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81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81部分阅读

    过了第一集之后,电话质疑:“这小子那里冒出来他,凭什么让他演韦小宝?”

    亚洲电视的电话接线员,道:“您对于陈小春的表演不满意,如果有那些缺点,可以电话留言,我可以汇报给导演!”

    “也不是演的不好,而是这个人不帅,才一米五的小屁孩,凭什么让他演韦小宝?”观众依然追问。

    “麦当雄监制,还有张少杰先生都觉得人不错!”接线员强调。

    “但是,你们不能找个俊俏的演韦小宝吗?”

    “韦小宝原著中,一点也不俊俏,反而是一副小痞子形象啊!”

    “算了,今天暂时挂了!要是后面拍的不好,我还会打电话过来要骂死你!”

    “凭什么啊?”接线员小姐忽然觉得委屈。

    “凭你的亚洲电视的,导演、老总我骂得着吗?只有你,小姑娘娇滴滴的声音,骂你,听你哭,肯定好爽!”这名观众道。

    “先生你变态了!”接线员小姐吸气道。

    “哈哈哈”嚣张的电话掉线声。

    随着第二天中午,第一集重播之后,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被吸引住了。

    10月16日晚上播放的《鹿鼎记》第二集,顿时吸引了整个香港53的收视率。一下子,就将香港绝大多数的电视机屏幕,锁定在《鹿鼎记》这档节目中。

    接下来几天,《鹿鼎记》的收视率开始不断的走高。56、61、67

    随着《鹿鼎记》的热播,陈小春演的韦小宝,开始成为了许多市民所赞叹的新一代偶像。

    韦小宝不帅不富,但却是总是有着超级好的运气。一连串的阴错阳差,使得韦小宝既是成为是康熙的好兄弟,又成为了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天地会总舵主的徒弟,拥有了卓越的江湖地位。

    韦小宝总的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资源,使得自己左右逢源,获得了一堆的好处,以及美女青睐。当然了,尽管韦小宝有一堆的机会成为武林高手,但是因为他的性格懒惰使然,使得他并没有毅力坚持。

    事实上,韦小宝这样的人物,缺乏毅力,只有小聪明。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备受打击,只能发牢马蚤。

    但是,在电视剧中,韦小宝却是如此成功。

    让人看了之后,不禁纷纷觉得yy之极,爽到了爆!

    所以,只要演好了《鹿鼎记》,不红简直没有天理了!

    “张先生,《鹿鼎记》平均收视率已经快有70了,峰值则是达到83!现在tvb的收视率,再一次被我们彻底的踩在脚下!”麦当雄很是激动,“无论是tvb曾经的《上海滩》还是我们的《霍元甲》、《天蚕变》收视率都不及《鹿鼎记》!按照现在这局势,必成收视率神话了!”

    张少杰笑道:“香港红了才是一个开始,之后更要乘热打铁,向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地推销,出售更多的版权才是王道!”

    在80年代香港的电影行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比较成功。不过,香港的电视剧却是相对逊色。

    这里,并不是说香港的电视剧不行,其实香港在80年代已经是处于亚洲影视行业的一座许多题材的巅峰。

    除了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历史正剧不太拿手之外。其他的各种题材无论是时装片、爱情片、喜剧片、动作片、武侠片等等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只不过,香港的电视剧,在国际上市场推销的不怎么给力。如果乘着美剧没有席卷全球,亚洲的韩剧还没有随着《大长今》潮流而形成气候之前,模仿香港电影在亚洲跑马圈地的大肆攻占市场,成就也将会是不可限量。

    “电视剧的推销,不管我的事情,我只管拍片!”麦当雄摊手,作为香港屈指可数的金牌电视剧监制,麦当雄更喜欢将剧情演绎到极致。

    当然,有时候偏离剧本是难免,不过,麦当雄的搭档也是狂人编剧萧若元,他随时可以编出非常夸张的剧情,配合麦当雄的思路。

    《鹿鼎记》这样的金庸原著,又有张少杰的指点。麦当雄其实也并没照本宣科,许多的剧情细节,倒是被他抛开了剧本,发挥的比原剧本更好。

    ——————————

    《鹿鼎记》的热播,虽然给香港市民带来了欢笑。

    但是,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跌,却给香港经济带来了重创!

    从9月27日开始,撒切尔夫人北京跌了一跤,香港经济如同遇到地震一般的满目疮痍。

    前一段时间,港币的汇率还是6港元兑换1美元。但是随着撒切尔夫人在北京那一销魂的一跌作为导火索。

    港元汇率迅速跌至75港元兑换1美元。

    几乎每过一天,港元都有一定程度的贬值。

    由于人们对于香港未来前途的担忧。在黑市中,甚至有人以20港元兑换1美元的。

    当然了,随着港元的大跌,众多的商场,担心港元贬值为废纸。于是,部分商场只接受美元、英镑、日元之类的外汇。

    对于香港出现的经济危机乱象。港督推卸责任说:“港元贬值系中国银行抛售港币,给英国政府施加压力,好在北京谈判,赢得主动权。”

    而中国外交官员则是表示:“据了解,‘中银香港’从未主动抛售港元。相反,英国资本抛售港元资产兑换外汇出逃,才是造成港币贬值的主要元凶!”

    同时,中国政府谴责英政府,不但没有对采取措施稳定港元汇率,反而在有意制造恐慌氛围,拿香港前途作为筹码,给北京制造压力。

    总之,撒切尔夫人那销魂的一跌。

    香港股市也是加速下跌,到12月份恒生指数甚至会跌至670多点。如果从1981年7月17日时候的wen2点高位开始计算,此次下跌足足跌了62!

    而香港的楼市,更处于全面崩盘状态!

    九龙湾工业用地从1980年12月每平方尺360港元,跌至1982年10月的每平方尺25港元,跌幅高达93。香港南湾道高级住宅,售价从每平方尺1200多港元,最低跌至每平方尺540港元,跌幅达到60!普通的住宅售价,也是从1000港元每平方尺,跌至660港元每平方尺,跌幅达到35!

    与此同时,物业出租的租金,也是一路暴跌!

    中环的甲级写字楼的月租金,也从每平方尺月租30港元,跌至每平方尺月租金20港元左右,跌幅达到33!

    整个香港一些在前几年高歌猛进拿地的地产商,纷纷尝到了苦果。

    比如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怡和财团旗下的核心企业——置地公司陷入地价贬值、债台高筑的困境,不得不低价抛售资产,用于偿债。

    其中怡和系的子公司香港电话公司忍痛卖给了大东电报公司。而香港电灯公司也被迫卖给了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当然了,怡和财团在此首创最深,但是百年经营,使得怡和财团卖卖子公司的资产,也能够度过难关。

    其中,让香港小市民们受伤最深的地产公司,可能要属“佳宁置业”了。

    佳宁置业公司,由新加坡人陈松青发起组建,79年收购汉美企业借壳上市。并且被金牌操盘手詹培忠一手炒作推高到1980年11年时候的179元,并且在高价多次发行新股,用以收购大量的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陈松青不断拓展业务,遍及交通、航运、旅游、保险、房地产、金融、饮食、酒店甚至娱乐事业。业务版图从香港伸延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澳洲、新西兰及美国,佳宁成为一个拥有二百多间公司的多元化集团。

    由于,佳宁置业公布的业绩,向来给力,被市场看做是前途无量的白马股。

    但是,实际上佳宁置业优秀的业绩,不过是做假账。用造假的业绩,从银行手中借到巨额贷款,从投资者手中不断融资。与此同时,为了取信投资者,佳宁置业上市以来,经过历次的分红派系,累计向股东派发了超过十多亿港元的红利,仿佛是货真价实的蓝筹股一般。

    但是,在1982年时候,香港地产大跌之后。

    先后贷款佳宁置业8亿美元的裕民银行开始怀疑佳宁置业的还贷能力。并且,开始停止向佳宁置业贷款,于此同时裕民银行希望向法庭提出对佳宁集团进行清盘。

    面对裕民银行的质疑,以及很多投资者的疑惑。

    佳宁置业主席陈松青依然坚持表示,1982年上半年,佳宁置业6个月内纯利达到269亿港元,并每股派发012港元的红利。

    但是1982年10月,随着裕民银行对佳宁集团提出破产清盘之后。佳宁置业的股价再次大跌

    第一卷  第302章 梅氏兄弟的悲催(第二更,求订阅)

    第302章 梅氏兄弟的悲催(第二更,求订阅)

    “完了,全完了!”梅启明显得非常的沮丧。

    从81年的时候,张少杰已经提醒他大熊市来临,但是他不信邪。将牛市中赚取的100多万资金,不断在股市中炒作。

    然而,牛市时候,百试不爽的技法,在熊市中完全失效。

    越买越跌!越跌越买!

    不断的换股——还是跌!

    万马齐喑,想要独善其身,可是很难!

    不可为的时候,强行去做,不免会导致悲惨结果!

    大熊市市的时候,使得梅启明的资金逐渐亏损至1982年6月份的50万港元!但是,梅启明又觉得,最初的好运是佳宁置业这只股票带来。

    于是,梅启明开始在35元的时候买入佳宁置业。他心道,佳宁置业巅峰时候足足有179港元,现在35元买进,应该是安全的了。

    谁想到,这几个月来,佳宁置业越来越熊。

    撒切尔夫人北京那一跌之后,佳宁置业已经跌到2港元左右。

    之后,又开始有传言,佳宁置业业绩造假,资不抵债。这使得,10月26日,已经跌至107港元了!

    所以,此时的梅启明资产也仅仅剩下10万港元。

    “哥”梅启德也好不到那里去,此时的资产也只有25万,“悔不当初啊,当初少杰就说,81年下半年开始就会走熊!”

    “是啊,还是少杰厉害,一看看出了香港股市的走势。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巴菲特、彼得林奇比起的少杰来说,差的远了!”梅启明神智清醒过来之后,反倒开始更加崇拜张少杰了。

    “哥,投资方面,还是将天分的。一万个咱兄弟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张少杰!后面该怎么办,还是请教少杰吧!”梅启德说道。

    “对,好久没有见到少杰了。买点礼物,拜访他!”梅启明说道。

    ——————————

    1982年11月初。

    梅启明、梅启德再次拜访了张少杰。

    “少杰,真后悔没有听你劝告啊!”

    “我真是猪油蒙了心!”

    梅启明、梅启德两兄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张少杰面对忏悔。

    张少杰道也没有鄙视他们,事实上,这不过是普通投资者的共性而已。哪怕是许多的亿万富翁,或者是一些职业股票经纪人,有时候身在局中,也不禁为市场情绪所感染,在市场中明知不可为,也偏偏不信邪。

    根据理论知识晓得是熊市征兆,但是投资者偏偏心中用一万种理由解释——“这次是例外”。只有等到投资者已经损失惨重,才彻底承认熊市来了!

    81年的时候,香港的股票价值已经偏离了基本面,股价超过每股净资产十倍以上的比比皆是,拥有一两亿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市值被炒作到一二十亿规模。

    哪怕是一些真正的置地优秀的大蓝筹股,在81年的时候,市净率往往也超过了5倍,市盈率普遍都是在40多倍以上。

    这种情况下,整个市场所有的股票价值,少则被高估了两三倍,多则是被高估了二三十倍。根本没有一只股票,具有投资价值!

    所以,在81年的时候,张少杰遇到在股市上有投资的朋友,都奉劝抛掉股票。然而,大多数朋友振振有词,说价值投资早就过时,现在基本上是趋势投资的时代。

    很好,张少杰也是同意趋势投资理念。

    问题是,号称是趋势投资的朋友,眼见着股票在顶部跌破了均线、趋势线、acd之类的常见指标,从涨势变成了跌势。如果投资者真的是他自称的“趋势投资”,也应该迅速的止损,抛掉股票了。

    但是,往往之前自称是“趋势投资”的朋友,偏偏抛弃趋势分析,转而用其他的分析模型开始解释眼前的股市现象。

    所以,很多的失败投资者,并不是不懂股市的常识和技术。

    问题是,每次到了决策的时候,他总是三心两意,不肯坚持一种投资理念到底!

    从81年7月开始,香港股市已经跌了一年多了。

    而82年9份之后的惊魂猛烈下跌,更是让所有的投资者,觉得肝胆欲裂。

    “既然已经套牢了,就不要底部割肉了。”张少杰为了避免梅氏兄弟错上加错,便交代说道,“除了一些问题股,比如——佳宁置业不能持有持外。其他的一些优秀的股票汇丰银行、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之类的,都已经很便宜了!”

    事实上,股市中投资者的犯下的错误,除了股票涨到天价时候错误的经常买股票,以至于损失惨重之外。

    第二重的错误,则是在熊市的底部,因为彻底悲观、失望,而将高价买的股票低价割肉抛出。

    人类股票历史上,历次的大熊市,除了90年代初股市之外长达20年没有给投资者解套之外。其余的历次大熊市,哪怕是损失的再惨重,只要没有在底部割肉出局,基本上都是有赚回本钱的机会。

    比如,20世纪最惨烈的股灾——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不但引发了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一。在29年~33年之间绝望的投资者一堆,但是这些投资者如果熬到40年代基本上都解套了。

    香港60年代有百年罕见股灾,70年代也有令人绝望的股灾。但是,那两次股灾发生之后,只要投资者精神够坚硬,以死熬解套的精神持续持股。顶多十年时间,不但解套,而且还是大获其利。

    81年以来的股灾也是不例外的,这一次股灾在82年12月670多点见底。此后几年在底部盘桓,市场显得有点萎靡。

    到了84年的时候1200多的点时候,市场开始再次的活跃起来,并且,不但突破了81年时候的顶部——1810点。在85年、86年、87年更是高歌猛进,涨到了wen2点,比81的顶部高了一倍多!

    张少杰站在重生者的角度看,基本上香港历次的大股灾,无论是67年股灾、73年股灾、81年股灾、87年股灾、97年股灾。

    每一次投资者在底部绝望割肉,发誓再也不碰股票的时候,却会发现如果再坚持一些年头,不但当年的损失已经挽回,而且一波比一波到1810点、3900点、16673点,在之后30000多点

    股市指数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类历史是总体趋势是向上的。

    随着张少杰的指点之后,梅启明、梅启德破为赞赏。

    为了避免这两兄弟,再次胡乱操作,张少杰建议,两者将股票放到一边、不看、不理、不睬,在过个五六年,才允许看股票账户。

    当然,梅氏兄弟现在无所事事的状态,让他们不碰股票,则是很难的。

    为此,张少杰微笑道:“这段时间,你们两给我跑腿吧!”

    “还是炒股?”梅启明、梅启德颇为惊喜。

    相对于自己投资,冒着一堆的风险,两人更喜欢给张少杰跑腿赚钱。

    “不是炒股,是买地皮!”张少杰微笑。

    现在,张少杰名下的各大公司的资产不动用的情况下,他个人银行账户上,有15亿美元的现金。这主要是来自于《大唐双龙传》、《斗破苍穹》等等作品的稿费、电影改编,以及各种的衍生利益。

    这笔钱,如果运用得当,这82年~83年,香港的百业萧条的时期,进行产业抄底,再过几年,肯定能够大获其利。

    比如,九龙那边的工业用地,暴跌了90!每平方尺的土地价格仅仅25港元!这样的价格,基本是一夜跌回了60年代!

    其他的众多住宅用地、写字楼用地,普遍也是跌幅在60左右!

    这一次的集中暴跌,使得几年高价买地的地产商元气大伤。但是对于一些精明的地产商,比如李嘉诚,则是会乘着土地暴跌的时候大肆抄底。

    现在李嘉诚旗舰公司长江实业才不过是百亿港元市值,而和记黄埔负债40多亿、资产50亿。但是,乘着土地低廉大举拿地,用不了几年,光是土地的增值,就会超过几倍暴利。更别提,土地低廉时候开发楼宇,等到地产价格回暖之后出售、出租,又是能够使得利益增值。

    香港的地商那么多。普通庸庸碌碌的地产商,判错行情。比如佳宁置业将会破产清盘,置地公司则是元气大伤拍卖子公司偿债。

    而李嘉诚则是经常低买高卖。房地产景气暴利的时候,非常谨慎,而不是激进的拿地开发。

    只有等到市场出现大崩盘一般的暴跌,这时候,李嘉诚这样的理性商人才是拿着巨资,回到市场中抄底。

    张少杰的理想不是成为地产商。

    但是,为了支撑未来的理念中的事业版图,则也是需要拥有暴利的产业支撑。在此时股市、楼市大跌,给予了张少杰一次机遇。这些横财,将会给张少杰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一卷  第303章 黑市汇率

    第303章 黑市汇率

    香港。1983年1月。

    天气有点潮湿阴冷。

    张少杰在一家“悠然居”酒楼,约见了好友佟小宝。之所以约见他,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请他帮忙。

    请佟小宝帮忙的事务,与兑换港币有关。

    市面上,因为港币的不受信任,不少商人拒收港币,只收美元。不少的市民为了购买生活用品的需要,不得不各处寻找兑换美元、日元、英镑等等外汇的渠道。

    各大银行,兑换外汇的生意很的火爆。每天排队取钱,以及兑换外汇的市民,多达百万。

    然而,各家银行对于兑换外汇的服务,要么是提高了手续费,要么是限制了兑换的金额数量。

    因此,官面上港元兑换美元是75:1!不过,实际上在黑市中,20港元兑换1美元的生意也是非常的火爆。

    按照83年即将制定的港币联系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比例。这时候,在黑市中,以20:1的汇率兑换港元,其实也是非常有利润的生意!

    “少杰,你要让我帮你在黑市中以美元兑换港币?”佟小宝吃惊道。

    现在的柴湾,佟小宝叛出和合图之后,自立了“义气堂”帮会,帮中拥有5000多名的弟兄。已经将柴湾的黑道地盘,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

    由于,佟小宝听从张少杰的建议,“义气堂”不沾毒品生意,连赌场、麻将馆、凤楼、夜总会的经营也并不是很热衷。

    “义气堂”旗下,却是成立了一些地产中介、贸易公司、百货公司、出租车公司之类的正当生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义气堂中,大多数的帮众,都是脱离了黑道业务,而是成为了普通的白领、蓝领。

    剩下的黑道业务,除了维持少量的夜总会、赌场生意之外。更多则是经营武馆、健身房。在武馆、健身房、武馆和健身房倒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保持骨干打手的战斗力。但是,武馆师父,则是更多向黑道打手灌输武德、道德、侠之大者之类的理念。这也使得,义气堂开始逐渐的脱离了低级黑道理念,而是成为了一家很是独特的新型黑帮。

    张少杰知道此事黑市兑换港元是非常有搞头的,但是他没有足够的渠道去兑换港元。所以,借助佟小宝的黑道势力,开展黑市外汇兑换业务。以美元、日元之类的外汇,黑市价收购港元,倒是一条赚大钱的机遇。

    “5000万美元,你一个月内能不能全部兑换成为港元?我给你16:1的汇率。如果多赚了,则是你的分成!”张少杰说道。

    “没有问题,不过,5000万美元不能一下子交给我。可以每天让人送150万美元的外汇,之后我组织弟兄们,在黑市中兑换。16:1你太吃亏了,18:1吧。这已经能够让我赚很多了!”佟小宝说道。

    张少杰见到他坚持,便道:“好吧。下午我会让人送钱过来!”

    ——————————————

    5000万美元按照此时银行的汇率,可以换得不到4亿港元。如果按照黑市的汇率,则是能够换取10亿港元以上。

    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上至富豪,下至普通市民。都是热衷于抛售港元兑换美元之类的硬通货币。

    大富豪,还是有着银行提供的便捷服务。

    普通市民想要将1000元以内的港元兑换成为外汇,都要经过银行排队。至于想要一次性兑换1000港元以上的外汇,基本上是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但是,现在很多的商场,甚至拒绝港元购物。为了生活需要,一些市民只能去黑市中高价兑换一些美元、日元、英镑、黄金之类的硬通货币,用于日常开支。

    张少杰与佟小宝合作,在黑市中开通美元兑换港元的服务之后。

    第一天的150万美元,迅速的兑换成为了3000多万港元。除了300万是作为勤苦费之外,剩下的2700万,被张少杰派人存入了汇丰银行的账户中。

    之所以存在汇丰银行,这是也因为汇丰银行的地位在香港几乎是准央行存在。如果汇丰银行崩溃,港元也肯定会贬值成为废纸。

    “少杰,非常感谢你给了我这次发财的机会!”佟小宝在每天进账300万港元的时候,不禁颇为感慨说道。

    张少杰微笑道:“客气什么,我们是兄弟嘛!”

    “有你承认我是兄弟,佟小宝一生值了!”佟小宝脸上写着惊讶。

    兑换了9亿港元的存款之后,张少杰开始联系新鸿基证券公司,这笔巨额现金,他准备投资进入证券市场。不过,由于金额太庞大,再使用原本的普通用户的资金账户不太合适。张少杰需要成为新鸿基证券公司的大客户。必要时候,可以调动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协助他进行操作。

    在张少杰透过汇丰银行,电话联系了新鸿基证券公司的冯景禧。

    这是香港证券行业的“活字典”,冯景禧老前辈,也是不敢怠慢,亲自在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总部招待了张少杰。

    ——————————

    “我希望与新鸿基证券公司,展开更高级别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你们普通的顾客!”张少杰强调说道,“香港金融行业,在这个年代,其实不过是刚刚兴起。相对于已经成为了经济支柱的地产行业来说。金融行业的成长空间更大。所以,新鸿基证券公司如果坚持做下去,在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冯景禧点头说道:“我也是深信如此。任何一次熊市,其实都是金融行业的洗牌时间。淘汰一些质量不佳,管理不善的金融公司。同时也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廉价扩张的时机!如果,张先生你要入股新鸿基证券,那么,我基本上同意,但是我只欢迎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将企业卖给你!”

    “我不会与您争夺控股权,只不过是看好香港证券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参股新鸿基,赚取了一些投资收益而已!”张少杰笑道。

    “是吗?”冯景禧淡然道。

    张少杰微笑说道:“冯景禧先生,您知道沃伦巴菲特吗?”

    冯景禧点头道:“美国的投资家,以价值投资闻名。现在拥有6亿美元的身家。已经接近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500名的实力了!”

    “巴菲特的投资模式,我非常感兴趣。在70年代,巴菲特成立了一家保险公司。以保险客户的资金,在股市进行投资。手握大量保险资金的巴菲特总是喜欢在好的公司遇到麻烦的时候,雪中送炭,帮助优秀企业渡过难关。由于,他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所以,他手中的股票,基本上都属于经营优秀的企业。你如何评价巴菲特的理念?”张少见诶忽然问道。

    张少杰此言,无疑是自比巴菲特。将此事投资新鸿基证券,视为雪中送炭!

    冯景禧不屑道:“香港的地产商,一直遵循这种模式。比如,以前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之类的企业。每次在地价大跌的时候,大笔投资地产行业。而到地产行业景气的时候,将开发出来的房地产逐步高价卖掉,低买高卖、捡便宜而已!”

    “好!”张少杰鼓掌,笑道。“确实如此!现在,显然是香港经济发展周期的低谷阶段,在谷底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企业,也是价值低估。虽然我投资新鸿基也是捡便宜,但是我的投资同样会促进新鸿基的发展!第一,我想要5亿港元,入股新鸿基证券公司25的股权。第二,这5亿的入股资金,我希望成立一家保险公司,以保险公司的吸纳社会资金,壮大新鸿基公司的发展。第三,今后,我个人理财项目,将会委托新鸿基证券公司”

    现在的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规模,并不的太庞大。虽然拥有15多亿的资产,但是负债则是达到了10亿。也就是说,新鸿基证券公司的净资产仅仅有5亿。

    在牛市的时候,证券公司的用户,积极的投资股票,新鸿基证券公司自然能够赚取大量的佣金。这些佣金,支付了银行利息之后,还产生大量的盈余。

    不过,到了熊市的时候。由于交易冷清,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手续费收入,开始不足以支撑支付经营成本,以及负债利息!

    当然,这些困难也是暂时的。一旦熬了到了牛市,股票成交量大增之时。新鸿基证券公司,必然能够在下一轮牛市中,大赚手续费收入。

    “欢迎张先生成为新鸿基的股东!”

    冯景禧仔细估量,张少杰的投资,对于新鸿基证券来说,有有利无弊。而对于冯景禧本人来说,不过是失去了部分公司是控制权。

    不过,作为现代的金融家,冯景禧也是知道,追求绝对的控制,必要性也并不是很大。只要盈利可观,以及在公司拥有相对的控制权,便已经足够!

    第一卷  第304章 从神话到骗局(求订阅!)

    第304章 从神话到骗局(求订阅!)

    投资了新鸿基证券之后。张少杰开始踌躇满志。

    他可知道,现在的香港股市跌至670多点,显得非常的悲观、绝望。但是2007年10年最高点31000多点来计算,此时的还是有近50倍的上升空间。

    新鸿基在81年的时候,年利润达到1亿港元。如果整个市场扩容50倍,也就意味着,新鸿基公司将有可能获得50亿港元年利润的可能。

    而如果再争气一点,获得滚雪球一般的投资收益,未来成为汇丰银行一般的巨头,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冯景禧已经老了,85年之后,冯景禧便是去世。

    而像新鸿基这样的企业,未来肯定是会上市的。张少杰在拥有25股权的基础上,不断的收购新鸿基的股权。

    让这家前途无量的公司,成为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左膀右臂,也是有可能的。

    而在张少杰入股了新鸿基证券公司不久。

    梅启明、梅启德兄弟也传来了喜讯。

    “妹夫,九龙湾的几块地皮,已经拿下了。25港元一平方尺,700多万尺,耗资17亿港元,真他娘的便宜!”梅启明非常高兴说道。

    梅启德说道:“我在中环拍下了一块20多万尺的土地,12亿的底价,根本没有人与我竞争!事实上,要不是我出价,港府又要尴尬的流拍了!”

    1982年9月以来,香港地产行业开始陷入了最黯淡无光的时期。

    地价、楼价、租金全面的大跌。

    由于大量的地产公司伤痕累累损失惨重,所以港府地皮拍卖活动,现场冷清,响应寥寥。张少杰让梅氏兄弟去竞拍,基本上找不到竞争对手!

    “好,辛苦了!”张少杰笑道,“不知道两位大舅哥,有没有兴趣,做地产开发商?”

    “可是我们没钱啊!”梅启明、梅启德不由的愁眉苦脸。

    张少杰道:“没钱不要紧,我借给你们!当然,要做地产商的门槛还是很高,我建议你们兄弟两人,先可以各自成立一家建筑公司,我可以将两块地皮的开发项目委托给你们。谁如果开发的质量好、效率高,我将会进一步扶持他成为香港地产行业的巨头!”

    随着张少杰的话说出口,梅启明、梅启德兄弟两人不由的露出了竞争的态度。

    由于,这一次给张少杰跑腿,是地皮竞拍。

    土地成本越低,他们的奖金越高。

    这一次,梅启明、梅启德基本上是按照最低家拿下土地。所以,这兄弟两人都拥有了500万港元的佣金。

    以500万港元成立建筑公司,显然是绰绰有余了。

    在不久之后,梅启明、梅启德分别成立了启明建筑有限公司和启德建筑有限公司。

    启明建筑在九龙湾帮助张少杰开发影视城。

    而启德建筑公司则承包了中环写字楼的项目。

    这两大项目一旦竣工,那么张少杰既可以在九龙湾拥有一个仅次于嘉禾、邵氏的影视城。并且在未来寸土寸金的中环拥有一栋高档的摩天大厦。

    毫无疑问,这两大项目竣工之后,香港的地产萧条,估计已经结束。

    那时候九龙湾的影视城建成之后,可以让宝龙、亚视拥有一块自己个片场。

    而中环的大厦,将来张少杰除了将一部分留作自己名下公司的办公场所之外,更多准备出租赚取租金。

    地产行业的跌市,对于张少杰却是几十年难遇的抄底良机。这一次的机遇,可以说是未来三十年,最廉价拿地的机遇了!

    ——————————

    在撒切尔访问北京之后,香港地产、股市暴跌时,给佳宁集团提供了诸多担保的益大集团主席钟正文见势不妙,仓皇逃离了香港,留下了20多亿港元的债务,苦煞那些银行家。

    在佳宁置业的辉煌时期,基本上是与钟氏家族狼狈为j。

    当初的佳宁置业借壳上市,便是由詹培忠穿针引线,钟氏家族卖给佳宁集团“汉美企业”。佳宁集团以“汉美企业”作为壳资源,借壳上市一手制造出“佳宁置业”的所谓神话。

    其实,钟氏家族与佳宁集团之间的大多数合作,都属于左手换右手的假交易。

    比如,“金门大厦”交易案,其实买家是钟氏家族旗下的企业。

    所购买金门大厦的资金,由佳宁置业向银行贷款之后,再悄然将钱借给钟氏,再由钟氏拿着这笔钱,高价购买“金门大厦”!

    这种关联交易,迅速的将佳宁置业表面上的业绩粉饰的非常的漂亮。使得投资者,对于佳宁置业管理团队的商业理财能力,毫不质疑。

    由于钟氏家族仓皇而逃不知所踪,也导致银行家纷纷清醒过来,向法庭起诉佳宁集团,要求法院对于佳宁置业清盘。

    佳宁置业希望发行新股,用以偿债。

    但是,香港的证券处驳回了佳宁置业的发行新股的请求。

    而随着对于佳宁集团的质疑、指控越来越多。

    终于,佳宁置业再次暴跌至063元。与此同时,在1983年1月3日,香港的证券交易所,宣布对佳宁置业进行无限期停牌!

    随着“佳宁置业”暴跌至063元,并且无限期停牌。

    众多银行纷纷向法庭要求对于佳宁集团进行破产清盘处理。

    随着佳宁置业的骗局大幕,逐步被媒体披露——整个佳宁置业公司大约负债30多亿港元,而实际上在地产行业大跌之后,其资产仅剩下十多亿。

    至于佳宁集团更是负债了60多亿港元,但是所有资产加起来不足40亿。

    资不抵债!

    骗局!

    这些消息,如同炸弹一般,轰然的炸开了!

    整个香港持有佳宁置业股票的至少有20多万户,可以说每3个投资者中就有1人或多或少的持有了佳宁置业。

    但是,很多的投资者,是在80年11月,佳宁置业涨到179港元之后的天价时候介入。随之而来的,则是逐步跌至10元、6元、3元、2元、1元063元!

    在佳宁置业停牌的当天,20多万投资者,目瞪口呆的看着公告消息。

    许多人毕生积蓄瞬间化为乌有,欲哭无泪。

    更有人吓出了心脏病,在交易所中,瞬间晕倒

    一名股票经纪人在媒体介绍说道:“当年佳宁置业被不良媒体誉为只涨不跌的神仙股,我的一位有钱的客户,因为持有20多万股佳宁置业,赚了几百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