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第八块佛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八塔古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八塔古寺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每一座庙里的菩萨也都不一样。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它映红了整个山头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八塔寺峭立山顶,巍峨高峻。寺内拔地而起的浮屠宝塔冲天入云,直插霄汉,气势甚为雄伟壮观。而这些只不过是山脚下看到的情景,若是亲临近赏又不知是何种的气魄。

    古人的服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是却不便于行走,更别说是顺着崎岖的山道一路攀登了。好在这座山头并不太高,而且上山的路径也经过人工特地修建过。若不然等到长裙广袖的姑娘们登到山顶的时候不是猴年,恐怕也是马月了。尽管如此可当一行人来到八塔寺山门前的时候,两位娇小姐也已经是气喘吁吁香汗淋漓了。这两位娇小姐指的自然时候颜月儿和黛莎,孟涵秋可不被被纳入身娇体弱的行列。牧民桑杰留在了山下的村子里照看牲畜牦牛,并没有跟着一块来。男人们一身轻衣便装,只有玉溪然的手里仍旧多了一把乌漆漆的长雨伞。

    寺门大开,门口早早的就站着两位专门来迎接他们的僧人。看来他们来到此地的消息已经由村民们告知山上的寺院里了,两个僧人同他们行了一礼之后便领着他们进入寺院里了。一路看来寺内的建筑与普通的寺庙大同小异,正所谓天下庙宇供奉的都是菩萨神明,只是佛像的金身规模大小有所差别而已。不过这座八塔寺由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内的不少地方都沾有雪域之地的影子。例如绘有马头金刚和欢喜金刚的壁画,还有供奉着香火净水的大威德怖金刚、大黑天、吉祥天母等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神祗。由此可见,七觉士弟子们来到这里之后也将异域的文化在此传播了。

    寺内的空间极为宽阔广大,除了建有八座镇守八方的巨型宝塔之外,在八座宝塔围绕的中心之地还建造一个雄伟磅礴的大祭坛。祭坛的外观看来是一个大日如来尊者趺坐于莲花之上的形象,大日如来是藏传佛教中的主神,具有无上的智慧和神力。八零电子书/在大日如来的头顶有一对彩绘雕塑,雕刻得甚为逼真光鲜。你道这对彩绘雕塑展现的是一副怎样的图景,竟然是一对裸身相拥的男女。

    佛家虽提倡一切虚无缥缈,万事皆为空相。但是如此光明正大的设置一幅在不知情人眼中看来甚为香艳的图景,确实在短时间内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无怪乎钟子贤看后是一脸猥亵的发出了一声极为夸张的惊叹,姑娘们看了也是涨的满脸通红,羞得连忙避开眼目不敢卒睹。而唯有玉溪然一人面色不改,神情淡然依旧。因为他知道这可不是佛教徒们有意的破坏门风,公然以色示人。而是通过这个特殊的意象向人们展示了佛教支派分流中的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法门,这正是西藏密宗学派修行的无上法门——男女双修。

    当然了,其实撇开这点不谈,单说这佛门中的宗旨和实践本来就有很多滑稽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注:以下论述皆为鄙人胡说八道的观点,与本章节无太大关系。)例如佛家一面大肆的宣扬诸法空相,色声香味皆是空影,万般名利尽为镜花水月。而另一方面却又专门设立一些极为严苛的戒律和条例,并以此来规范僧人的诸般行为。既然声色味道都是幻影,那么又何必故意的设立不准近女色,食荤腥的条例呢?既然名利万般都是浮云尘土,那么又何必非得弄出诸多所谓的经典来强行的泯灭人心的和志向呢?这难道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吗?这难道不是“为了修佛而修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其内质吗?其实当年释祖在创立佛教之初也许根本就没有设立这些无关紧要,画蛇添足的条例。只是被后来的一些自称是佛门弟子的人给扭曲罢了。就比如那个三次进寺院出家,又三次被大臣们用巨额钱财“赎”出来的梁武帝萧衍。他实际上哪里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只不过是一个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注重形式和假装信佛的可怜人而已。他竟然还弄出了一个什么“天下僧人从此不准吃肉”的无理规定,简直就是贻笑大方与狗屁不通。其实在此之前佛门弟子是可以吃肉的,只不过是吃不亲自捕捉宰杀和烹饪的“三净肉”,可“三净肉”它也是肉啊!当年,就连释迦牟尼祖师也是在吃了牧羊女进奉的肉粥之后才得以成佛悟道的。所以说啊修佛修的是心而不是身,这才是佛家修行法门的真谛。

    根据密宗典籍《大日经》中所载,这男女双修乃是密宗学派的无上瑜伽,需要有极高深的法门智慧和禅心定力才可以修炼。其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调伏”,而何谓之“调伏”呢?说明白点调伏的意思就是用“性”的手段来消除阻碍修行佛法的魔障,将修法者引渡到“自性净”的高级境界。此境界被称作是“乐空双运”,要求修法者在男女胶合的大欢乐中悟得空性。即以欲制欲,通过yi染的手段来达到清净。男女双修,可以快速成佛。

    天下间诸多诡异无章的奇法妙门甚是良多,其中多半以上都是一些无聊人瞎编乱造出来祸害人群的荒诞之说。(注:以下又是鄙人胡说八道的观点,望兄弟姐妹们切勿介怀。)剩下的一少半则是沿用前人的思想,然后再经过加工和扭曲之后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无上真言与奇法妙语都是些无病,毫无实际益处的谎话、废话和屁话。密宗的这一套大概也是如此,只不过被粉饰的滴水不漏,恰有其事罢了。实际上佛在哪里?佛只不过是人们心目中一个向往和虚拟的形象而已。一个人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修习,纵然可以达到所谓的“清净无为,空性空灵”的境界又能如何呢?他能普渡和救济灾难与贫穷中的人吗?他能长生不老吗?不能,肯定不能!一切都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自我满足和自我欣赏。再者而言了即便是佛陀在世,菩提重生,他们又真的能无欲无求吗?

    所以玉溪然从来不相信任何形式上的宗教,他读的一切关于宗教的书籍也都是带有一种蔑视的心态去观阅的。就像是人们看待一只没有毒的蜘蛛一样,即使将它全身的每一根绒毛都了然于胸并且确认它是无毒和安全的了,可是仍然绝对不会有人来把它当做食物。他自幼博览群书,熟知百家经典。但是却从不迷信于任何一本书上所记载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西藏密宗的这一套思想。

    玉溪然一行人之中多数人都对这男女双修的法门有略微的了解,但却并非深知,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当看到祭坛顶端那对裸身相拥的男女塑像时并不感到十分的奇怪,只是有点惊讶。这种惊讶大概是人心关于“性思想”的障碍所产生的,毕竟在这个还略带有保守的年代和国度里公开展示的男女给人带来的不自然感觉还是很难消除的。

    祭坛下并排而立的是七位年纪稍长的僧人,他们个个面容慈祥,目光深邃。卓然自立间,处处透着一股禅定和智慧。他们双手合十的微微躬身,稳如磐石般的岿然不动。与其说他们是七个有血有肉的人,还不如说他们是一排通灵梵音的晶石雕像。任外界风吹雨打,而他们的内心则平淡如水,波澜不惊。修禅坐佛修到此等境界的人除了恒心和耐心之外还要有悟性与禅心,也就是所谓的佛心。

    如果不出差错,这七位年长的僧侣应该就是七觉士的传人了。千百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七觉士弟子们如今已经传到第几代了。不过按照估计少数也有二三十代了吧。玉溪然等人在待客僧人的接引下来到七位长老的面前,都自觉地合起双手恭敬地向他们行礼。七位长老也在他们行礼的同时躬身相还,一时宾主之礼完毕。其中一位须眉斑白的长老走出阵来,看来他应该是七人之中年龄最长也是修为最深的。由他来代表其他的六个人与玉溪然等人接话。

    “几位施主远道而来委实辛苦了,贫僧法号定慧。山野之地贫苦相依,愧无香茗佳品以待贵客,望请海涵。稍后还请诸位施主移驾后厢休息,贫僧等略备粗茶诸位权且作解渴之用。”老和尚一番开篇之语说的是恭谨温良,话音和缓使人如沐春风。而钟子贤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些繁琐俗落的客套话了,内心早就不耐烦了。索性先唱了诺,然后便开门见山的表明来意。

    每个人的心中都打着鼓,虽然表面上沉静,但是仅仅表面上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