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耀眼。
张宗昌从卫兵手中拿过两个肩章,递给了聂天戈,笑呵呵地说:“天戈,这肩章暂时还没有,只能先用锡箔替代了。等回到奉天,大帅亲自给你授衔,那就威风多了啊。”
聂天戈的嘴角禁不住撇了撇,用锡箔替代肩章,还真只有张宗昌这样的狗肉将军才做的出来!
聂天戈心里也明白,只是升职了,聂天戈实际上还只能管辖保安团这些人,因为张宗昌兵没有说晋升聂天戈为某某旅旅长。
不过,这是好事情,保安团未必就不能升级为旅编制。有了这两块锡箔,聂天戈的保安团扩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殊不知,张宗昌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想把聂天戈拉进来,做个挡箭牌罢了。
要知道,张宗昌半个月来,已经收编了好几万的直军官兵,心里也有些忐忑,怕张作霖大帅找他的麻烦。现在,聂天戈这个大帅义子也升官了,保安团升级为旅,张作霖大帅或许会因此而网开一面,不追究张宗昌的责任呢。
聂天戈虽然是个穿越者,在这个方面,却是远远不如张宗昌这个老兵了。
就这样,被张宗昌给拉下水,还不自知!
张宗昌用两块锡箔做的肩章,就收买了聂天戈,心里很是得意,心情自然高兴。
张宗昌对聂天戈好一阵夸奖,然后又是一翻勉励,最后在聂天戈的陪同下给保安团全体官兵讲话,这才离开。
聂天戈自然是唯唯诺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长官面前,下级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玉麟山距长城关隘冷口约200余里。直军自玉麟山败退后,张宗昌命令部队迅速搜索前进,并在刀尔登民团头子张鹏飞的带领下,绕开直军防地,经过青龙县的马圈子、大仗子,经过数日急行,到达冷口附近。
此时董政国部已抢先在冷口构筑了纵深约七八里路的防御工事,最前面有地雷区,后面有鹿寨、铁丝网,然后是外壕、盖沟等。冷口长城城墙完整,高不可攀,上面有直军防守。冷口南面十里为建昌营,过去是一处防守长城的驻兵之所,后来成了一个较大的村镇。张旅第二营接近冷口董政国师的前沿阵地时,也迅速构筑了简易工事。
张宗昌也很快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
聂天戈看着一屋子的将校锡箔肩章,闪闪发光,觉得实在有些好笑。可是,聂天戈又哪里敢笑出声来,憋得很难受。
张宗昌的部队自入热河以来,除了白俄兵团和骑兵第三团因为不谨慎而吃了大亏,就是在玉麟山恶战了一场,其他的地方基本上是长驱直入,显得很是轻松,比这些军官们战前所预料的要乐观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官们几个仗打下来,部队不但没有减少人员,反而都扩编了,而他们自身的职务,也都在往上蹭蹭升!
这样一来,军官们都盼望着打仗,捞取更多的战功和好处!
于是,主动请缨者不少,献计献策的人也大有人在,会议室里的气氛还是相当热烈!
特别是聂卡耶夫和尚旭东两个人,强烈要求担任正面进攻冷口的任务。
“聂团长,你怎么看?”聂天戈一直没有发言,微笑着倾听,可张宗昌却偏偏找上了他。在张宗昌看来,聂天戈是一员福将。
聂天戈本来是不想出这个风头的,对张宗昌部,聂天戈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可张宗昌点到自己的名字,要是不说点啥,那是对长官部尊重了。再说,聂天戈虽然不想出风头,却也没有做缩头乌龟的习惯。
“军座。”聂天戈只好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卑职认为,敌军冷口阵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聂天戈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聂卡耶夫给打断了。
张宗昌的眉头禁不住皱了起来,这个聂卡耶夫太不懂场合了,这是军事会议,对聂天戈太不礼貌了。
聂卡耶夫和聂天戈之间的矛盾,张宗昌自然很清楚。张宗昌自然是偏向聂卡耶夫,毕竟,聂卡耶夫是他的左膀右臂,而且是嫡系。不过,张宗昌对聂天戈的特殊身份非常顾虑,不但不能帮聂卡耶夫,还要想办法结交聂天戈!
“我们白俄兵团就是专门打硬仗的。”聂卡耶夫两眼冒火地看着聂天戈,对聂天戈夺走了自己的炮兵营一直耿耿于怀呢,“正规军从来不怕打硬仗,只怕没有强硬的对手。要是有足够的火炮,我们白俄兵团拿下敌军冷口阵地,不费吹灰之力!”
聂天戈也火了,聂卡耶夫这是嘲笑自己保安团不是正规军。
“那倒是,我军进入热河以来,白俄兵团战功显赫,比我们保安团要强多了。”聂天戈冷冷一笑,“白俄兵团不是有很多迫击炮,还有山野炮吗?我就等着白俄兵团去立功……”
说到这里,聂天戈有意停顿了一下:“唉,白俄兵团是该开胡了!”
第九十三章 开胡
第九十三章 开胡
聂卡耶夫先前听到聂天戈说白俄兵团战功显赫,禁不住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可很快听到聂天戈说到大炮上面,脸色就变了,很是阴沉。
“我的炮兵营是不是你们保安团拿走了,聂团长自己心里清楚!”聂卡耶夫几乎是在冲聂天戈吼叫了,脸上的表情很丰富,“不过,我们白俄兵团即便没有大炮,也照样可以攻克敌军冷口阵地,你就等着我开胡吧。”
这下,会议室里的军官们都禁不住哄笑起来,连张宗昌都把头转了过去,嘿嘿直笑。张宗昌土匪出身,本来就是个赌棍,对开胡二字的理解自然是比较深刻。
聂卡耶夫还在洋洋得意,冲着四周拱手。
“卡耶夫,开胡是指胡第一把的意思。”聂卡耶夫身边的尚旭东“好心”地提醒了一下,让聂卡耶夫的脸色又变成夸张性愤怒的表情!
“军座,卑职认为如果正面强攻,我军恐怕会伤亡不少。”聂天戈却不管这个老毛子了,看也不看他一眼,继续说到,“卑职建议先打冷口南面的建昌营,可以迫使敌军撤退。”
“你说的轻巧!”聂卡耶夫又忍不住插嘴说,“建昌营在董师背后,中间又隔着长城,怎么过去?”
“方法总比问题多嘛。”聂天戈淡淡地说道,随即就坐下了,一声不吭。
张宗昌的眼神却亮了,和参谋长王翰林对视了一眼,王翰林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白俄兵团明天一早对敌军冷口阵地发动试探性攻击,其他部队做好准备。”张宗昌就沉声说道,“聂天戈和尚旭东留下来,其他人可以走了。”
军官们鱼贯而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张宗昌之所以把尚旭东也留下来,是因为尚旭东这个人很圆滑,标榜义气下的狡诈,是张宗昌所看重的。至少,尚旭东表面上看起来和保安团团长聂天戈的关系不错。
聂卡耶夫和聂天戈之间的矛盾摆到明面上来了,张宗昌不想寒了聂卡耶夫的心,又想结交聂天戈,把尚旭东拉上,看起来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天戈,看来你对如何攻占敌军冷口阵地,已经胸有成竹了。”张宗昌呵呵笑着说,“建昌营的战斗力颇为强大,就让尚旭东协助你来完成吧。”
聂天戈苦笑了一声,却也只有恭恭敬敬地说:“军座,保安团再攻击董师的玉麟山南主峰阵地时,伤亡颇大,一时之间恐怕无力承担战斗任务。”
张宗昌见聂天戈存心推脱,禁不住皱起了眉头。可是,保安团进攻玉麟山南主峰董师主阵地,发生在凌晨四点,谁都没有看到那场战斗时怎么进行的,张宗昌也不好说什么。
要是张宗昌断定董师是主动撤走,对张宗昌部的士气没有任何好处,也不好向张作霖大帅请功。所以,对聂天戈的这个推脱之词,张宗昌是无法训斥的!
“天戈兄。”尚旭东八面玲珑,马上插话说,“你只需要吩咐如何进攻敌军建昌营就好了,其他的进攻任务就交给我吧。”
“是啊,建昌营的战斗力再强,毕竟也只有一个营。”王翰林也笑着打圆场,“有尚旭东旅长出马,自然不会有问题。”
聂天戈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表情很是不甘心:“建昌营可是块肥肉,可惜我们保安团已经咬不动了。”
“天戈。”张宗昌看聂天戈这个表情,倒是乐了起来,“放心吧,灭了建昌营,我算保安团大功一件。”
聂天戈的眼神好像突然亮了很多,笑着说:“我们保安团在偶然的机会中,碰到几个在长城内外放羊的老百姓,听他们说,如果从冷口以西翻山越岭,就可以越过长城,抵达建昌营驻地……”
聂天戈这话半真半假,这里的老百姓确实有人知道这条小路,不过,保安团可没有碰到这样的老百姓!
“好,我马上派人去抓几个放羊的老百姓过来,让他们做向导,偷袭建昌营。”尚旭东大喜,笑嘻嘻地说。
“尚旅长,你的部队是骑兵,只怕无法穿山越岭。”聂天戈“善意”地提醒了一声。
“呵呵,几个步兵营还是有的,对付敌军建昌营绰绰有余。”尚旭东哪里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马上回答说。不过,尚旭东马上反应过来,这战功不能自己一个人吞,还要给保安团一点好处。
“军座,能不能让保安团派一个连帮助我们一起去偷袭建昌营?”尚旭东马上向张宗昌请示。
“你们两个商量着办吧,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三天之内,务必歼灭敌军建昌营。”张宗昌呵呵笑了起来,“到时候,我给你们两个记首功!”
“那我就和聂旅长一起去商议作战计划,定下来以后,再向军座请示?”尚旭东就很恭敬地说道。
张宗昌摆了摆手:“去吧,好好干,我张宗昌不会亏待你们的。”
尚旭东很是亲热地攀着聂天戈的肩膀走了。
“军座,这个聂天戈看来一点都不糊涂啊,既想要军功,又不想出大力气。”王翰林皱着眉头说。
“哈哈,就怕他聂天戈什么都不想要。”张宗昌哈哈哈大笑几声,“年轻人,贪功是正常的。再说,保安团这些日子也确实不容易,又立了许多军功,由着他去吧。”
这个时候,尚旭东却是在和聂天戈讨价还价,商量如何瓜分建昌营的事情呢。
“天戈兄,你派一个连的人马一起行动吧。”尚旭东笑呵呵地说,“到时候,人员武器等收编,我七你三,天戈兄,意下如何?”
“尚团长,我们保安团实在抽不出那么多人。”聂天戈犹豫着,“就派一个排的人过去可好?收编人员我一个也不要,我只要建昌营的迫击炮,另外轻重机关枪给我一半。”
尚旭东略微一沉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行,就按天戈兄说的办!”
尚旭东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爽快,是因为建昌营不一定有大炮,轻重机枪也不一定有机架呢。再说,这一路下来,尚旭东也缴获了不少轻重机枪,在尚旭东看来,现在扩编队伍是首要的,只要聂天戈不在人员收编上提出要求,自己就占了大便宜。
聂天戈最看重的就是部队的火力,极力扩大保安团的火力。至于人员收编,聂天戈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自己已经收编了两千多官兵,都还没有消化下去,贪多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第九十四章 局势
第九十四章 局势
有几个放羊人做向导,尚旭东亲自带领了两个营的官兵,翻越了长城,对直军建昌营进行了袭击。
建昌营突然受到袭击,再加上力量对比悬殊,很快就全营投降。
随着建昌营的覆没,董师面临着被两面合击的危险境地,被迫撤退,溃败南去!
张部跟踪进入冷口后,追击部队先锋已达滦州境内。当天夜间,由于作战行军以来,部队行列极为零乱,虽然敌人退却,整个战局尚未判明。
次日早上,王翰林出外视察地形,张宗昌问道:“你一夜未睡,出去做什么了?”
王翰林笑着说:“我去外面视察地形,以防万一。因为军队零乱,假若敌人打枪,就会不可收拾。看好地形,我们可作准备。挨过今夜,明天我们就可以去缴吴佩孚的械了,那时就要大发其财了。”
张宗昌攻占滦州,就意味着直军的后路已经被奉军截断,山海关、秦皇岛间的直军处于奉军的包围之中。
张宗昌攻下玉麟山,打进冷口,为了直捣山海关方面直军的后方,经昼夜急行军,到了滦州附近。张部除留许琨团防守滦河南北两岸,阻止石门寨方面退却之敌而外,其余部队抢占滦州车站,将路轨切断后,便分头截击敌军!
奉军和直军主力在榆关地区对峙数日后,战事日趋激烈。
直军处于守势,居高临下,占据地利优势。但是奉军精锐部队第三军在张学良,郭松龄的指挥下,前仆后继,奋勇仰攻,双方死伤惨重。
十月七日,在奉军的强烈攻势下,直军力不支敌,九门口被奉军攻破。直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见守城无望,畏罪自杀!
由于榆关前线形势危急,吴佩孚急调后援部队迅速开赴前方,自己也离开北京到滦州坐镇。很快,吴佩孚前往榆关巡视战况,亲自督战,使直军前方的形势得以稳定下来。
而在榆关激战的时候,热河战线的奉军也占领了赤峰。紧接着,直军第三路军争夺赤峰,却不攻而克。原来,这一路的奉军已经奉命向榆关秘密移动,攻占赤峰的目的不是占领,而是为了调动直军。
奉军将主力集中在榆关一带,发动全线猛攻,先后攻占了石门寨,山海关,并且开始进入关内。
吴佩孚凭关据守的作战企图失败后,率部退至秦皇岛,又以舰队运兵三万余人,向榆关方向支援,企图挽救直军的颓势。
而这个时候,冯玉祥班师北京,发动政变,更是让直军部队军心大乱,雪上加霜!
事实上,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刚刚发动的时候,冯玉祥,王成斌,胡静怡,孙玥等人就设想了两种计划:
一种是吴佩孚打胜了,他们就将自己的军队集中到榆关,阻止吴军回来,同时逼迫曹锟任命吴佩孚为东北三省的巡阅使,这是排吴不倒吴的计划。
另一种是吴佩孚打败了,他们就回师北京,发动政变,这是曹,吴并倒的计划。
十月十五日,王成斌和冯玉祥在古北口会面时,就预见了战争形势的发展将不利于吴佩孚。
十九日,冯玉祥接到总部参谋长张放眼的急电,催促冯玉祥部按照预定方针方案发起攻势,以策应榆关方面的作战,电文中有“大局转危为安在斯一举”一句话。
同时,冯玉祥看到战情报告,得知直军在榆关之战中损失惨重,已经势衰力竭。
在这个情况下,冯玉祥认为回师北京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电令孙玥迅速将驻防大名的军队调回南苑,同时下令所属部队将后队改为前队,即刻回师北京。
冯军沿途割断电线,封锁消息,并且以昼夜兼程七十公里的行军速度,迅速杀回北京。
十月二十二日晚上九点,冯军第八旅,第二十二旅两部率先开回北京。随后,陕军胡静怡师也开进通州,隔断了吴佩孚与京东方向的联系。
十月二十三日,陆军检阅使兼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胡静怡,大名镇守使兼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玥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通电。
在电文中,他们把直奉战争说成是吴,张两人的私斗,痛斥吴佩孚“凭战胜之余威,挟元首以自重,视疆吏若仆从,逞一人之忿,兴孤注之师……业经电请大总统明令惩警以谢国人,停战言和用苏民困”。
冯玉祥在此采用了倒吴而暂时不倒曹的办法,还想利用曹锟这个傀儡总统来束缚前方的军事,以制止吴佩孚的反抗行为!
由于冯军秘密回师北京,曹锟在二十三日上午接到通电后才知道冯军回京。随后,孙玥率兵进宫,以保证“总统”的安全,同时,逼迫曹锟表态,给吴佩孚一个适当的名义让他体面下台!
二十四日,内阁通过决议发表四道命令:一,停战言和;二,撤销讨逆军总司令等名义;三,解除吴佩孚的直鲁豫巡阅使及第三师师长等职位;四,任命吴佩孚为青海督办。
二十五日,公府卫队曹世律旅被缴械,从此,曹锟便处于冯军的直接监视之下。同日,冯玉祥,王成斌,胡静怡,孙玥等人在北苑召开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司令兼第二,第三军军长。
另一方面,吴佩孚在榆关前线接到冯玉祥十月二十三日通电后,当时大吃一惊,但又疑心张作霖捏造出来的假通电,以迷惑军心。
二十四日,查明情况属实后,吴佩孚又寄希望胡静怡未必加入政变当中,立即任命胡静怡为第三军总司令取代冯玉祥,并派张惊扰到通州传达命令。
结果,张惊扰被胡静怡扣留起来。
二十五日,一切真相大白,吴佩孚才心慌意乱地把前方作战任务交给张福来主持,自己率领第三,第二十六师各一部约八千余人回救北京。
二十六日,吴佩孚把司令部设在天津,军队达到杨村布防,对冯军采取守势,以待后援。
此时,吴佩孚唯一的希望就是调动齐全元,孙传芳的军队由津浦路北上,调动李济琛,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线北进,两路夹击进攻北京。
北京政变后,津浦路成为直系军阀贯通南北的主要交通线,而山东督军郑士奇,是一个对直系怀有敌意的皖系军阀。
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如果放弃榆关停止对奉系的战争,把全部兵力调到津浦路上来,就有可能控制这条交通要道,以便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各省的直系力量连接起来,使自己战败后转入到一个进可以取,退可以守的机动地位。
可是,吴佩孚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仍然把主力摆在榆关不动,自己仅仅抽调少数兵力回救北京。
而此时,榆关直军因为北京发动政变而军心动摇,已经不可能与声势方张的奉军相抗衡。
在此期间,由于北京政变后情况不明,各省直系军阀对吴佩孚还抱有幻想,甚至,发出了助吴讨冯的通电。
但是,各省援助直军尚未开动,冯玉祥,胡静怡的军队已经达到廊坊,准备进攻天津。此时,在天津做寓公的张绍曾,看到吴佩孚的地位十分危险,便充当中间人,奔走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协调冯,吴言和,但是,这种调停无任何效果。
二十八日,榆关战事发生急剧变化,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从侧翼占领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归路和榆关与天津之间的交通干线,因此,榆关的直军土崩瓦解,从榆关溃败下来。
三十一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缴获了直军枪支三万余支,吴佩孚多年经营的直军主力至此也已经基本瓦解。
至此,第二次直奉战争从九月十五日起到十一月三日止,一共五十多天,以直军主力的全部覆没和吴佩孚的狼狈遁逃而告结束。
第九十五章 东北海军
第九十五章 东北海军
张宗昌在滦州附近收编直军大体完毕后,即挥兵向南追击。11月3日上午7时,张宗昌部猛力进攻芦台,直军张福来部不支,纷纷溃退,至10时退至北塘、塘沽一带。张宗昌部兵过芦台、昌黎、军粮城,直到天津附近,均未遭到大的抵抗。吴佩孚已于11月2日率残部赴塘沽乘华甲轮浮海南下,逃到天津的直军高级将领则均逃入租界避难去了。沿途之上,直军抛弃的武器、弹药、粮袜、被服无数。张部在天津附近略事休息以后,便奉命开到马厂、青县、兴济一带屯扎整编。
当张宗昌的部队控制了天津后,冯玉祥因第二次直奉战争前与段祺瑞、张作霖的联系,便到天津打算与段、张共同讨论全面的局势,但张宗昌既然已经掌控天津,自然不容许其他势力的介入。所以冯到天津后,张宗昌等却准备将冯除掉,冯便跑到意大利租界段祺瑞面前,求段替他说话。段便留他在自己家中,直至后来段到北京组织临时执政府,冯才来京,此时,想收集退下来的军队,已经不可能了。
自向滦州进军以来,张宗昌沿途收集直军投降部队以及散兵游勇,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加强自己的实力。嫡系部队董政国、彭寿莘两部大约有六七万人,均由张宗昌收容改编。因此张宗昌的部队,一时膨胀了七八倍以上。于是,张宗昌将褚玉璞、许琨、程国瑞、王栋、毕庶澄等部队,均扩编为三团制的旅。
另外:聂卡耶夫的白俄兵团也扩编为两团制的旅,为第一梯队。尚旭东的骑兵团扩编为两团制的旅,为第二梯队。
而聂天戈的保安团,张宗昌却没有任何表示,只说等候大帅指示。
李景林在热河听到张宗昌进入冷口,已达滦州,于是追踪赶上,跑了一天一夜,一气急行军走了400多里,也进了冷口。李景林到滦州时,张学良从山海关也到了滦州。张学良见张宗昌收编了这么多的队伍,大为惊异。张宗昌部在滦州附近收编队伍后,所有中下级军官均升为将校级,因更换肩章,来不及换新成品,都用锡箔纸糊成黄铯肩章代替。
张学良就乐了:“长腿,你真行。升级的事,我们也应该赶快办呀!”因为张宗昌身高腿长,所以张学良称呼张宗昌为长腿。
可张学良话虽然说的漂亮,其实心里酸溜溜的!
由于张宗昌战功卓著,俘获大批直军,扩充了自己的部队,故而引起其他奉军眼红。特别是张学良,认为他的三四方面军在吴佩孚那里所获有限,比起张宗昌未免相形见绌,因此在懊丧中与郭松龄大起争吵。这样,也改变了郭松龄在五站校阅时鄙视张宗昌的心理。
还好,张学良见了聂天戈后,郁闷的心情好了很多。
一见聂天戈,张学良就很是亲热地搂住了聂天戈的肩膀,使劲拍了拍。
“天戈,这两个月你可出风头了。”张学良笑嘻嘻地说,“父帅经常称赞你仗打得好,又勇猛,有孙督军的威风。”
“大哥,你就别取笑我了。”聂天戈讪笑着,“我就一个愣头青,运气好罢了。大哥,以后我想跟着你,多学些东西。”
“好啊。”张学良马上高兴了,“这整天打仗,我都觉得很沉闷,哪里有在奉天舒服。”
顿了顿,张学良打趣道:“打了一路胜仗,得了什么好处没有?”
聂天戈呵呵笑着说:“没有,保安团还没有经历过战火的熏陶,这一次就是练兵来了。”
见张学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聂天戈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哥,就收编了两千降兵,还让我头都大了!大哥你想要就给你吧。”
“兵多将广好办事嘛。”张学良就乐了,“要是把人给了大哥,别人不知道,还以为大哥欺负你,我可不干这种事情。”
“大哥,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是制空权,其次是制海权,再其次才是地面上的战斗。”聂天戈就笑着转移了话题,“我们东北军现在的空军在全国范围内事首屈一指的,海军却略显薄弱,这才是个大问题。”
“嗯。”张学良点了点头,“不过,这个海军问题,一下子也难以解决啊。”
见聂天戈在认真地倾听,张学良就解释说:“你还不知道吧,我们东北海军尽管拥有江防,海防两支舰队,以及一所海军学校,但是东北海军的实力还很弱,没有一艘真正的军舰。”
聂天戈倒知道张学良说的不是假话,东北海军才刚刚开始创建不久,基础薄弱。直到毕业于日本海军学校的沈红烈的到来,才开始组建。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吃了吴佩孚的海军的大亏,甚至张作霖的坐车都差点被直军的军舰炮弹给击中。因此,张作霖痛定思痛,对海军建设还是很重视的。
民国十一年,沈红烈被张作霖任命为镇海上将军公署航警少将处长,这也是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部的八大处之一。沈红烈原来只是中校参谋,破格提升为少将处长,这在海军军官中还是空前的。由此,可见张作霖对海军的重视。
此后,沈红烈便放眼全国,大力招揽人才,把他昔日不得志的同学,尽量吸收到东北来。有了这些人才,沈红烈便沉下心来,创建东北海军。
首先,建立东北三省航警学校,以下设有兵学教官,分任航海,船艺,枪炮,鱼雷,轮机,气象,海洋,以及海战术,炮战术等学科,另外还有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教官。
这所海军学校的创办,为东北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必要地人才准备,这也是张作霖命令沈红烈创办该校的初衷。
其次,筹建东北海军舰队。当时东北没有自己的舰队,向外国购买也不容易,只得着手改造商船。向烟台轮船公司购买2500吨级的商船一艘,改造后命名为“镇海”军舰。向日本购买2500吨级的废商船一艘,改造后命名为“威海”军舰。又征召中央中央海军烟台海军学校的8年制毕业生,来东北海军服役,共招来三十余人,解决了舰队基层军官不足的难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获胜。沈红烈向张作霖所作的“海防无虞”的保证,得以实现。从此,张作霖对东北海军的建设更加支持。不就,“威海”军舰也逐渐成军。又将在塘沽接收的1000吨级的俄国破冰船命名为“定海”军舰。还购入300吨级的日本旧鱼雷艇,命名为“飞鹏”军舰。
至此,东北海军舰队就以“镇海”,“威海”,“定海”,“飞鹏”四舰组成。
但是,东北海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微弱,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军舰都没有。
“大哥,听说渤海舰队就在青岛海湾?”聂天戈微微一笑,明知故问。
第九十六章 海圻号
第九十六章 海圻号
“你有办法收编渤海舰队?”张学良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双手抓住了聂天戈的肩膀,用力摇晃着,可见有多兴奋。
这也难怪,要知道,东北海军成立后,面对的劲敌就是渤海舰队。
渤海舰队拥有3艘巡洋舰,2艘炮舰,1艘鱼雷艇,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正式舰队,东北海军根本就不能望其项背!
可问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陆战失败了,奉系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直鲁苏豫皖5省,但是,属于直系的渤海舰队一直龟缩在青岛海湾,不主动投降,这是个大问题。
聂天戈嘿嘿一笑:“大哥,只要你能当上东北海军总司令,我就有办法收编渤海舰队。”
“海军总司令?”张学良微微一愣,“那不就是个空头衔吗?”
“名不正言不顺嘛。”聂天戈诡笑着,“大哥,要是收编了渤海舰队,我们东北海军可就如虎添翼,驻泊在任何一个港湾,都可以先声夺人!”
“你真有把握?”张学良有些紧张地盯着聂天戈,“天戈,这事情可开不得玩笑!”
“大哥,只要你能当上东北海军总司令,我保证半年内和平收编渤海舰队!”聂天戈正色说道,“要是没有完成任务,我愿意接受军法处置。”
张学良又盯着聂天戈看了半天,见聂天戈一脸的认真表情,才点了点头:“天戈,大哥相信你。你等着,我马上给父帅发电报!”
说着,张学良转身就跑了,这风风火火的动作,也让聂天戈觉得很是有趣!
到了晚上,张学良就兴冲冲赶了过来。
“天戈,父帅已经任命我为东北海军总司令了。”一进门,张学良就嚷嚷了起来。
“恭喜大哥。”聂天戈拱了拱手,笑呵呵地说。
“明天我们兄弟两就赶去青岛吧。”张学良就迫不及待地说。
“不急。”聂天戈微微一笑,“再说,要去也是去旅顺,先不去青岛!”
“为什么?”张学良大吃一惊,“渤海舰队在青岛海湾,不在旅顺口啊。”
“大哥,我得到确切消息,渤海舰队的大型巡洋舰‘海圻’号现在必须修理,否则就报废了。”聂天戈就笑着解释说,“北方除旅顺口外,没有可以停放‘海圻’军舰的大型船坞,它只能到旅顺口来修理。”
“海圻号?”张学良的眼神马上亮了起来,“那可是国内最大的巡洋舰,还是甲午战争后,从英国购买的。辛亥革命前,曾经代表我国海军,远渡重洋,赶赴英国伦敦庆贺英皇加冕典礼。另外,海圻号被称为‘海上王’,其航行速度和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一流的。”
“大哥。”聂天戈微微一笑,“海圻号军舰的归附,只是一艘军舰的问题,要还是必须尽快接收整个渤海舰队。不过,海圻号的归附,可以为接收整个渤海舰队排除最大的障碍。”
“那就先解决海圻号!”张学良断然说道,“不过,旅顺可是日本人的地盘,我们的军队进不去,想要强行收编,只怕很难。”
“大哥,最近我们东北舰队由需要维修的船只吗?”聂天戈却牛头不对马嘴,笑着问。
“有啊,镇海号急需修理。”张学良下意识地回答说,随即明白过来,赶紧摇手说,“镇海号可不是海圻号的对手,蚍蜉撼大树,有去无回!”
“大哥,你把镇海号借给我,我两个月内一定把海圻号送到你手中。”聂天戈嘿嘿一笑,“这买卖划算吧。”
“当然划算。”张学良愣了愣,“不要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聂天戈摇了摇头,“不就一个海圻号,怎么敢劳驾我们的海军总司令亲自出手呢,我去就行了。”
“那好!”张学良对旅顺那个地方,还真有些顾忌,就顺口道,“要是你收编了海圻号,大哥我一定重重有奖。”
“呵呵,大哥到时候可别反悔,我要的东西可很贵重。”聂天戈就乐了,半真半假地说。
聂天戈这么卖力,自然是也想拿好处。当然,即便收编了整个渤海舰队,聂天戈要想染指东北海军,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少,年内是很难办到。
聂天戈之所以对收编海圻号这么有信心,也是因为聂天戈知道海圻号上面绝大部分官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一直受到闽系海军的排挤,同东北海军反而更加亲密,这也是他们归附东北海军的心理基础。
而聂天戈要做的,也就是抛出更大的诱饵,让这些官兵们主动向东北海军靠拢!
这个时候,张宗昌的心里乐滋滋的,因为刚接到张作霖大帅的电报。
“效坤老弟呀!啦个巴子可真行啊!这一回吴老二真是栽在你的手里了,等我见着了你的面,非得好好地捶你一顿不可!”张作霖在电话里非常高兴地说,让张宗昌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电话一挂,旁边的参谋长王翰林很有感触:“这下好了,我们寄人篱下这么久,总算出头了!
王翰林这句话,也让张宗昌飘飘然!
其时,奉军不仅张宗昌扩充自己的实力,至若李景林、郭松龄等都扩编了四五个旅不等。等到张作霖乘专车抵达天津参加善后会议,见到前方将领时,勃然大怒,痛骂不已!
“你们是要造反呀,不经我的许可,竟敢擅自扩编队伍,他妈啦个巴的都给我解散!可是,张宗昌编的几个旅,我都承认,因为他在作战时肯出力,叫我痛快。他完成任务时,你们还都在山海关各个地方跟敌人顶牛哪!”张作霖大帅拍着桌子怒骂!
由于战功卓著,张宗昌深受张作霖青睬。战斗结束后,张宗昌被提升为第一军军长,所有从征人员也普遍晋升一级。此时张宗昌的军队已超过了10万人。
奉系虽然是战胜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下属将领的位置与地盘,如杨宇霆、姜登选、张宗昌等,都必须做出妥善安排,否则会出大纰漏。如李景林此次率军出关,一路上是见官就抢,到热河抢都统,到直隶抢军务督办。张宗昌当时带着七八十来万军队,没有适当地盘,涌到天津来,当然不是一个办法。因此奉天军事当局,策划让张宗昌去打直系的齐燮元,借此南下,扩大领土,以便安插一些想做督军、省长的人!
而张宗昌去打直系,自然想拉上聂天戈。可问题是,聂天戈可不想为张宗昌卖命!
第九十七章 阴差阳错
第九十七章 阴差阳错
再说,张宗昌去打齐燮元,中间可麻烦多多,其中有两只拦路虎。一只是山东督军郑士奇,一只是徐州镇守使陈调元。
聂天戈可没有兴趣去惹这么多的麻烦,这完全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