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 第126章、热恋中的冷战

第126章、热恋中的冷战

    屋子里的小桌上,点亮了一盏台灯。

    台灯下,放了一本技术资料。

    资料封面上印了《油工》两个大字。

    季小霞妈妈坐在桌子旁边,一只手拿着油刷,另一只手配合,练习着刷油的动作。

    那只刷子,被他甩在空中,真转了一个圈儿,又回到手里。

    连续做了几个动作,像是自我感觉良好,他将刷子放在桌上,重新伏到灯下,翻开了《油工》资料。

    这时,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季小霞回来了。

    “哟,小霞回来了。”

    季小霞妈妈与女儿打了招呼,合上了书本。

    “妈,你这是……”

    看到桌子上的砖头,女儿惊讶了,“干什么呀?”

    “妈妈这是复习呢。”

    妈妈说着,笑着将砖头拿走,“明天,社区举办油工培训班。你白雪阿姨知道我是老油工,让我去讲课。”

    “好哇!”

    季小霞一听,高兴了,“你重操旧业。搞‘棚改’有用武之地了。”

    “试试看吧。老了。手脚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了。”

    妈妈说着,将晚饭端上了桌。

    “奶奶睡觉了吗?”

    季小霞小声问着,然后悄悄地走到屋角的床铺上看了看。

    “呵呵,你不回来。奶奶睡不实啊。”

    床上躺着的奶奶看见孙女儿,翻过身来。

    “奶奶,你别老挂念我。”

    季小霞轻轻拍了拍被子,“一到夜班,大亮就去接我。你就放心吧。”

    “怎么?他还是天天接你?”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的脸拉长了。

    “妈,这怕什么呀!”

    季小霞在黑暗中掩饰了自己不安的神色,“难道,你对大亮哥不放心?”

    “不是不放心。”

    妈妈开始教导女儿了,“人家是开出租车的,那个挣钱。你坐人家的车,来回就是半个小时。那……得搭人家多大人情啊!”

    “反正我也没让他接……”

    季小霞端起饭碗,嘟哝了一句,“是他自愿的。”

    “自愿……”

    妈妈听到这儿,满腹疑狐地瞪起了眼睛。

    “儿媳妇啊。”

    婆婆在床上说话了,“孩子们的事儿,咱就少管吧。我看大亮啊,挺好的……”

    “挺好的……”

    听了婆婆的话,妈妈像是意识到了什么,随后竟严厉地告诉女儿,“小霞,我告诉你:从明天起,不准再坐他的车。”

    “奶奶,你看我妈……”

    季小霞听了妈妈的话,生气地噘起了嘴。

    “小霞她妈,你怎么这样啊?”

    母亲心疼地看了看孙女儿,责怪起儿媳妇来。

    “妈,这事儿……我明天给你说。”

    儿媳妇说完,晃了一下脑袋,然后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起来。

    “哼!我不吃了!”

    季小霞看到妈妈的样子,气得摔掉了筷子,扭头跑开了。

    “小霞她妈,你看你……快、快把她追回来呀!”

    看到孙女儿跑了出去,婆婆霍地一下从炕上爬起来。

    “妈,你不用担心。”

    儿媳妇不慌不忙地掐灭了烟蒂,告诉婆婆,“等一会儿,她自己就回来了。”

    “儿媳妇啊,小霞是你的孩子,别的事儿我不想问。她和大亮的事儿,你真不同意?”

    “妈!”

    儿媳妇深深地叹息了一声,“虽然我的文化水不深,可是,我也不是封建老脑筋。孩子的婚姻大事,我怎么会干涉呢?”

    “那……就由他们去吧。”

    “不行啊,妈……现在的社会,不像以前了。”

    季小霞妈妈凑近了婆婆,推心置腹地说着,“我们年轻的时候,人人有工作,工资也差不了多少。只要人老实、肯干,家长谁会管儿女的事儿呀!可是,现在的情况复杂了。”

    “复杂又怎么样?大亮买了车,也算是有正经职业了。再说,咱们和林家,多少年的关系了……”

    “妈,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可是,咱不能坑了孩子呀。”

    “坑了孩子?”

    母亲疑惑地摇晃着脑袋,“你是担心,将来大亮对咱家小霞不好?”

    “你说反了。”

    儿媳妇告诉婆母,“我倒是担心,将来季小霞会对人家大亮不好。”

    “那怎么会呢?”

    “妈,你说,自从季小霞当上北方重化的秘书,她和庾总老是在电视上露面,有多少人追她呀。那些大学生呀、公务员呀……好小伙子可多了。”

    “你是说,时间一长,小霞的心就高了?”

    “是啊!”

    儿媳妇听了婆婆的话,觉得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接着说:“她这种地位,天天接触官员、大款、知识分子、社会名人……大亮不过是个开出租车的。如果真的结了婚,两个人能过到一块去吗?”

    “嗯,要说起来,是这个理儿……”

    母亲似乎想通了,接着,却又叹了一口气,“唉,要是大亮有一份儿体面的工作。这事儿就好说了。”

    黄昏时刻,“北方重化”写字楼里走出了一个个下班的青年男女。

    大亮开了出租车,高兴地停在大楼门口,对着楼门口凝视起来。

    人们一个个走开了,却没有出现季小霞的影子。

    大亮摇了摇头,掏出了手机。

    “喂,小霞,你下班了吗?”

    “下班了。”

    电话里传来了季小霞微弱的声音。

    “你在哪儿?”

    “我在电车站呢。”

    “怎么?你不知道我来接你吗?”

    大亮奇怪地问道。

    “大亮,你……抓紧挣钱吧。以后……不要再接我了。”

    “小霞、小霞……你怎么了?”

    大亮焦急地喊了起来。

    季小霞的电话断了,“嘟嘟嘟”的忙音响了起来。

    大亮关掉了手机,猛然间发动了车,疯狂地冲着大街开了出去。

    一列电车,在悠扬的笛声中开出了车站。

    车厢内,坐满了下班的人们。

    季小霞坐在了窗口,随意朝窗外望去。

    窗外,出现了一条狭窄的小路。

    路上,一辆急驰的出租车突然停下了。

    大亮下了车,站在车旁,睁大眼睛朝电车上寻找着。

    季小霞看到这儿,鼻子一酸,低下头来。

    一间小屋子里,床上躺着情绪绝望的大亮。

    床边的小柜上,饭菜晾在那儿。汤碗里早已没有了热气。一双筷子,纹丝未动地撂置在菜盘上。

    “大亮啊,你怎么了?”

    外面一声喊,林师傅、林龙夫妻二人走进了屋子。

    “爷爷!”

    大亮看见林师傅,猛地坐了起来,扑在爷爷怀里痛哭了。

    “大亮,别哭别哭……”

    爷爷心疼地抚摸着孙子的头,“这事儿啊,不能着急……”

    “是啊,我早就说过,你们之间,不可能嘛!”

    林龙在旁边数落着。

    “我说他老季家就差劲儿!”

    林龙妻子忿忿不平地说:“孩子们处了这么多年了,容易吗?怎么?他那孩子当上秘书,就瞧不起我们了?”

    “你们别说了。”

    林师傅烦躁地冲他们挥了挥手,“让孩子静一静……”

    “大亮,饭凉了,妈妈给你热一热吧……你可不能为这事儿饿坏肚子呀!”

    “妈,我不吃……你拿走吧。”

    大亮看了看小柜上的饭菜,有气无力地说着。

    “你看……你这个样儿,妈妈心里……难受啊!”

    林龙妻子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大亮啊,要说起这事儿,你可犯不着这么伤心。其实,咱们家……当初还没看上她呢。她妈妈嫁个矿工,丈夫早早死了。想找个后老伴吧,婆婆不同意;当年,婆媳俩大吵大闹的,多丢人呀!我们挑猪不挑圈,就看好季小霞这孩子了……没想到,她也这么无情无义?呜──”“哎呀,你别哭了。听爸爸说!”

    林龙推了一把妻子,制止了她的唠叨。

    “嗯,爸,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儿媳妇向老人求助了。

    “我说啊,你们先别怪罪人家季家。”

    林师傅通情达理地说:“人家就一个独生女儿,婚姻大事儿,能不慎重吗?过去呀,季家老太太早就对我说过:季小霞绝不在卧地沟找对象。人家是怕孙女儿受委屈;不是冲咱们家来的。”

    “过去,那是卧地沟的房子破。现在搞‘棚改’,都要上楼房了。他说那话还有什么意思?”

    儿媳妇依然不依不饶地说着。

    “住房一样了,可是工作呢?不般配是不是?”

    林师傅反驳了儿媳妇的话,“人家孩子是大公司秘书,常常在电视上露面,快成公众人物了。如果找个对象是开出租车的,能甘心吗?”

    “那……咱大亮就这么认倒霉了?”

    林龙不满地问。

    “这事儿啊,得先弄清原因。”

    林师傅看了看孙子,“大亮,季小霞是不是当面告诉你:今后你们不处了?”

    大亮看着爷爷,摇了摇头。

    “你看,这缘份……还没有断嘛。”

    “可是,她不让我接她了。”

    说到这儿,大亮又哭了起来。

    “唉!不让你接,不等于断绝关系呀。”

    林师傅慢慢劝着孙子。

    “爸,实在不行,咱们也去找庾总裁。让他给大亮在公司里找个好工作。”

    儿媳妇沉不住气了,“季小霞不就是因为有了好工作,才变心的嘛!”

    “你看你……又来了。”

    林师傅生气地看了看她,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哎,咱们家小娟儿呢?她是季小霞的好姐妹呀,让她探探消息,一定能摸来准信儿。”

    “嗯,对了,找小娟儿!”

    儿媳妇一听,急忙出了屋子,在院子里一声一声地喊起“小娟儿”来。

    “妈,我回来了。”

    小娟儿应了一声,背着小兜子进了屋门。

    “娟儿啊,快来看看你哥……”

    林师傅看到孙女儿,像是搬来了救兵,高兴地笑了。

    “哥,你别多心……她不就是没坐你的车嘛,你就绝望成这个样子。”

    小娟儿急忙来到床前,握住哥哥的手,“现在,季小霞心里也不好受,正在家里哭呢。”

    “是吗?”

    听到这个消息,大亮立刻坐了起来。

    “你看你……手机都关了。”

    小娟儿责怪地看了看放在小柜上的手机,拿过来打开了。

    手机里立刻响起了短促的音乐声。

    “看……这么多短信,都是人家发给你的……你个大傻瓜,也不知道回。”

    “嗯……”

    大亮看看屏幕上的一条条短信,眉头慢慢舒展开了。

    一家人看到这副情景,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大亮啊,爷爷不是批评你,你得自强自立啊!”

    看到大亮的思想变化,林师傅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现在开出租车,不过是暂谋生计。你是个有文凭的人,再加上有一身好武功,你的前程……大着呢!”

    “爷爷,你放心,我一定努力。”

    大亮听着爷爷的教导,郑重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屋子里的电话哗哗地响了。

    林龙妻子连忙去接。

    “喂,是林大亮家吗?我是台湾张先生的秘书小崔……”

    “是崔秘书?妈,快给我!”

    林龙妻子急忙把电话机送到了大亮面前。

    “崔秘书,你好。我是大亮。”

    “大亮,张先生要包你的车。”

    “多长时间?”

    “暂定两个月。每天费用300元。行吗?”

    “行啊!没问题。”

    “好,明天8:00准时见,拜拜。”

    “有人包咱们的车了,这是好事儿啊!”

    林师傅高兴地拍起了大亮的肩膀。

    “人家一定是看好我哥的人品了。”

    小娟儿自豪地冲大亮竖起了大拇指。

    “孩子,快吃饭吧。”

    林龙的妻子高兴了,“那个崔秘书我看见过,长得可漂亮了!比季小霞要强上百倍呢。孩子,好好干。天下美女多的是。任你选、任你挑……”

    “你又胡说了。”

    林龙冲妻子瞪了一眼。

    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蓟原宾馆的早晨,人员和车子来来往往,显得非常热闹。

    大亮的出租车停在了宾馆门口停车线内。

    此时,他坐车里,手里正拿着一本《化工技术》认真地阅读着。

    “小伙子,来得早哇!”

    张先生与崔秘书走出了宾馆大门,远远地与他打着招呼。

    “张先生早!秘书大姐早!”

    大亮急忙把书收起来,下了车,上前接过了崔秘书提的箱包,放入后座;然后又礼貌地为张先生打开了车门。

    “小伙子,今天我们去省城。”

    张先生坐在车的后座上,告诉大亮。

    亮迅速了发动起了车,然后缓缓地驶出了停车线。

    “大亮,你喜欢化工?”

    崔秘书坐在前面的位置上,看到了那本《化工技术》顺手翻了翻。

    “我在学校学的是化工专业。”

    大亮微微一笑,回答说。

    “小伙子,你既然喜欢化工,你可知道,聚乙烯的种类?”

    张先生听了崔秘书与大亮的对话,随便问了一句。

    “嗯,有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几种吧!”

    “如果投产bopp,应该选用什么原料呢?”

    张先生接着问。

    “当然要选择‘高密度’和‘线型低密度’的了。”

    “为什么?”

    “因为它们的刚性、熔点和硬度高哇!”

    听了大亮的回答,张先生与崔秘书满意地对视了一眼。

    “大亮,昨天晚上我看电视,说是建筑材料停止涨价,卧地沟棚改工程又重新开工了?”

    张先生想起了卧地沟的事儿,忽然扭转了话题。

    “是啊,都干起来了。”

    大亮兴奋地告诉他,“现在……工地上可红火了。往日的穷卧地沟,再也看不见喽!”

    “听说,有的楼快完工了?”

    崔秘书问。

    “嗯,听说,北方建筑承建的大楼马上要封顶了。”

    一辆载重汽车,装满了砖头,吱吱呀呀地开向了工地。

    驾驶室里,坐了林大亮的爸爸林龙和季小霞的叔叔季工。

    “喂,那边的活儿,你辞掉了?”

    季工问林龙。

    “辞了。”

    说着,林龙表白起自己来,“卧地沟搞‘棚改’了,咱得尽一分力量啊!”

    “哈……尽力?说得漂亮……”

    季工像是看穿了他的鬼把戏,冷漠地笑了笑,“是老板拖欠你工资了吧?”

    “没有没有……”

    林龙矢口否认了,“这一阵子,政府整顿了市场秩序,老板们都不敢了。我回来呀,就是想体验体验盖楼的心情。”

    “心情……是啊。”

    季工似有同感,“看着这大楼一天比一天高,真是从心里往外高兴啊!”

    两人说着说着,车子开入了收费口,停了下来。

    “喂,是‘棚改’工地的车吗?”

    收费员问道。

    “是,送砖的。”

    林龙回答。

    “走吧,‘棚改’车一律免费。”

    收费员微笑着告诉他。

    “谢谢。”

    林龙说着,又启动了车子。

    “真好!”

    季工看到这儿,感慨道:“你开这‘棚改’车,到哪儿都是绿灯啊。”

    “呵呵,刚才警察看到我的车超载,都没有罚款呢。”

    林龙得意地说了一句,又引起了另一个话茬儿,“喂,昨天晚上,我看季小霞又上电视了。”

    “上电视算什么?她们呀,出头露面的事儿多了。”

    一提起侄女儿,季工显得颇为得意。

    “这孩子,真是出息了。给你们老季家露脸了。”

    林龙又假装奉承了一句。

    “嗯?”

    季工听着听着,像是觉察了什么,立刻收敛了自己的神情,“呵呵,什么出息不出息?还不是多亏庾总帮忙。”

    “是啊,这庾总裁,可算是个贵人。”

    林龙感慨了一声,“他不管是当总裁,还是当市长,总是想着咱们百姓的事儿。”

    “哎,我听说,你们大亮包一天车,就挣300元。这回,你们家上楼不用借钱了吧?”

    “钱倒是不少挣。可是,他的花销大呀!”

    林龙瞅了瞅季工,像是试探什么,故弄玄虚地说:“我听别人说,他最近处了个对象。嗨,又是给人家买手机,又是请人家吃饭;还天天晚上开车接人家回家。你说,这点儿钱,哪够他挥霍的?”

    “怎么,大亮有女朋友了?”

    季工假做糊涂状,“是哪儿的?”

    “我也不知道。就看见他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接电话呀、发短信呀……”

    “那……你们家可得好好待人家。”

    说到这儿,季工撇撇嘴,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卧地沟的小伙儿啊,一个个净是光棍儿。要想找一个女朋友,太难了。”

    “什么难不难的?”

    林龙针锋相对,大声反驳着他,“现在这社会,就看小伙子有没有能耐了。”

    “那倒是……”

    季小霞妈妈听着,觉得不是个滋味儿,却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过,卧地沟这地方,有能耐的小伙儿可是不多……你看,这些年,谁家的姑娘不是往外嫁?哪有留在卧地沟的。”

    “哈……”

    林龙听到这儿,哈哈笑了起来,“老季,连你也作贱自己呀。”

    “怎么,我说的不是事实?”

    “事实是事实,可是,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呀!当初,我们参加工作,还以为端上了铁饭碗了呢。谁想到后来下岗。”

    “那……是因为社会转型了。”

    季工妈妈也扔出了一句大道理。

    “如果那是转型,今天呢?”

    林龙坚持说服着他,“卧地沟的平房住了几十年,谁想到今年能搞‘棚改’?我们还能住上楼房?……也许,将来卧地沟的小伙儿,都能有出息呢。”

    “是啊,盼着吧!”

    季工听了大亮的话,嘴里应应付付地哼了一声。

    “喂,你家季小霞儿,想找个什么样的?”

    林龙说到这儿,单刀直入,点明了主题。

    “嗯,至少也得是个白领吧!”

    季工像是不愿意继续说下去了。他含含糊糊地回答了林龙的问题,眼睛往外看了看,便连忙说道:“好,我到了。下车了。”

    车子停下来。季工下了车,走向了工地。

    “哼……白领?你看你那领子,白吗?”

    看着他的背影,林龙显得很不服气。

    卧地沟山坡路上。张先生、崔秘书正与一位过路人聊天。

    “老乡,你们这儿,今年能搬家吗?”

    张先生指了指眼前的一片小平房,问道。

    “能搬。”

    老乡指了指正在施工的工地,告诉他,“那边的楼房一盖好,我们就搬进去。”

    “协议签了吗?”

    崔秘书问。

    “签完了。”

    老乡告诉她。

    “你们搬了家,这块地干什么用啊?”

    张先生又问。

    “呵呵,那我就不知道了。”

    老乡笑了笑,“腾出来的空地,政府会有大用途吧!”

    “嗯……”

    张先生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大亮,试探地问了一句,“小伙子,你能不能抽时间,打听一下政府对这儿的规划?”

    亮立刻应允了,“我现在就问。”

    大亮点了点自己的手机,问道:“喂,是刘哥吗?我在卧地沟呢。”

    “大亮啊,你好你好。”

    电话里的声音很热情,“听说,你在为一位台湾老先生服务?”

    “是啊,人家包我几天车。”

    大亮解释了一句,接着问:“卧地沟西片拆迁之后,那片空地干什么用啊?”

    “按照目前规划,准备开辟一个工业团地。”

    “是要招商?”

    “对。”

    “什么时候开始?”

    “得等居民搬了家,土地平整之后吧。”

    “呃,知道了。谢谢。”

    “怎么,有人关注这个地方?”

    刘哥追问了一句。

    “有人让我打听一下。”

    大亮没有托出实情,“好吧。有事儿我再找你。”

    “按照规划,准备开辟一个工业团地。”

    大亮关了手机,告诉张先生。

    “嗯先生看了看大亮,似乎很满意;接着,却又问道:“小伙子,这个人,是你的亲戚?”

    “不是。他是我的同学。”

    “呃,同学?”

    张先生呵呵一笑,“如果方便的话,请你想想办法,搞一张这儿的规划图?嗯,还有……地价是多少,也帮我问一问。”

    “好。我抓紧去办。”

    大亮听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古老的佛塔,屹立在秀丽的山巅。

    塔旁,钟声阵阵,佛乐声声。在香烟缭绕中,张先生手举香烛,跪于塔北,朝着塔南方向拜了几拜。

    拜毕,张先生口中念念有词。

    旁边的崔秘书,代他将香烛插在香炉里。然后默默地站立于他的身旁,二掌合一,默默祈祷。

    站在山上,眺望远方,楼群林立,车流不息,繁华的北辽城尽收眼底。

    “看,那个地方,就是卧地沟。”

    张先生站在塔墙边,手指城南方向,向崔秘书介绍着。

    “你能肯定?”

    “当然。”

    张先生又指了指远处的山峦,“你看,那座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只卧在地上的猛虎?”

    “猛虎?”

    崔秘书眯起眼睛瞅了瞅,“有点像。”

    “当年,岳父大人来此挖参寻药,曾经来到这塔下,正是看到了卧地沟的虎状地形,才判断那儿有宝,前去采参。结果,没想到,人参没采到,却发现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大煤矿。”

    “他一个采参人,手里没有探测仪器。是怎么发现煤矿的?”

    “哈……这事儿说起来挺神奇的。那煤矿,不是仪器探出来的。是一只神虎指路,告诉岳父的。”

    “神虎指路?”

    “是啊,这个故事,以后你会听到的。嗯,煤矿开起来之后,当时的北辽古城已经破烂不堪了。当时,岳父大人想,等煤矿开发到一定程度,就在附近再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如果是那样,北辽的市中心就是卧地沟了。”

    崔秘书联想着,“后来,怎么成了现在这样子?”

    “这都怪日本人,他们从岳父手里抢过煤矿开采权后,为了掠夺咱们的煤炭资源,就搞疯狂式、野蛮式开采,把居住在煤矿附近的居民强行迁到塔下的河滩地上,这样,城市的中心就北移了。听岳父说,他站在煤矿的竖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古塔风铃的摇动。一井一塔,遥遥相望,曾经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呀!”

    “他老人家干了这么大的事业,就不曾给后人留下什么遗址吗?”

    “有哇。”

    张先生回忆着,“他老人家病逝时,还不忘神虎指路的恩典。嘱咐我们后人要终生敬虎。为此,我们特意请来省城的能工巧匠,为他雕塑了十只神虎石像竖在他的墓前,以满足他老人家终生与虎相伴的愿望。”

    “那……只要寻到神虎迹像。不就可以找到他老人家的墓址了吗?”

    “按道理是这样。可惜,由于煤矿开采多年,卧地沟一带地层下沉,连居民房屋都沉陷了数座,何况是一处古墓?我想,这次卧地沟大兴土木,或许能发现什么……”

    “如此说来,这次棚改,亦可满足张先生寻祖的心愿了。”

    崔秘书欣喜地说道。

    “唉,这只是我的愿望。若想确认事实,还须佐证啊!”

    张先生嘴里念叨了一句。

    “我发现,卧地沟地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还健在。我们去打听打听,会找到线索的。”

    先生又点了点头,却又联想起另一件事,“喂,地价的信息,那个小伙子搞到了吗?”

    “张先生,你也太急了。”

    崔秘书笑了笑,“他一个出租车司机,弄到这份规划图已经不容易了。这地价的事儿,你得让人家慢慢想办法儿呀!”

    “出租车司机……”

    张先生说到这儿却摇了摇头,“我看,这小伙子的知识、教养……不像是个开出租车的。”

    “嗯,那天,我和他聊……”

    崔秘书想了起来,“他说,他念发三年‘高职’,学的是化工专业,因为找不到正式工作,才不得不开这出租车谋生。”

    “这就对了。我总觉得,这孩子挺能闯、挺能干的……不像时下那些个‘袋鼠族’,一个个只知道寄食父母,毫无朝气。”

    “喜欢上了?”

    崔秘书笑着问他。

    “……”

    张先生刚要说什么,大亮的车停到了塔院门口。

    “正好,他回来了。”

    崔秘书提醒他。

    塔墙边,大亮把一张《招商土地参考价位表》递给了张先生。

    “卧地沟,20万?”

    张先生顺着表格往下看,在卧地沟的位置停住了,“比省城土地低40万呀!”

    “张先生,有一个消息,我不知道……你想不想听?”

    大亮看到张先生的样子,开口问道。

    “什么消息?快说。”

    张先生欣赏地看着大亮,催促着。

    “中央政府百万吨的大乙烯项目,马上要落户我们蓟原了。”

    “啊!真的?”

    张先生和崔秘书一听,同时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