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大雪给唐军带来的未知突发情况,御寒工作李煜从江宁府出来就已经做好准备,如今只能看他手下的人马是否能克服这与江宁冬季湿冷不同的零下三十度干冷。
倾城、符静姝和妅文三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裘皮大衣,之前三人还说要陪着李煜一起伐辽,待看到下了雪的银州冷的可以将人耳朵冻掉,也不敢再坚持下去。
赵匡胤大军疾行已经赶到麟州,宋朝大军刚到,赵匡胤便立即派人从麟州给李煜送去消息,希望李煜能移步去麟州见面商谈伐辽之策。
李煜接到信笺,只与信使说会谈放在麟州城外三十里的十字坡,李煜如此也是为了不让自己身处险地,他不去麟州布防捉赵匡胤,但是不得不防着赵匡胤在麟州给他下套。
信使离开,李煜便吩咐刘茂忠抽调两千精兵出来准备明日出发,同时也将乌兰带在身边,李煜不会让充满了仇恨的乌兰留在银州,毕竟府上只有三个善良的女子,若是乌兰做出什么事来,他可是要后悔死。
李煜他相信赵匡胤一定会去十字坡,而他对与赵匡胤的见面也充满了期待,这个在那一世给神话了的宋朝开国皇帝到底是那一般李煜还真想看看,况且两人可以说是师出同门。扶摇子那本秘籍李煜已经练得出神入化,无论是那几个招式还是夫妻双休的功法,身体是越来越好,只是他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无法达到扶摇子一般的境界。
翌日李煜率领两千军出发,一路两千多人在茫茫的一片白色中前行。李煜骑在马上,身边的乌兰的也安安静静的骑在马上,虽然说她生在这里,习惯了这里的冬季寒冷,却是第一次到野外来,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外面又穿着裘皮大衣,可还是觉得冷风刺骨,身体不停的打着寒颤。
乌兰心里怪李煜带自己出来,她不知李煜为何要带着自己出来,不过却是认为他在报复自己,让她承受身体上的折磨。
李煜也觉得寒冷,不过也不会如弱女子一般从脚心到身上都感到寒冷,他只是觉得风吹着脸如刀割一般疼痛,一路下来眼睛一直盯着茫茫白色,也似乎即将患上雪盲症,此刻他正悠闲的闭起眼睛哼着小调,让身边的乌兰听了不禁吹鼻瞪眼。
大雪中行军四天,李煜一行两千多人才赶到十字坡,却是不见赵匡胤的影子,李煜一边叫人安营扎寨,一边叫斥候去麟州打探情况。
营帐扎好,李煜将路上就已经生病的乌兰抱去营帐之内,生起火炉,将她用厚厚的棉被包起,又叫随军郎中开了方子煎药。
看着乌兰惨白如纸的脸蛋,李煜轻声叹息,见她吃了药已经睡下,便拿出行军地图,标记着一路上所看到的一切,这时就听传令兵禀告道:“陛下,出去探查的斥候兵回来了。”
“让他进来。”李煜将地图放下。
斥候兵进帐恭恭敬敬的施礼,然后说道:“陛下,麟州城被辽军围城了。”
李煜突然一怔,瞬间将眉头紧锁起来,问道:“有多少人,辽军都是从哪里来的?”
“辽军大概有四万人,从哪里来的属下不知。”斥候兵回道。
李煜又迅速打开地图,看着宋国与辽国的边境。
斥候兵还未退下,这时又开口说道:“陛下,辽军有四万人,斥候兵迟早会发现我军,还望陛下早些定夺。”
辽军的斥候还未到达这里,如此说辽军也是刚刚围城不久,李煜听斥候兵的话,也明白他不能在这里明目张胆的扎营驻扎下去,一定要立即撤走才行,不然给辽军斥候发现,他这两千人就是再英勇也抵不过他四万人。麟州城他不担心,赵匡胤虽然说是来商议伐辽策略,但身边随行的大军也足有两万人,麟州城内又有两万人,足够抵抗进犯的辽军。
李煜当即下令全军起拨准备后撤。
斥候兵退下,乌兰轻声嘤咛了一声,李煜见她如此模样,本还想叫她好好修养几日,哪里想到辽军突然寇边围了麟州城。
李煜能想出辽军寇边的理由,一可能是辽国大雪受灾冻死了牛羊等牲畜,粮食短缺,蕃夷冬季寇边这是常有的事,一旦他们生活不好就会来袭扰抢掠,让南方的宋人也过不好日子。二是赵匡胤的行程有人透露给了辽国,那么如此也就说明宋朝国内有j细,辽军能在赵匡胤抵达麟州之后几天就能将麟州围城,也说明胜州和府州也陷落了,但是胜州和府州如此轻易的陷落,赵匡胤没有得到消息,那就说明胜州和府州全部投降或是全部阵亡,当然这一切只是李煜的猜测,事实如何还要探查。
正文 第326章 遭遇辽军
更新时间:2013-5-28 12:58:47 本章字数:3514
(求收藏)
辽军突然杀来将麟州城围死,赵匡胤自然也是措手不及,手下诸位将领一致认为是李煜勾结辽国将赵匡胤的行程透露了出去,意图让辽军将赵匡胤俘虏或是杀害。此时众人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想要出战将辽国大军逼退,再去银州将李煜的头割下来。
不过赵匡胤还是理性的,他对李煜还抱有一丝希望,他还在想着李煜是否到了城外的十字坡,若是他来了,而不是他透露的消息,那么他一定会协助自己消灭辽军。
李煜大军起拨辽军的斥候便追了上来,眼见唐军有两千人,斥候兵又立即退去。李煜也不派人去追杀直接叫大军迅速打马回返,由于乌兰生病一个人无法骑马,李煜便将抱在马背上放在身前。
从十字坡撤下两天,李煜大军急行军只休息不过四个时辰,此时已经距离银州只有不足五十里,见斥候来报身后没有追兵这才放下心来,叫全军在二十丈高上下的山下休息埋锅造饭。
他怀中的乌兰此时嘴唇干裂,脸色惨白如纸,李煜亲自喂她进食吃药,却也是喝进去十口也要吐出多半来,饶是如此李煜不放弃,只要她能挺着回到银州就有机会生还。
天色渐晚,身后没了追兵李煜也不想连夜赶路,乌兰吃了一些东西似是恢复了一点,意识有了,但还是无力的起不来床。李煜见此知道她至少今晚死不了,为了她能休息好便叫人在山下安营扎寨。
营帐才只扎下一半,斥候兵便急忙打马跑了回来,急匆匆禀告道:“陛下,辽军五千军从另一侧已经追上来,距离此处不足十里。”
李煜心道怪不得一路斥候放出去都没有看到辽军的影子,原来是走了其他方向,抬头望着天上依旧飘落下来的雪花,眼见着天黑,地面上厚厚的积雪便立即决定撤上山去摆出防御阵型,又派出斥候兵回银州城寻求大部队支援。
唐军的战马虽然同辽军的同属一个品种,但是唐军远在江南水路多余陆路不善雪地行军,辽军地理优势习惯性的在雪地上行走,李煜知道自己的军队无法在行军速度上与敌军相比,一旦给辽军追上那只能就地反击,但是辽军人数五千众,就算是银枪都战士生猛,可是这样的天气下作战很多方面都要受到限制。
李煜抱着生病的乌兰,在众位将士的保护下往仅仅二十丈上下的小山奔去,乌兰眯着眼睛,见他在这时候还不将自己丢弃,心里忽然有些感动,少女的心中感动与仇恨相碰撞,仇恨便给轻易的抵消。
乌兰没有血色的唇瓣微启,轻声低吟道:“陛下,奴婢是来伺候陛下的,可是如今却是要陛下担忧,陛下不要管奴婢……。”
李煜听见声音淡淡一笑道:“别说话,待会在山上给你扎个营帐,我们两千人,手中皆有弓箭,我军的弓箭威力大射程远,他们虽然五千人想攻上来也有很大的难度,援军不过明日清晨便会赶到,你要安稳的睡上一觉我们就能回银州了……。”
乌兰又虚弱的闭起眼睛,心中满是矛盾。
一众人上山,李煜见山顶正好有硕大一块很平整的石头地,他先叫人摆好防御阵型严防敌军,然后又叫人扎下一座营帐,再叫其他士兵在山上收集石头以待箭矢不足时用作防守。
营帐扎好,李煜刚刚也将乌兰放在榻上,辽军的马蹄声便近了,马蹄踩在雪地上发出一阵阵闷响,由远及近。
李煜心知弓箭的作用,立即命令全军准备要保证箭箭毙命,由于唐军去麟州城外的十字坡不是作战,因此军中上下两千人虽然都携带弓箭,但是箭壶内却是只有十只箭矢,也没有人携带zy包如此大威力的利器。当然李煜没有想到辽军会突然杀来,赵匡胤也没有想到。
辽军四万人围城,斥候发现唐军之后,主将便从围城的四面各自撤下了一些人出去追击,由于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挡住了视线,因此麟州城内往外看去辽军人数上几乎就没有变化。被围困在麟州城内的赵匡胤也根本不知李煜是否去了十字坡,因此他也逐渐怀疑起了是李煜透露了他的行踪。
李煜见唐军上下正严阵以待,而马蹄声逐渐的清晰,山下的辽军也清晰可见。天色越来越暗,可是雪白的雪地上还是能清晰的看见一身黑衣的辽军,人声马叫声也络绎不绝。
李煜众人所在的山头不高也不是很陡峭,山上白色雪地上密集的人影很快便让辽军停止了行军的步伐,带兵将领知道这股唐军只有两千余人,很不屑将他们放在眼里,叽叽呱呱的大吼了几句便叫辽军四面将山头包围往山上冲了上来。
虽然山头不高,但是想骑马上山也不是可能的事,可是辽军善于马战,一旦失去了战马他们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将领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唐军只有两千人。
李煜见辽军四散将山头包围,所有士兵皆是弃马上山便叫弓箭手瞄准放箭,不给辽军弓箭手达到他们的射程。
辽军从四面杀上来每面千余人,唐军也只能将两千人兵分四面,每面五百人防守,如此一来也将弓箭的威力降低了很多,黑夜间虽然上山的辽军不停的倒下,但是也还有人往前冲上来不时的放上两箭,偶尔会造成唐军的伤亡,可就是无法靠近唐军。
山上的唐军,四面每个方向五百守军一万支箭矢,辽军虽然分散,可是也逃不过唐军的弓箭。
只是半个时辰之后,山下的辽军将领见己方士兵不停倒地,此时人数上几乎与守军相同便知自己轻敌,立即叫人撤下来只在山下防守唐军,不给他们突围的机会,又叫斥候兵立即回去求援。
李煜见辽军只攻了半个时辰几乎损失过半,辽军撤了下去,心头也微微放松了一些,四面查探之后原本放下的心却是又立即悬了起来,唐军两千人原本有两万支箭矢,可是这会剩余却是不足两千支,若是辽军再攻上来,唐军耗尽箭矢便只能选择肉搏。
唐军的防守一夜间都不敢放松,每个人都睁大眼睛,李煜也不敢去休息,只是偶尔进营帐看看睡着的乌兰,听上两句她偶尔发出的梦呓。天色逐渐亮了辽军一夜未功,太阳从东方逐渐的升起,李煜盼着的救兵还未来。
天色大亮从四面看去,辽军的人数此时只比己方多出千人上下,李煜忽然有了突围的想法。正在他犹豫之际,便听见远处传来的马蹄声,而山下的辽军听见马蹄声一阵慌乱,军号随即吹响,辽军士兵听见军号声迅速的退了,只留下山坡上两千具尸体。
辽军将领知道他所派出的斥候兵将消息送回,援军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抵达,此处距离银州城不足五十里,这马蹄声有且只有可能是唐军的援军。
辽军撤退,唐军紧绷了一夜的心顿时松了下来,众将士立即爆发出欢声。
李煜站在山头看着辽军远去也不派人去追,他只等唐军大军抵达之后再商议之后的战略方针。
林仁肇和崔福亲率两万骑兵从银州城内杀来,来到山下见辽军扔下两千具尸体逃走,立即恳求李煜回城之后再商议如何为麟州解围。
李煜原有想法将乌兰叫人送回又亲自带兵前去麟州,见林仁肇和崔福两人只带了两万士兵,还皆是轻装上阵便将这想法作罢,同意了两人的要求立即撤回,他也相信麟州城内守军也能抵抗一阵子,毕竟城内大军与辽军不相上下。
李煜回城天色已经很晚,他叫人将乌兰送回府邸,片刻不耽搁立即召集将领准备出兵四万向麟州进发。
连续几天的大雪终于在李煜回到银州的翌日终于停了下来,但是唐军四万大军,全副武装又带着辎重等等,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李煜这时却是不担心麟州会给敌军破城,只将斥候派出打探消息,大军缓缓的前行。
其实辽军寇边正是因为冬季寒冷又是连月的大雪冻死了太多的牲畜,他们这才选择南下抢掠。
可是辽军却是没有选择袭击边境之地,直接越过了宋军在边境的防守,越过胜州和府州直接杀向防守相对薄弱的麟州,斥候得知麟州城内有宋朝国内大人物,虽然不清楚是谁,但对他们来说也很有诱惑力。辽军进入宋朝国内,只是屠光了数十个村庄,抢掠了一些够他们战时所需的口粮,但如此是无法让他们满足的,麟州城便是他们的目标,只要他们能攻下麟州,抓到那个大人物便有可能获得丰厚的赎金。
辽军派出五千人追击唐军只回来三千,但是辽军将领却是认为唐国虽然与宋朝结盟,但是宋朝与唐国之间的关系也很是微妙,他认为唐军不可能再来人。
可是他偏偏想错了,就在辽军发动对麟州城的进攻与守军僵持不下,打算用化学武器毒火罐时,(毒火罐是将人粪晒干打碎之后,再与狼毒、巴豆、砒霜等物混合,煮沸后装入陶罐之中,用投石机射向敌方,中则成疮溃烂,而放毒者以乌梅、甘草放在口中解毒。这种粪炮罐毒弹多用于进攻和还击,而防守时则不用装入陶器中,而是直接浇在攻城者的身上。)唐军便从身后杀了上来,唐军的利器zy包在小型床弩机上攒射而出,直接在来不及撤退的辽军人群中爆炸。
如果说毒火罐让城内的宋军感到厌恶,那唐军的zy包便是能让辽军闻风丧胆的利器,原本见唐军突然杀来就有些慌乱的辽军,顿时更加慌乱。
而这时站在城头的指挥作战的赵匡胤见唐军前来救援,原本心中还怀疑李煜给辽军泄密,这会儿也不再如此想。再见辽兵给唐军的利器炸的四散,便立即叫杨业打开城门率兵与唐军前后包围辽军,一举将辽军击溃。
正文 第327章 谈判
更新时间:2013-5-28 12:58:47 本章字数:3310
(求收藏)
辽军四万人寇边,在唐军和宋军的合围之下只逃出不足五千人,其余少部分战死在追击李煜的途中,剩下大半都战死在麟州城下。辽军退去,李煜便命令大军撤退,将营盘扎在麟州城三十里外的十字坡南面,安心等待宋军打扫过战场之后,赵匡胤亲自过来一同商议伐辽之策。
李煜之前被辽军围在山头,银枪都只有少量的伤亡,但射杀了辽军两千人,两军没有真正的交锋,因此李煜并不知辽军的真正实力,如今在麟州真正的与辽军交战过之后他才发现辽军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强悍,心想只要唐国与宋朝不犯任何大的错误,国内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击败辽国便是一件很轻易的事。
赵匡胤在辽军退去之后便主动派杨业率兵去追击,其实也有意顺路看看府州和胜州的情况,为什么这两州会给辽军如此轻易的突破。
胜州处于边境与府州同样皆是折家军的势力,从唐初到此时数百年间,折家一直生活在府州,唐末之后一直以来都是西北外夷进入中原的屏障,折家军强大,辽军是怎么突破折家军的防御进入麟州的,赵匡胤是一定要查个清楚。
其实赵匡胤与李煜结成同盟,将邠州、泾州、鄜州和延州给了唐国,不仅仅是李光俨有想法。特别是在李光俨给李煜除去之后,就是身在府州的折德扆心里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两人同样都是蕃将,李光俨给唐军杀死,那么他将是什么命运一切都不得而知。
折德扆明白宋朝与唐国结成同盟,一同出兵辽国,那么唐军的势力一定会渗透到府州等折家的势力范围之内,李煜攻打李光俨的定难军就是以此为借口,折德扆又怎么会不担忧。辽军进犯虽然没有经过胜州和府州,但是每日折家军出去的斥候来来往往,又怎么会看不到辽国的大军和给辽国大军屠杀的百姓抢掠一空的村庄。折德扆不上报不出兵,就是因为自己的心中多少有些怨气,当然这怨气多是撒在赵匡胤身上,也是因为赵匡胤夺了助他登上皇位的几位将军的兵权,无论是唐国和宋朝,折德扆从两面都感到了危机。
宋朝大军出兵去追击逃窜的辽军,折德扆得知辽军给宋军和唐军联合杀的大败,为了不给自己添更多的麻烦也派儿子折御勋率兵去截杀逃窜的辽军。
赵匡胤早就有想法下了折家的兵权,李煜也对折家有想法,但他的想法不是夺人家的兵权而是要借力和拉拢,让折家臣服于自己,毕竟折家数百年在此居住,近百年都是中原的屏障,在此地的号召力甚大,同时又是蕃将,深得周边夷人的爱戴,李煜将其收服在自己的手中,给他应有的好处和利益,对将来只有好处。
麟州城外战场打扫完毕,赵匡胤便率大军前往三十里外的十字坡。这个地方其实没有任何名气,就是地图上都没有标记,只是因为原本有一个凸起的土丘给官道从东西和南北正中分开,便有人开始这么叫起来。
赵匡胤给辽军围在麟州城内,再出城来也怕了,这次他带着三万大军过来,与李煜的四万大军在十字坡南北驻扎下来。
赵匡胤大军驻扎的当晚李煜便收到他的国书,要求明日午后见面商谈伐辽之策。李煜当即同意,又立即叫人去十字坡的中心扎下大帐,以供明日午后的谈判所用。
翌日午后,李煜偕同张洎、林仁肇、郑元华三人一同出席谈判,宋朝一方却是只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
李煜之前只是在画卷上看到过赵匡胤的相貌,而画卷上的手法却不是写实,他看哪一代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样,如此真实的赵匡胤也与画卷上的有太多的差别,宽额、浓眉、小眼、薄唇看着就不像是有福气的相貌,只是能从一脸的刚毅上看出他军人的神态。
两人见面相互寒暄之后赵匡胤心中急切,便不想在耽搁下去,直接进入正题,李煜看出他急迫却是想着要故意拖延,坐地起价直到麟州、府州和胜州到手。
赵匡胤对李煜倒是也有些兴趣,但这会儿也不说太多恭维的话,直接说道:“贵国与我国早日间便已经达成同盟,同盟中有要求共同伐辽,如今李光俨已经死,银州、夏州等地已经尽归重光所有。而辽军寇边便可以看出如今辽国遭了天灾,民众生活困苦,今次辽军又败于你我联军,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因此我认为此时正是出兵伐辽的好时候,不知重光怎么看?”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虽然贵国在同盟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将邠州、泾州、鄜州以及延州都划给我国,虽然李光俨已死、银州、夏州等地皆归我国所有,虽然辽国糟了天灾,辽军又大败于你我,但是我认为伐辽的条件尚未成熟……。”
李煜一连说出三个虽然将赵匡胤所说的两个条件全部否定,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为之一惊,两人皆是不知李煜在想什么,不知想要他出兵伐辽会有多大的难度。
赵匡胤眉头紧锁,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李煜会有附加条件,只是不知他会要什么,苦笑问道:“那重光不妨说说什么时候伐辽的时机才会成熟?”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同为华夏儿女,我自然希望能将外夷击败,给后世人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可是如今的形势对我国来说并不是最好,贵国与辽国接壤,而我国却是还与辽国之间隔着麟州、府州以及胜州等地……。”
李煜如此说完,赵光义立即瞪起眼来,蹙眉说道:“李煜你不要不知好歹,我国已经做出了让步,你可不要得寸进尺。”
赵光义突然发怒,李煜却是笑道:“我不敢得寸进尺,但是伐辽事关重大,贵国与辽国接壤一切后备物资等等都在自己的国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我军伐辽将后备都托付于贵国,万一你断了我军的后路怎么办……?就算是你我是亲兄弟也不能让人全部放心啊。”
赵匡胤制止给李煜激怒的兄弟,淡淡一笑说道:“重光应该相信我,朕是中原之主说一不二,不可能做出如此事来断了重光的后路。”
“事情没有到那一时候,此时说什么都是徒劳,我不信佛,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抓在自己手里的一切才是最稳妥的。”李煜轻声一笑。
赵光义冷哼一声道:“如此那就不要谈了,你且去做你背信弃义的小人,让我宋军独自伐辽,我就不信少了你李煜我宋军就成不了大事。”
李煜轻扫一眼赵光义,见这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确实像是能做出杀兄夺位,亵玩他人凄子的小人,只淡淡一笑说道:“晋王如此说,那你我两国也不要再谈下去了。”
李煜说完便起身带着三人离开,赵匡胤不强留,看着李煜的背影叹道:“麟州、府州和胜州等地若是给了唐国,朕归朝怕是会给那些大臣骂死……。”
赵光义也说道:“李煜野心甚大,皇兄万万不能答应,虽然府州折家是蕃将,可是数百年间都居住在此,一直衷心于中原王朝,若是将府州、麟州等地给了李煜,那么我朝就给李煜包围起来,我朝的发展将异常的艰难……。”
赵匡胤叹了一声,犹豫不决,他明白若是唐国不出兵,那么单是宋朝出兵没有唐军的配合,宋军未必就是辽军的对手。若是唐国不出兵伐辽,之前同盟时给了李煜的四州之地也白白送给了他。
如此将麟州、府州和胜州一同给了唐国,和说不动唐国出兵回朝都会给那些大臣骂,但是挨骂也要被骂的值得,唐国不出兵他要挨骂,而宋朝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可是将麟州、府州和胜州给了唐国换取唐国出兵,宋朝还可能得到北国的大片土地,因此挨骂也值得了……。
赵匡胤犹豫良久说道:“给李煜送去信,明日午后继续谈判。”
赵光义听后瞥了兄长一眼,只在心中长叹一声。
李煜回到十字坡南的营帐,张洎、林仁肇、郑元华三人都给他一起叫进来,几人坐好,士兵端上热茶,李煜幽幽的问道:“麟州、府州和胜州到我军手中有多大的可能?”
张洎手握着暖暖的茶杯,回答:“应该会有八成的机会,赵匡胤不可能看着之前所做的一切化成东流水。”
李煜点头,轻声说道:“朕也是如此想,但是那赵光义在,怕是要费一些周折。”
李煜说完刚刚才想叫几人再想些办法,赵匡胤派来的信使便将信笺送了上来,李煜看过之后眉头舒缓开来,笑道:“明日午时继续谈判,看来赵匡胤思想有些松动,我们的希望还很大。”
几人相视一笑,李煜又沉思片刻说道:“赵匡胤如此决定说明我们还有机会,但是赵光义一定会极力的反对,因此为了进快成事,师黯,你立即出发去府州,带上朕的亲笔信过去给折德扆与他打好关系。”
李煜叫张洎亲自去府州见折德扆,为的就是让赵匡胤看到府州此时已经与唐国有了联系,希望此事能够让赵匡胤尽快的做下决定,李煜不想在这里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早日伐辽早日结束,他也好回头处理河西事务。
正文 第328章 租赁的提议
更新时间:2013-5-28 12:58:47 本章字数:3701
(求收藏)
李煜给折德扆的信中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说想与折家交个朋友,但是这信由李煜最信任的人亲自送去的意义可不是一般,折德扆看到张洎一定明白李煜的暗意是想要拉拢他。
折家子李煜的李煜的眼里不同于李光俨,与折家交好,李煜便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当然想要让折家臣服于自己不生二心,李煜还需要一些时间也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翌日午后大雪再次满天飞扬,鹅毛般的落下让视线所及只在几丈之内,李煜带着林仁肇和郑元华两人迈进位于十字坡中心的营帐,抖去身上的雪花这才落座。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看到今次只是三人过来,少了一个李煜身边的谋士,寒暄过后赵匡胤便笑着问道:“张先生今日怎么未来?”
李煜淡淡一笑,脸上表情故意漏出掩饰之色,说道:“师黯他病了,这里的冬季着实让人受不了,我军中已经有很多士兵着了风寒。”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怎么会看不出李煜的掩饰之色,心中狐疑李煜说谎的缘由,心道:“难道张洎给李煜派去做什么重要的事不想给两人知道。”两人心中怀疑但却不多问。
李煜说张洎染了风寒是假,赵匡胤着了风寒到是真的,他轻咳一声,然后说道:“贵国与我国同盟时便有要求共同出兵伐辽,此时贵国再找借口不发兵着实有些失大国的身份啊……。”
李煜笑道:“大国小国的身份并不重要,我不与父皇相同,他好面子而我不好面子,他会将大义摆在明面上,可背地里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但是我要为我的士兵负责,我军八万人深入辽国,背后是你宋朝的土地,一旦退路被封死,这就犹如我八万大军站在峭壁之前,没有了任何退路,要么选择投降辽国,要么选择跳崖身亡,八万人都有他们的父母妻儿,我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冒险……。”
赵匡胤虽然昨日想通了,即使李煜要了麟州、府州以及胜州等地,给他也无妨,但此刻怎么也要通过尽力的谈判讨论,希望将宋朝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看着李煜消瘦刚毅的脸庞,赵匡胤微微一叹,忽然道:“不如这样,我朝将麟州、府州以及胜州租赁与贵国,战时归唐国所有,战后归还我国……。”
赵匡胤突然想到如此办法,对他来说这也算是两全其美的建议,毕竟割让出去土地就是唐国的,他以后想要回是不可能只能用武力抢回,而租赁出去的土地却是还有期限要回。
赵光义忽然听见兄长提出如此一个条件来,仔细一想也觉得甚妙,他也认为将三州租赁给唐国,他们在战后也有正当的理由要回来。
李煜自然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能想出如此办法,就是他都不曾想过,不过若是赵匡胤不是随便说说他也可以接受,毕竟战后给与不给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事,大不了与宋朝开战。
两国合力消灭辽国之后,宋朝北部没了威胁,唐国的威胁只在河西甘肃二州的回鹘诸部和居于沙洲瓜州的曹元忠,这点威胁对李煜来说他不放在眼里。宋朝想要强大一统天下势必会与唐国发生战争,因此宋朝与唐国两国交战是早晚的事,若是赵匡胤真的同意租赁三州,李煜便不会归还,李煜还怕找不到开战的理由,此事正合他意。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租赁房屋店铺之类的我倒是听说过一些,可这租赁一国土地给另一国这个法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是否可行还要有个具体的章程才是,不知二位可有想好三州的兵力以及地方官员等等怎么调整,诸多事情都要仔细的思量……。”
见赵匡胤的表情李煜便知道他刚刚或许只是信口开河,也或许只是突然想到并没有任何的章程。
李煜接着又笑道:“我国并不是想要贵国的土地,换做二位站在我这个位置上,也一定会考虑这些,这是我军士兵生还的最基本保障,亲兄弟间都有可能为了皇位发生残杀,我又怎么能不担心给贵国断了后路……。”
李煜说话间一直盯着赵光义,见他也看着自己,笑问:“不知晋王是否如此认为?”
赵光义脸上突然一红,忙点头笑着回道:“如今也只有租赁这一条道路可选,但是战后一定要归还与我国……。”
再看赵光义的表情,李煜就知道他现在就已经觊觎兄长的皇位了,传说的烛影斧声发生的时间还要在十几年之后,自己的到来给天下间的改变,也不知他能不能等得到那个时候。
李煜淡淡一笑再次说道:“我同意租赁贵国的麟州府州和胜州三州之地,但是章程一定要贵国拟出,让我看过满意之后再来实行,然后你我再来谈伐辽之策……。”
赵匡胤没想到自己只是随便想出这么个办法来,李煜居然会同意,心中也觉得颇为得意,可是看着李煜三人离开的背影他忽然有些担心,若是李煜得到了三州战后不归还那该如何?宋朝一旦想要回那就只能开战。可是李煜已经答应下来,已经要他去拟出具体实行的章程,他是九五之尊说出去的话又怎么好改变的,李煜不将大国的身份放在眼里,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还是极为看重此事的。
赵匡胤又暗自琢磨良久,赵光义这时说道:“皇兄的主意不错,先将三州租赁于唐国,战后若是唐国不归还,北方威胁已除掉,我们便有了开战的了理由,唐国强大是不假,但是精兵看似也只有这八万老兵,我军也是不差,防线如此之长,这八万人可是如同大海里的石头……。”
赵匡胤眉头微微皱起叹了一声,忽然想到张洎着了风寒,说道:“三弟派个人去唐军大营以探望张洎为由,看看他是否在营中,朕在问那李煜时见他回答时的表情不是很自然,其中必有蹊跷之处……。”
李煜回到营帐之内,林仁肇和郑元华两人跟着进来,林仁肇笑道:“陛下,伐辽战后恐怕我军国与宋朝的一战会不可避免啊。”
李煜叫两人围坐在火炉边烤火,淡淡的说:“辽国是宋朝北方的威胁,一旦这钉子拔掉就只剩下我国能给他威胁,我国租赁宋朝三州战后不还,这便是开战的理由,因此此时就要在国内做好部署,让吕德尽心操练新兵,白鹭洲作坊也要加班加点的开工打造兵器防御器具,不出一年这三十万新兵便要上战场了……。”
李煜登基之后在全国各地募兵,三十万大军全部分部在江北,他又任命吕德为总教头,几年来新兵已经成形,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作战经验不足,唐国出兵进攻蜀地用的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老兵,如今在此地的八万大军也是老兵,新兵除去军内的演练之外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整体来说已经趋于成熟,只差实战经验。
当年李煜带银枪都不足一年便出去作战,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今三十万新兵虽然操练不如李煜亲自带兵那般苦,但是套路都是李煜留下的,几年下来只比当时李煜训练了不足一年的新兵要强上很多。
林仁肇相信吕德练兵的能力,很自信唐军的实力,笑道:“将三十万大军布防在宋朝的边境,再算上原有的戍边军队,数十万大军已经足够一月间推到大梁城下。”
李煜笑着不接话,三人又聊了片刻,传令兵便来禀告宋朝有使者带着慰问品来探望张洎。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将慰问品收下,就说张先生睡下了,不让他们进来。”
李煜一开始时便有意让赵匡胤两兄弟知道他所说张洎着了风寒是假,不然也不会故意做出那般的表情来,这会儿看来这使者就是赵家两兄弟过来试探的。李煜有意不让人进来,让赵匡胤和赵光义怀疑,他们一旦怀疑到折家身上,那事情也会朝着李煜想要的方向发展。
使者被唐军拒绝入内,只将慰问品拿了进去便给赶了回去,赵匡胤和赵光义得知之后,赵光义沉思良久说道:“皇兄,那张洎该不会是去了府州吧?”
赵匡胤睁大眼睛盯着他的兄弟,说道:“他去了府州也不能说明折家主动与李煜联系在一起,或许只是李煜一厢情愿的事,但是折家也不得不防范,你现在也叫人去府州折家,就说朕要封折德扆为王要他带家人进京,看看折家的反应便知。”
赵匡胤深知军镇割据的危害,就算折家数百年间是西北的屏障,他也要尽量除去。他相信折德扆一定能够认识到此时的局势,他已经将削掉多人的兵权,折德扆不能不防。若是张洎真的去了府州,无论是折家主动还是李煜主动,都有可能造成折家投向唐国。而他叫人试探也可能直接将折家推向唐国,赵匡胤心里明白,折家一旦投向唐国,就算是三州租赁出去,想要回也只能开战,再没有其他可能。
他不得不走这一步,毕竟唐国不出兵,宋军单独伐辽没有胜算,还有可能被反噬。
几日之后,张洎抵达府州报上自己的姓名,折德扆看到李煜的亲笔书信,又见他身边最为相信的谋士送信过来,自然明白李煜的意思,不过李光俨之死他还对李煜有些戒心,同样他对赵匡胤也有戒心,助他登上皇位的人都能被他打压,手握重兵的折家在边境之地自然也没有存留的可能。
张洎看出他的担忧,笑道:“折家是折兰王之后,数百年来在府州定居,近百年乱世一直都是西北蕃夷进入中原的屏障,我家圣上一直敬佩折将军,也有心交好,还请折将军给个机会……。那李光俨狼子野心,早就已经有自立的想法,这事天下人皆知,我家圣上是不想看到他搞乱此地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