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长跑――读共产党历史(壹)
1921年,十几个中国共产党人聚会立誓要推翻政权、改造社会,并历二十八年而最终成功。
1934年,尚显幼稚的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长征。不管在古今还是中外历史上,长征都是伟大壮丽的诗篇。
八年浴血抗日,三年清算蒋氏国民党,新中国诞生。
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于是有“大跃进”,不管有无三年自然灾害,它注定只能是“大倒退”;或许,“大跃进”已厘定成为新中国的重大转折点(至少很多转变的雏意在此产生):有人的建国方略和现世威信受到质疑而强忍闷气,有人步步为营形成置换态势甚至官民趋附;有人在以“天灾”为由进行引导调适,有人在就“人祸”而认真总结;一点出发,两条直线,终因互不拐弯或不作实际拐弯而离隙越大,斗争于是由暗渐明,文 化 大 革 命开始。
胡 锦 涛同志在《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中说,“文 化 大 革 命”是十年内乱。
幼稚可谅,但病态则不正常。中国共产党成长中遭遇过病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 小 平等悬崖勒马。
改革开放开始。自觉的人已经发现,不自觉的人以后会发现,这个民族正处于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中。
复兴未必注定成功,长跑却必须有健康的肌体。
胡 锦 涛同志除了强调“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 败”外,还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 法宝;人民民 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越发展,民 主也越发展。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二十世纪的中 共历史,叱咤绚烂,让人深思。下面是一些片断。
1935年3月红军长征的贵州途中,林 彪建议进攻打鼓新场,朱德同意。毛泽东认为这样红军可能会被全部消灭因而强烈反对,但其意见被多数人否决。
毛泽东急了,他抛出“杀手锏”:“你们如果坚持进攻打鼓新场,我不干了!”张闻天见毛泽东撂挑子,也急了,说道:“你不干,就不干吧!”
毛泽东一听就气冲冲地一甩手走了。他以为这一走,大家就会改变主意,不料这一走,反而更僵,经过表决,大家还撤销了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
回到住处,毛泽东辗转烦躁难眠,决定起身再去做周恩来的工作。周后来回忆道:“但毛泽东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一早再开会把大家说服了。”周所说的这次会议也恢复了毛泽东的原职,并形成了成员为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的红军最高指挥权力机构新三人团。(《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文显堂)
我们在这里看到,长征途中的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还被正常的组织原则正常地束缚着,某人想撂挑子,大家除同意你撂之外,还可以撤掉你的职务;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中 共领导人,都是挺直脊梁在为理想而奋斗,暂无或较少受到几千年中国传统圆润文化的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毛泽东的意见本来正确,如未经周恩来在第二天早晨说服大家改变,红军确实危险,前一天的多数人意见才是不正确!换言之,组织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的程序差点在客观上消灭了红军,程序差点误了实体。
对此意见可以两点对应:一,毛泽东不是实际上通过党内正常渠道和正确方式说服了周并经周而说服了大家吗?大家也未见心存芥蒂并胸闷起伏;二,如果一个党一个目标宏远的党在初期就可有意地轻视组织纪律,其遗祸必巨,尤其是当某人经革命实践而成为权威领袖时。后来的事实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