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看了看张少杰的样子,摇头道:“不像!我觉得他像个电影明星!”
对于梅启德的答复,老大启明自然不爽,道:“明星有屁用,不过有一些脸蛋,以及装腔作势的表演!咱们的妹夫那样的人,才是干大事的!”
第一卷 第114章 扩张规模
第114章 扩张规模
6月尾,张少杰抛售“九龙仓”,胜利大逃亡,盈利百万。
200万港元连本带利,并没有再投入股市,而是注入了龙腾娱乐经纪公司。
“公司总算有钱了!”艾露恩显得非常的开心,说道,“之前,我还担心,公司是您心血来潮创立,可能因为您不再注入资金而破产解散,现在人家再也不担心了呢!”
张少杰点头,说道:“暂时只有这200万了!以后还会更多!对了,上次给你的那些名单,有没有什么头绪?”
艾露恩白了他一眼,道:“哪能那么容易全找的,香港人海茫茫。而您提供的那些名单,仅仅有名字,而并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了。不过,我打听到了几个人的下落!”
张少杰追问道:“哪些人?”
“黄家驹、黄家强、叶世荣,是一些兼职的酒吧歌手,他们平日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有时候,会在一些酒吧、歌厅中演唱自创的歌曲。虽然小有口碑,但是名气小的可以忽略!”
张少杰兴奋道:“什么!你找到了黄家驹?”
黄家驹、黄家强、叶世荣,那可是beyond乐队啊!
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最著名的原创音乐组合,莫过于beyond组合了,这个乐队组合以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为核心,尤其是黄家驹更是beyond乐队的灵魂人物。
beyond乐队成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香港的浮躁音乐风气中注入了一些创新的精神!
以前60年代和70年代,港台的音乐行业,习惯性翻唱欧美、日本的歌曲,通过这种中文翻唱西方经典歌曲的方式,很容易走红。
因此香港、台湾音乐行业,作曲方面,向来习惯剽窃,经常将欧美日等过的经典曲子,填上一些中文歌词,之后便翻唱成唱片,获得利润。
但是,beyond是一只极其有个性,并且坚持自己创作音乐,乐队中人自己写歌词,自己谱曲,之后自己唱出来!
最初,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完全原创,使得这支乐队,极其小众,只能在酒吧中演出,赚取很少的出场费。不过,随着beyond乐队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他们,到了90年代初期,这一只乐队的人气,甚至已经超过了一线歌手,仅次于一些天王巨星级的歌手!
如果发展下去,beyond的人气将会成为亚洲最有知名度的原创乐队!
不过93年6月30日,beyond组合在日本宣传唱片,并现场演唱的时候,主力歌手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摔成重伤,不久后,黄家驹便因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在失去了黄家驹之后,beyond组合虽然没有解散,但是却因为失去的乐队的灵魂人物,而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虽然乐队没有解散,但是几年之后,一些乐队主力各奔东西。虽然偶尔有复合,但是好景都不会太长。
张少杰虽然知道,从商业的角度讲,beyond可能没有梅艳芳、张国荣、张学友那么能赚钱,但是音乐创新的角度上讲,一堆的流行歌手也不能beyond相比!
音乐本质上与电影不一样。
电影的主流是快餐,观众的喜新厌旧的。几十年前的经典电影,几十年后,也失去了吸引人的魔力。
而音乐,经典的音乐,却是能够一直具有活力!
张少杰上辈子遇到一个书店的女老板娘,她在90年代初,就喜欢在书店中静静的听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到了2011年将近20年的时光消磨,她的书店中还是在放《偏偏喜欢你》这首经典歌曲。
艾露恩点头说道:“黄家驹等人,虽然很年轻,但是很有傲气。我觉得,仅仅将一份经纪合同放在他们面前,并不能够打动他们!”
张少杰想道:“可以真正的融入他们的团队,真心的喜欢音乐,真心的去和他们交流理想。我想,以诚意,才能够打动他们。”
艾露恩道:“好吧。不过,我的音乐天赋,并不是很乐观,不可能胜任这个任务。需要找一个音乐天才,才能够与他们有共同语言!”
张少杰喃喃自语:“音乐天才?”
艾露恩道:“我认识一个人,他刚刚与百代唱片公司签约两年,这人是一个音乐天才。而且,因为是以新人签约百代公司,所以违约金仅仅有20万港元。如果,挖他过来,也许能够让这个天才,帮助我们去融入黄家驹他们的团队群体。”
张少杰好奇道:“这人是谁?”
艾露恩道:“陈百强?”
张少杰剧震:“是他,我怎么忘记在名单上写上他呢!”陈百强58年出生,自幼喜好音乐,曾经在tvb电视台节目中翻唱过歌曲,后在美国旧金山进修音乐。到77年返回香港,旋即参加电子琴大赛夺得冠军,又唱英文歌《the rocky road 》夺得“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季军,78年,以英文歌《the sunrise》夺得“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冠军。
到了79年,陈百强被百代公司看中,成为了签约歌手……
当然,现在的陈百强,虽然是实力派,但是后来的许多经典歌曲,暂时还有创作出来,所以还仅仅是一名音乐行业的新人。
张少杰想到陈百强的那首《偏偏喜欢你》独特的味道!
哪怕是后来情歌万千首,但是也再找不到这首歌的独有气质。
“好!我授权你去挖陈百强,20万的违约金,准备好!此外告诉陈百强,我们的经纪中介费20,但是如果他在合同期内,年收入不足10万港元的话,我们公司则会按照至少10万港元的年薪支付给他!”张少杰说道。
艾露恩点头笑道:“好的!但是这件事之前,还是有件事请批准,扩充一下公司的规模,比如招聘一些新员工。经纪人、艺人的培训老师都是需要的!”
张少杰笑道:“那么挖陈百强,就更是一举多得了!他可是音乐才子,科班出身,一些滥竽充数的音乐老师,蒙混不过他这个未来音乐王子的眼光!”
艾露恩露出奇怪神色道:“您好像很了解陈百强似的!”
张少杰尴尬笑道:“呵呵,你知道的,有些秘密,不能乱说……”
有了新注入的200万港元的现金,龙腾娱乐经纪公司开始有了点生气。
6月25日,张少杰打出了聘用广告,3500港元的月薪,一时间,应聘者如云。一个上午至少有30人前来应聘。
公司的李杰、苏小婉、艾露恩三名元老负责挑选新员工。
不久后,公司选中了5人。两男三女。男的中有一名落魄广告导演张孤鹤,导演过一些广告,不过他一直希望能导演电影,却无人投资。为了导演电影,他甚至辞掉了广告公司的职位,近期山穷水尽,才来应聘做一名娱乐经纪。
另外一个男的,是律师陈嘉一,作为一家正规的公司,法律方面的顾问,是必须要有的。
三名女子龙雪惠是一名音乐教师,应聘时分别用钢琴、吉他、口琴等等乐器,吹奏经典曲子,显示出较强的音乐素养。
黄婉清则是一名礼仪方面的人才,对于艺人的礼仪、气质的培训,有一定的经验。
而周淑颖则是一名学生妹,因为好奇,前来应聘。不过,她罕见的精通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英语等等多国的语言。而且,文学功底不错,能够精湛的将中文诗歌、小说,翻译成别国语言。
一下子招聘了5人之后,整个公司扩充到了8人。
这些人素质之高,让张少杰等人感觉到极其诧异。
苏小婉低着头,小声暗道:“素质能不高吗?我从爸爸的公司,硬是将公司法务部的部长挖来,更是动用了关系,一夜之间,从香港通过高端的人才猎头,找到了顶级翻译人才、礼仪人才。如果不是时间紧迫,那么再厉害的人物,我都有办法挖过来……”
张少杰发现苏小婉碎碎念,奇怪道:“苏小婉,你有问题?”
苏小婉吓了一跳,见到张少杰看着她,脸色一红,道:“哦,没有问题了!”
“那还不去给新人介绍公司的环境,以及公司的经营范围,管理章程!”张少杰看了看她说道。
“哦,好的,文件我已经打印了几份,我会派发给五位新同时,不懂的地方,我可以讲解!”苏小婉落落大方的站起来,道:“我是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希望大家今后工作愉快,能够喜欢上我们的事业!”
陈嘉一、黄婉清、周淑颖看到苏婉儿,忍住喊“大小姐”的冲动。
苏小婉顽皮向三人眨眼,这时候那三人确认她确实是大小姐之后,之前被某个国际大集团,委派到这家三流公司也算不上的经纪公司打工,心里有点怨气。
现在众人看到到了以前集团中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居然在这家公司装作一名小小的董秘。这点怨气,纷纷消散了。
得,伺候好大小姐,回去后肯定前途无量,毕竟公司老板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将来公司的事业还不是她的?
张少杰自然不知道,这几人的门道,摇了摇头,吩咐众人努力做好工作,便再次驱车离开的公司。
苏小婉看着他的背影说道:“真讨厌,人家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却从来不知道。少杰哥哥,如果你知道了,会怎么感激我呢?”
第一卷 第115章 大户室
第115章 大户室
九龙仓不过是张少杰的牛刀小试。随着今年上半年的“九龙仓大战”落幕后,很多的股民以为市场已经失去了精彩的焦点,不过张少杰知道,今年更大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如果说包玉刚、怡和集团之间的抢夺九龙仓控股权,是两个资本市场的实力派用真金白金的玩收购。
那么不久后上演的“佳宁置业”神话,则是赤裸裸的炒作骗钱的圈套。
在未来,佳宁置业以百亿市值巅峰时期崩溃,香港至少有十万股民遭受损失,有几十人自杀身亡事件。不少获悉真相的内幕人士,自杀、被自杀,也有调查真相的司法人员遭遇离奇身亡、撤职之类的事件。
到了后来,受调查,受审的涉案人员多达千人。判刑者也有上百人,入狱监禁者数量众多。而佳宁置业的主席陈松青,一直拖到96年才被判入狱三年,不得不让人哑口无言……
通过九龙仓战役,张少杰已经试探出了,梅氏兄弟两人还是可靠的。至少在210万的巨款面前,他们没有选择卷款私逃。
人与人之间的信心互相建立起来的。
张少杰以巨额现金去试探两人,结果梅氏兄弟将现金分文不少的带回来,交还给了张少杰。
梅家兄弟刻于职守,将巨款带了回来。张少杰也非常讲信用的,分别给了梅氏兄弟每人2。5万港元的分红!这不但是让两兄弟对张少杰的信用程度充满了信心。
更重要的,付出劳动,必有收获,这是人类潜意识中渴望的。当张少杰果真付给他们报酬之后,那种被认同,以及收获感,让梅氏兄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进一步增强了两人对张少杰的忠诚。
张少杰在梅氏兄弟的陪同下,来到了新鸿基证券公司的大户室。
下了车。
张少杰一身休闲服装,而陪同他的梅氏兄弟则换了黑色西装、崭新的皮鞋。
一行然人,显得派头十足。
走进了新鸿基证券后,散户大厅,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看着三人在新鸿基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的带领下,扬长走上电梯,去了楼上的大户室。这时候,无数羡慕妒忌恨的眼光,那是无法掩饰的。
“那人是谁啊,那么年纪轻轻就能进大户室!”
“不知道啊,香港有钱家族那么多,可能是哪个家族的公子吧?”
“不是,你们猜错了!我认识他。他是张少杰,写《大唐双龙传》和《摩登保镖》剧本发了财!保守估计,有千万港元的身家了!”
“难怪了,真是年轻有为啊!”
“哼!应该来一场股灾,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在写作领域,他有天赋,不代表在金融市场运气好!”
一群散户议论纷纷。
张少杰虽然有耳闻,却是淡然一笑,因为踏入了大户室之后,他就和那些人,不是处于一个层次的了。
股市,放大一个人的性格。
会充分显示出一个人的妒忌、贪婪、恐惧、骄傲等等负面情绪。
作为一个重生者,而且是一个炒过20多年股票的重生者。对于未来香港股市的许多重大机遇,他是了如指掌。而中国的a股市场、美国的硅谷、纳斯达克机遇,张少杰也是知晓甚多。
作为过来人,张少杰反而能够脱离出普通人的层次,变的真正的敏锐、冷静!
现在张少杰在股市中的资本,至少有600万港元。而且随着市场行情的大好,以及张少杰半年内不断追加投资规模,所以新鸿基证券公司已经将张少杰视为一个能够不断给证券公司带来佣金收益的财主。
新鸿基证券公司,在用户的资本超过100万,并且每个月的成交量达到100万港元以上的规模,则会允许用户进入大户室。
大户室,有专门为其服务的证券经纪,不需要排队填写交易单,并且在资讯上大户们少数人专享的电子报价屏幕,并且有为其提供投资参谋的证券分析师,使得大户室成为了特权象征。
而张少杰的资本超过了500万港元,并且还是不断的增加投入,所以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营业厅经理,特此给张少杰开通一个他专属的大户室。
只有张少杰一人,以及张少杰邀请的人,可以进入这间独立的操盘房间。当然这间独享的大户室,每年是要缴纳5万港元的年费。张少杰虽然不常来这间自己的专属的大户室,但是却是一次性缴纳了5年的大户室年费。
因为,张少杰至少在整个八十年代,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证券经纪公司的大户室,与散户之间的信息获取量,还是有巨大的优势的。
比如,等到散户知道,美国的股指大跌,欧洲股市跟跌,全球一片惨淡时候,在新闻上播报的消息,则是迟了几个小时。而大户室拥有更畅通的信息渠道,能够第一时间的获悉国际各国的股市行情。以及能够灵活的查看个股的最新交易价。
当然了,并不是说大户比散户在信息上的优势,就一定比散户投资收益要好。事实上,证券市场的大户,平均投资甚至甚至是不如散户的平均收益。
因为,散户投资随波逐流,平均收益大致是与市场涨跌一致。
而大户,因为信息量过多过杂,如果自己没有准确判断分析的智慧,往往更会如同无头苍蝇。一会儿迷惑于这条最新投资分析,一会儿迷惑于所谓的内幕消息,最终可能在有真有假的消息中,损失惨重。
另外,资本市场的庄家巨鳄、以及部分以圈钱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一般筹划阴谋时,针对的目标其实并不是小散户,而是那些看起来很肥很让人眼馋的大户。
“张少杰先生,我这里有一只股票,内幕消息会涨……”
“呵呵,张先生,我手中的某股票,已经一年时间没有涨,久久不涨,必有大涨。代码是……”
张少杰进入了二楼,大户们在走廊中,纷纷热情的与张少杰这个年轻人推荐他们的股票。
“谢谢!不用了,你们的股票不适合我的风格。”张少杰语气委婉的推辞掉。
别的大户,在张少杰的推辞下,纷纷的自作自的事情。
有的在画图表,显然是技术分析流派。
有的则是用计算器分析一些财务数据,看来是价值投资分析者。
还有一些大户,以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来分析股市。
当然,还有一位20多岁的黄小姐,精通物理、数学、迷恋天文,从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与地球周期循环、人类历史周期、以及对于股市可能有影响的神秘学。最近,她的心得是,太阳黑子,以及月球的自转公转,对于地球气候环球、人类社会群体的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股市中规律。和特诊……
大户室中,地杰人灵、人才济济,拥有众多的几何学家、画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逻辑专家、神秘学家、宗教学家等等……
因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奇门妙术,虽然时灵时不灵,不免让人伤感。但是因为牛市,总会让他们乐此不疲、因为赚到钱,而充满学术探究精神。
正是因为这群人比较自负,所以在张少杰显得不合群之后,走廊周中这些大户,也就没有理会他了。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
先前围在张少杰身边的那些人散去之后,这人依然跟在张少杰身边。
梅氏兄弟,几乎以为那人图谋不轨,怒目的看着他。
那人摊了摊手,笑道:“呵呵,张先生,我没有恶意,仅仅是想和你聊一聊!前段时间,您在九龙仓上胜利大逃亡,时间把握之精确,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早一步卖给怡和系,则每股少赚10港元。而迟一步卖出的话,怡和、包玉刚会停止高价收购股票!等到收购战结束之后,九龙仓恢复开盘既迎来大跌。这种不可复制的操作,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少杰看了看他。
那是一名秃顶的中年人,姓赵,原本香港的制造业发达,他是开设一家木工厂,生产家具。不过,香港的木工薪酬是所有制造业中属于最高,平均月薪达到了3000元以上。
一般经营不善的企业,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不是亏本,就是盈利不太理想。赵老板原本有300万的资本,但是经营工厂每年只能赚5万,但是这几年香港股市大涨,赵老板随随便便的一年在股市中赚超过百万港元。所以索性就结束了工厂的营业,专职做一名股民。
张少杰道:“我卖掉‘九龙仓’原因是为了见好就收!运气好,逃过大劫!算不上什么厉害的,倒是赵老板,一年能在股市大赚几百万,才是真正的高人!”
赵老板笑道:“运气好?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啊!不知能不能和你交换一下联系电话?以后多联系?”
张少杰笑道:“没有问题!”
说着,张少杰将自己的家庭、公司联系电话提给了赵老板。
而赵老板则是递给张少杰一张名片,道:“不说了,您去忙吧。以后多联系!”
张少杰向他点了点头,步入了自己专属的操盘室。
第一卷 第116章 布局
第116章 布局
张少杰一人专属的大户操盘室,相对于其他大户10人共享一间操盘室的情况,算是超级大户室。
超级大户室,顾名思义,是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营业厅给大户中大户所准备。李嘉诚、包玉刚之类的超级富豪有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自然不会出现在普通证券公司的营业厅。
张少杰这样的情况,在这间营业厅,已属大户中的大户。
至少在柴湾的新鸿基证券营业厅的数千名投资者中,比张少杰有钱的不会超过5人。
张少杰专属的超级大户室,面积有50平方米大小,其中家具、办公用具一应俱全。更有这个年代稀罕的苹果电脑行情系统。
当然,这个年代的电子设备,只能查看行情,而不能完成交易。如果用户要委托交易,还是需要委托证券经纪进行操作,或者是自己持有实物股票,进行交割。
如果要真正的实现无纸化的证券操作,那是要等到90年代中期之后,互联网在全球大行其道,用户才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委托。
新鸿基设在柴湾的这个营业厅只有5间这样的独立大户室,资产达到500万港元,并且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比较活跃的超级大户,缴纳了私人专享大户室每年的年费,才可以获得独享大户操盘室的资格。
进入室内后。张少杰看着早间的一些财经消息,别人眼看这些消息或许走马观花,看不出一些门道,但是张少杰能从新闻中捕捉一些蛛丝马迹。
只听见梅家兄弟在旁议论这几天的炒股心得!
梅启明感慨万千道:“从来没有见过比炒股票更赚钱的了。少杰仅仅是几个月前100万买入了九龙仓,半年不到时候,就赚了一倍。以我以前每月2000元的薪水来算,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的!”
“那是,妹夫吃肉,咱们跟在后面喝汤!前几天,一个上午就赚两万五千块的辛苦费,别的工作干起来,一点意思都没有!”梅启德在旁连连点头。
梅启明傲然道:“整个香港500万人工作,50万人炒股票。这炒股票的,少则几千几万的赚,多则像少杰这样几百万几百万的赚。在我看,不炒股的肯定吃亏了,忙忙碌碌创造的价值,不过成为人家手中的筹码,用来在股市中博弈,赌博!”
梅启德忽然哈哈大道:“剩下的450万人,真傻,这么人人赚钱的大牛市,工作有屁用。炒股一个月至少顶工作一年薪水!”
80年代香港的股民,在人口中不超过10,也就是仅仅50万人,这其中有15万是英国人以及海外的投资客。
真正香港本地市民中,股民只有35万人,在总人口中只占8的比例。而底层市民,很少有关注股票。这两名大舅哥,以前在社会底层打滚蹉跎惯了,刚刚接触新的生活,不免觉得似乎掌握了世界真理一般。
张少杰听着觉得好笑说道:“两位大舅哥!如果你现在说这番话,没有人笑话你们,因为是牛市。要是到了过几年熊市之后,说这种话,会被当成白痴!炒股要是都赚钱,谁赔钱了?这钱怎么来的,难道无中生有吗?”
梅氏兄弟纷纷嘟囔说道:“我们兄弟两人,这几天观察,确实是人人赚钱,找不到几个亏的,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
张少杰笑道:“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就和太阳早上要升起,晚上要落下一般,亘古不变!股票本身不产生价值,炒股也不创造财富。仅仅是给提供资本分配、流通的一个池子。真正创造价值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产价值。”
“牛市启动之前的低迷时期,股票的资产价值远远被低估,大量理性投资的场外资金踊跃买股,推动股价从底部启动。这一波资金涌入,让场内的投资者,纷纷感觉到赚钱效应。于是场内投资者的亢奋情绪,影响媒体、影响许多不炒股的新股民,越来越来的不懂股市的股民,被赚钱效应吸引,纷纷前仆后继的涌入市场。那么,牛市就开始确立了。”
“当然了,现在的几乎所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所以,这个市场,已经是非理智投资在投机炒作为主,谈不上什么投资。等到资金流入速度减缓,理性投资者冷静下来,市场上涨信心动摇,那么你们将会看到的,将是哀鸿遍野,95的人都亏钱的惨状!”
听着张少杰的讲解,梅氏兄弟,旧的问题弄明白了。
但是更多的新问题盘旋在脑海中,眉头皱紧,想要张口询问,但是有太多的疑惑,却不知道从何问起。
张少杰道:“有的东西,不需要一下子就弄明白!如果不能彻底弄明白,那么索性就糊涂一点比较好!”
言毕,张少杰从室内,柜子中找出一盒茶叶。捏一撮茶叶,放入了茶壶中,沸水倒入壶内。
不久后,倒入一些茶汁入杯,一饮而净。
张少杰忽然问道:“佳宁集团,你们知道这家公司吗?”
梅启明、梅启德搔首,纷纷摇头。
张少杰解释,道:“佳宁集团,以前是一家杀虫剂相关的公司。现在主要的业务是地产。当然,他们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汉美企业’,汉美企业总股本有4亿股,原本是汉美企业的股价之后几毛钱,今年年初汉美企业的股价大约有1港元,而现在在这家公司的股票被佳宁集团收购了3亿股的流通股之后,这家企业变成了佳宁集团的子公司,目前股价已经涨到了3。1港元!”
梅启明问道:“少杰,你的意思要去卖掉‘汉美企业’的股票吧?”梅氏兄弟看张少杰的表情,就知道他应该可能已经大赚了!
张少杰摇头道:“错!我要你们去市场增持‘汉美企业’的股票!”
梅启德疑惑说道:“妹夫,汉美企业股票已经涨了2倍多了,见好就收吧!”
张少杰笑道:“这样的《138百~万\小!说网》到崩溃苗头之前,我们只能以更疯狂的态度去对待!为什么要见好就收?”
梅启明、梅启德连忙劝说道:“妹夫,不要这样吧?太冒险了,几个月涨了两倍了……”
张少杰笑道:“你们不明白这里里面的前因后果!”
梅启明疑惑道:“前因后果?”
张少杰目光中精芒一闪,环顾两人,说道:“首先是,几年前,怡和系并不重视旗下的某个孙公司九龙仓股份。而这家公司有过上百年的历史,拥有大量的码头、土地储备,依然以老眼光估值,而没有计算这几十年土地升值造成的九龙仓资产的估值上升。”
“李嘉诚、包玉刚,先后有意收购九龙仓。后来李嘉诚将目标转移到和记黄埔公司之后,把九龙仓股票卖给包玉刚。让包玉刚手头的股票大增,一下子超过怡和集团19的股份。怡和集团自然不甘心九龙仓廉价被收购,所以不断增持。双方从78年开始,就不断开始增持,九龙仓的股价也从13元涨到50多元。这时候,双方也精疲力竭,资金匮乏。怡和就卖掉了金门大厦,希望筹集资金,做最后一搏。你们知道,从怡和集团手中买金门大厦的是谁?”
梅氏兄弟摇头,显得有点茫然。
这件事,如果是在几个月之内关心财经新闻的,自然清楚谁是买主,但是在几个月前,梅氏兄弟浑浑噩噩的度日,却是显得一无所知。
张少杰道:“10亿港元买金门大厦的就的现在汉美企业的控股方——佳宁集团!”
“哇!佳宁集团好有钱,10亿买一栋大厦!”梅启明惊叹。
梅启德疑惑道:“那又怎样?和汉美企业有什么关系呢?”
张少杰笑道:“佳宁集团收购汉美并不是看好这家公司的生意,而仅仅是买下这家公司的壳资源,用以借壳上市!这时候,佳宁集团手中最值钱的财产。一份是汉美企业的股票,一份是金门大厦!如果,佳宁集团通过向汉美企业注入金门大厦资产的方式重组企业,而且,不用掏上市公司一分钱,而是大股东牺牲自己的利益,无偿把价值10亿的金门大厦,送给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梅氏兄弟既感觉不可思议,但是也是异口同声道:“当然的暴涨了!大股东白送上市公司一笔资产,能不让小股东,以及其他的股民疯狂抢购吗?”
张少杰含笑道:“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吧?”
梅氏兄弟听着张少杰的分析,纷纷赞不绝口。
“原来是大股东白送钱给小股东!”梅启德搓手兴奋道。
“妹夫,我要有你这头脑,早就发财了!”梅启明叹服说道。
梅启德道:“妹夫你的能力,放在古代就是张良、诸葛亮一般的宰相。咱们哥两,能力只能是走卒,不过,能给宰相一般的能人当走卒,真是500年行善积德换来的善果!”
张少杰淡然微笑,一切都在掌握中!
几个月前,佳宁集团收购“汉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导致汉美企业的股票在市场中大涨。
后来,又和怡和公司达成了10亿港元收购金门大厦的协议,不过,这也仅仅是在股票市场中,被投机者关注。
而在香港的实业界,由于汉美企业是一家空壳公司,而佳宁集团在78年之前,也不过拥有2000多万的资产。
进军地产行业之后,佳宁集团的老总陈松青,开始认识了“汉美企业”的原控股方——宝光集团的钟氏家族,以及职业操盘手詹培忠。
陈松青、詹培忠、钟氏家族这几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在詹培忠的建议下,众人决定利用汉美企业进行炒作敛财。先是利用钟氏家族向海外的银行担保一笔贷款,借给陈松青收购汉美企业。
而陈松青收购了汉美之后,钟氏的企业获取了大量流动资金。钟氏再借钱给佳宁集团,加上陈松青以汉美企业的名气,向银行界借钱,这样凑出10亿港元贷款用以收购金门大厦。
等到陈松青收购了金门大厦之后,宣布将金门大厦注入汉美企业。
之后,钟氏家族旗下的公司,再宣布,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去收购金门大厦。这样,必然会让银行团,中小股东,对于佳宁集团的赚钱能力刮目相看。
这几人演双簧戏,推动佳宁置业的股票不懂上涨,之后,佳宁置业公司不断的向股市增发了数十亿港元的股票,并且先后用圈得的资金收购了“维达航业”、“其昌人寿水火保险”两家上市公司!
到81年末,陈松青掌握的企业规模巅峰时期达到100多亿港元,超越了同期的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
如果牛市不会结束,佳宁幕后操盘手,完全可以从股价大涨中赚取利润,填补之前做假账的窟窿。从虚假的业绩,变成真实的业绩,那么佳宁置业短期速成一家大企业的宏图伟业,可能真的会实现。
不过,历史是残酷的,82年大熊市之后,佳宁置业银行贷款到期,地产、金融相关的冒险投资甚至不能偿还银行的利息。之后,虚假业绩无以为继,佳宁置业迅速轰然倒塌,与此同时,连累“维达航业”、“其昌人寿水火保险”两家公司也是先后破产清算……
“这件事,不要对外泄露!因为,如果我的分析泄露出去,那么佳宁集团的操盘手,如果心肠狠毒,说不准一下子就设立一个圈套,让我吃一个闷亏!”张少杰吩咐道。
梅启明、梅启德连连点头。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梅氏兄弟,因为他们所赚的利益,都是来自于张少杰在金融市场投机所得,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关心张少杰的投资收益!
第一卷 第117章 早晨的重磅新闻
第117章 早晨的重磅新闻
从6月末开始,为了避免引起佳宁集团的操盘手注意。张少杰吩咐梅氏兄弟两人,让他们以个人的名义,在多家证券经纪公司开设证券交易账户。
张少杰给梅氏兄弟两人各自150万港元的现金。
几乎将张少杰银行中的存款一下子全部提空,目的就是派梅氏兄弟两人大举买入“汉美企业”的流通股。
此时的汉美企业的股价已经涨到三元多!并且有4个多月都盘旋在高价位震荡,显得有点死气沉沉……
股市谚语有云——盘久必跌!
这句话在通常情况情况下是成立的,股价涨的很高的时候,长时间中失去了上涨推动力,多半之前操盘的庄家已经在出货,或者已经出货完毕。
没有主力资金推动,股票价格自然显得欲涨乏力。这时候,群龙无首的中小投资者,失望之余,不免越来越多的抛售,所以才有“盘久必跌”之说。
但是,汉美企业是一个意外。
幕后操盘的佳宁集团,野心勃勃,意图通过股市、地产大牛市,炒作自己的公司,将股价推向天价时候,通过高价发行新股的方式,迅速圈得巨额资金,打造一家新的巨无霸企业!
为了实现这一冒险目标,佳宁集团肯定会如同赌徒一般,疯狂的制造各种泡沫、题材概念……
张少杰事实上也是赌徒,他赌的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陈松青还是像历史上那样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豪赌!
“买!”
“汉美企业!”
“3。17港元市场价,3000股!”
“一万股,‘汉美企业’尽快成交,谢谢,万分感谢!”
在张少杰的一声令下,梅启明、梅启德持有巨额现金,不断奔波于各大证券经纪公司的营业部,忙于收购“汉美企业”的股票。
6月24日,两人仅仅是在柴湾“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营业厅,通过经纪人之手,收购到了5万股的“汉美企业”。
因为,张少杰要的是实物股票,也不是存在经纪公司账面中的股票。所以,收购起来是比较慢的。
到6月25日,梅氏兄弟两人,又收购到8万多股。
为了打草惊蛇,张少杰让他们买股票时,不断的更换经纪公司。
分别在“新鸿基证券”、“野村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