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东北王 > 抗战之东北王第3部分阅读

抗战之东北王第3部分阅读

    锛壹坛腥?本章免费

    聂天戈却不知道,从此以后,“割神”两个字,已经在关东军那里挂了号。

    死在聂天戈手中的第一个日本浪人,就是日本皇族伏见宫家的一个子弟,叫做伏见宫川。

    日本的皇族中,有四大历史悠久的世袭亲王世家,史称“四亲王家”,即伏见宫家,桂宫家,有栖川宫家和闲院宫家,他们可以说是日本贵族社会的主要支柱。

    其中,伏见宫家地位最高,这是因为桂宫,有栖川宫两家,都因为生不出儿子来,在二战中就绝后了,影响微弱。闲院宫家也因为明治初年绝后不得不从伏见宫家引进义子才维系传承。

    因此,这个时代里,日本贵族中最有影响的两大伏见宫,闲院宫实际上都是一门之后。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日本皇室从明治以后就子嗣艰难,或者是不生,或者因为生女不生男,就算是生男也往往精神或者身体有问题。

    而日本皇室和爵位法定男性继承,说起伏见宫家倒是这方面的异类,不但自家子嗣不乏,还能过继给其他华族,甚至曾过继给天皇。第102代后花园天皇,就是从伏见宫家过继的。

    即便如此,他家还有剩余的孩子,便依律封为新的宫家。这些新的宫家的地位虽然不及四亲王家,但因为其数量关系,自然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说起这个伏见宫川,也是伏见宫家的异类。这个家伙自恃学过一点日本剑法,总是一付天下无敌的架势,来到东北后,到处宣扬。

    可没想到,伏见宫川的运气实在太糟糕,碰到聂天戈这个煞星,在聂天戈手下一个回合都没有走过去,就丢掉了生命!

    更悲惨的是,伏见宫川的脑袋还被割掉了!

    一个皇族子弟在东北丢掉了脑袋,在整个关东军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伏见宫川是从营口市过来的,直接导致驻扎在营口的关东军一个叫佐佐木的中队长被撤职!

    不过,因为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丑闻。日本关东军也彻底封锁了这个消息,只是暗查凶手,不惜一切代价为伏见宫川报仇!

    而聂天戈对于这一切,是不知情的。两天后,聂天戈已经出现在奉天市内。提起孙烈臣的督军府,奉天府内的居民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督军府坐落在奉天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大东广场、八王寺湖的南端,府邸占地89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9平方米,房屋40余间。步入“督军府”,但见院落两进,四周青砖围墙,建筑均为青砖合瓦单檐硬山式。前有门房7间,正中为正门,门枕石、角柱均雕有精美的花鸟人物等吉祥图案,门楣雕有“富、禄、寿、禧”4字,东西6间房屋为倒座,后檐出廊,檐下装饰“倒挂楣子”。

    进正门为一进院落,正面客厅7间,前后出廊,明间前出卷棚顶抱厦一间,为通二进院落过道;东西各有出廊厢房5间。二进院落有前出廊正房5间,两山各有耳房一间;东西各有厢房5间,前檐出廊,与正房相通;正房后有青砖小瓦房10间,均有红柱翘廊式走廊;院内青砖漫地,清雅幽静。

    聂天戈一年前来过督军府,因此门口的警卫人员都认识,不需要通传,就可以直接进去。要知道,聂天戈可是孙督军的至亲,虽然警卫人员不知道是什么亲戚,却也不敢刁难。

    只是,黑虎寨的其他弟兄们却被拦住了。聂天戈也不以为意,吩咐这些人自己去附近的荣华客栈住宿。

    孙烈臣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上。

    “舅舅。”聂天戈通过孙家的管家孙立刚的带领,来到了床前。一见孙烈臣双眼深深陷入脸颊,没有多少生机,因为天生的血缘关系,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

    “傻孩子,生老病死是上天注定,有什么好哭的。”孙烈臣听出是聂天戈的声音,居然挣扎着坐了起来,聂天戈赶紧过去扶住了,“舅舅能在临终前见你一面,就很欣慰了。”

    说着,孙烈臣还从被窝里伸出干枯的手,在聂天戈的脸颊上拍了拍,笑着说:“天戈都十八岁了吧,大人了。”

    “嗯。”聂天戈猛点头,鼻子又是一酸。

    “咦!”孙烈臣突然惊呼出声,随即打量着聂天戈,半响后才说,“天戈,你杀过人了?”

    “是的,舅舅。”聂天戈倒也不隐瞒,低声把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说了一遍。聂天戈知道孙烈臣把自己看做是亲生儿子,绝对不会对自己不利,倒也没有一丝提防之心。

    “好,这才像我孙烈臣的外甥。”孙烈臣居然笑出声来,看来心情是真的不错,“只要没有滥杀无辜,杀的是东洋人,那就没错。”

    要是换在别的时候,孙烈臣或许还会有所顾虑。可孙烈臣的生命都已经走向了尽头,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天戈牢记舅舅的教诲,不给舅舅丢人。”聂天戈很是恭敬地说。

    “不过,日本人只怕不会放过你。”孙烈臣叹息了一声,“舅舅时日不多,以后只能靠自己了。”

    “立刚。”孙烈臣又低唤了一声。

    “在。”老管家孙立刚赶紧上前来,“您有什么吩咐?”

    “以后这孙家的主人就是我外甥聂天戈了。”孙烈臣沉声说道,“你要帮衬着天戈,一切以天戈为主。”

    “是。”孙立刚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看来,在聂天戈来之前,孙烈臣就和老管家孙立刚谈过了。

    聂天戈说起大凌河边的战斗与大虎山小镇上杀了四个日本浪人,孙立刚就在场,全部听在耳里,倒是略微有些惊诧。不过,这也更让孙立刚高看了聂天戈这个未来的主子一眼。

    孙烈臣没有子嗣,把一切传给外甥聂天戈,也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

    “可惜啊,我孙烈臣打了大辈子的仗,唯独没有和东洋人真正交过手。”孙烈臣叹息了一声,“东洋人一直对我东北地区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哪。”

    “舅舅,您安心养病,以后有的是机会去杀东洋鬼子。”聂天戈赶紧说道,倒也没有装腔作势,把孙家的继承人资格往外推。

    在这个年代里,有枪有人手,那就是最大的本钱。再说,以聂天戈的身份,受之无愧,没什么好谦让的。

    要是真的谦让的话,只怕反而被人看做是做作了!

    孙家的势力到底有多大,聂天戈心里倒是没底。不过,孙烈臣身为东北的第二把手,家底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十二章 少爷

    第十二章 少爷(本章免费

    不知是什么原因,见外甥聂天戈来了,孙烈臣的精神居然出奇的好,这也让聂天戈很是担心自己这个舅舅是不是回光返照的现象。

    “天戈,和舅舅说说,你对国际国内的局势有什么看法?”孙烈臣有些期待地看着聂天戈,这种眼神让旁边的管家孙立刚很是担心,生怕聂天戈这个毛头小伙子年轻气盛,说出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让自己的主人失望。

    “舅舅,那我就大胆说说自己的看法了。”聂天戈微微一笑,毫不怯场,“要是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还请舅舅指点。”

    “说吧。”孙烈臣兴致勃勃地鼓励着,“大胆说,不要有什么顾虑,这只是我们甥舅聊家常。”

    “民国元年以来,兵革频繁,灾害侵扰,工商凋敝,交通阻梗,盗寇遍地,田园荒芜,民命倒悬。”聂天戈先以二十八个字概括了这个时代中国的多灾多难,让孙烈臣频频点头,就连管家孙立刚都暗自赞叹,看来自己以后的这个少主人还算颇有见地,起码不是不学无术之辈。

    “俄寇倭奴,环伺边陲,忽视耽耽,待机侵犯。”聂天戈又以十六个字概括了当前中国面临的两个最大的敌人俄国和日本,很是精辟。

    “国家多难,非息兵不足以图存。国家危险,已经到达极点,民命绝续堪忧,狂澜急需挽救。”随即,聂天戈又表达了自己对目前国家局势的担忧,然后话锋一转,“然而,现在国内是一个战争纷乱的时代,军阀割据,日益严重,只怕大规模的内战已经难以避免。”

    “外甥以为。”聂天戈随即开始展望未来,言简意赅,“广州政府站在道义上,且实力最强,三年内必然会组织北伐,试图统一中国。”

    “那你认为南京国民政府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统一大业。”孙烈臣饶有兴趣地回答说。

    “非五六年时间不能完成。”聂天戈叹息了一声,“而且,只能是名义上的统一。”

    “此话何解?”孙烈臣见聂天戈说得这么武断,禁不住皱了皱眉头。

    “日本已经制定了先侵占东北地区,然后占领整个中国,继而统一世界的国策。”聂天戈正色说道,“事实上,自民国八年开始,日本的关东都督府已经改称关东厅,实行军政分离体制,原来的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从那以后,关东军独立于关东厅,外务省和满铁以外,成为一支随时可以发动武力,威胁中国安全,干涉中国内政,侵吞中国领土的军事力量。”

    “张大帅兵多将广,几十万精锐军队,难道还抵挡不住关东军?”旁边的管家孙立刚禁不住插话道。

    “这话不假。”聂天戈苦笑了一声,“可日本国的军队实力比我国强,工业比我国发达。论实力,日本国当在我国之上。现代战争,是机械化部队占据优势,不是靠人多就能够取胜的。驻扎在满铁以及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虽然只有两个师团,一万五千人左右。可这些军队都是精锐,而且,其机械化部队依据满铁的运输能力,机动性比东北军强。要是真正打起来,在局部的军事力量上,反而是关东军占优势。再说,日本驻扎在朝鲜的军队随时可以越过鸭绿江,对关东军进行支援。”

    “天戈,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孙烈臣却是问道。

    “之所以说国民政府可以名义上统一国家,是因为随着日本发动侵占东北地区的战争后,势必威胁到各军阀的利益,关系到军阀们的生存,不得不寻求合作。”聂天戈又是苦笑了一声,“到时候,看似统一,实为一团散沙,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你认为东北军最终打不过关东军,东北地区会落到日本人手中?”孙烈臣却是径直问道。

    “是的。”聂天戈毫不犹豫地说,“一来实力对比,东北军趋于弱势。二来等到国民政府北伐时,东北军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投靠日本人,寻求帮助。二是拥兵自重,与北伐军队拼个你死我活,最终实力大减,为日本人所趁。三是投奔国民政府,可即便这样,在国民政府的要求下,势必派精兵入关,帮助国民政府对其他军阀如冯玉祥和阎锡山等人的战争。那样一来,东北地区也是兵力空虚,日本人势必抓住这个机会。”

    “按你这么说,东北地区是很危险。”孙烈臣想了半天,才叹息了一声,“好像也不会有第三种结果,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聂天戈很是无奈地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律。”

    “我之所以创办奉天兵工厂,就是因为国内的武器装备和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孙烈臣倒是同意了聂天戈的观点,“只是,时不待我啊。”

    “舅舅,轻武器倒好解决。”聂天戈笑了笑,“未来的战争是由空军力量和重武器所决定的,我国和日本的差距,主要也集中于此。”

    “天戈,你有兴趣掌管奉天军工厂吗?”孙烈臣随意问了句。

    “我当然有兴趣。”聂天戈想都没想,“不过,只怕只能是梦想。而且,我的理想是当个职业军人,把所有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因此,我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武器生产上面。”

    “哦。”孙烈臣就高兴了,“你能够有这种想法,我已经很欣慰了。立刚,我有些累了,你安排天戈住下吧,让天戈逐步熟悉孙家的产业。”

    “好的。”孙立刚很是恭敬地说。

    “舅舅,您好好休息,安心养病。”聂天戈笑着说,“外甥哪里都不去,一直呆在这奉天市内,陪着舅舅。”

    “嗯,去吧。”孙烈臣摆了摆手,又躺了下去。

    “舅舅,我晚上再来陪您。”聂天戈的心情略微有些沉重,却是强行笑着说。

    然后,聂天戈跟着孙立刚出了卧室。

    “少爷,你来了后老爷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把聂天戈安排到另外一个房间,孙立刚终于称呼聂天戈为少爷了。也就是这么一个转变,显示出孙立刚已经在心目中把聂天戈当成未来的主人了。

    第十三章 张帅义子

    第十三章 张帅义子(本章免费

    第二天,在孙烈臣的病榻前,聂天戈见到了东北地区的土皇帝张作霖。

    这也是聂天戈第一次见到张作霖,从前听说张作霖土匪出身,以为他粗鲁彪悍,可见面之后,却发现张作霖长得非常清秀,个子不高,根本就不像土匪类型的人物。

    聂天戈心里暗自自嘲,自己才是土匪头子聂邱庭的儿子,黑虎寨名正言顺的少当家。看来,还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哪。

    “大帅,列臣别无牵挂,唯独天戈这个外甥放心不下。”孙烈臣有些临终托孤的味道,“列臣不能再服侍大帅了,希望天戈能够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尽管聂天戈很是感动,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很是淡然地看着张作霖。

    张作霖饶有兴趣地打量了聂天戈几眼,略微一沉吟,就笑着说:“列臣,我愿意收天戈为义子。”

    “谢大帅!”孙烈臣马上很是感激地说。

    这下,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聂天戈,个人心思不同。有羡慕,有妒忌,有狐疑,有警惕……

    “天戈拜见义父!”聂天戈倒是丝毫也不扭捏,上前一步,就单膝跪地,给张作霖行了一个大礼。边上的孙府管家孙立刚很是迅捷地端了一杯茶放到了聂天戈手上,聂天戈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很是恭敬地双手奉茶,“义父,请喝茶!”

    本来,这种仪式相当正规,必须走一些复杂的程序,可孙烈臣临终托孤的意思,让一直标榜义气地张作霖无法拒绝,而聂天戈表现得很是光棍,孙立刚更是见机行事,让生米一下煮成熟饭。

    唯一让孙立刚有些担心的是,聂天戈行礼之时居然只行半礼,并没有双膝下跪。可孙立刚哪里知道,聂天戈跪天跪地跪父母,怎么也不可能跪这个才刚刚认下的义父。

    对张作霖这个枭雄,聂天戈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恶感。

    张作霖哈哈哈大笑,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接着把聂天戈给拉了起来。

    “天戈,告诉义父,你有什么本事?”张作霖这话是存心考较的意思,却也给了聂天戈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父帅。”聂天戈很是适应角色转换,一下子把张作霖的元帅称呼给加上了,这种适应能力让孙烈臣和孙立刚两个熟悉聂天戈的人都大为赞叹,“如果天戈估计不错,我们东北军今年秋冬之季节,势必与直系曹锟,吴佩孚之间在山海关,热河一带有一激战。”

    “哦。”张作霖的眉头明显抖动了一下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说说看,此战结果如何?”

    “前年我东北军自北京撤回东北以后,已经开始编练新式军队,并且建立海军,空军和兵工厂,实力大增,取胜把握颇大。”聂天戈微微一笑,侃侃而谈,没有丝毫怯场,“更兼如今的直系政府并非铁板一块,直系将领冯玉祥等人更是心存异心。天戈认为:我东北军一定能在大帅的率领下,一举击溃曹锟,吴佩孚这批乌合之众,重新掌控北京政权,并把势利扩张到热河,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及上海市。”

    顿了顿,聂天戈微微迟疑着说:“不过,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只怕我们东北军无法完全掌控。”

    “此话怎讲?”事关自身利益,张作霖自然是来了兴趣。先前听聂天戈说东北军一定会大胜,张作霖在高兴的同时,也自然有些怀疑这个新收的义子在奉承自己,可听到直系的冯玉祥等将领心存异心,张作霖很是诧异,等聂天戈最后说到无法完全掌控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后,张作霖已经非常震惊于聂天戈的表现了。

    要知道,能够看到这种深度的,如果不是孙烈臣早就教过外甥聂天戈,只怕这个聂天戈还真是个人才。以张作霖对孙烈臣的了解,认为孙烈臣是不会这样做的!毕竟,张作霖和孙烈臣相交几十年,可以说对孙烈臣的性格知根知底。

    再加上张作霖暗自观察孙烈臣的表情,见孙烈臣的眼神里也很是诧异,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父帅。”聂天戈笑了笑,非常自信地说,“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事关浙江,福建,江西,江苏等省军阀的切身利益,尤以浙江的孙传芳为甚!”

    说到这里,聂天戈就打住了,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嗯,你还算有几分见解。”张作霖不置可否地说道,随即哈哈一笑,“天戈,义父一介武夫,只知道拳头硬就是道理。”

    说着,张作霖从腰间掏出了一把银色手枪,递给了聂天戈:“义父也没有准备什么见面礼,这把手枪伴我多年,就送给你吧。”

    “谢父帅。”聂天戈双手接过银色手枪,很是豪气地说,“一枪在手,父帅但有所遣,指哪打哪!”

    “呵呵,指哪打哪,还是打哪指哪,天戈你还是要拿出几分真本事来!”张作霖就乐了,呵呵笑着说。

    聂天戈却是转过身去,看向了坐在床头的舅舅孙烈臣。

    “天戈,舅舅一声戎马倥偬,即便如今半个身子进了黄土,却也不忌讳刀枪!”孙烈臣给了聂天戈一个鼓励的眼神,“既然大帅吩咐了,你遵命就是了!”

    孙烈臣知道聂天戈别的本事或许没有,但天生爱枪,甚至是一种嗜好,应该射术还马马虎虎拿得出手,这才发话说。

    “父帅,那天戈就放肆了。”聂天戈说这话的时候,精气神为之一变!

    “啪”“啪”“啪”

    只听到三声枪响,聂天戈手中的银色手枪枪口微微冒烟,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张作霖身后的两个警卫更是非常紧张地抢到了张作霖的身前,挡在张作霖和聂天戈中间。

    可聂天戈拔枪开枪动作一气呵成,要是聂天戈对张作霖心存不轨,只怕十个张作霖都早已经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

    房间里所有人都吸了一口凉气,眼神往门口方向看去!

    却是门口站在右边的三个警卫人员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额头上面冒着冷汗,原来他们头上的军帽都已经被子弹打飞掉了!

    还好,这三个警卫人员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精英,还不至于被吓破胆,这才没有给张作霖大帅丢人!

    “好枪法!”张作霖脸色微变,随即哈哈大笑,拍了拍手,“宝剑赠英雄,天戈,这把银色手枪和你很配!

    第十四章 兵工厂

    第十四章 兵工厂(本章免费

    见过狂的,没有见过聂天戈这么狂的!

    东北军很多人出身草莽,枪法出众!可也基本上没有人拿别人头上的帽子做靶子的,更没有谁敢拿张作霖大帅的警卫人员头上的帽子做靶子的!

    这不仅仅是枪法好的问题,还必须开枪人需要的身体素质非常过硬!要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要是出了点差错,那可是三条人命!

    开抢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强人!很明显,聂天戈属于后者!

    张作霖本来只是因为孙烈臣的关系,碍于情面,出于义气,才答应照顾孙烈臣的外甥聂天戈。可张作霖很快发现聂天戈还真是文武双全,禁不住是真心有些高兴收了这么一个优秀的义子了!

    以张作霖的身份,那是说一不二!既然认了聂天戈做义子,那就不能反悔。义子聂天戈的优秀与否,也关系到张坐立自身的面子问题!

    “天戈,我和你舅舅有些要事商量,你先出去吧。”张作霖笑着对聂天戈说,“找机会我们父子好好聊聊。”

    有了张作霖这一句话,孙烈臣脸上马上写满了感激涕零四个大字!

    聂天戈自然唯唯诺诺地出了房间,到了房间门口处,对着那三个被自己用手枪打落军帽的警卫人员已拱手:“刚才多有得罪,让几位大哥受惊了,改天一定摆手酒席,赔礼道歉。”

    本来,这三个警卫人员还有些愤愤不平。可听聂天戈这么一说,倒是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好枪法,我们长眼界了!”

    军人就是这样,尊就强者!更何况,聂天戈以孙家继承人和大帅义子的身份,亲自向自己道歉,这几个军人马上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聂天戈倒不担心张作霖有什么看法,自己展现的只不过是枪法而已,在东北,枪法好的土匪多的是,不差自己这一个!

    聂天戈知道张作霖也是土匪出身,本人枪法就很好。聂天戈在张作霖面前,就是想竖立文武双全的形象。要知道,张作霖土匪出身,看重武力毫不出奇。可同时,这个年代的军阀对读书人还是都很看重的。

    东北讲武堂更是张作霖赖以培植年轻军官的手段,前身为奉天讲武堂,创设于民国八年。其中一度易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缘张学良本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其后因种种原因,未前往就读。

    张作霖因思自设军事教育机构,以便解决张学良之读书问题,另一方面,则在培养军事人才,这也是张作霖设立奉天讲武堂的真正动机。

    奉天讲武堂共办三期,教官多为日本士官或陆大毕业生。

    民国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奉败,张作霖大受刺激,认为老的军官及旧的教育方式不合时宜,遂痛下决心,整军经武。

    为了整编部队,首先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作为陆军之编制,装备及训练上的决策机构,东三省之陆军,由整理处统一编制。在人事上,亦重新改组,由吉林督军孙烈臣任职整理处之统监,张作相,姜登选分任副监,参谋长一职位,则由张学良亲自充任。

    聂天戈屈指算来,今年刚好民国十三年,到九月份就会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而这一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学堂的学生来源为部队选拔一半,高中学生招考一半。

    聂天戈却既不是军人,又不是高中学生,充其量念过私塾而已。虽然,现在自己已经是张大帅的义子,但自己的舅舅孙烈臣来日不多,鬼知道张作霖是不是在敷衍张列臣呢。

    因此,聂天戈虽然很想进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却也没有什么把握。这次,露出一手枪法,也是想毛遂自荐。

    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聂天戈倒并不是期待真能学到什么军事知识。这个年代的一些所谓新式军队理论,在聂天戈眼里,还是不值一提。

    不过,现在是战争年代,陆军讲武堂的学生们基本上是要参战。今年是第六期,第四期的学员因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关系,间隙时间大为缩短,因战功升迁颇为迅速。

    而聂天戈知道,在这个年代里,掌握军队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实力,那一切都将是空谈。

    因此,聂天戈把进入陆军讲武堂看做是一种阶梯。而在明年,郭松龄就会发起兵变,在那个时候,聂天戈是必须有所作为的。因为郭松龄兵变失败,就是因为有日本关东军的插手。

    对聂天戈来说,在这个年代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坚决打惨打残日本鬼子。而在九一八之前,聂天戈需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的实力。算算时间,也就七年时间。

    七年,看起来很长,在聂天戈眼里却是不够的。抗日需要能打仗的军队,而能打仗的军队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再加上招兵买马,装备,训练,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积累,聂天戈还有大把的事情需要做。

    让管家孙立刚吃惊的是,聂天戈这个少主人居然提出的第一件要求就是去奉天兵工厂看看。不过,孙烈臣却是非常满意。毕竟,兵工厂花了孙烈臣很大的心血,也算是他的得意之作!

    奉天兵工厂不但能生产,手枪,机枪和子弹等轻武器,甚至能生产迫击炮。

    “孙叔,现在兵工厂的生产类型和产量如何?”聂天戈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少主人而对管家孙立刚有丝毫颐指气使的架势,相反,一直尊称为孙叔。

    “兵工厂现在有机器六千余部,每日可以生产13式79一百余支,枪弹三十万发,年生产13式轻机枪两百余挺,重机枪五十挺。”孙立刚颇为骄傲地回答说,“要不是因为钢材需要进口,还可以扩大生产。”

    一听到钢材需要进口,聂天戈眉头禁不住皱了皱。原料问题可是个大问题,不过,聂天戈并没有再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这个时候,说了也白说。再说,即便兵工厂再发达先进,等到九一八事变,兵工厂就属于日本人了。

    “厂子真大。”聂天戈笑了笑,“员工只怕好几千人吧。”

    “少主人好眼力。”孙立刚恭维了一句,对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兵工厂的员工已经超过一万人了。”

    “这么多人?”聂天戈吃了一惊,随即恍然,在这个年代里,生产效率可不高,手工操作占主体位置呢。一万多人的工作效率,大约和后世里一千人的工作效率差不了多少吧。

    第十五章 帅府之行

    第十五章 帅府之行(本章免费

    “咦!”聂天戈拿起了一支已经成型的捷克毛瑟仿造,嘴里发出一声惊讶的声音,“这枪设计得有些意思,和捷克毛瑟有些区别。”

    原来,这枪和捷克毛瑟的差别在于橄榄状的拉柄头,枪栓内的撞针部,采用内部弹簧的设计。在聂天戈这样的行家手中,自然是一清二楚。

    “聂公子好眼里,这是我们大日本帝国最先发明的,成型于零六年,最早使用在三八式上面。”伴随在旁边的日籍技师佐藤勇之助略微有些激动地说。

    “胡说八道。”却是兵工厂的总顾问白兴马上打断了佐藤勇之助的话,“这是我们奥地利兵工厂与一七年最先发明的,还申请了专利权。”

    聂天戈的嘴唇禁不住抽了抽,看来,关于这个专利的问题还有所争论啊。

    “顾问先生,我赞同您的看法。”聂天戈略微一沉吟,就用流利的英语对白兴说。因为佐藤勇之助是日本人,所以聂天戈没有选择,只能支持白兴顾问了。

    “聂公子的英语真流利。”白兴见聂天戈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高兴,也马上用英语和聂天戈交谈起来。其他人都不懂英语,只见白兴顾问脸上的表情很是高兴,有些夸张,就知道聂天戈和白兴聊得不错。

    这下,孙立刚又高看了自己少主人一眼。

    总顾问白兴就是奥国人,毕业于奥国格兰斯工科大学。

    而聂天戈之所以有意结交,是有目的的。一来可以利用白兴帮忙从国外采购机器,二来也想通过白兴物色一些专业技师。

    聂天戈在奉天兵工厂里只想捞一些油水,并不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里。聂天戈心里很清楚,中日之战非常残酷,敌强我弱,首先就在与武器上的悬殊!

    因此,聂天戈来之前就打定了主意,要想办法利用奉天兵工厂的资源,到关内某个地方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兵工厂!

    这才是聂天戈的终极目标。

    不过,办兵工厂可不比一般企业。首先,资金消耗是巨大的,而现在聂天戈手中只有一万大洋,也许舅舅孙烈臣去世后,遗产会有不少,不过,资金肯定是有空缺的。其次,光有资金也办不了兵工厂,因为武器的制造是需要大量的专业机器和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缺一不可!

    对于资金问题,聂天戈自认难不倒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发财应该不是很难!

    不过,专业技术人员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是因为如此,聂天戈就抓住这个机会,和总顾问白兴搞好关系。

    当然,这些不足为外人道。

    佐藤勇之助被撇在一边,心里很是郁闷。不过,白兴是兵工厂的总顾问,而聂天戈是张作霖的义子,无论那一个人,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技术人员可以得罪起的。

    在聂天戈看来,兵工厂有六千余台机器,实在是有些浪费。聂天戈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想办法从兵工厂里弄出一些机器出去。

    至于生产员工,聂天戈相信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有一千人足够了,起码支持自己以后的武器用量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两班倒,流水作业等现在企业管理手段一旦实施,生产效率毫无疑问,将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不过,聂天戈可没有献宝的意思。这些手段只能用在以后自己的专属兵工厂内,而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要是被其他人偷师了,特别是被日本人偷师,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聂天戈在兵工厂呆了整整一天,东转西转,偶尔会问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让总顾问白兴都难以回答上来!

    至于管家孙立刚,早就不耐烦,找了个借口先离开了。

    第二天,聂天戈专门拜见了一副张大帅张作霖。

    在张作霖的官邸,聂天戈也是第一次见到了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长得颇为帅气,不轨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不过,脸上的表情略显疲惫。这也让聂天戈心中暗自揣测,看来张学良吸食大烟的传言并不是空岤来风啊。

    “参见少帅。”聂天戈毕恭毕敬地参见了张学良。

    “你就是天戈啊,以后叫我大哥好了。”张学良呵呵笑着,倒也非常亲昵,这也让聂天戈对张学良的好感大增,“听父帅说我多了个弟弟,我一直期盼着见到你呢,果然是一表人才。”

    “大哥。”聂天戈这才改口,叫了一声。

    “哎。”张学良看来早就有准备,马上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块怀表,估计也值两百大洋,递给了聂天戈,“这块表就算大哥给你的见面礼吧。”

    “谢谢大哥。”聂天戈倒不做作,落落大方地接了过来,仔细看了看,然后很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里。

    见聂天戈精炼的人情世故,张作霖父子都很是满意。虽然张作霖也是土匪出身,可那已经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既然收下了聂天戈这个义子,那以后聂天戈可也代表着张家的一份脸面哪!

    “天戈啊,以后多向你大哥学着点。”张作霖笑着说,“你大哥现在可是师长了,你多向大哥看齐。”

    “是,以后还请大哥多指点。”聂天戈心里暗自鄙夷,张学良可是个对军事不精通的人,一直依靠着他的老师郭松龄,等到郭松龄兵变后,就失去了最大的屏障。

    聂天戈甚至认为,要是有郭松龄在,九一八事变也许会是不同的一个结局!

    不过,聂天戈嘴上却是很客气地说着。

    “天戈,既然来了,今天就在家里吃中饭吧。”张作霖呵呵笑着,“我让你义母给你收拾出一套房间了,每个月过来住两天吧。”

    “好的。”聂天戈没有犹豫,满口应承。不管怎么样,义子就要有义子的觉悟。首先,要对义父义母恭敬,其次要让少帅张学良满意。至少,在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之前。

    要知道,张学良是个很随意的人,行事往往缺乏理智,感性大于理性。无论是东北易帜,还是西安事变,都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更是因为对老将杨宇霆和常荫槐痛下杀手,其罪名是阻扰易帜。可事实的真相如何,却不得而知了。

    第十六章 逝去

    第十六章 逝去(本章免费

    这个时候,因为有老帅张作霖在,张学良的烟瘾还不是很大,精神状态倒也不是很差,只是略微显得有些疲惫。

    “父帅,天戈有一事相求。”聂天戈见过礼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意。

    “天戈,我们是父子,小六子是你大哥,往后都是一家人了。”张作霖看了聂天戈一眼,大大咧咧地说道,“有什么求不求的,说吧,什么事情?”

    “父帅,不瞒您说,天戈来自黑山县的黑虎寨,落草为寇也是因为日本人所迫,迫不得已而为之。”聂天戈早就打好了腹稿,把所有的责任都往日本人身上推,也算是个不错的借口,让旁边的张学良嘴角一撇,差点没乐出声来,看来自己这个新弟弟口才不错啊。

    “嗯。”张作霖撇了聂天戈一眼,不置可否地说道,“天戈,你有什么打算?”

    事实上,张作霖父子都知道聂天戈的身份,只不过不好点破罢了。以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