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都是楚国人,楚王还能把他们怎么样,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妫公主还就不信了。
“寡人把他们都杀了,一个不留。”楚王说得轻松。
“杀了?一个不留?”妫公主的眼睛瞪到最大,看着楚王,难以置信。
“不过,寡人给了他们的家里抚恤金,让他们的家人生活有保障。”楚王轻描淡写,如同谈一件平常事那样,“妫儿如果想看到更多人死亡,就继续找息王吧。”
“你把他们都杀了?”妫公主身体僵硬,一直用异样的眼神看定楚王。
楚王心虚了,他轻咳一下,“寡人也是依律办事,寡人如果治律不严,还怎样管理一个国家呢。”他找理由。
“那也不用杀死他们呀,他们只不过是犯了一个过失,是我先骗了他们的。”妫公主替那些死去的楚国人难过,和自责,死都死了,再求情,也没有用。
“谁让他们笨呢,连妫儿这么简单的人也能让他们上当受骗。——我们不谈这些,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楚王转移话题,他本来是要妫公主老实些,不要再总是找息王,要小心许多无辜的人为她而死,她的反应太激烈,她应该还没有见到过什么杀戮,她受不了,“妫儿想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寡人都满足妫儿啊。”他想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乐观起来。
妫公主却只是深深地扎进楚王怀里,仿佛这样就可以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最踏实。
楚国的国驿馆,自然主要是接待各国使臣的地方,建设得也相当豪华,突显出楚国的富国风范,占地范围广,面积大,房间多。
各国使臣馆舍,不管是常住的,还是临时的,门上都悬挂有是哪个国家在住的牌子,很明显,既然是使臣,大家很多都是陌生人,互相不认识,这样安排,也方便楚国人自己找人,和各国使臣间的联系,各国使臣进馆被安排住宿的时候,就会领到挂门口的牌子。
不挂牌子的院落,就应该是空的,没有人的。
国驿馆不象楚王宫,各处皆不随便走动,迈错半步,都有可能被降罪,特别是在以前,各宫妃嫔还霸据她们自己的宫室的时候,她们只要得宠,那些视宠而骄的,不高兴的时候,宫人路过她们住处墙外,看不顺眼的,都有可能受到责罚。
国驿馆是用来接待各国来往使臣和重要宾客的,人员的进出管理得很松,主要是由里面各国使臣带来的人,负责他们自己的安全,楚国也就是有些人,在这儿侍候他们吃住拉撒睡的管理和日常事务,有几个人负责警戒,主要是表面现象,反正也挺安全的,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
各国使臣下榻的院门前,路过些陌生人,别国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第230章:奇怪的国驿馆一处院子。
( )各国使臣带来的人,管理自家使臣的安全,对路过的人员,只要不防碍到他们自己的事,比如说无故停下来、探头探脑地向里面张望之类,基本上是不过问的,就当没看见。
所以,丹女很容易就可以进来国驿馆,在里面四处走动,有什么什么国家牌子的,有人在自己国家牌子的院门前守门,当然不能往里硬闯,随便看一眼,过一下,就行。她单挑比较可疑的地方。她来到这儿,自然是找息王的,为了妫公主,其实就是为了她自己。
这一处院子的确与众不同,门上没有悬挂哪个国家的牌子吧,却有人住,外面还有两个凶巴巴的人守门,“你是哪儿的?这儿闲人免近,没事儿躲远点儿,小心惹祸上身,吃不了兜着走。”
丹女还发现,里面也有人侍候,有楚王宫太监模样的人走来走去,不知道在忙什么,她断定,这儿有可能就是楚王关押息王的地方。
“这位大哥,我好奇怪,你们这怎么没有悬挂哪个国家的牌子,却还有人住,空房子不是应该没有人的吗,有人的话,不就要悬挂是哪个国家的人在住的牌子?”丹女就是要问。
门人上下打量丹女两眼,不认识,“我说,你是吃饱了撑的,瞎问什么问,关你什么事。赶紧走开,要不然,我们一生气,别看你是女人,长得还这样漂亮,我们也会打人的。”服从上边的命令最要紧,这儿拒绝闲杂人等逗留,更不用说还问东问西的。
“我只是好奇。你们自己不觉得怪怪的吗?”丹女把最美丽的微笑递给门上的人,她相信,她也许不可以靠美色收服他们俩,但是,至少不会让他们俩烦她,很快赶她走,“这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哪?”
门人警惕了,居然还有人问到“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快走开啊,小心等里面的公公出来,你受皮肉之苦,何苦呢。”
“里面的公公?”国驿馆会出现太监,还有不少来往走动的,并不为怪,可是,都是些传达给各国使臣楚王可以召见他们的旨意的,没有会常住在这儿的,岂不更稀奇,也就更能推定什么。
是不是失言了?门人慌忙摆手,惹不起,不回答也就是,得把人赶走呀,“你活得不耐烦了,来到这儿瞎打听,一边玩去,别自找不痛快,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丹女还想说些什么,里面的确有两个太监往外走来,其中一个她还认识,她赶紧躲到一边去,吓得她的心怦怦直跳,万一被认出来,报告给楚王知道,她这一回就有大麻烦了,他不可能一再饶过她,不会推测不出、联想不到她的“险恶”用心,和她都做过些什么。
“什么事呀,吵吵什么?”两个太监原来是听到门口有说话的声音,感觉不对劲,出来询问一下。
“公公,有个漂亮女人路过我们这儿,奇怪我们有不少人,却没有悬挂是哪个国家的人的牌子,在国驿馆中太不寻常,就打听一下,被我们给打发走了,走一会儿了。”不想找麻烦,其实也是包庇丹女,谁让她可男人爱呢。
第231章:丹女再次得见息王。
( )“噢。”其中一个太监想了想,“这一提醒,的确倒是个事儿,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本来想做得最隐秘,反而只是太暴露,几乎是明着告诉有心人知道一样。等我们俩请示请示,再作定度。”
两个太监转身折回院子里去,丹女并没有走,她希望最大程度确认一下息王是不是就住在这里边,别再弄错了,此事非同小可,马虎不得。
不一会儿,一个大太监出来了,跟着一开始出来又进去的那两个太监,他抬头望望门上的空地,“偏偏我们这儿没有牌子,却有人住,的确不象话,人家提示得对。这还不好办,你们去,告诉国驿馆管事的,制作一块——嗯,‘无理国’的牌子,给我们挂上,不就万事大吉了。”
“无理国?”哪有这个国家呀,行吗?这样不大好吧,“用不用请示国王再作决定。”
大太监坚决地摇头,“国王整天忙得很,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这点儿小事,请示什么,我就可以作主。小国儿那么多,随便又出一个,有什么关系。本来这种事,就没有道理可言。”
无理的主要是楚王吧,哪里只是息王。两个人都有情可原,错又在谁?
大太监自然不敢乱说话,被问起来,他也不害怕,回答楚王是息王无理也就是。
“是。”县官不如现管,就听当头的吧,反正出什么事,他最担责任,两个太监跑开去,按照他的吩咐,叫国驿馆负责这方面的事儿的人打造他们需要的牌子。
“人呢?寡人要喝茶。”息王从正中的房里走出来。侍候他的人并不多,太监出去办事的办事,休息的休息,玩的玩,房间里没有一个人侍候,他只好自己叫。
国驿馆不同于东暖阁,反正妫公主在王宫大内,又不会跑这儿来,就算能到这儿来,也会提前得着通知的,看管息王的人很轻松,息王也比在东暖阁自由,只要不出院子,就可以随便走来走去。
“马上来,国王稍等。”大太监进去喊人,“都死哪儿去了?赶紧给国王倒茶。”必竟,不能慢待息王。
果然是息王,丹女点点头,她放心了,抽身离开国驿馆。
丹女很快悄悄报告给妫公主知道,现在,自从妫公主信认她,她就能单独跟她说上话,“王后,我知道息王被国王挪到哪儿去了。”
“哪儿?快说。”妫公主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王宫里显然没有人,她感觉得到,所有宫人对于她找息王的事情绷紧的神经都松驰下来,他们镇定从容,当作没这回事一样,她就知道,也从楚王那得到证实,他肯定不在王宫了,以后更难找见。丹女能给带来好消息,让她喜出望外,眼前突然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
丹女却要卖关子,讨好处,“王后,国王做事的方式方法,王后是知道的,毅然决然,毫不留情,这事儿如果被国王知道,肯定是死罪。”
第232章:传消息,商量计策。
( )妫公主也清楚楚王的厉害,铤而走险是必需的,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她不出声,听丹女继续讲下去,看她到底要说些什么。
“我说了,我希望王后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国王和善姑姑是我说的,就算被察觉,必竟在我看来,国王无所不能,王后也要坦护我,就说是王后自己要挟我,非得派我去调查的。”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说,丹女也是真的被楚王杀人杀怕了。
“没问题。”妫公主肯定爽快答应,“如果这一次是真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一定让国王在绝对不至于怀疑到你头上的情况下,好好提拔、重用你,再也不扫地。”
找到息王,妫公主不是打算要和他远走高飞吗,哪里还有时间对楚王说,提拔楚王宫的宫女丹女?她没有考虑这么多,就先应承下来,并且希望可以做得到,报答她的一片——也许不是好心好意,只是利用她,只是,只要对她切实有好处就行。
妫公主现在当然不会重用丹女,息王提醒过她,要提防她,尽管看上去没道理、过份小心了吧,不过,他说的话,听就是。
妫公主不答应,没有承诺,丹女也会说的,她的目标可远远不只她应承给她的那样。虽然把所有人都打发出去,她还是凑近她的耳朵,压低声音,“息王被关在国驿馆无理国的院子。”
“无理国?”还有一个国家叫这个名字?
“嘘!”丹女赶紧制止妫公主大声,“王后,千真万确,不信王后派人去查。——王后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人可以用,善姑姑很多时候只考虑大局利益,不愿意让王后真的如智者预言,成为天下的罪人,会压事,隐瞒事。”
一个人做事,谁没有自己的目的呢,善女也是为了她好,妫公主不怪她,“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跟善姑姑说的。”
“王后要想个万全的法子,最好是有了能把息王弄出来、跟王后一块儿逃走的法子以后,王后再行动,要不然,恐怕还得死更多的人。”丹女最害怕的是她自己被楚王处死,其他的人死不死的,她倒不怎么在乎。
让妫公主想一个跟息王回息国的万全之策,简直是太难为她,比登天还难,“你说,能有什么法子呢?”
“我——”丹女语塞,她有办法才怪,“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要不,传话给息国人,让他们帮忙,他们也想他们的国王回国吧,能一个人先回到息国,息王先回国,再把王后强行要回去,也行啊。”
这不是挑动息楚战争吗?这样一来,妫公主就真的成为造成生灵涂炭的罪人。丹女才不在乎她成为各国公敌。
“让我好好想一想。你能不能先给我的息王传个话,我写封信,你交给他,告诉他耐心等待什么,我们会想办法,还有,我会等他的。”丹女又不是第一次传递书信。
那是魏太监给开的方便之门,有过前车之鉴,人全死了。国驿馆里所谓无理国的院子,也能那么方便丹女进进出出吗?
第233章:吃饭时的不良反应。
( )丹女会想办法的,不过现在肯定急不来,“王后,我会尽全力跟他们混熟的,不过,一时半会只恐怕很难做得到,王后不要太着急,这种事,还得慢慢来。”
有门儿,妫公主喜欢,“我不着急,你快些行事也就是。”说不着急,还是着急的。
“王后,我得经常出入王宫与国驿馆,希望王后可以给我弄到一块方便出入王宫的牌子。”丹女有时间,打扫的活并不多,还可以花钱雇别人替她干活,但是,她只是个打扫的宫女,出入王宫不方便,要是有牌子,就没有人阻拦,甚至可以不记录在册,使别人有证可查。
“好啊,没问题。”妫公主向外喊,“来人哪,给我拿一块出入王宫的牌子来。”
只是要一块可以出入王宫的牌子,只要与息王无关,宫人无不满足妫公主的需要,并且也不问她的用处,也许是要让人出去为她采买民间她喜欢的东西吧,楚王都不会过问的,更何况这些宫人,尽管给送上来就是。
有一天,午膳期间,妫公主突然感觉到恶心,用手捂住嘴,就干呕。
“快,拿漱口盂来。”楚王立刻招呼随侍宫人,他就是这样有眼力架。
宫人过来得也快,托盘上托一个紫金漱口盂。
妫公主的嘴对准漱口盂,却只是干呕,什么东西都没有吐出来,她的脸却因为用力红了。
“妫儿,不舒服?我们叫太医吧。”楚王征询妫公主自己的意见,他知道,她不喜欢看见太医,不喜欢喝苦涩的黑药汁。
“不用,没事儿。”妫公主摇摇头。
“那——继续吃饭?。”楚王夹起一筷子妫公主平常爱吃的青菜,这样有助于消化,不至于再产生不良反应吧。
结果还是不行,送来漱口盂的宫女刚刚转过身,见到楚王筷子上夹的青菜,妫公主又开始有要呕吐的反应。
宫女眼尖,手快,连忙把漱口盂又递到妫公主跟前。
这一回,妫公主把吃下去的东西几乎全部吐出来。
“妫儿?”楚王惊慌失措,“这怎么回事?”不会是菜里有毒吧?他的脸色顿时吓得煞白,“快召太医,叫他们马上来。”这一回,不再和妫公主商量,而是直接宣布他的命令,刻不容缓,宫人需要马上去执行。
楚王就不想一想,他和妫公主吃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他没事儿,她怎么就会有事,他只掂记让要她健健康康、活活泼泼的。
妫公主脸色苍白,眼前有些发花,呕吐呕的,她最受不了这个,她的头偏到楚王胳膊上,“王,我的头好晕,我不吃饭了,我要到床上去躺着。”
“好,我们先不吃饭。”楚王扶住妫公主,离开座位,抱她起身,放她到床上躺下。
太医一块儿来好几个,其他的站一边,一个一个地为妫公主号脉,两个人号过脉,那两个人让其他人继续也号脉。
楚王急了,“你们磨蹭什么,还不快点儿。”要是中毒的话,可等不及太医们这样仔细推敲。
第234章:王后有喜,孩子必须是王的。
( )太医们这才给出定论,“恭喜国王,王后有喜了。”
“妫儿怀孕了?”楚王由原来的担心、愁眉苦脸,一下子转换为眉飞色舞、喜不自胜,他抓住妫公主的手,“妫儿,你听到没,你怀孕了,我们有孩子了,我楚国有后了。”
“真的?我怀孕了。”抛开所有外物不谈,妫公主年龄还不大,她不怎么喜欢当母亲,她怕怕的,不过,楚王特别高兴,她也受到感染,没有反感。
“妫儿,我楚国有后了。”楚王重复这句话,他太高兴。
有太医却皱了眉,楚王没有发现,妫公主不在意。
“去,给王后开滋补和保胎的方子,还得好吃,不能苦。”免得妫公主不肯吃。
方子是药啊,妫公主就是不想吃,“我——”
“哎,妫儿要当娘了,不能再象以前那样,跟个小孩子一样任性,要不然,我们的孩子会笑话你的,在你肚子里也会。寡人和你一起吃,还不行?”男人吃些补胎药?又死不了人。
妫公主撅了嘴,把脸扭到一边去。
楚王招呼太医,“快去开呀。”
“是。”太医犹豫,似乎有话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几个人退出去,按照楚王的意思开方子。
太医有什么说道吗?别再是妫公主怀的孩子有什么问题,楚王要出去看看,“妫儿,你先休息会儿,喝口茶,想吃什么,让御厨房单给你做。寡人去看一眼太医开方子呀。”
妫公主不说话,楚王自己爱去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她不拦着。
几个太医正在低头开药方。
“怎么,王后怀孕这件事,有什么问题吗?”楚王开门见山,他着急知道。
太医面面相觑,又都低下头,谁也不敢言语。
既然太医互相看几眼,应该就是有事了,楚王可不跟他们打马虎眼,“有什么话,尽管说,快说,不准吞吞吐吐的。”
“国王,是张太医感觉有些古怪,只是感觉,我们其实也比较认同。”张太医自己不讲,别的太医不说是他们自己的意见,只是替他开口,“张太医以为,国王和王后大婚,只不过只有一个多月,王后就怀上身孕,不太合乎常理,而且反应还挺大的,当然,也不排除王后身体虚弱,国王的后裔在娘胎里长得又健壮,怀孕特征特别明显的可能性。”
太医们的意思很简单,妫公主肚子里这个孩子,是不是楚王的,还很难说。
楚王自己也拿不准。他沉思一下,然后斩钉截铁地要打消太医们的顾虑,“妫儿怀的当然是寡人的孩子,寡人在息国国驿馆时,就和王后——王后和息王大婚后日子也不短了,一直都没有动静,是息王根本就不行,他怎么能和寡人相比,他怎么能让寡人的王后怀上他的孩子,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是不是寡人自己的孩子,寡人自己还不知道呀。好好给王后安胎,如果王后生下儿子,我们楚国就有王太子了。”
第235章:孩子到底是谁的?
( )退一万步说,就算妫公主怀上的确实是息王的孩子,楚王也必须承认是他自己的,要不然,她这个王后还怎样做下去,他们俩的关系就危险了,就算勉强维持,更要成为各国笑柄。这种事,必须尽量避免。
“是。”太医们也就是怀疑,他们不敢肯定,楚王一定要这样说,那就算是这样吧。
“公主,祝贺你。”善女笑容满面,“你怀上孩子,国王也挺高兴的。”
“有孩子很好吗?”妫公主不能理解,她没有做过母亲,也认为没有得到过什么生母的爱。
“当然,有了孩子,无论是王子,还是公主,公主在楚王宫的地位就更稳固了,他们那些楚国人哪,都说公主被国王娇惯得无可无不可,太小孩子脾气,不象个国母,看他们的王后给他们国家生下王子和公主以后,哪个人还这么嚼舌头。”善女一心一意为妫公主生活得最好着想,绝无其他私心杂念。
“我倒是不在乎这些。不过,听太医说我怀了孕,知道肚子里好象、是的确有了个小东西,他要我疼他、关照他,他非常需要我,这种感觉似乎挺好的。”妫公主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母爱是伟大的,让还没有做母亲的人,只是要做,就欣慰、欢喜、期待。
“是啊,公主感觉挺好的就好。”妫公主能喜欢她肚子里的孩子,善女高兴。
“我怀了孩子,好想告诉我的王知道。”妫公主的眼神看着远方,国驿馆的方向。
“国王早就知道了。”善女以为妫公主指的是楚王。
妫公主以为善女跟她说的是一个人呢,“知道了?太好的。怎么知道的?”息王也可以得到消息?楚王对他不封锁这方面的消息?
“‘怎么知道的’?”善女这才恍然大悟,妫公主所指的,不是楚王,这个消息是楚王最先知道的,而是息王,她的脑子“嗡”地一下子,“公主说的是息王?。息王他——想必、应该还不知道吧。”
“我好想告诉我的王知道,我怀孕了。”妫公主在想,息王也会象楚王一样高兴吧,当楚王知道她怀孕的消息,高兴坏了,尽管高兴过后,他的反应就很平常了吧。
“告诉息王知道?”这对息王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几乎是晴天霹雳吧?。也许,正好,他就会对怀上楚王骨肉的妫公主死了心,不再纠缠她,两个人就都解放了。
“当然需要尽快告诉我的王,我怀了孩子,我和我的王有孩子了呀。”妫公主以为,她更是息王的,当然她怀上的孩子也是。
善女惊恐万状,“公主,这孩子——”怎么能说是息王的呢,应该是楚王的才对。
善女可不敢告知妫公主,她怀上的只是楚王的孩子,不是息王的,万一她再不喜欢她肚子里这个孩子,跟楚王闹,甚至不想要这个孩子了呢。特别是,她其实听到有人风言风语,似乎在传,她怀上的,的确有可能是息王的孩子。
第236章:谁可信赖?又一封信。
( )“我一定要想办法和我的王联系上。”妫公主充满了向往,似乎看见息王抱着她和孩子,他们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公主,在楚国人跟前,切记不可以说公主你怀上的不是楚王的孩子,是息王的。楚国的王后,怀上别的男人的孩子,公主想过是什么样的罪过,会遭到怎样的惩罚吗?”后果太严重,任何人也承受不起吧。
“没想过。”为什么怀的不能是息王的孩子?现在可以想啊,妫公主仔细想一想,的确是这么回事,“也是啊。我悄悄告诉我的王。”
“悄悄的也不行。”善女不会认为,丹女还有可能传递有关息王的消息给妫公主,她轻易也出不去王宫大内,她只是太兴奋,在假想。
“为什么不行?”妫公主不理解。
善女的理由很简单,“嗯——如果公主告诉息王,公主怀的孩子是息王的,息王因为太高兴,做出什么过份的举动来,触怒楚王,楚王再知道这个孩子是息王的,不是他的,又有可能做什么事呢?是伤害息王,还是公主肚子里的孩子,让它无缘无故没有了?公主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以鲁莽。”
“噢?这样啊。”善女不赞成的事,表面上就答应她,妫公主学会了跟她藏心眼,“那好吧。”她认为,告诉息王这个好消息,再提示他别触怒楚王不就完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必须告诉他,她怀了他的孩子,怎么可以让当父王的一直不知情。
“什么?王后怀孕了?”丹女险些昏过去,“国王——”
“国王当然很高兴,还说楚国有后了,国王有后了,说王后如果生下儿子,就是王太子。”其他见到楚王当时的情形的宫女学舌。
丹女怀疑,就算毋庸置疑,她也要让大家怀疑妫公主,为难她,她怎么忍得下这样的气,楚王如此宠爱新王后,废掉她的姐姐前王后的孩子,对她以后的发展也不利哪,“你们不觉得,我们国王跟王后大婚的时间并不长,王后就怀孕了——”
宫女赶紧向丹女摆手,凑近她的耳朵,“可不敢这样乱说,小心祸从口出。”
原来,大家也是有所怀疑的吧。能这样就好,一定要兴什么风作什么浪,让妫公主的孩子当不成王太子。
妫公主把一封信交到丹女手上,“有机会见到我的息王的话,把这个交给他。”她已经等不及,不愿意再长久等待。
信只有几片竹简,还算比较简短,妫公主的小字写得也漂亮,细密如织:
我的王:我很想你,每天都很想你。不能见面,经常让我食无味、寝不安。我会积极努力想办法,联络我们息国人,搭救我和我的王你逃脱楚王的控制,离开楚国,回到息国去的,王要有信心,为了我们的将来。告诉王一个好消息,我怀了我们的孩子,你也很高兴吧?等我们一家三口团聚,回去息国,过我们自己的日子,是多么幸福。
第237章:信递楚臣。
( )丹女一阵狂喜,心突突直跳,这就是妫公主怀上的不是楚王的孩子、而是息王的强有力证据啊,她自己承认的,写清楚的,楚王再袒护她,也没有用吧。
当然不是交给息王,而是要给楚王,和楚国的朝臣们看,把妫公主撵下楚王后的宝座。
还有,她也还没有和国驿馆“无理国”的人们混熟啊,不至于到能进去见息王的地步。就算能,她也不打算这样做。
要交给楚王本人,还是先交给朝臣,由朝臣转达呢?
直接交给楚王;就是先交给朝臣,由朝臣转达,如果楚王放不下妫公主,执意庇护她,不管他怎样对她吧,追查起来,也得把她杀了灭口,她自己肯定活不成。
还是在不暴露自己、保证自我安全的前提下,找一个对楚王立妫公主为王后很有意见、特别敢言直谏的大臣吧。
有一天,入夜以后,丹女出了王宫,穿上夜行衣,戴好黑色斗笠,遮得严严实实的,买通她选定的大臣府上的门人,被搜过身,被带到大臣的书房门外,大臣自己正在书房里百~万\小!说,门人回话,“大人,有个不肯暴露自己身份的神秘女人,说有关王后的紧急的事情找大人。”
“有关王后的?找我?”大臣困惑,会有什么事呢?不过,他还是出来一看究竟。
丹女一身黑衣,黑斗笠,包裹得很严实,大臣架上小心,只立在房门口的台阶上,没有再往下走,尽管是在他自己的家,眼前这个女人看上去也不会武功,还是以防万一,万无一失的好。
丹女也不勉强,不必亲自交给大臣,只要能递到他手上就行,她把竹简亮出来,向前举,“大人,这儿有一封王后的亲笔信,是写给息王的,能证明王后根本不配做我们楚国的王后,她只是视宠而骄,蒙蔽了国王的眼睛,她怀上的孩子根本不是我们国王的,只是息王的。”
“噢?竟有这等事!”此事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大臣本人虽然反对楚王立息国的王后妫公主为楚王后,可是,也只是为大局着想,并无个人恩怨,现在也一样,妫公主怀的如果是息王的孩子,还有可能被楚王立为楚国的王太子,事关楚国将来的命脉,岂可小视,“快,把书信呈上来。”
下人接过丹女手上的竹简,紧走几步,递给大臣。
大臣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看了竹简两三遍,他肯定,“这的确是王后的亲笔信。不过,这样就能证明王后信上所说的肯定是真的,能取得国王信认,让国王治裁王后?”楚王对妫公主迷恋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清楚,都咋舌,仅凭她自己的一封信,就可以取信于他?就算这一切都是真的,楚王如果还是不肯放弃妫公主,这件事又会怎样收场?这些都是问题。
第238章:主谋,要置身事外。
( )“大人,事在人为,王后亲自确认,还不足以取信,还能得到什么样的证据?事关我们大楚国将来是有谁来统治,关乎国之根本,再不足以取信,不管国王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也应该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谨慎处理,在早朝上公开提出来,让大家给个公断吧。”哪怕只是让尽多楚国人怀疑妫公主怀的不是楚王的孩子,就没有她和她的孩子的好日子过吧,至少不可能再被立为王太子,也是有效果的。
“的确,这件事,不应该隐瞒,应该公诸于众。”只是交出这封信,并不表示太多个人态度,看楚王到底怎么办,总不至于因此就杀了他吧。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还希望可以劝楚王不要再对妫公主那么好,让她为所欲为。
丹女看大臣同意了,她还有嘱咐,“大人,小女子只是一片好心好意,只为我们楚国江山永固、不至于落入他人之手着想,大人可不要连累到小女子,还希望留小女子一条活命,将来还有为大人效力的机会,大人只说是在路上捡到的这封竹简,并没有见过小女子,可否答应小女子这一个请求?”
大臣不答应恐怕也得答应,丹女又没有露出真面目。没有把握,她就不来了。
“你放心去吧。我不会说出这封信我来自何处,我就讲它是我捡到的。”大臣向女人保证,他还有疑问,“你难道仅仅是为了我们楚国,就这样做?”如果被楚王查出来,就算他不得已废了妫公主的王后,就凭他对她的珍爱,也得迁怒于与整个事件有关的人,生死攸关,这个女人也太大义凛然了吧,莫非,没有自私自利她自己的目的?
“我还为了什么,大人不必操心,大人问,我也不方便说,不会说的。大人总不至于因为我怀有其他个人目的,对这件事就听之任之,不管吧?。”丹女还是看得准这个大臣的。
“那倒不会。明儿一大早,早朝之上,我就对国王言明此事,交上这件证物,看国王到底要如何发落。”大臣还不信了,妫公主亲口承认事实,亲笔写下证词,楚王还能怎样袒护她,为她辩解。
“多谢大人主张正义。小女子不便久留,告退。”再晚些时候,王宫的门就要关了,被查出来宫人夜宿外面,倒不要紧,再被查出来与告发妫公主有关,那就惨了。
第二天,楚王照常上早朝去,丹女溜进他和妫公主的房间,并不叫醒熟睡中的人,就开始嘤嘤哭泣,哭声越来越大,谁让睡觉当中的人睡得太死,直到现在还不醒呢,如果被人发现她在这儿,就不好了。
妫公主终于醒过来,是被丹女吵醒的,“丹女?你哭什么?”
“王后,大事不好。我带着王后的信,走进国驿馆,到无理国的院子前,再摸身上的信时,它居然不在了,不见了,不知道丢哪儿了。我顺原路返回,一直找到天黑,都没有找到,趁王宫关宫门前,赶回来了。”要和大臣捡到的说辞对得上号,反正妫公主又不会查问信到底丢在哪儿,丹女有把握,能糊弄过关。
第239章:丢的信,还用找?
( )“信丢了?”妫公主不想丹女从中会有什么猫腻,她遗憾的是,“那我写给我的息王的话,他就看不到了,这可怎么办呢?”
“我一宿没有睡好,一开始,看国王一直都在,后来和王后睡了,没空隙,我自己也害怕,不敢跟王后说,怎么躲也躲不过去,现在就只好向王后坦白。王后,你要怪我、骂我、责罚我都可以,我可真是不小心的,万万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它本来好好的就放在我衣服里呀。”主动要求责罚,又积极为自己开脱,这就是丹女的本事,妫公主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还怎么可能怪罪她。
妫公主只是担心和息王联系不上,“我好想让我的息王知道,我怀孕了,我们有孩子了。”
“我可以在脑子里记住王后的话,通过我的口向息王传达,这样最安全哪。”妫公主意识不到严重性,丹女可以提醒她呀,“可是,信丢了,万一被不怀好意的人捡去,再被国王知道,王后说怀的孩子是息王的——”
这个问题倒是比较严重,楚王肯定生气呀,特别是被朝臣们获悉消息,他还不被气炸。妫公主根本想不到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这可怎么办?要不,你再出王宫去找找?”
都丢快一天一夜了,不对,丹女早已交给朝臣,朝臣带上金銮宝殿,去找楚王理论,要他给个说法,还上哪找去。
不过,丹女乐得出王宫去,“那好吧,我再出王宫去找找。真叫人担心哪。”
“还能出现什么严重后果。”楚王再生气又可以怎么样,妫公主不以为然,“我怕你不能取信于我的息王,也担心你传的话不全面,以后,千万要小心,保管好我写给我的息王的信,别再弄丢。”也太大意。
故意时,能不大意么?。
“是。丹女知错,丹女以后再也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一定要把信缝衣服里,就不会再丢。”丹女信誓旦旦,把眼睛睁到最大,争取妫公主信认。
妫公主是信认丹女的,“好,知道这样就好。出去找找吧,实在找不着,就算了,尽快和我的息王联系上,才是重要的,你也顺路跑一趟国驿馆,多和国王安排在我的息王身边的人亲近亲近,取得他们认可,可以自由出入、最好能随随便便就见到我的息王。”
“是,那我告退了。”丹女本来就打算去国驿馆,这样正好,得到妫公主许可,更有恃无恐,她心满意足地走开。
妫公主继续睡觉,她可不知道她正在被别人算计。
“国王,臣有极其特别的本章上奏。”得到丹女交给的、妫公主写给息王的信的朝臣,出班奏事,他把竹简拿出来?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