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海寇 > 大明海寇第105部分阅读

大明海寇第105部分阅读

    大步跃上了这条船的船甲板。

    登上这条船之后,于孝天可以感受到这条船的坚固,在建造之初,于孝天就告诉船匠们,这条船是属于战船,用料必须要足,必须要造的结实才行,承受得住海上恶劣的天气和狂风巨浪的同时,还要保证与敌船冲撞的时候有足够的强渡。

    所以船匠们在下料的时候,就没偷工减料,不但用料都是足足的,而且木料也没有采用比较软的松木,而是不惜工料的采用了贵重的柚木来打造这条船,船身侧板和船甲板的木料厚度,还都超出了一般商船用料的两倍以上,并且除了榫卯结构进行组装之外,还使用了大量的大铁钉进行加固。

    结构承重的地方,用料更足,都是放料很多,留足了充裕的量,所以当踏上这条船的时候,便可以感受到脚下这条船的坚实,落脚的声音沉闷,说明了甲板的厚度很足。

    这么一来,虽然这条船整体空载重量增加了不少,可是坚固程度却绝不容小觑,甚至于可以称其为海狼目前为止,最坚固的一条船了。

    这条船长度大致二十米左右,船宽大致四米左右,船高不过四米,船体线形显得优雅细长。

    于孝天在船上亲自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各处的情况,船只因为是新造的,整体上显得非常干净,而且尚未装载其它东西,加之船体上部平坦,几乎没有什么上层建筑,只有船艉部有一个小小的艉楼,是作为舵工操舵的位置,方便舵工观察船只前面航行的情况。

    而这条船依旧采用的是舵杆操作的方式,原来于孝天是想要为这条船设计一套舵轮操作机构,取代这种落后的垂直舵杆操作的方式。

    这个时代不管是中式还是西式的船只,都尚未发明出后世常见的舵轮操作机构,而舵轮操作机构的发明,要晚至十八世纪才被发明出来。

    而在此之前,不管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船只,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舵杆或者舵柄对船舵进行控制,而这样做有很大的缺点,一是舵杆操作可控角度比较小,不太能满足船只在海上的操作灵活性,而且舵工在操作的时候被艉楼遮挡视线,不能看到前面的情况,只能在船上其他人的指示下对船舵进行调整。

    一旦遇上大风浪或者急转弯的时候,一个舵工很难控制住,有时候甚至要三四个人才能控制住舵杆对其进行操作。

    于孝天当然知道该怎么解决,只要“发明”一套舵轮操作机构,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使得操船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同时还可以提高船只的机动性。

    (马上就是月底了,弟兄们手中月初的月票拜托记着帮我留一下吧!多谢了!)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试航

    可是毕竟这条船是第一条实验性的单桅纵帆船,另外舵轮设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人摸索并且制作出样品进行试验之后,才能使用到船上。

    而这套舵轮操作机构,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个雏形,只是被造出了一套原形,现如今还在试验和改进之中,已经没法赶上安装到这条船上了,所以不得已之下,这条船还是采用了老式的舵杆操作机构,这样可以加快船只建造进度,避免因为舵轮机构没有完成,而拖延了下水试航的时间。

    但是这条船在设计的时候,于孝天还是让这些船匠们在船上预留下了安装舵轮机构的位置,一旦舵轮机构试验成功的话,这条船还可以进行改装。

    这个时候船上的那些被挑选出来作为试航成员的水手们,已经在船上就位,这会儿趁着还没有出坞的工夫,一群人先跑去试着操作船上的帆装。

    单桅纵帆船最大的好处就是只有一根桅杆,船帆也只有两面,虽然是采用的软帆,但是却因为设计精巧,操作的时候并不比中式硬帆困难多少,甚至于熟练之后,操作这样的船帆,比中式硬帆还要便利一些。

    负责操帆的几个缭手在桅杆处忙忙碌碌,不断的试验着收放船帆,其实这项工作在这条船下水之前,于孝天已经对他们进行过了培训。

    为此他还专门在岸上立起了一根桅杆,挂上了这种帆具,让这些试航水手们提前在岸上进行操作训练,省的船只下水之后,临时抱佛脚来不及适应。

    所以这些缭手们上船之后,对这些船帆的操作已经并不陌生了,很快便理顺了帆具和帆索,做好了起帆出航的准备。

    见到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之后,于孝天深吸一口气之后,终于下令解缆出坞。

    本来手下们是不想让于孝天冒险亲自上船参与这条船的第一次试水行动的,怕这条船出什么问题,出海之后遇上麻烦,威胁到于孝天的小命。

    但是于孝天怎么能把这样重要的事情让给别人来干呢?这条船可是他一手“创制”出来的,而且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种船的性能,和这种船的操作方式。

    所以他坚持要自己带着这些手下,对这条船进行第一次试水,亲自检验一下这条船是否能达到他最初的预想。

    于是在他的命令下,船上的水手们立即忙活了起来,将绑在船舷处的那些控制船体的缆绳解开,抛入到了水中。

    一条十几个人划的大型舢板,这个时候也立即出现在了船坞的坞门之外,舢板上的水手将一条拖曳缆绳接住,绑在了他们的舢板尾部。

    只听得十几个浆手在一个头目的号子声中,开始奋力划动了手中的船桨,那条系在单桅船船首位置松松的缆绳很快便被绷紧,船体在舢板的拖拽之下,开始动了起来,并且被牵引着逐渐驶出了坞门,进入到了湾子里面开阔一些的水面。

    岸上的人们看着这条船顺利出坞,又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岸上再一次锣鼓齐鸣,为这条船的出坞祈福。

    这一天的天气很不错,海面上风力不大,波浪也不高,非常适合这样的海试,而为了保险起见,这条船被拖出船坞之后,并未马上出海,而是现在湾子里面进行了再一次的检查,又做了锚泊试验。

    在确定这条船重心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之后,于孝天这才下令船上水手们解缆,脱离了那条牵引他们用的舢板,升起了船帆,靠着自身船帆提供的动力,朝着海湾外面驶去。

    毕竟这是这些水手们第一次操作这样的船帆,虽然他们在岸上已经训练了很久,可是一旦开始真正的操作实船的时候,他们还是对这种船帆的操作有点不太适应,船帆升起之后,费了好一阵子工夫,才算是在缭手们的操作下,吃上了风,给船只提供上了动力。

    这条船这个时候,才真正第一次依靠自己的船帆,开始了航行。

    舵工在艉楼下面小心翼翼的操作着船舵,在于孝天的口令声中,不断的做着调整,将船只稳定住,缓缓的驶出了湾口。

    与此同时,还有数条跟这条船体量相仿的鸟船和赶缯船在这条单桅纵帆船出海之前,就已经提前驶出了海湾,在外面等候着这条船出海,作为随行船只,给这条船上的参试人员提供安全保护,一旦出什么问题的话,就赶紧对这条船提供救援。

    这条单桅纵帆船驶出海湾之后,便在这些船只的簇拥下,驶入到了宽阔的海面上,随即转向掉头,驶往了更加宽阔的南日岛东部水域。

    这个时候海面上没有其他船只,因为于孝天要对这条船进行海试,提前下令封闭了周边水域,一是避免让外人看到他们新式船只试航,另外也可以保证水面上的清净。

    所以这时候南日岛东部海面上很是平静,除了几条预设的哨船在远处海面上活动之外,再也见不到其它船只。

    而通过这一阵操作和试验,于孝天和船上的参试人员们感觉到这条船的控制性还是相当不错的,船体对于船舵的响应比预料中的还要好一些,船只操作灵敏,基本符合当初于孝天的设想。

    而且缭手在对船帆进行了一阵操作之后,渐渐的开始摸到了一点点门道,使得操帆也变得容易了一些,虽然还显得有点跟不上,可是起码已经可以控制船帆受风了。

    这也使得这条船获得了更多的风力,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船速这个时候便开始提升了起来。

    于孝天始终站在船艉楼上,关注着船只的各种操作情况,不断的下令进行着各种调整,船只渐渐的远离南日岛的海岸,进入到了比较深的水域,船只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做出了一些简单的机动动作。

    这条单桅纵帆船,在于孝天的指挥下,进入到了南日岛以东海面,随着船上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渐渐提高,船速也在渐渐的提高,优雅的船体在海面上划开了碧蓝的海水,船艉留下了一道白色的浪迹。

    一些海鸟可不管这条船是什么船,它们当看到了船只的航迹之后,就纷纷聚拢了过来,开始不断的俯冲下来,到船尾的浪花之中捕食翻出海面的小鱼小虾或者一些海生物。

    “大当家,咱们的船速已经超过了跟着来的那几条船,是不是还接着加速?”船上的一个头目对于孝天问道。

    于孝天扭头看了看船尾留下的航迹还有跟在他侧方的那几条护随的船只,可以看出来他脚下的这条船的船速,已经开始赶平他们,并且开始超过他们的速度。

    而目前为止,这条船的航行还算是比较平稳,而船帆也没有吃足风,说明这条船还有很大的潜力提升速度,于是他满意的点头道:“不管他们,让他们跟着就是了!调整航向,向南继续加速!我倒要看看,这条船能跑多快!”

    船上的水手们这时候也都感受到了这条船的轻快,一个个很是兴奋,于是赶紧答应一声,接着调整船帆和船舵,开始朝南航行,九月间海面上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向,向南正好是顺风状态。

    船首帆这个时候被全部张开,并且调整到了吃风角度,软质的船帆开始吃足了风,这条船顿时便开始再次加速,朝着前面冲了过去。

    而这个时候桅杆上的那面斜桁帆也被缭手们调整到了受风角度,两面船帆这个时候都吃上了风,如此一来,更是给船只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得船只又一次开始提速,朝前加速行去。

    这时候跟在这条船左右的陪护船只上的海狼部众们,嘴巴都顿时张开了,他们看到这条式样怪异的新船,在吃了风之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突然间就窜了出去。

    虽然他们这会儿为了跟上这条船,也已经把船帆全部升起,船速已经提升了起来,可是却根本追不上那条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条船绝尘而去,在海面上犁出了一条窄窄的浪迹,朝着远处奔去。

    “乖乖!这家伙跑的也太快了吧!像条鲨鱼!……”有人开始趴在船舷上瞅着那条单桅纵帆船惊呼了起来。

    今天陪同于孝天出海的不单单只是一些小头目,包括王宏、马枭、方安这样的海狼集团之中的大人物,也都受邀一起前来观看这条船的试航。

    所以这几个人也都在船上跟着出来了,这会儿当看到于孝天带着那条新船,飞也般的在海面上加速冲出去,也都一个个惊讶的叫了起来。

    “我说老五!我这段日子不在南日岛,大当家怎么就又鼓捣出这么厉害的家伙呀!这船到底是什么船,怎么能跑的这么快?

    这要是咱们都换了这种船的话,以后他娘的谁还能躲得过咱们的追击呀!不行!我得赶紧找大当家换船才行!这条船我看上了!谁都别跟我抢,否则的话我跟他急!”王宏流着口水看着于孝天坐下的那条新船,在他们眼前劈波斩浪的冲过去,立即扯着嗓子对站在他旁边的方安还有独眼龙吵吵到。

    “大当家其实我等可以猜度的?他想点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当家似乎从来没有闲住过!

    三哥想要这条船,就找大当家商量去,不过三哥不觉得这条船小了点吗?你愿意用你现在的座船换这条船吗?”方安笑着一边观看着那条新船,一边慢条斯理的带着玩笑的意味对王宏说道。

    (明天是月初,据说庆祝中秋节月票可以翻番,弟兄们,千万记住给我留月票呀!拜托拜托了!呵呵!)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望眼欲穿的望远镜

    王宏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之后,多少有点泄气摇头道:“照你这么一说,这条船还真是有点小了点!要是能再大一些的话,就好了!”

    他说这句话,很显然是有点反悔了,觉得这条船虽然够轻快,可是毕竟小了点,不太威风,当他的分船队帅船有点不太够面子的感觉。

    这时候他们船上的一个船匠说道:“王管队,您别急,这条船大当家说了,是主要拿来试水用的,可能不会编入到你们战船队之中!

    而且这条船只是一百五十料的船,大当家说了,如果这种新船可以的话,接下来就放大,建更大的新船,替代咱们现在用的战船,接下来会造出四百料的新船,那就比眼下诸位用的福船还要大了!”

    王宏一听又来了兴致,赶紧问道:“此话当真?大当家果真要建更大的?”

    “小的岂敢诓骗王管队你们呀!这真是大当家说的!”那个船匠赶紧回答。

    王宏这下不着急了,点头道:“那就好,那这条船就算了,我不要了!回头我等着大当家给咱们换大的!不过要是换了大船的话,这船还能跑这么快吗?

    不过慢一点也无所谓,这船我刚才看了,比咱们现在用的船结实多了,到时候大船就算是慢一点,也无所谓了!这船是好东西!以后有了这玩意儿,就算是官军水师来找咱们的麻烦,咱们也照样打的他们满地找牙!嘿嘿!”

    方安忽然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了一个铜管,拿在手中,掂量了掂量,接着把这东西递给了王宏,对王宏说道:“对了三哥,大当家近来还给我们弄了几个这样的东西,他说你回来之后,把这个给你,昨个你回来的时候,我们只顾着给你接风洗尘了,却忘了把这个东西交给你!”

    王宏伸手接过了这个铜管,拿在手中好奇的摆弄着,见到这东西一头粗一头细,看上去像是中空的,但是两头却似乎镶上了透明的水晶片。

    这东西他没见过,于是满肚子狐疑的对方安问道:“老五,这又是啥稀罕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的,有啥用?不会又是大当家搞出的啥火器吧!不对呀,这玩意儿太轻了,也没火门,不像是能发火的东西呀!”

    方安对王宏笑道:“这个可不是什么火器,这东西大当家称其为望远镜,也叫千里眼,凑到眼前可以把很远外的东西拉近到眼前,看得非常清楚!原来远地方看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个千里眼也能看见了!你放到眼前朝四周看看吧!”

    王宏听罢之后,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老五,你不是又拿我开心的吧!这一年多来,你这个家伙好像没以前实诚了!总是一见我就拿我寻开心!远处的东西,怎么可能用这破玩意儿就拉近到眼前呢?”

    方安一听伸手就去王宏手里面抢这个单筒望远镜,并且说道:“三哥,我可没骗你!信不信由你,这可不是什么破玩意儿,你要是不想要的话想要的人多得是!你还给我吧,老八到现在还没混上呢!”

    “别!我先试试!真的假的呀!……我瞅瞅,怎么啥也看不见呢?咦?看见了!看见了!不对呀……咋变得越来越远了?”王宏一看方安想要把这东西抢回去,就赶紧拿起来把一头戳在了眼睛前面,开始透过这个管子在海面上晃动着看了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吵吵,开始角度不对,镜片之中只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过了一会儿工夫,总算是看到了镜头里面的景物,但是却发现看到的东西不但没有拉近,反倒是变得更小了,于是他立即叫了起来。

    方安脑门上拉出了几条黑线,看了看王宏,鄙视了他一下才告诉他道:“三哥,你把它拿反了!小头这边对着眼睛,你再试试!”

    王宏听罢之后,有点不好意思,讪笑了一下赶紧把手里面的这根管子掉了个头,把小头那边又放在了眼前,开始用这根管子朝着海面上搜索了起来。

    “哇!……哇!看到了!看到了!就是拉近了!哇!看的真清楚呀!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呀!哈哈!”王宏当从目镜之中,看到了很远处的南日岛的时候,终于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开始狂叫了起来,高兴的手舞足蹈。

    结果他如此表现顿时又大大的被旁边几位鄙视了一番。

    原来于孝天近来除了忙于各种其他事务之外,早就开始暗地里试制起了望远镜这种新鲜玩意儿。

    后世望远镜是个很普通的东西,几乎可以成为家庭日常用品了,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却还是新鲜玩意儿。

    据说望远镜的发明,跟荷兰人有关系,玻璃产业在西方开始发展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专门制作眼镜的工匠开始出现了,人们发现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于是便制作出了放大镜,后来又制成了老花镜,于是制作眼镜的工匠便应运而生。

    后来工匠又发现凹透镜可以缩小物体,可以纠正一些近视的人的视力,而且无意间将近视镜和老花镜叠加在一起,居然发现可以看到很远以外,以前看不到的地方,也可以把远处的大教堂的顶拉近到眼前,看的更加清楚。

    于是办有工匠开始试着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组装到一起,制成了望远镜,具体到底是谁先发明的望远镜,后世西方史学家争论很大。

    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望远镜肯定是已经被西方人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将其实用化了。

    因为历史上明代有人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番僧利玛窦有千里镜,能烛见千里之外,如在目前。以视天上星体,皆极大;以视月,其大不可纪;以视天河,则众星簇聚,不复如常时所见。又能照数百步蝇头字,朗朗可诵。玛窦死,其徒某道人挟以游南州,好事者皆得见之。”

    所以可以肯定,在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一个实用化的望远镜进入了大明,并且有很多人见识过这东西。

    那么说明这东西被发明出来的时代,要比现在还要早很多,起码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使用上了这种东西。

    只是这玩意儿估计比较稀罕,西方国家目前也没有将其作为商品大量输入到大明,故此大明的人对此见识过的极少。

    当海盗天天在海上混,怎么能连个望远镜都没有呢?于孝天早就憋着想要弄一些望远镜,装备给自己的手下们,起码做到每条船上要配发个两三支才行。

    在玻璃场筹建起来之前,他曾经试图使用天然无色水晶,请工匠磨制镜片制造望远镜,可是这个办法却因为高透明度的无色水晶石很不容易找到,而且高明的珠宝工匠也不容易找到,最终一直被拖着没有弄成。

    后来玻璃场虽然投产了玻璃,但是前期玻璃却因为质量原因,脱色工艺达不到要求,制作出的玻璃多少都带点颜色,也达不到制作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但是近期玻璃场所产的玻璃,工艺渐渐稳定了下来,质量也越来越好,透明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就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

    于是于孝天便让玻璃场的工匠们,按照他的要求开始试制凹凸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制之后,最终得到了堪用的镜片,虽然清晰度和精度都比后世的镜头镜片要差很远,可是好歹这玩意儿已经能用了。

    于是他连忙就让工匠们用铜皮裹制成铜管,将这种镜片镶入到了铜管之中,并且将其做成可抽拉伸缩的形状,第一批试制的几支都发给了手下几个重要的头领,王宏作为第二分船队的管队首领,自然而然也成为第一批可以使用这种新鲜玩意儿的人选。

    可是王宏因为在双峰岛那边没有回来,所以于孝天便把一个望远镜交给了方安,让方安回头交给王宏。

    现如今王宏拿到了这个东西之后,起初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东西没啥稀奇的,可是在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看到了很远处的景象之后,这家伙就被震惊了,在船上是大呼小叫,连连称妙。

    结果是他这样的表现,自然而然的要被同僚们鄙视一番了,毕竟这帮人开眼比他早,现如今已经过了新鲜劲了,看到这家伙露出一副土包子的样子,少不了会嘲笑他几句。

    王宏也不以为意,笑就笑吧,反正这玩意儿到了他手中,谁也别想再给他要走了,毕竟这东西眼下数量还很少,能拿到的人,就代表着他们在海狼之中身份的尊崇,所以他将手中的这个望远镜把玩多时之后,小心翼翼的放入到了方安递给他的一个牛皮筒中,很郑重的将这个望远镜挂在了脖子上。

    不过怎么看这家伙挂的方式都不太好看,牛皮筒横在他的胸脯上,像是脖子上挂了个牛骨头一般,颇有点招摇的感觉。

    (今天特别鸣谢末日龙神朋友的打赏!今天是月初,这个月月票翻倍,拜托诸位把手中的月票留给我吧!寒风在这里跪谢了!呵呵!拜托拜托!我要月票!)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船速十节

    一天的试航到了天黑的时候,终于结束,于孝天带着船返回了南日岛,被众船簇拥着进入到了湾子之中。

    未能赶得上随船出海试水的工匠们,在此等候多时了,一看到船完整的返回来,就都涌到了岸边迎接。

    舢板再次拖住了这条新船,将其拖至船坞附近,交给了岸上的人将船只再次缓缓拖回到了船坞之中。

    一天的试验下来,船匠们不敢大意,赶紧登船对船只从头到尾进行了一番仔仔细细的检查,看看船体结构是否存在问题,有没有漏水的情况。

    即便是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是正常的,一条船从干船坞入水之后,船体受力变化剧烈,一些原来不能发现的问题,在经过下水和试水之后,就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时代按照常规的规矩,一条新船下水交付之后,也要先在船寮一带进行几天试水,彻底对船体进行检验,同时检查船上各种帆具船舵绞盘等物进行检查,直至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会交付给订船的船东。

    所以在海狼这里,同样也一切照旧,经过一天试水之后,这条新船立即被拖回船坞之中,进行里里外外的一番大检查。

    第二天又经过一天的检查之后,郭复告诉于孝天说:“启禀大当家,这条新船小的们已经都里里外外查了个遍,除了发现几条船缝多少有点漏水之外,其余部位都很结实,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只是不知道大当家带人试水之后,感觉这条船使用起来如何?”

    于孝天点点头道:“这就好!昨天我带人试水之后,感觉这条船整体上距离我想要的性能相差不是很远,速度上还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速度!帆具还要调整,前面的三角帆完全可以再增大一些!这么一来船速便可以再提升一些。

    另外船舵操作的时候有些涩,几个点上有点卡,舵工扳动舵杆的时候有点费力,回头你们检查检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还有船舵的舵杆加长一点,可以让舵工扳动的时候更省力一些,角度暂时不能调整了,如果舵杆活动的角度还能调整的话,这条船也会更灵活一些,目前为止,我感觉这条船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性能!

    再之,船底压仓石前面过重了一些,船头跑起来的时候扬不起来,也影响速度,横摇有点大,没有我想的稳当。

    不过整体来说,这条船还是不错的,起码速度上暂时咱们的船之中,无出其右者!接下来这一个月,我会亲自带船或者让人带船天天出海试水,争取多找出一些毛病,下一条船一边造一边修改,整齐下一条船造成的时候,能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一并解决。”

    郭复一一记下了于孝天提出的问题,答应于孝天回去之后马上就开始检查修改。

    接下来的一个月之中,于孝天虽然不能每天都带着这条船出去试航,但是起码也天就抽出一天时间,带着这条船出去试试水。

    一个月下来之后,这条船的性能基本上便被确定了下来,这种单桅纵帆船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船型,船速快,操作简单,灵活性很好,需要水手数量也很少,不但在非常适合近海航行,而且即便是在恶劣天气之中,也能很好的在海上保持稳定。

    但是也不能说这种船就是完美的,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出现在了船帆上,虽然于孝天想办法从西班牙人哪儿搞来了一大批印度帆布,满足了这种新船对船帆的需求,但是因为这种船帆受力点比较集中,这种印度帆布也都是天然材料棉麻纺织而成,所以强度有点达不到于孝天的要求。

    一个月下来,几次试航期间,在吃足风的时候,船帆特别是船首帆几个受力的地方,都出现了撕裂,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回航,返回到岛上进行修补。

    这时候于孝天感觉到他还是有点太过乐观了,这种单桅纵帆船虽然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帆船船型,可是帆装的问题限制了它性能的发挥。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的话,唯有化纤织物被发明出来,大大增加船帆的受力强度,这个问题才能被彻底的解决。

    可是化纤织物可不是他现在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一整套的化工科技发展,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眼下唯有将船帆受力部分加厚,使其满足眼下的需要,而且这种船上很有必要留出备用船帆,一旦发现船帆撕裂的话,还有一套备用的船帆可供船上的人员使用。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这条船在经过一个月的试水之后,基本上发挥出了它的特性,不过因为船体木质结构加厚加强,使得船体死重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条船的船速,没有能跑出于孝天想要的船速,比他预计的船速要低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这条船的船速也已经令海狼部众们非常满意了,每次出去试航的时候,都会有船只陪同这条新船出海,可是每次只要一出海,这条船升起帆之后,便会立即破浪而去,把陪着它出海的船只甩的没影没影,连屁都闻不到。

    所以这条新船很快就在海狼部众里面得到了一个水上飞的绰号,每每出海试航的时候,沿途碰到海狼部众,都会跳着脚的对着这条船欢呼大叫。

    后来干脆于孝天就直接将这条船的名字定名为了“飞鱼号”,专门充当试验船使用。

    在试水几次,确定船体结构安全之后,于孝天下令给这条船上装上了四门六磅炮,左右舷各装两门,同时船首位置装上了一门十二磅短炮,作为船首主炮使用。

    装上了火炮之后,于孝天先让这条船在海边进行了系留开炮试验,检查船体在大炮后坐力的震动下的坚固程度。

    在岸边系留试炮之后,船体和内部舱室等受力部位经过检查,并未出现震裂的情况,于孝天这才让这条船到海上进行炮击试验。

    经过一番试炮之后,于孝天得出这条船是绝对结实的家伙,他命船上的水手们,将船舷一侧两门六磅炮和船首的十二磅短炮一起朝向一个方向同时开火,而这条船成功的承受住了三门炮的后坐力,只不过是船体巨震了一下罢了,但是却并未给船体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这么一来,这条船就基本上具备了战斗力,不用担心跟人在海上交手的时候,会因为开炮,把自己的船掀翻或者震坏了。

    于是于孝天再次给这条船安排了一项新任务,派这条船的人员,装载了大概二十吨左右的货物,几乎将整个船舱塞得满满当当,出海朝着鸡笼湾而去。

    通过这样的一次航行,来检验这条船在满载之后,船只的速度还有宽阔恶劣水域之中,这种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船只和船上人员安全,于孝天另外安排了两条赶缯船给这条船充当护航船,陪同它一起前往鸡笼湾。

    结果没想到第五天头上,这条飞鱼号便自己先跑回了南日岛交差,带船出去的那个临时船长告诉于孝天道:“启禀大当家,小的带船先回来了!”

    于孝天对他问道:“为何你自己回来了?另外两条赶缯呢?”

    “启禀大当家!那两条船实在是太慢了!去的时候,我们的飞鱼号装满了货,他们也赶不上我们,我们一边走,还要要一边等他们,后来总算是到了鸡笼湾见到了黑头领他们。

    这船卸货容易,不到一天就卸完了货,我们便按照大当家之命,返回来!

    那两条赶缯实在是走的太慢了,而且飞鱼号也没装多少货,于是属下便想试试这条船最快赶回来要多长时候,于是便和另外两条船上的兄弟们商量了一下,先自己带船回来了!

    要是属下没猜错的话,估摸着他们这会儿最多也就是走了一半的路程,起码要到明天晚上才能回来!”那个船长得意洋洋的回答道。

    于孝天一听很是高兴,接着问道:“那么你们从鸡笼湾出发,到回到这里,总共用了多长时候?”

    这个船长立即答道:“启禀大当家,小的从鸡笼湾起锚出发之后,全程回来,总共用了一天一夜外加两个多时辰左右的工夫!就跑回来了!”

    于孝天心中默算了一下,通过他两次前往鸡笼湾估算出的距离,南日岛到鸡笼湾直线距离大概接近三百公里甚至更远一些,加之要绕一定的路,下来肯定超过三百公里,一天一夜加一个时辰就是二十八到二十九小时,那么也就大概可以得出,这条新船在路上行驶的平均时速应该是超过了十四五公里左右,换算成海里的话,这条船平均时速大概达到了七八节的速度。

    这样的平均时速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快了,即便是目前西方人使用的盖伦船也不见得能跑出这样的平均时速。

    而且根据他几次试航的经验,这条船最高时速基本上可以达到十节左右,甚至超出十节的速度,这也说明这条船的速度相当快了。

    虽然跟后世一些现代化军舰动辄就跑出三十多节甚至四十节的时速相比,这还算不上什么,可是后世常见的一些货轮,在海上的时速也大致就是十二三节到十五六节左右,快速货轮也就是二十节左右,可是那都是靠着它们自身携带的强大的动力才打到的,现如今仅靠着眼下的风帆动力,船只能跑出这样的速度,于孝天自认为暂时已经足以引以为傲了。

    当然风帆战船之中,还有船型可以跑的比眼下这种单桅纵帆船还要快,比如说是飞剪船,可是目前为止,他建造飞剪船还不到时候,而且技术储备也太薄弱,只能先一步步的来,从先建造这种结构相对简单,排水量较小,技术难度比较低的单桅纵帆船开始,然后逐步让造船的工匠们积累经验,之后再考虑建造更大更快的帆船也不算迟。

    (今天特别鸣谢铁手有情兄弟的打赏!现在是月初,拜托弟兄们能不吝把手中宝贵的月票给我留下吧!拜托,我要月票!谢谢!)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一站淡水河

    正因为飞鱼号这种单桅纵帆船的船速优势,使得这条飞鱼号不但非常适合充当巡防船和掠私船之外,同时也非常适合充当快速货船和联络船使用,以前他们即便是使用时速比较快的鸟船和赶缯船,如果跑一趟鸡笼湾,往返最起码也要天的时间,现如今如果使用飞鱼号的话,时间最快可以至少缩短一半以上。

    一旦海狼控制的一些地方出现什么敌情或者大事的话,暂时作为中枢的南日岛狼|岤,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消息,并且做出反应,为处理问题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所以说这种新船一旦大量投建的话,今后对他的海狼来说,将会起到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

    于是于孝天小小的训斥了一下这家伙的擅自行动之后,便让他下去休息,将飞鱼号送回船寮之中,再进行一次整体的检查,看看这趟跑下来船体的结构情况出现什么问题没有。

    而且他立即将郭复招至面前,告诉郭复,如果这条船这趟跑下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话,这种船暂时就定型,开始批量投产,同时开始放大比例,试制二百料到三百料的船型。

    另外因为船帆的问题,于孝天特许郭复他们船寮的工匠们,在二百到三百料的新船上,上两根桅杆,除了保留船首三角帆之外,可以实验性的使用中式的硬帆替代首桅上的斜桁帆和后桅船帆。

    这么一来大概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船只速度,但是于孝?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