。不过,陈松青不甘心事业版图化为乌有,依然试着在垂死挣扎。
受害最深的裕民银行,原本是马来西亚一家规模巨大的银行。裕民银行既是最大的受害人,也有与佳宁集团伙同犯罪的嫌疑。
在佳宁置业停牌之后,陈松青表示过,希望裕民银行再次借一笔钱,让其翻盘。不过,鉴于佳宁集团已经借款8亿美元的巨资未偿还。所以,裕民银行对于借贷,比较的慎重。
“400万美元的借贷,仅仅要400万美元的周转金。等到度过了危机,8亿美元不成问题的!”陈松青对裕民银行香港负责人施加压力,“如果坐视佳宁破产,那么你们的8亿美元,也要不回来了,你说是吗?”
“这个问题,我需要向上面汇报!”
“汇报什么,8亿美元都借了,400万算什么?不借就拉倒,如果佳宁破产,你也没有好果子吃!”
裕民银行的负责人,非常的纠结。
如果佳宁集团破产,那么裕民银行的贷款只能作为坏账处理,那时候裕民银行肯定要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严惩。
但是,此时再借钱则有可能错上加错。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裕民银行的香港负责人,头发都急白了
佳宁置业这一大利空消息,无疑重挫了香港股市的信心。须知道,香港有20万的股民,持有佳宁置业的股票。现在看来,佳宁置业的谎言已经近乎揭穿,而陈松青也是气急败坏,只能搞一些拆东墙补西墙的勾当。
佳宁集团,以及佳宁置业的资产,一日日的在缩水。投资者面对触目惊心的消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这该死的陈松青,猪狗不如的畜生!”、“大骗子,滔天巨骗,要严惩!”、“香港交易所管理层是废物!”
各种的口号,纷纷的喊了出来。
张少杰看着电视新闻上,那些小投资者们的抓狂、痛苦、难以置信、扭曲的神态,只能感觉到万分的同情。
佳宁置业的问题,其实更属于香港金融系统的漏洞。
由于在60年代香港经济繁荣,大量的公司有上市融资的渴望,而香港的市民也日渐有通过投资股票,进行保值增值的意愿。
所以除了原本的港交会之外,又诞生了远东会、金银会、九龙会三大新生的交易所。
70年代初开始,香港的股市已经进入了四会并立时代。
不同的交易所上市的标准不同,而为了招揽上市公司进行上市,许多的交易所将上市的门槛不断降低。而各大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也是非常的松懈,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香港上市公司,做假账频繁。
佳宁置业是香港股市做假账的巅峰,短短几年通过虚假消息、业绩,使得公司能够不断的融资、贷款,一度成为了市值百亿的大企业。
到此时,佳宁置业的资不抵债,股票市值不值3亿。
坑了20万投资者之后,香港的股票市场,也开始逐步的开始整顿,更加重视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监管,杜绝大量的虚假财务信息。
后来86年的时候,香港的四大交易所开始合并为“联合交易所”,使得香港结束了证券行业的混乱局面。
现在香港金融市场既是最坏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
坏是眼前各种的金融乱局,仿佛黑云压城一般。
同样,这也是最好的时机。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大量的优质地产被廉价甩卖。对香港未来有信心的企业家,完全可以痛快的大肆抄底捡便宜。
第一卷 第306章 少杰基金
第306章 少杰基金
新鸿基证券办公室。
张少杰现在已经获得副董事长的身份,对于公司的权柄仅仅次于冯景禧。
这时候,新鸿基公司正在疯狂的业务扩张阶段。
张少杰也是三天两头去来公司,与冯景禧共商大事。
新鸿基证券公司,获得了张少杰5亿港元的注资之后,除了用于补充新鸿基公司的流动资金,大大缓解的财务上的压力。
并且,乘着这段时间,在香港展开了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兼并活动。这些兼并一旦达成,必然将巩固新鸿基证券在香港证券业的霸主地位。
处于对于证券业的合纵连横的兼并之外,新鸿基公司更是斥资1亿港元成立了一家“新鸿基保险有限公司”,主要接受养老保险业务。
因为养老保险周期比较长,一个成年人从30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55岁退休的话,则是25年周期上缴保险金、保险公司,等于在25年源源不断缴纳保费,直到25年之后,才逐步的返回用户本息。这一时间段,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保费,进行投资获益。
事实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是以投资为主。不过,各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股票投资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巴菲特那种,那样能够50年让资产增值十万倍的保险公司老板。也有一些保险公司,由于投资失利,让客户的资金打水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客户的保险金,而陷入破产。
张少杰建议新鸿基以保险公司吸纳保险金额,自然不会让用户的保费打水漂。事实上,至少一直到2011年,张少杰还是看得清局势的。
对于新鸿基公司的保险资金的投资,张少杰建议几个部分为主——
30的资金,用以精选香港的一些位置较好、适宜出租的楼宇,以租金赚钱。按照4的年租金收益率,以及香港楼宇15年均涨幅来计算,25年可以获得50倍以上的收益。
30的资金,分散投资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的持有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和记黄埔等等企业为主。必要时候,也可以在海外市场,投资一些可口可乐、宝洁之类的大蓝筹。当然,等到中国股市成立之后,开设b股吸纳外资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万科b、深发展b之类b股。
最后,40的保险资金,则是可以适量进行风险投资。投资一些,未上市但是拥有前途的优秀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进行上市培育。最终,扶持更多的优秀,进行上市融资
冯景禧阅完之后,也颇为兴奋,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香港证券市场,你必是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
张少杰摇头道:“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一般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我只愿意做低调人物!像美国的摩根财团,香港的汇丰银行,在金融灾难之后,对于许多公司进行雪中送炭,或者是廉价兼并,才是最能够获得巨额利益。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乐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
冯景禧不由一愣,没有想到,张少杰这么不要脸。号称要做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与汇丰银行抢这个头衔?
“让您老见笑了!”张少杰不好意思道。
“呵呵,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般的话,我当他是神经病。但是,你张少杰说出这番话,我信!”冯景禧认真说道,“也许再过几十年,你能拥有超过汇丰的实力!
“爹、张老板,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更名已经完成了!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新鸿基银行,拥有了综合金融集团的资质,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一应俱全!香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已经目瞪口呆,看着新鸿基逆市发展呢!”冯永祥兴奋的说道。
冯永祥是冯景禧的二儿子,不像他的兄长对证券公司毫无兴趣。相反,他对于新鸿基证券公司的经营非常有想法。
“太好了!”冯景禧得意的拍掌,“成为综合的金融机构,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具备。这才是金融巨头的应该有的事业版图!”
新鸿基地产三剑客分家之后,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三人中。也只有冯景禧发展最过于缓慢。
而郭德胜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均处于香港地产十强之一。所以,这两大家族总计用户的财富,怕是有十亿美元以上了。
而冯景禧的财富,至多只有2亿美元。在三剑客中冯景禧的事业,属于垫底的存在,老冯心中没有疙瘩是不存在的。
张少杰也是微笑,举着酒杯道:“干一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庆祝一下!”
“干杯!”冯景禧、冯永祥也是非常的振奋。
张少杰在入股的时候,已经对冯氏父子表示,并无意拿走新鸿基公司的控股权和管理权。只希望,新鸿基公司能成为自己的金融投资的工具。
除非有朝一日,冯氏父子,不想经营新鸿基公司,可以将股票卖给他。否则的话,张少杰是不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的。
别人说这话,冯氏父子多半会将信将疑。
但是,张少杰在很多大有前途的公司——宝龙电影、明报报业、都仅仅是占有一定的股份,并不追求控制权。
这样的人做出的保证,可行度很高。
——————————
在1983年1月,大熊市中。
大量的优秀企业,股票普遍的暴跌至合理价格以下。
比如,已经开始扭亏的“和记黄埔”每股的股价仅仅16港元,总股本才5亿多股。这也意味着,和记黄埔基本上仅仅值8亿港元。
但是,张少杰知道,到84年的时候,和记黄埔的业绩忽然三级跳一般的年年大增。
光是8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宣布每股派息4港元,给股东派发是总红利规模达到了20亿。
长期、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对于张少杰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选择。不过,张少杰本人也不可能天天操心股票这点事。所以,他有意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他处理股票操作事务。
在1983月1月份,张少杰有陆续转账1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家“少杰股权投资资金”,并将这家基金的日常管理一并委托给新鸿基公司进行管理。
这家股权投资资金,纯粹按照张少杰的指示操作,操作手则是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资深证券经理人。
而每年“少杰基金”需要向新鸿基公司缴纳1000万港元的管理费。
这样的管理费,已经包括了交易手续费,以及管理人员的薪水。
“张先生,已经按照你吩咐,逐步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今天已经增持了70万股,小幅度的刺激了股价的上升。”陈少河汇报说道。
张少杰点头,说道:“这样很好,只要是股价低于5元的,闭着眼睛买!和记黄埔公司的市值现在才8亿。但是,和黄的一些楼盘,土地,加起来至少值50亿港元以上。这是地产低迷的时候价格,等到地产复苏,和黄合理的估值至少是200亿港元!”
陈少河道:“这是建立在地产复苏的前提下,以现在的和黄固定资产估值仅仅50亿,负债45亿,房地产市场再跌的话,和黄就要资不抵债了!”
张少杰笑道:“你还是这个老样子。从来不相信奇迹!”
“最大的奇迹,佳宁置业已经近乎破产了!”陈少河耸肩。
张少杰忍俊不禁,笑道:“你的这个答案,使得我很放心让你长期做这个少杰基金的经理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少杰基金”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
当然,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太古股份、汇丰银行这样估值很低的蓝筹股,也是“少杰基金”的增持目标。
张少杰认为,只有在大熊市中,才能够廉价购买到好公司的股票。至于牛市上,哪怕是再好的公司股票,估值也很高了,只能短线炒作,不值得长期持有。
大熊市,股票泥石俱下,无论是好公司、烂公司的股票,都是连绵不断的陷入了常年阴跌中。
这种世道,总是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大幅吸纳廉价股票的时机。
看着自己持有的“和记黄埔”等等未来的潜力牛股的股权比例不断的上升,张少杰心中得意道:“和记黄埔有李嘉诚这种顶级的管理高手经营,何愁不能稳健大赚。不过,和记黄埔最主要竞争力来自于李嘉诚的稳健经营。如果李嘉诚不能控制和黄,自然不会用心经营。所以,收购个10和黄股权便足够,要是持有太多和黄股权,会被李嘉诚忌惮。到时候,李嘉诚消极怠工,甚至放弃和黄,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人比张少杰更加深信和记黄埔未来的前途,甚至连李嘉诚自己,未必有张少杰那么坚信。
第一卷 第307章 《霍元甲》内地大热
第307章 《霍元甲》内地大热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
随着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亚洲电视的《大侠霍元甲》首播之后,盛况空前,每次播放,都吸引了全省90以上的电视机观众收看。
而《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开始被无数的观众,抄录了歌词,以录音机将旋律录制下来,反复的模仿着唱这首歌曲。
在街上,一些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青年人,很快便吸引了众多的回头率。
从短期来看,《大侠霍元甲》的播放,使得很多的民众,开始再度关注近代史。很多人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开始更深的认识到,当年国破家亡、四分五裂,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被凌辱的历史。
虽然,《霍元甲》仅仅是靠拳头、靠体魄与外国人竞技,赢得一丁点的尊严。但是,很多的文章却接着霍元甲的噱头,发表其他的主旋律观点——《霍元甲精神》、《自强不息不仅仅是武术》、《霍元甲精神,就是发愤图强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霍元甲精神的对比》,这一类的文章密集的出现。
不少的学生受到了教育之后,显得在课堂上更加用心听讲了。工人们开始因此,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了。不少的科学工作者,也相应号召,在科研领域自强不息
媒体对于《霍元甲》的评论也是持续高嘲!
“《大侠霍元甲》在广东省盛况空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受欢迎的电视剧。香港的明星黄元申、米雪、梁小龙等人,一夜之间在广东省,成为了偶像”《羊城晚报》上,一篇影视评论文章写道。
“随着《霍元甲》的热映,无数的广东人,对于电视机的消费渴望越发增强。各大商场电视机卖的脱销400多元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或者是2000多元的彩色电视机,都开始供不应求。据广州第一百货公司介绍,进入1983年1月以来,已经销售了1000多台各类型电视机。目前,多款电视机,已经卖到断货”《广州日报》上,一篇经济新闻中写到。
而随着《大侠霍元甲》在广东电视台首播大热之后,全国各省的电视台,纷纷开始与亚洲电视台开始联系引进版权。
亚洲电视自然是非常乐意货卖多家,一口气与16家电视台签订了《大侠霍元甲》的版权合作协议。
《霍元甲》每集1万港元的授权费,20集则是明码标价20万港元。
虽然向全国10多家的省级电视台进行版权出售,才仅仅获得320万港元的收益。但是,现在国内的各省级电视台,广告销售才刚刚启动,对于电视版权的购买力,并不像后来那么的牛气。每集1万港元,对于很多的电视台来说,已经是能够接受的极限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嘛。
只要保持与各大省级电视台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来这些省级电视台的购买力逐步增强,亚洲电视还是能有继续提价的空间的。
而在《大侠霍元甲》在中国内地市场掀起收视狂潮之后,亚洲电视的《鹿鼎记》则是踏上了海外销售破冰之旅。
首先新加坡的新传媒公司,对于已经《鹿鼎记》非常有兴趣,给出了每集5万港元的价格,购买新加坡地区的独家电视播放权。40集的《鹿鼎记》,可以卖出800万港元的价格。
对于《鹿鼎记》的1500万港元的制作成本来说,800万港元,已经是赚回了一半的本钱了。
而加上《鹿鼎记》在播放的时候,带动亚洲电视的收视率增长,事实上,《鹿鼎记》已经属于盈利了。
不过,由于《鹿鼎记》里面涉及到郑克爽、康熙收复台湾等等事迹。这件事,基本上属于台湾当局的g点。虽然,83年的时候,台湾当局已经不像70年代时期那么的白色恐怖。但是,由于《鹿鼎记》有隐射大陆收复台湾的桥段,也使得台湾文化部门直接禁止《鹿鼎记》在台湾放映。
“靠”张少杰虽然知道,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府都存在文化审查制度。触及到忌讳问题的文化产品,直接是禁止引进的。
当《鹿鼎记》被禁入台湾时,张少杰有点郁闷的。这时候,张少杰有点清醒,其实再牛逼的文化产品,面临政府的禁令,也是无奈的。
不过,《鹿鼎记》被台湾当局下了禁令之后,在内地市场却因祸得福。
牛逼哄哄的tv居然派人联系亚洲电视,表示对亚洲电视热播的《鹿鼎记》等等电视剧非常感兴趣。
原本《大侠霍元甲》,更符合tv的口味。但是,广东电视台已经先下手为强了,此外还有16家省级电视台,也是蓄势待发,准备播放《霍元甲》,央视也是不凑热闹了。
而《鹿鼎记》虽然在香港热映,但是国内的观众,基本上是比较陌生的。这样充满新鲜感的电视剧,才是中央电视台觉得有搞头的。
“黄先生,tv有意按照1万港元一集的价格,购买《鹿鼎记》的国内首播权!”tv的赵领导牛逼哄哄的说道。
黄锡照愕然道:“1万港元一集,你们tv的首播价?”
“是啊,虽然这个价格贵了一点。不过,考虑到香港的物价水平与国内的不同,所以我们愿意给你们开出高价!”赵领导笑容可掬。
黄锡照说道:“你可知道,我们卖给新加坡那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小国,也是一集5万港元!”
赵领导脸色显得难堪,道:“这个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吗,人均消费水平高,自然购买力也高。国内的经济才刚刚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不高,电视台的业绩也不像香港、新加坡那么的优异!”
黄锡照道:“你们tv可是全国最大的电视台。你们这一首播之后,大量的观众都观看之后,我们再卖给其他省级电视台就不太好卖了仅仅是1万港元一集的话,我难以接受这样吧,您去找我们的老板张少杰先生谈。如果他同意,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好吧,早知道你做不了主,我就不和你谈了!”赵领导说道。
————————
赵领导很快的找到了张少杰。
“1万一集的话,是在是太低了。”张少杰与tv进行谈判的时候,也摇头道。
“呵呵,要么我们按照15万港元一集支付?”赵领导说道。
张少杰摇头:“还是太少了!”
“那你要多少,不能真的是一集5万吧?给你交个底吧,我的最后的底线是60万港元购买《鹿鼎记》的国内首播权。超过这个价钱,我无权签字!”赵领导也显得无奈道。
张少杰忽然说道:“听说,国内有意拍《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四大名著?”
“是啊,79年的时候引进了一部人拍的《西游记》,简直的亵渎经典啊,唐三藏的女人演的,如来也是女人演的。播放了开头几集之后,便被禁播了。所以,央视有意自己拍四大名著。坚决不容许亵渎经典!”赵领导闻言露出了捍卫经典文化的精神。
张少杰点头,说道:“这一点我是同意的,经典确实不容亵渎。要么这样,《鹿鼎记》的国内首播权免费给你们,央视把《西游记》的香港独家播映权,以及海外代理销售权,委托给我们亚洲电视”
“这个”赵领导有点犹豫,“海外的销售权,都给你们?”
“不是!我的意思的亚洲电视代理你们的《西游记》海外销售,至于海外销售的获得的利润,我们55分成。相信我,香港的影视公司,更具备海外发行、销售的经验。《西游记》委托给我们代理销售,只会让你们赚的更多!”张少杰忽悠道。
历史上,央视80年代~90年代拍出的四大名著,皆成经典。《西游记》经久不衰20多年,一直到21世纪,在全球多个多家还是不断的重播。
而《红楼梦》光是对于演员的古典礼仪培训,以及对于红楼梦文化的学习,就耗费了几年的功夫。
《水浒传》、《三国演义》更是属于大气磅礴,古代军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经典。央视版《三国演义》在90年代可是横扫世界,尤其是在,进一步引爆了三国热潮。
张少杰对于央视的四大名著的影视版权,可是垂涎已久。
“这样啊,那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赵领导松了口气,“我去打电话汇报一下!”
一分钱不用花,引进《鹿鼎记》。而亚洲电视,要是仅仅是《西游记》海外的代理销售的权力。
毕竟,央视对于海外的销售,也是不太精通。还不如委托亚洲电视这样一家有着丰富的国家化版权销售经验的香港企业。
不久后,赵领导向国内打了一个电话,进行了请示,笑着说道:“央视批准了这个合作!”
“那么,合作愉快!”张少杰微笑与他握手。
第一卷 第308章 投稿者黄易
第308章 投稿者黄易
《大侠霍元甲》、《鹿鼎记》等等电视剧版权,成功的向海内外的电视媒体出售,标志着亚洲电视的版权销售方面远远走在了tvb的前面。
历史上tvb直到85年的时候,才借助《上海滩》吹响了进军内地的号角。
电视剧制作、销售方面,亚洲电视取得了长足进展。
而音乐唱片方面,亚洲电视更的实力惊人!
随着,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在台湾、新加坡发行成功,分别在台湾销售了7万张,而在新加坡也获得了5万张的销售业绩。《似是故人来》,整体销量已经达到了33万张的级别。按照香港的标准,《似是故人来》达到了6白金的水平,按照台湾的标准则是3白金。
而陈慧娴为核心的“少女杂志”组合,第一张同名专辑《少女杂志》的总销量,也是达到了25万张,比起梅艳芳的唱片来说,也算是旗鼓相当。
在丽音乐,塑造了梅艳芳这个巨星,以及少女杂志这个红的发紫的组合。自然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去年1982年10月开始,梅艳芳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三地巡回研唱片,连续举办了15场,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而《少女杂志》组合也是在香港举办7场演唱会,激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一些的媒体,也开始报道《少女杂志》的众多女孩们,激起了众多的歌迷的好奇,甚至不少歌迷请愿,希望《少女杂志》到开演唱会、出唱片。
丽音乐自然是求之不得!
迅速的联系了宝丽金唱片公司,要求与宝丽金合作,策划《少女杂志》日文版的唱片。其中,《悲哀的催眠曲》、《夕阳家乡》、《让我快乐》、《千年恋人(逝去的诺言》日文版)》找寻了填词家,进行了写歌词。
与此同时,陈慧娴、黎芷珊、陈乐敏三个妞,也开始艰难的学日语。
陈慧娴只要唱《让我快乐》、《千年恋人》两首。而黎芷珊是《悲哀的催眠曲》日文版,陈乐敏是《夕阳家乡》
“少女雜誌なの はじめての戀は
次のペ一ジならば めくらないでよね
いまの私たちの 時よとめたいの”
这首《千年恋人》,歌词是托宝丽金公司请的词人三浦德子所创作,为了学好日语版的唱法,陈慧娴苦练日语发音。
每一次试着演唱之后,请的资深音乐家,点评缺陷。
“还不行,听起来不如你的中文版好听!”安格斯摇头说道,“虽然用你不熟悉的日语唱歌,并获得歌迷的认可,非常艰难。但是邓丽君,不也是一面学日语,一面以日语唱歌,并且大获成功吗?”
“可是,邓丽君是语言天才!”陈慧娴弱弱道。
“你的意思是,你是蠢材?”安格斯激将法。
“你”陈慧娴气的差点流眼泪。不过,她也知道,经纪人是为她的事业着想,也就忍了下来。
事实上,从82年11月开始,陈慧娴一天要连续练唱三个小时,此外还有2个小时的日语课程。从头到尾不懂日语的陈慧娴,恨不得立马宣布退出乐坛。
“要是英语就轻松了”陈慧娴抱怨道。香港展开的是中英双语教育,因此,如果的英文唱片,唱起来则是更容易。
“放心,还有半年时间准备。”安格斯道。
《少女杂志》日文版唱片,计划是在1983年7月在发行。其中4首日文歌曲,6首中文歌。
其中,中文歌曲也是有歌词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