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东北王 > 抗战之东北王第22部分阅读

抗战之东北王第22部分阅读

    己将在青岛和张学良汇合,想办法收编渤海舰队。

    张作霖自然马上同意,催促张学良赶快动身。对渤海舰队,张作霖可以说是垂涎三尺,梦寐以求!

    在聂天戈的要求下,张作霖还派出了一批东北葫芦岛航警学校的海军学生和学兵,尽管,张作霖也不知道聂天戈要这群娃娃兵干什么!

    而张作霖很快就开始大张旗鼓宣告一系列海军将领的人事任免。少帅张学良为东北海军总司令,沈红烈为海军副司令,下辖两个舰队。

    第一舰队由原来的东北海防舰队及“海圻”“江利”两舰组成,舰队长为袁方桥少将,驻泊长山岛。

    第二舰队由渤海舰队组成,舰队长为凌霄少将,驻泊青岛。

    三天后,聂天戈和张学良在青岛汇合了。

    “天戈,你这次旅顺之行,可立了大功啊。”张学良一见聂天戈,就在聂天戈胸膛上用力捶了一下,笑呵呵地说,“父帅把你一顿好夸,让大哥都有些眼红了。”

    “海圻号上绝大多数官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一直受到闵系海军的排挤,同我们东北海军要亲密一些,他们早就想归附我们东北海军了。”聂天戈笑了笑,很是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去牵线搭桥罢了,可不敢居功。”

    “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了。”张学良哈哈大笑着,“天戈,大哥这次可是在父帅面前立过军令状,一定要顺利收编渤海舰队,就全靠你了。”

    顿了顿,张学良马上迫不及待地问道:“天戈,收编渤海舰队,你有什么妙策?”

    聂天戈嘿嘿一笑:“很简单,强行收编!”

    “啊。”张学良大吃一惊,“天戈,你可别和大哥开玩笑,这舰队在海湾里,可不比陆地上,我们可以强行收编。”

    “少帅,大帅都已经任命我为第二舰队的舰队长了,吴佩孚人都跑了,这渤海舰队的人还敢反上天不成?”旁边的凌霄突然插话说,“我明天就去渤海舰队的‘肇和’军舰上升起少将旗接任!”

    聂天戈心里叹息了一声,看来凌霄是怕自己抢了他的功劳。要知道,收编渤海舰队,那可是天大的一项功劳,比攻占一个地区的地盘功劳不会少!

    “那凌舰长就先去试一试吧。”聂天戈笑了笑,“祝凌舰长马到功成。”

    如果没有必要,聂天戈是不想得罪东北军中任何一个将领的。有些人成事不足,但坏事有余,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张学良看了看凌霄,又看了看聂天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张学良只关心结果,那就是这次要把渤海舰队搞定,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管他是谁收编过来的呢。

    可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聂天戈都没有想到,凌霄居然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其性子之急出乎所有人意料。

    第二天一大早,凌霄只带了两个卫兵就跑到了渤海舰队的‘肇和’号军舰上升起了少将旗,开始宣告接任渤海舰队。

    消息传来,张学良喜出望外,马上嚷嚷着也要去军舰上看看。

    “大哥,凌霄未必就已经真正控制了渤海舰队。”聂天戈却非常冷静,马上进行了劝阻,“这个时候登舰,你的人身安全都会有问题,还是先等两天,等形势明朗化后再登舰也不迟。”

    张学良想了想,觉得聂天戈说的确实有道理。

    还真被聂天戈说准了,才到了晚上,就出事情了。

    “肇和”号军舰上的军官们突然发难,软禁了凌霄,限制了凌霄的自由!

    同时,渤海舰队的海神号军舰,也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夜间行动。

    而渤海舰队的其他军舰都在青岛海湾集中,甚至禁止东北舰队的镇海号军舰驶离码头。

    海面戒严,前后海不通,一时形势十分紧急。

    张学良就急了,跑过来问聂天戈怎么办。

    “大哥,别急。”聂天戈笑着说,“凌霄就是太急了,渤海舰队上的官兵都不服他。等明天我们带海军学生和学兵们去强行收编渤海舰队好了。”

    “具体怎么做?”张学良急声道,“大哥心里没底啊,凌霄不会有危险吧。”

    “放心吧,大哥,他们只是软禁凌霄,暂时绝对不会有人身危险。”聂天戈摇了摇头,“可要是时间长了,就很难说了。”

    “我们两个去,不会也被他们软禁起来吧。”张学良有些担心地说,“要不还是多带些部队过去吧。”

    “不用了。”聂天戈就乐了,“大哥,有小弟在,没有人能够把大哥软禁起来。”

    “行,大哥就和你一起冒次险吧。”张学良本来就是少年心性,哪里经得起这么一激将,马上说道,“你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啥都不用怕。”

    第一零八章 强行收编

    第一零八章 强行收编

    第二天一大早,张学良和聂天戈就出发了。

    在聂天戈的建议下,张学良让东北航警学校的海军学生和学兵假扮成陆军,暂时充当张学良的卫队。

    而真正保护张学良的人,就是聂天戈保安团的几个人,包括虎子,古乐,还有张学良的两个警卫。

    在聂天戈的陪同下,张学良率领卫队,登上“肇和”号军舰,立即集合全舰官兵讲话。

    直系在直奉战争中失败了,肇和号上的军官们都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不敢这么直接对抗张学良这个东北少帅兼东北海军总司令。

    尽管动作比较慢,但全舰官兵还是都集合到了甲板上。

    聂天戈一使眼色,海军学生和学兵假扮的卫队就迅速各就各位,占领了“肇和”号的枪炮位和火药库等要害部位。

    这就是海军学生和学兵的好处,他们对军舰相当熟悉,也对军舰上各种武器的操作熟悉。要是换成一般的卫队,即便按照命令占领各个要害部位,也不会操作军舰上的各类武器。

    毕竟,军舰上的武器和陆军是有很大区别的。

    张学良的讲话基本上是在昨天晚上背熟的,也是聂天戈写在一张纸上,张学良背诵了好几遍地。

    张学良在全舰官兵队列前走了好几个来回,才站定了。

    “我是海军总司令,你们服从我不?”

    官兵们不知所以地齐声回答:“服从。”

    张学良一听有戏,马上下命令:“既然服从,我命令你们马上集合到岸上去听后改编。”

    这就好比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全舰官兵都没有反应过来。而军舰上的军官虽然有些反抗,却谁也不敢充当出头鸟!

    况且,这些人也不是傻子,马上发现情形不对了,因为军舰上面的要害部位完全被卫队给占领了。而且,看那些娴熟的动作,应该是非常熟悉军舰上的武器装备。

    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

    到了岸上,自然是奉军陆军部队的天下。

    就这样,三下五除二,不费一枪一弹,渤海舰队被和平地接收了。

    凌霄灰头灰脸地被放了出来,一个晚上没有吃东西,饿得肚皮贴排骨了。

    “我一定要给这几个不开眼的军官教训教训。”凌霄嚷嚷着。

    “闭嘴!”张学良没好气地一瞪眼。

    凌霄这下才老实了。

    接收了渤海舰队,东北海军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张学良也卸下了海军总司令的头衔,让沈红烈任海军中将司令,直辖江防舰队。

    海防拥有两支舰队。

    第一舰队辖有海圻,海神,镇海,威海,同安等军舰,驻泊青岛。

    第二舰队辖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军舰,驻泊长山岛。

    陆上机关有海军学校,陆战队,造船所,海军航空队,海军医院等。

    这样,东北海军就与福建海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时,东北海军已经拥有大小舰艇21艘,约有3万吨,舰队官兵约三千人。而当时,全国海军舰只只有四万吨左右,官兵也只有六千人左右。

    因此,东北海军在全国海军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张作霖大帅父子非常乐观,可聂天戈的心情依旧非常沉重。

    在聂天戈心中,自己只有一个真正的敌人,那就是日本。

    可此时,日本有金属工厂五千家,机器业工厂七千加,化工厂两千家,大兵工厂三千家。一年能产钢铁四百万吨,汽车一万辆,船舶四十万吨。

    而日本的兵工厂一年能生产十万支,火炮五百门,坦克五百辆,飞机一千多架,军舰五万吨,都是我国的十倍百倍。

    这个时候,日本至少拥有海军舰艇五十万吨以上,空军飞机一千五百架以上。

    因此,聂天戈认为张作霖父子还是有些坐井观天,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觉。

    这也难怪,直奉大战后,奉系军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张作霖大帅不仅控制了东北的奉天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在华北,张作霖拥段祺瑞,抑制冯玉祥,控制了热河省,直隶省,山东省。在华中,奉军进攻苏皖,占据长江下游,控制了江苏省和安徽省。

    这时,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发达地区,都处于张作霖的掌控之中。

    于是乎,张作霖大帅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在他看来,直系的曹锟,吴佩孚已经被打败,冯玉祥也被赶到西北,全国的天下似乎就是他张作霖的啦。

    张作霖甚至狂妄地对手下人说:“年内我不打人,绝对没有人敢打我。”

    而事实上,此时的奉系军阀已经面临重大危机,只是张作霖不知道罢了。

    穷兵黩武,大肆扩军备战,造成庞大的军费开支只好强加到老百姓的头上。而奉系军阀仍然在变本加厉地盘剥老百姓,横征暴敛,搜刮无度。

    增捐加税,几乎把东北每年的收入都用于军费。而更加严重的是,奉系军阀还发行了大量的公债,甚至赶印纸币:奉币,公开向老百姓勒索,结果造成货币极度贬值,物价如洪水猛兽般飞涨,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极大的生活困苦。

    另一方面,奉系军阀继续出卖主权,慷国家之慨,以获取日本的好感和支持。日本借机在东北大肆疯狂地掠夺土地,开设农场,矿区,苗圃来榨取东北老百姓的血汗。致使东北仅有的面粉,油坊,烧锅三大工业遭受到沉重打击,纷纷倒闭,从而使东北三省的民族工业遭受到严重摧残。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日本基本上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左右了奉张政权!

    对于这些,聂天戈暂时也无能为力,只能是瞧在眼里,急在心中!

    现在,聂天戈急需要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发展自己的势力。聂天戈心里很清楚,在这个乱世里,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

    可是,这地盘聂天戈不好直接去向张作霖大帅,必须想想别的办法,来个曲线救国才行。

    聂天戈看中的地盘是山东,一直在打山东的主意。

    可是,在聂天戈的记忆当中,如果历史的轨迹不出现变化的话,自己想要山东的地盘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

    第一零九章 情报系统初建

    第一零九章 情报系统初建

    如果不出意外,张作霖将先后任命李景林为直隶督军,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

    要和这些奉系军阀中的大佬们争地盘,聂天戈还真是没有底气。

    可聂天戈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奉系在关内最强盛的时候就是现在,等到奉系衰弱下去,自己就更加没有什么机会了。

    聂天戈就琢磨着,怎么样让张宗昌主动放弃山东这块地盘。

    可这事情也忒难了,让聂天戈想破了脑袋,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可方法总比问题多,聂天戈确信这个真理。暂时想不出办法,并不等于想不出办法来。

    正好这个时候,张宗昌的部队打进了上海,邀请聂天戈去上海玩玩。聂天戈想了想,也许能在上海找到什么机会呢,就欣然同意了。

    从青岛坐船去上海,倒也方便。

    聂天戈此去上海,自然是要做详细安排。一个电报过去,吴道士带领了一批身手好的弟兄很快就从关外赶来了青岛。

    这个时候,丁小石的伤口也好得差不多了,嚷嚷着要回旅顺,那里有他爱慕的女孩罗巧蕊呢。

    “兄弟,就这么走了?”聂天戈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丁小石,“不想去上海的花花世界瞧瞧。”

    丁小石脸色一红,自己和聂天戈打赌杀日本武士,可二十五个日本武士,自己只杀了两个,另外二十三个日本武士是被聂天戈给干掉的,输得太惨。

    大丈夫一言九鼎,特别是江湖中人,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大哥,我先回旅顺一趟,顶多半年,一定回来听候大哥调遣。”丁小石咬了咬牙,“我丁小石说话算话,绝不赖账!”

    “兄弟,那个赌注只是个玩笑,你别太当真了。”聂天戈呵呵一笑,“你伤好的也差不多了,过两天我给你送行。”

    “那怎么行?”丁小石脸色涨得通红,“咱是个男人,一口唾沫一个钉子。”

    聂天戈其实也是拿话激将丁小石,自己在旅顺的情报系统可全部着落在这个刺客身上了。丁小石的正面战斗力量虽然只是比虎子强些,但其暗杀,逃跑能力可是属于高手中的高手,做情报人员最合适不过了!

    “这样行不行?”聂天戈假装沉吟着,“旅顺是日本人的地盘,可日本欺人太甚,和我国必然会有一大战。日军侵华司令部就设在旅顺,那里是日本的大本营,信息畅通,容易掌握日军的活动情况。”

    “大哥,你是想让我在旅顺为你做事?”丁小石大喜,这样既不违背承诺,又能留在旅顺,天天看到罗巧蕊,马上试探着问道。

    “嗯,我想在旅顺建立一个情报系统。”聂天戈点了点头,“可要是太让兄弟你为难,那就算了。”

    “不为难。”丁小石赶紧说道,有些迫不及待,“我对旅顺城非常熟悉,去日军司令部也如履平地,想要什么信息,包在我身上。”

    “那行,我这里有十来个兄弟,就交给你管理了。”聂天戈呵呵笑着,如同拐骗了小白兔的大灰狼,往后招了招手,一个消瘦的少年马上过来了,“这是麻雀,以后就由他协助你管理旅顺的情报系统。”

    丁小石打量了麻雀半天,才点了点头,显得有些勉为其难。

    “具体怎么开展工作,你和麻雀商量着办吧。”聂天戈满意地点了点头,“以你为主,麻雀是参谋。”

    “行。”丁小石没有废话。

    麻雀是从小跟着草蛇一起长大的兄弟,能够做草上飞的兄弟,自然也是荣行里的高手,高来高去,不在话下!

    而且,荣行里的人自有他们的小偷信息传递系统,这个根本不用聂天戈操心。

    冬天的海面,略微有些沉静,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一行人平安抵达上海。

    上海的码头真大,码头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劳力在抗麻袋,这是上海给聂天戈的第一个感觉。

    走在上海的大街上,除了聂天戈面无表情外,其他人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往四下瞅。吴道士早在来之前就脱下了道袍,换上了一身便装。

    见聂天戈好像根本没有被上海的繁华所打动,吴道士禁不住暗暗称奇。

    殊不知,聂天戈来自后世,此时的上海滩相比于后世的繁华,无疑是小巫见大巫,自然不放在聂天戈眼里。

    在聂天戈眼中,上海的建筑简直是老掉牙了,要装修没装修,要气派没气派,真个一欧式的肤浅形象!

    “团座,先找个旅馆住下吧。”吴道士凑到了聂天戈身边,建议道。

    “嗯。”因为人太多,聂天戈并没有叫人力车,带着一大帮的土包子进上海滩,一个不小心把人给丢了,只怕他们找不到回东北的路!

    聂天戈一行人只往街上的热闹地方行走,很快就找到一家客栈,叫金光客栈,住了下来。

    把行李放进了房间,一行人就回到大厅里吃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直是土匪们的风格,一行人好不惬意。

    不过,一行人的兴致却被一个尖尖的声音给打断了,这也让虎子很不高兴,马上瞪起了眼睛,就要生事。

    “这里是上海滩,给我老实点。”聂天戈瞪了虎子一眼,没好气地说,让虎子安静了下来。不过,聂天戈的耳朵却没有错过任何消息。

    尖尖的声音是一个满脸肥肉的家伙发出的声音,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家伙话语里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这个名字让聂天戈非常感兴趣,来了精神!

    “戴春风,有钱在这里喝酒吃肉,该有钱还了吧。”胖子皮笑肉不笑地走近了大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身后的三个彪形大汉也跟着围了上去,堵住了再那张桌子上一直低头吃饭的年轻人的退路。

    “郝老大,您再容我几天,就三天。”年轻人见躲不过去,无奈地抬起头来,讪笑着说,“我戴春风不是欠债不还的人,您放心。”

    第一一零章 初识戴笠

    第一一零章 初识戴笠

    要是提到戴春风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可要是提到民国时候的军统头子戴笠,那在国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这个戴笠,本名春风,曾取名征兰。也就是说,戴春风就是戴笠,一个军统传奇人物。

    聂天戈看得很清楚,这个年轻人浓眉大眼,比较魁梧,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与聂天戈脑子里的资料戴笠的年龄是相符合的。

    戴笠五岁丧父,当时弟弟春榜年仅三岁,跟随着母亲艰难度日。戴笠的父亲戴士富继承了戴笠的祖父戴顺旺的两百亩良田,以及大量的茶场,材场和矿山。

    戴士富长期在衙门任巡警,但是嫖赌成性,挥霍无度,在他去世时,已经耗尽了大部分家产。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戴笠从小就不是个乖孩子。早在孩童时期,戴笠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常常闯祸,给母亲增添了诸多烦恼。

    民国九年,戴笠完成了初小课程,考入了高小。入学之际,老师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回答:“希圣希圣希豪杰。”表示自己希望成为圣贤,即使成不了圣贤,也要成为一个豪杰之士。

    年少的戴笠,对于什么是圣贤,什么是豪杰并没有太深的认识,所谈希望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已。不过,老师见戴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心壮志,非常高兴,一入校就认命他为班长。

    可惜的,戴笠入学后的所作所为却让师长们大失所望。当时的学生年龄相差较大,大家朝夕相处,难免发生一些冲突,每逢此时,戴笠凭借自己的身强力壮,能言善辩,总以大英雄的姿态出现,为弱者打抱不平。许多大龄学生打架打不过他,讲理也讲不过他,于是他逐渐成了许多同学崇拜的老大。

    对此,学校的一些老师和同学对戴笠嗤之以鼻,称呼其为“江山浪子”,而令他们费解的是,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对他崇拜不已。

    其实,时值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社会不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顺才,而是有头脑,有魄力,敢作敢为的栋梁之才。戴笠不但成绩成绩优异,而且行事作风雷厉风行,他做了许多学生想做不敢做的事情,因而颇得那些想改造社会却缺乏行动力的优等生的崇拜。

    后来成为戴笠忠实部下的同窗周念行,毛人凤等当年都对戴笠佩服得五体投地。

    民国三年,戴笠高小毕业,顺利考入了浙江杭州省立第一中学。杭州为通商大埠,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初出茅庐的戴笠在此大开眼界。不过,戴笠争强好胜的恶习始终难改,最后,在民国五年的时候,戴笠因为戏弄舍监而被学校开除,这也让戴笠的一生进入了无法预知的轨道。

    二十年代的初期,戴笠在沪杭一带厮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上海期间,他寄居在表妹夫张冠夫家中。张冠夫在商务印书馆上班,家里并不宽敞,夫妻同居一室。戴笠前来投奔,念在亲戚分上,只好接纳。

    戴笠常于地下打地铺,弄得夫妻二人十分尴尬。张冠夫倒没有说什么,表妹王秋莲则免不了冷言冷语。

    戴笠发迹后,提拔张冠夫当了军统局的的少将处长,而对于表妹一直耿耿于怀,这是后话。

    二十年代的上海,是帝国主义和军阀买办的世界。戴笠一直没有谋到正当的职业,或许他的志向并不是谋取正当的职业,而是找到有力的靠山,迅速飞黄腾达。但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戴笠整天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和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鬼混度日。

    当然,戴笠在上海打流的经历,对他以后的特务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的帮助,让他后来在特务工作中游刃有余。

    此时的戴笠却还是个小人物,经常被人称呼为小瘪三。戴笠在沪杭一带几年的闯荡,受尽了欺负和白眼,却仍然没有敲开权贵的大门。

    不过,聂天戈知道,属于戴笠的军统特工时代,不久后就会到来了。

    因此,聂天戈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天赐良机!

    “你这个小瘪三,见了郝爷不请安,还总是躲着,欠债不还,不想活了是吧。”胖子身后的一个彪形大汉狞笑着说,“爷爷送你去黄浦江中喂鱼好了。”

    被人这么奚落,戴笠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很不好看。

    不过,一对四,而且对方还是街上的黑帮成员,戴笠自问逃不出去,只能说好话。

    “戴春风,废话我就不多说了,今天这钱你是必须还。”姓郝的胖子恶狠狠地说,“否则的话,你别想出这个门。”

    “不就是一点钱吗?”聂天戈的声音从后面响了起来,“何必说得这么严重呢?”

    接着,聂天戈走上前去,拱了拱手:“郝老板,这位戴兄弟欠你多少钱,我来帮他还。”

    “那感情好。”胖子朝聂天戈撇了瞥眼珠子,冷声说道,“一共是五十个大洋。”

    聂天戈还没有说话,戴笠就嚷了起来:“我才借你二十个大洋,怎么要还五十个大洋?”

    “利滚利,你都不知道吗?”郝胖子冷笑了一声,“要是等到明天,那就是一百个大洋了。”

    聂天戈不缺这一百大洋,不过,却也不愿意做冤大头。

    略微一沉吟,聂天戈从钱袋里拿出三十个大洋,放在桌面上:“郝老板,山水有相逢,做人不必做得太绝,留条缝隙以后好相见。这样吧,我给你三十个大洋,你把借据拿来销毁,这笔账就算了结,怎么样?”

    “哟,你算那颗葱,和我斧头帮讲规矩。”郝胖子撇了撇桌子上叠起来的大洋,不为所动,“我今天亲自出马,就为了这区区三十个大洋?”

    “郝老板,今天这个面子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你自己看着办吧。”聂天戈呵呵一笑,搬了张椅子在戴笠对面坐了下来,“戴兄弟,我们喝酒。”

    接着,聂天戈是正眼也不瞧郝胖子一眼,只管与戴笠侃大山。

    戴笠也是个人物,见聂天戈一表人才,知道肯定有来历,也强作笑颜,与聂天戈把酒言欢。

    说话间,虎子等人也走了过来。

    “我们团座的面子也敢不给,活得不耐烦了是不?”虎子很是嚣张地从腰间掏出了盒子炮,直接对准了郝胖子。

    郝胖子脸上马上开始流汗了,腿也有些发抖。

    “虎子,把枪收起来。”聂天戈这才抬起头来,笑了笑,“郝老板,我这个兄弟不懂事,说话多有得罪,还请不要见怪。要不,郝老板坐下来一起喝几杯,兄弟我做东。”

    郝胖子的三个手下见对方有十个人,腰间都鼓鼓的,知道这次只怕踢到了铁板上,都不敢吭声了。上海滩不缺亡命之徒,可好歹也要死得有个理由吧。

    郝胖子咬了咬牙,强行笑着拱了拱手:“不知阁下高姓大名,以后也好登门拜访。”

    “我叫聂天戈,来自东北大虎山保安团。”聂天戈呵呵笑着,“郝老板有兴趣的话,随时欢迎大驾光临。”

    流氓遇着兵,有理说不清。郝胖子知道,自己只怕是没有可能再找回这个场子了。

    聂天戈站了起来,拿起了桌子上面的大洋,亲手放进了郝胖子的口袋,笑着说:“郝老板,兄弟今日多有得罪,来日一定登门谢罪。”

    聂天戈这次来上海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不想一来就得罪地头蛇。听说郝胖子是啥斧头帮的人,聂天戈也摸不清底细,这个斧头帮的势力到底有多大,还是谨慎一些好!

    第一一一章 杜老板

    第一一一章 杜老板

    “聂团座从东北来到上海滩,我郝某该尽地主之谊才是。”郝胖子倒也很识时务,不但不走,反而也跟着坐了下来,“小二,给我上最好的酒菜,记在我的账上。”

    这下,聂天戈倒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想结交戴笠,未雨绸缪,却对这个郝胖子没啥兴趣。可人家都已经坐了下来,也不好意思赶人家走了。

    江湖上的人,往往是一笑泯恩仇。谈话间,酒过三轮,几个人马上称兄道弟了!

    不过,坐了没多久,郝胖子就很识趣地告辞了。当然,郝胖子没有忘记到柜台结账。

    “天戈兄,感谢你为兄弟我解难啊,我戴春风来日必有厚报。”戴笠端起了酒杯,满怀感激地说,“我敬你一杯!”

    这也难怪,此时的戴笠在上海滩受尽了白眼,没人高看他一眼。聂天戈与戴笠素未平生,却主动掏出三十个大洋替戴笠还债。要知道,三十个大洋,够寻常人家三个月的生活费了。

    “春风兄,谁都有为难的时候嘛。”聂天戈笑了笑,“一个铜板难死英雄汉。”

    “是啊,我戴春风也算时运不济吧。”戴笠自嘲地笑了笑,随即转换了话题,“天戈兄是初到上海滩吧,如果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我一定不遗余力。”

    “不瞒春风兄。”聂天戈倒不在意在戴笠面前透露自己此行的目的,微微一笑,“我此次来上海滩,就是想采购一批军火,供保安团使用。”

    “这我就帮不上忙了。”戴笠有些遗憾的表情,“不过,天戈兄要买军火,只怕要去找杜老板才行。”

    “杜月笙?”聂天戈脱口而出。

    “嗯。”戴笠点了点头,“上海滩的军火生意,杜月笙老板占了五成以上。”

    对于杜月笙的名声,聂天戈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杜月笙是此时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在上海滩三大亨当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相对于黄金荣和张啸林来说,杜月笙的手法确实高明一些。

    杜月笙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等等。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

    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

    杜月笙的很多海洛因都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法国大市场的,由于上海法租界由河内管理,而不是直接由巴黎管理,这就构成了一个由上海到河内、西贡进而直到马赛黑社会的阴暗交通网,这个网由科西嘉人强大的科西嘉联合会所控制。这个联合会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是黑手党。据西格雷夫的记录,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

    不过,杜月笙虽然为青帮头目,为人却很有骨气,重义气,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出了不少力气,这也是聂天戈最看重的地方!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如果日本人利用上海的租借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借全部毁掉!”

    “春风兄,我与杜老板素不相识,没人引荐哪。”聂天戈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

    “这个好说。”戴笠笑了笑,“杜老板好结交军政界人士,天戈兄为上校团长,直接上门递贴就行。”

    聂天戈大喜,连声说:“感谢春风兄提供的消息,我在这上海滩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哪。”

    戴笠处于落魄时机,而聂天戈又是存心结交,两个人倒是很聊得开来。

    “兄弟我有点小意思,还请春风兄笑纳。”临别时聂天戈让虎子拿过一百大洋,塞进了戴笠的口袋,“我就住这金光客栈,春风兄有空常来坐坐。”

    戴笠的手头却是不方便,倒也没有拒绝聂天戈的馈赠。就这样,聂天戈用一百三十大洋赢得了未来的军统头子戴笠的友谊,这个投资实在划算。

    戴笠走后,虎子第一个嚷开了:“这个家伙就是个小瘪三,团座你都快成散财童子了。”

    也难怪虎子不痛快,黑虎寨以前干的都是打家劫舍的勾当,哪里会向别人施舍钱财啊。

    “我看这个戴春风面向非凡,他日成就非凡。”吴道士却又是语露天机,随即叹了一口气,“不过,此人煞气过重,只怕不好相与!”

    聂天戈笑了笑,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不过,聂天戈可不想冒冒失失地前去拜见杜月笙。对于聂天戈来说,需要一个见面的契机!

    有些事情是急也急不来的,聂天戈就在上海街头闲逛了两天。这天,聂天戈终于逛到了上海滩有名的乾坤大剧场。

    乾坤大剧场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大剧场,在这里,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京剧大腕经常登场演出。

    不过,让聂天戈上心的却是剧院墙壁上悬挂的巨星海报上一个女演员的名字:孟小冬。

    孟小冬是京剧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更因为与梅兰芳的恋情而变得家喻户晓。不过,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就让我来终结这个悲剧吧。”聂天戈喃喃念叨了一句。

    聂天戈知道,杜月笙对孟小冬是情有独钟,在晚年更是娶了孟小冬为第五房太太。而孟小冬人生中的幸福,不在于和梅兰芳的结合,相反,是嫁给杜月笙做老婆!

    第一一二章 初识杜老板

    第一一二章 初识杜老板

    每逢孟小冬演出,杜月笙总是到场捧场,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身为青帮大员,杜月笙的出场总是前呼后拥,热闹非凡。

    在上海滩,杜月笙名声赫赫,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可即便这样,也有人不买杜月笙的面子,居然敢和杜月笙唱对台戏,充当情敌的角色。

    而且,杜月笙的情敌还不只一个,准确地说,是两个。一个自然是当红小生梅兰芳了,而另一个,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身穿一身学生装。

    要说梅兰芳与杜月笙争夺孟小冬这个女人,还算是势均力敌。杜月笙虽然是上海滩的大亨,可梅兰芳早就出名演艺界,声誉极高。

    因此,对梅兰芳,杜月笙也不敢乱来。更何况,杜月笙人重义气,重声誉,讲面子。

    可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也敢在杜月笙面前放肆,这可有些出奇了。要知道,在上海滩,每天都有人被黑帮人员装进麻袋,丢进黄浦江去喂鱼!

    聂天戈却知道,最不怕死,也最容易冲动的人就是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年龄阶段的年轻人还不知道天高地厚,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他们行事,往往感性大于理性,率性而为者居多!

    聂天戈是没有心情来听什么京剧的,可为了孟小冬,归根结底是为了杜月笙,也只能过来捧场了。

    在上海滩,是很讲究排场的。因此,聂天戈进入剧院的时候,把自己的手下也全部带了进去,齐聚在一个贵宾包厢里面。所谓的贵宾,也就是有钱人嘛。

    孟小冬虽然不到二十岁,可京剧唱腔字正腔圆,非常美妙动听,让聂天戈也禁不住好几次起身鼓掌。

    京剧是国剧,聂天戈在后世里听得不多,可到了现场听这原版的京剧,感受大不相同。

    黑虎寨的一帮土匪们哪里听过这么好的京剧啊,一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曲终人散,聂天戈注意到杜月笙没有离开,自然也有意在剧院里稍作逗留。

    杜月笙一袭青袍,斯文人打扮,看起来倒也有几分上位者的气?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