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无双夜二之统一 > 无双夜二之统一第47部分阅读

无双夜二之统一第47部分阅读

    太当真。

    随后,我们稍稍停顿了下,又朝张济所在的大营发起了进攻。张济没敢多作停留,率领部下迅速退往北面的济阳城。旋即,我们便又回到了外黄城驻守。正巧这时,张济听说长安方面李傕、郭汜两人内讧了,貌似正打得不可开交,于是他便率领部下打算退回长安,去调解两人之间矛盾。

    得知张济退兵了后。我便立即派人前往陈留通知张邈,让他随我将兵马都转移到东部的城池去,集中兵力同袁、曹联军打游击战。于是,张邈便让弟弟张超带领家眷退守南面的雍丘城。他则带着高顺、张辽及数千兵马来到外黄与我会合。之后,我们又一同朝着东面的任城郡行去。

    此时,袁绍、曹操二人已分兵平定了济阴、山阳二郡境内各县,并加派人马进驻任城郡周边的几座城池。对奉先发起了联合攻势。虽然奉先数次击退了他们的进攻,但手下的损失也不小,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放弃亢父。全力退保任城。

    等我率兵赶到的时候,奉先正与袁绍、曹操的兵马逆战。我适时从后方朝对方的大营发起了袭击,不多时便将对方的营寨攻破。由于后方粮草被截断,于是袁绍、曹操二人领兵绕道退走,又退回了西面的金乡城。

    之后,我又攻下了亢父,将里面的物资一扫而空,然后再将城池放弃,与奉先合兵一处。往后,奉先我二人又轮番率众袭击了周边被对方攻占的几座城池,并将城中的物资统统一扫而空,然后再回到任城。

    此时,袁绍、曹操对奉先我二人所使的这种游击战术,感到颇为头疼。想要派兵截击我们,人若派多了我们却不与之正面交锋,而是绕道去袭击他们后方的城池;人若派少了却又根本挡不住我们的攻势;若是派兵去袭击我们后方的城池,我们每每总能及时回来援救。所以,他们二人此刻已显得很是无奈了。

    随后,奉先我二人又打算往北进军,去进攻东平国境内诸城。而后所过之处,无不是将对方城中的物资挪为己用。当然了,老百姓的家什我们是不会去抢的,也没有必要去抢。

    是时,须昌县令高雅举兵响应我们。而此时我们也抢了对方一些物资,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战术了。随即,奉先任命张辽为东平国相,率兵屯驻于北面八十多里外的瑕丘城与高雅遥相呼应,并负责对兖州东部三个郡、国的攻略。

    接着,我们又召开了一次会议,打算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陈宫说:“如今我们手中的领地唯有任城、亢父、樊县、瑕丘这片地域,防线可谓非常薄弱,手中的兵力也仅足以自保;若想要击破袁、曹联军,还需再向别处搬取援兵才好;现下徐州近在咫尺,我觉得可以向此时接管徐州的刘玄德请求发兵援助,此人素来以仁义之名著称,应当会施以援手才是。”

    张邈不禁也点了点头说:“不错,刘玄德以往也曾同袁绍、曹操对立;正所谓唇亡齿寒,想来他应当不会拒绝与我们结盟的。”

    “嗯。”奉先点了点头,觉着此番提议不错。旋即却又问:“那咱们应当派遣谁出使徐州才好呢?”

    这时我说:“倘若是我们要与他们结盟,还是由兄长你亲自出马才好;这样才能显示出我方的敬重之意,交涉成功的机会也要大一些。”

    张邈不禁又说:“那刘玄德声言乃中山靖王之后,也是皇室贵胄,此番前往交涉确实不能轻慢了;我也曾同他有过交谊,不如由我与吕将军一同前往拜会,定然说服他与我们结盟。”

    奉先点了点头说:“也好。”

    这时,陈宫又说:“对了,听说刘玄德前不久喜得一子;不如将吕夫人与小姐一同带上,若能同他结为亲家,想必他定会愿意出兵相助的。”

    张邈闻言不禁神色一动,忙说:“公台此番提议着实不错,我以为可行。”

    奉先稍稍沉思了下,便点头说:“好吧,便依公台所言。”

    此时,我不禁暗自沉吟了下。奉先会与刘备结亲?这个貌似没见史书里有类似的记载,但既然历史上奉先会称刘备为弟,想来也应不是随意胡乱叫出来的。这样倒也挺好,如果能够跟刘备将关系牢牢地拴在一起,就等于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那么未来的发展也必然会大相径庭。

    却说高雅倒戈之后,驻守南面二十里寿张城的程昱立即派遣于禁前往讨伐。高雅依城固守,于禁一时未能攻下。是时,曹操也传命让驻守钜野的夏侯渊率兵北上助战。

    原本张辽得到消息打算出兵援救高雅,但在半道上却碰巧与夏侯渊的部队遭遇,于是两人就打了一仗。是时,张辽从背后发动袭击,夏侯渊未能及时防备,而后两军经过一阵交锋,夏侯渊战败退走。张辽稍加休整又继续北上,但还没有赶到高雅便已被于禁攻破。随即,张辽只好又率兵退回了瑕丘。(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兖州之变(二十五)

    却说奉先一众往东来到郯县拜访,刘备很是热情地前来迎接,拱手说:“吕将军驾临,备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奉先笑说:“玄德太客气了;吕布此番前来打搅,不知玄德方不方便?”

    刘备忙说:“方便方便;吕将军请随我入城中歇息,稍后我命人备下酒宴为将军接风。”

    奉先则说:“我的营帐便在西边数里之外;我已命人准备酒宴,此番前来是特意邀请玄德到我营中一聚的;不知玄德可愿屈驾前往?”

    刘备闻言,不禁有些意外,却说:“将军远道而来,本当由备来尽地主之谊;哪有客人宴请主人的道理啊?”

    奉先不由说:“呵呵,玄德有所不知,我这人向来不讲究那一套虚礼;倘若玄德瞧得起吕布,便请屈驾随我前往营中一聚;倘若玄德瞧不起吕布,那我便也只好失兴而归了。”

    刘备笑了笑,便说:“吕将军言重了;既然将军亲自来邀请刘备,备又岂敢拂了将军之意?请将军带路。”

    奉先便伸手示意道:“玄德请上车。”

    刘备拱了拱手说:“多谢将军。”

    随即,刘备便上了奉先此次前来特意带来的车辇,由关羽、张飞等数十名侍卫在旁随从,一同前往奉先所在的营地而去。

    到了营地之后,张邈便走上前来迎接,笑着拱手说:“呵呵,刘使君,张孟卓这厢有礼了。”

    刘备下了车以后,不禁赶忙还礼道:“不敢不敢;未曾想张太守也在,刘备这厢有礼了。”

    张邈笑说:“使君客气;前次一别数载,使君还是英姿不减当年,想来如今过得很是不错吧?”

    刘备轻笑了下说:“哪里哪里;承蒙张太守惦记,备还算过得去。”

    这时。奉先不禁说:“孟卓,别让玄德在营外干站着了,还是到帐中坐下再接着叙旧吧。”

    张邈忙说:“对对,你看我差点都怠慢使君了;使君请帐内入座。”

    刘备回礼道:“不敢不敢。”

    蓦然间,一旁的关羽、张飞相互看了看,很有些不解的样子。

    随后,众人入了奉先的帐中,却见任红昌此刻正抱着女儿在床上坐着,一旁还有杜十娘陪伴。刘备见状,赶忙想要回避。说:“哎哟,吕将军,这怕是进错营帐了吧?”

    奉先笑说:“玄德勿疑,此为布内人,怀中所抱乃小女;玄德请上座,待布教内人来向你行礼。”

    刘备不禁说:“这怎么当得啊?”

    张邈则说:“当得当得;使君无需多虑,稍后便可知晓缘由了。”

    刘备便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备恭敬不如从命。”

    随即,奉先又示意刘备坐到床上。任红昌将女儿交给一旁的杜十娘抱着。便向他施了一礼说:“妾身这厢有礼了。”

    刘备忙拱手说:“夫人客气。”

    这时,奉先笑说:“玄德,从今往后你我便算是一家人了;布今岁三十五,不知玄德贵庚?”

    刘备闻言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回道:“喔,备今岁三十四。”

    奉先便说:“既如此,我便称玄德一声贤弟了。”

    刘备闻言眨了眨眼,不禁问:“不知吕将军此为何意?”

    这时。一旁的张邈笑道:“呵呵,便由孟卓来为使君解惑吧;实不相瞒,吕将军此来是想同使君结盟的。两家可就此结为儿女亲家,日后相互扶持;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却说,先前陶谦上表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随后刘备率军驻扎于沛城。陶谦得知刘备原配已丧,便又为他说了一门亲事,便是甘夫人。而就在前段时间,甘夫人为刘备生了个儿子,名为刘昌。这便是历史上刘备的长子了。

    刘备闻言,立时释然。对于结亲一事,他心下也是愿意的。在他看来如能得到奉先我二人相助,横扫天下建立一番霸业必然不是幻想。旋即,他便笑着说:“原来如此;承蒙吕将军不弃,此乃刘备的荣幸。”

    张邈立时笑道:“呵呵,此番两家结亲,真是可喜可贺。”

    一旁的关羽、张飞相互看了看,也不禁露出了笑意。蓦然间,关羽不禁看了下一旁抱着小孩的杜十娘,眼中似乎有些异样的神采。

    这时,奉先又对一旁的秦谊说:“宜禄,命人上菜吧。”

    “诺。”秦谊应声而去。

    随后,众人都各自入座。酒菜上来了之后,众人忽而聊到了国家大事。

    蓦然间,奉先不禁叹息说:“玄德弟与我都是边疆出身,想来是可以体会到百姓疾苦的;先前董卓擅政,我因他待我有恩,才一直屈身侍奉于他;而后我奉天子诏命将其诛杀,其党羽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反叛,攻陷西京,挟持天子;我因力弱而来到关东,想请诸将一同商议奉迎天子的事宜,然而诸将都只顾着各自攻伐;更甚者竟还有人想要杀我,此番可真教人寒心啊!”

    张邈也不禁叹道:“唉,如今关东诸将大都心怀私欲,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肯将天子与国家放在心上,确实教人寒心;不过,刘使君想来定是个心系汉室的人,此番有刘使君相助,想必匡扶汉室有望了。”

    刘备笑说:“张太守所言甚是;备本是汉室后裔,自当尽一番绵薄之力。”

    此时,刘备的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他没有想到奉先的心里竟还想着要奉迎天子东归。倘若真要将天子迎了回来,那他的志向恐怕将要化为泡影了。

    奉先他们回来之后,便将结盟成功的事告知于了我,但这时我早已经知道了。对于两家能结盟成功,我心下也觉着挺高兴,毕竟这可是决定历史未来走向的关键一步。

    话说,刘备回到郯城之后,不禁略带心事重重的样子。旁人大都以为他是在为如今天子的境况而感到忧心,但只有典农校尉陈登心下了然他的心思。

    于是,陈登就问刘备说:“明公可是在忧虑,日后的霸业会为吕布、少然二人所阻挠?”

    刘备闻言一怔,旋即微笑着说:“哪里,我只是在为如今落难的天子而忧心罢了。”

    陈登却不以为然地笑着摇了摇头,说:“明公何故要欺瞒陈登?莫非是在疑虑陈登的为人吗?”

    刘备忙说:“欸,元龙多虑了,玄德又岂会疑虑你的为人呢?”

    陈登便说:“既然如此,明公又何故不与陈登实言相告呢?”

    刘备沉吟着看了看陈登,本想将自己的志向告知于他,但转念思虑了下又觉着不妥。便又笑着说:“元龙实在是多虑了;玄德所言句句属实,哪里会有欺瞒元龙的意思。”

    陈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便说:“既然明公不相信陈登,那陈登也不再强求;只是陈登要告诫明公一句,如今吕布、少然已是强弩之末,而袁术尚在一侧虎视眈眈,倘若再同袁绍、曹操交恶,于明公日后的霸业将无甚益处;望明公好自为之。”

    刘备不禁默然地看了看陈登,觉得这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但眼下又不好明着背弃汉室,不然定要被世人所唾弃了。于是,他便又说:“元龙所言差矣;吕将军与少将军皆乃当时英雄豪杰,又有匡扶汉室之志;玄德理应助其二人一臂之力,又如何可以言而无信呢?”

    陈登则说:“常言道兵不厌诈;信义只是对自己人而言的,明公既已有英雄之志,又何故没有英雄之魄呢?”

    刘备哑然,旋即又轻笑了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元龙也!”

    想要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确实要得弄清谁可以做朋友谁注定要成为敌人。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然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这只是自私者的认知而已,并不能有利于人类种群的发展。从道理上来说,只有放弃无谓的血腥争斗,人类才能够真正地走向强盛之路。(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徐州之争(一)

    却说张济率众回到长安的时候,李傕、郭汜二人又连续对战了十几场,双方各有胜负,死者数以万计。 其间,李傕部将杨奉曾好言劝谏过,但李傕不听,还将杨奉给臭骂了一顿。

    杨奉心下气闷,随即在徐晃的建议下,谋划暗杀李傕。但不慎消息走漏,致使计划没有得成。于是,杨奉便率领部下明着反叛了李傕,并与杨定、董承等人连结,打算护送刘协东归。

    正巧张济赶来打算调解李、郭二人之间的矛盾,但贾诩则建议他将天子移驾至弘农去。张济觉着此番举措对自己很有利处,于是便采纳了贾诩的建议。

    此时的贾诩见李傕、郭汜二人整日里争斗不止,丝毫不肯以大局为重,觉着两人实在难成大气。因而才打算要依靠张济的。

    随后,刘协又派遣使者前往李傕、郭汜的营中,传达自己要随张济移驾弘农的打算。一开始两人都不同意,认为一旦天子离去,手里就会失去有利的王牌。刘协反复派遣使者十余次,最后经过贾诩从中游说,才终于将二人说服。

    之后,李、郭二人打算和解,并约定相互交换儿子作为人质。但李傕的妻子异常疼爱儿子,不肯答应,于是约定没能履行。随即,李傕又私下里授意手下羌、胡族的首领带人前往刘协的营中,意图阻拦东归。

    刘协心下感到不安,便请贾诩想对策打发羌、胡首领离去。贾诩建议说:“羌、胡异族向来唯利是视,可使财货打发其离去。”

    随即,他便摆下宴席宴请那两个首领,承诺会授予爵位及赏赐财货,让他们立即带着族人离去。

    对此,那两个首领却还觉着不够,便说:“李将军当初答应要赏赐女人。如今那些女人在哪里?”

    于是,贾诩便向刘协请示,从营中挑选一些宫人送给他们。刘协同意了。随后,那两个首领便在营中挑人,看上了哪个便立即命扛人走。其中有个叫蔡琰的,字昭姬,是已故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两个首领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之后,便志得意满地带着族人离去了。

    缺少了羌、胡异族的帮助,李傕势单力孤,只好重新跟郭汜讲和。并相互交换了女儿作为人质。于是,刘协的车驾得以东归。之后,李傕率军北上屯驻于池阳。

    说起来,奉先我二人如今在关东争雄,而刘协想要东归的意思便是打算依靠我们。此事虽然其他人都并不清楚,但是当郭汜从张济那里了解到关东如今的形势之后,心下便立时警惕了起来。为了以防万一,他便想要将刘协移驾至左冯飒的高陵县。

    对此,张济则不同意。认为此刻应当移驾去弘农,并且得到了公卿的一致支持。但双方各执一词,都不肯让步。于是刘协便派人跟郭汜说,他移驾弘农只是因为那里离宗庙比较近。祭祀起来较为方便,并无其他意图。

    郭汜自是不相信刘协所说的话的,因而执意要将其移驾高陵。对此,刘协不禁一时气急。便想通过绝食来逼迫郭汜就范。而逼死天子这样的罪名,郭汜可不敢承担,于是只好妥协说等到了附近的城池再作商议。

    然而。越往东走郭汜的心里就越感到不安,于是他便以皇后伏寿作为人质,想要胁迫刘协往西去。对此,刘协深感气愤,却又一时无可奈何。而正巧侍中种辑撞见了郭汜的阴谋,便赶紧去通知杨定、董承、杨奉三人,要他们赶紧召集兵马前来保驾。

    郭汜的阴谋败露,手中的兵力上又不及三人多,于是便抛弃部曲逃入了山林中。随即,刘协的车驾又暂时得以继续往西行进。

    这时,袁绍、曹操得知我们已与刘备结盟,便又改变了策略。一面派人往西去通报张济,一面由曹操分兵去进攻雍丘。由于雍丘离我们太远,中间又隔着一个袁绍,无法及时率兵前往援救。于是,张邈便赶忙前往寿春,向袁术请求发兵相助。

    对于张邈的请求,袁术则岔开话题说:“如今的汉室已日落西山,阁下觉着还有得救吗?”

    张邈不禁奇怪地问:“袁使君此话却是何意?”

    袁术笑说:“我袁家恩深泽厚,德高望重,天下豪杰多归附之;二位将军何不也归附于公路呢?”

    张邈闻言,立时感到有些意外,却道:“使君言下之意,难道是要自立霸业吗?”

    袁术反问:“你觉着不可以吗?”

    张邈顿时哑然,旋即又说:“如今汉室虽然衰落,但却终有一日会再兴旺起来;袁家数代深受汉室恩宠,然而阁下心中却不思报国,且还妄图背弃主上,此真乃不忠不义之人也!二位将军曾蒙受汉室恩泽,心中自当抱有匡正国家之念,又岂会与你这等背主忘恩之人同流合污?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阁下已另谋他志,张孟卓也不便再打扰,就此告辞!”

    张邈的这一番话将袁术给驳斥得面红耳赤。虽然自立霸业并不是什么错事,但这不免显得有些自私了。天下理应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是某一个人的天下。即使我们未来将天子迎了回来,也必然是要改革那些不合理的制度的。

    张邈离去之后,袁术心下一时担忧张邈会将他的打算告知奉先我二人,从而会使我二人怨恨于他。于是便派遣属下军士伪装成刺客,在半道上将张邈给伏杀了。

    这时,我们也与刘备作好约定。由奉先我二人往西进攻昌邑的袁绍;刘备则派军攻入泰山郡,负责牵制北面的敌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奉先我二人率兵西进之后,刘备却没有如约一同出兵,导致我军后方遭到夏侯惇、于禁所部的袭击。

    由于情势危急,张辽只好放弃瑕丘,率众前往援救任城。不料,中途却遭到乐进、李典的阻击,致使任城危在旦夕。而于此之时,奉先我二人也在昌邑正与袁绍大军交战,想要立即撤军回去援救,却被袁绍属下的士卒死死拖住,一时无法脱身。

    就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我单骑突入袁绍本阵,打算来一招擒贼擒王。但袁绍貌似早已料到此举,一面不断地指挥周围的士卒上来围攻我,一面又不断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让我一直疲于奔命。

    我倒不是没有能力于万军之中取袁绍首级,只是奈何对方早已有所防备,前来围攻的人数又实在太多,使我一时半会儿无法接近他。另外,众将士此时也在奋力苦战,死伤的人数开始逐渐增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我不得不放弃击杀袁绍的想法,转而同奉先一起专心地突围。

    我们一路朝着任城的方向杀了回去,每经过一处都会遇上袁绍的伏兵。这条路是我们回去的必经之路,尽管我们能事先得知对方的埋伏所在,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硬闯。此时此刻,也只能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了。

    但是当我们突杀了上百里路赶到任城地界的时候,城门却已经被攻破。负责守城的陈宫、郝萌等人,都在奋力地同敌军厮杀,就连张婧、叶汐也在为了保卫这最后一片家园,而贡献着自己一丝微薄的力量。这一刻,众人什么都不再想了,只想着能将眼前的敌人杀死或者赶走。(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徐州之争(二)

    却说,当张济得知我们与刘备结盟的消息之后,便当即上奏请求刘协下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对此,刘协心下虽然并不想依从,但是却不得不权且依从。于是,曹操被任命为正式的兖州牧。

    随即,郭汜逃走之后遗留的部曲夏育、高硕等人,又计划要劫持刘协西行,并四下纵火扰乱人心。侍中刘艾见火势凶猛,唯恐会烧着刘协,便与其他人商议想将刘协移驾至别处躲避。

    随后,杨定、董承二人率兵前来,打算将刘协迎至杨奉营中。不料,夏育、高硕率众前来阻拦,并与二人大打出手,但却被二人击退。于是,刘协得以安然前往杨奉的营中。

    之后,刘协与杨定、董承等人暗中商议,决定尽快赶往关东,召奉先我二人前来保驾。而后,当一众人继续往东行进抵达华阴地界之时,驻扎在那里的段煨便立即备好车马衣物前来迎驾,想让刘协前往他的军营。

    由于段煨与李、郭二人是同一阵营的,所以众将都担心段煨会联合李、郭二人造反。刘协心下也感到有些疑虑,于是便没有前往段煨的军营,而后在道路的南边露宿。

    之后,段煨派士卒暗中去通知李傕、郭汜率兵前来,但却碰巧被杨奉截住。随即,杨奉提议众人赶紧护送刘协东行,不料段煨却突然率兵进行阻拦,不许众人离去。于是,张济、杨奉便率兵进攻段煨,段煨依城固守,两军一连对峙了十余天,都能没分出个胜负来。

    适时,李傕、郭汜率军来到,张济则立即率领部下前往阻击二人。但就在这时,有人向张济通报说刘协打算东归洛阳。并预备召奉先我二人带兵前来保驾。张济心下大惊,随即便又同李傕、郭汜联合起来,想要阻止刘协继续东归。杨定得知后心下恐惧,便立时弃了众人,独自往南从山间的小路逃向荆州。

    这时,董承护着刘协等人继续往东逃亡,杨奉则留下来断后。随后,刘协赶到了弘农,而李傕、郭汜、张济的兵马也紧跟着追到了这里。于是,双方大战了一场。结果董承、杨奉兵弱被打败,百官、士卒及一同逃亡的民众被杀死者不计其数。

    随后,董承、杨奉护着刘协、伏寿及公卿一众退守曹阳亭,一面假意同李傕等人讲和,一面又派人去河东招白波将领韩暹、李乐、胡才等人率众前来相助。是时,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也率领数千骑前来相助。李傕等人未及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损失了数千人马。

    之后,众人想要继续东行。由董承、李乐在刘协左右护卫,其他人则在后方防备追兵。尽管众人一路小心,但还是遭到了李傕、郭汜一众的袭击,于是断后的杨奉等人大败。这时。李乐想要护着刘协、伏寿先行离去,但刘协却不想抛下公卿百官。于是,众人便又立即退往陕县筑营固守。

    其间,有一些大臣被俘虏。李傕打算将他们杀死。但贾诩从中劝阻,李傕才罢手。

    随后,李傕、郭汜等人继续派兵进逼刘协所在的营寨。李乐提议让刘协坐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然后从孟津渡登岸。但杨彪认为下游的水流过于湍急,乘船顺流而下太过于冒险,搞不好船就可能会翻了。于是,众人又进行了一番商议,决定派遣李乐趁夜渡河到对岸去准备船只,然后举火为号,过来接应众人。

    之后,船只倒是找到了,但数量有限,一次只够乘坐几十人。而此番随行的除了公卿百官及禁军士卒之外,还有许多的侍者及百姓。

    接着,李乐在举火为号的时候,被李傕属下的斥候给发现了,随即李傕等人便立即率众前来追击。一时间,所有人都惊恐地往前奔跑,想要登上船。由于情况危急,董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即命符节令孙微持刀在前开道,凡是遇上当住了去路的一律格杀。这时,皇后伏寿的兄长伏德扶着她也在一旁跟着,鲜血渐到了她的衣服却都没有工夫去管。

    随即,等来到了岸边之后,刘协还未能登上船,一些士卒便开始争先恐后地想要爬上去。董承、李乐等人情急之下,只好手持长戈站在船边进行阻挡,凡是扒上了船梆的人手指都被砍断。随后,刘协得以安然上船。尽管他心下很是怜悯那些无辜被杀的人,但此刻为了逃命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安然渡过了黄河之后,刘协等人来到了李乐驻扎在大阳县的军营。随即,刘协便派出使者前往关东各郡,召请诸将前来保驾。继而,又乘车前往安邑。

    张杨接到了传召之后,便立即派遣骑都尉董昭率领数千士卒背着大米前往安邑进贡。是时,河东太守王邑也献上绵帛。而后,刘协便下诏加封王邑为列侯。任命李乐为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并赐予二人代表天子权威的符节,以及具有开府的权力。董昭则被召为议郎。

    却说,先前奉先我二人率众突破袁绍的围追堵截回到了任城,随即对正在进攻县府的夏侯惇、于禁等人发动了袭击。而后经过一阵交锋,眼看着就要将对方击退,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却突然率军赶来了。此番情况对于我们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很显然,我军此刻已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我们依靠县府的墙壁固守着。由于府门狭窄不易围攻,周围的墙壁上又布置有军士防守。袁绍的攻势一时顿挫,便只好下令暂时围而不攻,想等我们饿得没有力气的时候再发起进攻。

    此刻,县府里一片安静,所有人似乎都在沉思着什么,看起来又显得有些颓丧的样子。也许,他们从始至终都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会面临如今这样的绝境。而造成眼下这样的状况,究竟是谁的过错呢?会是我的过错吗?也许是吧,但可能也不是。

    从始至终,我所布下的战略方针并没有失误。每及攻战,也都无所不破。论起部队的战斗力,我们比之对方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为什么最终还是会失败呢?究竟是我没有真正地理解到乱世的生存法则,还是说宿命真的无法违抗?不,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宿命不可违抗这样的说法,否则这世上就不会有逆境求生、反败为胜这样的事情了。

    此时,众人的家眷也都在县府之中,而外面的袁绍还在不断地派人前往其它城池调集兵力过来增援。看情况,这次他是非要致我们于死地不可了。

    倘若就这般带领众人直接突围,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却实在有些冒险了。而为了保证一众家属的安全起见,我只好决定通过谈判的方式来博得一线生机。

    之后,在众人的担忧下,我将兵器卸除,独自一人前往袁绍的营中。

    随后,袁绍见了我,不禁略带笑意地说:“少将军,欢迎来到本初的营中,请入座。”

    我微着嘴角轻笑了下,却说:“袁将军,我这人一向喜欢有话直说,这一点想必你是非常清楚的;此番我孤身一人前来,是打算要同袁将军谈和;不知袁将军愿不愿意听听我的建议?”

    这时,一旁的高干却突然说:“你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要我家袁公与你谈和!”

    袁绍则说:“欸,你这小辈不得对少将军无礼;少将军且先说来听听。”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虽然年纪上比我小不了多少,但在资历上我跟袁绍是同辈的。所以虽然他在年纪上跟我差不多,但在资历上却属于我的晚辈。

    我便说:“袁将军,有些事情是你我心照不宣的;此番虽然你率军围困了我们,但却并不意味着我兄弟二人就没有反击的能力了,我们只是顾忌着军中家眷的安危,所以才这般束手束脚;说起来,若不是先前刘备没有按照约定出兵,如今谁胜谁负只怕还不一定呢。”

    袁绍闻言,不禁沉吟了下,却又道:“少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打仗难免会有伤亡,难道将军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则说:“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袁将军就一定能保证自己最终会安然无恙吗?我言下之意是,我兄弟二人带着家眷投往别处,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占据这最后一座城池;倘若袁将军不肯同意,那我兄弟二人也只好孤注一掷,同袁将军来个鱼死网破了;对于我此番提议,不知袁将军意下如何?”

    袁绍禁不住问:“莫非少将军此番前来谈和,目的只是为了要保全家眷们的安危吗?”

    我回道:“没错;在我兄弟二人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弥足珍贵,即使所谓的奴隶也没什么差别;因此,我们不可以为了自己活命,而将家人抛弃,这样并不是正道所为。”

    袁绍沉吟不已,一时间还不知该如何决定。他心下很明白,倘若就这么放了奉先我二人,日后我二人要再与他为难,想除掉我们可就难上加难了。但若不肯同意,将我二人给逼入了绝境,恐怕他也将很难轻易收场。甚至于,他才刚说出拒绝的话,我便会立即对他发动袭击。尽管我现在空手而来,他也仍旧不免对我有一些忌惮。(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州之争(三)

    我见袁绍犹豫不决,自是明白他心下的顾虑。 旋即我便又说:“我知道袁将军这一次之所以会帮曹操,完全是在担心我二人会因那次的事情报复于你;但其实我二人根本就没有将那件事情放在心上,我二人心里想的仅仅只是奉迎天子东归而已;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袁将军,曹操已经计划要南结刘繇共同讨伐袁术了,等到袁术一灭,他便会立即占据江、淮一带,继而他再往西奉迎天子东归,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到那时,袁将军的霸业之梦恐怕将会化为泡影了。”

    袁绍闻言不禁一怔,一旁的袁军将领也都相互看了看露出意外的神色。

    而就在这时,一名士卒突然慌张地跑进了帐中说:“报!启禀袁公,冀州传来急报,公孙瓒率步骑三万进驻易县,青州刺史田楷率步骑一万进驻高唐;此刻冀州情势危急,请袁公速速回军援救!”

    “什么!”袁绍顿时脸上一惊,却一时没能料到公孙瓒竟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攻势。

    我微了微嘴角,觉得这个公孙瓒行动得到还挺及时。看来公孙瓒的心里也明白,袁绍此番击败了我们,接下来就一定会轮到他了。倘若不及早趁敌人后方空虚率先发动攻势,到头来便只会让对方越坐越大,被灭那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随即,袁绍迫于后方公孙瓒的压力,只好同意跟我们和解。不过,他又提出要我用炸药和回回炮的制作工艺来作为交换。对此,我则再次以神经衰弱为由,表示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他顿时默然无语。

    而后,我们带着家眷安然地离开了兖州。

    却说,公孙瓒领兵进驻易县之后,别驾田丰立即派遣麴义率领本部人马北上迎战。是时。袁谭也率军进驻平原,同田楷隔岸对峙。

    刘虞的长子刘和打算为父亲报仇,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而眼下的机会来了,他便派人联络刘虞以往的旧部做内应。从事鲜于辅是以往受过刘虞恩惠的人,他暗中集结州中兵马,并四下联络豪杰前来相助。

    燕国人阎柔因平素较有威望,被众人推举为乌桓司马。他招诱汉、胡数万人聚集于麾下,准备率众从背后对公孙瓒发动攻势。随即同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县以北交战,大破邹丹军,斩敌四千余人。公孙瓒得知后方紧急。便又立即率兵回到蓟县,进攻占据渔阳的阎柔所部。

    这时,乌桓峭王率领族人及鲜卑共七千余骑,随鲜于辅南下迎接刘和。麴义也率兵一同北上夹击公孙瓒,各方合兵共十余万人。是时,公孙瓒同阎柔所部战于鲍丘河西岸的狐奴城以北,麴义等人率众从后袭击,公孙瓒一时间措手不及,被打了个大败。部下两万余士卒战死。

    公孙瓒突围后退守蓟县。这时,代郡、广阳、上谷及右北平四郡的武吏纷纷举兵,攻杀公孙瓒所委任的郡守,以此来响应刘和。此时。幽州大部分地区已不归公孙瓒所有,于是他便将辎重全部移至易县,筑造高楼以固守。

    袁绍率军迅速回到了邺城,却正巧遇上刘协派出的使者前来召他带兵前去迎驾。袁绍则以眼下冀州有战事为由。表示暂时派不出兵力,不过他还是派遣郭图带上贡品前往河东觐见刘协。

    是时,曹操围攻雍丘。情势有些危急。东郡太守臧洪因曾是张超的下属,又受过张超的恩惠,便请求曹操攻占雍丘之后不要杀张超。对此,曹操表示若袁绍不让杀他便不杀。于是,臧洪又亲自跑到邺城面见袁绍,希望他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