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代宫廷艳史 > 汉代宫廷艳史第30部分阅读

汉代宫廷艳史第30部分阅读

    使答称:“王嫱二女,现已适人,平安无恙。”

    王莽说道:“王昭君系天朝遣嫁,既有二女,理应令她们入京省视外家。”番使又答称:“俟使臣回国,奏知单于,再当奏报。”王莽重赏番使。

    番使回去,不到三月,匈奴单于囊知牙斯,果如王莽之意,特遣王嫱长女云,曾号须卜居次的,入朝谒圣。一至关门,就有关吏飞报上闻。王莽大悦,即令沿途官吏,妥送至京。太皇太后一见须卜居次,虽是胡服,面貌极似昭君,已经大乐。

    又见她言语礼节,均能大致如仪。这一喜非同小可,命她旁坐,问长问短,赏赐许多珍宝,住了多日,方才送她回国。这件事情,又赞王莽功劳。太皇太后还说,从前小昭君要见乃姊一面,何等繁难,后来仅得乃姊一书了事。现在其女居然来回娘家,这真是我们侄儿的德化了。

    王莽乘机奏道:“皇上虽仅十二三岁,近来皇室乏嗣,应请早为大婚。”太皇太后笑道:“汝有一女,尚属美丽,何不配与皇帝,弄个亲上加亲?”王莽听了,正中下怀,便不推却,即日成婚。

    成婚以后,太皇太后因见王莽现为国丈,欲将新野田二万五千六面顷,赐与王莽。王莽力辞。王莽之妻私问道:“太后赐田,何故不受?”适值王莽酒醉,便漏出一句心腹话来道:“天下之田,皆我所有,何必她赐呢!”其妻会意,不再多言。

    没有多时,群臣又请赐给王莽九锡典礼,太皇太后又如所奏。

    王莽也不逊谢,直受而已。

    又过年余,王莽闻得女儿之言,始知平帝渐有知识,背后怨他不令母于相见。

    王莽陡然起了毒念,暗用毒酒,献与平帝,不到半日,便已呜呼。

    王莽知道驾崩,心里虽是快话,还要说道:“何不早言,老臣真愿替死。”大家听了此言,无不匿笑。王莽此时哪管众人议论,竟自作主,即立宣帝玄孙,名叫婴的为嗣。年仅两岁,当然不能治国。王莽便想摄政。

    忽有前辉光谢嚣奏称:“武功县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有丹书,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前辉光就是长安地名,王莽曾改定官名,及十二洲郡县界划分长安为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谢嚣本为王莽所荐,因即揣摩迎合,捏造符命。王莽急令王舜转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听了此语,也会作色道:”这乃是欺人之谈,哪能相信?“王舜一见太后不允,也作色道:”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王莽亦不过想借此镇服天下,并无别意。“太皇太后听了,不得已下诏。内中最可笑一句是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真是自欺欺人。王政君之罪,却不容恕了。

    当时群臣接了诏书,酌定礼仪。安汉公当服天子衮冕,负扆践阼,南面受朝,出入用警跸,皆如天子制度;祭祀赞礼,应称假皇帝;臣民称为摄皇帝,自称臣妾,安汉公自称曰予,朝见太皇太后、皇帝、皇后,仍自称臣。这种亘古未有的谬妄礼节,奏了上去,有诏许可。转眼已是正月,即改号为居摄元年。王莽戴着冕旒,穿着衮衣,坐着鸾驾,到了南郊,躬祀上帝,然后返宫。又过数月,方立宜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尊平帝后为皇太后;使王舜为太傅佐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

    王莽亲信,虽得安然升官,谁知刘氏子孙不服,外面已经起兵,前来讨伐。此人是谁?乃是安众侯刘崇,系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刘发即景帝之子,闻得王莽为假皇帝,乃与相臣张绍商议道:“王莽必危刘氏,天下虽知莽j,可是没人发难。

    我当为宗族倡义,号召天下,同诛此贼。“张绍听了,极端赞可。刘崇只知仗义,不顾利害,于是率兵百人,进攻宛城。那知宛城的守兵,倒有数千,已经胜过刘崇人数数十倍之众,任你刘崇如何有勇,所谓寡不敌众。一战之下,刘崇、张绍二人,可怜俱死乱军之中。刘崇族叔刘嘉,张绍从弟张竦,幸而脱逃,留得性命。

    只恐王莽追究,反去诣阙谢罪。

    王莽因欲笼络人心,下诏特赦。张竦能文,又替刘嘉做了一篇文字,极力称谀王莽,且愿潴崇宫室,垂为后戒。王莽大喜,立即批准,褒奖刘嘉为率礼侯,张竦为淑礼侯。廷臣上奏,说是刘祟叛逆,乃是摄皇帝权力太轻,应将臣字除去,朝谒两宫,也称假皇帝。

    太皇太后只得许可。旋有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千人扈云,上书言瑞,应请假皇帝为真皇帝。倘若不信,但看亭中发现新井,便知天命。王莽大喜,奏知太皇太后,自言天意难违,应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

    太皇太后此时方知自己眼瞎,引虎伤身。但是权操王莽之手,不能不从。及至初始同年十二月朔,王莽率领群臣至高庙,拜受金匮神禅,还谒太皇太后,又捏造一派胡言。太皇太后正拟驳斥,王莽不管,早已上殿登基去了。当时即改定国号曰新,并改十二月朔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服色旗帜尚黄,牺牲尚白。此诏一出,群臣争呼新皇帝万岁。

    王莽自思身为天子,也不枉平生的假行仁义,苦力经营。

    惟传国御玺,尚在太皇太后手中,应该向她取来,方算大功告成。即召王舜入宫,嘱咐数语。王舜奉命,直至长信宫中,立向太皇太后索取御玺。太皇太后跺足大骂王舜道:“汝等父子兄弟,受汉厚恩,并未答报,反敢助纣为虐,来索国玺,人面兽心之徒,恐怕狗彘也不肯食尔等之肉。莽贼既托言金匮符命,自作新皇帝,尽可去制新玺,要这亡国玺何用!我是汉家的老寡妇,决与此玺同葬,尔等休得妄想!”边说,边已泣涕不止。

    旁立侍女,无不下泪。王舜见此惨境,也觉欷?过了一霎,方申请道:“事已至此,臣等无力挽回,不过新皇帝业已登基,倘若必欲此玺,太后岂能始终不与的么?”

    太皇太后沉吟半晌,竟去取出御玺,狠命地掷在地上,复哭骂道:“我老将死,且看汝辈能不灭族否?”王舜无暇答言,忙向地上拾起御玺,急去呈与王莽。

    王莽一见御玺角上碎了一块,问明王舜,始知被太皇太后掷碎,不得已用金补就,终留缺痕。此玺乃是秦朝遗物,由秦子婴献与高祖,高祖传与子孙,至是暂归王莽。最奇怪的是,此玺一得一失,都在名婴的人物手中,难道婴字,这般不利于皇室的么?这是空谈。

    单说当时王莽得玺之后,总算尚有良心,即改称太皇太后为新室父母皇太后;不久便废孺子婴为安定公,号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于是西汉遂亡。总计前汉凡十二主,共二百一十年。

    至于王莽自幼至壮,由壮至老,蓄心制造名誉,窃得汉室天下,是否能够久长,以及孝元、孝平两后,暨孺子婴等人,如何结局,须在下回叙明。正是:刘家亡国虽然惨,汉室中兴尚有为。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61-65章

    第六十一回春色撩人茜窗惊艳影秋波流慧白屋动相思

    历史小说是根据事实而做的,不可杜撰。正史根据事实,分了前汉后汉,这部《汉宫》,不能不也有个分际。自从本回起,就是后汉的开始了。为便于读者醒目起见,先行表明一下。

    却说九十春光,绿肥红瘦,风翻麦浪,日映桃霞。杨柳依依,频作可怜之舞;黄莺恰恰,惯为警梦之啼。梅子欲黄,荼蘼乍放,在这困人天气的时候,谁也说是杜宇声嘶,残春欲尽,是人生最无可奈何的境界了。那一片绿荫连云的桃杏林子里面,不免令人想起杜牧之寻春较迟之叹!那些初结蓓蕾的嫩蕊,却还迎着和风,摇摆个不住,里面曲曲弯弯露出一条羊肠小路,好像一条带子,环屈在地上一样。这时只有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在树上互相叫骂,似乎怪老天忒煞无情,美满的春天,匆匆地便收拾去了。

    此时忽然又夹着一种得得得的步履声音,从林里面发将出来,那一群小鸟,怪害怕的登时下了动员令,扑扑翅膀便飞去了。停了半晌,才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从里面蹙了出来,他一面走,一面仰起头来,四处张望,不时地发出一种叹息的声音,料想着一定是触景生情,中怀有感。

    当下他懒洋洋地走出树林。面前便是一条小溪,右面架着一座砖砌的小桥,他走到桥上,俯视溪水澄清,一阵微风,将那溪边的柳絮,吹得似下雪般飞入水中,水里鱼儿,便争先恐后地浮上来唼喋。他蹲下身子,熟视了好久,直等那鱼儿将杨花唼喋尽了,摇摇摆摆地一哄而散,他才怅怅地站了起来,背着手,仍是向桥那边慢慢踱去。

    没几步路,前面一道,却是蔷薇障在面前横着,他绕着蔷薇障一直走了过去,到了尽头之处,便是一簇一簇的荼蘼花架。

    前面在那众绿丛中,隐隐地露出红墙一角。他立定脚步,自言自语道:“我也太糊涂了,怎的好端端地跑到人家的花园里来做什么呢?”他说罢,便回过身来,想走了出去。谁知花园里甬道很多,走了半天,不独没有钻出来,反而钻到院墙的跟前去了。他便立定脚,向四面认一认方向;可是他一连认了好几次,终于没有认出方向来,他暗暗地纳闷道:“这真奇了!明明是从那面一条甬道走进来的,怎么这会儿就迷了方向,转不出去呢?假使被人家看见了,问我做什么的,那么,怎样回答呢?岂不要使人家叫我是个偷花贼吗?不好不好,赶紧想法子钻了出去,才是正经。迟一些儿,今天就要丢脸。”他想到这里,心中十分害怕,三脚两步地向外面转出来。说也不信,转了半天,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还是在方才站的那个地方。

    他可万分焦躁,额上的汗珠黄豆似地落个不住,霎时将那一件鹅黄的直摆,滴得完全湿了。他立在一棵杨柳树的下面,呆呆地停了半晌,说道:“可不碰见鬼了么?明明的看见一座小桥在那边,怎么转过这两个荼蘼架子,就不见那小桥呢?”

    他没法可想,两只眼睛,不住地向四边闪动,满想找一条出路好回去。谁知越望眼越花,觉得面前不晓得有多少路的样子,千头万岔,纡曲回环,乱如麻缕,他气坏了,转过头来,正想从南边寻路,瞥见一带短墙婉蜒横着,墙上砌着鹿眼的透空格子。

    那短墙的平面上,挨次放着吉祥草万年青的盆子。隐隐地望见里面万花如锦,姹紫嫣红,亭台叠叠,殿角重重,他不知不觉地移步近来,靠着短墙,向里面瞧了一会儿,瞥见西南角上有几个十五六岁的丫头,在那里寻花折柳地游玩。

    他心中一想,我转了半天,终没有转了出去,倒不如去问问她们,教她们指点指点,或者可以出去。他想到这里,壮着胆,循着短墙,一直往那几个丫头的所在绕来。一刻儿,到了那几个丫头玩耍的所在,不过只隔着一层墙,所以一切都能看得清楚。他屏着气,先靠着墙上面的篱眼向里面瞧去,只见一个穿红绡袄子的丫头,和一个穿月白色衣裳的丫头,坐在草地上数瓦子。还有一个穿酱紫色小袄的丫头,大约不过十二三岁的光景,头上梳着分心双髻,手里拿一把宫扇,在那里赶着玉色蝴蝶。那一只蝴蝶,被她赶得忽起忽落,穿花渡柳地飞着。

    她可是赶得香汗淋淋,娇喘细细,再也不肯放手。一手执着扇子,一手拿出一条蛇绿的绢帕来,一面拭汗,一面赶着。这时坐在地上的穿红绡的丫头,对穿白月色的丫头笑道:“你看那个蹄子,是不是发疯了;为着一只蝴蝶儿,赶得浑身是汗,兀的不肯放手,一心要想扑住,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么?”

    那穿月白色的也笑道:“她发疯与你有什么相干?你尽管去说她做什么?今天让她去赶够了,但看她扑着扑不着?”

    她两个有说有笑的,那个扑蝶的丫头,一句也没有听见,仍旧轻挥罗扇,踏着芳尘去赶那蝴蝶,又兜了好几个圈子。好容易见那只蝴蝶落到一枝芍药花上,竖起翅膀,一扇一合的正在那里采花粉,她嘻嘻地笑道:“好孽障,这可逃不了我的手了。”她蹑足潜踪地溜到那蝶儿的后面举起扇子,要想扑过去。

    那一只蝶儿,竟像屁股生了眼睛一样,霎时又翩翩地飞去了。

    她一急,连连顿足道:“可惜可惜!又将它放走了。”她仍然不舍,复又跟着那一只蝶儿,向西赶来,走未数步,她被一件东西一绊,站不住,一个跟斗栽了下去,正倒在一个人的肩上。

    她睁眼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穿红绡的丫头。她连忙爬了起来,对着那个穿红绡的丫头,嗤嗤憨笑。

    那个穿红绡的,正坐在地上弄瓦子,弄得高兴,冷不提防凭空往她身上一栽。

    她可是吓得一大跳,仔细一看,便气得骂道:“瞎了眼睛的小蹄子,没事兀的在这里闯的是什么魂?难道我们坐在这里,你没有看见吗?”那个扑蝶儿的笑道:“好姐姐!我因为那只蝶儿实在可爱,想将它扑来,描个花模子;可是我费尽力气,终于没有扑到。刚才委实没有看见,绊了一个跟斗,不想就掼在你的身上。”

    她听了便用手指着骂道:“扯你娘的淡呢,谁和你罗嗦,马上告诉小姐去,可是仔细你的皮。”那个扑蝶的丫头听了这话,登时露出一种惊惶的神气来,忙着央告道:“好姐姐!千万不要告诉小姐。你若是一告诉,我可又要挨一顿好打了。”

    她答道:“你既然这样的害怕,为什么偏要这样的呢?”

    他慌忙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那个穿月白的丫头笑道:“痴货,你放心吧!她是和你开玩笑的,决不会回去把你告诉的。”她听得这句话,欢喜得什么似的,跳跳跑跑地走开,一直向西边墙根跑来。

    她一抬头,猛地看见一个人,在墙外向着篱眼望个仔细。

    她倒是一惊,忙立定脚,朝着墙外这个人问道:“你是哪里来的野男子?跑到我们家园里面来做什么呢?可是不是想来偷我们的花草的?”坐在地上的两个丫头,听她这话,连忙一齐站起来,向他一望,同声问道:“你这野汉子,站在墙外做什么勾当?快快地说了出来!如果延挨,马上就喊人来将你捆起来。

    问问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他站在墙外,看见她们游戏,正自看得出神,猛地看见她们一个个都是怒目相向,厉声责问着,六只星眼的视线,不约而同地一齐向他的脸注视着,他可是又羞又怕,停了半晌答道:“对不住,我因为迷失路途,想来请姐姐们指点我出去。”

    内一个丫头笑道:“迷路只有陌上山里,可以迷路,从没听过迷到人家园里来的。”他急道:“我要是在山里陌上,反倒没有迷过路;可是你们园里,我进来的时候,倒不晓得是个家园;后来看见有了许多的荼蘼架子,才知道是家园。我原晓得家园里外人不能任意游玩的,所以我忙要回去,谁知转了好久,竟转不出去了。

    千万请姐姐们方便指个路。”

    那扑蝶的小丫头笑问道:“那个高鼻子的汉子,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告诉我们,马上将你送出去。”他连忙道:“我姓刘名秀,字文叔,我家就住在这北边舂陵白水村。”

    话还未了,那个穿红绡的笑道:“这个痴丫头真好老脸,好端端的问人的名姓做什么,敢是要和他做亲不成?”那个扑蝶的小丫头听了这话,登时羞得满面通红,低着粉颈,只是吃吃地憨笑。

    那穿月白的向她说道:“明姐,你去问问那个汉子。”她连忙答道:“他方才不是说过迷路的吗,又去问他做什么呢?

    你出园引他出去吧!澳谴┰掳椎男Φ溃骸蹦慵热换崴担愫尾蝗ヒ鋈ツ兀?“明儿笑道:”我又不认得他,怪难为情的,教我怎样送法呢。雪妹,还是你送他出去吧!把┒Φ溃骸彼敢馊ィ阕约翰蝗ィ趾慰嗬磁杀鹑四兀恳牢宜担蝗缃斜潭退鋈グ桑“明儿笑道:”正是正是。我倒忘记了她了,叫她去一定是肯去的。“忙向扑蝶的笑道:”碧妹!你送那高鼻子出去吧!氨潭Φ溃骸痹趺此头ǎ俊懊鞫溃骸蹦愀龀昭就罚娓鏊啦磺澹昙统さ谜饷创罅耍训浪腿硕疾换崴吐穑俊氨潭钡溃骸蹦忝怯植凰得靼祝涛医偷侥睦锶ツ兀俊把┒溃骸边∷湍悴磺澹悴凰途褪橇耍赌隳锏氖裁吹÷砩匣厝ィ鹘惆涯愀嫠咝〗悖俨坏糜忠虻酶隼醚蛲贰!氨潭钡寐崇澈欤负跻蘖顺隼矗a艘换嶙樱档溃骸澳忝侵皇前谠谧约旱亩瞧だ铮植焕锤嫠呶遥涛以跹头ǎ炕顾滴也豢夏亍!彼底牛阆蛄跷氖逦实溃骸澳歉龈弑亲樱闶堑侥睦锶サ模俊绷跷氖迕Φ溃骸拔沂且氐桨姿迦ィ闳缈纤臀页鋈ィ揖透屑げ痪x恕!?

    碧儿听了这话,便对她们哭道:“好姐姐,请你们送他去罢!我实在不知什么白水村黑水村在哪里。”雪儿笑道:“呸!不送就不送,哭的什么?谁又教你送他到白水村去呢,不过叫你将他引出花园就完事了。”碧儿听了这话,忙拭泪笑道:“我晓得了,去送去送!”

    她便动身向北面走来,刚走了几步,猛可里听得娇滴滴的一声呼唤道:“碧儿!”

    她连忙止住脚步,回转身来,对她们说道:“姐姐们听见么?这可不能再怪我不送那个高鼻子了。

    现在我要到小姐那里去了。“她说着,便顺着花径弯弯曲曲的向东南角一座两间的小书斋里走去。

    刘文叔在墙外听见碧儿肯送他出去,心中自是欢喜。猛听得有人将她唤去,他却将一块石头依旧压在心上,料想这雪儿、明儿一定是不肯送他出去的。没奈何打起精神,等碧儿再来,好送出去。他想到这里,那两只眼睛不知不觉地将碧儿一直送到书斋里。

    她进去了一会子,北边一扇窗子,忽然有人推开。他便留神望去,只见窗口立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打扮得和天仙一样,更有那整齐的庞儿,淡淡的蛾眉,掩覆着一双星眼,鼻倚琼瑶,齿排贝玉,说不尽千般娇艳,万种风流,把个刘文叔只看得眼花缭乱,嘌口难言。禁不住暗自喝采道:“好一个绝色的女子!有生以来,还是第一遭儿看见这样的美人。只可恨近在咫尺,不能够前去和她谈叙谈叙,一见芳泽,不知哪一位有福的朋友,能够消受如此仙姿。”

    他正自胡思乱想的时候,瞥见她的身旁,又现出一个人来,他仔细一看,却就是刚才的碧儿。但见她和那个女子向自己指指点的说个不停。

    刘文叔也晓得是说自己的,无奈只是一句不能听见,只好痴呆呆地望着她们。

    只见碧儿说了一阵,她闪着星眼,向自己望了一眼,这时窗门突然闭起,他怔怔的如有所失。

    片晌,只见那碧儿跑了出来,对她们说道:“明姐,小姐教你送那个高鼻子出去呢。”

    明儿笑道:“这可不是该应,偏偏就教着我,倒便宜了这痴货了。”她说罢,立起来,向刘文叔道:“你那汉子,你先转到后门口等我。”

    刘文叔听罢,连忙称谢不置,顺着短墙,向北走去。

    不一会,果然走到后门口,但见明儿已经立在那里等他,刘文叔便伸手一揖。

    明儿躲让不遑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刘文叔笑道:“一者谢谢你引我出去;二者我有两句话要问你。”

    明儿道:“有什么话可问?”刘文叔笑道:“请问这里叫什么地方?你们主人姓甚名谁?”明儿笑道:“我当是什么要紧的事呢,这样的打拱作揖做鬼脸子;我对你说罢,我们这里名叫杨花坞,我们家老主人去世了,只有老太太,两个小主人,一个小姐;大主人叫阴识,二主人叫阴兴。”她说到这里,便住口不说了。

    刘文叔正想她说出她们小姐的芳名来,不想她不说了,连忙问道:“姐姐!我还要请问你,你家小姐芳名叫做什么?”

    明儿听了这话,似乎有些不大情愿的样子,扭过头,向他狠狠地瞅了一眼,冷冷地答道:“你问她做甚么?闺阁里面的名字,又不应该你们男子问的。”

    刘文叔被她当面抢白了几句,直羞得面红过耳,片晌无言,那心里仍旧盘算个不住;陡然想出一个法子来,便笑着对明儿道:“姐姐,你原不晓得,我问你家小姐芳名,却有一个原因,我有个表妹,昨天到我们家里,她没事的时候,谈起一个阴家女子来,说是住在杨花坞的,她请我带一封信给她;我想你们杨花坞,大约也不是你们主人一家姓阴的,而且阴家的姑娘,又不是一个,我恐怕将信交错了,所以问问你的。”

    明儿凝着星眼,沉思了一会子道:“你这话又奇了,这杨花坞只有我们主人一家,姓阴的更没有第二家的;我家也只有一个小姐,名叫阴丽华。”

    刘文叔还恐她不肯吐实,忙故意的失惊道:“果真叫阴丽华吗?”明儿笑道:“谁骗你呢?”刘文叔道:“那就对了。”

    故意伸手向怀里摸信。

    明儿道:“你先将信给我看看,可对不对?”他摸了一会,忙笑道:“我可急昏了,怎的连一封信都忘记了,没有带来,可不是笑话呢?”他便对明儿笑道:“烦你回去对你们小姐说一声,就说有个人,姓君名字叫做子求,他有信给你呢。”

    明儿笑道:“信呢?”刘文叔笑道:“我明天准定送来,好吗?”

    明儿点头,笑道:“好是好的,但是不要再学今天这个样儿,又要累得我们送你出去了。”

    刘文叔摇头笑道:“不会的,不会的,一回生,二回熟,哪里能回回像今朝这个样子呢?”

    她便领刘文叔绕着荼蘼架子,转了好几个圈子,一面走,一面向刘文叔说道:“你原不晓得,这荼蘼架子摆得十分奥妙,我常常听他们说,当日老太太在日时候,最欢喜栽花,许多的好花,栽到园里,不上几天,就要给强盗偷去了。后来没有法子想,就造出这些荼蘼花的架子来捉强盗,说也奇怪,没有来过的生人,撞到里面,再也摸不出去的。”刘文叔问道:“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明儿笑道:“你不要急,我细细地告诉你。我们这个荼蘼花架立起来之后,一个月里,一连捉到三个偷花的强盗。那些偷花的强盗撞进来,每每转了一夜,转得力尽精疲,不能动弹,到了早上,不费一些气力,手到擒来,打得个皮开肉绽的才放了。后来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一班偷花的强盗奉旨再也不敢来了,都说我们主人,有法术将他们罩住,不能逃去。其实说破了,一点稀奇也没有。听说这荼蘼架子摆的位置,是按着什么八卦的方向,要出来只需看这架子上记号,就能出去了。”

    刘文叔又问道:“看什么记号呢?”明儿笑指那旁边的架子说道:“那可不是一个生字吗?你出去就寻那个有生字的架子,就出得去了。”刘文叔点头称是。

    一会子,走到小桥口,明儿便转身回去。刘文叔折回原路,心中只是颠倒着阴丽华,他暗想道:“我不信,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敢是今朝遇见神仙了吗?”

    没一刻,进了白水村,早见他的大哥刘缤、二哥刘仲,迎上来同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整整的半天,到这时才回来?”他正自出神,一句也没有听见,走进自己的书房,一歪身子坐下。这正是:野苑今朝逢艳侣,瑶台何日傍神仙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二回妆阁重来留情一笑幽斋数语默证三生

    却说刘文叔走进书房,靠着桌子坐下,一手托腮,光是追想方才情景,这时他的两个哥哥,见他这样,都十分诧异,刘縯道:“他从来没有过像今朝这样愁眉苦脸的,敢是受了人家的欺侮了吗?我们且过去问问看。”

    说着,二人走进书房。刘仲首先问道:“三弟今天是到哪里去的?”他坐在桌子旁边,纹丝不动,竟一个字都没有听见。

    刘仲问刘縯道:“大哥!你看三弟今朝这个样儿,一定和谁淘气的。如果不是,为何这样的不瞅不睬?”刘縯点着头,走到他的身边,用手在他的肩上一拍,笑道:“三弟!你今天敢是和哪个争吵,这样气冲斗牛的?愚兄等一连问你几声,为什么连一个字都不答我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正自想得出神,不提防有人猛地将他一拍,他倒是吓得一跳,急收回飞出去的魂灵定睛一看,但见两个哥哥站在身旁问话,可是他也未曾听得清楚,只当是问他田事的呢,忙答道:“瓜田里的肥料,已经派人布好,豆子田里的草,已经锄去,还有麦田里的潭已动手了,只有菜子还没收,别的差不多全没有事了。”

    刘縯、刘仲听了他这番所答非所问的话,不禁哈哈大笑。

    他见他们笑起来,还只当是他们听了自己说的话,赞成的呢,他便高兴起来,又说道:“不是我夸一句海口,凭这六百多顷田,我一个人调度,任他们佃户怎样的刁钻,在我的面前,总是掉不过鬼去的。”他们听了,更是大笑不止。

    刘文叔到了此时,还不晓得他们为的是什么事发笑的,复又开口说道:“大哥二哥听了我这番话,敢是有些不对吗?”

    刘縯忙道:“你的话原是正经,有什么不对呢?”刘文叔忙道:“既然对的,又为何这样的发笑呢?”刘仲笑道:“我们不是笑的别样,方才你走进门,我们两个人就问你几句,你好像带了圣旨一样的,直朝后面走,一声也不答应我们,我们倒大惑不解,究竟不知你为着什么事情这样的生气?我们又不放心,一直跟你到这里,大哥先问你,我又问你,总没有听见你答应我们一句腔;后来大哥在你肩上拍了一下子,你才开口。不想你讲出这许多驴头不对马嘴的话来,我们岂不好笑?”

    他听了这番话,怔怔的半天才开口说道:“我委实没有听见你们说什么呀?”

    刘縯忙道:“我看你今天在田里,一定遇着什么风了;不然,何至这样的神经错乱呢?”刘仲道:“不错,不错,或者可能碰到什么怪风,也说不定,赶紧叫人拿姜汤醒醒脾。”刘縯便要着人去办姜汤。他急道:“这不是奇谈么?我又不是生病了,好端端的要吃什么姜汤呢?”刘仲道:“你用不着嘴强,还是饮一些姜汤的好,你不晓得,这姜汤的功用很大,既可以辟邪去祟,又可以醒脾开胃。你吃一些,不是很好的吗?”刘文叔急道:“你们真是无风三尺浪,我一点毛病也没有,需什么姜汤葱汁呢?”刘縯道:“那么,方才连问你十几句,也没有听见你答一句,这是什么意思呢?”刘方叔沉思了一会,记得方才想起阴丽华的事,想得出神,所以他们的话一句没有听见。想到这里,不禁满面绯红,低首无语。

    刘縯、刘仲见他这样,更加疑惑,便令人出去办姜汤。一会子姜汤烧好,一个小厮捧了进来。刘縯捧着,走到他身边说道:“兄弟!你吃一杯姜汤,精神马上就得清楚。”刘文叔心中暗笑,也不答话,将姜汤接了过来,轻轻地往地下一泼,笑道:“真个这样的见神见鬼了。我方才因为想了一件事情,想得出神,所以你们问我,就没有在意,你们马上来乱弄了。”

    刘縯笑道:“既然这样,便不准你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要随我们一同去谈谈才好呢。”刘文叔被他们缠得没法,只好答应跟他们一同走到大厅上。

    那一班刘縯的朋友,足有四百多人,东西两个厢房里,以及花厅正厅上跑来跑去,十分热闹。有的须眉如雪,有的年未弱冠,胖的、瘦的、蠢的、俏的,形形色色,真是个珠覆三千。

    刘文叔正眼也不去看他们一下子,懒洋洋的一个人往椅子上一坐,也不和众人谈话,只是直着双目呆呆地出神。刘縯、刘仲,也只当他是为着田里什么事没有办妥呢,也不再去理他,各有各的事情去了。不多时,已到申牌时候,一班厨子,纷纷地到大厅上摆酒搬菜。一会子安摆停当,那班门下客,一个个不消去请,老老实实地都来就坐。

    刘縯、刘仲、刘文叔三个人,和五个年纪大些的老头子,坐在一张桌子上。酒未数巡,忽有一个人掷杯于地,掩着面孔,号啕大哭,刘縯忙问道:“李先生!今天何故这样的悲伤烦恼,莫非下人怠慢先生吗?如果有什么不到之处,请直接可以告诉鄙人。”那人拭泪道:“明公哪里话来,兄弟在府上,一切承蒙看顾,已是感激不尽,哪里有什么不到之处呢?不过我哭的并非别事,因为今天得着一个消息,听说太皇太后驾崩,故而伤心落泪的。试看现在乱到什么程度了,莽贼篡位,自号新皇帝,眼看着要到五年了,不幸太皇太后又崩驾归西,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一件事啊!”

    有个老头子,跷起胡子叹道:“莽贼正式篡位的那一年,差不多是戊辰吧?今年癸酉,却整整六年了,怎么说是要到五年呢?”

    刘縯皱眉叹道:“在这六年之内,人民受了多少涂炭,何日方能遂我的心头愿呢?”

    刘仲道:“大哥!你这话忒也没有勇气了,大丈夫乘时而起,守如chu女,出如脱兔,既想恢复我们汉家基业,还能在这里犹疑不决么?时机一到,还不趁风下桌,杀他个片甲不留,这才是英雄的行径呢。”

    众人附和道:“如果贤昆仲义旗一树,吾等谁不愿效死力呢?”刘文叔笑道:“诸公的高见,全不是安邦定国的议论。不错,现在莽贼果然闹得天怨民愁的了。

    但是他虽然罪不容诛,要是凭你们嘴里说,竖义旗就竖义旗,谈何容易?凭诸公的智勇,并不是我刘文叔说一句败兴的话,恐怕用一杯水,去救一车子火,结果绝对不会有一点效力的。要做这种掀天揭地的大事业,断不是仗着一己的见识和才智所能成事的。老实说一句,照诸公的才干,谈天说地还可以,如果正经办起大事来,连当一名小卒的资格还没有呢。”

    他将这番话一口气说了到底,把一班门下客,吓得一个个倒抽一口冷气,面面相觑,半晌答不出话来。

    刘縯忙喝道:“你是个小孩子家,晓得天多高,地多厚呢?没由的在这里信口雌黄,你可知道得罪人么?”

    刘文叔冷笑不语。

    刘縯忙又向众人招呼赔罪道:“舍弟年幼无知,言语冲撞诸公,务望原谅才好!”

    众人齐说道:“明公说哪里话来,令弟一番议论,自是高明得很,我们真个十分拜服。”

    刘仲道:“请诸公不要客气,小孩子家只晓得胡说乱道的,称得起什么高明,不要折煞他罢。”

    他们正自谦虚着,刘文叔也不答话,站起身来出了席,向刘縯说道:“大哥!

    我今天身体非常疲倦,此刻我要去睡了。”

    刘縯笑道:“我晓得你是个生成的劳碌命,闲着一天,马上就不对了,今天可是弄得疲倦了?”

    他也不回答,一径往后面书房里走来。

    进了自己的书房,便命小僮将门闭好,自己在屋里踱来踱去,心中暗想道:“明天去,想什么法子教那人儿出来呢?但是写信这个法子不是不好,恐怕她一时翻起脸来,将这信送给他的哥哥,那么我不是就要糟糕了么?”他停了一会子,猛地又想道:“那阴丽华曾朝他狠狠地望了一眼的,她如果没有意与我,还能叫明儿将我送出来么?是的,她定有意与我的。可是这封信,怎样写法呢?写得过深,又怕她的学识浅,不能了解;写得浅些,又怕她笑我不通。她究竟是个才女,或者是一个目不识丁女子,这倒是一个疑问了。她是个才女,见了我的信,任她无情,总不至来怪罪我的;假若是个不识字的女子,可不白费了我一番心思,去讨没趣么?”

    他想到这里,真个是十分纳闷。

    停了一会,忽然又转过念头道:“我想她一定是个识字的才女,只听明儿讲话大半夹着风雅的口吻;如果她是个不识字的,她的丫头自然就会粗俗了。”他想到这里,不觉喜形于色,忙到桌子跟前,取笔磨墨,预备写信给她,他刚拿起笔来,猛然又转起一个念头来,忙放下笔,说道:“到底不能写信,因为这信是有痕迹的,不如明天去用话探试她罢。”他又踱了一回,已有些倦意,便走到床前,揭开帐子,和衣睡下。

    那窗外的月色直射进来,他刚要入梦,忽听得窗外一阵微风,将竹叶吹得飒飒作响。他睁开睡眼一骨碌爬起来,?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