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疯狂太岁 > 疯狂太岁第4部分阅读

疯狂太岁第4部分阅读

    不过现在是在秋白的家里,他可真不能视而不见,所以虽然腿肚子都有些抽筋了,却不得不打起精神,顺手拿起一个东西,一瞅是一张折叠凳,紧紧握在手里,秋白多少有了些底气,这才有闲瑕思索别的事情,那就是这两条蛇是不是真是家蛇和野蛇之间的争斗,如果不是,那是因为什么才过来的?难道真是以前猜测的原因:太岁水?

    ps:求收藏和推荐哦,给凉糕一点动力,谢谢。

    正文 第十四章 家蛇

    王锦蛇和赤练蛇都是性情极为凶猛的蛇类,平时相互之间没有看见倒还罢了,此时两蛇一看就是相互对峙状态,不拼个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秋白站在门后握了握拳,心说你们快打起来吧,最好打得一条死一条重伤,这样自己好捡个便宜,因为屋里有蛇这点让他可能睡觉都睡不安稳。

    或许是秋白心里的祈祷起了作用,又或者是秋白的到 来刺激到了它们,两蛇齐齐动了。

    蛇头高高昂起,一个红色一个黑黄|色,然后凑到了一块,蛇眼对着蛇眼,在那里来回的晃动,秋白看过动物世界,所以有些了解现在的情况,这叫蛇舞,表示着两蛇已经是试探的开始,随时可以发动凶猛的一击,如果哪条蛇实力稍差,就会被另外的蛇咬上然后被绞杀掉,蛇的绞杀本来就是蛇类最强大的杀招,就算对蛇也是如此。

    王锦蛇虽然无毒,但是体型很大,这条王锦蛇已经有差不多两米半,已经算是一条很大的蛇了,赤练蛇比较小一点,还不到一米半,看起来是赤练蛇占下风,不过它是有毒的,多少也算弥补了其中的劣势。

    两具蛇在那里纠缠,突然之间,王锦蛇突然一口咬了过去,那速度真是快如闪电,秋白只看到王锦蛇的蛇口暴张到一个令人惊叹的程度,一口就把赤练蛇的蛇头咬在了嘴里,然后紧紧合拢,蛇身也开始缠了过去,正是绞杀之势。

    “王锦蛇不愧是能吃掉别的蛇类的凶猛蛇,看样子赤练蛇不是对手,赤练蛇口被咬住,毒已经失去了作用,恐怕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会被王锦蛇杀死。”

    看到眼前的状况,秋白已经明白了两蛇之间的实力差距,两蛇几乎不是一个重量级,秋白期待的一死一重伤恐怕不会出现了。

    果然,当王锦蛇的蛇身绞杀上了赤练蛇后,只是几个呼吸,赤练蛇就被缠成了棕子,两蛇在地上来回翻滚,每一次翻滚王锦蛇缠得就越紧,赤练蛇的挣扎也就越微弱,除非现在秋白上前助赤练蛇一把,但是秋白敢么?他真不敢,蛇可不是好招惹的,只要他敢上前,先不说王锦蛇会不会攻击他,就算成功救下赤练蛇,说不定赤练蛇还会倒咬他一口呢,这种傻事他可不干。

    惊心动魄的两蛇战不到十分钟就结束,胜利的是王锦蛇,而且是毫发无损,显示出它强大的战斗力,随后,王锦蛇居然没有把整条赤练蛇吞掉,在松开赤练蛇尸体后,反而缓缓的朝大盆子游了过去,然后抬起蛇头,蛇信不停的伸缩。

    原本一直静静的黑煞却突然有了动静,动物的本能让人吃惊,它应该是感觉到了王锦蛇的到来,所以从睡眠中醒来,在盆里哗哗的游动了起来,然后突然一蹦。整个身子蹦起近三十厘米高,不过却没有向王锦蛇发动攻击,在秋白看来,黑煞明显是在示威,在告诉王锦蛇我其实不好惹,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黑煞君怂了。

    这倒一点不奇怪,王锦蛇不光能吃蛇,也吃许多东西,像老鼠,鸟类,蛙类,鱼类,可以说只要是肉,王锦蛇都来者不拒,黑煞别看体重要比这条王锦蛇重了许多倍,但是如果真打起来,黑煞肯定不是王锦蛇的对手,这是先天性的差距,除非黑煞能再长大一点。

    “嘶,嘶。”蛇信闪电般的伸缩,发出嘶嘶的破空声,王锦蛇也好像是在威慑,或者说在表明一个什么信息,随后,王锦蛇朝水盆里探进了脑袋,整个蛇头淹没进了水里,一连串的气泡冒了起来,不用说,这条王锦蛇在喝水,看来它的目的就是水盆里的太岁水,对黑煞明显不太感兴趣。

    黑煞真的怂了,就算是面对七八头老鼠这家伙也敢动嘴的,但是现在却紧紧贴在水盆的边上,连尾巴都不敢摆一下,恨得秋白咬牙切齿,尼妹的啊,这黑煞就这点能耐,枉费秋白还喂了它这么多太岁水,而且还给它修了个鱼坑,居然一点都不给力,连捕蚊草都不如,人家捕蚊草以前只捕食蚊子,现在都能吃鸟了,那成长速度,岗岗的。

    看到王锦蛇在那里喝太岁水,秋白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把它赶走,因为他很怕喝了太岁水的王锦蛇生长速度堪比蚯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不了几天,恐怕就能突破极限,长成十来米长的巨蟒,到那个时候谁敢招惹?十来米长的巨蟒说能吃人绝比不是笑话。

    微微犹豫了一下,王锦蛇却从水盆里又游了出来,朝秋白那里看了看,好像早就发现秋白的存在。

    了解王锦蛇的人都知道,这种蛇脑袋的顶上有‘王’字样的斑纹,刚才秋白还看得很清楚,现在一人一蛇可以说是眼对眼,秋白也不近视,所以一下就瞅到了,那个‘王’字斑纹清清楚楚,简直就像是脑门上刻了个王字。

    “嘶,嘶。”

    王锦蛇朝秋白吐了吐蛇信,秋白握紧了折叠凳,怕这家伙突然暴起,虽然怕,但是王锦蛇无毒,所以秋白很有信心几凳子把它拍死,事实上秋白心里很纠结,很想现在就上前弄死它,但是又有些犹豫,如果王锦蛇要上来咬秋白,秋白正好也能下定决心。

    事实证明秋白真的想多了,王锦蛇再凶猛,面对人类,除非是被逼得急了,否则只能遁走,这条王锦蛇也不例外,那两声嘶嘶更像是给秋白打了个招呼,然后在秋白惊诧的目光中,王锦蛇一口咬住赤练蛇的脑袋,慢悠悠的游走,也不知道怎么爬的,很快就爬到了房梁上面,然后消失不见。

    “房梁?难道这条王锦蛇真是一条家蛇?”秋白想起了那个传说,虽然是传说,却是让秋白心里一安,家蛇不会咬人,或许就算喝了太岁水也应该没事吧。

    盯着刚才王锦蛇消失的房梁,秋白小心的走了出来,走到水盆边上,刚才还怂了黑煞又欢实的游了起来,让秋白不由自主的骂了一句粗口:,刚才咋没见你这么能耐,现在人家走了你才蹦达。

    这个晚上秋白没睡,开着电脑百无聊赖的到了天亮,雨在天亮后终于是停止了,新的一天开始来临,对许多农村娃来讲,雨后的早晨是收获的时候,秋白也不例外。

    ps:弱弱的求下收藏和推荐,作者的信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另外这书已经在签约中,签约后肯定会加快更新的。

    正文 第十五章 竹林

    春雨贵如油,事实上,夏天的雨也不逊色。

    连日来的暑气被昨天晚上的暴雨一扫而空,有些干涸的田地再次被注入了生机,整个天地仿佛都被洗涮了一遍。

    最喜欢这种早晨的莫过于那些田里的蛙类了,此时田里的稻苗已经有膝盖高,这是蛙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最喜欢雨季的它们以响亮的叫声来表达它们的喜悦之情,也向秋白预示着这是一个美妙的早晨。

    天刚蒙蒙亮,秋白已经开始了准备,把身上的衣服换了,穿的是背心和大裤衩,对农村娃来说,这是终极作战装备,如果怕田里的蚂蝗,那么可以穿上雨靴,不过秋白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蚂蝗吸过,所以这点他毫不担心。

    换完衣服,秋白又在屋里翻找了好久,找出来蒙了许多灰尘的纱网和竹篓,以及一个簸箕,竹篓背在背后,看了看天,拎着装备就出发了。

    昨晚的暴雨让田里的水位暴涨,处处都是漫出来的水流,这种水流里都有可能会出现最喜欢玩激流勇进这个游戏的泥鳅和黄蟮,如果运气好点,龙虾螃蟹也能抓到,运气再好点,就能碰到鱼类,要是运气逆天,那么恭喜你,甚至能逮到王八这种极其罕见的东西,这也都是从上游的水库里钻出来的,数量很少很少,秋白长这么大也只听说过一次,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或许很久很久以后还会有人记得,就像秋白钩到黑煞一样。

    出了院子朝右转,那里就是竹林,竹林的地上都是纵横交错的小溪,有些是从浅水河里漫出来的,有些则是竹林里的积水,这种地方是最容易出现猎物的地方。

    秋白运气不错,好像他从回到老家运气就一直不错,刚走过来就看到了水溪里有一条黄蟮,精细跟尾指差不多,秋白眼睛一亮,悄悄的走上前去,簸箕顺着水朝上一兜,就把黄蟮兜在簸箕里,然后顺手把活蹦乱跳的黄蟮扔进了竹篓。

    “运气还算不错,看来是因为近年来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的缘故,没有人抓,所以泥鳅黄蟮就多了。”秋白美滋滋的想着。

    由于近年来大量年青人出外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像浅水湾剩下的要么老要么小,年青人就只秋白一个,这些虽然都知道雨后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没有那个心气了,而且他们也不会把这个当成趣事。

    浅水河暴涨的水位给竹林里带来了丰富的鱼类,像泥鳅和黄蟮最喜欢呆的就是这种流动水的附近,水流的声音也掩盖了秋白行走的声音,让它们只能傻傻的成为秋白的囊中之物,不到五分钟,秋白的竹篓里已经有十来条泥鳅,三条黄蟮,收获相当不错。

    “噫?那是什么?”

    秋白刚走过一个地方,眼神却瞟到不远处好像有点白色,有些疑惑,下意识的就退了转来。

    两顶蘑菇静静的呆在那里,菇面上还有几滴露珠,秋白看到它们,心里不由一喜,就算刚抓了这么多泥泥鳅黄鳝也没现在这么高兴,居然是尖顶菇,这可是好东西啊。

    尖顶菇的叫法很多,什么斗鸡菇,三腿菇,反正说的应该都是它,至于学名秋白还真不知道,是特产于蜀中的一种菌类。

    这种尖顶菇味道极其鲜美,尤其是炖汤,而且最可贵的是这种菌类到现在还没有人工培植,只有天然生长的,所以数量极少,而且它的需要的环境也挺严苛的,除了雨后的竹林里能偶而发现外,别的地方根本不会出现,在好几年前尖顶菇的价格已经相当的高了,现在它的价格更高,都是论朵卖,一朵差不多得要好几十块钱,平时想吃还吃不上呢。

    在秋白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如果碰到尖顶菇,不管它已经长了多大,必须要直接摘下来,应该它再也不可能长大了,等摘下后还要在原地吐三口口水,这样以后还会生长,要不然这里就永远不长了,对于这种传说,许多人都深信不疑。

    尖顶菇菇如其名,有个小小尖顶,是白色的,好认得紧,秋白绝对不会认错。

    异常小心的把尖顶菇从地里摘了起来,再朝那里吐了口水,秋白嘿嘿一笑,运气来了真是挡不住,貌似浅水湾的竹林里已经好久没有出过尖顶菇了,哪知道自己一回来就能捡到,这运气,啧啧,真是没得说,那就是好。

    “这场雨下得真是爽,要是晚上再下雨就更美了,明天早上又能在这里捡到两顶,这可是无上的美味啊,用炖鸭子炖鸡那真是绝了,不行,中午一定要去镇里买只老母鸡来炖。”秋白只差口水直流了。

    他的厨艺不好,做出来的菜勉强算是吃不死人,不过有了尖顶菇他就能一下变成厨神,这就是尖顶菇神奇的地方,一只老鸡加上尖顶菇这么一炖,只要放点盐就是无上的美味,如果连放盐都不会,那秋白可以去死了。

    秋白脱了背心拴在腰上,然后把尖顶菇用背心包了起来,尖顶菇可比泥鳅黄蟮啥的珍贵多了。

    有了尖顶菇这 个收获,秋白相当的满意,看看竹林里应该已经没有什么鱼儿了,想了想朝他朝外面走去,他知道有个地方龙虾很多,而且那里也是最可能出现螃蟹和鱼类的地方。

    出了竹林往浅水河的上游走,很快就能看到一片毛苇,类似于芦苇,但是却不是芦苇,至于学名叫啥秋白还真不知道,反正这里的人都叫毛苇。

    浅水河才两三米宽,这片毛苇差不多把整个小河面都盖住了,这里的地势要高一点,所以水面就更浅,除了毛苇,这里最多的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花生藤。

    这个花生藤可不是跟花生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是一种野草,几乎哪里都能见着,平时用处最多的就是农村人割来喂猪。

    这片花生藤把浅水河面整个都覆盖住了,如果是旱季,掀开花生藤,地下很容易看到一个个的洞,洞里都是泥鳅黄蟮啥的,得益于这些花生藤,这里的小鱼种类极为丰富,很多小鱼都在水里啃食花生藤,如果安静的站在边上,就能听到小鱼啃食的啵啵声。

    小鱼多,龙虾螃蟹就多,因为花生藤的存在,这里算是浅水河水产最多的地方,而秋白就想来这里瞅瞅,看能不能抓到一些龙虾。

    前几天很热,昨天晚上又下了雨,对于龙虾来说,这种凉快的时候它们最喜欢了,说不定就会爬到花生藤上面来,到时候便可以毫不费力的捡到一些,要不然平时只能靠人去洞里抠,费力费劲,收获还少。

    秋白早就想吃麻小了,尤其是夏天,嘬着麻小喝着冰啤绝对是一大享受,对秋白这种好酒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想着麻小的美味,秋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

    正文 第十六章 秧鸡

    因为昨天的大雨,浅水河现在水位涨了许多,达到了四米来宽,把浅水河边上的河沿都漫了。

    由于天还很早,根本没人走动,所以走在路上没有淤泥,秋白又赤着脚,走得并不算困难。

    高高的毛苇在清晨的小风吹拂下,一荡一荡,秋白随手扯了一根,长近一米,叼在嘴里,眼睛如狼一般紧紧的盯着浅水河,这里已经有花生藤生长了,很容易就会有龙虾会爬上来。

    刚走了几步,秋白果然就看到一只龙虾,在花生藤上面慢慢的后退,龙虾走路其实就是这样,是后退着来的,跟螃蟹的横字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这只龙虾处于浅水河的中间,秋白要抓的话肯定要跳下去,虽然他会水,但是说实在的并不想这么干,却并不代表他毫无办法。

    把嘴里的毛苇拿在手里,秋白嘿嘿一笑,毛苇尖对着龙虾拨去,微微一挑逗,这只傻龙虾就用两只大钳子把毛苇狠狠的抓住了,掂了两掂,秋白把毛苇朝后一甩,傻家伙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嗒掉在后面的豆子地里,被秋白抢前几步抓了起来,照样扔进了背后的竹篓。

    相对于抠龙虾来说,这种钓龙虾绝对省时省力,龙虾个个都傻了吧唧的,很容易就能钓得起来,当然,这得龙虾在明面上,像在洞里的龙虾就只能用手去抠,想钓都钓不了的,就算有鱼钩也不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一来就能钩到一只龙虾这也算不错了,前面还有一大片花生藤呢,如果运气再好点,几斤龙虾是免不了的。

    小心的再往前走,现在这里已经全是毛苇了,不光河中间的花生藤里有可能出现龙虾,毛苇丛里也有可能会爬出螃蟹来,所以不能让这些家伙听到声音,要不然就前功尽弃,刚走了两步,又是一只龙虾出现在岸边的毛苇丛里。

    在岸边的龙虾就不用钩了,秋白凶猛的冲了上去,冲进毛苇里,伸手按住龙虾,前后不到一秒钟,又是一个收获。

    鸟叫声突然响起。

    这种叫声很有力响亮,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秋白一下就听出来这是什么鸟在叫了,这是秧鸡的叫声,不在这边的毛苇,而是在浅水河对面的毛苇里。

    只要是家里有水田的应该都知道秧鸡这种鸟类吧?秧鸡一般是栖息于水田里或是水田边上的茂密草丛里,它们的窝也在那里,在六月份秧鸡已经可以下蛋了,到稻子成熟小秧鸡就能孵化出来。

    在南川,秧鸡是一种让许多农民又爱又恨的鸟儿,因为秧鸡大都在水田里筑窝,吃的是稻子和水田里的青蛙等食物,所以农民挺恨这种家伙的,爱呢则是因为秧鸡肉很好吃,如果好运气逮到一只,那可是野味啊,就算自己不吃拿去卖也是百来块钱,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野生的东西在许多人眼里都是极好的,如果能抓到秧鸡,一般是两百起价,算是一笔小财了。

    不过秧鸡可不是那么好抓的,这家伙腿贼长,还能飞,别说是一个人,就算是七八个人都逮不着,所以每每在九十月份打谷子的时候,看到水田里的秧鸡都是望洋兴叹,不过就算明知抓不着,只要田里一出现秧鸡,农民都会一窝蜂的冲过去,万一碰上傻乎乎的呢?

    “次奥,今天运气真好啊,刚有尖顶菇现在又来秧鸡,如果能抓到,啧啧,美呆了。”秋白暗自嘀咕着美事,这下连抓龙虾也没心情

    ,眼睛直直盯着浅水河的对岸,搜寻着秧鸡的身影,凭他的经验,这片毛苇丛附近绝对有个秧鸡窝,里面说不定有蛋,就算大秧鸡抓不着,蛋却能弄到也是不错的。

    秋白那里的秧体型都比较大一些,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所以秧鸡窝也比较大,毛苇丛虽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的,而且秋白也猜错的话秧鸡所以会叫唤就是因为秋白刚才冲进毛苇丛里抓龙虾闹出的响动吓到了它,所以肯定是附近没多远,这么一缩小范围,秋白很快就锁定了地点,有一片毛苇丛特别密,只有在那里筑窝才不容易被人发现。

    虽然已经知道了地点,秋白却没有现在过去,他身上没地方装秧鸡蛋了,眼下可以先抓些龙虾,等觉得差不多了再回来抓秧鸡。

    刚刚打定主意,就见前方不远出有人走过来了,提着锄头,拎着一个鱼篓,这身装备明显就是来和秋白抢生意的啊。

    这个四十来岁模样,面容微黑,长得壮壮实实的,秋白还认识这个人,叫啥名倒不知道,不过姓罗,秋白一般叫罗叔,和秋白同为幸福村一队的人,不过不住在浅水湾,而是住在一个叫坝子头的地方,就在前面不远。

    “罗叔。”秋白打了声招呼。

    罗叔本来是低着头赶路,听到有人喊,抬起头来看了秋白一眼,先是有些疑惑,然后就反应过来了:“哦,你是林家那娃子吧?上了大学的那个?”

    “嗯,是啊,罗叔,我是林家娃子。”秋白笑笑,有些不好意思,怎么都知道自己上了大学,这年头能上大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你不是在外地的吗?啥时候回来的?”罗叔走近了点,纳闷有问道。

    “早几天回来的,这几天都在家里呆着。”

    “哦,对了,前几天说浅水湾抓了一条黑脑壳的就是你小子吧?据说一百多斤?”罗叔突然问道。

    秋白大汗:“哪有一百多斤啊,不到二十斤而已,一百多斤太夸张了,罗叔你可千万别信,要真那么大的黑鱼就成精了,我咋可能钓得起来。”

    罗叔点点头:“嗯,那倒也是,我本来是不信的,不过大家都在传,谁让你娃子出名呢。”

    呃,秋白只能无语,这种名气他不要也罢,丢人。

    “对了,你在这里做啥?抓泥鳅?”

    “嗯,这不趁着下雨来弄点么,总是觉得田里的好吃,罗叔你是来弄鱼的吧?”秋白把背上的竹篓让罗叔看了看。

    “还弄得不少啊,运气不错,我是去截鱼,咋样,有兴趣一起去不?”

    “还是算了,罗叔你自己去吧,我去前面那花生藤里看看有没有龙虾,想吃麻小了,呵呵。”

    “要吃这个啊?那你一会儿去我家里拿,昨天我家娃子弄了不少。”

    “嗯好的,我先看看,如果抓得少了我就去你家拿。”秋白也不推辞,据他所知,罗叔这人挺不错的,他这话也不是什么虚话。

    等秋白走了后罗叔还一直看着他呢,其实他早就听说了林秋白的事了,在外面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种地,对农村人来讲这是奇怪的思路,城里可比农村好多了,谁不想去城里?不过林秋白确实是村里有能力,因为他是大学生,罗叔不认为他比林秋白聪明,难道这娃子真有什么好的点子么?

    ps:小小的求下收藏

    正文 第十七章 侧耳根,满坡生

    秋白的好运貌似用完了,因为他沿着花生藤那里走了一大圈了才看到两只小小的龙虾,还都是藏在花生藤的下面,想钓都不好钓,至于螃蟹啥的更是没有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