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东北王 > 抗战之东北王第27部分阅读

抗战之东北王第27部分阅读

    攻占了河南,河南的地盘都是自己做主,答应孙殿英的东西还是有把握不食言!

    孙殿英满意地走了。

    “兄弟,我怎么感觉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呢。”孙殿英一走,王亚樵就瞪着眼睛看向聂天戈,“我可没见你发过什么电报,这两天。”

    “电报内容已经写好了,只等发出去了。”聂天戈呵呵一笑,“对待狐狸,猎人自然是有他的一套办法。”

    “我看你比狐狸是要狡猾,把人卖了,还让人家帮你数大洋!”王亚樵叹了一口气,“还好,你是我兄弟。”

    聂天戈发给张作霖大帅的电报里只是增加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张作霖大帅下命令,让张宗昌把两列装甲列车暂时“借”给保安团,也即是聂天戈现在的独立旅。

    至于借了过来后,是否还会归还张宗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种装甲列车,可是强占地盘的最佳工具!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当张宗昌军初到滦县时,缴获了铁路使用的各种车辆。葛斯特劳夫根据其在俄国的作战经验,仿照军舰形式,在铁道上组建了铁甲列车。

    铁甲列车的改装方法是以机车置于列车中间,机车前后各挂上两节客车,作为列车上士兵食宿之用,其中包括炊事用车。前后客车外各挂有带顶棚铁皮车两辆,即俗称之铁闷罐车。铁闷罐车内附以枕木墙一层,在铁皮和枕木墙之间实以砂土,以抵御敌人步枪和机枪之射击。铁闷罐车的两侧构成上下两层枪眼,车上士兵立、跪均可向外射击;铁闷罐车的下方还构有机枪射击掩体,每辆车设有四座掩体。在铁闷罐车外方,更挂以铁皮敞篷车,前后各挂一辆,车上各置陆炮一门,作为射击远方之用。敞篷铁皮车之外,前后还各挂平板车一辆,上置铁轨和枕木以及一应机具,供随时修复遭破坏的铁路使用。各节列车上还装有步话机,以资联系。

    当时共建成铁甲列车两列,一列命名“长江号”,一列命名“长城号”,均归葛斯特劳夫指挥,车上士兵均为白俄。

    张宗昌率奉军入关南下,沿津浦铁路进攻直鲁两省,其铁甲车队出力不少,为攻击铁路沿线的中坚武力。

    张宗昌此时已经有十几万人马,势力强盛。不过,张宗昌毕竟羽翼未丰,还没有到达可以独立门户,脱离奉军的程度。

    而聂天戈心里很清楚,张作霖大帅看似大大咧咧,心里却宽敞得很,有一本明细账目。只要能够限制张宗昌的实力,又不激发根本矛盾,张作霖是很乐于做的!

    至于怎么样去从张宗昌手中借过装甲列车,那是张作霖大帅父子两个人的事情。要知道,对河南地盘虎视眈眈的,可不只是聂天戈一个人,还有东北军的不少其他将领。

    张宗昌的势力发展过于迅猛,早就招到东北军中不少大佬们的眼红。就连张学良少帅都眼红张宗昌部队的扩张,更别说郭松龄等将领了!

    因此,这个时候,张宗昌压力其实也挺大的,聂天戈还是比较有信心张宗昌会把装甲列车借给自己使用!

    给韩玉昆牵线搭桥后,聂天戈还真的离开了上海滩。反正,军火的事情聂天戈也来不及操办了,形势有变化,还是想想法设法弄下河南地盘再说。

    不过,聂天戈并没有如告诉孙殿英的那样,回东北奉天,而是直接前往徐州!毕竟,对孙殿英,聂天戈还是要留几手,军事机密是一定要暂时保密的!

    从上海到南京有300多公里,可这条沪宁铁路上火车的时速平均还不到三十公里,再加上列车走走停停,实在够呛。

    可聂天戈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时候,张宗昌去了南京。即便有张作霖大帅的发话,聂天戈也必须去拜见张宗昌。不管怎么样,张宗昌曾经是聂天戈的顶头上司,对聂天戈也不错,两个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还是比较良好!

    再说,聂天戈想要张宗昌的铁甲列车,总还是要张宗昌亲自批准。否则的话,铁甲列车上的那些老毛子可不会买聂天戈的帐。更何况,聂卡耶夫早就对聂天戈恨之入骨,哪里会好打交道!

    虎子等人知道要去徐州,准备打河南了,倒是非常兴奋。这也让聂天戈很是怀疑,虎子这些家伙是不是天生的战争狂人!

    年关将近,可因为战争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一路上看不到任何喜庆的迹象。这也让聂天戈的脸色有些阴沉,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这话还真有些道理。

    毛毛细雨,不停地下着。车厢里有些沉闷,让人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第一二九章 老少狐狸

    第一二九章 老少狐狸

    张宗昌现在的气派比入关前要足了很多,居住的地方,光是警卫人员,就是五步一岗,三步一哨,很是吓人!

    张宗昌这几天的心情一直不太好,自从接到张作霖大帅的电报后。这也难怪,张宗昌好不容易鼓捣出来的两列装甲列车,居然要借给聂天戈使用。

    可要是别的人借,即便是张作霖大帅的命令,张宗昌自认都可以争辩或者推辞一翻。可这人是聂天戈,张作霖大帅的义子,在直奉战争中还曾经帮张宗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张宗昌最终没有敢推脱。

    张宗昌对河南地盘是垂涎已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而已。现在,韩胡之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估计很快就会开战了,张宗昌也认为是一个很不错的时机!

    只可惜,张宗昌还没来得及表示什么,聂天戈居然一下子冒了出来,让张宗昌又淬不及然的感觉。

    聂天戈要借装甲列车,张宗昌自然知道要干啥用,可人家有个义父叫张作霖,张宗昌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嘛。

    白俄兵团的聂卡耶夫就不满意了,一直嚷嚷着不能把装甲列车借给聂天戈!

    白俄兵团的炮兵营被聂天戈给强行弄走了所有的大炮,聂卡耶夫一直怀恨在心,这倒也很正常。可不管怎么样,要想让聂天戈把那批火炮退回来,毫无疑问是天方夜谭!

    张宗昌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出面,软硬兼施,安抚聂卡耶夫。这装甲列车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还不如留下个人情的好,没有必要闹翻。至少,张宗昌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一见聂天戈,张宗昌还是露出一张笑脸。

    “天戈来了啊,快请坐。”张宗昌在聂天戈面前没有摆任何架子,“一路辛苦了。”

    “军座,天戈不辛苦。”聂天戈还是毕恭毕敬地对着张宗昌行了一个军礼,保持着足够的尊重,这也让张宗昌比较满意,“特地来听军座您的指示。”

    “指示不敢当啊。”张宗昌呵呵笑着,“现在我们分属不同的部队了,我不是你的直接长官。天戈你年轻有为,敢打敢拼,以后我还要靠天戈你多帮衬呢。”

    “军座,这次借装甲列车,弹药问题我自己解决。”聂天戈很快就直奔主题,“要是列车有什么损伤,我一定赔偿。”

    “天戈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张宗昌愣了愣,随即笑着说,“我的整个部队都是张大帅的,更别说这小小的装甲列车了。既然天戈你开口,我哪里能够不提供弹药呢。只是,现在弹药比较紧张,我尽可能给你多配置一些弹药,你看可好。”

    “谢谢军座的关照。”聂天戈正色说道,“用掉多少弹药,我愿意出钱购买,还请军座答应,否则的话,这装甲列车天戈也不敢借了。”

    “好吧。”张宗昌叹了一口气,“既然你这么坚持的话,我就不客气了。”

    “军座,我也不瞒您。”聂天戈凝声说道,“我借装甲列车,主要是想趁韩胡之战,攻占河南全境。要是军座您对河南感兴趣的话,到时候,天戈愿意向大帅建议,请军座您任职河南督军。”

    “天戈,你不会和我开玩笑吧。”张宗昌这次是真的吃惊了,没想到聂天戈这么卖命去打河南,却愿意把地盘送给自己。

    “军座,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聂天戈淡淡说道。

    张宗昌反而放松了许多,既然聂天戈又条件,那就好谈。要是平白无故送张宗昌整个河南,张宗昌还真是有些担心是个圈套。

    “你说吧。”张宗昌轻声道。

    “军座就任河南督军后,还请大力援助我攻取整个山东。”聂天戈就正色说道,“当然,如果军座对山东感兴趣的话,天戈愿意率领我的独立旅,为军座攻打山东做前锋!”

    张宗昌自然明白,聂天戈是让自己做选择题,河南和山东任自己挑一个,确实对自己有着足够的尊重。

    这下,张宗昌沉吟了半响,才打了个哈哈:“既然天戈你对山东感兴趣,那就一言为定,到时候我派大军协助你攻取山东,一定不遗余力。”

    张宗昌这样人是老狐狸,可狐狸多疑,更怕上当受骗,中了别人的圈套。在张宗昌看来,还是拿到手的地盘才能作数。毕竟,山东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到时候还不知道会不会产生什么变故。

    因此,张宗昌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当上河南督军,也是相当满意的结果。

    “军座,我的独立旅只有不到五千人马,您能不能够派蔡平本老将军的第二十五旅协助独立旅沿陇海线进攻往开封方向进攻?”聂天戈这才恭恭敬敬地提出另外一个要求。

    “这个……”张宗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虽然蔡平本的第二十五旅直属自己管辖,也不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可那毕竟是好几千人马,真有些担心被聂天戈这小子给拉去了。

    在心里转了好几个念头,张宗昌才勉强说道:“蔡老将军虽然现在是我的部属,可我也一向尊重他的,这个事情我还要问问他本人是否同意。”

    “军座,我来见您之前,路上偶然碰到了蔡平本将军。”聂天戈微笑着说,“蔡老将军说只要军座您同意,他就愿意率第二十五旅协助我们独立旅联合作战。”

    “那好吧。”张宗昌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只好答应道,心里却暗自骂了一句小狐狸。

    这也是张宗昌糊涂了,要知道玉麟山战役的时候,聂天戈曾经派高风率领骑兵营救了蔡平本的第二十五旅一命。这救命之恩,蔡平本一直挂在嘴上,想还这个人情。

    这一次,聂天戈主动提了出来,蔡平本自然是满口答应。

    不过,张宗昌这样的老狐狸,表面上看似吃了亏,事实上却不然。自然,张宗昌起码不是这么认为的。

    在张宗昌看来,聂天戈的独立旅加上蔡平本的第二十五旅,也就一万左右人马。而韩玉昆就有十万部队,胡静怡更是有二十万大军。即便聂天戈能够瞄准最恰当的时候出击,可要想称霸河南,只怕也会差不多战斗力全部丧失。

    张宗昌心里早就转动着念头,让聂天戈和蔡平本去打头阵,一旦河南的局势聂天戈控制不了,自己正好率大军前去,捡个大便宜!

    大小狐狸各自有各自的算盘,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可到最后,到底是谁占便宜,谁吃亏上当,现在还真不太好说。

    “天戈啊,这两列装甲列车可是聂卡耶夫的心肝宝贝。”张宗昌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早不久刚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原有的火车车厢外都加装了铁板,每节列车上都装备了6门大炮,24挺机关枪,是名副其实的铁甲车了。”

    “听说装甲列车能三面开火,速度特快,且运用自如。”聂天戈嘿嘿一笑,“攻打河南,必须出奇兵,出敌不意,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马上想到了军座的装甲列车了。还是军座英明,舍得花巨资在装甲列车上面。”

    聂天戈其实心里很清楚,尽管张宗昌四处夸耀他的铁甲列车是所向披靡,但缺乏铁路两旁的步骑侧翼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而事实上,张宗昌的铁甲列车就是在和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作战时,参战的白俄铁甲车队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聂天戈嘴上自然是恭维着张宗昌。对装甲列车如何使用,聂天戈心里自然有一本帐。这其实就好比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步兵要保护好坦克的侧翼。否则的话,即便坦克完全由钢铁组成,也容易被敌军给消灭掉!

    “嗯,装甲列车时老毛子技术人员设计的。”张宗昌脸上洋溢着得意地笑容,“在和吴佩孚的部队作战时,整个装甲车队可是由天津沿津浦路一直打到了长江北岸,立下了汗马功劳!”

    顿了顿,张宗昌很是随意地说道:“天戈,我一定全力支持你,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一并提出来吧。”

    “军座,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从您的飞机特种队里借两架飞机。”趁着张宗昌的心情好,聂天戈马上提出了新的请求。

    一听这话,张宗昌恨不得自己给自己两嘴巴,好好地说这个场面话干啥?

    飞机队是张宗昌的特种部队,有十几架单翼单发动机飞机,队长也是白俄上校安德烈。

    “你要飞机干啥?”不过,张宗昌倒是很好奇,不住问道。

    “主要是想壮大一下气势,也显示下军座您的威风。”聂天戈嘿嘿一笑,自然不会说出自己的真正意图:一来聂天戈还真有拐走张宗昌两架飞机的想法,连同驾驶员一起!二来在两军对战的时候,如果己方有飞机助阵,即便杀伤力不大,对敌我双方的士气影响也很大。三来聂天戈还有绝招,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宗昌略微想了想,倒也很快同意了。毕竟,在河南省境内,无论是韩玉昆还是胡静怡,都没有飞机,自己的飞机前去助阵,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

    “行。”张宗昌爽快地说道,“不过,飞机可不能低空参战,你别指望它太多。”

    “放心吧,军座。”聂天戈见张宗昌答应了,心里窃喜,赶紧说道,“顶多让飞机进行侦查任务,显摆显摆。”

    第一三零章 彭城

    第一三零章 彭城

    张宗昌哑然失笑。让飞机去显摆,恐怕也只有聂天戈这样的年轻人才做的出来!

    殊不知,这年代的飞行员,也是没有啥归属感的。一旦张宗昌答应了下来,聂天戈大洋开路,也不知道飞行员能否抵挡住诱惑!

    不过,聂天戈暂时倒也没有拐走张宗昌的飞机的想法,毕竟,飞机不等同于装甲列车,哪里都可以停放,需要飞机场,还需要技术人员保养维修。

    “嗯,就这样吧,”张宗昌点了点头,“要是还需要什么帮助,到时候给我发电报。”

    这一次,张宗昌可不敢再答应聂天戈什么要求了。聂天戈一来,先是要装甲列车,后来居然要飞机,等下要坦克大炮,那可就麻烦了!

    “谢谢军座。”聂天戈很是恭敬地敬了个军礼,“属下告辞!”

    出门的时候,聂天戈正好撞见聂卡耶夫。

    聂天戈冲着聂卡耶夫咧了咧嘴,可聂卡耶夫却是从鼻子里面哼出一声,瞪了聂天戈一眼,飞快地从聂天戈身边冲了过去。

    聂天戈自嘲地笑了笑,又耸了耸肩膀,这个动作有些模仿聂卡耶夫的动作,让门口的卫兵差点笑出声来。

    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徐州,聂天戈开始紧张地备战。毕竟,留给聂天戈的时间不多了,韩胡之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对聂天戈的独立旅来说,第一任务是要熟悉装甲列车,并且演练好协同作战技巧!

    蔡平本老将军倒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第二十五旅全部人马开到了徐州,听从聂天戈的指挥。

    “天戈,你的军事指挥才能我非常信任,这一仗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蔡平本一见聂天戈,就很是爽快地说。

    “老将军。”聂天戈微笑着,“您这么说我可不敢当,您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长,还要请老将军多多参谋指正才行!”

    蔡平本摆了摆手:“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天戈你这点人马就敢打河南,火中取栗,光是这份胆色我就敬佩。张军座十万大军在手,都不敢轻易垮进河南境内呢。”

    顿了顿,蔡平本迫不及待地说:“你就干脆点,告诉我我的第二十五旅该干些什么?”

    “好,老将军果然爽快,老当益壮。”聂天戈嘿嘿一笑,“有第二十五旅并肩作战,我就有信心拿下河南!”

    “天戈,别往老叔脸上贴金了。”蔡平本讪笑着,“第二十五旅虽然是老牌旅了,可论战斗力,比起你的独立旅来说,那可不是差一星半点。”

    蔡平本摆了摆手,打断了聂天戈想插话的念头。

    “我年纪大了,可眼睛不花。”蔡平本感叹地说,“虽然只和独立旅的官兵们打过很少几次交道,可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也算带兵多年了,可独立旅给我的感觉最特别。具体什么我说不上,但我感觉真刀真枪打起来,我即便有两个第二十五旅,也不会是你独立旅的对手。”

    顿了顿,蔡平本笑着说:“天戈,我们第二十五旅就协助保安团作战,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我老蔡不会说二话。”

    “既然老将军这么谦虚,我就不客气了。”聂天戈也不做套,笑着说,“我的想法是要么不动,一动就要打中敌军的要害部位。所以,我军进攻河南,必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

    “这个我明白,就我们这加起来一万人马,硬碰硬是肯定不行的。”蔡平本笑着附和了一声,“要打,肯定要等胡静怡和韩玉昆打得两败俱伤,我们才能够发动雷霆一击。可问题是,这个时机不太好把握啊。”

    “老将军,这个问题您不要担心,我都安排好了。”聂天戈微微一笑。

    “你在韩胡队伍里有内应?”蔡平本明白了过来,不过,还是禁不住问了一句。

    “嗯。”聂天戈点了点头,“第一枪由我们独立旅开,而且,独立旅主要是沿着陇海铁路进攻,行进速度会非常快。”

    “那需要我做什么?”蔡平本一听聂天戈居然都安排好了,吃惊的同时也放下心来。虽然,这一次,蔡平本是为了报答聂天戈的救命之恩,可也没有拿自己和第二十五旅的官兵弟兄们以命报答的地步。

    既然跟着聂天戈走,蔡平本自然想打胜仗。

    “老将军,我是这样想的,您看可好?”聂天戈笑着说,“独立旅负责摧城拔寨,第二十五旅负责独立旅的后侧安全保护,并收编俘虏和辎重。另外,第二十五旅还要负责治安,管辖好已经占领的区域。”

    “这不太好吧。”蔡平本吃了一惊,“我的第二十五旅虽然战斗力不是很强,但也可以抽出一部分精锐部队协助作战的。”

    蔡平本自然知道,所谓的后侧安全保护,只是说的好听。要知道,后侧就是张宗昌在江苏的部队,并不存在安全问题。无论是韩玉昆还是胡静怡,都没有把独立旅包饺子的能力。也正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蔡平本才这么爽快答应了聂天戈的请求!

    而这个年代,军阀们打来打去,还不是为了地盘,为了俘虏和辎重?现在,聂天戈却把大把的好处给自己的第二十五旅,实在让蔡平本吃了一大惊!

    “老将军,第二十五旅缺乏足够的火炮。”聂天戈正色说道,“打防守战可以,但进攻的手段不多,损伤会非常大。我这样说,希望老将军不要介意。而我的独立旅就不同了,光是山野炮,就有好几十门,还有上百的迫击炮,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您就别和我争了。”

    顿了顿,聂天戈继续说道:“再说,在韩胡部队中,我还有内应。要是第二十五旅上去,有可能发生一些误会。”

    “那好吧。”蔡平本只好答应了下来,“要是有用得着第二十五旅的地方,你吩咐一声,我一定亲自带精干部队上阵。”

    “对老将军,我是信得过的。”聂天戈笑呵呵好地说。

    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是刘邦的故乡,也是刘邦的发迹地。因此,在徐州,刘姓王爷多到海里去了。

    聂天戈发兵河南,却不想借助刘邦的声势!

    徐州,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很牛的名字:彭城!

    而彭城,也是当年楚霸王项羽定都的地方。

    成王败寇,古今都是如此!可聂天戈对刘邦还真没有什么好感,却非常崇敬楚霸王项羽的勇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聂天戈早就决定了,要在项羽的点将台誓师!

    不过,现在的聂天戈,只能厉兵秣马,等待出击的最佳时机。

    让聂天戈欣慰的是,徐万里的学生营官兵们都慢慢成长起来了,开始在独立旅的连排班里崭露头角!

    这些学生兵能够这么快独当一面,要归功于徐万里和胡铁刚两个人的精诚合作!

    徐万里和胡铁刚两个人一文一武,倒是绝配!

    徐万里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军事理论知识非常丰富,教学也一直非常严谨。再加上徐万里为人比较圆滑,不拘一格,很能和官兵们打成一片!

    胡铁刚的来历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非常可以肯定,那就是胡铁刚一定做过军官,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胡铁刚满脸胡渣,显得非常刚猛,虽然当射击教官时老是骂骂咧咧,却也很对大兵们的胃口。特别是那些老兵痞子,对胡铁刚就相当服气!

    胡铁刚本来很是瞧不起徐万里的这样的科班出身,可经过接触,胡铁刚发现徐万里看起来文弱,其各项军事技能却相当过硬。除了射击技术外,胡铁刚面对徐万里的时候,还真没有必胜的信心!

    大兵们刚开始对这些学生兵们还是比较排斥。可聂天戈规定了每个大兵必须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知识。如果文化知识考核不过关,在独立旅中,升官发财就是一道跨越不过去的坎!大兵们是鸭子被赶着上架,被逼着去向学生兵们请教。

    可事实上,学生兵们人年轻,头脑又聪明。在教官徐万里的手下,也一直勤于军事训练,其各项军事技能指标都不差,甚至比大兵们还要好。

    而几次军事大比武,学生营都是得了第一名,其勇猛连虎子这样的人都不得不佩服!

    渐渐地,学生兵们就被大兵们给接受了!

    这也是聂天戈最想看到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兵们来自北直讲武堂,而不是东北讲武堂!当然,聂天戈这个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如果是东北讲武堂出来的学生兵们,因为张作霖大帅父子的缘故,在学校里也是培养对张作霖大帅父子的忠诚。而现在,这些学生兵们在徐万里和胡铁刚的培训下,却只提对旅座聂天戈的忠诚!

    在独立旅,聂天戈就是超然的存在!

    第一三一章 禹县的吴道士

    第一三一章 禹县的吴道士

    禹县因大禹治水而出名,揽不尽古都风采,听不完名人轶事,禹州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杂家吕不韦、先秦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西汉改革家晁错、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徽、谋士郭嘉、唐代画圣吴道子、行书鼻祖刘德升、补缀《史记》的褚少孙、《笑林》祖师邯郸淳、独步书坛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游侠原涉,屯田制创始人枣祗等一批志士仁人,声振华夏,遗址犹存,流传下来许多佳话趣事,令人流连忘返。

    禹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许昌、长葛,北靠新郑、新密,西北同登封搭界,西及南部与汝州、郏县、襄城接壤。

    在禹县,有两大特产,不得不提。其一是钧瓷,其二是中医药材。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

    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

    而在民间,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法,可见钧瓷之贵重!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

    禹县有几大世家,包括方,雷,陈,吴等世家。这些世家大都经营钧瓷和中医药材,富甲一方。

    因为处于乱世,这些世家大多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以保护家族的利益不受侵犯!而禹县的警团,就是由几大世家的私人武装,拼凑而成!

    驻扎在禹县的部队是隶属于国民第二军第二混成旅王响声团,第二混成旅自第二次直奉战争从山海关败退回河南后,武器损失非常严重。

    王响声团虽然是正规团编制,却不满一百支步枪,有些滑稽与尴尬,名不符实!

    于是,王响声就打起了禹县警团的枪支主意,妄想收缴警团的枪支弹药!

    吴道士受聂天戈的派遣,带着铁砂帮帮主罗浩然手下的三百多大汉分批潜入了禹县县城。别看吴道士在黑虎寨以及独立旅中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可吴道士在禹县却是非常出名!

    吴道士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他属于禹县吴家,据称是画圣吴道子的嫡系后代!而吴道士的画,也确实栩栩如生,在当地,就有不少世家收藏着吴道士早年的画!

    吴道士当年之所以背井离乡,落草为寇,就是因为失手杀了人,被官府追捕,被迫离开!可这些年来,吴道士并没有和家族断绝联系!

    吴家三兄弟,老大吴庆伟,老二吴兴化,吴道士本名吴阙峰,排行第三。

    见吴道士在这个关键时刻带来了三百号人枪,老大吴庆伟非常高兴。三弟兄先是叙了兄弟离别之情,接着开始商议家族大事。

    “老三,有你带来的这三百条人枪,我们吴家自保有余了。”老二吴兴化很是兴奋地说,“这几年,方家和陈家一直很强势,压得我们吴家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二哥。”吴道士大汗,赶紧说,“这三百人枪是我向旅长借的,也不能光替吴家服务。”

    吴兴化撇了撇嘴:“住咱吴家,吃咱吴家的,自然要听我们吴家使唤。”

    “老二,你少说两句。”老大吴庆伟开口了,“老三,你们旅长不会平白无故派三百人枪来禹县吧。”

    “嗯。”吴道士点了点头,“韩玉昆和胡静怡很快就要开战了,这三百人枪主要是来保护禹县的。”

    “你们旅长是东北张作霖大帅手下吧。”吴庆伟缓缓说道,“我们吴家很少和军人打交道,这里面一个不好,就会给家族带来灾难!”

    “放心吧,大哥。”吴道士正色说道,“我们旅长人虽然年轻,却天庭饱满,是大富大贵之相。旅长姓聂名天戈,是黑虎寨的少当家,我看着他长大的。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聂天戈生性醇厚,胸怀大志,志在天下。而在聂天戈心里,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一切侵略者。”

    “那他为什么还要打河南的主意?”吴庆伟冷声问道。

    “大哥,你不知道,如今国内军阀林立,内战不停,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不说,还极大地损害了国力。”吴道士正色说道,“我在东北呆了很多年,在那里,日本鬼子非常嚣张,根本不拿我们的人当人看,残暴异常。聂天戈经常说,我国和日本迟早会有一场大仗,如果我们国家还是内战不息,到时候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日本不就巴掌大的一个小岛吗?”老二吴兴化禁不住插嘴说,“当年戚大帅不是打得倭寇屁股尿流吗?有什么可怕的?”

    “二哥,你还真是井底之蛙。”吴道士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你要是在我们独立旅,非被打二十军棍不可。要知道,连东北张大帅都对日本人忍气吞声,你还敢说日本是个小小的岛国?”

    “三弟,就算要打日本,可这貌似和我们禹县挂不上多大的关系吧。”吴庆伟满脸狐疑地说。

    “当今之计,就是快速完成全国的统一。”吴道士倒是被聂天戈给洗脑了,满嘴的大道理,“胡静怡韩玉昆这些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底盘,大打出手,劳命伤财,都该杀!”

    “按你的意思,东北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吴庆伟终于脸色变了变,“这可是大事,我们需要从长计议!”

    “大哥,这有啥好商量的。”吴兴化马上插嘴说,“三弟是那啥独立旅的参谋,我们吴家自然向着东北军。再说了,现在王响声那家伙整天趁火打劫,我们吴家也被他勒索了好几条枪去了,我早就忍不住了。”

    一说到这个话题,吴庆伟的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看来,吴庆伟也在这个事情上,有一肚子的气!

    “怎么回事情?”吴道士禁不住问道。

    “王响声那家伙在山海关打了败仗,自己没用,枪支大部分被东北军给收缴去了。”吴兴化恨恨地说道,“一进驻禹县,就打起了地方武装的主意。不只是我们吴家,方家和陈家也被他给敲诈了一些枪和钱粮。”

    “王响声好像是团长吧,那可是一个正规团的编制。”吴道士沉吟了一会,才笑着说,“这事情可不能蛮干,我们要和吴家陈家等世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个只怕有难度。”吴庆伟面有难色,“方家和陈家都是财大气粗,特别是陈家,一直很嚣张,没把咱吴家放在眼里,我也丢不下这个脸面,去他们那。”

    “慢慢来吧。”吴道士叹息一声,“有机会我去试一试,这个时候,我们的敌人是王响声,听说这家伙有个屠夫的恶名,杀人不眨眼,我们可要小心一些。”

    顿了顿,吴道士接着说道:“大哥,我带过来的这三百弟兄,每个身手都不错。不过,他们不能全部留在我们吴家大院,那样目标太大。”

    “嗯。”吴庆伟点了点头,“我们吴家可没有必要去当那个出头鸟,不到万不得已,去和人家的正规军硬碰硬,太不划算。”

    吴道士哑然失笑。

    在禹县,各个世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不是今天才发生。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这些世家都是各自为战,不可能走到一块来!

    吴道士也知道,这事情急不来!

    不过,吴道士倒是希望这个王响声越嚣张越好,闹出来的动静越大,自己就可以从中间浑水摸鱼,谋取利益!

    直接去拜见各大世家负责人,那有些晃眼,也是吴庆伟所部允许的。不过,各大世家中,基本上都有子弟是红枪会的成员。而禹县警团里面的官兵,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红枪会的成员!

    红枪会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决定会中重大事项。

    吴道士认为,这就是一个契机。当然,吴道士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魅力,可以让红枪会的人马上听自己使唤。吴道士需要的是,通过这个月度会议,让红枪会的各大当家都能够熟悉熟悉自己!

    这个世界上,只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透风的人。这句话是聂天戈经常挂在嘴边的,吴道士深以为是!

    第一三二章 导火索

    第一三二章 导火索

    胡静怡现在的日子其实不大好过,因为胡静怡部队现在所处的战略地位对他相当不利。

    胡静怡部队的北边驻扎着与其有着良好关系的孙岳和冯玉祥的军队,但在这两个人之间是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