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神纪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八百里秦川

第二百七十四章 八百里秦川

    ;     大致与蜜雪儿想象的一样,对在这个时代任何强大的帝国来说--骑兵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秦帝国超过万名的骑兵损失致使整个军力大打折扣,可以说失去几乎全部的精锐突击力量。

    同时得到的宝贵经验是,落后的骑兵技术致使自己不能够以骑兵与对方对抗,马镫的提前出现使得亚历山大的骑兵部队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搏杀的能力上都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民族的部队。

    远征军工程士兵所搭建的防御木桩和防骑兵屏障完全无用,秦帝国已经完全放弃了骑兵突袭这种手段。

    此时,从南郑数十丈的城墙之上向远处眺望,连接天际的秦岭北麓,强大的渭河冲积出来一马平川尽收眼底。

    就是这里兴盛无比的农耕文明,为整的大秦帝国的崛起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如果说秦之苛法以鲜血的代价换取了整个帝国社会阶级的流动性,使得底层的民众成为贵族、贵族亦可能沦落为农民的通道打开,这种况来看,士兵并非是去到邻居家拜访那么简单。

    与小分队横穿荒芜人烟的帕米尔高原之后的经历类似,他们面带憔悴,疲惫不堪。

    对于托勒密小队来说,神秘的楼兰古国和可爱的姑娘救了大家一命,甚至蜜雪儿也对他与公主之间的关系佯做不知,这些士兵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说明他们并没有超脱物理距离上的限制。

    而仍能够保持活命抵达前线,则是受到了稍许“超自然”的助力。

    如果秦军不能够在战役之中毁灭整个东征军的主力,那么亚历山大占据整块东方大陆将很快成为事实!

    同样作为东方臣民,秦帝国再次表现出了与波斯、印度帝国的大相径庭。

    那就是他们并不愿意轻易屈服。

    无论是巴、蜀二地,还是已经被亚历山大完全控制的三座城市,原来的官员、贵族、乡绅,虽然无力反抗,却未像亚历山大以及其高层将领们预想的一样,全力配合新领袖的统治。

    无论是对于粮食的征用,还是白银与青铜的募集,他们都显现出消极怠工的状态。

    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致使普通的民众更是将金发碧眼之人视为异族。

    若非秦帝国对于青铜武器的控制,难保一些身强力壮的农民重新组成反击力量进行抵抗。

    眼下的形势迫使亚历山大不得不选择快速进军,他认为只有迅速彻底地消灭秦帝国的王权,才能使得底层民众彻底“死心”,以秦国庞大的农业基础以及彪悍的民风,则更容易打造成一个源源不断的大兵营,以至于可以继续征服人类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经过重整,总数为八万名的远征军继续向东迈进步伐,在辽阔的八百里秦川大陆上如同紧盯了猎物的巨大蝮蛇,兵锋直指大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托勒密五人小组仍旧依照帝国的皇帝未曾更改之命令,自成一体,跟随整个远征军向前,不比参加任何战斗,却通行丝毫不受到任何阻碍。

    作为惊人的军民比达到五比一的尚武国家,一场保卫都城的血腥会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尽管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平川之地,到处是静寂、平和。

    但不出几日,咸阳城便会出现在地平线之上,秦昭襄王将以怎样的姿态,抵挡远征的军的步伐呢?

    托勒密端坐在战马之上,不知是何原因浮现出:八百里秦川烟尘飞扬,一百万秦兵齐声呐喊一幕场景。

    依照战争观察,仅仅依靠咸阳的城防系统已经不可能抵御住亚历山大部队的猛攻。

    塞萨里人狄阿底斯的精巧奇异的工程设施令人惊讶万分,在托勒密的印象之中也许只有鲁班与墨子能够与之匹敌,遗憾的是相隔近二百年之久,不仅仅是两位大师的逝世,就连他们匪夷所思的技艺恐怕也已经失传了。

    秦武王的突然死亡,恐怕对秦国不失为一件积极的事情,相比好勇斗狠的前任君主,同父异母的弟弟昭襄王更兼具谋略。

    他早年在燕国作为质子的经历,使其具备隐忍的精神,这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帝王中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不是历史被改变的话,他将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王,足足横跨半个世纪。

    重用战国时代的年轻将领白起,战神一般的大杀四方,无敌于天下,为整个秦国一统江山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而在今天的形势下来看,要么他能够击败亚历山大的大军,要么他将极快地失去秦王的宝座。

    历史总是爱给忠实的观众们上演一场难以预料的“悬疑”大戏。

    要知道亚历山大之所以被列为人类名将之首,源于他一生“未尝一败”,而他将要面对的对手,武安君白起和亚历山大大帝又是何等的相似,同样深谙大型会战、追击战和围歼战的春秋战神,同样也是个“不败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