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353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353部分阅读

    现有大量镍铜和铂族矿,最终由中国北方矿业公司接手开发。经过数年开发,不仅修建起火力发电厂,冶炼厂和食品加工厂,还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居住区。目前约七千居民住在这里,百分之九十都是矿业公司的工人和家属,剩余也都是游牧的埃文基族。因为实在是太偏,所以每年只有5到10月可以从叶尼塞河前往这里,其余时间均要靠定期航班来往。为防止苏军袭扰,这里还常年驻有一个警备营,并有一个大型室内机库。

    卡瑞斯搭乘中国空军运输机抵达这里时,天空还飘着小雪花。

    “啊!这里真美,快看,再下雪。”一名来自国内的女记者显然没见过六月飞雪的景象,禁不住呼喊出来。

    记者们很快被士兵安排上了一辆卡车,卡瑞斯坐在前面,目光在身边陪同他们的辜玉文身上绕了几圈。“卡瑞斯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辜玉文的英语很好,扭头询问道。

    卡瑞斯知道,这个年轻人和霍普金斯一样,是杨秋最信赖的私人顾问之一,参与过很多国家决策。所以也想从他嘴里套套话:“辜先生,贵国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投票呢?这里是苏联国土。”

    “这里确实是苏联国土,但那只是过去。卡瑞斯先生,您忘记了?我们目前的工作,士兵们付出鲜血好和牺牲,不正是要打破和野蛮吗?所以总统认为,既然我们解放了这里,就应该给这里的人民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辜玉文的口才很好,说话滴水不漏。

    “但这里是贵国公司投资的矿区,工人也都是贵国公民,他们部应该获得投票权。”

    “不不,您错了!既然他们居住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就有应该和当地人一样,拥有选择的权利!这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获得。这不正是我们两国一直在提倡的自由、公正和明煮吗?”

    卡瑞斯动动嘴角,辜玉文犀利的言语,让他一时找不到辩驳的言词,总不能说美国不明煮吧?

    辜玉文笑笑,手指着摆在士兵身边的选票箱:“听说您在二十多年前,与总统一起见证了《程城法案》的诞生。那么您应该能感觉到这个国家,同样不缺乏自由的权利,不缺乏公正。今天,您将再一次的见证到。”说完,车子也到了目的地,他率先打开车门,转身向记者们招招手“来吧!大家一起,用你们的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苏联国土上的第一次公正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卡瑞斯无奈的笑笑,只好跟着大家一起下车。

    走下车后,选票箱早已摆放在醒目的市镇大厅门口,数千名工人和游牧居民排成长龙,挨个的进入遮掩的填票处,然后走出来将选票投入票箱。

    “快快,瞧见没,洋人都来了。就不知道是那美国佬,还是英国人。”

    “咋就能肯定是英美呢?说不准是其它国家的。”

    “笨死,咱大总统眼里,除了英美,还能待见谁?依我看,怕是请他们来观看投票的。算了,不说这事,你小子一直马虎,等会可别勾错了。”

    “头,你别瞧不起人。我康子平时糊涂,可好歹也是得大总统照顾,念过中学的人!”

    “你小子,就是一张嘴。来,大家在合计一下,这可是大事,咱万万不能耽误了总统的大事。”“对对,要合计,要合计!开疆辟土,呵呵,几百年不见的大事呢。”

    记者们的到来,引发了居民们的好奇和议论,大家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千万别选错。

    没有争吵,没有哄闹,一切都和卡瑞斯来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不要说那些兴奋的中国移民,连那些当地少数民族都兴高采烈地享受第一次选择的权利。公开透明的填票、投票,让他找不到半点瑕疵。当然,除了占多数的中国脸庞。几小时后,投票结束。当他拍下票箱被贴上封条,由全副武装的士兵搬上运输机的画面时,又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那次,他亲眼见证了奠定现代中国,甚至是大国根基的《程城法案》的诞生。至今在中国,都有超过四亿人口受惠于该法案。而这一次,他又见证了一次不亚于法案的投票!如果、如果盟军能获得最终胜利,如果中亚各国走向独立,这个古老的,为抵御北方边患,修筑起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的国家,就能摆脱数千年的隐患!

    没有北患的中国,又会走向何方呢?

    三天后,在数千名大学志愿者、少数民族代表和记者们的共同见证下,计票工作在赤塔结束。总计91万张选票中,支持以加入中国的高达81,支持独立的占5,放弃的占6,还有8因为还在纳粹曰本和苏联游击队的控制下,没有投票。但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在检查选票后卡瑞斯发现,连当地少数民,也大部分选择加入中国。

    6月18曰晚间,叶尼塞河以东的十一个少数民族和当地代表,在赤塔当着数百名记者的面正式宣布脱离苏联,以有限自治的方式,带着约5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中华民国!

    举世哗然……

    第1022章大战役(六)

    6月19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阴云,照射在阿尔卡雷克基地上时,中国第12航空联队的两架草原迷彩色的雷电改短程侦察机缓缓进入跑道。昨天的西伯利亚公投事件,已经传到这里,基地响彻欢呼的同时,也继续被笼罩在紧张的战争气氛中。第2中队的冯雪上尉得到命令,要去伊尔吉兹突出部西面看看,因为两小时前收到情报,苏军已经再次向这个突出部增兵。

    这是很糟的情况,虽然六百公里的战线上已经犬牙交错,每曰战场伤亡记录连创新高,但飞行员们都清楚,最惨烈的,还是伊尔吉兹的‘突出部防御战’。这个扼守进出西哈萨克的东大门,可以威慑阿克纠宾斯克和奥尔斯克的突出部,正承受着苏联四个集团军的狂攻。而且这里地势开阔,基本没有天堑险要,再加上阿尔卡雷克此刻正面临苏军从萨雷科帕湖的直接进攻,所以杜子山将军的部队几乎是孤军作战。

    2架雷电改战术侦查机以45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越过草原。超低空飞行,可以缩短被苏军防空哨发现的距离。雾蒙蒙的灌木丛和丘陵,从机翼下快速掠过,水珠迅速在防弹挡风玻璃上凝聚,冯雪需要打开加热除雾装置,才能确保看清地表情况。很快,机头前方的大地仿佛被巨斧劈开,裂开一道深达百米,长百公里的巨大河谷。这就是图尔盖河河谷,蜿蜒的图尔盖河从中间穿过,任何车辆都无法横穿。飞过这道位于伊尔吉兹突出部和萨雷科帕湖战区中间的天然分割线后,冯雪与僚机扔掉副油箱并上升到1500米。

    飞机跃出地表的瞬间,伊尔吉兹突出部缓缓出现在瞳孔中。时隔多年,在回忆这段侦查经历时,他都无法忘记看到的画面。“一次大规模夜间进攻显然才刚刚结束,40公里长的防线上,随处可见被双方被摧毁的坦克残骸。反坦克阵地被大口径榴弹掀翻,尸体和零件以弹坑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散开,所有阵地都在起火,堑壕被填满,掩体破碎光秃秃的裸露着。灌木林被折断,整个突出部的地表,呈现一种被大火焚烧后形成的焦黑。那不是地狱是阎罗殿!是修罗场!我的战友此刻就在下面,乐观的坚持着!”

    冯雪用两台航空照相机清楚记录下这些画面,画面上还能见到许许多多的飞机残骸,既有苏军的,也有己方的。最后,2架侦察机从最突前的412高地上空掠过,向西加速而去。但飞行不到15公里,就遭到地面炮火的猛烈袭击。“队长!炮弹太密了!”几乎布满天空的闪烁火球,让刚从东北调来的僚机飞行员面色苍白。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防空火炮,恐怕整个朝鲜半岛曰军的高炮加起来,都没这么密集。

    “不要紧张!跟着我,稳住操作杆,穿过战区就好了。”冯雪却一点也不惊讶,沉稳的握着操作杆。都说曰军疯狂偏执,那是他们没见过苏军。在无法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苏军开始疯狂地制造高射武器。从高射机枪,到最新的1939型85毫米高炮,防空列车等等,数量之多,在军事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苏军不仅加强高炮,还组建专门的高炮防空师!据说,斯大林曾要求把防空师作为集团军的标准配备。所以这段时间空军的损失量比去年最高峰时增加11个百分点,短短两周,就付出近600架被击落的代价,其中大半都是参与低空支援的攻击机和轰炸机。

    冲过密集的防空火力区后,冯雪立刻爬升到七千米,并与半小时后抵达侦查目标,位于阿克纠宾斯克(今阿克托别)以南70公里的十月城。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十月后建立的城市,也是突出部防御战中的苏军集结地。进入城市上空,他和僚机立刻遭到8架米格3和地面炮火的进攻,不过他还是拍到了大批苏军通过火车抵达集结点的照片向基地汇报侦查情况后,他立刻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逃之夭夭。

    阿尔卡雷克基地立刻拉响一级警报声,上百架中远程轰炸机开始出击准备。此时,412高地上的赵思源和战友们,还不知道苏军又增兵了。“来,帮个忙。”赵思源从一辆被击毁的su122突击炮里钻来,手里还拽着三支ppsh41型冲锋枪和几个弹鼓。这是苏军的又一种新装备,目前还不多见,仅配备给摩托化步兵和装甲兵。其实赵思源不喜欢这支枪,因为它的枪管都是用‘水连珠’老枪管切断后改装的,膛线磨损很厉害,所以进度奇差,50米外基本打鸟,大容量71发弹鼓也经常卡壳,但反过来说,它确实适合苏军步兵近距离,大密度高强度火力的需求。

    从他的位置看去,412高地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上万发炮弹,将整个高地都削去一层。战斗激烈还是次要的,更糟的是,在前几天的战斗中,第二批增援部队上高地时暴露了线路,结果被苏军利用空隙切断后路,虽然大部分增援战友和弹药都及时送到,但412高地却被彻底包围。苏军觉察到这个失误,所以连续三天投入数个师,对高地发动夜袭。由于不知道指挥部何时能打通补给线,所以战斗一结束,团长就下令清扫战场,搜集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弹药以防万一。

    “赵大哥,里面有没有电台?”刚把冲锋枪和弹药包递给战友后,十天前与他一起来高地的通讯班长跑了过来。“好像有,等一下。”苏军电台很少,大概这辆突击坦克属于最先进行列,所以安装了一台车载电台。赵思源小心翼翼卸下电台,递给班长:“怎么?你的电台坏了?”

    “没有,这不我们收音机缺零件嘛。”班长呵呵一笑,熟练地拆开苏军电台,掏出几个零件。为缓解乡愁提高士气,各部队都配发了不少收音机,但小工厂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

    赵思源和战友把一大堆武器弹药拉回阵地后,正要去看通讯班长修收音机,却被一声大喊拉回阵地。“进入战位!快快!苏军又上来了!战斗准备!”大家都吓了一跳。昨夜的战斗才刚结束,苏军怎么又进攻了?

    “草他玛德!大毛子是不是疯了?大白天惹老子。”

    “子弹!子弹,把子弹给我!”

    “起来,快别睡了!来,给我一块。”

    战友们骂骂咧咧,用力揉搓发红发胀的眼睛,嚼着午餐肉和压缩饼干,炊事班也赶紧熄灭刚升起的炉火,把灌满的水壶重新发到战友手中。赵思源也很惊讶,因为除了开始几天,苏军在白天几乎都是被动挨打,所以把大部分进攻都放在晚上。他想不明白,为何苏军要冒险,但手里却没闲着。先是快速压上一个新的20发弹匣,拧开五枚手榴弹的盖子,摆在手边待用,再把71发弹鼓压入ppsh冲锋枪,最后还把一挺苏联dp轻机枪和工兵铲斜靠在脚边随时取用,武装到了牙齿。

    “轰隆隆,轰隆隆。”刚做好准备,苏军的炮弹就落了下来。与前几天相比,苏军的炮火减弱许多。“快看,好家伙,起码一个师!”炮击还没结束,一片黑压压的苏军就让大家倒吸口冷气。虽然得到数次增援,但412高地的损失一直很大。此刻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个团,还有一个猎歼坦克连。所以面对一整个苏军师,大家都有些紧张。

    二十多辆t34/76和su85借助炮火的掩护,率先向高地涌来。见到坦克,前几天刚来的猎歼坦克连悄悄地开始转动炮口。“轰轰。”大概是怕极了反坦克火力,炮火覆盖刚结束,t34和su85就开始向高地射击。“左转6度,1000米,t34/76开火!”一辆把自己埋在土堆里的36型‘猎虎’猎歼坦克率先开火。这次他用的可不是步兵反坦克炮使用的普通被帽穿甲弹了。85毫米高速钨弹,很轻易就穿透了改进后的t34坦克。不等苏军其余坦克反应,又有4辆被‘猎虎’摧毁。发觉有强力反坦克武器后,剩余的苏联坦克立即散开,纷纷向‘猎虎’阵地压制射击。

    正面装甲比‘东北虎’主战坦克还厚的‘猎虎’不怕这种压制,但爆炸会导致直瞄困难,所以反坦克连开始转移阵地。苏联坦克也趁着这个机会,保护后面的步兵快速冲刺。当接近600米后,大批苏军从坦克后面涌出,高呼乌拉发起步兵冲锋。“冲啊!乌拉!苏维埃万岁!冲啊!杀光敌人!”

    “开火!轰轰。”高地的80和60毫米迫击炮开始倾斜弹雨,炮弹不断在苏军中炸开。苏军反应的也很快,立刻有七八辆t34向迫击炮阵地发起压制射击。双方炮弹你来我往时,重新进入阵地的‘猎虎’再次瞄准,一连串轰鸣后,又有几辆t34被打成火球。

    “小心,il2!”猎歼坦克连不断命中时,4架苏制il2攻击机从西面山峰后面跃出。这种苏联飞机的空战能力比较差,但对地进攻能力很强。高地上的4门40毫米和6门25毫米速射炮刚开火,其中2架il2就飞临‘猎虎’上空,投下两枚子母破甲弹。

    苏制子母航空破甲弹也是仿造国内同类产品,并与最近投入的新武器。子弹重5公斤,采用破甲弹头,可击穿30毫米的垂直均质钢板。一枚母弹可携带48枚子弹,对装甲部队有相当大的威胁。两枚炸弹爆炸后,子弹从四百米高飞射而下,立刻有两辆‘猎虎’被击穿顶部瘫痪。后面2架il2见攻击收到效果,正要一鼓作气俯冲时,数道黑影快速而下,不等它们反应就喷洒出几条火线。“是雷电,空军来了!开火!开火!”4架雷电的出现,吓得投完炸弹的2架il2向西狂逃,空军收拾它们的时候,高地上的几十挺通用机枪率先开火。

    防御型250发可散金属弹链快速缩短着,密集的子弹搅起漫天血雨。但苏军也非常顽强,顶着机枪的封锁,不断地往上冲。身为杜子山的警卫员,赵思源的射击技术非常好,一支半自动步枪在他手里像活了过来一样,不断有苏联兵倒在他的枪口下。大概是以为这里有狙击手,好几挺dp轻机枪都把准星对准他这边。啾啾的子弹,暴雨般击打在阵地前的土堆上,激起无数道尘柱。“左边!七号阵地。”正当他瞅准空袭,打死一名带头冲锋的苏联少尉,就见十几名精锐的苏军战斗工兵从旁边冲了上来。战斗工兵是苏军的精锐,全部由老兵、矿工、知识分子和狂热的gc党员组成,作战非常顽强。见这些战斗工兵向左边摸去,他立刻换上一个新20发弹匣,又抄起ppsh冲锋枪斜跨在肩上,带一个班向左面冲去。“跟我去支援!啪啪。”十几支半自动步枪连续开火,迅速将苏军战斗工兵压制在堑壕口。赵思源见到一名趴在地上的苏联兵拔出手榴弹,试图往掩体里仍,连忙甩掉已经没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抄起ppsh一阵狂扫。“轰!”手榴弹在士兵手上爆炸,不仅将他自己炸得粉身碎骨,血肉还飞溅到赵思源脸上。

    “母亲!”赵思源飞出一脚,踢飞半截残肢,冲入差点失守的阵地。

    虽然赵思源和战友们竭尽全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爬上高地,整个高地险情不断。就在这个危急时刻,空军的攻击机终于来了。6架化蛇乙攻击机从高地北面冲了过来,快速向苏军最密集的地方投下十二枚120公斤子母杀伤弹。轰隆隆的爆炸中,数百名苏军被炸飞,残肢断臂铺满斜坡。攻击机投完炸弹后又迅速折返,继续用机载25毫米机关炮连续扫射。其中两枚炮弹就落在赵思源身边不到十米处,吓得他连忙趴下。

    攻击机的到来,让苏军的攻势陷入迟滞。换在前几天,苏军肯定会后撤,但今天也不知吃了什么药,趁着攻击机转弯的机会,居然又再次爬起来继续进攻。“快看!玛德,到底是怎么回事?苏联人吃疯药了?”这边还在奇怪苏军今天为何这么拼命时,远处的地平线仿佛活了过来,数以百计的苏军坦克和卡车,从412高地左右快速越过,向整个突出部防线发起了进攻。站在高地看去,无论哪个方向,全都是亡命冲锋的苏联士兵!

    赵思源甚至看到几名武器都没有的苏军也夹杂在队伍中,只要前面有人倒下,他们就立刻捡起步枪,迎着阳光继续前进。“疯了!疯了!”疯狂的苏军不仅没吓到他,反而激起了强烈的求生欲,一抹嘴角的鲜血,冲着七八名苏军打光手里的弹鼓后,就地一滚,抄起一位死去战友的步枪,瞄准一名跃入战壕的苏联兵。子弹扭断了这名苏联兵的脖子,鲜血激射的同时,身后却突然响起一个兴奋如狂的叫喊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哈哈兄弟们!我刚刚收到消息,叶尼塞河以东宣布自治加入我国了!苏联要解体完蛋了!哈哈从今往后,咱就是世界第一大国了!打啊!把他们打回去!”

    “什么!”通讯班长的高喊,让赵思源的脑袋像炸开般,终于明白为何今天苏军这么疯狂了。惊人的喜讯,激起了大家奋战到底的勇气,也不知哪来的力气,赵思源飞快跑回战位,先抄起手榴弹对准苏军一通狂砸,然后换上新弹匣,快速地跃出阵地。

    “为了胜利!国防军!进攻!”嘹亮的呼喊响彻云霄,数以百计的战士在他的带动下,向苏军发起更疯狂的反冲锋——

    “报告!”

    切利诺格勒(今科克舍套)西南的密林中,响起清脆的汇报声。“司令,参谋长!苏军全线进攻了!其中伊尔吉兹突出部,已经增至5个集团军。”

    “斯大林发火了。”刘明诏从摊开的地图上拔出眼睛,扭向旁边一辆辆正在检修的坦克战车。这就是准备实施反击的部队,根据计划,反击需要集结3个装甲师、3个机步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

    梅生和龙云相视一笑:“能不发火嘛,总统这招可太毒了!这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而且是继中亚后的第二次大分裂!如果没有强烈反应,恐怕他就压不住乌克兰、波罗的海和鞑靼这些人了。”杨秋故意选此时投票,就是要让斯大林发狂,以他的姓格肯定会要求全军压上。苏军内部的体制决定了,斯大林的命令目前还无人敢反对,加上铁木辛哥易冲动的姓格,绝对会事半功倍。所以梅生也说道:“铁木辛哥是斯大林的死忠,出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全力压上。我敢肯定,他现在这么打,肯定是斯大林的授意。这个时候,别说罗科索夫斯基这批新人,就算朱可夫和卢金这两头蛮牛,恐怕都不敢站出来反对。”

    “总统把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看我的了。”刘明诏直起腰,扫视一眼四周:“换下来几支部队了?剩余的还要多久才能到齐?”

    “已经换下五个师,还有五个师要等剩下的东北军预备队。预计还要一周。你放心,他们一到,我就安排连夜替换主力下来。”突击是最困难的任务,刘明诏当然不会用从东北调来的新军。所以早在做计划时,陆军就拿出方案,只要东北军预备队一到,梅生就立刻安排他们更换成主力部队的番号,然后秘密进行阵前替换,让苏军误以为主力都还在前线和他们交战。

    “给,这是你要的部队和军官名册,第2装甲师师长孙立人少将、第10装甲师师长龚楚少将,第29摩步师师长杨遇春少将。”……

    第1023章 大战役(七)

    斯大林确实怒不可遏。

    当卢比扬卡广场的新主人,契卡新领导人叶诺夫走进克林姆林宫时,政治局和参谋部的大官们已经全部到齐。来不及像往常那样去拍拍马屁,就听到一阵咆哮在耳旁炸开。“为什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打开局面!你们这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犯罪!是用几百万红军在开玩笑!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你们正在将一次成功的会战毁掉!党中央和人民节衣缩食,在竭尽全力的保障军需!为了胜利,有多少人没有饭吃?而你们,就是这样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吗?就是这样,看着苏维埃的国土,被贪婪的帝国主义一寸寸蚕食吗?!”

    叶诺夫缩缩脖子,躲在米高扬的身后。从他的角度看去,斯大林瞪着大官们,瞳孔发红声音沙哑,指尖几乎凝固在东方战线上,连心爱的烟斗都被扔在一边,灰白烟灰飞溅得到处都是。叶诺夫不蠢,他知道,斯大林被彻底激怒了!五百余万平方公里国土,毫无征兆的忽然消失!别说这位红色帝国的者,就连普通斯拉夫人都无法容忍。更微妙的是,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真正地斯拉夫人会很轻易地把国土沦丧的罪名加到他身上,就像上次列宁签署布列斯特合约那样。最后还会将内战屠杀、大饥荒、剥夺财产、谋害红色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发动大清洗等罪名全联系起来。所以如果这次反击再失败,那么一座火山就可能被点燃!波罗的海、亚美尼亚、哥萨克、乌克兰,还有许许多多其它民族,甚至已经失败的芬兰都可能重新来咬一口!

    这个道理,办公室里的人都知道,但谁也不会说出来。像莫托洛夫这样的人心里更清楚,如果不是卡廷和错误的波兰政策,导致苏联与西方世界被割裂。以目前的局势,只要像僵持中的英美勾勾手指,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接纳苏联。但现在呢?路还没断,美国还和莫斯科保持着外交通道,但中间横着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波兰。

    那个该死的杨秋!该死的卡廷!还有该死的伊凡米尔!该死的贝利亚!布琼尼在心里诅咒这四个名字。他是总参谋长,责无旁贷,只能跨前一步:“总书记同志,情况还没到最糟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汉特曼西斯克方面军已经牵制住中国人一个集团军,鄂木斯克通往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铁路线也已经被我们的游击队同志炸断。现在,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和卢金同志已经包围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西北两个方向,他指挥的乌克兰第三集团军也已经向东推进50公里,成功越过伊希姆河,正在向罗辛斯科耶和亚夫连卡进攻。卢金指挥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就跟在他们后面,正一起向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南方迂回。”

    “那么萨雷科帕呢?还有伊尔吉兹突出部呢?”布琼尼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斯大林稍稍缓和一下语气,重新拿起烟斗,磕去残灰,塞了撮哈瓦那烟丝。布琼尼停顿一下,现在最大问题就是南线,所以他需要斟酌一下用词。但急于知道战斗情况的曰丹诺夫却没给他机会,询问道:“布琼尼同志,总书记在询问呢。”

    “我听到了。”布琼尼可不会卖他的帐,冷言回了声后,才继续介绍:“萨雷科帕地区的进展不顺利,这主要是因为伊尔吉兹突出部的存在。不攻占这里,基尔波诺斯同志的乌拉尔第二方面军就无法深入阿尔帕雷克,否则就会遭到中国人从阿特巴萨尔、阿尔卡雷克和伊尔吉兹的三面夹击,会非常危险。所以我已经下令让朱可夫同志率领克里米亚集团军去支援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一定会尽快收复突出部。”

    “尽快?!”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旁边响起。叶诺夫见到,梅赫利斯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从人堆里钻了出来。他一出现,所有人都皱皱眉,布琼尼更是目光凶煞,一副恨不能拔枪的架势。看得出,大家对这个爱打小报告的家伙没什么好感。但梅赫利斯却仿佛看不到愤怒地目光,还非常乐于在斯大林面前表现自己。箭步走到前面,拿起指挥棒点住突出部,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这里,就是这里!元帅同志,总书记和党交给你们一个完整的方面军,方面军里乌克兰第1集团军,西南集团军、莫斯科中央第48集团军,还有第5坦克军!这么强大的力量,却在这个没有任何险隘的地方整整耽误两周,现在又要克里米亚集团军继续调往那里,您不觉得有人该站出来负责吗?!而且为什么要让朱可夫去?如果不是他的上次失败,我们怎么会丢掉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呢。”

    “那你认为谁该负责?”布琼尼阴阳怪气的瞪着他。

    “还有谁?当然是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他身为司令,就必须负责!”梅赫利斯一扭头,向斯大林建议:“总书记,应该立刻撤换马利诺夫斯基!换其他人去指挥。”

    “小人!”叶诺夫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清楚,马利诺夫斯基以前指责过他没文化,爱打小报告,所以这家伙一直怀恨在心。却没想到,居然在这个时候来报复。“真是个笨蛋。”叶诺夫心里嘀嘀咕咕,军方明显不会为一点挫折去撤换一名方面军司令,这样提出来,不是自找没趣吗。果然,布琼尼立刻就发飙了,两撇胡子一抖,就要给梅赫利斯一点教训。

    “好了!”斯大林见状狠狠一拍桌子:“这是军事会议!”迟迟无法突破伊尔吉兹,他心里其实也很恼火。根据反攻方案,只有突破伊尔吉兹,马利诺夫斯基才能快速向纵深穿插,这样不仅可以威胁阿尔卡雷克侧翼,甚至还能威胁热孜卡兹甘。到那时,中国人就不得不从重兵云集的伊希姆河防线抽调部队南下,从而让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拥有更大的兵力优势。一潭死水能不能盘活,全在这个突出部上!所以一开始,总参谋部交就把三个满编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军交给马利诺夫斯基。现在迟迟打不开局面,无法有效分散伊希姆河防线上的一百多个中国师,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就不得不用人命去填。

    又被勾起心火的他站在地图前,良久后才放下烟斗:“布琼尼同志,你立刻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给铁木辛哥同志发电报,不要怕牺牲,也不要吝啬武器装备,一定要趁中国被曰本和伊朗拖住的机会,大胆的向纵深穿插!还有,发电报给马里诺。”说到这里,他忽然停顿一下,用力摆摆手否则自己的话:“算了。梅赫利斯同志,你亲自跑一趟,去向马利诺夫斯基同志和朱可夫同志传达统帅部的命令。”

    “好的,总书记。”梅赫利斯忙不迭点头答应。但这个命令,却让布琼尼等人纷纷变色。斯大林却视若无睹,其实他不糊涂,他知道梅赫利斯是不学无术的小人,但很多时候,小人却能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

    布琼尼跺跺脚走了,曰丹诺夫和赫鲁晓夫也陆续离开,叶诺夫刚想混在人群里开溜,就被斯大林叫住:“叶诺夫和莫托洛夫同志留一下。”

    叶诺夫连忙停下脚步,换上一副笑脸:“总书记同志,您有什么事请吩咐吗?”斯大林先没看他,转向莫托洛夫,声音虚弱下来,一只手撑住额头:“莫托洛夫同志,国际上现在有什么反应?”

    “英美和自由法国已经派人去燕京交涉,美国国务卿赫尔听说已经前往中国,看来他们也非常不满。德国和意大利还在观望,但东南亚和亚洲一些地区却很紧张,杨秋已经派他的总理出访这些。”莫托洛夫正要把收集到的情报全部汇报一遍,却被一双冰冷的眼睛堵住话舌,连忙止住自己的话,言辞简练:“除了曰本,还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提出正式的照会。”

    “是吗。”斯大林一点都不奇怪,缓缓地坐下,看似平静,但但捏住烟斗的手上,却露出一道道青筋。“莫托洛夫同志,你认为我们还有机会和英美和解吗?”

    莫托洛夫心头一跳,暗道不妙,难道说斯大林失去了胜利信心?否则怎么会有这个念头呢?但转念又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只要保住欧洲部分,苏联就不会倒。所以立刻摇摇头:“总书记同志,我们和英美最大的问题在于波兰。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肯定希望与我们结盟,共同对付德国人,可是波兰是杨秋设置的陷阱和危险障碍!”他没有明说,但斯大林已经明白。波兰卡廷事件,已经让英美有所顾忌,即使能说服丘吉尔和英国,爱管闲事的美国人和珍惜政治羽毛的罗斯福也不会答应。何况自己要是和英美结盟,杨秋势必会被激怒。到时候就算杨秋迫于压力签署停战协定,也肯定会把中亚和西伯利亚写进条约。自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写在条约上造成既成事实。而且英美也只能私下支援一些残羹剩饭,否则就等于向中国宣战。没有曰本海军的牵制,已经扩张如果自己签字,那么国内肯定会爆发内战!但不签字,杨秋就不会停战,英美武力威胁也没用。因为已经扩张到基里巴斯和马绍尔的中国海军,可以轻易把刀尖插到珍珠港甚至美国西海岸!西面也一样,一旦中国倒向德国,只要打通马六甲海峡,云集在东南的部队和数十万波斯军团,就可以瞬间封锁苏伊士运河,埃及也彻底完蛋,所以老狐狸丘吉尔更不会赌。

    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是聪明人,绝不会在没解决德国前,去招惹一个比曰本强大数倍的中国。想到这里,他的心脏一阵绞痛,首次后悔在波兰事件上签字。但他还是读懂了莫托洛夫的弦外之音。到目前为止,苏联的真正盟友只有一个曰本。如果是地区战争还没什么,但现在是世界大战,中国能得到英美的援助,所以对苏联来说,一个盟友是远远不够的。最后沉思再三,才重新抬起头:“莫托洛夫同志,有空关心一下西班牙。”

    这么明显的暗示,莫托洛夫当然懂,立刻点点头:“我会尽快安排您与里宾特洛甫外长会面的。”斯大林没多说,转向竖着耳朵的叶诺夫,脸上一副凝重神色:“叶诺夫同志,现在是党考验你的工作能力的时候了。你们一定要严密监视那些反份子,严防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挑唆。另外,要加强情报搜集,这段时间我们的情报工作非常不及时!还有,一定要找到他们!”

    他们?叶诺夫当然明白。

    伊凡米尔还有贝利亚,两颗依旧深藏在苏联深处的定时炸弹……

    第1024章 大战役(八)

    喀山以北,有一个叫别列尼奥的小镇。全部由鞑靼人的小镇祥和安宁,响彻欧亚大陆的枪炮声带来的唯一变化,就是粮食不足即将歇业。目光浑浊的酒馆老板穆哈诺夫坐在门口发着呆,大家都知道,除了酒馆难以为继外,他也在想念自己的两个儿子。

    老穆哈诺夫是传统的鞑靼人,有四个孩子。史无前例的大清洗中,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却突然失去联系。谁都知道,失去联系是什么意思,为寻找儿子,他几乎跑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军营,甚至还偷偷去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但没有人告知他儿子的生死,就像他们从未出现过。二十年来,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没有说法,没有审判,一句‘反’就能让骨肉分离,甚至举家消失。大家已经失去宝贵的牛羊财产,牛羊成群的景象被凝固在记忆深处,集体农场让鞑靼失去了最珍贵的财富。然而他们似乎还不打算放过鞑靼,在克里米亚、喀山、乌拉尔、在所有有鞑靼人居住的苏联地区,许许多多鞑靼人被逮捕,被流放,数也数不清楚。很多无法忍受的人都悄悄逃往哈萨克,听说中国人在那里修建了鞑靼保护营,听说中国人已经将许多牛羊幼畜发放给他们,还听说有人参加了中国军队正在和苏联作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传言,就是中国人要在乌拉尔帮助建立一个鞑靼共和国。

    流言蜚语,笼罩在苦难的鞑靼人身边,谣言也让那些人更加严厉和残酷。小镇里的年轻人也想过离开,但在流言没有确认前,他们忐忑不安不敢轻言。但有个人却很清楚,这些流言都是真实的!因为只有他知道,老穆哈诺夫的两个儿子其实没有死,都被他秘密保护起来。他还知道,战前统计的两百余万鞑靼人中,已经有四分之一因伊凡米尔事件被逮捕或流放,直接处死者也有数万,在伊凡米尔出生地的克什米尔地区,鞑靼家庭十室九空。他更知道,仅仅是伊凡米尔和他两个人,就导致超过百万人被清洗!而他,此时此刻就藏在老穆哈诺夫的地下酒窖里,他就是曾让整个苏联都为之恐惧的贝利亚!

    阴暗的地窖内,一条地道直通镇外森林,贝利亚就坐在地道口。油灯下的前中央委员,契卡和安全部队司令身形消瘦,穿着一件破旧的棉大衣,戴着传统的鞑靼狼皮帽,大衣里别着手枪。他的儿子谢尔戈和七八名忠于他的保镖站在旁边,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