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周念通搀着朱子柳赶路,他此时的内功修为已是不俗,所以就算是搀着个人对他的赶路速度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二人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了一灯等人的藏身之处。
ps:感谢书友“焦娇”100币打赏,感谢书友“畾小白”再次100币打赏。
第54章 师徒重见
一灯师徒藏身于山中的一间庙宇之中,周念通和朱子柳赶到之时,正巧遇到他们那做樵夫打扮的二师兄刚刚打柴归来。他见到周念通他们俩很是高兴,向他们招呼道:“朱师弟,小师弟,你们回来啦。”
一旁的小沙弥止观上前接过他背上的柴禾,然后冲周念通和朱子柳行了一礼,便拿着柴禾到厨房烧火做饭去了。此次一灯离开天龙寺,除了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跟随之外,还带着两个一直在他身边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小沙弥止观和止慧。
周念通面露笑容说道:“念通见过二师兄。”
这时二师兄发现朱子柳一直被周念通搀着,便问道:“朱师弟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受了什么伤?”
朱子柳恨恨的说道:“没想到我和小师弟回来的途中被欧阳锋的手下给堵了个正着,我一时疏忽之下被他们所放的毒蛇给咬了。”
“哦?你们又碰到白驼山的人了?他们还真是阴魂不散啊。”
“可不是嘛,这回幸好有小师弟跟在身边,要不然我可是凶多吉少了。”
三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庙中。
这庙宇虽然看起来不大,里面却甚进深,不大的庭院中坐落着几间竹屋,三人来到其中的一间竹屋旁,樵夫上前轻轻推开屋门,把周念通和朱子柳先让进了屋。周念通只见室中的小几上点着一炉檀香,桌几旁边的那个蒲团上一个僧人正在闭目默诵经文,此人正是他的师父一灯大师。
朱子柳轻轻拍了拍周念通,然后松开他搀着自己的手靠着屋门站好。周念通来到一灯的身前,躬身下拜,恭敬的说道:“师父,弟子回来看你了。”
一灯听到声音睁开了双眼,见到是周念通以后眼中流露出了惊喜的神色,他微微一笑,慈祥的说道:“好孩子,你回来了呀。”
说完,一灯站起身来,伸手把周念通扶起,然后仔细端详起来。
“将近一年未见你,倒是长高了些。”一灯重新坐了回去,然后示意周念通坐在自己身边的那个蒲团之上,开始询问起他这段时间的经历来。
朱子柳见此情形,和二师兄俩人相视苦笑,师父他还真是疼爱小师弟呀,看样子他暂时是想不起他们俩了,于是朱子柳只好在二师兄的搀扶下回到房中休息去了。
周念通此前在家中已经把自己这半年的经历向瑛姑他们讲述过了,此时再说一遍,已是轻车熟路。
师徒二人在房中一谈就是半个多时辰,直到小沙弥前来请他们去用晚膳这才停了下来。
几人吃完晚饭以后,朱子柳又将自己和周念通在途中遇袭一事说了出来。等朱子柳说完之后,周念通拿出此前在驱蛇人怀中搜到的图画,双手捧住,说道:“这幅画乃是弟子从欧阳锋手下的身上搜到的,我和朱师兄都难解其中之意,还请师父过目。”
一灯伸手接过那幅画后将其打开来,一瞥之间,已知图中之意,笑着说道:“原来是尸毗王割肉饲鹰的故事啊。”
“那这故事却是出自何处?”朱子柳好奇的问道,他曾是大理国的状元,也算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但却从未听闻过这个故事。
一灯说道:“这画中的故事乃是出自《大庄严论经》,它原本发生于天竺角城。”
他起身从身后的小几上拿过那部经书,翻到一处,读道:“昔有一王,名曰尸毗,精勤苦行,求正等正觉之法。一日有大鹰追逐一鸽,鸽飞入尸毗王腋下,举身战怖。大鹰求王见还,说道:‘国王救鸽,鹰却不免饿死。’王自念救一害一,于理不然,于是即取利刀,自割股肉与鹰。那鹰又道:‘国王所割之肉,须与鸽身等重。’尸毗王命取天平,鸽与股肉各置一盘,但股肉割尽,鸽身犹低。王续割胸、背、臂、胁俱尽,仍不及鸽身之重,王举身而上天平。于是大地震动,诸天作乐,天女散花,芳香满路。天龙、夜叉等俱在空中叹道:‘善哉善哉,如此大勇,得未曾有。’”这虽是神话,但一灯念得慈悲庄严,众人听了都不禁对尸毗王肃然起敬。
读完这段故事,一灯轻轻摩挲着经书的书页,然后拿过那幅画,对着烛光透视纸质,又轻轻弹了几下。
朱子柳见状说道:“我看这幅画的纸质粗糙,像是产自西域。”
一灯点点头,将经书和那幅画摆在一起,说道:“不错,你们瞧。”
几人上前仔细查看,发现这两者所用的纸质都是一样的。
“这部经书是我师弟从西域带来送我的,是以西域的纸张所书,而这幅画也是西域的纸张,看来它正是欧阳锋所绘了。”
身体尚有些虚弱的武三通问道:“那欧阳锋作此画有什么险恶用心?”
一灯轻笑道:“他如此处心积虑,是怕我不肯救人,拿这画来激我,这不是忒也小觑了老和尚么?”
“是弟子无能,拖累师父了。”武三通神色一黯,若不是为了给他治疗内伤,师父又怎么会落到此般境地呢。
一灯摆了摆手,说道:“别说你是我的徒弟,就是旁人,难道我就不救了吗?所谓的‘天下第一’不过是虚名,他欧阳锋也瞧得恁大了。”
想想也是,欧阳锋为了这个虚名,不惜使出种种毒计,在原书中他后来为了扫除竞争对手,甚至还出手偷袭了洪七公,结果最后虽然他的武功已是天下第一,却落得个神志不清的下场,也算是够可悲的了。
“师父……”武三通听了一灯的话,感激不已,情绪激荡之下,颊现潮红,显然是又牵动了尚未痊愈的伤势。
周念通这时想起自己身上还揣着不少九花玉露丸,都是他离开桃花岛前黄蓉塞给他的。周念通赶紧从衣囊中取出装着药丸的袋子,说道:“我这儿有桃花岛秘方配制的九花玉露丸,师父你和武师兄服几丸可好?”
第55章 再悟总纲
周念通说完,将九花玉露丸尽数从袋子里倒出,数量足足有好几十粒。
一灯喜道:“好啊,想不到你身上还带有这补神健体的妙药,看来药兄他对你这个女婿还真是不错。”周念通刚才跟一灯讲述自己前段时间的经历时,已经将自己和黄蓉定亲的事情也说出来了,所以此时一灯才会如此打趣他。
周念通红着脸说道:“这些九花玉露丸并非岳父所赠,都是蓉儿她给我的。”
一灯笑着说道:“果然是女生外向,竟然把她爹秘制的灵药都给你了,要是让药兄知道了怕也是徒呼奈何吧。”
朱子柳在一旁好奇问道:“师父,这九花玉露丸是何等灵丹妙药?”
一灯回答道:“你们有所不知,念通他这岳父本事大的很,其中一项本事就是炼制丹药,倒还真是无愧他那‘药师’之名。当年华山论剑时,我们五人个个斗得有气没力,药兄他就拿出这药丸来分给大家一起服食,果然灵效无比。”
泗水渔隐一听这九花玉露丸有如此功效,赶紧到厨下取来两碗清水,周念通将药丸尽数倒在掌中递了过去。
一灯摇了摇头,说道:“哪里用得着这许多?这药丸调制不易,你还是自己留些以备不时之需吧。”
周念通哪能答应,他说道:“我曾听岳父他说过,这九花玉露丸药效非凡,自然是服得越多越好,师父您如今身体欠佳,弟子就算是把世上所有灵丹妙药搬来,都还嫌不够,这些许药丸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再说还有武师兄啊,他也得服食一些调养身体吧。”
一灯拗不过周念通,于是从他手中拿过十几粒九花玉露丸吞服,又从泗水渔隐那里接过碗来喝了几口清水。武三通见师父服完药丸之后,这才将剩下的药丸拿了过来用水送服。随后两人便回房开始打坐运功,以便于更好的吸收药效,周念通则主动跟在一灯身侧为他护法。
过了半个多时辰,一灯缓缓睁开双眼,长呼了一口气,然后开口说道:“这九花玉露丸果然是灵妙无比,这十几粒药丸便可抵我苦修大半年的功效了。”
周念通上前递过准备好的热水和毛巾,说道:“只要师父能够早日恢复功力,我们可就不必再怕那西毒欧阳锋了。”
一灯接过毛巾擦了擦脸,说道:“此番我救治三通损耗颇大,哪有那么容易就恢复?就算是服了这九花玉露丸,也不过是少花费半年时光罢了。”
顿了一顿,一灯继续说道:“既然你和你朱师兄来此途中又碰到了欧阳锋的手下,想必过不了多久这里也没法再呆下去了,咱们还是得尽早打算,再寻一处隐秘之地才是。”
这般东躲西藏的日子还真是有够憋屈的,不过前几日那一番厮杀,周念通可没手软,连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估计欧阳锋得等过上半个多月才能知道他这群手下全军覆没的消息。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让一灯能尽快功力复元,于是周念通说道:“师父容禀,弟子此前在桃花岛遇到我爹时,曾看了他手中的《九阴真经》上卷,认为其中的《疗伤篇》和总纲中的功法应该对师父你有所帮助。”
说完,周念通开始背诵起那篇总纲的梵文版来:“……斯里星,昂依纳得。斯热确虚,哈虎文钵英……”他一上来就背诵总纲的梵文版,而不是背他和周伯通钻研出来的中文版,就是不想让一灯受到他们观点的束缚,也许一灯还能从原版的经文中参悟出更有用的东西呢?
周念通的梵语本来就是跟一灯所学,所以一灯听到他说梵语并无什么意外。但一灯再仔细一听,却发觉周念通所说的却是一篇习练上乘内功的秘诀,心中大感诧异。
等到周念通背完以后,一灯问起他来,周念通便照实说了,还将自己背诵梵文版的因由也一并告知了他。
一灯惊叹无已,说道:“此中原委,我曾听你师伯重阳真人说过。撰述《九阴真经》的那位高人黄裳不但读遍道藏,更精通内典,识得梵文。他撰完真经,上卷的最后一章是真经的总旨,忽然想起,此经若是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持之以横行天下,无人制他得住。但若将这章总旨毁去,总是心有不甘。于是他改写为梵文,却以中文音译,心想此经是否能传之后世,已然难言,中土人氏能通梵文者极少,兼修上乘武学者更属稀有。得经者如为天竺人,虽能精通梵文,却不识中文。他如此安排,其实是等于不欲后人明他经义。因此这篇梵文总纲,连重阳真人也是不解其义。”
说到这儿,一灯笑道:“岂知天意巧妙,这《九阴真经》却叫你这个精通梵文的孩儿给遇上了,还当真是难得之极的因缘。”
说完,一灯让周念通再将经文梵语从头到尾一句句的缓缓背诵,他将之译成汉语,写在纸上。
这《九阴真经》的总纲精微奥妙,一灯虽然学识渊博,内功深邃,却也不能一时尽解,他对周念通说道:“这《九阴真经》果然名不虚传,总纲中所述的功法更是精妙无比,我得详加钻研一番,才能尽释其意。”
接着他又说道:“我玄功有损,原须修习五年,方得复元,但依这真经练去,看来不用三月,便能有五年之功。虽然我所习是佛门功夫,与真经中所述的道家内功路子颇不相同,但看这总纲,武学到得最高处,殊途同归,与佛门所传亦无大别。”
周念通点头称是,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还将他和周伯通两人研究出来的那一版也默写下来,然后把两个版本放在一起,和师父一灯俩人一起参详起来。
一灯和周伯通都是当世的武学宗师级人物,他们的境界相差无几,所以对于这《九阴真经》总纲的理解也是大同小异,就算个别地方有不同的见解,也不过是思考角度不同所致,这两版汉语版的总纲互相印证对照,取长补短,让周念通对这总纲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56章 藏身之处
这些时日,周念通除了和一灯钻研《九阴真经》的总纲之外,还将上卷中的《疗伤篇》也给一灯讲述了一番。
顾名思义,这《疗伤篇》系为疗伤之用,不过照此行功亦能用以增加功力,只不过效率不如真经中专门提升功力的法门有效罢了。此篇中所载的主要是关于各种内伤治疗方面,对于一般的外伤则并未多提。
《疗伤篇》效果最佳的疗伤之法需要有身怀内功之人从旁协助,两人依着真经上的法门,各出一掌相抵,同时运气用功,以协助之人的功力,助伤者治伤。不过此门功法须得受伤之后就立即救治,而且需要耗费整整七日时间。更为困难的是在这七日七夜之间,两人的手掌不可有片刻离开。由于两人的气息相通,虽可说话,但决不可与第三人说一句话,更不可起立行走半步。其间若是有人前来打扰,便即前功尽弃。
一灯现在的境况并非是受了内伤,而是为了给武三通治伤导致功力大损,所以也无需用到此法。反而《疗伤篇》中其它温养的功法更适用于他。一灯依照周念通所述的疗伤功法调养,再结合那精妙无比的真经总纲,如此这般才过了一个月的工夫,他的功力已是恢复了将近一半。
这一日,周念通得了一灯的指点之后,正独自在庙宇院中演练武功,忽听院外传来脚步声,原来是他的大师兄泗水渔隐回来了。
由于周念通和朱子柳此前在途中遇到了白驼山的驱蛇人,虽然他们已经将对方尽数击杀,但难保欧阳锋不会再派人寻到这里来。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一灯师徒还是决定离开此地另寻它处藏身。
这时武三通提起了一个隐秘的地方,乃是他十多年前外出替师父办事时无意间寻到的。不过那处隐秘之所并非在大理国境内,而是远在南宋的桃源县(位于今湖南省的西北部),而且相隔时间太久,他也记不太清楚那地方的具体位置了。
如今有真经总纲和《疗伤篇》相助,一灯的功力复元也就是两个来月的事儿,所以周念通本以为他们就在大理国内找个地方藏身即可,到时候等师父玄功尽复,便可去找欧阳锋算算帐,但一灯却力言不可怨怨相报,反而认为武三通说的那处地方虽然与大理相隔万水千山,但也正好可以避开欧阳锋。
其实众弟子都不清楚一灯心中的盘算,他此番更主要的却是为了周念通所考虑,不想让自己这关门弟子被欧阳锋盯上。
一灯心知以欧阳锋的歹毒,若是知道了周念通身怀先天功,定会想尽办法加害于他,为了周念通的安危着想,于是一灯便在一个月前派出泗水渔隐去寻找这个新的藏身之地去了。
也不知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欧阳锋是没有得到手下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知晓了此事却没来得及再派出人手,反正一灯他们再也没有发现周围有任何西域白驼山之人的踪迹。
如此良机他们怎能不好好把握,于是等到泗水渔隐赶返回来后,一灯师徒便连夜收拾行李,开始向那个新的隐秘之地迁徙。
他们师徒五人外加两个小沙弥,一行七人露宿风餐,出了大理国国境,又走了二十多天,终于来到了桃园县境内。
泗水渔隐在前面领路,他们沿着官道走了半天后转入一个岔路,又向前行了七八十里,道路开始变得愈来愈窄,再行八九里,道路两旁山峰壁立,中间仅有一条羊肠小径,刚刚能容一人勉强过去,看样子这条小径乃是条进山之路。
几人循着陡路上岭,约莫走了一个时辰,道路却是更窄,有些地方须得众人侧着身子方能过去。这时正当六月盛暑,天空中赤日炎炎,流火铄金,但山路两旁峭峰插天,将骄阳全然遮去,倒也颇为清凉。
又行了一阵,忽听远处传来隐隐水声,泗水渔隐告知大家马上就要到地方了,于是众人当即加快脚步。
几人走的越近,那水声便越大,寂寂空山中,只闻水声在山谷间激荡回响。等到他们走到山岭顶上时,只见一道白龙似的大瀑布从对面双峰之间奔腾而下,声势甚是惊人。
“没错,正是这里,我当初来此山中采药,无意间发现山后有一古刹,只不过当时寺中并无僧人,想必是已经荒了下来。”武三通见到那瀑布以后说道。
泗水渔隐点头说道:“要想从前面瀑布这儿到达峰顶实属不易,不过我倒是在后山找到一条上山的路,虽然亦是难行的很,但比之前山却要好走一些。”
山路至此已是戛然而止,不过泗水渔隐早就寻好了路,他领着众人进入山林,在陡峭的岭间穿行,七拐八绕之下便来到了山岭之下,此时他们已是绕到了后山。接着又蹑乱石,踏险峰,沿着陡峭的山壁一路攀登,好在周念通他们几人功夫都不弱,遇到险处可以凭着轻功纵跃而上,就算是带着两个小沙弥和尚未复原的武三通也没有什么危险。
几人登到峰顶之后,但见山边一排棕榈,排列整齐,显然是人为栽种,山风一起,树叶随风而动,宛若挥扇一般。棕榈树的尽头是一块平地,平地之上有一座小小的寺院,寺庙前挖有一个荷塘,此时六月将尽,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节,朵朵荷花在池塘中吐红摇翠,煞是好看。
一灯师徒穿过荷塘,来到庙前。寺中的僧侣不知是何原因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各自散去,无人打理之下,这寺庙已是破败不堪,门前的匾额都缺了一块儿,只能分辨得出后两个字是“水寺”。
他们进入庙中,走过一条青石铺的小径,又穿过一座竹林,只觉林间绿荫森森,幽静无比,令人烦俗尽消。这竹林之中隐着三间石屋,也幸好这些屋子是石屋,能经受的住风吹雨打,至少外观上看可不像庙门那么破败。
ps:感谢书友“=fg=一箭”100币打赏。
第57章 再出江湖
周念通上前推开其中一间石屋的门,“吱呀”一声,随着屋门的打开,房门口顿时腾起一股烟尘。好在周念通早有心理准备,推门之后并没有急着进去,才没被那积下多年的灰尘给弄得灰头土脸。
等到尘埃散去,屋内的空气也流通的差不多了以后,周念通才迈步进到屋中,此时屋里面仍有一股淡淡的霉味,原来摆放在屋里面的那些木头打造的家什用品都已经腐朽破烂不堪,稍微一碰便散了架,看样子这屋子想要住人还得下力气好好拾掇一番不可。
周念通等人先请一灯到竹林间歇息片刻,然后他们挽起袖子开始打扫起卫生来,虽然渔、樵、耕、读和周念通五人由于平日里很少做这样的活计而显得有些笨手笨脚,但那两个小沙弥可是做惯了这些粗活的,所以几人收拾的速度倒也不慢。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清扫,三间屋子里面那些霉烂朽破的家具等物都被他们给扔到外面的山崖边,只是要想换新的家具还得等明日才有时间下山采买,不过幸好屋里面的床是用石材所砌,只需要清洗干净铺上被褥即可,要不然他们几个今晚就得打地铺了。
一灯对此处的环境很是满意,赞许的颔首说道:“这等世外清幽之地,倒是个有助于修行的好地方,想必以后的日子当能安稳下来了吧。”
于是师徒几人便在这山间庙宇安居下来,每日里一灯除了潜心修炼以期早日恢复功力外,还为周念通讲述他对《九阴真经》上所载的那些拳精剑理的见解,这也让周念通的眼界大开,武功水平也是不知不觉的悄然增长着。
就这样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有了《九阴真经》总纲和《疗伤篇》上面的功法相助,一灯的功力终于完全恢复如初。
而周念通见到师父已是玄功尽复,终于放下心来,他也开始准备动身下山了。
周念通此行打算前往中都北京,一方面他答应了黄药师要从梅超风那里讨得《九阴真经》的下卷,此时梅超风应该是练功出了岔子正躲在赵王府里。另一方面他还惦记着梁子翁养的那条药蛇呢,算算时日估计这条蛇也快培育成材了,若是就这么错过了岂不可惜?
周念通依依不舍的向师父一灯告别,一灯虽然也有些舍不得他,但还是豁达的说道:“你既然还有事要办,自当早去解决,无需挂念为师。不过你在外时,一定要小心那欧阳锋,如有可能就尽量避开他,不要让他知晓你身怀先天功这等神功。”
“弟子省得了,一定不忘师父的叮嘱,师父您也要保重好身体啊。”周念通答应道。
一旁的朱子柳等人跟着说道:“小师弟你就放心吧,我们定会照顾好师父他老人家的。”
“如此便有劳众位师兄了。”周念通说完,毕恭毕敬的在一灯面前拜了四拜,然后才告别下山。
武三通伤势尚未痊愈,只送周念通到庙门便被他给劝了回来,而其他三位师兄则一直将他送到了山脚下,这才执手互道珍重而别。
周念通一早下山,行到中午时分,已到了桃源县治下。这桃源城中只有一家像样的酒家,叫作“避秦酒楼”,用的便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周念通此时也有些腹中饥饿,便信步走进这酒家里。酒保见他丰姿隽永,气度不凡,哪敢怠慢,急忙殷勤的上来招呼:“这位公子里面请,您是要在这大堂就坐还是上楼上的雅座?”
周念通性子喜静,不太愿意在大堂那种喧吵的环境下吃饭,便示意酒保引他上二楼的雅座用餐。
酒保将周念通带到二楼临窗的一处座位上,这里的环境比一楼要安静得多,还能看到外面的风景,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雅座了。
等到周念通入座以后,酒保开始介绍起他们店中的特色菜品来。这桃源城只是个小县城,避秦酒楼也不是什么大酒楼,不过他们店中有一道“蜜蒸腊鱼”却是堪称一绝。这道菜所用的腊鱼都是产自离桃源县不远的洞庭湖中,其肉质鲜嫩无比。周念通听酒保推荐,便点了这道“蜜蒸腊鱼”,随后又点了“炒兔丝”、“爆獐腿”等几道菜。
“公子用什么酒?小店有十年陈的三白汾酒,先打两角可好?”待到周念通点完菜后酒保问道。
周念通点头应允,不一会儿工夫,他点的那些菜便逐一送上桌来,接着酒保又把酒也端了上来。
周念通先夹起那腊鱼尝了一口,味道果然鲜美,让他胃口大开。
周念通吃几口菜,小酌一口酒,然后再吃几口菜,倒是惬意的很。忽然,他听得远处的座位上传来一阵切切私语声。
“马大哥,你说这回帮主让我们前往临安府,到底所为何事啊?”其中一个年轻的声音问道。
“帮主他老人家行事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只需要听他的吩咐即可,你问这么多作甚?”另一个声音要苍老一些。
周念通凝神望去,但见旁边那桌坐着的两个人一个是刚二十出头的青年,另一个则是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两人均是一身黑衣打扮,正一边吃着饭一边小声说着话。
“嘿嘿,我这不是好奇么……”青年虽然被训了,但却毫不在意。
“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你少打听。”
那个中年汉子左右张望了一下,再次压低声音说道:“我们此次前去只是打前站,那北面来的贵人……”
中年汉子越说声越小,到后来凭周念通这般深厚的的内力都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了。
周念通暗自思索:北面来的贵人?难道是金国人?
他再仔细打量这俩人的衣着,这才在他们的袖口处发现了一个像手掌一样的标志,这才明白,原来这俩人是来自铁掌帮啊,看来裘千仞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与金国勾结了。
ps:感谢书友“咪咪小鸟”100币打赏。
第58章 中都燕京
周念通有心想多听听那俩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也好知悉铁掌帮的动向,可是那个中年汉子始终警觉的很,声音一直压得很低,以周念通的耳力都听不清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周念通无奈只得放弃,反正依照原书情节,裘千仞勾结金国之后也没干出什么祸国殃民的大事儿来。
其实裘千仞对金国的用处还真没有多大,铁掌帮虽然号称川、湘第一大帮,但跟天下第一大帮派——丐帮的势力比起来还是要差上不少,有着丐帮的牵制,就算裘千仞想干出什么大事儿也难。所以他甚至还比不上那些被收买的宋朝小官吏有用,没看他就连藏在他们老巢铁掌峰的《武穆遗书》都没给完颜洪烈弄到手么?想到这儿,周念通也就不再关注这两个龙套帮众,而是继续把心思放到眼前的酒菜上去了。
酒足饭饱以后,周念通离开避秦酒楼,踏上了前往大金国的中都燕京城的道路。
他一路行经江陵府、襄阳府后,进入到金国境内的汴京路,然后在金国的南京(非后世的南京)开封府歇息了两日,继续向北,又走了大约半个月,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中都燕京。
燕京是大金国的京城,当时天下第一形胜繁华之地,即便宋朝旧京汴梁、新都临安,也是有所不及。只见红楼画阁,绣户朱门,雕车竞驻,骏马争驰。高柜巨铺,尽陈奇货异物;茶坊酒肆,但见华服珠履。真是花光满路,箫鼓喧空;金翠耀日,罗绮飘香。
如果是其他初来燕京的人,十有八九要被这般景象所镇,但周念通却没受什么影响。毕竟这燕京城就算再繁华,还是无法跟后世的魔都、帝都、香港等现代大都市相比,甚至就连那些二线城市都不一定能比的上,所以自然不会让周念通手足无措,他反倒信步沿着长街闲逛,颇为感兴趣的游览起来。
逛了半天,已是到了傍晚时分,周念通挑了一家金碧辉煌的酒楼走了进去。
这酒楼装饰奢华,菜品也是十分丰富,大堂的台子上还有伶人在那给客人唱着曲儿,但这里的价格么,自然也不会便宜了。
周念通随便点了几个酒楼的招牌菜,等到吃的差不多时,他招来店伙儿说道:“小二,会钞。”
店伙儿麻利的赶过来,瞅了一眼桌上的饭菜便报出了周念通此次的花费:“公子爷您可吃好了?一共是七两六钱四分。”
周念通随手掏出一小块儿银子,大约能有十两左右,递给店伙儿后说道:“剩下的就赏给你了。”
“谢公子爷您看赏。”店伙儿掂了一下手中的银子,估摸着除去饭菜的费用还能剩下二两三四钱,这可以算是一笔不小的打赏了,于是他忙不迭的道谢。
周念通摆了摆手,问道:“小二,跟你打探些事儿,你若是答得好了我这里还有赏。”
“公子爷您这可就问对人了,谁不知道我孙三儿的消息那是最为灵通的?您想打听些什么?”得了赏银后的店伙儿十分的殷勤。
周念通当然不会把人家吹牛的话当真,他倒想看看这店伙儿的消息究竟有多灵通,于是说道:“哦,是么?那你且先跟我说说这燕京城最近可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
店伙儿开始把他道听途说的那些新鲜事儿都一一向周念通讲述起来,不过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于周念通并无什么用处,所以听得他有些不耐。
这店伙儿也是个有眼力价儿的,见周念通面露不耐之色,知道这位公子爷对自己说的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压低了声音说道:“公子爷您给我透个底儿,您到底想知道什么消息?”
周念通手指轻轻在桌上叩了叩,瞥了店伙儿一眼说了三个字:“赵王府。”
赵王府?!大金国的赵王是谁?正是那六王子完颜洪烈,据说最有希望成为大金国下一个皇帝的人,店伙儿一听这三个字顿时打了个激灵,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这边后,开始在心里面琢磨起周念通的用意来。
不过他见周念通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并不像是什么歹人,倒更像个书生一般,心里认定他是要投效于赵王爷,所以才向自己打探消息。
于是店伙儿就把一些关于赵王府的情况简单的跟周念通说了说,包括赵王府所处的位置啊,府里的管事是谁啊等等。反正这些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儿,除了自己之外许多人都知道。
“就这些了么?”周念通问道,一块儿碎银又出现在他的手中。
店伙儿望着周念通手中的银子,心思急转,忽然想起一事,他凑到周念通身边,悄声说道:“我听西城门的门卒钱老六说起过一件事儿,赵王爷此前曾率亲兵前往大漠的蒙古诸部,可是前些日子他却突然回来了。据说当时赵王爷是连夜叫开城门,身旁仅有四人护卫,那些亲兵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周念通一听,完颜洪烈刚刚从大漠回来?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剧情?他开始努力回忆,苦思了一番后终于对上了号。
此前完颜洪烈前往大漠,是要在蒙古诸部中间制造矛盾,以达到削弱他们的目的。但现在看样子他是好不容易才从大漠逃回来,那护卫他的四人应该就是鬼门龙王沙通天的四个徒弟黄河四鬼了。这么说完颜洪烈分裂蒙古诸部的策略是彻底破产了,那么铁木真此时应该已经击败他的义父王罕和义弟札木合,统一了蒙古诸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终于正式踏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另一方面,郭靖郭大侠也应该已经被铁木真封为“金刀驸马”,开始和江南六怪一起离开大漠,准备南下赴那嘉兴之约了吧。
“这消息倒是有点儿意思,喏,赏你的。”周念通将手中的银子抛给那店伙儿,然后起身离开了酒楼……
ps:感谢书友“醣、”100币打赏。
第59章 高升客栈
燕京城的夜晚依然是十分热闹,此时尚未到宵禁的时辰,周念通信步四处闲逛,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城西。
燕京城西类似于后世都市的商业区,到了晚上人流仍是不少。这里有一家十分有名的客栈,名为“高升客栈”,这家客栈的地脚很好,紧邻着街道边,而且占地面积大,再加上它家的价格公道,服务也很周到,所以每天人来车往,生意十分火爆,在整个燕京城都是数得上的。
周念通晚上正好也得找地方住,所以当他看到写有“高升客栈”这四个大字的旗幡后便决定就这家店里歇脚。
高升客栈从外面看并没有显得有多金碧辉煌,就是个普通的两层楼房。不过它的木材用料可不普通,都是从长白山运来的的百年老树,又经过名匠之手建造,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低调的奢华”。门前有三蹬台阶,显然这房子地基起的颇高,一般这样的建筑都有很好的防潮能力,造价也绝对不便宜。
周念通迈步走上台阶,跨过一尺来高的门槛儿,刚一进客栈门,一个小二就飞快的迎了出来,热情的说道:“这位公子快里面请,里面请。”一边说着,还一边殷勤的拿起搭在肩膀上的白毛巾在周念通身前虚虚的掸了掸,这个动作是帮客人拂去赶路时沾在身上的尘土的意思。
周念通微微点了点头,进了客栈。
刚一进去便是客栈的大堂,这里十分宽敞,靠近街边的这一面还开了几扇窗户,虽然此时已是戌时,但在许多牛油大烛的烛光照射下整个大堂显得很是亮堂。地上铺的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蹭洗得锃亮。堂中摆了十来张桌椅,这些桌椅都是硬梨木所制,都是有些年头了,表面早已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包浆,但却被那些伙计用抹布擦的很是干净,不像大多数客栈酒家的桌椅那样怎么擦都是油腻腻的样子。
这会儿还没过饭点儿,所以还有许多人在此吃着晚饭。饭菜的香味和酒的香气混杂在一起,飘散在大堂里,很是勾人馋虫,饶是周念通刚吃过晚饭都下意识的吸了吸鼻子。
周念通扫了一眼,整个大堂十多张桌椅竟然座无虚席,这些人大多都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有的穿着棉袍,有的穿着皮袍,有金人,也有汉人,还有零星几个蒙古人,他们推杯换盏,划拳斗酒,谈笑喝骂,掀起了阵阵的声浪。
其间有四五个小二在大堂中往来穿梭,有的端着托盘为客人上酒上菜,有的忙着拾掇用完饭的桌上的那些碗碟,还有的忙着招呼新来的客人,一个个都是忙碌的不得了。
“这位公子,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小二将周念通引进大堂后问道。
“住店,一间上房。”周念通回答道。
“好咧~~~上房一间~~~”小二拖长了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