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帝国 > 华夏帝国第9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9部分阅读

    声,刀直劈而下,那鬼子啊的一声,整个脑袋被砍了个窟窿。

    一个鬼子端着刺刀,绕到了刘义的身后,趁着刘义不注意的当口,往前一冲,那刺刀正刺中了刘义的腹部,刘义啊的一声转过来,大刀一挥,那鬼子的头,顺势就滚到了战壕里。

    陈庆在一边看到刘义受了伤,大喝一声,分开两边的鬼子,向着刘义跑来。刘义用手捂着腹部,鲜血直流,浸红了他的衣服。他骂道:“狗日的倭寇,竟敢北后偷袭。”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不要让倭寇跨过鸭绿江

    陈庆跑过来,扶着刘义道:“老刘,你没事吧。”

    刘义微微一笑,挣扎着要想坐起来:“你放心,我死不了。”

    一个鬼子挥舞着日本军刀,向着陈庆砍来,刘义也不知道那里来的力量,奋力将陈庆推开,使出了浑身之力,挥刀挡住了那个鬼子军官砍来的一刀,但由于负了伤,已经没有多少力气,虽然架住了砍过来的刀,但刀被日本刀挡了回来,正好砍在他的肩上,顿时血流如注。

    陈庆大喝一声,挥刀向前,向那日本军官砍去。那军官刀法甚好,左挥右格,只几下,陈庆的身上已经中了几刀,好在他身形移动得比较快,日本的军刀锋利,走的是轻灵的路线,所以,陈庆只是受了些皮肉伤。

    日军军官看到陈庆受了伤,将手中的刀收了起来,得意的在那叽叽叽喳喳的叫唤,陈庆并不懂得日语,看到那个军官说话,知道在辱没自己,气不打一处来,刀光闪处,大刀又劈向了日军军官,日军军官,将身一侧,架过他的刀,用手一扣一带,只听得啪的一声响,陈庆手中的钢刀被那军官打落在地,陈庆一惊,还没有回过神来,日军军官已经飞起一脚,将他踢到在地。没等他反应过来,日本军官的刀,已经顶在了他的胸前。并咕咕的说了一大通日语。

    陈庆骂道:“你个狗日的,要杀便杀,废什么话呀。”

    那日本军官说罢了,对着陈庆就举起了刀,陈庆把眼睛一闭,就等着受死。就听到“呯!”的一声枪响,一股鲜血从前面喷过来,弄得陈庆满脸都是,那个军官像一个木桩一样,倒了下来,陈庆在一细看,只看到眼前的这个日本军官,眉心上已经被打穿了一个大洞。

    陈庆看到他倒了下来,一跃而起,将他掉落在手中的日本军刀拾在手上,快步来到刘义的面前,看到刘义满身是血,他着急的道:“刘大哥,刘大哥。”

    刘义笑了笑道:“陈大人,你是第一次叫我刘大哥,可我还想你叫我老刘,多亲热呀。我是回不去了,我最大的幸福是,没有战死在朝鲜,而是倒在了自己的国土上,你看,鸭绿江多美呀。”

    陈庆道:“是呀,鸭绿江好美。”

    刘义道:“我怎么看到鸭绿江的江水是红色的,哦,那一定是我的兄弟姐妹们留下的,他们的血,染红了整个江水,他们在呼唤我吧。”

    陈庆道:“刘大哥,你一定会没事的。”

    “哇!”刘义抱着陈庆,吐了一口鲜血,整个身子往前一倾,对着陈庆道:“兄弟,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陈庆哭泣道:“刘大哥,你说吧。”

    刘义道:“把我安葬在这里,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我要看着你们把倭寇赶过鸭绿江去。兄弟,如果倭寇从我身上踏过去,我要你把他们赶回去。”

    陈庆道:“刘大哥,你会没事的,只要有我在,我一定不会让鬼子跨过鸭绿江。”

    刘义欣慰的笑了一笑,把头一歪,倒在了陈庆的怀里。

    马山从后面赶了过来,刚才他看到那个日军军官和陈庆比试刀法,日军军官已经将陈庆打倒在地,正准备举刀要砍,他看到陈庆有危险,举枪射击,将那个日本军官打倒,这才冲了过来,跑到了陈庆的身边,对陈庆道:“大人,你没事吧。”

    陈庆道:“刚才那一枪是你打的。”

    马山道:“嗯,我看到你有危险,大人,我们又打退的倭寇的进攻。”

    陈庆拉着马山的手道:“兄弟,谢谢你。”

    马山看了看陈庆怀里,好半天才看到是刘义,刘义可是一个老兵,脾气倔强一些,但对他们这些新兵还是比较好的,由于马山枪打得准,所以,深得刘义的喜爱,刘义在各方面对马山都很照顾,如今看到他倒在陈庆的怀里,马山抹了一下眼泪道:“刘大哥,你走好,我一定会为你报仇。”

    陈庆道:“哭什么?我们的眼里没有泪水,只有复仇的火焰。”

    日军的又一次进攻被打退了,陈庆与马山两人,挖了一个坑,把刘义的尸体埋在了里面,马山一面合土一面道:“刘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多杀倭寇,为你报仇。”

    陈庆道:“刘大哥,你安心的去吧,这里,有很多的兄弟陪着你,还有被染红了的鸭绿江。”

    马山道:“大人,我们坚守一天了,怎么其他地方没有动静呀,你看看。”他指着周围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对陈庆道:“我们从平壤撤下来的三十多人,现在就剩下我们十来个了。”

    在陈庆的周围,十余个清军士兵,手握着枪,他们脸上身上都满是血,也分不清是鬼子的,还是他们自己的。

    陈庆道:“为了国家,这些兄弟都是好样的。”

    经过一天的激战,守卫在虎山的清军,建制已经被打乱了,每个营都死伤惨重,头目、哨长大都牺牲,在壕沟里的士兵,他们人各为战,只要看到日军上来,举枪就打。冲到近了,挥刀就上,全无章法,个个都杀红了眼。正当他们准备再次迎击日军进攻的时候,传令兵跑了下来,要求壕沟内的士兵,全体后撤。

    陈庆一手拿着德国造的毛瑟枪,一手拎着那个日本军官的刀,听到后撤的命令,气愤的道:“怎么又是撤退,从平壤,一直撤到鸭绿江边,还要往回撤,再撤,后面可就是咱们大清国的国土了。”

    马山在旁边道:“大人,怎么又撤了,我们虽然伤亡很大,但你看日军,死伤也不少,我不想撤,弟兄们都战死了,我不想活着回去。”

    陈庆叹了一口气道:“山子,军人,就要服从命令,我也不想撤,这样撤回去,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弟兄。”

    旁边的几个清军士兵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以后,对着两人道:“上面有令,马上撤退,你们还磨蹭什么,还不快走,要给倭寇当俘虏呀。”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虎山失守

    陈庆听到,一把拽住了马山道:“山子,我知道你不想撤,我何曾想撤,到平壤,我们哨,整整一百人,现在就剩下哥几个了,你以为我想撤呀,但是,我们要撤回去,重新召集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两人齐刷刷的站在刘义的那个小土堆前,陈庆跪在地上,马山也跟着跪在地上,陈庆流着眼泪道:“刘大哥,军令难违,我们就要撤出虎山了,但我答应你,今生今世,我以倭寇不共戴天,终有一天,我一定会跨过鸭绿江。把倭寇赶回东洋去。”

    马山道:“刘大哥,我马山发誓,我一定为你报仇,像对待猎物一样,将倭寇一个一个的干掉。”

    两人抹着泪,跟随着大队清军,离开了虎山阵地,他们刚刚离去三分钟,日军的火炮,又对着虎山进行狂轰滥炸,士兵们再一次向虎山阵地发动了冲锋,当他们冲到虎山的时候,发现,等着他们的,只是一个空空的阵地。

    聂士成带着本部兵马,且战且走,日军攻占了虎山,并不追赶,而是在虎山巩固阵地,第三师团长桂太郞跟随日军大队渡过河来,来到虎山上,视察了一下清军的阵地,对着身边的参谋人员道:“守卫在虎山的清军聂正成部,一共有多少人马?”

    第五旅团长大迫尚敏答道:“乃是清军聂士成部,约有两千余人。”

    山县有朋来到聂士成部的炮兵阵地,看到炮阵地的一角,散落着无数的炮弹,心中诧异,对着众将道:“适才我军攻占虎山之时,用加农炮对清军的炮阵地猛攻,初时看到清军尚有抵挡之力,并以炮击我军渡河部队,使我军受损严重,后来为何不发炮,我以为他们是炮弹没有了,而这里却有这么多的炮弹,他们为何不炮击我们。”

    这时候,一个日军士兵跑了过来道:“报告阁下,我们检查,这些炮弹,都只是弹壳和弹头,并没有火药。”

    桂太郎道:“有弹头和弹壳,没有火药,怎么可能?”桂太郎感到不可思议,他紧走几步,来到了那一堆弹药的旁边,只看到几个日军士兵正在用脚踢那些炮弹,只见那些炮弹分成了两截,一边是炮弹头,一边是炮弹壳,果真像那个士兵说的一样,中间并没有火药。

    大迫尚敏百思不得其解,对着桂太郎道:“师团长阁下,我一事不明,这些清国军人,是用这种炮弹和我们打仗吗?这种炮弹,怎么能发射出去。”

    桂太郎道:“敌人的军火出现了问题,所以,他们起初对我们开炮,后面,由于炮弹不济,所以,我们才得以攻上虎山,要不然,大日本帝国的士兵,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立见尚文道:“清军弹药不济,兵无战心,那里是我大日本帝国的对手,将军阁下,我们应该趁胜追击,巩固战果,撕开鸭绿江防线的口子。”

    桂太郎道:“立见君,我们要突破的,不止是鸭绿江防线,而是奉天以及整个清国人的防线。”

    在场的日本军官听得,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传令兵飞骑而至,来到桂太郎的旁边,翻身下马,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师团长阁下,山县阁下手谕。”

    桂太郎接过山县有朋的手谕,上面要求,他一面巩固阵地,一面集中火炮,向九连城方向移动。集中所有力量,将九连城这座清军在鸭绿江边的最后防线攻破。

    九连城,驻扎着当时清军最精锐的淮军铭字十二营,全部装备了德式枪炮。铭字营因前任统领刘铭传而得名,现刘铭传年事已高,由他的侄子刘盛休担任统领,由于该军在剿灭捻军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故而宋庆调整防守的时候,把十二营的淮军,放在了重要的九连城。

    刘盛休驻守在九连城,听到虎山方向炮声连天,不断的派出探骑向虎山方向侦察,探骑屡屡回报,虎山聂士成部与日军杀得难解难分。刘盛休想率军出九连城支援,部下部下营官刘铭德劝住道:“大人,整个鸭绿江防线,当属九连城最为重要,如果你贸然出兵,去解虎山之围,那倭寇狡诈无比,万一他们趁着城中空虚,重兵来攻,那该如何?”

    刘盛休道:“虎山乃是九连城的屏障,如果虎山一失,则九连城门户大开呀。”

    刘铭德道:“大人,你的职责是坚守九连城,这里是整个鸭绿江的防线屏障,如若有失,朝廷责怪下来,你可戴担不起,救那虎山,就算成功,也是聂士成的功劳。”

    刘盛休道:“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同心同德,共抗倭寇,彼军即是我军。那里分什么你我?”

    刘铭德道:“大人息怒,你只不过是淮军铭字营的统领,任务只是坚守九连城,虎山守得住,你并无寸功,若你率军驰援虎山,守住了虎山,而失了九连城,则是本末倒置,对于整个战局来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已。至于虎山被倭寇攻击得紧,自有统领宋庆指挥整个战局,与你何干。”

    刘盛休在屋中来回踱步,迟疑不决。正在这时,骑探来报,说有一队人马,正从九连城与虎山中间,向虎山方向移动。

    刘盛休急问道:“是敌军还是我军。”

    骑探道:“只是远远的看到大队人马,分不清是敌是友。”

    刘铭德道:“必是倭寇无疑,如今,虎山正被倭寇攻击得紧,不可能是虎山的人马,依克唐阿的军马在安平河口一带,也不可能过来。大人,附近没有我们的队伍呀。可向敌人炮击,一来有效杀伤敌人,二来也好像虎山方向报信,他们的旁边,又出现了倭寇的部队。”

    刘盛休道:“敌我未明,不可炮击。”

    刘铭德道:“大人,如今虎山一线吃紧,我们的正面却只有少量的倭寇在进攻,如果不整出大动静来,怕宋大人责怪我们抗敌不力呀。”

    第一卷 第四十七章 刘家子弟

    刘铭德乃是刘盛休的本家叔父,刘铭传的远房堂弟,虽然只是营官,但在军中,却以辈份见长,所以,刘盛休有时也不得不听他的建议。刘盛休狠了狠心道:“罢了罢了,你且过去,命令炮营开炮,然后多派出探骑,侦察安平河口及虎山一带的动向,若有军情,马上回报。”

    刘铭德叫来传令兵,命令炮营向发现的那一队人马炮击,到撤退的时候,刘盛休都不知道,他炮击的,正是宋庆派来支援虎山的毅军,这支毅军由马玉昆带领,本来是驰援虎山的,跑上却遭到了自已人的炮击。

    刚刚布置下去,就有探马来报,日军已经攻占了安平河口,大队人马已经渡河,依克唐阿已经退到了宽甸一线。

    刘盛休大惊,依克唐阿防守的安平河口一旦失守,那么,九连城的左翼屏障全失。现在,就只关注九连城的右翼虎山,如果虎山一失,九连城就像断了又翅的大鹏,纵有万千能耐,也不能展翅高飞了。

    刘铭德始终没有把炮击自己友军的事情告诉刘盛休,他只把聂士成从虎山撤走的消息告诉了刘盛休,并告诉刘盛休,日军从安平河口和虎山两翼向九连城移动。而且,正面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

    刘盛休打开地图,十分的忧虑,他对刘铭德道:“现在,我们的左翼依唐克阿所部,退至宽甸,右翼的聂士成部,放弃了虎山,沿着嫒河退走凤凰城,我们现在成了孤军。”

    刘铭德道:“大人,现在正面倭寇的攻势越来越猛,我们旁边的友军,大都往后撤退了,你看我们、、、、、、。”

    刘盛休看了一眼刘铭德,无可奈何的道:“是呀,现在就我军孤守在九连城。但我们是淮军,只要我们坚守住,宋大人一定会发兵来救我们的。”

    刘铭德道:“据探骑回报,安平河口的倭寇从左面而来,约有万人,虎山一线的倭寇,也有万余人,我们正面,也有大批的倭寇,三路倭寇,有三万之众,我们虽然号称十二营兵力,实则只有十营,不中五千人马,这点兵力,如何能抵挡得住倭寇的大军,大人,我们还是撤回凤凰城,找宋大人商议退敌之策吧。”

    刘盛休道:“你是说,放弃九连城?”

    刘铭德道:“如今,倭寇已经渡过了鸭绿江,我铭字营孤军一支,倭寇从三面合围,我们有被包围的危险呀。趁现在,倭寇还没有形成包围圈,我们应突围而走。”

    刘盛休一拍桌子道:“我们是淮军中的精锐呀,倭寇还没有大规模的进攻,你就要让我放弃九连城,不能,我要与九连城共存亡。”

    刘铭德道:“大人,你要与九连城共存亡,可你忍心看着这么多刘氏的宗族子弟与你一块儿共存亡吗?”

    现在的这支铭军,已经不是当年剿灭捻匪的那支铭军了,当年的那些军人,大部分已经解甲归田,新进这支军队的,大部分是刘家的宗族子弟,自平了捻匪以后,很多少都没有上过战场,虽然装备得有新式的洋枪洋炮,但要打起仗来,没有以前刘铭传的那支铭字军厉害。

    决定战争胜利的,不是武器,而是人,只要抱着必死的决心,敌人是寸步难行。刘盛休一听到刘铭德说这支军队大多是刘氏宗族的子弟,一想到自己不远万里带他们到东北,却要让他们毙身于白山黑水,其心所忍。但又想到,这战与不战,关乎着国家的重担,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刘铭德看到刘盛休有一丝的动摇,劝道:“大人,此非我铭军不勇,而是两翼已经被敌人所突破,我军变成了孤军,是友军撤退在先呀。”

    刘盛休道:“我接到的旨意是镇守九连城,即使友军撤退在先,我也不能让九连城陷落。”

    刘铭德看说不动刘盛休,扑嗵一声跪倒在地道:“大人,若不撤退,我数千刘家子弟,必然战死在九连城呀。”

    刘盛休看到刘铭德跪倒在地,连忙将他扶了起来道:“叔父,你这是为何,侄儿受不起呀。”

    刘铭德道:“大人,如今非你不勇敢,只是左右两翼已经被敌突破,纵使我军能征善战,区区几千人马,又如何抵挡得了几万虎狼之师,徒送我数千刘氏儿郎。”

    刘盛休怒道:“说了半天,你是想临战脱逃,我刘家的字典里,没有逃字。”

    刘铭德站起身来道:“依克唐阿乃是皇族,贵为黑龙江提督,他先丢的安平河口,致使九连城的左翼完全暴露在倭寇的炮口之下,聂士成率军渡瑷河而去。就是宋庆宋大人,也把他的毅军安排在凤凰城一线,留下我们在这里当炮灰呀。”

    刘盛休想了想,刘铭德说的并无道理,依克唐阿先行撤离防区,让九连城失去了左翼屏障,别人可以撤得,他可撤不得,他是皇族,手下乃是八旗精兵,保卫的是他们满族的江山,而自己这支军队,组建的时候,是为了保家,现在,依克唐阿却不保自己的江山,不坚守安平河口,却让自己来替他扛,刘盛休也有些忿忿不平。

    刘铭德道:“大人,这探骑可报得清楚,安平河口一线,根本就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抵抗,基本上是倭寇一到,依克唐阿就率军撤退了。这江山可是他满族人的江山,他都不那么上心,我们倒替他心不少。何况,我军并非不战而退,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也先要怪他皇族依克唐阿和聂士成。”

    刘盛休一拍桌子道:“好,既然是这样,你传令下去,各营交替掩护,撤出战场,向凤凰一带靠拢。”

    刘铭德得令,急急的出了刘盛休的大帐,向着自己的营房奔去,还没入帐,就听到帐中喊道:“父亲,你来得正好,大伙刚刚来找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进攻。”

    这帐中是他的四儿子刘盛英,他本来是想让他到铭军之中,混个几年,弄个一官半职的,但没想到,到军中不到三月,就接到了开拨的命令,前往朝鲜作战,他心中那个悔呀,但此时,已经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刘盛英一块来到了鸭绿江边。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清国大陆才是我们的目标

    “向倭寇发动攻击,你小子几个脑袋呀。快快收拾行李,大军要往凤凰城一带撤退。”

    “撤退?”刘盛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刘大人不是说,九连城乃是整个鸭绿江江防的重要门户吗?只要九连城不失,整个防线就不会垮,怎么要撤了?这不是把鸭绿江送与倭寇吗?”

    “你一个小屁孩,嘴上还没几根毛呢,你懂个屁,我告诉你,安平河口、虎山失守,我们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刘大人已经下令了,马上撤到凤凰城一带,等我大军聚齐了,再回来收复九连城。”刘铭德说罢,也不待刘盛英说话,催促他收拾行李,看到刘盛项那娇弱的身体,刘铭德暗暗道:“我这把老骨头,丢在这白山黑水间,也便罢了,你这小子,若是战死在这鸭绿江边,回去,我如何向你娘交待呀。”

    刘盛英道:“父亲大人,往后再退,那可就是我们大清的国土了,我们铭军,是来打倭寇的,这还没与倭寇真正的交手呢,我们就要后退了,我想不通。”

    刘铭德看到刘盛英一脸的稚气,心中骂道:“你以为打仗是闹着玩的,那是会死人的。”

    刘盛英虽然嘴上不服,但军令如山,他也只得收拾东西跟着大队铭军,一起退到清国境内。

    清军九连城失守以后,整个鸭绿江江防,已经被日军全线突破。

    从平壤的胜利到鸭绿江的胜利,来得不仅快,而且十分的容易,三万日本军队,经过数日激战,突破了鸭绿江防线,清军全线溃败。战报传到了东京,明治天皇得到胜利的消息,不由得大喜,于得到消息的当天晚上,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议在如何进攻清国。

    伊滕博文此际已经遵照了明治天皇的命令,召集一大批熟悉清国的人员,组成了军部,军部的最高指挥官乃是明治天皇,明治天皇下面,由伊滕博文具体负责事项,归根到底,就是由伊滕博文来处理军部的事情。军部成立的宗旨,就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进攻清国,最终统治整个清国大陆。

    会上,伊滕博文首先把军情向参加会议的人员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一是日军的海军,在黄渤海一带,已经把清国的北洋水师,完全封锁在了港口中,整个黄渤海一带,已经取得了制海权。二是日军的山县有朋大将和大山岩为大将,各率一支陆军,已经突破了鸭绿江的江防,正在向清国的东北政治中心奉天进攻,一路上清军少有抵抗。

    听到海军和陆军的战况,在场的人员,无不高呼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万岁。看到众人高呼大日本帝国万岁和天皇万岁,明治天皇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经过几十年的变革,他所带领的日本帝国,已经从一个小岛,开始踏入了亚洲的大陆。

    伊滕博文通报完了战报,得意的对开会的人员道:“诸位,经过明治维新以后,这是我们日本帝国第一次对外作战,我们大和民族的勇士,不负重望,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给予了敌人很沉重的打击,我们与清国的作战,其成功与失败,关乎着我国在西方诸强的地位问题,只要我们把清国这只大笨象大败了,我们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西方诸国,也会对我们另眼相看。”

    明治天皇道:“日本帝国,是否会成为亚洲的第一强国,那就需要诸位的努力。”

    众人纷纷高呼道:“誓死效忠大日本帝国。”

    伊滕博文道:“数百年来,我们对面的这个大陆大国,一直阻碍着我们的发展,今天,我们终于打开了通往大陆的通道,我们要利用这一条通道,源源不断的输入我们大和民族的文化与精神,要让我们的精神,散布在整个朝鲜、清国以及全世界。这不仅需要我们的陆军、海军,也需要我们所有的人,陆奥宗光。”

    陆奥宗光站起身来道:“嗨!”

    尹滕博文道:“你身为外务大臣,如今,我们已经占领了朝鲜全境,又突破了清国的鸭绿江防线,敌人不堪一击,你们外务省,要做好进入大清国的准备,要把我们大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及理念贯输到他的脑海里,让他们领略我们大和民族的精神,我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们一定会服从我们的领导,陆奥君,你要做到的,就是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将这些东西传输给他们。”

    陆奥宗光道:“嗨,伊滕阁下,我会尽快的让外务省组成专门的部门,研究朝鲜以及清国的文化,并不为的向他们贯输我们大和民族的精神。”

    伊滕博文道:“不是尽快,而是要在会议结束以后开始,前线的士兵推进速度很快,他们推进到那里,我们的后续力量就要跟到那里,包括朝鲜王室,要知道,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清国的庇护,他们是受我大日本帝国的庇护,如果没有我们,他们连皇帝都当不了,要让他们学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礼仪,你的明白。”

    陆奥宗光道:“嗨!会议结束以后,我立即去办。”

    明治天皇得意的点了点头,这些年来,伊滕博文对中国以及朝鲜方面的研究,可谓费尽了心血,看来,清国大陆那一片大陆的吸引力,不止是天皇一个人着迷,很多大臣都着迷。大和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所在的地方,不能仅限于这个小岛。

    伊滕博文又对陆军部的人道:“你们陆军现在已经越过了鸭绿江,你们现在的目标,是奉天,奉天的清国在东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只要占据了奉天,我们就控制了整个清国的东北,你可以看一看我们对面这个大陆的历史,每一次亡国,都是从北方进入的,包括当年清王朝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也是从东北破山海关,继而攻战整个中原。我们大日本帝国的目标,不止是清国的东北,而是整个清国乃至整个亚洲。”

    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 大清发源地

    伊东佐享笑道:“陆军从鸭绿江进入清国,要走那么远的路程,路上还有山海关的天险,要破了山海关,才能到达清国的都城北京,沿途千里,就算没有清军的抵抗,陆军跑到北京,也要一定的时间,不如我们的海军,直接从渤海进攻天津。拿下天津以后,海军陆战队直取北京。”

    伊滕博文道:“伊东将军,你的想法固然好,而且你也一直在坚持,但是我提醒你,据我方的情报人员侦察,清国在天津的大沽炮台,十分的坚固,而且,京津一带,清国握有重兵,我们从海上进攻,后补线很长,如今,北洋海军虽然受到了重创,但其军力仍然保存,一旦被北洋海军断了后路,后果难以想象,你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北洋海军,你明白吗?只有北洋海军全部被歼灭了,我们的本土,才没有后顾之忧。”

    伊东佐享道:“明白了,伊滕阁下。”

    明治天皇道:“现在,我军势如破竹,陆奥君,你是外务大臣,我们与清国交战,各国大使是如何反应的?”

    陆奥宗光道:“天皇陛下,如今各国,都在持观望的态度,他们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很多国家都对我们对否打得过清国,持有怀疑的态度。”

    伊滕博文道:“这次和清国交战,是我们崛起的一次最佳时机,我们不仅要让清国知道,我们还要让万国知道,我们日本,已经不是以前的日本,我们是亚洲的未来。所以,我们此次和清国作战,只可胜利,不可失败。”

    陆奥宗光道:“如果战争继续推进的话,俄国、德国、法国可能会来干涉,因为现在我军占领的朝鲜,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利益,但是我军要进攻清国的东北,必然会和俄国有所冲突,俄国对清国的东北,早就虎视眈眈了。还有德国,他们在东北的辽东半岛,有着很多的工厂以及军舰。”

    伊滕博文道:“我也正有此考虑,所以,制止了多次海军想要进攻北京的计划,我们现在的首要目的,是把清国的东北占领,东北有我们需要的大量煤炭,可供我们的军舰使用。军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我请求天皇陛下,允许陆军第二军,从日本东渡朝鲜,继续向清国进攻。”

    日军在朝鲜是第一军和第三军,共计六万人马,如果现在在把第二军运过去,那么,出国的军队就已经超过十万人。

    陆奥宗光道:“伊滕阁下,如果把第二军派过去,那么,我们的本土很空虚了。”

    伊滕博文道:“这个,我也知道,但现在清国战场上,正是用人之际,要占领清国的东北,光靠第一军和第三军的兵力,远远不够,更何况,我们现在从朝鲜进入清国东北,朝鲜也需要部份的兵力,我已经想好,把第二军派过去以后,虽然本土空虚,但是,我们的常备军,十个师团,二十万人的部队,即将练完毕,他们的战斗力虽然没有正规军的强大,但守卫本土,已经是绰绰有余。更何况,我们有海军方面的优势,清国的北洋海军,在黄海一战中,主力已经被我海军击溃,只要我们的海军能牢牢的控制制海权,他们是攻击不到我们的本土。”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他命令陆奥宗光随时与西方各国大使互通情报,看看西方各国对于日本和清国作战的态度,同时,令陆军第二军,由海军运送,向清国战场开去。如果陆军第二军开赴清国,那么日军在清国境内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人。

    伊滕博文对陆奥宗光道:“我已经请天皇陛下下令,由处务省组成朝鲜特别事务委员会,处理朝鲜事务,要加快对朝鲜的改造,将他们改为我们大和民族的二等民族,让朝鲜人加入到我们的军队,为我们作战。”

    陆奥宗光道:“伊滕阁下,这个有些难度。”

    伊滕博文道:“朝鲜历来是清国的附庸国,现在,他的宗主国不在了,我们日本就是他的宗主国,一个附庸国难道不为一个宗主力效力吗?你要记住,朝鲜改造的目的,就是要把他改成现在的琉球一样,现在硫球已经琉球藩,终有一天,我要让他连附庸国都不是,直接纳入我大和民族的版图,我们在朝鲜多设立几个藩,清国也如此,最终,我们将在我们西面的大陆上,建立我们大和民族的终极乐土。”

    明治天皇道:“崖山之后无中国,那里,有富饶的土地和矿产,清国人根本不配拥有,它将属于我们大和民族。诸位大臣,朝鲜以及清国之事,全仰仗诸君,大和民族的未来,一定充满着光明。”

    日本君臣在东京庆祝突破鸭绿江的时候,陈庆随着聂士成的残兵败将,退到凤凰城。

    清廷各路军马也陆陆续续的从鸭绿江往回撤,宋庆看到聂士成部在虎山遭到了日军的重创,随即让他带领所部人马,前往摩天岭一带休整。

    聂士成则要求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凤凰城,在凤凰城与日军决战。宋庆道:“聂大人一颗精忠报国之心,祝三明白,但你的军队在虎山一线,与倭寇交战七日,已经疲惫不堪,如今,你退守摩天岭,一是休整,二是摩天岭也是战略要地呀,丝毫不能马虎。”

    聂士成道:“大人,叶大人从平壤撤回以后,又在直隶组织了四个营的兵力,不日即将到达,末将愿率领我部人马,坚守在凤凰城,不让倭寇前进一步。”

    宋庆道:“据探哨来报,倭寇分两路,直取奉天,一路取凤凰城,一路取摩天岭,我听探子回报,这倭寇说是要在奉天过年,这摩天岭可是奉天的最后一道屏障呀,聂大人,你从牙山一路与倭寇血战,那里有硬仗恶战,都少不了你,此次,我特意把最后一道防线交给你,就是不能让倭寇打进奉天,奉天城,可是咱大清的发源之地呀。”

    第一卷 第五十章 摩天岭

    聂士成忿忿的道:“倭寇欺人太甚,竟然叫嚣要到奉天过年,只要我聂士成在,拼了这条老命,也不能让他们的计划得逞。”

    宋庆道:“我已经给李大人发了电报,关内的各路援军,正陆陆续续的赶来,只要我们守住了凤凰城和摩天岭,那么,就相当于守住了奉天的两道大门。”

    聂士成点了点头道:“大人,末将愿往。”

    宋庆道:“如今日军的海军陆战队正在进攻旅顺,奉皇上旨意,我即日率军前往旅顺,阻击敌人的进攻,摩天岭乃是奉天的门户,奉天守得住守不住,就全靠大人了。”

    聂士成道:“大人,只要末将在,绝不能让倭寇跨过摩天岭一步。”

    宋庆道:“有你这样说,我便放心了。”

    当下,宋庆带领毅军,前往旅顺,而摩天摩一线的重任,则落到了聂士成的身上。对于聂士成这样一位悍将,朝廷还是相信他的,因为他对于辽东的地理非常的熟悉。1893年,因见日本、沙俄窥伺东北、朝鲜,主动请求踏勘东三省边陲地形,测绘山川险要,带领天津武备学堂学生冯国璋、张祖佑等数人,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线中俄边境勘察,考察漠河金矿,经瑷珲、海兰泡、黑河、伯力,直至双城子、海参崴,冒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卧风雪,历时半载,经由朝鲜北部咸镜道入朝,沿朝鲜东海岸游遍元山海口,直至汉城折返经平壤回国,行程23万余里。这一次出行,使他对东北的地理,了解甚深,故尔李鸿章建议光绪皇帝,下令,让聂士成部防守摩天岭,扼住敌人进攻奉天的门户。

    摩天岭位于辽宁东部本溪南偏西80公里处,距其西北方向的辽阳50公里,是本溪和辽阳的东西界山,海拔969米,其山道险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此地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均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时,高丽王曾重兵镇守摩天岭,后被大将薛仁贵率兵攻破。

    守住摩天岭,扼堵由凤凰城(今凤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从正面阻击日军。阻止敌人进入奉天,另一将领依克唐阿率部驻守摩天岭以东百余里之赛马一带,从侧面牵制凤凰城日军,以为犄角之势。

    聂士成奉命驻扎在摩天岭,受命后,聂士成召开军事会议,要求所有清军北线部队集中攻击日军从丹东至摩天岭一带的运输,打断日军运输线之后,就有可能将日军第五师团包围于此,这是反败为胜的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