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27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27部分阅读

    百年出现一次,每次在无数的灵、鬼之中挑选三男三女带入天界。一旦被选中,便可一步登天,直接成为神仙!”

    闻听此言,山伯也不由得动了心,问道:“仙车、凤驾什么时候来?都从哪里经过?他们怎么选人?”

    杜预摇摇头:“仙车八骏,凤驾青鸾,倏然而来,倏然而去,何人知之?”

    天未亮,众人纷纷回返,禀报搜寻结果。说是周围五十里内人烟稀少,没有见到一个死人,再远处才逐渐有些村落,可惜距离太远,大家都不敢前去。

    山伯心中已然十分感激,忙道:“诸位辛苦了!如此厚爱,让我不知该如何报答?”

    出自茅山的王道凡笑道:“等你借尸还魂成了,有机会在梅花谷生起一堆九微火,那样我们大家就心满意足了!”

    话一出口,耳边当即传来杜预的轻声呵斥:“你真会狮子大开口!九微火乃幽冥圣火,是那么容易生起的吗?如果容易,成千上万的孤魂野鬼都可以脱离苦海了!”

    王道凡笑着挠了挠头,道:“我是说着玩的。别说九微火,就是有三微火、四微火也成啊。”

    英台闻言不解,问道:“什么是九微火?怎么还有三微火、四微火?

    这时,早先曾经支吾应对《左传》的文士走上前来,笑道:“‘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微者,薇也。一棵薇树最多可以开出九种颜色的花朵,红橙黄绿青蓝紫外加银薇,粉薇不,那就是九薇树;如果开出三种颜色的花朵,就是三薇树。用九薇树的花枝做引子,配以千年柏树烧成的木炭,新鲜采摘的野百合花,就能生起九微火。这种火温柔而又持久,宁心而又提神,最适合魂魄修炼,因而被称为幽冥圣火。”

    英台更加糊涂了:“火中修炼?不怕被烧死?

    文士笑道:“火魂、木灵、金液、玉精,修灵之路不一而足。魂气本性属阳,能够吸收火中之精。不过如果火太旺也不成,必须温柔而又持久才好。”

    英台愈发惊讶,又问道:“请问先生贵姓?这九薇树要到哪里去找?若是好找,我和梁兄愿去一试。”

    文士笑道:“在下裴秀,这个问题你算问对人了。九薇树嘛,据说生长在南方九黎族聚居的地方,当年祝融氏统治南方,成为天下著名的火神,其中就有九薇树的功劳。如今那里是拜火教盘踞的地方,我……我有点怀疑,拜火教的圣火说不准也是九微火!”

    此言一出,连杜预也吃了一惊,问道:“裴季彦,你去过湘南、云贵一带?难道说到拜火教总坛看过?何以判断他们的圣火便是九微火?”

    裴秀有些得意地笑道:“当年我为了画《禹贡地域图》,几乎跑遍了中土所有的山川、大泽,南疆自然去过。不过却没找到拜火教的总坛。我一个文职官员,怎能跟江湖人士拉上关系?尤其拜火教还是魔门的一支,弄不好要死人的,谁敢去?我在想啊,他们说圣火取自波斯,那纯粹是一种借口!搞得神神秘秘,谁也不让瞧,不就是一支火种嘛?看看还能咋的了?”

    听他这么说,王道凡先自信了,点头道:“整个魔门分成百派千支,内部争斗十分激烈。没听说拜火教有什么奇特的功法,却能高居魔门九脉之五,或许就是因为有了九微火的缘故。哎呀,那真太可惜了!如此圣火,怎能想法偷过来呢?”

    杜预板着面孔道:“你省省吧,想也不要想!拜火教掌门祝阳何等功力?纵然跟黄大仙、葛老仙之流交手,也未必见得会输!不说别的,就凭你我这等鬼身,什么时候能赶上修成地仙的黄初平?”

    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王道凡耷拉着脑袋道:“没有九微火,弄个三微火,四微火也成啊?”

    旁边有不少人随声附和:“是啊,哪怕是两微火,也比没有强啊!你看现在,冷冷清清,长夜难眠……”

    梁山伯暗下决心,如果将来能帮大家,就他们一把,这些人看着挺可怜的。

    眼见东方欲白,大家意兴阑珊,纷纷告辞离去。

    又过一会儿,当西边的山峰还是淡淡的水墨颜色时,东边的天空已经早早地爬上了一抹黄|色的晨曦。近处的松林渐渐从静夜的温柔中醒来,轻舒长臂,让晨风从其间隙中从容飘逸而过,脱俗中带有一点高傲,悠闲中自显一种精神。

    一层淡淡的薄雾飘荡在山峰与山谷之间,很润、很柔、很灵巧、很细腻,不声不响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山伯一手揽住英台,静静地望着东方的天空。

    这个世界静得出奇:风停了,树不动了,山凝重,雾沉着,两人的呼吸也几乎停止了。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先前那道黄|色的晨曦中便出现了一种很浓很重的红。

    片刻之间,一个红彤彤的尤物忽啦一下跃上了天边飘着的云层线。

    世界突然就变了,一切都变了,耀眼的金红铺天盖地,气贯长虹……

    不安分的云霞飘来了,她们在空中肆意游荡、聚涌,一片一片、如羽如金,如歌如梦。

    这一刻,山伯心中震撼,仿佛回到当年慷慨激昂诵经读书的日子,忧伤沮丧的心忽然被激活了!他的一颗心嘭嘭直跳,再也压抑不住,忍不住对着远处的山峰发出一声轻啸。

    啸声起时,他的脸上笼罩着一片殷红的光晕,浑身上下充满了自信的力量。

    英台也心有同感,眼见遍野的梅花收获了满钵的金鳞,只觉得这一刻无比美妙,无论是那山,那树,那云,都充满了灵气。

    山伯伸出手臂紧紧抱住了她,口气坚定地道:“我不想再任人摆布!我要孜孜不倦地追求,不论是上天,还是入地,都要做一个强者。我决定了,自今日开始修炼!先从这初生的太阳入手!”说着目注红日开始吐纳起来。

    他虽然没学过吐纳功夫,却知道修炼的总则,那就是“用物精多,则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虽没有明显的增益,却感到神清气爽,于是他停下吐纳,长声笑道:“晴天朗日,正该出去走走,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肉身。若能碰到九微树,也顺手折一枝来。”

    英台欣然道:“好啊。若能真的生起九微火,那些人不乐疯了才怪!何况,有了九微火之后,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

    阳光明媚,白云悠悠,两人轻展蝶翼,向着正西方飞去。

    “云贵,湘南,那范围可就大了,九薇树到底生在哪里?”

    “不管怎么说,先到距离较近的湘南看看!”

    第十三章  青灯残如豆,佛影曳幢幢

    自蒙仙人赐以蝶衣之后,英台的的苦日子就没有断过。先是无尽的思念,孤独的煎熬,继而是父母的催逼,马家的纠缠,然后是惊闻噩耗,入坟共死,最后是对前途的迷惘和对陌生环境的担心,直到今天,眼见心上人意气风发,她才找到了久违的欢快!

    他们无拘无束地随风而行,从山谷到原野,从树梢到云间,欢声笑语,一路不绝。

    飞着飞着,英台忽然赞叹起来:“仙家之物,果然神奇。先前愁眉不战,总也没心思察看,直到今天才发现,这两件蝶衣制作得实在精巧。梁兄你看,这儿还有好几个口袋,说不定能装些俗物呢!”说着向山伯腰间指了指。

    山伯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却见蝶衣中间真的有一串小袋,围腰一周,仿佛腰带一般,若不注意委实难以发现。

    “这么小,能装些什么呢?”

    他一面“呵呵”笑着,一面将手伸入袋中,挨个儿摸了摸,结果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从正中的口袋中摸出一截丝绢来。展开看时,只见雪白的丝绢上写满了朱砂小字,顶头是:“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地老天荒人不变,全因化蝶大法在!”

    “化蝶大法?”英台睁大了眼睛,凑近前来仔细观瞧。

    “草木之精尽在于花,人身之精则在于神,勤采万花之露,炼精化气成神,此所谓‘化蝶大法’是也!”下面则是些具体修炼的说明,还有一些关于蝶衣的使用说明:“取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炼注七日,成此蝶衣。蝶衣一出,辄居神器总榜百名之内……唯其择主甚严,非宅心仁厚、魂魄俱在之灵体无以着之,非功力极高、心智超凡之人无以尽展其用……功力愈高,蝶衣愈强,穿行三界,瞬息万里……”

    山伯想起自己说不定那天就要身赴黄泉,禁不住对穿行三界很感兴趣。然而仔细研读之后他才知道,蝶衣的每项功能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想进入冥界,最少要修成鬼仙;要想进入神界,最少要修成真人;要想升入天界,必须修成小仙,虽说要求很低,但是却不可或缺。

    英台也在反复念叨:“瞬息万里,怎能飞那么快?‘吸一滴花露,长一分精神,增一分力气,轻一分体重……神清气朗,御风行空……’”看到这里,她变得十分兴奋,“哇,我这就去采集花露!”

    山伯提醒她道:“下面还有呢,‘昙花一现,人人注目。铁树开花,其花亦珍。稀世之花,采一胜万。如能采齐世间五大奇花,一日之间可登神界。五大奇花者,一曰天仙子,二曰虞美人,三曰念奴娇,四曰孽海花,五曰减字木兰花。除此之外,尚有百种名花,千般芳草,皆有其效……”

    英台笑声忽止,噘起樱唇道:“老天爷真会捉弄人!这些花听都没听说过,却到哪里去找?”

    山伯安慰她道:“慢慢来吧,先从最容易的着手。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忽然就得齐五大奇花了呢!”

    再往下看,丝绢底下还有些字:“灵魂脱体谓之‘灵体’,魂魄俱全谓之‘全魂’,全魂之人可修此法……”看到这里,英台一阵着恼!登时变得甚是沮丧!因为山伯已经算不得“全魂”,无法照此修炼了!即使道法再好,如不能二人共修,她也提不起精神。

    山伯却不介意,微微一笑道:“只要英妹能成就仙道,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之间,愚兄高兴还来不及!”

    英台却只是摇头,低着头没有说话。

    山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笑道:“修仙之路万千条,条条大路可通天。如今佛、道、魔三足鼎立,魔门是不能去的,佛道两家都有不少的修炼秘法,待我借尸还魂之后,逐个登门拜师,日夜苦修,就不信修不成大道!”

    听他这么说,英台心里才觉得好受一点,远望前方群山如黛,说道:“不论梁兄选择修仙还是修佛,我都是一只站在你肩头的蝴蝶,除非……除非等我们修成了神仙,找回自身的肉体……”

    山伯忽然一阵心酸,勉强说道:“等到那一天,我再去祝家庄求亲……”

    此言一出,英台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心中在说:“我会等到那一天的,哪怕是千年万年!”

    两人一面说话一面往前飞,飞过一道山梁,忽然看见下面有数十个蒙面人围住两个光头和尚厮杀个不停。二僧一老一少,老的年约六旬,体形枯瘦如柴,少的正当壮年,生得方面大耳。

    老僧身形飘在半空,居高临下迎击蒙面人。

    年轻和尚则立足山石之上,双手挥动禅杖,拼命砸向近前之人。

    可以看得出,围攻之人功力不弱,老僧每一掌都重如山岳,然而却不能将那些人逼退。

    年轻和尚越打越心惊,口中高声叫着:“师傅,快下杀手!弟子顶不住了!”

    老僧眼见徒弟岌岌可危,当即口中发出龙吟之声,掌风一变,掌力骤然增强数倍,连拍三掌之后,当即有七八个蒙面人倒在地上。

    正在这时,忽有两支利箭从侧面袭来,一前一后,疾如闪电,笔直奔向身在空中的老僧。

    老僧蓦地飘移八尺,却见两箭竟然也能在空中兜了个圈,再度奔袭过来!

    见此情景,老僧大吃一惊,高声怒喝道:“穿云魔引箭?原来是幻神殿的贼子!渲孔快走,为师为你挡下妖人!”说着将身上的袈裟解了下来,向着下面的年轻和尚抛去,“快走,将袈裟交给竺师伯!”

    说话间,二箭又到眼前。老僧身形倏然化作一道青烟,围着一众蒙面人滴溜溜转起圈来。

    利箭就在他身后三尺之内,然而竟然赶之不上!

    年轻和尚拿了袈裟飞速去了,脚步之快连老僧也觉得诧异!

    老僧眼见蒙面人兀自不退,又有强敌将要逼近,不得不收了慈悲之心,探手提起一个蒙面人向后抛去。

    两箭几乎同时透体而入,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人被炸个粉碎!老僧背后的僧袍也破了个大洞!就连七八尺外的蒙面人也被震倒好几个!

    老僧不愿恋战,撤身朝着年轻和尚逃走的方向而去,然而令他惊奇的是,只是这么眨眼工夫,徒弟竟然不见了影子!

    “难道说被妖人捉去了?可是刚才没听见什么动静啊!奇怪,渲孔的轻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了?”

    稍一犹豫,老僧面前忽然现出一个满面金光的汉子,伸出一只泛着金光的手掌,狞笑道:“聂承远,交出佛经,给你一条生路!”

    老僧待得看清面前之人,禁不住心中一紧,忖道:“金光浮面,掌赤似金,那是金魅幻神之功了,想不到幻神殿的二当家竟然亲自来了!”

    那汉子见他默然无语,冷笑一声道:“一出石塔寺就被我们盯上了!事到如今还装糊涂!怎么着?真不肯交?”

    老僧面目一片肃然,双掌合十当胸,说道:“什么佛经?老衲平生经手的佛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施主想要的话尽管跟我去拿!如果幻神殿也准备学习佛法,那倒是中土武林之福了!”

    那汉子“嘿嘿”怪笑道:“说吧,你一路奔波,千里迢迢赶到金山寺,为的是什么?”

    老僧缓缓拂拂袖袍,冷然答道:“此乃佛门之事。三教之会还没到,施主管那么宽做甚?”

    那汉子颇为得意地道:“听说当世三大贼秃之一的法显刚从西域回来,带来一部奇奥难懂的佛经,他自己只能译出一小部分,余下的托你转交另两位老不死的共译,你现在就是去找姓竺的,我说得不错吧?”

    老僧猛然吃了一惊,暗道:“此事极为隐秘,知道的人不超过十个。他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看来大事不妙,佛门之中已然为妖孽渗透了!”然而口中却只是淡淡地道:“没想到幻神殿出动这么多人,连大名鼎鼎的端木弧也亲自来了,原来只是为了区区一部经书!真可惜,那部经书已然被我遣人送走了!”

    那汉子仰天打个“哈哈”,笑道:“聂承远,你也太自负了!别说是你未窥佛径的徒弟,就凭你修行一甲子的功力,也休想逃出本殿的天罗地网!”

    老僧摇摇头,缓缓说道:“施主猜错了,小徒带走的并非经书。你捉住他也没有用!我说的另有其人。”

    那汉子陡然双目一翻,喝道:“我不管那么多,只向你要书便是!快交出来!若是听话给你留下个全尸!”

    老僧面色一变,冷笑道:“老衲倒要看看,幻神殿的功夫究竟强到何种地步!废话少说,动手!”

    那汉子也不客气,大吼一声,陡然上前二步,右拳斜起,平平直劈而出,一道金光罩向老僧。掌风破空,只闻锐响一声,周围的空气好像完全被撕裂开一般。

    老僧神色不变,右掌一拂,左手捏拳自肋下猛翻而出,疾迎而上。

    那汉子只觉手上一重,忍不住吐气开声,左拳再击而出,掌风重越山峦。

    老僧不料对方内力深厚如此,一拳发出,第二掌竟然愈发强劲,心中惊疑之间,左掌反迎,但因力道伧促之间运之不纯,只觉手中一热,身形不由得一阵摇摆!半边身子也跟着热起来,那分感觉仿佛被刚出炉的铁汁烫着了一般。

    那汉子一阵得意,自觉体内真气澎湃,吐散之际,已达颠沛之峰,禁不住放声狂笑。

    老僧缓缓将双手提在前胸,刹时之间,双目之中射出朵朵精光。

    汉子看得心中一震,连忙右手抬在空中,左掌一弯,踏身、侧身、吸气、翻掌,刹时只见他头上黑发直立而起,右掌一撞,猛冲而出!

    几乎在同一时间,老僧面上蓦然生出一层白茫茫的银光,双掌一抬,一前一后疾呈而出。

    半空中响起一阵惊雷之声,犹如平地掷起一阵风暴,金光连闪几下,银光摇曳不停,老僧的身形一步一步向后退,面色变得煞白。

    在看那汉子,此刻也好不到哪里,脸上的金光不复存在,口角已经渗出血丝。

    正在僵持之中,老僧身后忽然又现出一人,对着他的背心猛然拍出一掌。

    老僧连受重挫,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喉中一甜,吐出大口的鲜血!回头一看,偷袭之人竟是幻神殿五大护法长老之中以轻功著称的幻世魔蝠邱宗成!这家伙一直躲在远处树林里,直到此时才忽然现身,一击得手。

    周围正有不少人围着,见此情景,立即有人冲上去将老僧牢牢按住,问道:“端木殿主,这家伙该如何处治?要不要押回神殿?”

    端木弧喘息半天道:“就地解决!不要自找麻烦!等一等,待我动用搜神大法,问问他经书藏在何处。”说着走上前去,一掌搭在老僧头顶,就待运起功力刮脉搜神。

    正在这时,忽见老僧身上幻出一道灰影,轻飘飘飞上天去,迎着日光转了两个圈,迅即不见!

    回头再看老僧,双目已然紧闭,口中也没了呼吸!

    端木弧将老僧身上摸了个遍,结果却没找到佛经的影子!当下恨得只咬牙,对着老僧猛踢两脚,怒道:“气死我了,老家伙竟然炼成了这一手!怪不得有恃无恐!好一个‘青灯佛影’!害得我白跑一趟,还折了这么多人手!”

    幻世魔蝠邱宗成道:“佛经兴许在那年轻和尚身上。三殿主已经追上去,想来此时该得手了。”

    那汉子还觉得不忿,对着老僧的肉身又重重击了两掌,这才对手下人一摆手:“整理现场,别留下本派痕迹。就算整个佛门找上门来,我们也来个死不认账!”

    地上本有十几个死者,都是幻神殿的弟子,此时被他们用白布裹了一道又一道,连背带扛带走了。

    梁祝二人在空中看得心惊肉跳,只觉得眼前发生的事简直难以置信。

    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等血腥死拼的场面,禁不住手扶酥胸口连连叹息:“为了一部佛经竟然闹成这样,真是何苦来哉?”

    山伯看着老僧的肉体孤零零躺在地上,跟着叹了口气,说道:“如此荒山野岭,只怕不久便有狼来。我们做件好事,将他埋了吧。”说着幻成|人形飘落在老僧身侧。

    他先伸手摸了摸老僧的脉搏,确定没有了心跳,这才检起年轻和尚丢在地上的禅杖,准备挖个深坑。

    英台忽然道:“佛影会不会回来?若是回来不见了肉身,说不定会着急的。”

    山伯想想也对,于是停了下来,低头察看老僧的肉体。

    老僧虽然经受了数次重击,骨骼竟然完整无损,就连肌肤也看不出伤痕,直似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一般。

    此时日正中天,阳光明媚,两个年轻人静静地守着个死了的老和尚,周围血迹斑斑,一片狼藉,显得十分突兀。

    过了一会儿,山伯耳中隐隐听见有声音传过来,好似老僧在对自己说话:“小施主,能不能帮我个忙?”

    山伯一惊,转头四顾,却又看不到人影,只得大着胆子问道:“大师请说,要我帮什么忙?”

    “请你帮我暂时照看肉身!”

    山伯奇道:“您老不是幻出佛影了嘛,既然在附近逗留,为何不赶紧回来?您的肉身还是好好的!”

    老僧低沉的声音道:“我练的是‘青灯佛影’,不是最上乘的‘夕照佛影’,一旦佛影脱体,至少三个月无法复原,可是,如果三个月不吃不喝,我的肉身就缩水了,以后便不能再用,只能封存在石塔里。所以想请你帮这个忙,事成之后老僧必有重谢。”

    山伯转头看看英台,见她频频点头,于是道:“重谢就不必了,若蒙师傅指点佛法,我便感激不尽。”说着合身一扑,整个人便与老僧化为一体,蝶衣则自动飞回英台手里。

    刚一进入老僧的肉体,山伯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觉,不但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举手投足变得虬劲有力,而且身周环绕着一股无形的罡气,三尺之内仿佛有一道气墙,只要有一丝的风吹草动,都不会逃出他的感知。更有甚者,他竟然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慈悲,一种十分神秘的气息,笼罩在周围数丈之内。冥冥之中,他似乎看到正有无数的蚁虫向着自己朝拜!

    他吃了一惊,赶忙低头察看,却又看不出一丝异状。抬头望去,只觉得阳光是那么的明媚,绿树是那么的娇美,就连天上飞动的鸟雀,也变得有情有趣,生机盎然。

    忽然之间,他发自内心地叫了声“阿弥陀佛!”

    话一出口,他觉得是那么自然,仿佛出自修佛多年的老僧之口一般。

    想来老僧的魂魄并未去尽,仍有一星半点保留在肉体之内,足以影响到山伯的内心。好在这种影响来得比较温柔,仿佛春风化雨一般,因而山伯并没有感到不妥,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新鲜。

    老僧的声音再一次远远地传过来:“老衲将一成的功力和佛识留在了体内,你可以用其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我赶着译解经书,不能陪在小施主身侧。你我暂时别过,后会有期。”

    山伯却有些担心,生怕再遇到幻神殿那伙人,叫道:“大师,若遇强敌,晚辈怕保不住您老的肉身!”

    老僧的声音变得更加微细,似乎整个人已经离开很远:“一饮一酌,莫非前定,肉身若毁,勿需介怀!译经之事干系重大,非但事关佛门兴衰,更是三教之争的焦点,老衲顾不得了……你不必太在意,用不着一直守着肉身,只要每隔三日进去一次,帮我进点米水便可……”说着遥不可闻,显然人已经去远了。

    英台将老僧的话尽数听在耳中,此时见其去远,便化成一只寸许大的蝴蝶,落在山伯肩头,凑近他耳边笑道:“梁兄,你现在身入佛门,让小妹感到很疏远。”

    山伯低头看她一眼,笑道:“一饮一酌,莫非前定。女施主,你我就此别过,我要去参禅礼佛了!此事干系重大,不能受人打扰……”

    话未说话,耳朵被蝴蝶咬了一口,耳边传来英台笑嘻嘻的声音:“你也想修成‘青灯佛影’?看我化作一只飞蛾,将你面前的青灯扑灭!”

    山伯心中一颤,双目凝视着她,好一会儿才转开话题道:“老和尚走得真快,连徒弟的生死也不管了,我们去帮他找找。”

    英台却道:“不用找!就在山梁那边藏着。我刚才飞在空中,看得很清楚,他刚刚跨过山梁就忽然不见了影子,肯定躲在某个山洞里,或者有什么障眼法。幻神殿的人刚走不远,想来他此刻还在。”

    山伯道:“英妹帮我看看,幻神殿的人是不是真的走远了?”

    英台展翅飞上高空,极目望去,只在天边看见一行人影,估计已在数十里外。

    于是山伯放下心来,迈步向着百丈之外的山梁走去。才走没多远,迎面撞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长相粗俗,满面脂粉,一面走一面四处巡视。

    山伯谨记夫子之言“非礼勿视”,只看一眼便转过头去,全然没有注意那人见到自己时神色大变举止慌张的样子。

    英台却看得很清楚,觉得那人面目竟与先前逃走的年轻和尚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在光秃秃的头顶上生出了那满头的黑发。

    转眼之间,女子骤然加快了步伐,向着不远处的树林冲去,一头扎进密林深处。

    英台连忙将自己所见说于山伯听,心中只觉得困惑:“他手足粗壮,面目可憎,喉结突起,分明是个男子,极可能是小和尚假扮的!可是,就凭这种古怪的扮相,怎能躲过幻神殿高手的追踪?既然逃过了追踪,他又为何害怕自己的师傅?”

    山伯听了她的描述,略一沉思道:“这人大有古怪!我们在后面远远地跟着,看他到哪里去就明白了。”

    于是英台再度高高飞起,凌空监视密林的动静。过了好半天,她才看到那人又换了装束,变成一个头戴天平冕冠、身背长剑的道士,从密林的另一侧急匆匆走出来。

    两人在后面远远地跟着,决心跟到底看个究竟。

    道士直奔东北,一路忽紧忽慢,时不时回头看看,有时若无其事坐在地上歇息片刻,有时又急如星矢地赶路,弄得二人追得十分辛苦。

    道士轻功显然很是高明,在他急速飞奔的时候,山伯纵然有了老僧留在体内的一成功力,还是无法追赶得上!

    眼见越追越远,山伯大急,恨不得身生双翼,化蝶去追。

    “可是老僧的肉身怎么办?难道说背在身上?还是说装在口袋中带走?”

    “对了,记得那截丝绢上说过,蝶衣可大可小,腰间每个口袋都能装重愈万斤的物品,说不定可以拿来试试!”

    想到这里,他连忙退出老僧的肉身再度穿上蝶衣,同时口中念了几句咒语。片刻之间,腰部正中的口袋陡然涨大了许多,仿佛一个布袋一般,兜头将老僧罩了进去,然后又慢慢缩小,变得跟先前差不了许多,就连重量也没有增添几分。

    英台看得吃惊:“竟然如此神奇?看来丝绢上说得不错,说不定真有‘化蝶大法’!”略一转头,却见那道人已经奔出数十里了!于是赶紧召山伯去追。

    山伯眼见蝶衣大展身手成功地将肉身收藏了起来,禁不住大喜过望,笑道:“不怕,就算他逃得再快,也休想比得过蝴蝶的翅膀。何况,这还是有可能‘穿行三界、瞬息千里’的蝴蝶。”

    两人一路追踪,大约走了两日,只觉得天气越来越冷,阴云密布,寒风渐紧,都觉得有些诧异:“这家伙究竟要到哪里去?怎么一直往北走了?”

    又行半日,山伯忽然发觉自己竟然回到十分熟悉的杭城郊外,眼前不远便是烟波浩淼的西湖,不由得为之一呆。

    英台想起上次来时还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如今却到了昏黄花叶衰的冬天,短短数月之间,一对玉人化作了蝴蝶,往日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前尘往事,禁不住叹了口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寒风凄凄……”

    山伯望着湖边光秃秃的垂柳,心中却想到吹笛的牧童,还有那行事古怪一脸j笑的黑衣人。正是那神秘的黑衣人,现身于清道原九龙墟,才令他堕入井底,不得不化作蝴蝶。

    英台将身躯靠紧了他,面现恐惧之色说道:“自打见了那人,我就像做了场噩梦,每天梦见一双不住阴笑的眼睛,想起那双眼睛我就像被梦魇住一般,手足都无法动弹……”

    山伯越想越觉得愤懑,恨得牙齿直抖,说道:“事情的起因难道就在这里?那黑衣人究竟是什么人物?怎会如此的邪恶恐怖?”

    英台面色发白,娇躯颤抖,说道:“那双眼睛……那双摄人魂魄的眼睛……你不觉得?后来的马文才也有一双那样的眼睛……”

    山伯想想果然有几分相似。正是从自己见到黑衣人那天起,马文才才忽然变得聪明起来,而且顾盼之间目光流离,分明对英台起了邪念,就像早已知道英台是女儿身一般。否则怎会那么巧?太守要给儿子娶亲,放着治下那么多达官贵人不找,单单将祝员外叫去?放着成排的千金小姐不要,非要娶英台这一小家碧玉?

    第十四章 瀚海几贤劫,魑魅蚿蛇怯

    看来那人已经到了地头,前进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从快步如飞地往前急掠,改作沿湖缓缓兜起。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冬日的太阳似乎也怕被冷风吹到,早早地落下山去,只在西天留下一抹红霞。那抹红霞也没能持续很久,只是片刻工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幕很快降临,周围一片肃静杀。

    那人向四周瞄了一圈,然后忽然腾起身子奔向无人的荒野。

    梁祝二人不敢大意,急忙从后面紧紧跟着。

    三人穿林入谷,一阵急奔,大约过了盏茶工夫,来到一处树木稠密的地方,到处都是合抱粗细的苍松翠柏,还有一些遮天蔽日、密不透风的榕树,仿佛进入幽深的洞府一般。

    又行里许,那人忽然停住了脚步,站在一排根须相连的榕树前轻呼:“三娘,我回来了!是我千槐啊!您老请开门。”

    稍停片刻,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来:“真是千槐?你前日传信回来,说是得到一件佛门奇物,真的得手了吗?”

    千槐躬身答道:“启秉三娘,弟子幸不辱命。卧底十年,终于不虚此行。”

    话音刚落,密不透风的榕树忽然往两边分开了三尺,仿佛打开了一扇门户,门户里是一个身着玄衣的老妪,枯如树皮般的脸上生着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再往里看则有些石桌石椅之类的东西。

    千槐一面往里走,一面问道:“我师傅和诸位师伯都到了吗?”

    老妪双目紧盯着他,道:“他们早就来了,说是肚子饿,外出觅食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东西在哪?快拿出来瞧瞧!”

    千槐奔进去一屁股坐在石凳上,笑道:“三娘先让我喝口水再说!我一路奔波,口干得要命,快把您老的阴阳泉拿点来喝喝。”

    老妪瞪他一眼,却也没有责骂他什么,只是转头吩咐:“小倩,去拿我精心炮制的阳泉酒来,为千槐接风洗尘!”

    一个柔柔的女声答应道:“是,这就来了。”

    此时那道树缝并未关闭,梁山伯犹豫着要不要飞进去,可是看那树枝繁叶茂,密不透风,又恐进去后出不来。

    英台心中害怕,连忙将他拉住,凑近他耳边道:“别进去,先听听这些人说什么。”

    山伯点点头,不敢再往里闯。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苗条、容貌清丽、年约双十的女子走出来,手里捧着酒具,轻移莲步走到千槐身边,小心翼翼地帮他倒酒。

    杯尚未满,那只倒酒的纤手已经被千槐握住,想挣也挣不开,只能转头向老妪求救:“姥姥……”

    老妪并不在意,只是淡淡地道:“你跟我时间不短了。老呆在屋里也不是办法,该当出去见见世面。千槐是教主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本派未来的希望。若是能跟着他,将会是你的造化。”

    小倩身子扭动了两下,似乎不太情愿,可是挣又挣不脱,只好任对方轻薄。

    千槐得意地“哈哈”大笑:“妹子别怕!三娘说得不假,跟着我真的是你的福气!你修了这么多年,身上集聚的全是阴气,连一分阳光都不能见。我可是本派极少数阴阳兼修的人,嘿嘿,你知道其中的好处了?”

    小倩闻言睁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他说的话。

    老妪还帮着对方说话:“不错!教主连本派至宝‘还阳丹’都给他服了!要不然他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去如飞?哼哼,连我老人家都不敢呐!”说到这里竟似有几分不满。

    千槐听得明白,“嘻嘻”笑道:“三娘过谦了,您老哪用得着服什么‘还阳丹’?凭着自己精修千年的功力,只要不是烈日当头,哪里去不得?您老有所不知,师傅令我服下丹丸,可不是什么好事!他让我肩起重任,为本派建功立业,却令我拜在老和尚门下,整天端茶倒水伺候贼秃,那个苦啊,多少年没有风花雪月!小倩妹妹,你别不信,我可是守身如玉的好人呢!”

    老妪上下打量着他,说道:“你一去十年,带回的东西在哪?”

    千槐面现得意之色,解下背上背着的包袱,取出一个大红的袈裟来。

    袈裟普普通通,既没有镶嵌宝石,也没有织以金丝,然而却能放出淡淡的佛光!红光隐隐,十分温馨,令洞内阴霾沉沉的感觉一下子减轻了大半。

    霎时间,耳边传来一声惊呼,小倩紧闭着眼睛拼命挣脱千槐的手,掉头向树荫深处跑去。

    乍见袈裟,就连乔三娘也吃了一惊,禁不主后退两步,怒道:“千槐,你拿这东西回来做甚?想要害死本门弟子吗?你难道反了不成?”

    千槐将袈裟平摊在石桌上,得意地抚摸着道:“这可是佛门至宝啊,我一去十年,就弄了这么件宝贝回来……”

    乔三娘怒道:“一件穿了几十年的破玩意,怎么是宝贝了?你要不说清楚,看我不打断你的腿!就算你是教主的徒弟也不行!”

    千槐左顾右盼,笑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