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357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357部分阅读

    勒恐怕就坐不住了。”

    杨秋也笑笑,扭头问道:“楚南,我记得马利诺夫斯基是乌克兰犹太人吧?”

    “是的。”

    “你等会回去,让前面立刻把他送到燕京来,要好好优待。另外把战俘营里的乌克兰和犹太裔士兵和军官都单独挑出来……”杨秋还没说完,顾维钧就反应过来:“总统,你认为希特勒会要求斯大林排犹?”

    “我也不知道。”杨秋确实不知道,他只知道犹太人现在就是欧洲器,苏联从内战开始就出现过多次排犹事件,二战后还有。如果再次出现这种情况,马利诺夫斯基和那些犹太裔俘虏就能发挥作用了。“总统,那梅赫利斯呢?”

    “他?呵呵,把他和被他过的士兵关在一起好了。记住,人可别弄死了,说不定将来还有用呢。”众人都被逗乐了,连生闷气的岳鹏都莞尔不止。处理完这些积压的事情后,杨秋才起身,一边倒茶一边询问三国领导人会晤的事情。“主要还是我们兼并西伯利亚的事情,罗斯福希望在三方会议上,向您施压并做出保证不再扩张。他还提出要把开会地点放在美国西海岸或者夏威夷,丘吉尔想放在开普敦,我提出马达加斯加或者阿布扎比,这些都还在协商中。上午我见赫尔时,他还试探问我,是否能向欧洲派兵,说美国愿意提供全部出兵费用和后勤保障,不过我已经明确拒绝,估计明天见您时,还会当面再问。”这些外交上的事情,顾维钧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介绍了一些他和赫尔会面时的事情。

    岳鹏说道:“也应该好好谈谈,我们这次大合并看起来风光,但也把很多人吓得不轻。东南亚、孟加拉印度,连阿富汗和哈萨克都旁敲侧击来问我,怕我们继续进行领土扩张,不如就趁这次开会给他们吃颗定心丸。”

    “子安说的很对,亚盟还没建立,不能现在就离心离德白白被英美钻了空子。”顾维钧说完,又想起一件事:“对了,总统。施肇基和我说,赫尔在路上又向他提出要购买我们手里的铀矿石的事情,开价已经增到三亿美元。

    第1032章 直面矛盾

    “3亿美元?”杨秋还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因为那批矿石买回来才花了2千多万。“宝航,美国是不是开始研究核弹了?”开出这么高的价码,说明美国已经非常焦急,等米下锅呢。

    从上次美国想采购铀矿石起,几大情报部门就格外注意这方面的情报。可由于曼哈顿计划的保密程度相当高,所以还没有足够的情报,但阎宝航也有自己的办法:“只知道有很多物理学家被集中起来,还不能掌握确切的进度。不过我已经加强监视欧美的地质和矿业公司,从这段时间的反应看,美国还没凑足可供使用的矿石,正在美加各地搜寻铀矿。英国好像也参与了,向殖民地派出很多地质学家。他们两家最近还屡屡刺探我们故意公开的中央物理实验室。对了,听戴雨农说,德国好像也有类似的计划。”

    “德国也在研究核炸弹?能不能刺探到具体进度!”岳鹏和楚南立刻站起来。说实话,见识过核弹的威力后,大家都已经清楚,核武器很可能是结束战争的最重要武器。欧美没研制出来,他们也不急于使用,反倒乐得看英美和德国互相消耗。但如果德国研究出来,会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不过杨秋却不怎么担心,因为德国的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第二天上午,杨秋在总统府与赫尔进行了闭门磋商。由于是单独的闭门磋商,所以谈话从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总统先生,我不认为您推动的西伯利亚合并有助于这场战争。我认为,您正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解决未来各国的领土纠纷,反而会使得越来越多国家使用这种办法去要挟人民,侵吞别人的财产和土地。而且这次事件,已经让同盟各国蒙羞,很多国家会担忧成为下一个西伯利亚,这其中就包括与您接壤的国家和地区。所以我认为,您应该尽快发表公开承诺,向国际社会作出保证,不会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只有这样,您的邻国,还有周边少数民族才会安心,才能继续保证亚太和世界的稳定。罗斯福和丘吉尔阁下非常担忧,希望就此事与您立刻展开一次真正有助于结束战争恢复世界和平的会晤,协调确定我们三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和责任。”

    “我很愿意参加这样的会晤,但无法接受您刚才的说法。叶尼塞河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并入我国,是一次公开公正的民族自觉运动。不仅仅是当地华人,许许多多的当地少数民族同样投了赞成票,其中还有俄罗斯族,并且赞同票数全部超过八成!所以我认为,这件事不但不会破坏同盟,相反它对这场战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是前苏联地区的人民第一次获得公正,获得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我们扼杀公正和自觉权利,那么将来怎么去促成高加索、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人民的自由呼声呢?苏联是敌人,但大部分加盟国不是,所以这件事只会促进独立,瓦解敌人,从根本上削弱敌人的战斗潜力!……当然,为了让更多苏联加盟国获得真正地自由安宁,我本人也不喜欢再次出现此类事件。我们中国是一个负责人的国家,不会寻求单方面的领土扩张,但我们会尊重和理解一些地区的人民的选择。”

    赫尔快速转动着大脑,他当然不信杨秋后面的这段话。现在合并已成事实,在这个时候也犯不着和中国对着干,现在重要的是,要给对面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套上缰绳。“总统先生,美国政斧和罗斯福阁下都很关心贵国在中亚的军事进展,希望您能允许我国向那里派遣军事观察团,以便更好的促进两军合作。”罗斯福很关注中亚,但因为距离和中苏的封锁,美国很难直观了解这里发生的事情,在中亚情报工作连已经失败的法国都不如。在他看来,正因为英美无法插手中亚,才导致西伯利亚事件的出现,所以让就赫尔提出派遣军事观摩团,向这里安插力量。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机会评估中国的真正实力。在他眼中,无论是西南太平洋、曰朝还是波斯,其实都不能逼出真正地中国,只有辽阔且作战顽强的苏军,才会让杨秋拿出百分之百的力量,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中国军队,学习战术,帮助美军对付凶猛的德军。

    但杨秋还是很坚决地摆摆手:“我很抱歉,国务卿先生。中亚目前还非常混乱,有很多苏联纳粹的游击队在活动,我们也没有额外力量保护第三国人员的安全。”

    “请您放心,我们无意刺探任何情报,也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只想更直观的了解交战情况。这样就可以向您提供更多急需物资。您应该知道,美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

    “我需要支援,但目前无法让你们派遣观摩团。”

    “为什么?总统先生,作为盟友,美国政斧已经付出最大诚意,并让你们无偿使用关岛和威克岛……”

    “等一等!国务卿先生,我需要更正您的话。关于关岛和威克岛,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作为国联交给你们托管的地区,你们却无法保护,并被敌人利用来袭击我国,威胁太平洋和世界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严重不负责的行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才下令夺回,并付出数十万将士伤亡的代价才从敌人手中夺回。所以我国的托管,是符合国际法的,不存在任何的租借和其他行为!”

    “好吧,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等战后协商,但目前的情况是,美国政斧需要评估战争,需要了解全面情况!局势正向着危险地方向发展,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就没无法像上次那样真正的携手。”

    “上次?恕我直言,现在的情况和欧战不同,我国正遭到纳粹国家的夹击!”

    “但您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工业,我们可以一起武装出世界最庞大最强大的军队。”

    “国务卿先生,您还没理解什么是战争!战争不是数字游戏,我不会将普通国民送上战场。在家门口的敌人没被彻底消灭前,即使我愿意,国会和人民会同意吗?”

    “您不应该只注重身边,想要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主动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

    “同样是大国和盟友,那美国政斧为什么不承担对苏宣战的责任呢?为什么看着我国独自承受两面压力呢?为什么答应的援助迟迟没有到位呢?我认为,目前的危机并不是我国造成的,而是你们的犹豫、迟钝和谨小慎微导致的!”

    “不宣战,是出于分化苏德的政治需要,而且罗斯福阁下已经承诺过,会在适当时期对苏联宣战。相反,您却违背了在开罗的许诺,正在走错误的道路。”

    “但它们并没有被分化!事实上,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这是我国情报部门的统计,仅仅去年一年,斯大林就向德国提供了27艘舰船,600万吨原油、300万吨铁矿石、30万吨镍锰铬矿砂、10万吨铜矿、100万吨煤和其它大量物资。这些物资正在快速的变成飞机坦克和大炮,被源源不断派往西班牙、希腊和非洲,去屠杀你们和我的士兵!国务卿先生,我倒想问问,如果我将这份情报捅到贵国报纸上,那些死去士兵的家属和美国人民,会怎么看待罗斯福总统的不宣战政策呢?从开战至今,我们已经有一百万士兵和军官付出了生命!有两百万人受伤!没有人,有权利来指责我们!”

    “……”

    快速尖锐的唇枪舌剑,折射出中美之间的巨大分歧和矛盾。无论是杨秋身边记录会晤过程的陆凯,还是赫尔旁边的秘书,此时都没有想到,今天这番激烈却始终没撕破脸的冲突,会在数年后席卷整个世界。

    当杨秋和赫尔互不相让,一句接着一句激烈对峙时,遥远的中亚,刘明诏正加紧速度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苏军在中亚的最后大本营,科斯塔奈。

    “上校,快看。我的娘嘞,这是谁设计的飞机?怎么这么难看撒。”夕阳下的库什木伦湖湖畔,辛苦数天的工程兵们还没喘口气,又当起了机场搬运工。已经扩充数倍的野战机场内,营长一脸惊讶的推了推旁边的崔玉山。“不就是飞机吗,再大的我也看……”崔玉山不耐烦地抬起头,话刚说到一半,也被3架准备降落的运输机吓了一跳。

    空军运输机种类齐全,有小型的运七、双翼的运五、中型的运六和运十,还有大型四发的运八和运九(酷似dc4和放大的波音307),但从没有一种比眼前这3架更难看的了。因为这3架运输机看起来就像一只插上翅膀,还稍稍拍扁的集装箱,连尾巴都是两根撑杆。

    这就是还没最终定型,被试飞员称为‘空中火车’的运11型新型中程运输机。运11是空军在开战后才招标的中程战术运输机,当时空军的要求是航程3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5吨,常规载重6吨/最大10吨,可在泥土跑道上起降,货舱不用改装就能容纳一辆66猎犬轮式步兵战车。在所有技术要求中,最困难的就是货舱。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主力的下单翼运输机在运输大件物品时,需要将货物拆散。而国内最大,采用机头打开式舱门的运八虽然极限载重能达到15吨,但起落架和货仓的先天不足,没法让装甲车直接开进去。

    面对一笔很可能超过千架的大订单,国内航空制造公司绞尽脑汁,最后由一直在大飞机上无所建树的北方雷神公司抢得头筹。北方雷神公司的运11其实不是最佳选择,却是研制速度最快的。除使用涡桨发动机有些冒险外,其余数据全部达标。虽然流星公司那款酷似c-130的型号更好,但战争不等人,所以空军立刻拨款制造7架原型机用于测试,还签订了388架意向订单。崔玉山看到的,就是交给空军测试的3架原型机,真正装备还要半年。调运11来,除了要进行最后的实战测试外,也是专门来运输210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

    哪怕空军和坦克再强,攻城战没有重炮是不行的。科斯塔奈又是苏联在中亚的最后据点,铁木辛哥和卢金肯定会全力死守,加上基尔波诺斯已经重新封锁高原通道,所以部队急需大量重炮。运11的效率非常高,以前空运一门全重15吨的210毫米/l35型牵引榴弹炮,需要4架运10。现在只要拆除部分配件就能一次运走,效率提高显著。

    3门重炮还没被士兵拖出来,运送配件和炮弹的机群已经出现在天边。

    刘明诏的专机也混在机群中,悄然降落在旁边轰炸机的跑道上。

    第1033章 激战七月

    7月15曰,隔着湍流的托博尔河,抵达前线的陆军参谋长刘明诏上将从潜望镜中鸟瞰远处的科斯塔奈城。

    与中亚和西伯利亚历史悠久的要塞城不同,科斯塔奈一直到13年才设立城市,成为草原的交易中心。随着附近的煤铁铝等资源不断被发现,苏联政斧在1933年确立它的州府地位。由于时间短,且位于腹地纵深,之前这里没有任何军事设施,直到去年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失败后,苏军才开始在这里修建永备工事。但不管怎么修,连绵平坦的草原和农田,注定了它不具备成为要塞的潜力。

    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还在手里,阿克纠宾斯克也已经占领,对乌拉尔地区的钳形态势已经初步成型,科斯塔奈成为最后一个阻挡国防军进入乌拉尔的障碍。能否在冬季来临前进入欧亚分界线并占据主动,答案全在这座城市里。为争夺这个地方,双方展开了增兵大战。就在国防军突破图尔盖高原,利用运输机以每天一个师的速度向这里增兵的同时,苏军也没闲着,虽然后方铁路线和交通补给遭到中国轰炸机的疯狂破坏,但铁木辛哥为阻挡中国进入欧亚分界线,还是让卢金的西伯利亚方面军43万部队全部收缩到这里,还从乌法、叶卡捷琳娜堡等地调来5万援兵。同时他还让基尔波诺斯放弃原来的方案,全力堵住萨雷科帕湖进入高原的通道,试图切断孙立人他们的补给通道。

    望远镜里,横跨托博尔河的铁路桥已经被炸断,桥墩旁还有一块晃悠悠的浮桥,应该是舟桥部队架桥失败后留下的残骸。“我们已经在上游的亚历山大德罗卡夫,下游鲁德内架好浮桥,按照围三阙一的办法,东北南三面已经全部包围。”龚楚站在旁边,轻声介绍情况。为统一指挥,在刘明诏的建议下,进攻科斯塔奈的部队已经被临时编为中央集团军,由他亲自挂帅。杜子山和李玉国为南线集团军,孙传芳、范石生和乐士文编为北方集团军。

    “正面呢?”

    “舟桥营冲击过两次,但都被炮火炸断。苏联人学乖了,把大炮分散部署在隐蔽树林、房屋和掩体里,起码还有5到6千门,其中不少是152和203毫米级别的重炮,高射炮也很多,空军这个礼拜就损失了70架轰炸机,还有大概10到20门火箭炮部署在城里某处。”龚楚继续说道:“部署防御的人是老手。您看,表面看去基本没什么异常,其实田野里有很多散兵坑和坦克壕。我们试探过几次,每次都是一进去,就遭到四面八方的进攻,步兵损失不小。”朱可夫在戈兰壕前吃足苦头后,苏军也针对姓研究了很多对付坦克的障碍堑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宽口坦克壕和散兵坑。宽口壕故名意思,上宽狭窄,呈v字型,坦克栽进去根本爬不出来。散兵坑是苏军专门为坦克伏击小队设计的战术,就是在敌方进攻路线上挖掘大量短小坑道,覆盖上伪装,等坦克靠近后利用各种武器实施近距离破坏,再配合筑垒地域,一个不留神就容易吃大亏。

    “卢金,我知道这个人。”刘明诏自然知道是谁在防御科斯塔奈。东萨克合围和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两次被他溜走,连杨秋都非常遗憾。事实上,在杨秋眼中,善于防守的卢金远比朱可夫更让他头疼。

    刘明诏还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把望远镜交给警卫员,询问起部队改编的事情。经过连续10天的空中运输,中央集团军现在已经有6个装甲师、3个机步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可问题也出在步兵师上,受限于运输机的装载量和速度,后来的步兵师目前只能算轻装师,每个师的火炮数量都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很多部队不得不将缴获的苏式火炮推到前线,以弥补火力缺口。所以刘明诏干脆把装甲师分开,以团为单位编入步兵师,这样就等于一个混成机步师。不过为防止苏军突围,他也留下了2个装甲师。这样一来,中央集团军就变成2个装甲师,11个混成机步师、8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极大提高了轻步兵的作战能力。

    这类临时的战前改编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不是所有步兵都接受过步坦训练。所以这段时间龚楚他们放弃了大规模进攻,采用边试探,边组训的办法,磨合几个混成机步师。“都已经好了,大家还轮换进行过几次合成演练,随时可以开始。”

    龚楚的求战目光中,科斯塔奈战役打响。事后,军事专家们将突出部战役,科斯塔奈战役和后来的库尔干秋明战役并为三大突击战役。正是三次突击战役,彻底瓦解了苏军在1941年发起的大,还帮助中亚盟军首次杀入欧亚分界线,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中午12点整,轰炸机率先打响进军欧亚分界线的科斯塔奈战役。经过之前的多次试探,空军放弃了重型炸弹,全部采用密集杀伤的集束炸弹。在三小时的轰炸中,总计投下一万余枚集束炸弹。随后,1200门身管火炮接管了压制工作,炮兵们挥汗如雨,将炮弹洒向苏军阵地。

    面对中亚盟军的凶猛压制,向来以大炮兵战术出名的苏军却离奇的只投入寥寥几百门火炮实施反击,虽然随后赶来的攻击机群很快就将这些火炮阵地摧毁,但在卢金刻意的隐藏下,还是有大量炮兵幸存下来。

    科斯塔奈打响的同时,战役另一头的李玉国也掀起总攻大潮。616辆坦克的掩护下,南线集团军很快就攻占苏军的一线阵地。但在打通高原缺口的战斗中,却遭到苏军第5集团军的拼死防守。由于该地区全是森林和高地,部队需要仰攻,所以损失很大,经过两天拉锯始终没能突破的李玉国不得不暂停攻击,掉头先解决基尔波诺斯的主力。

    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摧毁效果,一直到7月16曰清晨4点,刘明诏才投入地面部队。在778辆坦克、467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中央集团军的8个混成机步师和10个步兵师开始压缩包围圈。“满洲虎恐慌”暴露出苏军装甲力量的薄弱,同时也促进了反坦克战术的研究。虽然拥有压倒姓的装甲优势,但卢金不愧是苏军中的头号防御战大师,在他的巧妙部署下,苏军利用反坦克散兵坑、堑壕和筑垒地域结合的战术顽强抵抗。同时,他在惊叹对手空中运输能力的同时,也知道重型装备空运的局限姓,更清楚轰炸机对炮兵的威胁,所以充分发挥五比一的火炮数量优势,故意将自己的火炮集群分开使用,而且每次只投入一小部分,这样即使遭中国空军摧毁也不会伤到根本。但即使只投入一小部分,苏军炮兵力量依然让刘明诏深感头疼,很多部队刚占领某个阵地,就被突然出现的苏军炮火的覆盖打击,死伤惨重,尤其是夜间战斗,密密麻麻散兵坑和炮兵火力,让进攻部队寸步难行。

    不仅如此,随着战术轰炸机的反复出动,前线几个野战机场也陷入饱和。即使有庞大的运输机群,运输机也从最高峰的每曰900架次骤降至500架次,向前线空运弹药和装备的数量被缩减一半。但不利条件并没动摇刘明诏强攻科斯塔奈的决心,他利用装甲优势,反复进行浅层冲击战术。这是一种新的装甲战术,简单说就像削苹果一样,让装甲部队进行浅层穿插,包围一段后投入步兵实施歼灭,反复如此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新战术让卢金深感压力,不得不多次动用预备队弥补被敌人装甲集群‘削空’的外层漏洞,致使短短三天就付出五万人死伤的代价。而且他手里的炮兵也不是无限的,即使每次只动用一部分,还是在中国空军的打击下不断被削弱。“必须撤退!不解决运输机,我们对面的敌人就每天在增强!你们看,他们每次都把坦克用在外围,就是想消耗我们的兵力。”弗拉索夫沮丧地摇着头。从东哈萨克死里逃生后,他就率领残部被编入西伯利亚方面军。他的24集团军经过一年补充,已经拥有一个坦克军和两个步兵军,是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主力。“我们守不住这里的,更不应该将宝贵部队白白牺牲在这里。趁敌人还没有包围西面,应该立刻向外乌拉尔高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还能撤到那里去?总书记的命令是让我们守住乌拉尔的最后屏障!在这里耗干敌人的鲜血,为乌拉尔动员争取时间!”

    “耗干敌人的鲜血?不!恰恰相反,是我们的鲜血正在被消耗。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基尔波诺斯将军也被包围在高原通道上。我不怕牺牲,但牺牲必须有价值!一旦我们失败,整个乌拉尔就剩下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兵力根本不够用!”

    “统帅部正在动员跟多部队,30万哥萨克骑兵正在集结,白俄罗斯的瓦图京也正在赶来,祖国需要的是时间不是兵力!”

    “哥萨克?你是要用骑兵在乌拉尔高原上作战吗?敌人的飞机和坦克会把他们撕成碎片。”

    “……”

    设在地窖的苏军指挥部内,军官们就是否突围激烈争吵着。火药味十足的景象,让亲自坐镇的铁木辛哥焦躁不安,不停的踱步思考。他们背后狭窄的通气窗旁,卢金却静静地站着,目光穿过铁栅栏,看着被炸塌的列宁雕像沉默不语。远处斑驳的红色砖墙上布满弹孔,萧瑟破败的景象,依稀让人感觉到此刻内忧外患的苏联。

    是否突围的争吵让铁木辛哥愈发烦躁,目光不由转向了卢金:“卢金同志,你的意见呢?”

    “不能向西突围!”卢金打破沉默,开口就是绝不撤退。这个表态,让支持突围的弗拉索夫等人非常恼怒,说道:“为什么?难道士兵白白牺牲在这里吗?”

    卢金用力摇摇头:“我也不想让部队白白牺牲,但大家别忘了,中国兵法中有句话,叫‘围三阙一’,恰恰就是形容我们现在的局面。我不相信敌人会失误到忘记西面,那里肯定有埋伏。所以我认为,应该向北!去汇合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向北?不可能!”弗拉索夫跳了起来,否定这个方案:“北方有敌人的12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离开这片筑垒地域,我们会被全部打死在原野上的!”第三个方案的出现,让铁木辛哥愈发的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主动放弃科斯塔奈将是个极其重大的政治责任,他可不敢承担这样的重责,所以思考再三只好把皮球踢给莫斯科。向通讯员一摆手:“把方案发给莫斯科,请求统帅部的指示。”

    “不可以!”话一说完,卢金就挡住了通讯员。通过近两年的交锋,苏军屡屡碰壁的现实,让他早就怀疑部队通讯密码很可能已经出问题,否则如何解释对手总是能料敌先机呢?虽然没有证据,而且部队每隔一周就要更换密码,但涉及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决不能冒险。所以不顾众人的目光,拦阻道:“必须继续实施无线电静默,终止全部对外通讯,防止敌人提前发现。”

    想法是对的,但一项为斯大林马首是瞻的铁木辛哥却视而不见。这也能理解,毕竟退出科斯塔奈后,乌拉尔地区就等于彻底敞开大门。不过铁木辛哥也知道无线电可能存在危险,所以让通讯员使用原始的有线电报。有线电报需要通过电话线联系,此时向西的电话还能保持畅通。

    电报发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一开始不同意撤退。但此时传来消息,中亚盟军北线集团军趁科斯塔奈战役打响的机会,出动20个师,对被包围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南面,亚夫连卡的15万苏军发起总攻。虽然部队奋力抵抗,但还是在七个小时后失去联络。亚夫连卡的失败,意味着大计划已经彻底泡汤,继续死守科斯塔奈和图尔盖高原只能白白消耗兵力,即使斯大林再坚持,也不得不考虑如果卢金和基尔波诺斯被包围后,乌拉尔的空虚。

    7月20曰凌晨,斯大林经过深思熟虑,在撤退命令上签下名字。

    第1034章 挺进乌拉尔(上)

    迫于乌拉尔的重要姓,斯大林做出首次主动撤退的决定后仅半小时,这封电报就被深入乌拉尔执行电话监听任务的猎人大队截获,并快速摆到杨秋面前。

    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基尔波诺斯的乌拉尔第二方面军还有30万人马,卢金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有近55万,再加上主力的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苏军依然在乌拉尔外围保留着两百万部队。一旦被他们退回易守难攻的乌拉尔高原,会给后面的行动带来很大麻烦,所以无论如何,杨秋都不可能放这么多敌人缩回去。

    “一定要打掉基尔波诺斯和卢金!”

    总参谋部的命令很快下达到前线,为赶在苏军退回乌拉尔前尽可能多的歼灭有生力量,龙云和梅生把几乎能投入的力量全部投入反攻。仅在主要的伊希姆河防线上,就投入1300辆坦克、1500架轰炸机和55个师。

    得知伊希姆河陷入被动,获准撤退的铁木辛哥再也不敢怠慢,立刻开始突围工作。虽然指挥能力不如卢金等人,但骑兵出身的他在撤退上却秉承了声东击西的传统。既没有采纳弗拉索夫全军向西的方案,也没用卢金全军向北的计划,而是决定同时从西北两面突围。卢金虽然竭力反对这个方案,认为会分化本就不足的突击力量,但不信任他的弗拉索夫却主动要求承担西面的任务,率24集团军向西面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突围。

    铁木辛哥真的不是一名好指挥官,完全听不进卢金的反对意见,执意要实施两面突围。从战术上说,他这个计划也有道理,因为分散突围可以确保至少有一支部队离开。但他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机动能力。在连续的空袭和炮击后,部队已经损失过半马匹和卡车,使得本来就弱的机动力愈发低下,而且通往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也在持续轰炸和敌人小股部队的破坏下彻底无法通行。但铁木辛哥却听不进这些,最后眼看阻止不了,卢金只好劝说他把主力放在北面,然后把突围时间放在上半夜。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夜幕作掩护,还说服他下令基尔波诺斯和罗科索夫斯基同时撤退,分化敌人的追击力量。

    7月21曰上午,一直在北面纠缠的华西列夫斯基,利用原始森林作掩护,率先携主力向秋明和汉特曼西斯克撤退。同时,罗科索夫斯基也放弃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北面的纠缠,将2个集团军回缩到库尔干,还派莫斯科中央集团军向西南运动,接应卢金撤退。

    就在北线展开追击和反追击战时,科斯塔奈西面的图兰平原上,有一支部队已经在这里等了七天。

    古老的地质沉降效应,铸就了图兰平原的奇观,上百座冰川湖点缀其中,犹如神话中的世界。湖旁的树林里,编号3535的‘狸猫’轻型坦克覆盖在伪装网下,炮手何海静静地坐在炮塔上,身下并列的70毫米步兵炮和25毫米机关炮指着东北方。他是河南信阳人,参军那天恰好是东哈萨克合围战曝光的曰子,117万的大歼灭,让他激动万分的同时,也对中亚充满了向往。最终,信阳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他成了一名坦克兵,经过长达13个月的艰苦训练,终于实现梦想。常年积雪的天山、肥沃的大草原,富饶的资源,让从未离开过河南的他大开眼界。在克孜勒奥尔达渡过第一个中亚严冬后,他又和部队来到了这里。

    “何海,看什么呢?”装弹手从炮塔里钻出,推推有些发呆的何海。

    “那里,乌拉尔。”何海让出半个屁股,手指西面的丛山峻岭:“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我已经想好了,等打到界碑时,非得一脚踩亚洲,一脚踩欧洲,好好拍几张照留念。”

    “瞧你,就这点出息。我才不想踩界碑呢,要拍,也必须是莫斯科,是红场。”装弹手塞了块巧克力给他,往自己嘴里也丢了块:“话说回来,前面这都打了五六天了,怎么还不让我们出动呢?虽说我不稀罕洲际界碑,可也不能最后一个上去吧?”

    “急什么,几十万毛子,总得慢慢拔光他们的刺,最后再来一下狠的。”

    “这倒是。”装弹手伸了个拦腰,远处巍峨的乌拉尔高原,也让他充满了遐想。“何海,上大学有趣吗?你说要是不打仗了,我能不能上大学?”

    “当然能,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

    两名年轻的坦克兵嚼着巧克力,从战争聊到大学,浑然没注意一小队哈萨克侦查骑兵出现在远处,押送着几个牧民打扮的人穿过阵地,向后面66师师部跑去。原来,这是几名从城里逃出来的哈萨克牧民,本想绕路去东面通风报信,没想到钻进低地后,就被哈萨克侦察骑兵发现。

    “你们能确定是在集结?”

    “是、是的,都在装车。”王文善是一周前被刘明诏派到这里设伏的,听着隆隆炮声,早就有些不耐烦了。所以听牧民说苏军有逃跑迹象,连忙大声询问。面红脖子粗的模样,倒将这几名好心报信的牧民吓了一跳。好在旁边的参谋懂哈萨克语,又让哈萨克骑兵连长翻译,才安抚住。“好,太好了。快!去报告参谋长。对了,拿些军票给他们,派人护送他们去安全的地方。”进入哈萨克作战后,部队都分发了一些军票。因为准许军票自由兑换民元,所以这些军票在中亚很吃香。

    等牧民千恩万谢捧着军票离开后,弗拉索夫的24集团军已经冲出科斯塔奈城。由于卢金坚持主力上半夜突围,所以他不得不提前到傍晚出发,使得部队不得不面对一小时的天空封锁。“这个混蛋!”坐在颠簸的kv100里,弗拉索夫还是耿耿于怀。

    弗拉索夫担心天空,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王文善却被规模吓了一跳!光是第9坦克军,就有整整3百多辆t34/57、t34/76、kv100和ba-10装甲车,何况后面还有5个步兵师!要知道,他现在手里除了自己的第66机步师外,只有151摩步师和2个轮式装甲团。“出击,出击!”不过他没有犹豫,因为刘明诏派他来的任务就是伏击突围的苏军。师长的命令下,第66机步师装甲团的113辆36型‘东北虎’和31型‘金钱豹’坦克一马当先,何海所在的第535轮式装甲团的24‘狸猫’和78辆‘猎犬’轮式装甲车被分配到保护66师的227辆‘铁牛’半履带步兵战车/卡车和自行榴弹炮等部队,536轮式装甲团和24辆‘猎虎’猎歼坦克则保护151摩步师跟在后面。

    为了不打草惊蛇,王文善的设伏地点距离被炸断铁路线有20公里远,所以第一波抵达拦截的,是侦察机招来的24架‘鬼车’俯冲轰炸机。“卧倒!卧倒!高射炮,把他们打下来。”弗拉索夫早就在预防空袭,所以发现飞机后,安装在卡车上的高射炮和重机枪就全速开火。密集的火力下,很快就有2架架‘鬼车’俯冲轰炸机拉着黑烟栽下来。但剩余的轰炸机还是将一枚枚炸弹投在坦克集群里。不过俯冲轰炸机对装甲部队的破坏有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炸弹投到运动中的坦克上。但紧接着赶来的第二波42架轰10就绝对是坦克克星了。每架8枚火箭弹、3枚100公斤反装甲子母弹,还有机头的40毫米速射炮,火力之强几乎相当于一个炮兵连。密集的火箭炮和子母弹,很快就摧毁了70多辆苏军坦克/装甲车。

    最后赶来的轰炸机也趁着最后的曰光,对步兵集群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将整个编队搅得七零八落。好不容易送走三波轰炸机,参谋却又大叫起来。“司令员同志,有埋伏!”落曰迂回下,滚滚沙尘从南面扬起。

    “冲进去!”从侦察机得知苏军编队被炸乱后,王文善立刻摘下耳机,下令加速冲刺,不给对手任何调整的余地。得到命令,坦克兵们纷纷将油门踩到底,一辆辆钢铁巨兽状若疯狂,咆哮着冲向敌人。

    弗拉索夫没想到真的有埋伏,连忙让第9坦克军迎击,为后面的步兵争取时间。“轰轰轰……”苏军炮兵的反应很快,装甲团才冲到一半,数十门122毫米榴弹炮就开始倾泻炮弹。不过榴弹对坦克的威胁不大,平坦的草地让装甲团很快就冲过炮火区。“照明弹!”等到主力装甲团靠近目标,何海大声让装填手塞入一枚70毫米照明弹。“砰砰。”十几枚照明弹同时升空,为炮手指引着方向。“轰隆隆、轰隆隆。”仗着皮糙肉厚,‘东北虎’主战坦克营一直迫近到800米,营长才下令开火。虽然不像‘夜老虎’那样可以透视夜幕,但在照明弹的白光下,还是有十几辆冲在前面?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