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清眼下的情势以做决择;此时曹孟德手下有兵有粮,若能助其迎天子迁都许县,一来可以解除天子当下所处的困境,二来曹孟德必然会对您大加褒奖;既然都有心匡扶汉室,依靠谁不是一样的呢?”
对于董昭的分析,董承觉着也有道理,于是便派人前往召请曹cāo来迎驾。而后,曹cāo亲率大军前往洛阳,继而又向刘协提出迁都许县的提议。韩暹、冯硕等人则当即又表示反对。这时,河内的张杨得知此事,也派出使者前来上书表示反对迁都。
曹cāo见自己的计划被人横加阻拦,于是便下令让曹洪等人将自己属下的数万兵马,开到了洛阳城周边安营扎寨,想以武力来威慑众人。而后,面对如此大的阵仗,众人一时间都不敢再说些什么。
随即,曹cāo又上奏刘协,认为韩暹、张杨意图阻挠国家大事,应当治其罪责。刘协则以二人护驾有功,认为不应当予以追究。事后,韩暹害怕自己终会被曹cāo所杀,于是便单人匹马离开洛阳,趁夜往南逃去投奔杨奉。
韩暹离去之后,曹cāo便自领了司隶校尉之职,并录尚书事。接着,他又找借口杀掉了台崇、冯硕等人,任命董承为辅国将军,及伏完等十三人都加封列侯。
曹cāo知道自己如今能来到洛阳,董昭从中使了不少力气。于是,便委任他为符节令。旋即,又召他前来与自己并排而坐,问道:“如今我来到洛阳,见此地是非甚多;依你之见,我当实施何种策略为好?”
董昭心下了然曹cāo言下之意,便说:“将军举义兵讨伐,又入京朝拜,辅佐王室,此堪比chun秋五霸之功业;如今洛阳残破,周边统兵之将又多不与将军同心,守在此地于将军确有诸多不利;虽然天子与百姓都盼望安定,眼下迁都不合民意,但唯有迁都对将军来说才是最妥当的决策。”
董昭的分析正中曹cāo的心思,但他心下还有些许顾虑。却见他又问:“如今我仅仅只是代理了司隶校尉之职,而张杨的大司马、杨奉的车骑将军之职,全都在我之上;他们若是不肯同意迁都之举,即使我兵力强,恐怕也不能强自违抗他们的意志吧?”
董昭则又说:“将军毋须多虑;张杨此时正在河内,无法及时赶来;而杨奉则因先前的书信眼下已信任将军,这从他先前的上表是可以看出来的;只要将军派人送去谢礼使其安心,再跟借以「洛阳无粮,应将天子迁到鲁县,如此可便于从许县运粮」为由,他这人一向有勇无谋,必然不会怀疑;只要车驾出了轘辕关,量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曹cāo立时笑道:“你说的真的是太好了。”
随后,曹cāo按计划行事。八月二十七ri,刘协的车驾顺利出了轘辕关,随后来到许县。这时,杨奉想要率兵前来追击,却已经来不及了。当天便下诏定都于许县,并改许县为许昌,称为许都。继而,曹cāo领大将军之职,加封武平县候。
对于刘协突然被曹cāo迎到许县定都之事,多少还是有些让我们感到意外的。原本这几天事情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奉先便打算让我率领一千人赶往洛阳保驾,但却没想到被曹cāo这家伙给抢先了一步。
不过这样也好,曹cāo肯将天子迎到他的地盘,也许是因为他突然想通了的原因。但不管刘协在谁那里呆着,也总好过四处漂泊的不堪境况。不过唯一教人感到遗憾的是,人人平等的制度又不能得以实施了。照这样下去,阶级之间的斗争依旧还是会有爆发的那天。
其实,从表面上来看,体制本身如何规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凝结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以及能否有益于种族的繁衍发展。相反,即使体制规定得再怎样合理,而掌管体制的人却无法做到公正处事,那也不过就是一堆死规定而已。
关于「事物的运行是相对的」这个观点,其实早在上古时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领悟到了这其中的道理,只是那时的人们还无法用语言和文字jg确地描述罢了。
如今,曹cāo迎天子迁都许昌之事已经成了定局,我们便不得不暂且改变策略。即使以曹cāo为主帅,我们为副手,只要能平息乱世,将我们所提倡的制度贯彻实施,那也是可以的。
所以,我们便派遣使者前往许昌进贡,并将推行新制的提议上报给了朝廷。然而,当曹cāo收到这份奏章的时候,却面无表情地扔在了一旁,不作任何答复。
其实,我们也知道是不可能得到采纳的,这是一种人xg自私的必然。尽管刘协身为天子,并且本身也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旧制的迂腐,但他一直以来都身不由己,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
我有些不大明白,为什么连曹cāo也会排斥新制,这样的他似乎跟历史上所描述的一点都不一样。也许史书确实有对他进行了粉饰,也许现在他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那样高尚的境界。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不可以放弃。只因人不可以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徐州之争(十二)
此时,太史慈在丹阳郡控制了自宛陵以南的区域,又有山越人的归附。孙策觉着一时难以击破,便打算先往南攻取会稽。但吴景以及其他将领却都觉得,此时应当先击破屯驻于乌程的严白虎一众,以保证后方的稳固。
对此,孙策则认为严白虎等人聚众为寇,不过只是为了寻个谋生的手段而已,没有什么大志,并不足以成为后患。若此时率兵去攻打他们,不过是白白损耗兵力,并不能得到多少利处。攻打会稽则不同,会稽地处东南边境,土地广袤富饶,如果能够顺利占据,便可以对太史慈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了。至于严白虎其人,不过就是一个山贼头头,本身又没有多少才略,要灭之轻易耳!
于是,孙策便率军进驻老家富chun,然后往东渡过浙江,去攻打驻守在山y的会稽太守王朗。话说,会稽郡的土地确实有够广阔的,其面积足足有两、三个吴郡那么大。不过,在那里生活的人口却并不如吴郡的多。
王朗得知孙策率兵来攻,便打算调集各城兵马前来增援。功曹从事虞翻认为孙策能征善战,手下兵强马壮,提议应当先退往别处避其锋芒。然而,王朗本身也是一个懂军事的人,他认为山y城南依会稽山,北临浙江支流,地势相当险要,据险而守足以抵挡孙策的兵锋。
随后,孙策连续数次发动进攻,确如王朗所言未能攻破。但之后孙策的叔父孙静提了一个建议,在南边数十里的山上有一条小道名为査渎,虽然地势有些险要,但却可以抵达王朗军后方屯放粮草的高迁屯。
是夜,孙策命人在正面点燃火把作为疑兵,而后派遣孙静督周泰、蒋钦二人率领一支兵马从査渎山道进军。随后,高迁被袭,屯中粮草尽数被劫,王朗不由立时大惊。
翌ri清城,孙策又引兵来攻。王朗派遣周昕等人率军迎战,却因军心浮动而被孙策击破,周昕临阵被斩。随即,虞翻率众在后掩护,王朗则前往海边准备船只,继而二人一同乘船沿着海边逃往南边的东治县(今福州)。
东治县是伫立在会稽东南的一座沿海孤城,方圆数百里内不再有其它城池。当地民众多靠出海捕捞为生,男女老少都深通水xg。
随后,孙策也命人找来船只率军继续追击,但当他追到东治的时候,却遭到了守城水军及当地渔民的强烈抵抗。为了尽快将王朗擒下,平定会稽全境,孙策便下了一道屠城的命令。于是,在民众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王朗因心有不忍便只好投降了。
之后,孙策自任为会稽太守,仍旧委任虞翻为功曹从事。孙策知道王朗是个有才能的人,很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命。但王朗死活不肯接受孙策的征召,即使孙策派遣与他有交情的张昭去劝说也没有用。孙策明白是自己有过在先,因而也就没有再勉强王朗。
却说,迁都的事宜安排完了之后,曹cāo便免去了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三人的职务,将朝中大小所有的事务全都交由自己亲自过问。对此,其他大臣心下是有些不满的,但都不敢说些什么。
十月,曹cāo率军攻打梁县,杨奉、韩暹逃奔寿chun投奔袁术。
此时,袁绍围攻东郡已将近一年,但仍旧没有攻下。曹cāo便以刘协的名义,遣使下诏责备袁绍,说他地广兵多,粮草充足,却拥兵自重,擅自攻伐,丝毫不将国家社稷放在心上。对此,袁绍虽然颇为纳闷,但还是上书自责与解释了一番。
曹cāo心下得意,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还挺不错。随即,他又以刘协的名义下诏任命袁绍为太尉,想将袁绍征召到朝中来。
袁绍不由感到很是生气,却对使者说:“自举兵讨董之ri起,曹cāo数次差点死掉,都是我救了他;如今他也想挟持天子,来对我发号施令吗!”随即便对诏命辞而不受。
这时,曹cāo心下感到害怕,便只好表示将大将军的职位让出来,他则改任司空一职,领车骑将军事务。
而后,曹cāo委任荀彧为侍中,代理尚书令的职务,请他为自己推荐策谋之士。荀彧便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荀攸和好友郭嘉。
对于曹cāo的征召,荀攸心下是犹豫的。只因这与他当初和我们定下的计划不符,所以他便推辞了。
曹cāo不由写信给他说:“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贤人智士建立功名之时;而你观察蜀汉如今的变故,觉得在那里会是长久之计吗?”
这时,荀彧也写信劝告荀攸,让他前来为朝廷效力。并告诫他做人要懂得顺应时势学会变通,不然很容易就会招惹祸端。
荀攸见眼下前往蜀郡任职没有什么希望了,而天子也已回到了关东,兼顾他的叔父此时也在许都任职,于是经过再三思量,便接受了征召。随后,荀攸被任命为汝南太守,转而又被委任为尚书。
说起郭嘉,原本我也想派人将他召到徐州来任职的,但转而又发觉手下没什么适合他的职务。他本身的确是一个有才智的人,但问题在于他生xg比较闲散,不善于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而且他的天赋属于动脑型的,所以谋士这个职业是他唯一适合的。
然而,奉先我二人的手下通常都不需要什么谋士,需要的则是那些文武兼备型的实干人才。本身我们自己就非常清楚如何规划战略方针,什么时候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具体一场战争需要怎么打,ri常政务需要怎么规划,我们的心里都是有数的。
你说要让他来吧,整天也是闲着没事干。不让他来吧,又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才。或者是他来了以后,开间学校让他当个导师,像孔子那样负责教导学生文化知识以及为人的道理。然而,我想若要让他来当导师的话,搞不好他整ri里又只知道带着学生们喝喝酒下下棋,教出一批跟他一样另类的谋士出来,这样恐怕就反而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对于一个太过于有才略的统帅来说,有些人才虽出众却是不大能用得上的。至少我们眼下还用不着,也没有适合他的职务。
郭嘉接受了征召,但在临走之前却问过薛聪,为何不愿到曹cāo的帐下效力。对此,薛聪笑而不答,只说:“有朝一ri,你会明白的。”郭嘉心下虽然感到不很理解,但也没有再多问。而后,郭嘉到了许昌,曹cāo任命他为司空祭酒,负责参谋军事。
袁谭与田楷交战,田楷战败逃走。之后又继续进攻北海,孔融与之交战数月,战败逃往山里躲避,他的妻女被袁谭俘虏。曹cāo得知此事后,因与孔融是故交,所以便征召他前来朝中任职将作大匠。
是时,羽林监枣祗向曹cāo建议说:“吕布、少然军中的士卒虽不多,但却个个勤劳奋进,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还懂得如何耕田种地,采桑养蚕;这便是他们当初为何能在粮食极度匮乏之时,即使不需要通过抢掠,也能安然渡过困境的原因了;另外,他们实施的土地分配制度也很是适用,有值得效法之处,若明公能将其有益之处予以采用,必当更加有利于领地ri后的发展。”
曹cāo采纳了枣祗的建议,任命他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让他二人全权负责屯田之事。
关于我们实施的土地分配制度,是我鉴于后世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制定的。毕竟这个时代是属于农业时代,没有发达的科技,每亩田的粮食产量又通常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得不进行有节制的分配。
话说,很多人都盲目地以为,只要得了人心就可以得天下。然而,连最基本的劳动分配都不懂得,又怎么可能会得到人心呢?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没错的,但想要得人心还得先懂得如何分配资源才可以。(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徐州之争(十三)
陈郡人袁涣字曜卿,为人安分守己,从不逾越礼法。 刘备上表举荐他为茂才,但他则辞谢了刘备的好意,继而又举家迁往往江、淮间居住。袁术知他有才,便召请他到帐下任职。
袁术问:“如今曹cāo迁献许昌,吕布在徐州,刘备在豫州;对于此番形势,不知曜卿如何看待?”
袁涣回道:“回禀袁公,依涣之见,今天子在许昌,徐、豫二州必会从旁相辅;然而,曹cāo其人xg情刚愎,狭隘记仇,恐未必能容得下吕布。”
袁术不禁说:“如你所言,若我先出兵击破刘备,再北联泰山臧霸等人,以围困徐州;此计可行否?”
袁涣不禁微皱着眉头迟疑了下,却说:“后方尚未平定,便发兵攻打豫州,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袁术则说:“如今吕布已入主徐州,不消一年两载便会在那里站稳脚跟;我思虑着若不趁其立足未稳及早除掉,ri后必当成我心头大患。”
袁涣点头说:“袁公所虑,不无道理。”
随即,袁术派遣中郎将纪灵等人率领步骑三万人从寿chun出发,连夜北上进攻沛城。随后,刘备派遣刘祉前来下邳向我们求救,奉先我二人便率领步骑一千二赶往救援。纪灵等人得知我们率兵赶来,便一时没敢发动进攻。
见面之后,刘备不禁说:“真是多亏了奉先兄来得及时,否则此番我命将危矣。”
奉先则说:“玄德弟言重了;得知弟有危难,兄自然要及时赶来相助。”
刘备笑了下,不禁又说:“如今袁术军有三万人马,我二军不过才数千;不知奉先兄有何计策可以破之?”
奉先则说:“如今天子才回关东不久,人心思定,百废待兴,暂且不宜妄动干戈;我打算同袁术和解,来为ri后争取立足发展的机会。”
刘备点了点头说:“兄所言正合备意。”
随后,我们在沛城西南一里安营扎寨,并设下酒宴派人去召请纪灵等人过来赴宴,商议和解的事宜。对此,纪灵等人则害怕有诈,不敢应召前来,却要召请我们去他们的营中赴宴。
奉先我二人的心里一向是无所畏惧,既然他要召请我们,那我们就只管前往赴宴便是。然而,刘备等人心下却都有所顾虑,貌似有些担心对方会使诈的样子。
奉先见状,不禁劝解说:“玄德弟毋须忧虑;如今有贤弟我二人同在,定然保你安然无恙;如若不然,我兄弟二人必当同你共存亡。”
刘备闻言,立时惭愧道:“孔子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备还需向兄多加学习。”
不知不觉,我跟奉先相识都已经十二个年头了。这其间奉先从我这里学到了不少后世的观念,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磨练,对于世事也已摸得很通透。相信即使没有我在他的身边,他也一样可以将所有的事情都规划得妥妥当当的。
人会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渐而发生转变,其转变的缘由便是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会受到身边某个他认为值得他效仿之人的影响。然而,当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正邪观、是非观、善恶观确立了下来之后,通常就不会再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了。而当这个人不会再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那么他在做人方面就已经成功了。
而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主要就是在于做人的成功。物质与财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只要有才华有机遇有空间,自然而然就可以积累到庞大的物质与财富。以一人之力将聚集到的物质与财富,拿来养活更多的同类,与将之据为己有相比较而言,要显得成功得多。
此番,我们前往纪灵等人的营寨,并未带多少人马。刘备只带了关羽、赵云二人,奉先我二人则只带了秦谊、张骁。张飞留守小沛,高顺、魏续则留下统领我们带来的兵马。
纪灵等人见我们只有区区几人前来,心下不禁都有些意外。却听纪灵说:“世人有云「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菟;神将少成廉,骁勇战无前」;未曾想二位将军竟只带了这么几人前来,是想欺我等军中无勇士吗?”
奉先则笑说:“我们只带这几人来,是出于对你们的信任,怎个你们反倒先怀疑起我们的为人来了?”
纪灵与其他人相互看了看,不由笑说:“呵呵,吕将军好口才;方才是末将无礼了,还请见谅;酒宴已准备好,几位请。”
通常情况下,别人谈正事都得酒过三巡才开始。而我们则喜欢先谈完事情,再谈吃喝。话说,正事还没有办完,就开始吃喝玩乐,这个怕是有点不负责任了。
纪灵举起酒盅道:“来者是客,末将先敬几位一盏。”
奉先则说:“酒不忙喝,先将事情谈妥了再喝也不迟;玄德是我弟,与我有姻亲关系,故而我要来救他;我这生xg不喜欢与人作无谓的争斗,更喜欢化解他人的争斗;还请诸位卖吕布一个人情,如何?”
纪灵将酒盅放下后,却说:“非是末将等人不肯卖吕将军人情,只是吕将军突然发一句话,便想让末将撤军离去,这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若末将无功而返,又当如何跟主公交代呢?”
奉先便又说:“不如这样,我与你打个赌;且在一百五十步外的辕门下立一支戟,我若一发shè中戟上小枝,你便人派回报你家主公撤军离去;我若shè不中戟上小枝,我便撤军离去,你二者留下接着厮杀;不知你可敢与我打这个赌?”
纪灵沉吟了下,便说:“好,末将便与将军赌了。”
话说,奉先我二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展示shè艺了。听说当初他在练习shè艺的时候,可是常常吊着蚊子来练习眼力的,所以shè戟一事对他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
而关于「辕门shè戟」这件事情,在后世也常常会为世人所赞叹或是争论。赞叹的是他的shè艺高超,争论的则是他唯一对刘备仗义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其实在乱世中生存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若要说实在一点的话,凡是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的,没有哪一个底子会是干净的。但凡底子干净的,最后都被人给吃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在四处奔波,挣扎求存的原因了。关于这一点,没有经历过乱世的人,通常是很难体会到的。
奉先拿起了他的青虹,不出所料的一发即中。顿时惹得旁人一阵惊诧,就连关羽、赵云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sè。在普通人的眼里,能够做到百步穿杨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神shè手了,而对于一百五十步外还能准确命中的,那几乎就要奉若神明了。
纪灵不由惊叹道:“将军天威也,末将等叹服不已!”
奉先微笑着说:“如今我一发即中,阁下可要信守诺言?”
纪灵回道:“一定一定;末将这就差人快马赶往寿chun回报主公,不ri便撤军回去。”
奉先点头说:“甚好;我等便接着喝酒吧。”
而后,当袁术得知纪灵请求撤兵之时,却立时否决,不准其撤兵。
对此,周瑜又适时劝谏道:“倘若此时不撤军,吕奉先、刘玄德二人必然会派人向朝廷请求发兵援救;届时曹孟德趁机率军前来攻打寿chun,恐怕我军难以抵挡其三人联手进攻。”
袁术沉思了下,觉着周瑜说的有道理,便准许纪灵撤兵了。
翌ri,纪灵又摆下宴席请我们欢会了一顿,便如约撤军离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 徐州之争(十四)
曹cāo得知袁术派兵进攻沛城,继而被奉先以辕门shè戟之法和解一事,心下不禁思量了一番。他觉着我们如今在徐州境内推行人人平等的新制,跟朝廷的体制是相悖逆的,若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对于天下的威信恐怕将要丧失殆尽了。
随后,曹cāo便将一众谋士召唤了过来,询问道:“如今吕布、少然之徒在徐州境内大行叛逆之道,公然与朝廷分庭抗争;孤yu将二人除去,但眼下分身乏术,刘备那厮又与之同流合污;孤若发兵讨伐二人,又恐两败俱伤,袁术在旁伺机渔翁得利;对于此番困局,你等可有何对策?”
荀攸与郭嘉闻言,相互看了看,却一时沉默不语。
一旁的程昱则说:“回禀主公,仲德以为可使离间计分化二人。”
曹cāo说:“嗯,将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程昱便说:“刘备如今虽与吕布有姻亲,但先前吕布趁人之危夺了徐州,想必已令其心生不满,二人看似亲如一家,实则却仅仅只是暂时的联合;刘备平素喜好华服、财宝此类之物,若主公施以厚礼来暗中收买他,必可起到离间二人的功效。”
曹cāo点头说:“嗯,仲德所言,正合孤意。”
随后,曹cāo命人从宝库里挑选了一樽白玉雕刻而成的美人。此玉美人高约三尺,栩栩如生,白如霜雪,任谁见了都不由为之惊叹。继而,他又命裁缝制作了几件华丽的貂绒袍子,用来送给刘备与他的两位妻子甘夫人、糜夫人。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而这些东西,全都是当初从梁孝王的墓葬里盗取的,但仅仅只是他所得到的九牛一毛而已。
等到将送给刘备的礼物都准备好之后,曹cāo又写了一封书信,命董昭一并附上前往拜访刘备。
而对于曹cāo送来如此多的厚礼,令刘备一时感到受宠若惊。他不禁问:“敢问符节令,不知曹公为何要送备如此多的厚礼?”
董昭回道:“曹公说,这些都是对刘使君一直以来尽忠职守的犒赏;另外,曹公还命在下带来了一封书信,请使君过目。”
旋即,董昭便拿出书信呈上。刘备不禁赶忙接了过来,说:“有劳符节令了。”
董昭便又说:“使君客气;在下还要回去向曹公复命,便不多加叨扰了。”
刘备拱手说:“符节令走好。”
待到董昭离去之后,一旁的糜竺不禁说:“曹孟德此番送来如此多的厚礼,必然是有所图谋。”
刘备则说:“且先看看他信中如何说的再论。”
旋即,刘备便将书信打了开来,却见信中如是写道:天子听闻使君乃皇室后裔,世之英杰,有志匡扶汉室,不甚欣喜;然又闻使君与吕布结亲,心中亦颇为叹息;今吕布在徐州大行叛逆之道,公然与朝廷争礼,天子闻之痛心疾首;使君既为皇室后裔,如今却与叛逆苟同,天子不禁命cāo问使君一句「尚为刘家人乎?」
对于曹cāo信中这一问,刘备不禁立时露出了一脸难sè,心下却是有股说不出的感受。
一旁的糜竺见状,不禁问:“不知信中如何说?”
刘备叹了口气,却将书信递给糜竺说:“且拿去看看吧。”
糜竺将书信接过来看了一遍,不禁皱了皱眉头,又说:“这个曹孟德真不愧是个「乱世jiān雄」,竟然想使此y计离隙你与吕奉先之间的联谊。”
刘备叹道:“是啊;如今天子在他手上,他可谓是怎么说都有理。”
糜竺沉吟了下,却问:“那妹夫你打算如何决择?”
刘备沉默着看了看一旁的那樽玉美人,心下稍稍挣扎了一番,便说:“我本姓刘,自当还是刘家人。”
而后,刘备便给曹cāo回了封书信,其中有一句是:备乃中山靖王之后,生而为刘家人,死亦为刘家鬼;此生此世,不敢背祖叛宗。
得到刘备肯定的答复之后,曹cāo不禁得意地笑了。随即,他便授意刘备招兵买马,趁我们如今在徐州尚未完全立稳脚跟,发动攻势将徐州夺下。
对于刘备暗中同曹cāo通谋的事情,刘祉也是少数知道的人之一,但是对于刘备的做法,他却并不认同。刘祉曾接触过我们所颁布的新制,并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一种制度。
人生而在世对于生存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上到天子百官,下至奴隶仆人,都应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无端剥夺别人本该拥有对于生存需求的权利和zi you,即使至高无上的天子也是一样。
本着对于阶级制度的抵触情绪,刘祉便偷偷地赶来下邳,将刘备与曹cāo密谋联合,准备攻打下邳的计划告诉了我们。
然而,对于刘备的突然背盟,奉先多少感到有些不相信,还打算要亲自前往沛城去问问。对此,我则阻止了他,因为我知道刘祉说的是真的。
奉先的心里不禁开始变得凝重了起来,对于刘备如此愚蠢的抉择,感到既生气而又无奈。
随即,我们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要完全抛弃那所谓的「忠义」,为了解放广大的劳苦民众,而与封建贵族阶级作斗争。这种事情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说起来,我们并没有打算要背弃汉室,我们只是想要将原本不合理的体制推倒重建而已。皇帝这个称谓仅仅就只是个名头罢了,即使留着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为了破除曹cāo的y谋,我们不得不先发制人,率先对沛城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两军交战,刘备不再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再说些什么。他的心里虽然也多少感到有些复杂,但他生而为刘家人,眼下是不能明着背叛祖宗的。
刘备近来又招募到了数千人,配上他原本拥有的兵马,共计一万多人。但这些人有一半都是新兵,军事素质参差不齐,作战之时基本上是形不成什么战斗力的。因而,只经过一合交锋就被我们给击溃了。
而后,刘备本打算固守城池,等待曹cāo发兵前来援救的。然而,我们手中的回回炮威力太大,不过两、三发就将城门给砸破了。
刘备眼见已经不能固守城池了,便赶紧带着家眷逃走。临走之前,他什么也没有带上,唯独却带上了那樽玉美人。
我们行事一向不喜欢赶尽杀绝,所以此次刘备逃走了我们依旧没有进行追击。之后,我们将刘备丢下的辎重全部扫荡一空,然后班师回到了下邳。
刘备带着家眷以及为数不多的将士,前往许昌投奔曹cāo。对于刘备的到来,程昱觉着他是一个不甘为人下的角sè,而且又比较得人心,于是便建议曹cāo趁早将其除掉,以免ri后会成为祸患。对此,曹cāo则有些犹豫,便想问荀彧的意思。
对此,郭嘉则突然打岔说:“曹公,嘉以为此番建议是对的;但是您举义兵除,凭借真诚与信义来招揽天下俊才豪杰,唯恐没有人前来效力;而刘备有英雄之名,如今因走投无路前来投奔,您若将之杀害,恐会惹天下人非议;届时能人智士都自相猜疑,不敢前来为您效力,ri后您还如何能平定天下呢?因除去一人之患,而失去天下的人心,此乃得不偿失,恐怕您不得不考虑清楚。”
荀彧便说:“曹公,奉孝所言极是。”
曹cāo也说:“嗯,孤也这般认为。”
随即,曹cāo便慰劳了刘备等人一番,并下诏任命他为豫州牧。继而又拨了数千兵马给刘备,以及为他提供军资。随后,刘备率军回驻沛城,负责为曹cāo继续牵制我们。(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 徐州之争(十五)
对于刘备受曹操的差使,又率军回到了沛城的事情,我们暂时也没有工夫去管他,只能让张辽在北面先牵制着。
这时,刘祉就写信去劝告刘备,让他思想开化一些,不要再拥护那些迂腐的旧制度了。然而,刘备则以背祖忘宗为原则,反将刘祉给斥骂了一通。
话说,人的思想不开化,就连圣贤也无法。对于某些人的固执,我们也不能再说些什么,只能说各施其法,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先前,由于天子率百官东归,三辅之地余下的几万户百姓,年轻力壮的都纷纷逃往他乡谋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自相残杀。
张济眼见在关中呆不下去了,便打算率众往南入荆州抢掠一番。之后,他往南出武关,进入南阳郡地界,便四下攻城掠地。刘表得知情况,立即派遣中郎将黄忠、校尉甘宁等人率众前往迎战。
随后,两军在穰县一带交战,张济因战事不利想要撤走,但却不慎被流矢射杀。但看射箭那人,却是南阳黄汉升是也。而后,刘表派人前往招抚张济的部曲,张绣因军势困顿而率众归附。刘表让他们屯驻于穰城,又派遣甘宁驻扎于宛县以作监察。
贾诩本在段煨营中谋事,此时他听说张绣已在荆州安顿下来,便独身前往投奔。对于贾诩的到来,张绣感到很是高兴,因贾诩的资历同他叔父张济相当,所以他对贾诩很是敬重,以晚辈自居。
是时,孔融来到许都任职,并为曹操推荐了平原人祢衡。但由于祢衡为人喜欢直言不讳,直接说出了曹操独揽大权不合体制,惹得曹操有些不高兴。
后来,连带着其它方面逐渐说的次数多了。曹操就感到很是厌烦,并对孔融说:“祢衡竖子,口不择言;孤若杀之,犹宰鼠、雀之易耳!”
孔融则说:“俗话说忠言逆耳;若曹公因一时之气愤,而枉杀直言进谏之忠良,恐将使天下士人为之寒心。”
曹操沉吟不已,心下觉着孔融说的也有理。由于祢衡平素在士族间也颇有影响力,所以曹操便没有杀他,而是将他给发配到了刘表的帐下。
刘表其人平素也属于享乐主义者,他身旁的亲信蔡瑁、张允之流无不是如此。祢衡认为贪图享乐是一种颇为不好的风气。容易滋生人性上的贪婪,导致贪污腐败之事出现,于是便建议刘表整顿风气。
刘表认为祢衡提的建议很好,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刘表身旁的亲信却对祢衡此番作为不满,于是蔡瑁等人便毁谤祢衡,对刘表说:“祢衡称颂将军有仁德之心,可与周文王媲美;但他又认为将军处事不够果断,最终必将因此而败亡。”
刘表听后信以为真,心下虽然很生气。但也顾忌着祢衡的名声而没有对他怎样,只是将他发配到了江夏太守黄祖的帐下。而黄祖为人性情暴躁,最终因不满祢衡的指责而将其杀掉。
曹操见眼下我们在徐州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又有刘备在沛城为他牵制着。因而便将目光放到了富庶的荆州。他打算借着征讨张绣的理由,发兵往南进军。
翌年正月,曹操率军进入南阳,屯驻于淯水东岸的雉县。与宛城的甘宁对峙。张绣得知曹操大军来攻,本打算率军前往相助甘宁,但贾诩却建议说:“曹公奉天子以讨不臣。师出有名,将军不宜与之为敌;如今当与之结好,可受其爵宠。”
张绣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在穰县打出口号响应曹操。由于穰县在宛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刚好与曹操前后呼应,兼顾刘表的援军无法及时赶来增援,甘宁便率众沿水路往南撤到了新野县。
对于张绣临阵倒戈之举,曹操打心眼里是颇为瞧不起的。想他曾经几度历经生死,即便险些丧了命,也从未向敌人妥协求饶过,因而才得以建立今日的成就。而眼下这人却为了贪图活命,就背弃了临难收留他的恩人,实在是不忠不义而又没有骨气。当然了,这仅仅只是他自己认为的而已,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曹操这人其实跟许多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喜好,那就是喜欢美女。当然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到今都是不变的。然而,爱美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滥交,这是极不可取的。
张济的妻子长得很是漂亮,一颦一笑都撩人心动。有些人的美貌与气质是天生的,而且天生就有着一种让男人窒息的?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