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金鳞大王 > 金鳞大王第11部分阅读

金鳞大王第11部分阅读

    来这‘五雷大阵’乃道家之无上绝技,若要摆设,必须集通天之法力。其名虽为五雷,但结成此阵利用的却是五行之术。金木水火土,分列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列阵之时,需要有精通五行之术的能人坐镇五方,还要施以强大法力以维持阵法不乱。

    “五雷一出,惊天地泣鬼神,可是谁人能摆设此阵?”太上老君明显是识得此阵的,所以深知此阵之玄妙。

    “若是凭一人之力,此阵当然不能摆成,但是若要集众神之力,未必不能。”

    “怎生摆法?”玉帝见元始天尊很自信的样子,急急追问了一句。

    第十一章 五雷大阵(2)

    “五雷大阵,变化无穷。是以天地之间的元素之力为支撑,施以莫大法力以加持的集合阵。此阵,合则天地震撼,分则封存万物,当真是威力无穷。而此阵最为关键的所在,就体现在融合元素之力上。”

    “天尊以为如何融合?”玉帝听的仔细,心中不免振奋。

    “可分两个步骤实现。第一,召来五炁(qi)真君,让他们分列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同时施法,汲取天地间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第二,当选五名法力广大者,分列在五炁真君身旁,以莫大法力炼化元素之力,并将这五种元素之力融合到一处,十人同时施法,此阵可成也。”

    元始天尊一番讲述,众仙欣然,都觉得此法可行,就等玉帝定夺。

    玉帝没做丝毫迟疑,随即便宣来了五炁真君,却是那‘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在各路神仙之中,这五神之法力其实只能算是二流,但他们却擅长汲取天地之间的元素之力,并借助其练就本命神通。布置五雷大阵,借助他们汲取元素之力,那绝对是上上之选。

    “五炁真君已到,只是那五个法力广大者,又有谁人能够担当?”宣来了五炁真君,玉帝又询问起了元始天尊。

    “本尊可算一个,其余四个当选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赤脚大仙与镇元大仙。”元始天尊说出的这五个,那可当真是法力广大。

    “各位意下如何?”

    被元始天尊举荐在前,又有玉帝邀请在后,四仙不好拒绝,也就答应下来,与元始天尊一齐,准备布那‘五雷大阵’。

    五炁真君选定各自的方位之后,那元始天尊便走进圈中,站立在中央土德星君身旁,其余四仙也都各自选定方位,立于其他几位的近前。

    “开始吧。”元始天尊一声令下,五炁真君立即运用神通,捻动咒语,召唤天地间分散的五种元素。

    天地无极,变化万象。通过不断的消耗法力,五炁真君召唤来了蕴涵有元素之力的金木水火土,五股气息。然后借助各自的本命神通将其一一炼化成元气,通过同时释放的方式,将五股元气集中于中央,土德星君的身上。

    五炁真君每次汲取的元素之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可这次元始天尊为了布置五雷大阵,决意让他们五个最大限度地汲取元素之力,甚至于超过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

    良久,当五炁真君都不能凭借自身法力炼化元素之力时,元始天尊立即让灵宝天尊等几个催动法力,助他们炼化。五种元素之力被莫大法力所加持,都被逼迫着向中央聚拢,一时间,全部的能量都施加在了元始天尊一个人的身上。

    天地生万物,万物相生相克。元始天尊之所以选择以‘五雷大阵’对付下界群魔,就是因为由五种元素之力炼化而成的元气与仙气相生,与妖气相克,正是仙家拿来降伏妖魔的最佳法阵。

    元始天尊暗暗催生体内那万年积聚的仙气,慢慢消化着由五种元素之力炼化而成的元气,最后将其释放出来,让酝酿而成的莫大力量再度分散于五个方位。

    当五个方位能控制住这酝酿而成的力量之时,五雷大阵也就成了。

    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全都被这力量牵引,形成了一个整体,被一层层光网所笼罩。

    “此阵乃集合阵,去往下界降伏各路妖魔之时,还需分阵。大家务必专心,听我口令。”十人同处于此阵之中,阵法已成,便既化为整体,一起悬浮于那云端之上。

    五雷大阵已经布置完毕,那云海中和下界争斗的神将都相继停战。群魔仰望天空,但见乌云尽散,取而代之的是那天空之中放射出的无数道光芒。

    光芒渐渐会聚,形成一张由光芒编织的巨大天网。

    天网恢恢,群魔震慑。

    分—

    元始天尊自那云端处,喊出个分字。五仙各自运作,有条不紊的将五雷大阵分开。瞬间,那半空中本以成型的巨大光网,竟裂成了十张小网,向下界罩来。

    “不好,快快散开。”牛魔王马上感应到了此光网之上附着的莫大法力,急忙让各路妖王散开,免得一网成擒。却不料,那一张张光网全都操纵在高空,五大天神的手中。

    三清道祖,赤脚大仙,还有镇元大仙,用莫大法力牵引着一张张光网,连续罩住了蛟魔王,鹏魔王,猕猴王,牛魔王等各路妖魔,只剩下孙悟空与金鳞子两个还尚未降伏。

    那孙悟空脚力甚快,身形也极其敏捷,眼见下界即将被光网覆盖,他竟翻了个筋斗,往那天宫飞驰而去,此举让众仙大为吃惊。

    “泼猴好大胆!”群仙惊愕之余,那孙悟空已经跃上了三十三重天外。

    “天尊,那天台山上还有一个魔头尚未收伏。”元始天尊以为各路妖魔尽皆被光网罩住,正欲收工,却不料那云端忽然闪出雷部神将。言及此处,元始天尊当即捻了句口诀,把一张光网撒在了天台山之上。

    金鳞子万万没料到,群魔反天的结局竟会是这样,加上此时他体内真气乱窜,为保天台山诸多妖众,他将黑葫芦解下,独自出了洞府,往那天空中飞驰,恰好被光网笼罩。

    元始天尊布此法阵,本就只为降伏妖魔,至于那漫山的小妖,他却是无丝毫兴趣,等收了金鳞子,他就准备将撒下去的光网收回。

    “天尊,莫忘了妖猴?”

    “妖猴纵上三十三重天外,如何能收?”

    “就让我来吧。”王母沉默了许久,忽然插了一句。随后便拿起腰间缀着的香囊,捻了句口诀,香囊化为一个气袋。

    “此袋乃上古异兽之皮革炼化,内装阴阳二气,能收万物。”

    王母言罢,将阴阳气袋随手一抛,即刻便将光网中束缚的妖魔尽数收了,而后袋口又反过来,朝向那三十三天外。

    遭遇到莫大力量吸引,纵是孙悟空逃逸速度再快,也躲闪不及,最后还是被吸入了袋内。

    ----

    最近几章,乃本书第一个高嘲,高嘲即将结束,主角将进入第二轮进化!!至于他还有什么奇遇,暂且不题,先让他逃出天庭再说吧!!!!!!!!!!

    第十二章 制衡法则

    这一番神魔大战,最后还是以妖魔失败而告终。

    “原本邀请各位前来,本欲做个蟠桃盛会,却不料因为妖魔搅乱天庭,而变成了伏魔大会。眼下妖魔已经全部收伏,各位以为如何处置?”玉帝见群魔已伏,下界的众妖已不足为患,却才露出笑脸。

    “我这袋子唤做‘阴阳二气袋’,内藏阴阳二气,能从妖魔丹田而入,散之于脉络。如若相撞,可生无穷威力。妖魔皆被收入其中,不过一时半刻就会灰飞烟灭。”阴阳二气袋算是王母比较得意的一件法宝。如今靠它收伏群魔,也算是大大出了口气。本以为借此可以在众仙面前挽回点面子,却不料她话音刚落,元始天尊竟皱起了眉头。

    “天尊以为如何处置?”玉帝貌似看出点端倪,故此问了一句。

    “依我辈实力,若要收伏这群妖魔,不过举手之劳。之所以费力摆下‘五雷大阵’,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等本不欲伤了这些妖魔的性命,而仅仅是想以五雷法束缚住他们的妖力而已。”元始天尊道出玄机,玉帝听后,若有所思。

    “天尊之意,莫不成是要放了这群妖魔?”旁闪过太白金星,他补充了一句。

    “放了?”见元始天尊在听完太白金星之言后,微微点头,王母颇为惊愕。

    “不错,此乃天道,若想其和谐运转,当讲究一个‘衡’字。”太上老君也出来答话。当他提到这个衡字,众仙大多都已明白了过来。

    “三界之内,凡有九窍者,修那人间正道,皆可成仙,反之则堕落成魔,神魔之所以能够共存,当以这个‘衡’字作解。而天地孕育万物,千姿百态,草木者,皆可成妖。试问这三界之内,是妖者多,还是仙者多?”身为地仙之祖,镇元子也出来说解。其实早在元始天尊要布‘五雷大阵’之时,他就已经知道其中玄机。

    想那三清法力通天,若要收伏群魔,无异于探囊取物,之所以费力布下五雷大阵,原因就在如此。

    天玄地变,皆有定数。圣人法力广大,若要执意灭魔,早已灭之。而他们偏偏任由地界魔王(诸如牛魔王之流)驰骋下界,行的便是‘以魔制妖’之道。天下之大,妖数何止亿万,即便是法力通天,也难以一一降伏,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威慑数量极少的魔王,来约束数量众多的妖族,以求三界平衡。

    若不是妖魔行反天之举,危急天庭安危,元始天尊才不会出手降伏,更不提还去费力布什么五雷大阵。

    “天尊所言极是,既然这些妖魔已经被五雷法缚住元神,妖力去之八九,放还下界,也不能再作乱。”

    “被光网所罩,即中了五雷法,妖力去之八九,仅存一二,放还下界,约束群妖尚可,想要反天决不可能。此法能缚妖类元神三百载,天庭无忧。”

    “坏了,妖力去之八九,怎能抵抗的了阴阳二气?”元始话音刚落,王母浑噩,急忙捻了句口诀,松开袋口,将群魔尽数放出。

    牛魔王几个被困阴阳二气袋,苦于法力大减,受二气波及,皆靠孙悟空一人相抵,未免应付不及。金鳞子本就倍受体内真气滋扰,一时防备不及,竟让阴阳二气窜入丹田。不过万幸的是,他体内已存的四股真气阻隔了阴阳二气的相互碰撞,并与其相互混杂。一时间,金鳞子的体内便有了六股真气流窜。

    “我等命皆休也。”牛魔王力不从心,眼见抵抗不了,甚为惊恐。就在这时,却见到了曙光。

    群魔见袋口处射来一束光亮,都争相逃出。

    “莫要走了猴头!”群魔已出,正欲逃往下界,却听得那太上老君一声大喊。

    元始天尊知其一定有因,就使了个神通,独独困住了孙悟空一个。

    妖魔此时只想着逃命,哪里还顾及的到孙悟空,一出袋子,被那灵宝天尊一袖子,全都打去了下界。逃出生天,群魔仍然惊恐万分,都各自逃逸,反天队伍土崩瓦解。

    金鳞子被袖风一卷,坠落下界,急忙捻了句口诀,欲驾着妖风折返天台山。但此时,因为他的大部分法力被五雷法束缚,妖风的速度竟也减慢了大半。

    半晌,金鳞子才回了天台山,见到山中各路妖王,他强压着体内几股真气,叫众妖赶快躲回各自洞府,自己也坚守不出。

    金鳞子部下皆不知天上之事,惟金鳞子之命是从,全都簇拥在其周围,一齐归了洞府,不再轻易而出。

    回了自家洞府,金鳞子总算安心,可是片刻之后,他体内的几股真气竟兀自翻腾起来,把他搅的痛苦不堪。

    鱼灵子等部将见状,以为他是被天庭高手所伤,全都束手无策,只好将其搀扶进洞中卧房安歇。

    金鳞子来这神魔世界虽然不久,但也知,自己能威慑众妖,当上大王,凭的就是一身本领。眼下他被五雷法所缚,妖力失了大半,又被体内真气困扰,已然失了威慑群妖的神通,所以他需要掩饰,让部下不能看出自己的破绽。

    进了卧房,金鳞子让部下全都离去,独自一人盘坐于石凳之上,强行催动妖力,试图暂时控制住体内几股真气。可是每每作出这一尝试,他的脉络就好似被一道无形的封印给堵塞了一般,根本不能催生全部妖力,仅仅只有原先的三成而已。

    已被体内乱窜的真气搅的痛苦不堪,金鳞子也顾及不了许多。竟异想天开,妄图凭借三成妖力炼化体内六股乱窜的真气。

    十成妖力尚且不能炼化,更何况是残存的三成。当六股真气遭遇到这残存的妖力之时,糟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了,大家见谅,一日最少2更,晚上还有

    第十三章 妖王职责(1)

    六股真气之中,金鳞子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他先天存在的妖气,其余皆不能控。

    作为法力高强的妖类,金鳞子精通那‘以气养气’的法门,但是这种法门运用的前提却是:先天元气之力要比其他元气之力强大许多。可是眼下,他体内蓄积的其他元气个个都无比强悍,他又岂能以妖力炼化。

    没有足够的妖力炼化其他元气,如若强行执行,就会导致严重后果。金鳞子凭借残存的三成妖力强行炼化失败,竟导致原本还比较柔和的佛家元气和蟠桃所化之仙气,也如阴阳二气一般,变的极其猛烈起来。

    五种不同属性的元气相互碰撞,产生莫大的冲击力,使得金鳞子热血,全身经脉暴涨,整个人就好似要爆裂一般。

    如此情形,是金鳞子始料不及的。而唯今之计,他只有一个指望,那就是查阅通天秘典,以求能够寻找到有效融合元气之法门。

    通天秘典上的确记载有不少派别的修炼法门,可是却没有专门记载融合元气的。这也难怪,各门各派修炼元气的法门本就不同,甚至有的还大相径庭,难免要分门别类。

    金鳞子了解体内元气的性质,所谓对症下药,他决定一一修炼各家的炼气之法,然后一对一的炼化五种元气。

    阴阳二气,再加人身五行,谓之七伤,皆属道家之元气也。人身五行,指的是人不可缺少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

    人的体内,这五种元素依照各自比例要分配均匀,不可多,也不可少。若是有一样分配不均,都会伤及到五脏六腑。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借助阴阳二气,以法力炼化,使其阴阳相调,逐渐融合,修复受损之处。可阴阳二气袋中的这两种元气却不似那天地之间自然生成之气,它们除了性质猛烈之外,还是相冲的,根本不能融合。

    由于这两种元气对金鳞子造成的危害极大,所以他决定率先将其炼化。

    依照着秘典上记载的道家炼气之法门,金鳞子催生残存的三成妖力,从点滴练起。

    凝神屏息,气聚丹田。每每捕捉到新生的柔和之气,他便借助妖力,迫使其散之于周身脉络,作用在阴阳二气之上。

    无奈,当他练到秘诀的后半部分,却因为妖力不济而无法聚气,导致炼气中断。

    即便如此,仅凭着前半部分的炼气法门,他纵然不能将阴阳二气融合炼化,却有效地灭了这两种元气的猛烈性,使之逐渐变的柔和舒缓起来。

    性质最为猛烈的阴阳二气得到舒缓之后,其它本就柔和的元气自然也就平息下来,停止了胡乱窜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在此刻终止了。

    体内依旧蓄积有五类其他元气,它们仍然没有被成功炼化,但金鳞子此时却将痛楚减弱为了最小。

    他仔细想来,原来阴阳二气才是造成他遭受如此痛楚的罪魁祸首。有效控制住了它们的猛烈性,就能使得各类元气保持暂时的相对稳定。

    可不管如何,在没有成功炼化这几类元气之前,金鳞子所做的一切,都只能算是治标而不治本。

    金鳞子不想长期受此折磨,于是趁着各类元气相对稳定之时,开始在秘典之上继续寻找炼化其他几类元气的方法。

    结果让他惊愕。

    秘典之上除了记载有道佛两家的炼气之法外,根本就寻不到炼化丹气和蟠桃所化之仙气的法门。

    金鳞子曾试图将这两类元气归入道家,可是依照道家的炼气之法,却根本不能对其起到丝毫作用。

    事实证明,炼化这两类元气必须另觅新径。

    眼下,金鳞子所知道的途径只要一种,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妖力,以求达到控制住这两种元气之力的程度。可是他的法力已被五雷法所制,如若攻不破五雷法的禁制,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妖力炼化。

    新的途径,究竟在哪里?金鳞子一时不得其解,索性就暂时搁置一边,继续履行起了天台山群妖之大王的职责。

    前番反天之战,天庭把主要讨伐对象定在了花果山,至于天台山,虽也遭受波及,但破坏程度却不大,经过众多小妖的打点,总算是恢复了生机。

    因为这些日子,金鳞子下了命令,让各路妖王固守本分,不可造次,所以原本热闹非常的天台山变的安静了许多。

    由于金鳞子致力于结交好友,又长时间逗留花果山,疏忽了对天台山的管制,所以正好趁此时机,好好调整一番。

    金鳞子被尊为大王,统帅天台山数万妖众,虽未每日点卯,月月设朝,但几年下来,却也形成了一套体制。

    金鳞子独尊称王,自然位于统治阶层的顶端,其下设有洞中四将,分别为鱼灵子、黑熊、青牛和猿猴。它们四个直接归属金鳞子管辖,却可辖制天台山其它各路妖王,是为第二统治阶层。

    至于第三统治阶层当然就属各路妖王了,再往下分,那金鳞子可就无暇过问了,都是各路妖王自己分派。

    这样一套体制,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管辖,但是滋生的问题却也不少。权且不去说那各路妖王自家中的问题,就拿洞中四将来说,也被分了等级。

    黑鱼精最早跟随金鳞子,算是开辟天台山的元老级人物,平日里妄自尊大,将自己凌驾于其他三将之上。其他三将本就是后来者,自然听他摆弄,如此一来,黑鱼精的势力势必过大,所以金鳞子第一件要做的调整工作,就是削减黑鱼精的权力,将其平均分配到洞中四将的手中。

    这几章为过度章节,也很重要另外,主角的妖力被封印,只是他第二轮进化的开端,大家别急,很快便有奇遇了

    第十三章 妖王职责(2)

    金鳞子知道,当初黑鱼精鱼灵子之所以愿意归顺于自己,完全是因为被自己的法力所威慑。而他收伏鱼灵子的目的也非常简单,除了想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基础的战技以外,还想倚靠他建立的势力与多年的经验为自己铺平道路。

    鱼灵子归顺之后,金鳞子的事业那可当真算的上一帆风顺,不过花了一年时间,他便结交了牛魔王这等厉害的地界魔王,还有了自己的府邸,独霸了天台山,成了群妖之主。

    这一切,或多或少都有鱼灵子的功劳。但金鳞子也决没有亏待于他,诺大的天台山,鱼灵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洞府的卧房中休息了几日,金鳞子体内乱窜的真气总算是得到了暂时的控制。趁着空闲,他出了洞府,去那天台山巡视了一遭,大致了解情况之后,便将洞中四将一齐召进洞府。

    “鱼灵子,在你的治理下,天台山恢复的很好,眼下已基本复了原样,群妖也都安分守己。”唤来洞中四将,金鳞子首先夸赞了鱼灵子一番。

    鱼灵子觉得金鳞子话里有话,不敢邀功,只沉默不语,倒是老实的黑熊与青牛在旁嘀咕了一句:“我们也都出了力。”

    金鳞子居于洞府,常与部下四将相处。察言观色,也知他们各自之性情。黑熊与青牛最为忠诚老实,猿猴性好动,极为冒失,但也不失忠诚,只有个鱼灵子,他一时还看不透。

    “怎么我没见你俩漫山走动啊?就算是出了,想必也没有鱼灵子那般卖力。”金鳞子回了黑熊与青牛一句,倒是叫他们颇为羞赧。只是他的这番话,很明显是说给鱼灵子听的,而鱼灵子也听的非常明白。

    “各路妖王无不对大王您万分景仰,天台山之所以恢复如初,也尽是您的功劳,鱼灵子无尺寸之功。”金鳞子言及‘漫山走动’,无异于是在说鱼灵子管辖范围甚广,属于越权。他岂有不惊慌失措之理。

    “你也不必推搪。有功,自然该赏;有过,也必遭惩治。这一切,我都记在心里。”

    这是金鳞子说过的话中,最为犀利的一句。他话音刚落,四将皆不敢吱声,鱼灵子的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这一番威严,总算让金鳞子真正尝试到了做大王的滋味。

    “散了吧。”言及此处,金鳞子也觉得第一轮整顿的效果已经达到,随即让他们离去。

    四将得令而去。鱼灵子是‘非一般’地惶恐,就连那青牛与黑熊也兀自叨咕:“貌似大王变了。”

    其实他俩说的一点没错,金鳞子是变了,他是不可不变。

    这要在从前,金鳞子根本不会去理会鱼灵子的势力到底有多大,只会专注于提高自己的修为。但在反天一役之后,他失去的实在太多。

    几年来结交的好友,如今各自逃逸,躲避不见。经历波折获得的神通技法,却因为自身妖力被五雷法所制,而不得修炼。

    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身为妖王的金鳞子作出新的思考。他想继续称王,就必须威慑群妖,以前靠的是无可争议的实力。但现在,他却要依靠治理技巧。

    威慑鱼灵子,这就是他行的第一步。

    经此一回,鱼灵子心有余悸,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他减少了去接触各路妖王的次数,并将手里的权限分配下去。不该他管辖的,一律不问;该他管的,也极为稀松。总之,他的行为决不能让金鳞子感觉不爽。

    金鳞子看在眼里,也颇为愉悦。不过一段时日过后,他却觉察到了一个异常情况。

    鱼灵子是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可是天台山上的群妖却依然多番邀约于他。他是没去越权干涉其他三将,可黑熊,青牛甚至冒失的猿猴却仍然对他敬重有加,经常去请教于他。

    金鳞子怎么能容忍部下与自己平起平坐,所以他决定进行第二轮整顿。

    杀了黑鱼精,不是金鳞子的性格。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终于发现了蹊跷之处。

    权且不去讨论天台山上的各路妖王,就拿洞中三将来说,他们敬重鱼灵子无外乎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鱼灵子比他们来的早,与金鳞子走的近,使他们的思维走进误区,以为金鳞子对他委以重任。

    第二,鱼灵子的神通技法比他们高。

    第三,鱼灵子本就争强好胜,事事也要过问,形成了惯性,他们一时还无法改变。

    作此论断,金鳞子决定均衡洞中四将的权力与实力,只有其他三将与鱼灵子的权力和实力等同了,他们才能真正做到平起平坐。

    就实力而言,除了自己之外,当属鱼灵子最强,不过他强于他人的实力,却是来自于金鳞子。金鳞子能让他强,同样也可以让洞中其他三将也变的强大。

    于是金鳞子便将天罡三十六般变化也传与了猿猴,青牛和黑熊三个,附带着一些妖类导气的法门,金鳞子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好好修习。

    此举让鱼灵子大为惊愕。在洞中三将面前,他唯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这些功法,如今这已不是他一个人的专利。

    黑熊,青牛与猿猴羡慕鱼灵子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他们三个也是山中修炼多年的妖族,自然练就了不少妖力,实力之所以不够强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适合自己的功法。

    而今,金鳞子施舍给了他们,他们自然大喜过望,倍加效忠于金鳞子。如此一来,金鳞子不仅均衡了部下四将的实力,还成功收买了三将,当真是一举两得。

    第十四章 天机已变(1)

    金鳞子的意图,鱼灵子非常清楚,虽然他瞥了一肚子气,但却仍然只能忍气吞声。

    经过调整与实施有效的措施,金鳞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鱼灵子势力的膨胀。等到这些琐事告以段落,他又回到了提升自己的修为上。

    来到地界已有三年时间,除了从潮音洞盗取的通天秘典之外,他还有龙神给予的三样神通。可是眼下,他除了能修炼一些秘典上所记载的炼气之术以外,对其他神通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通天秘典上所载之功法是何其的包罗万象,龙神的三样神通又是何其的高深莫测。金鳞子本欲修成莫大神通,以抵御七年之后,观音菩萨的发难,可如今已决不可能。更为糟糕的还是,七年之期已经缩短,因为蟠桃盛会提前结束,观音菩萨也会提前返回南海。

    天道如此,也不是金鳞子所能改变的,他能做的就只有继续炼气,好控制住体内真气,缓解自己的痛楚。至于观音什么时候发现他的踪迹,他已不作考虑。

    再说那天庭,因为群魔反天之故,所以蟠桃盛会提前结束,各路仙佛也都回了自家的仙山道场。

    元始天尊出手为天庭解围,却道出了三界制衡法则,释放了反天诸魔。在最后关头,因为太上老君的劝阻,天庭只拿住了孙悟空一个。

    “群魔反天,皆因妖猴唆使。妖猴又偷吃蟠桃,盗我仙丹,实属罪无可恕。群魔皆可放,但妖猴却不能放。天庭当斩杀妖猴,以儆效尤。除了妖猴一个,于天地秩序并无影响,也可维护天庭威严。”这是太上老君惟独要擒拿孙悟空一个的原由。

    玉帝听之,也觉有理。只是在众圣面前,行天庭之律,开杀戮之举,未免不妥,所以待到众仙离去,玉皇大帝立即颁旨,命天将斩杀妖猴。

    孙悟空吃了无数蟠桃,又食了几壶仙丹。因为其本体乃天地所孕育,吸收日月精华日久,不比金鳞子,他已自成仙体。凭借着莫大神通,强行炼化了丹气,整个身躯被煅成了一块,水火雷电皆不能伤害。

    以普通之法斩杀不得,所以太上老君就将其放入八卦炉中,以三昧真火煅烧,七七四十九天方可成。此处暂且不题。

    且说那观音菩萨来赴蟠桃盛会,却遭遇如此事故,身为佛家弟子,天庭之事,她也不便插手,等到降伏群魔,天庭安定之后,她便离了天宫,准备往那西天大雷音寺而去。

    半途中,她隐约回忆起天庭事故,甚感蹊跷,竟有一种莫名之感。于是她以神念将落伽山扫了一遍。

    这一惊着实不小,观音窥探到了落伽山情景,顿时面容无光,眉头紧皱,急忙驾着祥云,返回了落伽山。

    及至南海,观音早望见了紫竹林。当即按落云头,只徒步在那紫竹林中行走。

    不料,刚进紫竹林,就发现了趴在山前的守山大神。观音急忙上前,探其脉络,竟没了气息。

    暂且将守山大神搁下,观音急急朝山上赶去。临近紫竹林中的莲花池,她忽然感应到一股尚未消散的妖气。

    落伽山乃仙界福地,又何来妖气?怀此疑惑,观音往那莲花池中张望,寻觅了许久,却只见到一尾金鱼,而她从下界带回的那尾竟不见了踪迹。

    “妖类化形?”想及此处,观音才意识到紫竹林中弥散有妖气的可能,却原来是金鳞子化形之时所弥留下来的,因为被周围的仙气围绕,所以久久不能消散。

    观音无论如何也没料想到,自己从下界带回的金色鲤鱼,原本就已开启了灵智,竟自己修成了神通,化形成功了。

    莲花池中的鲤鱼化形成功,练就神通逃去了下界,这已经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了。但观音却万万没想到,比这更糟糕的事情,竟会发生在自己的潮音洞中。

    用莲花法阵来收藏的通天秘典竟然不见了。

    通天秘典,乃如来亲自授予,观音私藏,不传于世。当中还以佛家的度化真言为根本,记载着约束各家法术之秘技,若传之于世,被其他派别的门人见到,那佛家可是有口难辩,惹下大祸也。

    孽畜!观音之气愤可想而知。可眼下并不是生气的时候,她必须知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她以神念搜索,试图找到金鱼现在的下落。

    以观音莫大法力,遍查周天倒也是极为容易,可偏偏在此时,她竟查不到金鱼的下落,甚至连一点头绪也没有。

    决不可能,我推演的乃是天机变数,怎么可能查不到金鱼的下落?观音一而再,再而三的搜寻,却依然没有收获。

    天机已变!

    观音之惊骇溢于言表。“不会的,一定是我的法力不济。”观音也知道天机已变是个什么概念,所以她宁愿选择相信,是自己的法力不济。

    通天秘典已失,若泄露出去,势必引起动乱。因此,无论如何,观音也需要寻到金鱼的下落。

    所以,她急忙赶往了西天,去向如来佛祖求助。

    西天圣境,要想见如来,需行诸多礼数。此次观音急促,简化了礼仪,由着二位金刚带领,她径直入了大雷音寺。

    多少年来,如来也不曾见过观音尊者这般模样,心知定是出了重大事故。动以心念,他便知了观音的来意。

    “弟子参见佛祖。”

    “观音尊者,你来此之目的,我已知晓。”

    “佛祖体察,弟子失职,前番收服回来的金鱼自己修成了本事,竟盗走了通天秘典,逃往下界去了。弟子尝试以神念搜寻,却查不到半点踪迹。”

    “这?”听完观音之言,如来也甚感奇怪,而后定下心来,也开始推算天机。

    “请佛祖告知弟子。”良久,待到如来推算完毕,观音问了一句。

    如来迟疑了片刻,随即答道:“天机已变。”

    第十四章 天机已变(2)

    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如来所言,观音决不会相信这竟是真的。

    天机演化,有道可循,如来佛祖推演天机循的就是天道。天道轮转,凡是三界之事物,皆有来历可寻,要查金鱼之来历,就必须获悉足够的资料,可如来以神念搜寻三界,竟找不到任何与金鱼来历有关的资料。资料不全,尚且不能推算准确,更何况是无任何资料可查。

    “小小金鱼,即便成了妖怪,又何以影响天机演化?”惊愕之余,观音再次向如来求解。

    “任何细微的,不在原有秩序下的变化,都能引起整个天机的变化。天地轮回,皆有因果,金鱼虽小,也能影响天机变数。”

    “弟子愚昧,佛祖以为此事如何处置?”失了通天秘典,观音之罪大也。别无他法,她只有求助于如来佛祖。

    “我欲在天机演化中寻这金鱼之踪迹,不仅查不到他的来历,就连他脱胎换骨之后的去处也探察不到。很明显,他已不在原有秩序下的天机演化之中。”

    “难道此金鱼就是天机变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此时的天机之数已经在演化中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不错,天机已变,劫数将至。”如来深知天机已变的利害性,不过他却显得有些坦然。

    “劫数将至?难道不可避免吗?”

    “我等纵有莫大法力,却只能推演天机,而无法改变天道。劫数难逃,我等虽无力改变,却可静心参悟劫数,做到占稳先机,也好顺利度劫。”

    “那金鱼不寻,通天秘典不寻了吗?”如来已言明劫数难逃,观音故此反问了一句。

    “凡是皆有定数,既然金鱼已化形成功,又不在天机演变之列,我等无迹可寻,如若贸然下山,久染凡尘,势必会损了我等修行之人的修为。”

    “谨听佛祖训诫。”

    “金鱼可寻之时,自然能寻,也不必为此忧心,还是回山参悟劫数为上。”

    如来打发了观音,凝神静心,随即便开始参悟起了劫数。

    眼见如此,观音也就辞了灵山,返回了落伽山。毕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有了如来口中提到的劫数,此等罪责,身为佛祖的如来能看透,观音一时却难看透。

    权且把参悟劫数的重任交托于佛祖身上,观音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虽然她以神念将落伽山搜寻了一遍,但未免不够周全,所以她决定先救醒守山大神。

    当初金鳞子化形成功之时,只是依仗着妖力,致守山大神于长久的昏死状态,并没有损伤其元神,所以观音只以一粒仙丹便叫他起死回生。

    守山大神获救,不用观音询问,他便将当日之情景毫无遗漏的说与了观音。观音听后,甚为惊愕。她怎么也没想到刚刚化形的金鱼能够一招就将守山大神制服,金鱼之妖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然而她却不知,这一切竟是她自己赐予的。

    不过在练花池中呆了半年之久,金鱼能够修炼到化形的境界。毫无疑问,当初他被观音带来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开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