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试试,等有了孩子再谈成婚的事”
豆腐西施收回了手,神情慢慢的严肃起来:“一个小小的叛乱,怎可能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啐,那不成了通jiān了吗?这是什么馊主意?”
没错啊,豆腐西施的心态,也是大宋多数人的心态。北宋末期,经济是越来越繁荣的,沉浸在繁华盛世当中的老百姓与官员,都不会想到这场不起眼的动乱,会蔓延十几个州县,持续十多年。
“我这次缉捕曾癞子,发觉曾癞子脚上穿着一双绣着莲huā的鞋——鞋底绣莲huā,很奇怪?海州城附近信仰白莲教的有很多吧……算不算通jiān我不知道,但若有了孩子,哪怕你又克死一个男人,有个孩子在身边,你也不用害怕老无所养,以后嫁不嫁都成。”
豆腐西施回答:“白莲教啊,这名字古怪,不过,服饰上绣上莲huā,这习俗景教有,摩尼教也有。景教都是海商信仰,也有些读书人信,毕竟这宗教,曾被大唐皇帝推崇过。但乡野之间还是信仰摩尼教的多点,常常是几村结纳在一起,形成一个莲社……
嘻嘻,说起来,命硬的男人奴家只见过一个,就你了,拐子敲éng了你,打傻了你,你都死不了,现在还活蹦乱跳,成了‘大将’……说起通jiān这回事儿,别人奴家不信,担心他占了便宜翻脸不认帐,大郎我是信的,你照顾这么多女孩,发乎于情,止胡于礼,不如,咱俩通jiān吧。”
时穿截断豆腐西施的话:“那么,每一个莲社的首领,乡民称之为‘老爷’,每次白莲教集会,乡民称之为‘拜老爷’——高老爷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咱俩通jiān,值得考虑,你要身材有身材,要身家有身家,这买卖,不亏啊。”
豆腐西施惊喜万分:“郎君这是许了,那……咱俩什么时候开始?”
时穿稍停了一下,摇摇头,似乎对豆腐西施打破对话的默契很不满,他继续说:“白莲教组织非常严密,至今人们光知道高老爷造反了,却不清楚这位高老爷是否真的姓高,本名叫什么,年龄多大,在这种情况下,官军剿匪,首战必败无疑……这个,在城里,在大家眼皮底下的……”
“眼皮底下,才方便……”豆腐西施用xiong膛蹭着时穿,媚眼如丝:“半夜三经,我留个门,你偷偷来去,真是……”
正说着,黄娥领着环娘转回来,吓得豆腐西施连忙端正了身躯。黄娥一进门,看到豆腐西施满脸发情状,脸一沉,正想说什么,环娘蹦蹦跳跳,伸着五个稚嫩的手指呼喊:“五百贯,顾三娘愿意五百贯卖宅子。”
豆腐西施愣了一下,眼睛马上亮了起来:“郎君要在豆腐巷置产,太好了,顾三娘那栋房子,少说也在百贯上下,她肯五百贯卖你,实在是便宜了……嘻嘻,这下子好了,这下子,全成了”
哥哥要置产,哥哥有了自己房子就能搬出豆腐西施这sāo货的院子……黄娥想到这里,也笑容满面:“顾三娘手快,附近的邻居都签字同意她卖房了,如今只剩下我们,如果我们出面买房子,连这道手续都省了,只要拿钱过去,就可以立契约——只是顾三娘说,她新买的房子三个月后才能收拾好,希望我们能让她再住三个月。”
豆腐西施怂恿:“便是许那顾三娘再住三个月,也值啊三个月租金才多少,顾家那座院子里有四个套院,前后都临街。后院的老大媳fu、老二媳fu,还有顾二婶,顾小七娘原先居住的院落,都tg整齐的。郎君搬过去自己住,以后连孩子成家的屋子都有了。”
当然,时穿若是在豆腐西施隔壁置产,那以后通jiān就方便了……嗯,就是时穿万一被豆腐西施“克”死了,死去老公的产业就在隔壁,那不是更方便兼并吗?
第163章 宋朝让人震撼的亲情
第163章 宋朝让人震撼的亲情
众人都说这笔买卖好,这笔买卖当然进展的很快。
第二天,在中人的见证下,双方快速的签订了合约,并在衙门上盖了印章,这笔买卖就算完成了。
因为这桩买卖,顾三娘倒是重新回过气来,望向时穿的目光不再躲躲闪闪,甚至还有兴致寒暄,她堆起笑脸,没话找话的问:“大郎,我家小妹过去多承你照顾,如今她在王相公府上很是受宠,已经开始协助王夫人管理家务了。她倒是常想着在大将这里受教诲的日子……”
顾小七娘总共在时穿这里学了不到一个月,时穿能教她的也就是一套乘法口诀而已,而后发了几本书而已,他不信凭借一套乘法口诀,顾小七娘就能在王相公家里当家。不过,时穿还是接受了顾三娘的恭维……一套房子便宜三十万钱,便是被顾三娘再告发一次,也值了。
“在下不敢居功,小七娘能有今天,还是顾二婶多年的教导,怎么,小七娘如今很得意吗?”
时穿的话里充满拒人千里的味道,顾三娘赶紧站起来,恭敬的回答:“大郎赠送顾小七一套女书,王相公看了很赞赏,还说有机会想见见大郎。我家小七也因此受王相公看中,帮助府里教养王相公家中未婚小娘子。
家母常常念道时大郎的这份恩情,还说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如今她正在新家里,帮助收拾房子。”
时穿随口回答:“哦,原来如此,你家小七娘受王相公重视,所以才想搬去王相公家附近居住。好主意,这样一来,你就是出嫁了,父母兄弟也可以得到王相公的照顾。”
顾三娘再三感谢之后告辞,等她走后,院中的小娘子们得到消息,纷纷赶来祝贺。傍晚时分,林翔与黄娥父亲的管家也获知了消息,一起赶来祝贺,林翔满意的说:“贤侄这下子也算是有产业了,好好,我的家眷接来之后,要拜托贤侄照顾。”
黄娥立刻触电般跳起来,恼怒的说:“舅舅,你现在租的房子不好使吗?大郎新买的房子,要三个月后才能腾出来,这段时间舅舅还要安心住在宅宿务的上房……”
时穿摆手制止黄娥,随手拿出两块银tg、一叠交钞,少许碎铜钱,一起塞给林翔。因为林翔称呼他为贤侄,所以时穿的称呼也变了,他口称:“舅爷,这是三百贯钱,大约够赶考的费用了。”
林翔愣了一下,他慢慢的伸出手来,将那些银钱收起来,叹着气说:“舅父无用啊,竟要靠贤侄豁出命去捕盗,才能凑足路费……贤侄放心,这笔钱,我一定会还你。”
将这些钱揣到袖中,林翔冲黄娥拱手:“甥女,我明天就动身,舅父这科一定努力,不挣一个衣冠,绝不回乡。”
林翔拱一拱手,决绝的告辞而去。
他一走,黄娥的双肩立刻塌了下来,出放松的神情:“这下好了,我以后每晚都可以住在这里了。”
林翔走了,那位老管家孙伯还在,他听了这话,神sè焦急的上前阻止:“那不行,姑娘,老爷马上快上任了,还是给老爷留点体面。”
黄娥瞪着老管家:心说:你知不知道,这屋里有个狐狸精时刻不停走动着?瞧,我一时没看紧,那狐狸精已经挨到哥哥身边了,我再不过来盯着,她一定能爬到哥哥chuáng上?
老管家毫不退缩,心说:娥娘,嫁谁不是嫁?姑娘的名声比天大,名声好了,便是嫁不成时大郎,自然有李大郎张大郎王大郎。万一瓜田李下,被人怀疑了,毁了名声,就是嫁了时大郎,今后你在他屋里能抬起头来吗?
两人相持不下,时穿出来打圆场:“娥娘还是早上来,晚上走吧,你新租的房子在营房巷,附近有禁军看着比较安全,这里嘛……大约再有一个月,四处的流民就要抵达海州了,城里会很拥挤,也很不安全。”
黄娥回过神来,诧异的望着时穿:“哥哥确信会有流民涌来吗,县衙今早接到的消息,说梁山水寇在淮阳稍稍取胜,但马上掉头回去了,此外,童贯童使相已经开始调集禁军,童使相的军队就在江南,恰好挡在海州前面,流民怎会赶来海州……”
说话间,鲁蕴等人也赶到了,他们原本在县衙的工地上,接到时穿的通知后就回家准备提亲的礼物,原打算趁着夜晚跟师傅好好商量一下。这三人进门的时候,时穿正在谈论流民问题,鲁蕴听见这话题并没有说话,李石跳着脚插嘴说:“是呀是呀,娥娘说的是呀,我等虽然受县衙委托,开始修缮城墙,可县衙催得并不紧,哈哈,县里给的工程款也不是足额……如今县里州里都对此不上劲,小小一个教匪作乱,能掀起多大的浪?”
时穿正想跟三位徒弟好好谈谈这事,他也不解释,摆手说:“一个月之内,把你们的婚事都办了,不能耽搁。然后咱们腾出手来……”
鲁蕴听了这话儿,出心愿得偿的微笑,屈鑫似乎有点害羞,嘴chun蠕动了两下。李石脱口而出:“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办——徒弟已经选好了煤饼场的铺面,就等媳fu过去主持,啊,可盼着这一天了。”
时穿回身取了几张契约,当着鲁蕴三人的面交给他们三位的心上人:“我已经买下了隔壁的院子,听说隔壁院子有四个小院,今后香胰场、香膏场的作坊就设在那个院里吧。这两个作坊,我把股份分成十九份,你们每人一份当嫁妆。”
环娘扭着身子插嘴:“哥哥,香膏场啊……这东西,原本是哥哥为环娘擦手而想出的药方,环娘我是不是可以多占一份?”
黄娥拍了一下环娘的脑袋:“没听哥哥说吗,分了十九份,哥哥自己都没占一份,你还贪心。”
时穿不以为然的回答:“作坊里生产女人用的东西,如今这社会,我一个大男人参股的话,未免好说不好听,当初也是你们姐妹自己弄出来的,以后你们自己折腾去,哥哥再不插手。”
鲁蕴几个人还谦逊着,时穿又取出一些银钱以及部分首饰,分给那三位待嫁女孩:“这是你们的赠嫁,这几天再做几套新舅舅衣服,时间仓促,嫁妆与聘礼咱们都折算成银钱,一切从简吧。”
时穿的猜测很灵验,但他低估了老百姓对危险的敏感,仅仅十几天后,流民前锋出现在海州,便逐渐越来越多,将时穿原先的筹划全盘打乱。
刚开始,涌入的流民量不大,仅仅是一些地主豪绅,众人没有在意,时穿还抽空驾驶快帆船出海了一趟,从夷州城堡搬回来一点钱财与海外商品,准备给三名出嫁女孩做嫁妆……等他五六天后回来,海州城里城外已人满为患,楚州、苏州、淮阳军、涟水军等地逃亡富户进入城中,纷纷在海州城购置房产准备在此长久避难。而两地贫困百姓则拖儿带女等在城外,或者投亲靠友,或者听从官府安排住进寺庙道观,等待大宋朝庭按照惯例进行的救济,以及编练入厢军。
如此一来,海州城因此房价飞涨……顾三娘那套顾宅如果现在出手的话,价格可以翻一番,卖到一千五百贯上下。
正因为如此,见到顾三娘来找自己,时穿微微有点不好意思,他心中暗自做了决定:赔礼也要恰当,顾三娘那份赔礼,价值30万的话算是相当,如果太多了,那就有点欺负人了,他时穿还要在海州住下去,如果顾三娘要求增加房钱的话,不是不可以。
谁知顾三娘开口却送了时穿一个惊喜,她先是盈盈地福了一礼,开口说:“大郎,如今局势有点不稳,奴家父母想提前搬去新屋,不知大郎什么时候能来接收我家旧屋。”
时穿愣了一下,马上喜出望外:“隔壁那房子之所以价格低,原本是三娘给我打了折扣,里面还含了三个月的租金,三娘这一搬走……”
顾三娘再一拜:“三个月的租金,不值当多少钱,只要大郎愿意答应我一件事,那三个月租金便无需赔付了。”
“哦,什么事?不太为难的话……”。
“我家妹子顾小七在王相公府上,前几日来了几位客人,看到妹妹手中的《女书》,说是想见一见编撰者,大郎若是肯赏个薄面,往王相公府上走一趟……咳,大郎只要帮了这个忙,我们彼此两清了。”
时穿直起身来,细细打量了一下顾三娘。
在这个时代,身份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时穿是白丁,顾小七“嫁”的是一位相公,所以那位相公用很随便的语气,招呼时穿去府上——那位相公有这个资格。但别人不知道,顾小七很清楚时穿的骄傲。这件事让她办,她叫不来时穿,刚进王府的她会被认为没本事,所以她必须办好,办成功。
一个相公算什么,还是过了气的相公,离退休人员。时穿连顶头上司éng县尉都敢打,敢拍着对方肩膀训斥,让时穿委屈的以白丁身份上门,那就必须做出低姿态,让时穿体谅自己的苦处……顾小七让自家姐姐出面了。
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亲情。一贯骄横跋扈的顾三娘,打从知道妹妹的苦处之后,立刻低声下气讨好时穿,甚至不惜贱卖住宅……这份亲情能不让人尊重吗?
宋代是个商业社会,但宋代依旧是华夏,华夏文明的伦理道德渗透在每一个华夏人血脉中,时穿禁不住站起身,低头冲顾三娘柔和地问:“三娘你的婚事,筹备的怎么样了?”
顾三娘略有一丝害羞,用手帕捂着嘴说:“奴家已经选好中意的小郎,父母搬过去后,我便从新宅出嫁,到时候,大郎可愿意做个贵客?”
第164章 旁门左道
第164章 旁门左道
一座价值一千五百贯的“四方联”双面临街住宅,顾三娘只要了五百贯,还打算提前搬出,仿佛舍弃的一千贯——也就是100万钱,根本不值得留恋。
也许在顾三娘眼中一百万也换不来亲情,但这份人情对于时穿来说太大了,毕竟,对于贫民小户来说,一百万钱是一笔难以想象的财富,搁现代,这笔钱也是难以承受的重礼。
时穿马上答应下来。
既然决定参加婚礼了,就不得不问问新郎是谁,不然的话,下帖子的时候,都不知道祝贺谁结婚。时穿应承之后,询问:“不知哪位小郎幸运,娶了顾三娘这样一位擅长持家的主fu回去。”
时穿是什么人物,整个海州痞子无赖都要躲避的绝顶凶人。
当然,他也是整个海州父母都要仰望的著名女子教育家,连他都出面夸顾三娘了,顾三娘更是腼腆——俩人之前还你死我活的,现在时大郎是她婚礼上的贵宾,真是世事难料。
“大郎说笑了,像我这等归家妾,哪能嫁什么出sè人物,不过是前头崔家庄子一位闲汉,那闲汉家中有一个幼弟,两位妹妹,父母双亡,虽有二三十亩地,但因为弟弟未娶,妹妹未嫁,所以二十出头了仍没有一个说亲的人。
奴家挑来挑去,那人说只要谁帮他嫁妹妹,并替弟弟娶了媳fu传继香火,他自己便是入赘了也愿意……奴家自己已经老大不小的了,那小郎虽然家贫,可奴家如今不指望靠男人吃饭,把他两个妹妹嫁出去,不过三四百贯的huā销,一个弟弟分去十亩地,自家剩下十亩地也够了口粮了,所以奴家许了他亲事……”
时穿端起茶杯,心中直觉得巧和:“崔家庄子,村中首户可是一位姓崔的姑娘,当地粮长可是姓方?”
顾三娘一扬帕子,惊喜地说:“大郎也知道那座庄子,可我听说大郎来海州不久,那座崔家庄子也是才立庄子不久,村中原先的首户崔氏是一位庙中道姑,原本她的田产不消交税,只是后来崔氏又从庙里出来,官衙上便把崔氏与附近几个大户合并为一个纳粮单位,这才有了‘崔家庄子’的称呼。
奴家想嫁去这个庄子,图的是庄中各样都是新立的,没有那么复杂的厉害纠缠,那赵家小郎在庄中虽然是小户,却也能过得下去。只是,大郎怎么也知道这样一个小庄子?”
这就对了,时穿捧起茶杯,笑眯眯的回答:“因为我也在那座庄子有份田产——别惊讶,是别人赠送我的意外之财。”
顾三娘赶紧盈盈下拜:“原来今后我与大郎还是邻居,昔日之事得罪了……”
稍停,顾三娘一咬牙:“大郎,去王相公府上的事……”
“我答应你。”
“嗯哪……大郎恐怕不知道,我妹妹在王相公府上做妾,妾的客人无法从正门走,却要委屈大郎走旁门左道……”顾三娘看了看时穿,赶紧小心的请罪:“奴家也知道大郎是骄傲的人,所以委屈大郎了。”
怪不得顾三娘起先一副为难的态度,为了让时穿答应,肯许下如此大的好处……不过顾三娘猜错了,时穿原本不是过于讲究礼节的人,他对宋代的礼仪并不清楚,反正是去见个人嘛,见个面,聊几句,没什么。为了顾三娘这份对亲情的眷顾,加上王彦章过去曾经是三品官,像他这样的屁民,一个没有品级的大将,前去求见,人能给个侧门进出,已经很给面子了。
时穿无所谓的笑着:“没什么,我倒tg想看一下相公家的院子,该是怎样一种气派。”
见到谈话已进入垃圾时间,黄娥顺手端起一碗二陈汤递上去——“迎客茶水送客汤”,端上“二陈汤”就是送客的意思。顾三娘目的达到,连汤都没喝便心满意足的告辞。黄娥却在顾三娘走后,不满的抱怨:“哥哥刚才怎么就答应了?哥哥是一点都不知道啊,妾的亲眷走的是下人通行的门,那种小门,就是比狗洞稍微高一点,王家如此侮辱哥哥……”
顾三娘没有喝二陈汤就走,时穿觉得可惜,这二陈汤类似现代的王老吉凉茶,如今外头骄阳似火……时穿端起二陈汤来,咕噜噜猛灌一通,放下空汤瓶,擦一擦嘴chun,打断了黄娥的话:“啊,娥娘,你父亲如果求见王彦章,走哪个门?”
黄娥回答:“我父亲品级太低,能有个左门走,已经不错了。”
“这不就结了,丞相门前规矩大。我闲着没事,去游览一下人家的园子,只要不是让我翻墙,自带干粮都行。”
黄娥想了想,抓起另一瓶剩下的二陈汤,猛猛的灌了一口,改换话题:“哥哥这几日出海,可有收获?”
一提这个时穿眉开眼笑:“没错,没想到施衙内的捕鲸船队才刚上手,就有了收获,这次我拉回来几百桶液体蜡,还有百十吨鲸油脂肪……
这下子,我们制作香膏香脂的原料已经足够了,对了,码头上,穆顺已经把左斜巷整理好了,如今海州大量流民涌入,劳动力便宜,我让他们立刻开始填海造田,还顺便在码头上租了几间仓库。
哈哈,有那群huā膀子帮忙,我进出码头都没惊动市舶司,运回来的货物已堆满了仓库,照这种速度,等买下顾三娘的小院,我们可以狠狠扩大生产——只要施衙内的船队能每月保证一条鲸鱼的捕获量,我们的产量就可以增加一百倍。”
黄娥轻轻摇摇头:“哥哥,如果产量增加一百倍的话,在城中租院子就不合适了,城里房租高不说,人多眼杂的,如果有人把我们的技艺看了去偷偷仿效,那就祸事了。”
时穿点头:“你忘了我们新近获得的崔庄住宅,我准备把崔家庄子的土地拿出十亩来,盖一座足够大的院落,干脆我们把生产场地搬到城外去,然后把城里的住宅当作平常经商往来的歇脚地——世道快乱了,还是居住在自家地主武装在手的地盘上安全。”
黄娥马上附和:“这样的话,咱们那些年龄大的姐姐们,干脆也都搬到城外帮助哥哥管理作坊,年龄小的留在这里,学习如何算账如何管家,等她们大了,再逐渐……哥哥这想法确实不错。”
时穿扬着脸推敲一番,东张西望的问:“对了,今天怎么如此情景,哦,我今天回来没到尖叫声,环娘呢,怎么半天没见环娘出现,难道她又去哪里赚钱了?”
黄娥回答:“几个班的姐姐正在轮流听课,值日的姐姐们在东院制作香膏,环娘闲着没事,刚好带着那两头狼崽,去李三娘豆腐店玩耍,顺便帮着李三娘照顾一下店铺。”
黄娥眨巴眨巴眼,又补充说:“嘻嘻,自从哥哥把香膏香胰子作坊分了,环娘每天嚷着亏本了,那李三娘许诺每日给环娘两个铜板,环娘高兴的,都不愿上课了……这事哥哥要管一管。不过,听说环娘乘法口诀背的很流利,豆腐西施店里来的客人,都夸奖环娘算账快。”
小小的娃娃,竟然也有这样的天分,时穿欣慰的笑了:“没事,才七八岁而已,正是贪玩的时间,你告诉她一声:亏什么亏,她年纪最小,等姐姐们都嫁了,剩下的好东西,有的是她的……嗯,以后让她每天上午学习,下午才是玩耍时间。”
黄娥与时穿挨得很近,发觉时穿额头上有几滴汗珠,她没顾上回答时穿,先赶紧拿出手绢,一边替时穿擦着汗,一边又徐徐叨叨的说:“哥哥太宠环娘了……还有两三个月就秋闱了,如今海州城里来科考的举子越来越多,州衙已经放出榜文,说今年的科考照常举行……
呀,我倒忘了,崔家庄子的妙泰尼姑昨日找上门来,说县里已经下了文,要求各乡限期组织团练,而崔庄最近来了不少投亲靠友的外乡人,她担心乡下不安全,让我们帮着在城中预先租一个房间……
昨晚我回去也打听了,因为赶来的考生过多,加上外地逃亡来的富户连绵不绝,宅宿务的房子已经基本租空了,剩下几间,是要留给过往官员的。所以,宅宿务亲事官拒绝再向平民百姓租房,哥哥,如果顾三娘要搬,可否腾出一间屋子,给妙泰做香堂。”
时穿o了o黄娥的头:“别老妙泰妙泰的,崔姑娘已经还俗,立了女户,你应该用俗家的称呼来称呼她。”
黄娥仰起脸来,一脸天真地问:“哥哥,妙泰道姑既然立了女户,还来咱家开什么香堂,好奇怪啊,她怎么不找别人找哥哥,只是因为哥哥是邻居吗?”
这个问题时穿不想回答,他一拍脑门,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如今海州城外来人越来越多,等隔壁的院落腾空,你也去占个院子,万一晚上有事,也好临时住下。”
说完,时穿站起身来:“啊,我去豆腐西施店里看看,把环娘领回来。”
黄娥起身,恭送时穿离开,等时穿走后,她看着桌案上的两瓶二陈汤,突然又抓起瓶子,将剩下的半杯一饮而尽,低声嘟囔:“三个才嫁出去,六个姐姐可以送到庄子上——这才走了九个,又要来了一个……这蝶闹蜂忙的,有完没完啊。”
第165章 不为人知的暗号
第165章 不为人知的暗号
时穿并不急着领环娘回来,他先自家院中溜达了一圈,此时,姑娘们还在正屋上课,nv先们教导xiǎo娘子们识字算术的讲课声朗朗传来——黄娥因为有一点文化底子,目前nv先的课程对她来说浅了一点,所以她有资格自由活动,而其余人不是在课堂,就是在东院工作,以至于整个院子里静悄悄。
烈日当头,én房里守én的几名婆婆以及黑人funv,冲时穿打了个招呼,知道这位不注重虚情假意,干脆躲到én房里继续休息——临街的那几座屋子,是这院子里少有的几间石屋,厚厚的石梁,让太阳晒不透屋子。
石屋里很y凉的原因,还因为院里有一座地窖,负责挖坑的三名学徒,工程进展经常莫名其妙的陡然增速,当然,这几名学徒跟自己的师傅鲁豫说了这种奇怪现象后,受鲁豫叮嘱,不再si下里谈论,只是不停的准备石料,运出土方……如今,院中的石料堆满了大半个院子。
此间一段时间,鲁豫等三人常常奇怪师傅那神奇的工程进展,这三人经常打着火把进地窖,研究师傅的建筑手法,但后来,他们越来越忙碌,尤其是高老爷叛àn之后,大户人家都觉得简单的土墙很不安全,于是城中唯一擅长砖石结构的“三星班”就成了热én。以至于“三星班”同时接了十几个工程,三位班主不得不将班子分成三班,每人带着一支在工地上彻夜赶工。
因为生意火爆,渐渐的,三星班三位班主丢开了其他的心思,或许他们想着等到了冬天,工程少了,再来跟师傅学习地窖内的石梁快速拼接技术,所以这几日,连过来请安都少了,而他们三位的准媳fu也不顾羞涩,开始提前chā手他们的家务,帮助他们管理后勤——这就是黄娥刚才低声念叨的“送走三位”的原因。
院中的地窖已经挖了半截,挖好的地窖全用石梁建好了四面墙壁、地面与天huā板,豆腐西施已经提前把地窖用上了,酿造的豆腐ru已经堆满了地窖的货架,只剩下地窖中央铺设的一节木制轨道。
这节木制轨道是用来运土的,现代的银行大盗如果打算采用土拨鼠技巧抢劫银行的话,都会在自己地板上先挖一个坑,然后铺设一节轨道,将挖出来的土装入轨道车中,然后再将土运出——时穿不打算抢劫银行,所以他的轨道车做的大明大方,地窖的入口摆放着滑轮,一车土运到地窖口后,用滑轮吊起来,倒入地面,然后重新降入地窖,继续使用。
这间地窖是阶梯式,每隔一段地面就下降几分,越向里面越深,如今时穿已经挖穿了半个院落,台阶已经降下了三层。有这样一个大地窖存在,隐秘的通风口向地面房间送着y风,使得整个院子很凉爽,时穿背着手转了一圈,在地面上测量地窖的宽度——再挖下去,就要接近卧室的地面了,等到卧室地下挖空后,地面的房屋也能享受到地底的凉风,等于时穿住进了空调屋。
“到此为止吧,剩下的部分应该是藏身处了,那就应该施工更隐蔽……如今隔壁已经买下来,完全可以在隔壁院落,悄悄在这里动手,然后将海公子船上的一些物品,逐步隐藏入地下”,时穿一路琢磨着,走进豆腐西施的店中。
豆腐西施店中很清静,已经接近中午,她也该收摊了,店中两桶豆huā已经卖光,柜台上,那板子豆腐只剩下少少的几块,拜海州城最近陡然增加的外来人口所赐,豆腐西施常常未到中午就卖光了货,也因此连做豆腐ru的工作也中断了。
如今店里没有人,豆腐西施与她雇来的nv使绿娘,懒洋洋的趴在柜台上打盹,环娘则趴在én口咯咯笑着,逗nong着三只xiǎo狼,那只豆腐西施的黑狗则卧在环娘身边,对于不时在它身上跳来跳去的xiǎo狼,时不时的发出不满意的哼哼声。
三只xiǎo狼长得很快,时穿才拿回来的时候,不过像xiǎo猫大xiǎo,半个月不见,已经长得板凳高了,在豆腐西施无限量的豆浆,以及十多名nv孩你一根骨头,我一个ji屁股的喂养下,狼崽个个身材圆滚滚的,这xiǎo东西新陈代谢旺盛,快中午了也不知道瞌睡,正在环娘身上窜上窜下,时不时的用鼻子拱拱这儿拱拱那儿,引得环娘咯咯笑个不停。
时穿的到来没有惊动任何人,他背着手看着店里的情形,并通过敞开的院én,以及窗口眺望着大街。
果然,海州城的人口流量增加了,豆腐店所在的这处院én,只是十字街的斜巷,人们逛到这常常已经逛累了,会随口要一碗豆huā,或者来碗xiǎo葱拌豆腐,再从过往的行商那里买一碗水酒,随便往墙角哪里一蹲,就着豆腐、喝xiǎo酒。
往常这时候,豆腐西施该收摊了,én口最多有一两位闲人还在留恋未走,但如今,对面的墙根下蹲了人,而时时路过店én口的人影,也比往常多了数倍。
一名打扮不论不类的头陀,正在走过店én前,他摇着响器边走边唱:“时穷节乃见,yu碎sè犹白。或是男,或是nv,本来不二。都仗着,无生母,一气先天——阿弥陀佛”
那头陀最后一声佛号,引来街角几名汉子的附和,他们齐声念叨:“阿弥陀佛。”
时穿目光一凝,他盯着这名头陀,目视着对方从窗口消失,脱口而出:“这样的人,最近多吗?”
时穿的问话让店里的人吓了一跳,豆腐西施回头发觉时穿,整个人顿时亮了起来,这是时穿第一次主动来她的店中,她笑着迎上去,但环娘比她动作快,一头扎进时穿怀中隔开豆腐西施的jiān情,还扭着身子问时穿要礼物。
时穿才坐下,豆腐西施立刻吩咐nv使绿娘上én板,关én歇店:“好了,今儿咱不做生意了,歇了吧。”
时穿还记得他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豆腐西施上前拉起时穿的手,轻轻摇着,不以为然的回答:“谁记得这些头陀的事……如今是三年一次的科举年,这季节也是茶叶jiāo易的季节。天下的财富汇集六个城市,海州城也是之一,和尚头陀跳出来骗点香火钱,也不值得什么事。”
时穿轻轻摇头——怎么不值得什么事呢?
乡野人无知,以为是个和尚就能口称“阿弥陀佛”,但实际上,曾经的现代图书管理员却知道,“阿弥陀佛”这个词,在宋代、明代,只能由一群特定人员口口传颂,他们就是白莲教徒——白莲教也就是“阿弥陀佛教”,白莲教徒信奉的就是“阿弥陀佛”。
在现代狗血电视剧里,仿佛和尚它的口头禅只能是“阿弥陀佛”,但其实那是出于无知。“阿弥陀佛”本身并不是印度佛教体系中的一员,它是中国自创的山寨佛。这尊佛也并不被佛教人士认可,就如同日本宗教体系被佛教徒称之为“神道教”一样,正宗佛教人士也拒绝承认阿弥陀佛教、弥陀教、观世音教属于佛教体系。
而“阿弥陀佛”这词正是诞生于宋代,头陀最后那声佛号“阿弥陀佛”,在宋代并不是佛教人士的口头禅,按陆游的记述:它来自白莲教教经——从来就是白莲教的起义暗号。
当最后一扇én板上好的时候,当阳光被遮住的时候,那句口号应验了——猛然间,én外传来慌àn奔跑声,街道上有人呼喊:“东城走水了,东城走水了。”
阵阵慌àn的呼喊中,还夹杂着一两声“阿弥陀佛”的呼喊。
“走——”时穿随手用几张桌椅挡住én板,招呼店里的人往后院走,当他们穿过西跨院,来到后院的时候,所有的xiǎo娘子们已经被惊动了,她们站在院中,倾听着院外的动静,见到时穿到来,大家心底放下一块石头,时穿赶紧问:“有外出的姐妹吗?”
三个组长纷纷摇头:“这时间正是姐妹们上课的时间,不曾有人外出。”
时穿tg了tgxiong,理直气壮的喊:“关én,放狗。”
一阵阵哭喊声顺着街道由远而近,不停的还有人拍打着沿途的屋én,哀求着屋主开én好让他们躲避,这叫嚷声有真有假,因为不一会,左右邻舍大声的叫骂声也响起,想必他们一时心软,放进临时起意的抢劫者。
不一会,一阵阵铜铃声由远而近,再由近至远,这沿街敲响铜铃的是第大宋朝特有的城市救火队,紧接着,衙役们敲着铜锣出现,大声警告沿途的老百姓关紧屋én,谨防歹徒hun水o鱼。
听到铜锣敲响,黄娥轻轻的松了口气:“海州大尹还算能干,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
时穿点头附和:“高老爷造反都快一个月了,看来这一个月,海州大尹并不是全闲着。”
豆腐西施定下神来:“xiǎo娘子们都别愣着,赶紧把所有的盆盆罐罐都装满水,拜托管家去查看一下火头,若有浓烟飘过来及时提醒。”
话音刚落,又传来拍打én的声音,王xiǎo川在én外喊:“大将,州衙召集效用、勇敢,上街协助。”
第166章 歹人作乱
第166章 歹人作àn
时穿长长的松了口气,第三次了,他最后一次应召终于来了,应付过这次官差之后,他就可以获得一年的免税权力,在这一年里,谁的召唤都可以置之不理。而在这个风雨飘摇时期,能在家én口出差役,那是一种幸运。
心中这样想着,嘴上却不是这样说的——时穿扫了一眼满院的nv孩子,冲én外回应:“xiǎo川,这种时候,你不该来唤我,你该知道我院中全是nv人啊?”
王xiǎo川继续拍én:“大将,且把én开开说话?”
én开了,王xiǎo川赶紧介绍最新情况:“大将,早先,东城一家绸缎店突然起火,有几个歹人拦住不让救火,等火势大了之后,便有歹徒趁àn抢劫,大尹已命令厢军已经出动弹压,还命令封闭东城,防止hunàn扩散,并召集所有效用、勇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