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片女星,70年代林青霞因为演琼瑶剧,在台湾拥有大量的人气。
此时的台湾电影圈,新锐演员中以“二林二秦”最为当红。二林,指的是林青霞、林凤娇。二秦则是秦汉、秦祥林。
79年的时候,林青霞因为频繁拍电影压力太大,决定离开台湾电影圈,而避居美国。1980年,林青霞返回台湾,不再是演琼瑶剧,而是参演了《碧血黄花》这一部辛亥革命题材电影。这部电影其实是翻拍1954年香港版的辛亥革命片《碧血黄花》,取材自一封历史信件——“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这是历史上,革命先烈,林觉民的一封家书。写完家书,林觉民就投身辛亥革命,成为为革命捐弃的黄花岗72烈士之一。故事颇为悲壮!
事实上,这个年代,台湾制作的商业电影,功力不足,但是战争、革命题材的电影,因为有当局的资金支持,所以还是比较擅长的。
这部电影虽然获得了第十七届台湾金马奖,不过拿奖的是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男主角奖项,林青霞并没有拿到任何奖。毕竟,这年代台湾影评人士还视林青霞为花瓶,没有电影人,认同林青霞是实力派演员。
在80年代初,台湾电影行业江河日下。林青霞在台湾惨淡混了一段时间,82年林青霞受邀参演徐克的《蜀山奇侠传》,而到了85年她正是前往香港发展,逐渐从台湾文艺片玉女转型为香港武侠片女星。
演武侠之后,林青霞在电影方面的事业,才开始真正踏上巅峰!
张少杰微笑,79年的林青霞、邓丽君,都是先后去过美国。林青霞是散心一段时间,就返回返台。邓丽君则是在美国攻读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四门功课,到今年的10年份,邓丽君也会返回台湾……
据说,邓丽君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遇到与好莱坞拍《杀手壕》的成龙。邓丽君有心约成龙聊天、吃饭。不过,成龙混的比较挫,因为没有念过几年书,更不习惯吃西餐,举止也显得粗鲁没有文化。与邓丽君这样讲究的音乐才女相处,成龙显得自卑,演完电影之后,就回到香港,没有心情去追邓丽君了。
80年代初,无数的奇妙,无数的可能。
张少杰脑中浮想联翩……
台北。
张少杰、古龙下了飞机,于东楼就在机场迎了过来。
“呵呵,张少杰,终于和你见上一面了,真难得啊。你的书都在台湾出了3个多月,累计销售了418万本,才肯赏脸来万盛!”于东楼打趣说道。
张少杰不好意思道:“我这人,并不喜欢四处乱跑。再说,台湾这边我又是人生地不熟……”
于东楼笑道:“好了!你人生地不熟,我和古龙算是东道主,今天中午,咱们一定要去喝个不醉不休!”
张少杰有点犹豫:“喝酒?不要吧。我的酒量不佳的!”
“哈哈!男子汉,怎么能别喝酒!走吧,酒过三巡,让古龙帮你找几个台湾美女作陪……”于东楼笑道,“台湾妞和香港风韵大不相同哦!”
张少杰连忙拒绝道:“不要找小姐了,我真的不需要!”
古龙道:“于东楼,别戏弄他了。张少杰是一个老实人,并不是见惯风月的浪子。酒是要喝的,女人就不要找了。”
于东楼奇怪道:“喝酒不找妞作陪,这是我认识的古龙吗?”
一行人哈哈大笑,登上一辆于东楼准备的客车。车缓缓行驶,开始驶向万盛出版社的总部……
在车上。
张少杰看窗子外的街景,感觉到别样的景致。
与香港的拥挤不同,台湾虽然也是海岛城市,但是台湾岛的面积却是香港大了三十倍,人口密度不像香港那么拥挤。
虽然台北也是一座大城市,但是却不像香港那样到处都是摩天大楼。
香港那拥挤的环境,也让人心情不由的激进、亢奋。台湾。这里相对低矮的建筑,反而让人觉得到了放松……
第一卷 第127章 邀请林青霞
第127章 邀请林青霞
台北。从客车下来,一行人来到了万盛出版公司。
这时候,万盛还不像后来那样,以经营言情小说为业,显得阴柔。1980年的万盛,在古龙还健在的时候,每年出版的图书,都是以武侠为主。而不像皇冠文化那样以出版言情为业。
不过,历史上到了90年代,武侠小说市场,急速崩塌。大量武侠小说出版社,有的破产,有的出色情武侠生存,还有的则是转型出版言情小说。万盛到了90年代时期,已经基本不再出版武侠小说,全面进军言情出版小说体系。
90年代后期的台湾武侠市场。经过了急速的衰败调整,传统意义的武侠小说出版市场已经萎缩至到百不存一,只有一些名家还在坚持武侠创作。
而许多的年轻的武侠作家,开始在日本动漫游戏、欧美的魔幻小说的启发下,开始将传统武侠以玄幻、魔法、修真、修仙等等形式重新包装,换了一种形式得以生存下来。
但是后来玄幻小说的时代,终究没有80年代的武侠小说时代那么繁荣了。
一下车之后。
张少杰在于东楼、古龙的带领下,进入万盛出版公司。张少杰发现,台湾人待客,远比香港人热情,而台湾的女孩说话,也不像香港人那么爽快,而是显得娇声细语。难怪于东楼说,台湾的妞与香港妞风韵大不相同。
香港妞,大多数拥有主见,争强好胜。
而台湾妞,则是娇里娇气,让人觉得萌萌可爱。
“少杰,你真的写武侠小说的张少杰?人家好崇拜你哟,咯,这是偶滴电话,有空联系哦,嘻嘻,人家还没有男友呢……唔,人家见到你好开心哦,看到你的《大唐》哗啦哗啦的出版,人家的工资都涨了很多……哎,你怎么不理我呢!”
张少杰来到万盛不久,就遇到一名万盛的女员工,她娇滴滴的撒娇语气,纠缠,显然让张少杰目瞪口呆。
不过,古龙见到张少杰一来就如此狼狈,哈哈笑道:“香港见到这么娇的美女吗?”
张少杰苦笑,摇头,说道:“真是长见识了,从没有见到过这么娇,说话都是嘟着嘴。整天这么娇气,不累吗?”
于东楼道:“没有办法,台湾的风气向来如此。尤其是近些年,综艺节目大行其道之后,更助涨这种风气。”
在万盛公司。
中午。
于东楼请客,古龙作陪。张少杰享受了一次丰盛的接风洗尘宴。
当然,张少杰虽然没有招妓作陪,但是古龙、于东楼却一人搂着一个妞,显然是习惯这种风月阵仗。
喝酒五六分醉意。
张少杰等人结束了酒宴。
下午,闻风而来的记者,已经疯狂的赶到了万盛出版公司。
于东楼、古龙两人给张少杰压阵。
古龙介绍道:“欢饮各位记者,各位来宾。这是我的好朋友,《大唐双龙传》的作者张少杰,少杰初次来台湾,中午喝了不少酒。希望不要刁难他。”
在古龙的发言之后,台湾的各路记者,已经疯狂的向张少杰提问了。
“张少杰先生,《摩登保镖》在台湾上映的时候,你没有与许冠文一起来,这一次,万盛出版邀请,您却来了,是不是说明,《大唐双龙传》在您心目中重要性超过《摩登保镖》呢?”
张少杰答复:“没有小说比电影更重要的概念。我并没把自己完全当做写书的作者,而是把自己当做一名文化娱乐产业的从业者,电影、小说,还有将来的漫画、游戏、动漫、音乐、杂志,任何娱乐产品,我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重视小说而轻视电影!”
“哇……”
“好厉害!”
台下众多的小,纷纷兴奋的为张少杰鼓掌。
这时候,又一名记者提问:“张少杰先生,自从您的《大唐双龙传》在台湾流行之后。很多的台湾中学生、大学生,纷纷的开始写武侠小说。很多学生因为小说影响学业,甚至因此被学校开除,对于这种现象,您作何解释……”
张少杰道:“我弟弟也是学生,他也写小说,但是他爱好写作,我是鼓励的,甚至提供他创意,帮他修改小说剧情。《破碎虚空》是我弟弟少淮的作品。在香港、台湾两地,加起来也能卖三万本以上。就那我弟弟来说,我平日鼓励他的兴趣爱好,但是控制他的时间。他学习成绩,我一直在和他学校的老师联系,目前来看,控制得当,写作只能启发青年人智慧,而不会影响学习。如果家长真的关心孩子,应该多阅读他的作品,多与他讨论。老师也应该以温和、宽容的姿态看待青少年写小说这一个问题。至少,这是一门有意义的爱好,比玩游戏、看电视更有意义……”
作为一名家长,张少杰认为,严厉、惩罚不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办法。爱才是根本,一名家长真正的关心孩子,应该把一切的重心都放在家庭与孩子身上。没有必要的应酬、赌钱、各种不良嗜好,都应该戒掉,做一个充满爱心,完善人格的家长,将自己变成一个至善至美的家长,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最关键点。
儿童出问题,绝大多数不是贪玩、爱好,而是家长出了问题,家长有问题,才是孩子问题的关键。
这一次采访中。
张少杰回答了台湾记者们众多的感兴趣的问题。
等到记者问题之后。张少杰又开始接待《大唐双龙传》的读者,不但现场签售了200套《大唐双龙传》1~6集。
而且与众多的读者合影留恋。不少的女读者,要求张少杰拥抱照片做作纪念。原本张少杰不想同意,不过,在现场众多《大唐》粉丝的一起鼓励下,张少杰只好选择三名漂亮女粉丝,分别拍了一张拥抱、靠背、亲脸蛋三份纪念照……
这一天下来。张少杰算是全面的领会了台湾女子的大胆,娇柔。
心中苦笑。
自己的念头还是不够通通达的,比如见到漂亮女粉丝,也会怦然心动,显然不是一个君子风度。
修身、养性。张少杰告诉自己,一定要反省。
次日。
一大早,古龙笑着对张少杰道:“要去见大美女了,有什么感慨吗?”
张少杰苦笑道:“能有什么感慨,我只希望,林青霞能够接受邀请,并且能演好傅君倬,我是真心认为她演女侠,会比演文艺片中的那些玉女要强多了!”
古龙摇头道:“不好说。毕竟林青霞过去演的都是文艺片。《大唐》傅君婥的形象,还是太女侠了!”
张少杰道:“试着看吧。至少林青霞也不是新人,形象也是不错,期待见到她古装武侠片中的另一种美!”
“哈哈,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还说见色起意!”古龙笑话张少杰。
“拜托,我真心不是色狼的!”
“每一个说自己不是色狼的男人,其实潜意识中都认为自己是色狼!”
“……”张少杰摊手。
被古龙这个真正的色狼嘲笑成色狼,这种感觉,真是很囧。
要见林青霞了,不知道第一次见面会是什么一种感觉。
林青霞在台湾的成长经历,是一个不愉快的时期。小时候在学校,因为瘦小被同学讥笑丑女。后来长大后变得漂亮了,演《窗外》等等文艺电影,却使得她在学校更加被孤立。
之后,林青霞进入疯狂的拍片时期,几年时间居然拍了50多部小制作电影。
那些文艺片,普遍的小成本,短平快的作品,有的电影,只要不到一周就杀青,杀青没有几天就上映。数量众多的文艺电影却给林青霞积累了不俗的人气,并充分锻炼了林青霞的演艺能力。
当然了,源源不断的戏约,而且还要上学。几年时间疯狂拍50多部电影,对于林青霞来说,是一件痛苦的工作经历!
那种极高强度的拍片、上学、拍片、上学,根本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
这种高密度的拍片中,虽然获得了名气和表演能力,但是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学习、娱乐、恋爱之类的体验。
林青霞弄不懂,自己人生为什么会就这样被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占据。
尤其是那种琼瑶剧,林青霞已经很厌倦。
为此,林青霞,逃避到美国留学,就是为了躲避拍片。
不过现在是放暑假。林青霞还是在台湾的。
历史上,林青霞,第一次尝试与香港电影人合作,是参演82年徐克的《蜀山传》。真正完全将事业中心转移到香港,是在85年演《警察故事》之后。
现在,张少杰邀请林青霞,将历史提前了两年!
还是与徐克合作,不过却不是拍《蜀山》而是《大唐》!
“林小姐!初次见面,我得向您道歉!”张少杰陈恳道。
林青霞奇怪:“为什么?我们又不认识,你怎么会一见面,就向人家道歉?”
张少杰道:“据说,林小姐,你因为几年演50多部电影,工作压力太大。厌倦电影,所以逃避到美国学习。但是,在我眼里你是一个非常适合演《大唐双龙传》中的傅君倬。所以,冒昧邀请你参演……”
林青霞皱眉,如画的侧面显得忧愁,道:“又是电影!”她显得有点迷茫。
张少杰安慰说道:“我知道,这几年,你对演电影有一点厌倦。不过,我向你保证,到香港演电影,绝对与台湾不同的!尤其是我投资的电影,压力就更小的!我的电影是大制作,不以数量取胜。一年只需要演好一部的电影,就足以比台湾演十部电影的片酬还要高。到香港拍片你将会拥有全新的体验,一年只需演一两部电影,拥有的私人时间……”
林青霞转身,看他。
张少杰被她一瞬间的美,震摄,有点呼吸急促。
她扑哧一笑道:“你的年纪,在我面前,只能是一个小弟弟。但是为什么,说话语言和态度会像一名年纪很老的大叔呢?”
张少杰心脏砰砰的跳动,说道:“是吗?”
“恩!”
“青霞姑娘,如果你不愿意演的话,就算了,哎,我其实也不想打扰你现在的生活和学习。”
正在张少杰做好失望而归的打算。
林青霞忽然道:“呵呵,谁说我拒绝了呢!”
“什么,你答应了!”
张少杰刚刚还有点灰心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
第一卷 第128章 华丽的剧组阵容
第128章 华丽的剧组阵容
波音飞机在天上飞了一个多小时。
飞机上的广播终于提醒乘客,已经安全抵达了香港。
对于飞机这种交通工具,张少杰本能的感觉到畏惧。虽然数据显示,飞机出现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汽车、火车之类的陆地交通工具。但是每一次上飞机,张少杰自然而然就联想到航空灾难……
现在终于又可以脚踏实地了。
香港,启德国际机场,阳光灿烂的挥洒。
“到香港了!”张少杰心情不由的大好起来。
古龙打了一个哈欠,昨夜张少杰睡了一个好觉,古龙则是回家看望妻儿,也没有睡好,今天凌晨4点就起来,与张少杰汇合。
林青霞也是好奇的看着香港的环境,无数的高楼林立,行人动作似乎都比台湾人更快、更有力道。
她皱眉,这种繁忙的感觉,让她觉得很糟糕,下意识的联想一天到晚紧张的拍戏!
张少杰解释道:“看上去,香港比台湾更繁忙。但是,一般来说香港是演员自己去找戏拍,而很少有电影公司增加艺人的压力!如果你不想拍戏的话,可能几年后不会有电影公司上门来催你的!”
香港和台湾不一样。
台湾的电影圈子,演员数量比较少,有人气的电影明星更是稀罕。所以像林青霞这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在台湾,电影公司登门拜访的频率是很频繁的。
台湾电影公司,都有黑社会、政府官员后台之类的背景,有艺人不识抬举的话,后果会比被媒体封杀、被经纪公司冷藏还要凄惨!
“是你说的,一年只拍一部戏。不会有太大压力!”
“恩,人品保证。”张少杰信誓旦旦。现在的张少杰人品还是爆满,节操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暂时而言,张少杰的话还是比较有公信力。
从台湾回来之后,去的时候只有古龙作陪,回来的时候还拐带了林青霞一只。
宝龙电影公司。
这时候,徐克已经将剧组的阵容筹备的差不多。
寇仲的演员万梓良,经过徐克与丽的电视之间友好协商借用过来。
而新加坡的吴岱融徐克电话联系之后,吴岱融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毕竟新加坡的影视行业,每年也制作一些电视剧,但是影响力非常小。
80年代华语影视行业的核心制作基地,只有一个——香港!
这个年代,不但是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在学习香港的电影制作经验。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亚洲国家各国,都是以香港的电影工业为学习的榜样。
至于日本,在60年代也曾是亚洲影视行业的中心。那时候,邵氏与日本的电影公司之间合作频繁。
甚至有不少的香港、台湾导演,直言不讳借鉴过日本电影的拍摄理念。不过,到了70年代李小龙、许冠文、成龙等等香港巨星先后崛起,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电影潮流。日本电影在亚洲的影响力,被香港电影取而代之。
当然了,有失也有得。
日本的电影工业发展不起来,动漫、游戏产业却开始欣欣向荣。从赚钱效应,以及市场渗透率来看,动漫、游戏行业的敛财能力比电影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霞姑娘,我给你介绍。这是我们《大唐双龙传:起源》这部电影的导演徐克!其他的,这几位是袁和平、程小东,他们是香港最优秀的武术指导。男演员中万梓良是丽的的当家小生。还有这位帅哥是叫吴岱融吧?”来到宝龙电影公司之后,张少杰献宝一般,给林青霞介绍电影的主创人员。
吴岱融、万梓良等人也好奇的看着张少杰、林青霞两人。
事实上,相比林青霞这个大美女,他们更关注公司的老板之一,以及电影的投资商张少杰!
张少杰在港台,名声虽响,但是为人低调,出席的社会活动,并不是很多。
正是因此,张少杰身上笼罩一层神秘色彩。
他是香港最有名气的小说家,写过《摩登保镖》这样的电影剧本,他还是多家公司的老板和股东。
年纪轻轻,获得的成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几十年的拼搏……
吴岱融、万梓良、程小东看向张少杰的目光显得很是敬畏。
袁和平、徐克则是显得更为淡定一些,但是显然也对张少杰充满尊敬。
从台湾岛香港,一路上,古龙与张少杰一起,很多事也是让张少杰做主。
林青霞从没有见到过如此强势的年轻作家,比琼瑶还要强势。
“青霞姑娘是台湾人,讲国语的,粤语还是不太习惯,拍戏中,希望大家照顾她一点……”张少杰向徐克等人说道。
林青霞向诸位抱拳笑道:“青霞初来乍到,希望各位多多体谅、多多照顾!不过,拍戏的时候,不用太迁就我。如果做的不好,可以对我严厉一点,凶一点,都是没有关系。”
徐克看着林青霞身边的张少杰,道:“你是张少杰找的人选,从气质来看,我也很满意。但是拍戏时候,我是非常严格的,并不会因为你是张少杰选中的角色,就另眼相看!”
这时候的林青霞,没有经过武侠片的熏陶,气质并不像后来那么侠骨柔情。徐克就怕她以琼瑶剧的心态,去演武侠剧!
林青霞笑道:“徐导严重了,青霞演电影,向来是比较听导演安排!”
张少杰在旁看着她那一笑,心中不由微微触动。并不是因为林青霞的姿容,而是想到了她后来银屏中演的东方不败、白发魔女……
青霞的美,不仅仅是相貌,更在于一颦一笑流出的风情、气质。
当那股子气质存在,那么她就是美人。如果失去了内在气质,哪怕再有容貌,也是无趣是木偶雕像一般了。
林青霞也来了。
《大唐双龙传:起源》这部电影的阵容,已经让张少杰感觉到了大牌云集,群星璀璨。
导演是徐克。武术指导有,袁和平、程小东。演员也有林青霞、万梓良、吴岱融,监制是古龙。
当然了,还有一个人,众人都没有留意。
张少杰看了名单之后,却有点惊讶——张叔平。摄影组的名单中,居然有一不起眼的摄影师,这是的名字却是张叔平!
20世纪香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中,张叔平是名列其中的,被誉为香港美术指导的鼻祖!是他让美术、造型的艺术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一再被提高!
当然了,现在的张叔平,在香港影视行业的地位,那是杂鱼级的,徐克对这个默默无闻的张叔平也没有任何印象。
《大唐双龙传:起源》刊登了招募剧组成员的广告后,张叔平自己找上门,毛遂自荐,因为张叔平确实有一点美术和摄影的功底,所以被徐克安排在摄影组当了一名摄影师。
张少杰对于剧组中随便蹦出来一个人,都是香港影坛后来的重量级人物,感觉无语。
看到张叔平之后,张少杰在名单上看看有没有王家卫,毕竟张叔平是与王家卫搭档的时候,才开始被认为是美术设计、造型设计的天才。
遗憾的是,剧组的名单中没有王家卫,也没有任何一个潜力的牛人了!
毕竟牛人那是可遇而不可求,张少杰发现了张叔平之后,人品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发现下一个牛人了。
但是,光是现在这个阵容,张少杰已经很开心了。因为这个阵容已经是80年代~90年代,新武侠电影中,堪称华丽的组合!
香港90年代的新武侠电影,并不一夜之间产生,而是经过了不断的探索,才逐渐诞生、成熟!
比如80年代的电视剧《天蚕变》中就有大量的创新元素,后来徐克《蜀山传》、《倩女幽魂》等等古典仙侠电影中,又开始了大量的新创意。
再经过整个80年代的酝酿,到90年代《笑傲江湖》的问世,标志着,新武侠电影正式的问世!
过去的《独臂刀》、《少林寺》、《龙门客栈》等等旧武侠电影开始正式的落幕。
新武侠电影无论是《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等没有大量采用电脑特效的电影,还是以电脑特效闻名的港漫改编电影《风云》、《中华英雄》。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新武侠主要的核心就是——意境、美感、视觉冲击!
新武侠电影,轻功、剑气、内力等等元素,开始真正的冲击观众的视觉。原本,历史上,那些新武侠的主要创意,都是这些人设计捣鼓出来的。
现在这些香港电影行业的潜力天才,都已经聚集在自己的麾下!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脸——徐克、程小东、袁和平、张叔平、林青霞……
张少杰心中激动心情,难以抑制,新武侠电影的时代,从《大唐双龙传》这部电影开始。这群才华横溢,整个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精英电影人,已经汇聚在一起来,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新武侠电影时代的提前降临!
第一卷 第129章 《大国崛起》引发的反响
第129章 《大国崛起》引发的反响
《大国崛起》是在8月5日,开始在《明报》上连载的。张少杰虽然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也是非常的高兴。他知道,《大国崛起》这一篇厚重的文字,足以让他的知名度,从普通的市民小民读者群体,扩展到不大看小说的知识分子群体中。
“史料是没有多大的疏漏。文字虽然不美,不过也算马马虎虎。可以刊登,稿酬按照350元千字给吧!”金庸说道,“这部书,就不用交给玉郎国际了。明报集团近期开始增强图书出版业务,你的《大国崛起》由明报来出版!”
张少杰有点一愣,《明报》集团也决定搞实体书出版了?不过,出版稿酬该怎么算呢?
这时候,金庸笑道:“20的版税!”这是国际出版行业通常情况下最高的版税了,如果能拿这么多的版税,作者赚的钱,不会少于出版商的利润了。
张少杰顿时心情愉快道:“恭喜老师,《明报》公司终于又有新业务,恭祝新业务蒸蒸日上!”
《大国崛起》明报集团准备出实体书,就让明报公司出版吧。
反正黄玉郎在漫画、小说两个领域,已经赚的很爽了。《大国崛起》这样的历史专著出版,玉郎国际并不擅长。
《明报》在香港的地位是卓然,并不是因为《明报》的稿酬高,相反《明报》的稿酬是不如《星岛日报》以及后来崛起的《东方日报》、《苹果报》等等新崛起的一流报纸。
但是一个作者如若能在《明报》上开辟专栏写文章,立马能够获得广泛的关注!
有了广泛的关注,还怕没有钱吗?
事实上,《明报》的专栏作者,无论是在其他报纸上投稿,还出实体书,往往都是渠道畅通,而且《明报》上出名的作者,凭着《明报》上赚得的名气,图书出版一般都会大卖的!
正是因此,哪怕《明报》在同等级报纸中显得吝啬,大多数的香港作者,为扬名立万,也是第一选择将文章投稿给《明报》。
虽然,《明报》孵化出一堆的小说名家。
但是《明报》主流的读者,却是更关心,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等更厚重的栏目。《明报》的读者,除了喜好阅读近期的社会评论之外,对于有深度的历史评论文章,也是比较的喜好。
对于很多知识分子来说,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社会的现在发生的事,其实与历史也有密切关系。主流知识分子,尤其是喜欢以史为鉴,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治乱循环,来思索强国之策。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这个年代的中国,仅仅是军事政治上的大国,在经济上却是弱国。改革开放初的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经济上贫穷、科技上欠发达、文化影响力不足,等等各方面的弱项,使得中国虽是大国,却不是强国。
近代史上,知识分子最热门的命题是救亡图存。
到了现在救亡图存已经实现,“强国梦”却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命题。
张少杰的《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刚刚在刊登,迅速就激发了反响。因为张少杰的这篇历史文,立意很明确,就是以史为鉴,分析近代史上列强的崛起过程。
这一个宏观的角度,言简意赅,通过阐述历史过程,最后讲述作者总结。
这一部文章,与市场上大多数历史书课题,不同的是!完全站在以史为鉴,国家兴衰的角度。而且,视野很广阔,并非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而是一个个强国,从弱小中发展到强大,最终盛极而衰的过程。
虽然,现在仅仅是连载一小部分,但是格局,已经出来了!
冷静、客观、字字都是以史为鉴,为国家强盛献计献策的味道。
这类文章,在古代很常见,比如《资治通鉴》就是这样的文章!
不过,现代历史学家的文章,往往是站在介绍历史事件,增加读者对于历史认识的立场所写,而不是站在过强国献计献策所写。
那种科普性质的文章,虽然史料详尽,但是缺乏主旨立意,所以并不能引发知识分子的思想震动!
《大国崛起》这一部书,从标题就已经露出一股指点江山的味道,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同好者兴趣!
这篇文章发表的当天,就有读者写信给《明报》说道:“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20世纪尾声,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实施,新的机遇面前,是否能够走上一条崛起之路,广受十亿华人的关注。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张少杰先生《大国崛起》立意很高,史料严谨,并选择冷门的小国葡萄牙的兴衰作为第一篇,而非英、美、苏等等众所所周知大国的历史,更是难得可贵!期待少杰先生后文保持开篇的历史高度和思想高度!”
一名国学家寄信说:“阅读《大国崛起》这一篇文章,起初是不屑,后来见到作者的讲述,不浮躁,不标新立异,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是让人动容。当代的《资治通鉴》!这是吾之观感……”
而香港大学的一名历史教授,阅读了《明报》中连载的《大国崛起》后高兴的买了100多份报纸,派发给他的学生,说道:“今天不用我讲课了!都读《明报》上《大国崛起葡萄牙》篇,下节课,大家给我上交一份读后感,写不好的,自重,会扣本学期的学分!”
一群学生唉声叹气中,纷纷开始争相阅读《大国崛起》……
香港《新华社》的负责人,阅读了《大国崛起》之后,情绪激动,电话联系北京。向新华社的总社负责人,说道:“香港《明报》出现一篇格局宏大文章,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被转交到中央首长们的手中!”
“哪一篇?”
“《大国崛起》!”
获得《大国崛起》在《明报》上已连载,并且迅速激起了反响,张少杰是比较窃喜的。事实上,这一部的作品,张少杰并不是纯粹的抄袭。
而是通过央视版《大国崛起》,唐晋实体书版《大国崛起》,香港tvb版《大国崛起》,以及在后来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兴衰讨论帖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甚至一些架空历史小说中的一些强国观点,张少杰也是拿来借用。
当然了,文中所用的史料,都是原本《大国崛起》的。毕竟《大国崛起》无论是电视纪录片,还是实体书,都是有一群的历史专家在不断纠错,bug已经很少了。
到了总结性质的文字的时候,张少杰觉得原版的《大国崛起》文字干干涩,看去来趣味性并不是很强。
所以张少杰采用了小说家的讲述手法,将总结性质的文字,写的更有趣一些。
而且,张少杰站在重生者是角度来看问题,有时候不免有点“先知”的味道。
事实上这一类的政治评论,历史评论之类的强国著作,很多很多的作者,都自信满满的预测未来。
不过有人预测准了,有人预测错了!
比如96年的那本《中国可以说不》这部著作,就是一本预知奇书,表面看有点像跟风80年代的《日本可以说不》这部书。不过《日本可以说不》出版没有几年,就被美国人广场协议操纵日元汇率剪羊毛了,从此之后日本经济大幅度是衰退,从90年代到2011年长达20年的时间,日本经纪还是停留在80年代末期的水平。
如果计算通货膨胀因素的话,其实2011年后日本人的人均购买力,仅仅相当于80年代末期时候的二分之一。
《中国人可以说不》这本书预言,中国未来经济快速发展,会迅速超过大多数的工业强国,并且认为——“不出15年,西方经济必然要出大问题。”、“美国财政年年有大量赤字,靠增税和借债弥补。美国公司的负债额巨大,美国人用分期付款方式买房、买汽车、交学费,欠银行巨额债务……现在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是‘花儿女的钱’,‘这辈子吃了下辈子的饭’。 无论用哪一种经济学来分析,这种局面也维持不久。”
并且,在96年中国普通人并没有多少信心能够短时间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提出“只要我们挺过10—15年,世界局势会出现有利于我国的大变化”、“在金融方面要早做准备,预防‘美元崩溃’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
96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说不》提出这么一系列先知卓见的观念,并且随着时间发展,这些预言,一个又一个的兑现。
2007年之后,在网络上,很多的中国网民,纷纷将这本书奉为神书!
张少杰写《大国崛起》的时候。就隐晦的将一些未来的预言,放在书里面。
如果能够读懂,并且认同张少杰观点的,肯定会受益无穷。
如果对张少杰的一些“大胆预测”不屑一顾的,肯定是对方的一大损失!
一切都靠时间检验!
张少杰暗想道,30年之后,互联网上会不会把《大国崛起》列为膜拜的神书?
第一卷 第130章 名士?
第130章 名士?
在香港,张少杰一直是媒体的宠儿。他的每一步动作,都吸引媒体的关注目光。
在他雌伏隐忍的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