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产业的话语权。”
张少杰笑了笑道:“当然了,不在我们明报上发表文字的名家,梁羽生、李碧华等人的版权,也是我们的目标。比如,我看李碧华的小说,影视改编价值远远被低估!甚至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十有八九都能获得电影奖项!”
金庸点头道:“版权改编权的投资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要循序渐进,等到彻底的搞懂了这个产业的运营,明报集团才能够进一步转型!今年不能有太大的动作,暂时将明报10的利润,也就是300万港元,从事这块投资!以后如果彻底搞懂,并且能够切实可行的做下去,才会追加投资!”
对于金庸的决定,张少杰感觉到很是欣慰。
投入300万港元,用于版权投资。
那就意味着,今年明报投放的稿酬将会达到600万港元以上的规模,比去年发放300万港元的稿费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
《明报》一年发放的稿酬达到300万港元,但是其实也仅仅占据明报开支的5!
更大头的开支是员工薪水、办公消耗、出版发行等等相关的成本。简单说,过去明报太过于重视经营报纸本身,而忽略了给明报投稿的作者。
随着物价高企,对于大多数香港作者来说,单纯写作,很难养家糊涂。所以,专业的作者越来越少,作家逐渐成为稀有动物,这对于香港的影视产业、漫画、动画、游戏等等各项周边产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任何创意产业,优质的文字工作者,是不可缺少的!
文学家表面上很闷马蚤,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群创造力惊人的群体。这群人,给各项文化、娱乐产业输入创意的源泉,甚至文学家的想象力,投放到社会中,形成了影响之后,又会刺激科技的创新。
科技和文化,相辅相成。科技的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新元素、新的改变和突破。文化产业的灵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心理,也会传导到科学家群体,进而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
如果非要要科技和文化割裂,那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也需要文化娱乐,文学家也会因为享受到科技成果而受到时代影响!
“无论如何,明报的这些改革!无论的长期还是短期,对于《明报》集团旗下的作者群体,都是极大利好!”张少杰默默的想到。
之所以张少杰提倡提高文字作者稿酬、扶持作者,也是为了香港文化娱乐产业的未来着想。
一切的文化产业,基础都是文字!
日本的动漫产品,一半以上都是通过日本的小说版权改编。大量拥有想象力、翔实剧情、设定的小说,无疑给动漫产业输送大量的素材。动漫产业将小说当做原材料,进行再次加工,才使得动漫产业不断推陈出新,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比如后来的《凉宫春日》系列,就通过《凉宫春日》这部小说,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凉宫春日》系列在日本拥有数千万粉丝,在全球也掀起了凉宫春日文化潮流。
在港漫行业,也同样是如此!
黄玉郎在画《天子传奇》最初几部的时候,邀请黄易给他写剧情,构思情节!黄易的想象力恢弘,不但将黄易小说中的武学设定体系融入了《天子传奇》中,而且构建出一个比《大唐》、《覆雨翻云》等等小说更庞大的设定。结果,《天子传奇》一出,能够大卖10多万册,并且获得大量死忠粉丝!
但是后来,因为漫画销售的分成,黄玉郎给黄易的分红太低,让黄易不满。两者珠联璧合的合作就结束了。
等到黄易退出了与黄玉郎合作之后,黄玉郎心道,没有你黄易,难道我还不能找别人去构思剧情?于是,黄玉郎组织了几十名编剧去构思剧情、设定人物,但是《天子传奇》的人气,还是不可避免的不断下滑,再也不复早期与黄易合作时候的气势如虹!
优秀作品和作者在文化娱乐产业的战略价值,相当于微软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产业。这个基础,如果不牢固,其他的影视、acg产业的创作潜力也会受到制约的……
第一卷 第140章 少掌门
第140章 少掌门
明报集团的政策转向。对于小说类的作者,明显是巨大的利好。
在全球范围来看,具有影视改编、动漫游戏改编价值的,主要是以小说为主。小说可以是一切都娱乐资源的上游。
和平年间,科技、文化的进步,绝大多数都是为人服务的。一个国家如果解决了吃饭问题,人民会要求更好的医疗、娱乐等等资源,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相关的产业会不断创新,进而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
比如,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本意是为了科技、军事、通讯、商业等等用途。但是真正促进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跳跃式发展的,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戏、音乐、电影、交流等等娱乐需求。大众的娱乐需求,是促进计算机产业、电影产业进步的第一要素!
而体现在文学层面——诗歌、散文等等题材,原本的用途是表达个人感情、艺术、思想等等目的,并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杂文、报告文学之类的,也都是为了思想性,或者是揭露社会某一事件、历史等等。也并非是主流大众所喜。
只有小说,诞生之初主要的功用就是为了娱乐。
在西方国家出版业没有普及之前,是贵族资助一些小说家,写故事,满足贵族阶级对于看小说听故事的精神文化需求。
到了中国的印刷术,在西方国家普及。报纸、出版等等行业出现,西方的小说家,才开始逐渐摆脱了贵族资助圈养的地位,而是投稿在报纸上连载,或者是出版实体书赚钱。这时候,西方主流小说的才回归了大众娱乐需求。
而中国的小说出现,是以民间故事、评书等等方式,最初就是满足民间百姓的娱乐需求。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作为评书编写出来的。因此本身就就包含了可贵的“娱乐大众”这种朴素品质,而是不高高在上的彰显品味和艺术,所以,《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哪怕到了现如今,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相当有市场的。
在《明报》集团转型之后。
旗下的《武侠与历史》杂志,就迅速购买了旗下一些有价值的连载小说的各种改编版权。比如“三十二变”的《萌娘三国演义》、“太湖霸主”的《青城剑仙》。
他们的小说就在张少杰的建议下,由明报集团出资,购买了他们的影视、游戏、动漫等等各方面的版权。
笔名“三十二变”的作者,看着手中明报支付给他10万块版权转让费,既是欣喜又是嚎啕大哭:“要是以后改编电影游戏大卖了怎么办,我可是选择了一次性卖掉所有改编权的呀?”
当然了,这都是幸福的烦恼了!
之前“三十二变”虽然有专栏在连载,但是每年写三十万字,稿酬才1。5万元,他只能郁闷的天天和老婆打架泄愤,但是他老婆比他武力值高,只能被他老婆殴打。
现在居然拿到十万块巨款,“三十二变”豪气顿生:“我终于扬眉吐气了,今晚回家打老婆庆祝一下!”
太湖霸主的小伙子,才不过二十五六岁,因为听闻倪匡、古龙、金庸,等等各大名家都赞民国时期的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写的气势磅礴,至今无人能超越。
于是便买了一套500多万字的《蜀山》用了半年时间才看完,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因为还珠楼主的《蜀山》写到500多万字居然太监了……
太湖霸主决定自己写一本蜀山世界中的故事。还珠楼主早就死了几十年,版权不受保护,所以他写的蜀山题材,也能够在《武侠与历史》上连载,甚至获得不俗的稿费。太湖霸主,本来想到一年四五万稿酬,在明报已经不算少的了。没有想到,这一次明报居然给他15万港元,买他《青城剑客》的改编影视、动漫版权。
太湖霸主傲然道:“还珠楼主大大,偶太崇拜你了!写了蜀山的同人,不但不会侵权,甚至还能卖出影视、动漫、游戏版权!哎,可惜您生不逢时!要是出生在二战之后的港台地区,华人作家稿酬最高的,恐怕就不是那个臭屁的张少杰,而是您了!论文字,《蜀山》比《大唐》好,论想象力,《蜀山》是千古以来最雄奇!不过,您放心,既然我模仿您的《蜀山》就一定要争口气,总有一点,要用您构思的设定,打败那个张少杰!”
明报旗下,众多的小说作者,以为这是金庸大发善心,完全不知道这是张少杰的决定。如果他们知道,张少杰不但现在已经拥有了15的明报集团股份,更是被金庸选定为下一任的明报集团掌门人,会不会惊的掉一地眼镜?
这个时代,港台的长篇小说出版。
一般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报刊连载、实体出版。
报纸连载门槛一般比实体出版更低一些,一般的长篇小说作者,想要获得读者认同,通常是投稿给报社、杂志,如果获得了报纸发表的机会,一般也仅仅是售出小说的报纸连载权,而不是出售实体书出版,以其他的改编版权。
报纸上连载,如果没有获得反响,或者是被腰斩,或者是草草一个结局。
而报刊上连载中开始走红、引起市场反响的作品,一般都会有出版公司前来与作者签约出版。而实体书出版的收益,通常是比报纸、杂志上连载的稿酬更优厚。
而现在,《明报》这样高价收购旗下作者的各方面的版权——实体书出版、影视改编版权、动漫游戏、翻译版权等等,一切的版权都是明报的目标。
“这是《明报》集团的新政策,手快者能钱赚,手慢者只能眼红别的作者赚钱!”明报的某个编辑,向扑街作者解释,“并不是因为你的作品,被影视、动漫等等公司看中,而是我们明报分析,未来可能会有改编价值。仅仅是可能,懂吗。?就像是风险投资一样,购买100部作品,也许只有一部是能够获得改编的!”
“好吧!我同意出售版权。不过,分成和买断两种不同的出售方式,何解?”某扑街作者请教。
明报编辑耐心解释:“买断,就是一次性付款给你现金,以后作品改编赚再多都和你无关。分成就是你将作品改编权委托给明报集团,明报集团为你找买家,如果获得了改编收益,明报和你五五分成……”
明报集团第一批联系的作者,有十多个。
绝大多数都选择买断的形式,先拿到钱再说。也有少数的作者,赌未来,签订了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
事实上,明报集团更欣赏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这样作者与公司共同分摊风险,也均分未来的收益。
明报出力为作者开拓更多的利益,而作者创作的作品也提供明报的利润。这种双赢的方式,才是长久利益合作之道。
明报集团对于小说影视动漫游戏版权的全版权收购,主要是以《武侠与历史》、《明报》上连载的小说为主。
首批选定的名单,有10部小说,总共耗资70万港元。大多数是武侠小说,也有少量的科幻、言情类小说。
其中最具价值的无疑是倪匡的早期武侠经典《六指琴魔》。
《六指琴魔》算是半卖半送性质,如果真要开价的话,少说也要七八十万港元的。
在早期,60年代,倪匡并不是最初就写科幻小说,而是也尝试写过一些武侠小说。后来深深的感觉到,写武侠无论怎么写,也不能达到金庸、古龙那样程度,所以倪匡开始写科幻小说。
尽管倪匡的科幻被无数人抨击,根本不严谨,也不符合科学常识,毫无科幻小说应该有的科学性、严谨性。但是并不影响倪匡的科幻小说大行其道,倪匡的书一经出版就能卖二三十万本以上。而且,倪匡小说戏剧性很强,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也能够大获成功。
《六指琴魔》这部早期倪匡的武侠代表作,其实在65年的时候,就第一次改编成为了电影。后来到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也多次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
林青霞、惠英红等等各大当红的电影明星,后来都演过《六只琴魔》,票房上也是相当受到欢迎。
可以说,倪匡的武侠作品中,除了《独臂刀》之外,《六指琴魔》应该是最经典的一部武侠作品了!
张少杰电话联系倪匡,倪匡也是明报的老人了,以前《武侠与历史》编辑部就是倪匡建立起来的,当年他做过很长时间的主编,其中古龙是被倪匡从台湾请到香港发表小说。后来,倪匡又介绍古龙到邵氏电影公司当编剧,古龙能够发达,倪匡对他也是帮助颇大。
除此之外,黄沾曾在一份杂志上写黄|色荤段子,那年头报社的编辑记者只有几百上千的月薪,而黄沾写文居然能有8000港元的月薪,黄沾不免吹嘘。倪匡直接就说:“8000用黄沾,实在太便宜了,我都会用他!”由此可见,当年倪匡在《明报》确实地位不凡,无论是引进古龙,还是想要以8000月薪高价请黄沾,他都是能够做主的。
虽然,现在倪匡专业写作,已经不在《明报》集团任职。不过,对于《武侠与历史》他曾经过了十多年主编的杂志,还有有感情的,便笑着回复张少杰:“《六指琴魔》你要就卖给你了,1万怎么样?”
张少杰笑道:“一万买《六指琴魔》实在便宜,十万吧!”
倪匡也不以为意,在《六指琴魔》版权协议上签字道:“以后《六指琴魔》无论是做成电影,影视剧,还是什么漫画、动漫、游戏的,一概和我倪匡无关了。哈,以前出版卖过一次,65年拍电影又卖过一次,没有想到,现在就彻底卖掉了,以后《六指琴魔》终于不能再卖了!”
“本来,还要找您买卫斯理什么的,不过……”张少杰说道。
倪匡愕然,笑道:“去,还买卫斯理呢?这部小说,我卖了三十次还是五十次电影改编,反正我都不记得了!次次赚钱,想要一次买,没有千万,哪能卖掉这个大金矿?”
张少杰笑道:“这又太贵了点。现在《明报》版权投资业务,属于小打小闹的实验阶段,购买版权,以数量为先!先廉价买一顶数量的版权,等到那些版权中,有一部分,能够商业开发成功,并且影视、漫画、动漫公司,熟悉了和我们合作,那时候才有底气买更值钱的版权!”
《明报》集团的总资产,也不过是几亿港元,而一年能赚个3000万已经很难得。而买断卫斯理系列这种光是出版就赚几千万,影视改编授权又卖了五六百万港元的大作,还是买不起的。
“其实啊,我说!少掌门,你的《大唐双龙传》才最值钱呢,怎么不卖给明报集团,充实明报的版权库呢?”倪匡调侃道。
倪匡是金庸的好友,自然是知道,金庸赠送张少杰明报集团15的股份,并且有意培养张少杰做明报集团下一任的掌门人的消息了!
张少杰笑了笑:“就和买不起你的卫斯理一样,《明报》现在的现金流,是买不起《大唐双龙传》的!此外,老师的14部小说,也开出价格了,一部5000万,14部7个亿!将来如果有机会,可能将全部的版权卖给《明报》!”
明报此时的价值大约有3亿港元,将品牌价值未来发展前景考虑进去,现在大约能够给出5个亿的估值,就不错了。
而金庸14部小说的商业价值,估值7个亿港元,确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哪怕是金庸已经很多年不写小说了。但是每年这14部书,每年一再出版依然能够给金庸来带200万港元稿费。
加上金庸小说,影视改编、游戏动漫等等产业的利益。现在金庸的版权,一年大约能带给他300万港元的收益。
如果全面开发金庸小说的版权价值,游戏、漫画、动漫、电影、电视剧全版权运营,每年至少能够获得3亿元营业收入,以及不低于3000万港元的利润!
金庸一生苦心经营的《明报》,到头来其实商业价值还不如他单枪匹马写的14部小说值钱!所以说,如果当年金庸选择仅仅写小说,而不经营报纸的话,可能会比现在还要富……
当然了,哪怕是金庸是明报的控股股东,但是明报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明报利益归明报、金庸本人的利益归金庸。这种公私分明,才使得明报具有发展的动力。
张少杰与倪匡交流了一番未来对于明报公司的规划,这包括,明报从传统的报刊出版行业,开始逐步转型。
如若能够转型成功,那么明报未来十年之后的主营业务,将会的经营手中掌握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版权为主。
将旗下的作者提供的文字形式想象力,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种形式,增加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一旦这种模式成功,中国文字,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的增强。因为,外国人或许是看不懂中国文字的内涵。
但是,文字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等等方式,就会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到那是时候,香港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链变成一个强大的整体。那时候,小说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影视产业,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形成产业集群,使得各大产业的内涵和创作力,成倍的增长……
“我们还是老了,思路没有你们这样年轻人这样活泛!”倪匡笑道,“如果真的做成了,我替今后的香港作家们感激你!”
张少杰点头,他知道此时香港作者的境遇确实不容乐观。香港传统的出版业务,每年的规模只有五六亿港元。发放给作者的总稿酬,不会超过5000万港元。5000万港元的稿酬能养活几个文字工作者?
更何况,这5000万港元的稿费规模,张少杰一个人估计都占据1500万了。倪匡、亦舒、金庸、李碧华、古龙、琼瑶等等名家的稿酬又是占据至少1500万。真正普通的作者,加起来大约只有2000万稿酬。
平均一个作者要赚1万港元,才能勉强过上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那么,意味着整个香港最多能够养活2000名文字工作者。事实上,这个数据还会更低。因为出版物、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八成以上是兼职的。
中流砥柱的职业作家,有两三百人就不错了!
500万人口的城市,只能有两三百名作家,能够靠文字维持生计,比例应该是相当可悲的!
要知道60年代和70年代的香港,那可是文风鼎盛,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才过了没有多久,香港新的作者越发稀少……
无论如何,文字是一切娱乐产业的基础原料——
就和发展钢铁产业,需要有足够的铁矿石一样!
想要娱乐、游戏、动漫产业发展起来,必须要有大量的优质文字!
张少杰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文化娱乐产业的宏图,就一定不能让此时香港的小说创作资源出现短板!因为,要等到内地的作家群体,真正开始回归小说的本质——“娱乐大众”这条正确的道路,要等太久了……
第一卷 第14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14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明报工业中心。
张少杰刚刚前来,到《武侠与历史》编辑部找胡波闲聊一阵。
胡波对于《武侠与历史》的主编位置做的比较起劲。
尤其是在《武侠与历史》今年举办大量的作家交流、培训活动,带动了香港大量的新老作家的创作激|情。
胡波也因此获益,至少他能够看到大量的好作品了。
《武侠与历史》的编辑部,以前只有20多人,现在扩编到了50多名编辑、员工,每周收到的稿件,也是成百上千计的。
“今年的武侠小说市场,比往年热闹多了!”张少杰感慨。
“呵呵,你的《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大唐双龙传》激活了市场的人气,武侠小说行业和以前那样死气沉沉,也许《武侠与历史》杂志用不了几年就停刊了!”胡波笑了笑,“对了少掌门……”
张少杰苦笑道:“胡大少,你就别调侃我了。据说,新闻女王有意让你管理星岛报业呢。话说,要是你愿意,星岛报业太子爷都可以当的!”
胡波不屑道:“我那姑姑,经营本事是有的。但是文化方面,让我看不起。星岛报业总是弄出一些悚然听闻的消息制造噱头,真正的新闻真实性,以及文化品味,都是不讲究的。《明报》比星岛看来顺眼多了!最起码《明报》稳重、有文气,《星岛》太市侩!”
汗!整个东南亚影响力最大的跨国报业集团,会被胡波看不上眼?
须知,虽然金庸的《明报》在香港地位卓然,能够和星岛报业斗的旗鼓相当。
但是在全球新闻市场来说,星岛报业可比《明报》影响力强多了。无论是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等亚洲地区,还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等欧美地区,《星岛报业》集团是在几十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是真正意义上,海外华人报纸第一霸主。
并且,在80年代初,星岛报业集团的经营还是比较稳健的,整体规模有30多亿港元。是明报的十倍,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三分之一!
不过,70年代开始胡仙就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在此时,还是一直有赚的,但是到了89年开始日本等地地产大跌。于是,胡仙的身家一落千丈,拖累星岛报业帝国,陷入了困境!
最终,胡仙深陷债务危机,只好售出星岛报业集团,用于偿债。纵横全球,呼啸亚洲报业数十年的女王,最终失去了胡家祖传的基业!
张少杰不免叹息,胡仙陷入金融、地产投资之后,就埋下了失败的阴影!
人家默多克同样是50年代继承一家小报纸,60年代的时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远远不如胡仙的星岛集团实力强。
但是默多克,一直是在新闻媒体这一个领域专注经营,没有沉迷和新闻无关的地产、金融,所以反而越做越强,成就全球最大的新闻集团。
胡仙又不是张少杰这样的重生者,能够知道金融地产泡沫崩溃时间,一个在报业经营专精的女强人,却开始沉迷与主业无关的金融、地产,焉能不败?
这时候,有人喊张少杰。
张少杰一看,原来是金庸的秘书杨兴安。
“査先生请你倒办公室!”杨兴安说道。
“恩,马上来!”张少杰想胡波等人告别。
杨兴安将张少杰请入办公室。
金庸的历任秘书,都是比较有能力之人,有的能够担任报社主编、总编,有的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杨兴安在给金庸做秘书期满之后,被李嘉诚聘请做了私人秘书。他先后被金庸、李嘉诚恳诚聘为秘书,可见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因为,秘书可不简单!一名大企业家的秘书,相当于是半个总裁!
“少杰,社长在里面等你呢!”杨兴安微笑道。
“恩!”张少杰对他点了点头。
张少进进门之后,杨兴安关上门。
里面。
金庸端着一杯茶,在饮用。手中,持着一堆书稿,在看。
其实,金庸一般在公司中,并不喜欢说话,反而喜欢写字,能够一笔代口的情况下,他都是写字条批示。
明报集团中数百号的编辑、记者、管理层,能够与金庸面对面说话的,也只有张少杰等等寥寥数位!
“老师!”张少杰恭谨道。
他看到,金庸目前在做的工作,居然是给张少杰修改《大国崛起》的英国篇。
文字的意思金庸是一点都没有变动,但是却用他的笔,进行润色,让《大国崛起》的文字,从之前的干涩,变成了更加的具有层次感、韵律感。
经过金庸修饰之后的文字,不说是文章的内容,光是文字本身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恩!”金庸看了看他,“版权购买的怎么样了!”
“300万资金,用了70万!”
“恩,今年还有230万的预算!”金庸现在依然是明报的董事长、以及社长,统御整个明报集团。
张少杰现在的身份是明报集团的董事长顾问。顾问这一个职务,顾得着就问一问,也并不需要张少杰经常来《明报》集团天天来上班。
“现在,我们手头掌握的小说版权,已经达到了10部。其中像《青城剑仙》虽然籍籍无名,但是却是把还珠楼主的小说,变得更直白、更通俗一些。而且,《蜀山剑侠传》这样大部头,时代久远,普通的读者,并不一定有耐心去看完。而《青城剑仙》这样的《蜀山》同人作,反而可以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张少杰说道。
金庸点头说道:“《蜀山》那样的雄奇之作,至少在百年之内,无人能超越。只要能有《蜀山》三成味道,质量也不会太差,《青城剑仙》算上是一本有价值的了!还有那些书,你认为不错的!”
张少杰道:“本报旗下,有个笔名叫‘三十二变’的作者,写了一部《萌娘三国演义》,我觉得,这部书虽然影视剧改编没有潜力。但却有动漫、游戏方面的改编价值!现在玉郎国际在推广萌文化,最初不被接受,现在在台湾、日本市场,逐渐也有一些的知名度。尤其是日本那边,阴盛阳衰,很多年轻的日本男人居然喜欢打扮成女人,所以他们肯定抵挡不住萌文化的冲击。我准备将这部小说推荐给黄玉郎,改编漫画,主攻日本市场!”
如果说《青城剑仙》这样模仿还珠楼主的书,金庸还是能理解的话。
《萌娘三国演义》就让金庸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萌娘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但包含了穿越元素。主角孙寻真,是21世纪的科技学,穿越到了类似三国演义的世界,很快孙寻真发现,这个世界是关羽、张飞、刘备、曹操、赵云等等有名的人物,居然全是女人。
而且,这个世界,女性拥有一种“武将技”、“军师技”之类的匪夷所思的能力。并且,里面最强的赵云之类的,都有类似《无限恐怖》中基因锁之类的枷锁,锁住了武将的真实潜力。
一旦危机关头,觉醒之后,那些美女、萝莉武将,将会变得强大无比,一个人能pk几千人的那种……
事实上,张少杰更看好《萌娘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原因,是因为在90年代中国的央视拍摄《三国演义》,放映之后,不但在中国,甚至在亚洲各大国家点燃了三国热。
尤其是日本,对于三国文化本身就是极其热爱,在tv版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放映之后,各种三国类的游戏、动漫纷纷的出现。
比较有名的游戏如《三国群英传》、《三国志》、《三国战记》系列,就趁着“三国热”的风潮时期推出,结果游戏大卖,纷纷成为了经典。
后来在萌文化、娘化等等元素出现之后,日本的游戏公司又开发出《恋姬三国》、《恋姬无双》,把三国的武将文臣纷纷娘化成为了萌娘,这样的动漫、游戏,在日本也赢得了很多的宅男热捧。
张少杰认为《萌娘三国演义》这样超前的小说,在此时虽然不卖座,但是一旦三国热、萌文化、娘文化热潮涌起。
那么,这样的小说改编动漫、游戏,就是攻陷日本市场的利器!
“这样的作品,我不懂,也不好评价!你好看就行!对了,倪匡的《六指琴魔》怎么回事?”金庸不免的差异。
张少杰笑着说道:“原本我想找倪匡,让他意思意思,将一些卖不掉的作品,廉价卖给我们,充实一下版权库!没有想到他把《六指琴魔》廉价卖了!虽然,《六指琴魔》在15年前曾经拍过电影。不过,那是年代的电影技术,太过于落后。现在如果翻拍的话,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六指琴魔》还是相当有市场的!”
“恩,倪匡早年不写武侠,也是可惜了!《六指琴魔》这样的作品,在我看来,比他卫斯理系列更好看。”金庸笑了笑。
张少杰暗笑,倪匡不写武侠,那纯粹是因为金庸、梁羽生、古龙、司马紫烟、诸葛青云等等同一时期的港台武侠名家实力太过于强大了!
在六十年代时期,正是港台武侠小说名家辈出的年代。使得倪匡感觉到,自己写的小说未必能竞争得过这些强人!于是剑走偏锋,选择了当时冷门的科幻小说。
事实证明,倪匡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较早从事写科幻,结果现在已经是香港科幻第一大家了,像《蓝血人》等等科幻小说,甚至在国际上拿过奖。
第一卷 第142章 又见马荣成
第142章 又见马荣成
“全版权运营”!
最大限度的对文字内容的价值进行开发,使得小说与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等产业融为一体。
这一个战略,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
小说要改编成为电视剧,那需要与电视媒体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改编成电影,也需要有嘉禾、邵氏、新艺城等等电影公司的关系。漫画、动漫改编,目前在香港最有实力的自然就是玉郎国际。
至于游戏产业,香港的游戏产业基本是零。
这个年代的主要游戏产业是集中在日本、美国两大地区。其余的欧洲、韩国、台湾等地虽然有一些游戏产业,不过主要是给日本的游戏公司做一些代工。
香港虽然在电影行业实力非凡,但是游戏产业毫无基础。
游戏产业,只能徐徐图之!
事实上,《明报》的大动作,不但引发了整个《明报》体系小说作者们的欢欣鼓舞。
也引发了《明报》的对手的关注。不过,在对手们分析一番情况之后,并没有对于明报的战略转型给予重视。
甚至“全版权运营”被对手们得知后,也觉得有点可笑。
毕竟香港有改编价值的名家作品,根本不需要中介代理即会有导演、影视公司抢破头去买改编授权,而那些新人作品,几百部也不见得一部能有改编电影的价值。哪怕改编之后,也不见得能够赚钱。
所以,《明报》的对手自动忽略了“全版权运营”这一条,反而在分析《明报》加强实体书出版行业的实力,有何图谋?
难道是《明报》看上了那一块利润远远低于报纸出版发行的市场?
香港、台湾两地。一流的出版社,一年能赚一两千万就不错的。这些利润,主要还是一些名家作品获得。
而出版普通作者的书,十本书至少有“3本亏本、2本不赚不亏、3本利润微薄、两本大获其利”!
所以,一个能够一年有1亿港元营业收入的超大规模的出版社,往往只有几百万的利润。
《明报》这样的报纸,一年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但是却是能够赚3000万港元的利润。而且,利润还是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激增。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那些大型报刊,一般并不重视图书出版业务。因为,图书出版相对于报纸的利润来说,那算是真正的微利产业。与其投资实体出版业务,还不如投资更多资金,在报业行业中扩张规模。
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报纸这个传统的新闻载体,在30年后,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开始出现颓势。很多的国际著名的报业集团,都开始进行尝试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平台上制作新闻网站,逐步转型成为数字化新闻媒体。
而传统的纸面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式微!
张少杰不知道,纸张的报纸什么时候会彻底消失。但是,张少杰知道面对科技的发展,纸张媒体在未来算是夕阳产业!
不过,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内容都都核心竞争力!
漫画、小说、音乐,哪怕是时代再发展,也不过是从纸张、唱片中搬到了网络、手机中而已。
网络和手机等等平台,又不能无中生有的变出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还是像过去一样,是被作家、画家们创作、生产出来的。
张少杰知道,只要掌握了大量的有价值内容版权,哪怕将来明报的纸张报纸都不复存在了,明报也能够在新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甚至会比纸张媒体时代,活的更精彩,更有竞争力!
“广告,广告,还是广告!整天就拍广告!”梅艳芳显得非常的不高兴。
“呵呵,广告片女王,没有什么不好吧?”张少杰笑了笑。
自从《梅艳芳签约记》这一个广告片,在丽的电视台、tvb电视台放映大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