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踏秦川 > 踏秦川第89部分阅读

踏秦川第89部分阅读

    良嘴中全身溃烂连处下手的地方也找不到的真正含义。不过此番作为主审官他本来就没打算用严刑来审对于流行数千年的用严刑来逼供他一向持反对态度的审明案情他自有办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你……你知道我是谁吗?”韩信问道。

    “不不知道!”贯高用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打量韩信摇了摇头。

    “我是此次张敖谋反案件的主审官姓韩名信你听说过我吗?”

    “韩信?哪个韩信!韩王韩信还是齐王韩信?”

    “你怎么这么糊涂呢?”韩信笑了笑道:“韩王韩信投靠了匈奴人也就是我们的敌人陛下怎么可能让一个叛徒来审这件案子呢?我当然是齐王韩信了!”

    “齐王韩信?你当真是齐王韩信?”

    “那还有假?当然是齐王韩信!”

    “冤枉啊!我家大王冤枉啊!这事与我家大王无关……”

    贯高再次的咆哮等到他喊完之后韩信道:“咱先不说此事与张敖有关无关就算有关也没什么我自有办法救我这个侄儿。当初他爹张耳就在我手下为将一同破了陈余的大军又在我的保举之下他张家才当上赵王所以说凭我与张耳的这份交情张敖在我面前就跟侄儿一般我的话你可明白?”

    贯高点了点头。

    “你说张耳是我的侄儿我能不救吗?可救得讲究手段方法不能糊里糊涂的救得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找出相应的对策施以援手相救。现在我来问你刺杀当今皇帝这事究竟是不是张敖的意思与他到底有没有关系?”

    “齐王”贯高朝关押张敖的牢房挪了挪嘴道:“你说与张敖关在一间牢房的那两个人是什么人?”

    与张敖关押在一起的两个人都剃着光头一副仆人的打扮韩信再次打量了一眼道:“两个忠心的仆人。”

    “齐王看走眼了这两个人可不是仆人两个人都曾是赵国的重臣。坐在大王左边的那个是宫门朗中令孟舒坐在大王右边的那个是卫尉田叔。刺杀皇帝的事情生之后天下大索缉拿赵国大臣这两人不仅不逃反而剃光头拿铁链把自己锁上冒充赵王仆人入牢伺候。试问齐王如果赵王真是个犯上作乱阴谋反叛的小人两个人会如此忠心吗?再问齐王满牢关押的大臣都认得这两人如果赵王真是刺杀皇帝的主谋这些大臣为何不把两人的真实身份指出来却要为大王隐瞒让大王在坐牢时还能得到悉心的照顾?皆因大臣们都清楚大王的为人知道大王根本不会做出犯上作乱的事情因此才会如此忠心守候。”贯高情绪激动的道。

    “这么说刺杀皇帝的事情确实与张敖无关了?”韩信问道。

    第十一章 以面打点

    高把半眯着的那只眼闭上过了好一会再度睁开眼之色叹了口气道:“天底下无论英雄还是巨寇又有哪一个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这是人之常情!我只要把头点上一点我的父族、母族、妻族就可以从被屠戮的危险之中走出来可我不能点这个头不能把谋反这件事情扣到大王头人你能说这是因为我爱大王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吗?不是!我不点头说此事乃是受了大王指使并非是因为我爱大王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儿着实是因为大王与这件事情无关全是我与赵午擅自拿的主意作的主!那一天陛下在朝堂上对大王横加指责……”

    贯高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详细细阐述了一遍完全按照事实来说里边没有一丝的添油加醋也没有一点的避重就轻说完他艰难的咧嘴一笑道:“齐王我刚才所说便是事情的全部经过望您能如实向陛下禀报救我家大王于危难之中。如此便是做了鬼也会感激齐王的大恩大德。”

    韩信表情复杂的出了监牢来到衙门大堂之上。张良正捧着一卷书籍细细观看听到脚步声抬头一望把手中书籍放下站起身打了个躬问道:“事情如何?整件案子是否审理明白!”

    “张大人!”韩信顺手还了个礼把贯高所说之话毫无遗露的转述一遍道:“照贯高所说。这件事情应该跟张敖没有一丝的关系我们是不是可据此结案写道折子交由陛下定夺?”

    “你以为陛下不知道这事与张敖无关?”张良冷冷一笑道。

    韩信一愣问道:“大王知道张敖是被冤枉地?那为什么还让你我前来审案?”

    “我的傻哥哥啊!”张良拉着韩信在一张椅子上坐下道:“岂不闻卧榻之侧难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代国、赵国两地紧临长城关隘与匈奴人接壤。韩王韩信不听陛下调遣竟敢投了匈奴人。陛下担心赵王张敖也会顺势投了匈奴人。所以想借此时机杀了张敖。取消赵国的封地以除后顾之忧。”

    “卧榻之侧难容他人酣睡?”韩信喃喃了一句道:“张大人陛下要拿掉赵国的封地是他亲口对你说的还是只是你的猜测?”

    “这事陛下又怎会亲口说可整件案情的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大王却不愿接受这个结果。更是派他最信任地你我前来再审不是明摆着要给张敖落实这个谋反地罪名吗?哥哥刚才你入监牢时我想了想觉得要给张敖落实罪名也并非什么难事我们只需改变审讯地目标便可实现。贯高嘴硬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也不愿承认造反的事情跟张敖有关那么我们就审张敖。张敖是个年轻公子哥不像他爹张耳那样是马上赚取功名的英雄豪杰。我想只需把对付贯高的严刑使一半用在张敖身上。他必将顶不住承认这件事情全是他的主意……”

    张良自顾自的说着话韩信整个思索却遨游于九天之外满脑子所想地都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赵国是个小国。只有一郡的封地李信还处心积虑的要除掉他韩信可是有三郡封地的王啊李信能不觊觎他这个王吗?看来下一步要铲除的一便是他了!

    韩信有些明白为什么李信要把他提升为此次围剿匈奴的副总指挥了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只能呆在李信的身边出谋划策而不能带兵出征。围剿匈奴副总指挥?看似个位高权重的职位其实手中地兵权已经被尽剥带来地十万兵马全部被整编于大军之中。一个手中没有兵的王者算个什么东西!

    韩信想李信所以要让他来审张敖的案子其实用意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用这件事情来达到敲山震虎地目地希望他不要再贪恋齐王这个王位主动请缨辞去王这个封位不然张敖今日的下场便是他韩信明天的下场。

    “先收我兵权让我就算要反也不能反。然后敲山震虎留足了面子希望我能主动让出齐王这个王位。看来陛下始终对我不放心使出诸多的手段来让我明白其中道理可惜我却始终被蒙在毂里无法体会陛下的深意还得让张良来提点才能明白!”韩信在心中暗道抬头看了一眼仍在喋喋不休说着话的张良。

    “哥哥你以为如何?”

    “什么以为如何?”

    “转移审讯的目标啊!”

    “我……不知怎么搞的突然之间我有些头晕目眩想回去休息休息。至于该如何审理此案全看张大人的意思!拜托拜托。告辞告辞。”

    “哥哥说的什么话?保重身体要紧这儿的事情小弟一力承担!”目送着韩信离去张良捧起书接着看了起来读到高兴之处忍不住吟唱了一句。良久后他放下书籍抬手轻轻一拍叫来两个衙役吩咐道:“先去抽张敖五十鞭子然后带来大堂问话!”

    韩信出了衙门也不坐车一人行走于繁华的‘’城大街上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迷迷糊糊正走间听到有人喝斥抬头一看竟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赵王宫门前守门的兵卒提枪持剑拦在身前挡住了去路。

    “我……”韩信摇了摇头想亮明自己的身份入宫可又着实不愿就此放了齐王这个王位。犹豫片刻后还是拿不下一个主意转身正欲离去从宫内驶出一辆四马拉的官车近得身侧停了下来从车内跳下一人正是韩敬。

    “哥哥何去?”

    “想进宫见陛下可是却被拦在门外不让进去!”韩信苦笑一下指着拦在身前的兵卒道。

    “这些人都是新来地。哪认得哥哥!其实也怨哥哥若哥哥坐着五匹马来的王车前来他们又哪敢拦着哥哥!”韩敬笑道回头对那队兵卒喝道:“知道他是谁吗?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齐王韩信是当今皇帝任的重臣!你们这些只认车不认人的家伙竟敢拦住他的大驾要是让陛下知道了还不治你们个死罪!都给我看清楚认仔细了以后谁还敢拦他。小心我敲折你们的腿。”

    兵卒们退了下去。韩敬朝韩信拱了拱手道:“哥哥。我还有事就此告辞等办完了事今晚邀上英布、彭越等人前去哥哥府上痛饮不知哥哥是否欢迎?”

    “欢迎!求之不得!”韩信道。送走韩敬之后走入王宫大门递了牌子等着李信召见。

    寝宫地上铺着一张硕大无比的地形图李信趴在地形图前对着‘曲通’、‘东垣’、‘真定’三县一带凝目相视见韩信走了进来。抬头顺口问道:“案件审地如何?”

    “张良还在审着臣有一事相报就赶了过来!”

    “哦!”李信从地形图上站了起来朝韩信招了招手道:“把鞋脱了陪朕站在地形图上研究研究这仗该怎么打?探马刚刚送来了消息‘曲通’地守将是代国名将王喜手下有五万人马。‘东垣’地守将是大将曼丘臣手下有兵马四万左右。‘真定’守将是王喜的弟弟王黄手下兵马大约也是五万。冒顿把代国的兵力全部放在这三县上这三路人马呈品字形防守态势。我军无论攻打哪个县。其余两个县马上便成为两翼相援你说该如何攻打?”

    “攻打这三县不是问题我军人马四十多万。完全可以兵分三路把这三县分割包围使他们尾不能相顾各个将其击破。陛下所担心的应该不是这三县而是另有其虑!”韩信笑道。

    “是吗?说说我担心的是什么?”李信道。

    “陛下所担心的是匈奴两万骑兵?害怕他们会抄我们的后路断我们地粮草!”韩信道。

    “你可有计策不让匈奴断我们的粮草?”

    “臣以为这两万骑兵不足为虑!”韩信指着三县道:“匈奴两万骑兵化整为零隐藏在这三县一带每次攻击必会在某一点聚集之后再行攻击我们可以打敌于将聚未聚之时使敌不能相聚成军敌也就不足为虑了!”

    “十分有理!不过可惜的是这次来的人马全是步兵数千骑兵也是以探查敌情传递消息之用以步兵之慢打骑兵之快只怕不能吧!”

    “以步兵之慢完全可以打骑兵之快因为我们人多!”韩信笑道:“冒顿想以三县为诱饵吸引我军主力然后靠两万骑兵攻击我军后路。臣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将计就计用少于敌人三县之兵的兵力佯攻三县使敌误以为我军主力出动实行两万骑兵聚集打后的战法。而我军主力则以五千人马为一股其中两千人马为主力三千人马再分十队以圆形分散于两千人马之外如此一股人马便可控制方圆五十里的地界三十万大军便可完全控制三县一带所有的地界。匈奴两万骑兵无论在哪个点出现五千人马都可在一个时辰之内赶到打击使其无法聚集形成有效地战斗力。如果他们不寻机逃窜硬要把两万骑兵在那个点聚集起来那么五万人马可在六个时辰之内齐聚围而将匈奴骑兵歼之!”

    “三十万步兵对付匈奴两万骑兵是不是有些抬举了他们不过这个以面打点地方法实在很妙最少可以把匈奴两万骑兵赶出‘曲通’、‘东’、‘真定’这三县一带使他们无法抄到我们的后路有充裕的时间解决了‘代国’兵马主力!对了你刚才说有事要报不知所报何事?”李信拉着韩信地手两人走到椅子前坐下。

    “自从臣为王之后就只能呆在远离陛下的东海不能与陛下把酒言欢促膝长谈的日子久了实在让人难受。所以所以臣恭请陛下夺了臣的王位给臣在朝廷随便找个官职干干也好让臣时时伺候在陛下身侧以尽为臣之道!”

    “这……这话从何说起你有功无过朕怎能夺了你的王位?是不是有人对你说了些什么?”李信皱眉诘问道马上他又笑道:“不过你说的也十分有理朕也十分希望天天跟你在一起喝酒谈天如果可能的话朕真想把你带在身边。”

    “陛下说实话先前臣之所以想当一个王就是为了在家乡的父老乡亲面前扬眉吐气。如今衣锦还乡的事情臣干过了给洗衣服老妈妈一个衣食无忧后半生的承诺臣也实现了臣的父母以王者的身份下葬也办妥了臣今世今生再无憾事唯一的希望就是永远留在陛下的身边……”韩信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李信叹了口气道:

    “既然你主意已定朕再拦着就有些不近情理了!明天早朝你上个折子朕准了你也就是了!”李信轻轻拍了拍韩信的胳膊道:“韩信‘’城之大人口之多商业之繁华朕走遍天下能与其相比的只有咸阳城与洛阳城。你没了王位之后朕改封你为关内候城便是你的食邑所有的人家都得向你交税如何?”

    “谢……谢陛下恩典!”……

    行刺之事终于有了一个说法主谋便是原赵王张敖。不过念在其父的功劳李信特别大赦饶了张敖的死罪其王位被拿掉贬为庶民贯高、田舒、孟叔因为忠心与自身的才干也都被李信大赦调入官府为官。

    韩信连续上了三道折要求辞去齐王的王位李信连续三次驳回其请。然而韩信并不罢手第四次上折要求辞去齐王之位这一次李信终于同意改封韩信为关内候食邑‘’。不明真相的官员暗暗讥笑韩信的愚蠢搞不明白韩信齐王当的好好的为何要辞去王位?

    第十二章 全线出击

    击的任务已经下达彭越、英布、韩敬各率三万人马‘曲通’的王喜、‘东垣’的曼丘臣、‘真定’的王黄。任务很简单让这三路人马多带旗帜佯攻三县防止城中敌人出逃。

    攻打三县仅仅是个计策真正要对付的是左右贤王那两万骑兵。

    三十二万大军依韩信的设想以五千人为一个单位用两千人马组成一个圆阵外围用三千人马组成十个小圆阵环绕着中间的圆阵控制五十里方圆地盘把三县一带布防的严严实实。攻打三县的佯攻进行到第三日‘真定’县东百里开外出现匈奴骑兵聚集的端倪很快五千兵马便赶到匈奴骑兵聚集地方展开防守阵形用强弓大弩阻止匈奴骑兵聚集。

    先到的是匈奴骑兵先头部队大约为千骑组织成一个攻击阵形轮番冲击李信兵马布控的阵地。李信兵马以长枪为垒弓箭拒守严格执行坚守不出的命令等待着后续兵马朝此地增援。

    匈奴骑兵很清楚如果不能迅控制这片土地大军就无法集结!数攻不下之后他们放弃正面攻击的战法改用朝李信兵马两翼以及后阵冲击的战法。熟料李信兵马早有准备正面阵地布下的仅是二千主力两翼及后阵是三千人马以三百兵马为一个单位组成一个圆阵十个圆阵呈半圆形将主阵的两翼以及后阵防守的严严实实历经两个时辰之后。匈奴骑兵攻击达到数十次硬是没把阵形攻破反而损伤了一百多名骑兵。

    此时匈奴骑兵越聚越多人数已近万余。其中有兵有将能列成队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攻击地也达到三千人加上最先到达的那一千骑兵人数接近于四千人。这批人马兵分四路分左右前后准备对李信兵马进行最后一次致命的冲击而这时从四面八方赶来增援的李信兵马也越来越近。对聚集地的匈奴兵马渐成包围之势。

    口袋越缩越小。匈奴骑兵越聚越多。然而大多数的骑兵还处于兵未寻到将将未找到兵无法形成战斗力的尴尬处境。无奈之下左右贤王略一合计定下再次集结的地点命兵马就地解散各自突围。

    用相同地办法五天之内打垮了匈奴骑兵地六次集结。匈奴骑兵集结地地点也由最靠近赵国边境的‘真定’县退到了离赵国边境最远的‘曲通’县以北。

    没了后顾之忧李信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数日之内便拿下了‘曲通’、‘东垣’、‘真定’三县。全歼三县原代国兵马斩杀代国大将王喜生俘大将曼丘臣、王黄。为了一举消灭左右贤王所率的两万匈奴野战骑兵砍掉冒顿的左膀右臂;也为了能拿下代国国都代县生擒叛国的韩王韩信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李信命令所有兵马全部轻装出击。以最快地度与匈奴骑兵拼脚程决不允许匈奴骑兵再度集结穷追猛打一举消灭了这支人马。

    这是一个十足的冒险计划。韩信三次上奏以为如此攻击不妥为了消灭两万匈奴骑兵而把三四十万大军拖入险地实在是得不偿失莫要忘了‘代县’往北‘平城’附近很可能隐藏有三十多万匈奴骑兵没有现身如果被匈奴骑兵包围将会有重大伤亡之危。

    李信何尝不知道这样攻击伴随着诸多的危险可是这一次用三十多万大军对匈奴两万骑兵进行以面打点竟然连战数次而不能把这两万骑兵消灭!他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此时的匈奴骑兵与河南地时的匈奴骑兵已经不同已经完全改变了战法。

    河南地时匈奴骑兵还会展开对攻而此时匈奴骑兵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绝对不展开对攻。在兵力占优的时候他们对敌人进行侵挠直到把敌人累的头晕脑胀疲惫不堪再寻机歼灭。在兵力处于劣势时他们就连侵挠也不屑为只是迅地化整为零从战争上脱离。数场围剿下来动用了三四十万大军歼灭匈奴骑兵数量加起来尚不足千骑!

    是啊!让四十万大军对两万匈奴骑兵穷追猛打万一匈奴骑兵行地是引诱之计四十万大军将陷入三十多万匈奴骑兵的包围之中。可不这样做又能如何一步一步挤到‘平城’?按照韩信的设想把匈奴人从代国地地界挤不出去!不说能不能把匈奴人挤出去就算把匈奴人挤出去了这跟他一战而全歼匈奴骑兵的目地相差太远!为了能够把匈奴骑兵全歼彻底摆脱与匈奴骑兵陷入旷日持久的防守战他觉得拿四十万兵马冒这个险是值得的。

    经过半年的探查李敢已接到黑夫从平城返回到咸阳然而那传说中的匈奴大军究竟隐藏在什么地方始终没有探查出来。不知道敌人藏在何处的危险性一点也不比被敌人包围的危险性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种结果是同样的危险!你行动再慢计划再周详面对从天而降的骑兵同样会陷入被包围的境地所以李信设计了一场大战。他计划用自己所带的四十万兵马做饵把匈奴的所有兵力都吸引出来最好是四十万大军被匈奴骑兵围困于‘代县’。

    ‘代县’的情况早已摸查清楚里边所备粮草足够四十万大军使用半年之久。其实根本用不上半年只要四十万大军能够坚守‘代县’一月聚集在‘雁门’关附近的十五万精锐与聚集在辽西郡附近的十四万精锐便可赶到‘代县’给匈奴骑兵来个反包围。那时内外夹攻以多出匈奴骑兵两倍的兵力怎会击不垮匈奴骑兵?

    就算是一战无法全歼匈奴骑兵但最少将会重创匈奴骑兵。李信还有一招更毒的。他已密令李敢率领骑兵猛虎营以及驻守‘咸阳’地所有骑兵合计五万左右人马赶

    门关’附近待命战争一打响李敢唯一的任务便是兵布防于代国长城沿线将出入长城的路堵死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那时冒顿在‘代县’遭到重创带领残兵败将又无法逃回匈奴地只能往中原的方向逃窜。一个叱咤风云的匈奴大单于。至此将沦落为流窜于中国各地作案的盗匪。只需加以时日便可清剿这股流匪。彻底解决匈奴对中国的威胁。

    这个战略构想李信没有对任何人说包括韩信在内。所以当韩信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只是笑了笑并不解释以强硬的态度推行这个计划。

    在‘穷追猛打不让匈奴骑兵聚集一股作气全歼匈奴野战军主力!’口号地激励之下四十万大军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士气高昂到无以复加凭借两条腿与两万匈奴骑兵展开了赛跑。战线迅向北推移两万匈奴骑兵向后溃退虽然不停地集结起来想阻止敌人地推进但在李信兵马凶猛攻击的现实下不断的溃退而逃。

    很快李信兵马离‘代县’越来越近就在离‘代县’不足百里之遥这当口。两万匈奴骑兵突然失了踪。犹如在空气中消失的泡泡一般再也找不到一点的蛛丝马迹。

    “朕有一种强烈的预感百里之外的‘代县’是冒顿布下地一个惊天陷阱。是他给朕准备好了的一块板就等着朕这块肉躺在上边任其宰割。”李信坐在虎帐中手持一绣节指着帐中挂着的地形图对围坐在下边的韩信、英布等将领道。

    “陛下的感觉没错臣也以为‘代县’是冒顿布下的一个陷阱。我们派出去的探马没有一个回来可见前面阴森恐怖不知隐藏着匈奴多少人马。臣以为冒顿把一座孤城放在这里周围没有一兵一卒把守为的就是让陛下带领大军入主‘代县’然后进行围城!”张良道。

    “张丞相讲这话布有些想不通!”英布摇了摇头道:“为将地都知道攻城作战不如决战于野。匈奴人擅于骑兵作战决战于野对他们有利而攻城作战他们根本不懂甚至没有攻城地利器!匈奴人为何不跟我们野战反而要让出一座孤城让我们据守他们进攻?这不是拿己之短攻人之长吗?”

    “对于英将军的疑问越或许可以解释!”彭越大笑两声道:“越以为匈奴人的野心极大他们想霸占整个中国但苦于中国全部依城据守。所以他们想把我们引诱入城然后拿我们来练习攻城作战好为将来全面入主中国做准备!”

    “彭将军在如此重要地军事会议上作此戏言是不把当今的陛下放在眼里吗?”夏候婴道。

    “夏候将军怎知越说的是戏言不是事实呢?越以为冒顿的这里有问题所以糊里糊涂让出个‘代县’让我们占去!”彭越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

    “冒顿的脑袋有没有问题敬不知道可是敬担心‘代县’表面上看起来是座空城里边似乎连一个百姓都没有!可事实上里边隐藏了一二十万匈奴骑兵想等我军入城之后趁我军不备展开疯狂的厮杀!”韩敬道。

    “管他里边有没有什么阴谋反正占城对于我们有利哙以为先拿下‘代县’为上策至于以后如何办就走一步算一步了!”樊哙道。

    “韩信三次劝朕不可急攻冒进可朕还是领着大军赶到了‘代县’附近诸位爱卿可知其中原因?”李信笑道诸人全都摇了摇头他接着道:

    “因为朕相信只要我们能拿下‘代县’就算立于了不败之地然后调集‘雁门关’与‘辽西郡’的兵马对其进行夹攻!可是到了‘代县’朕反而狐疑起来怀疑这是冒顿的请君入瓮之计。不为别的就凭他将‘代县’坚壁清野不留一兵卒防守这一招上就不得不让朕有此怀疑!韩信你来说说朕的怀疑有没有错?”

    “臣也是如此怀疑的!”韩信拱了拱手道:“从冒顿一入代国臣就察觉出现在的冒顿与以往的冒顿不同了因为他学会使用计策了!先他对陛下故意示弱‘平城’里所留的兵马都是些老弱残兵主力兵马却不知藏在何处。其次他用两万野战兵马且战且退把我们诱到此处明知我们就停留在此也不攻击却留了个‘代县’空城给我们。最后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代县里的粮草足够数十万大军食用半年冒顿为何要留半年的粮草给我们呢?”

    “臣觉得冒顿把‘代县’留给我们是因为代县之中并无一料粮食所谓可供半年食用的粮食只是他给我们的一个假象让我们以为那里有粮草占据此城可守半年之久。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一入‘代县’埋伏在四周的匈奴人马上围城!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我们能守城多久?只怕三天都守不下去!更可怕的是臣还怀疑‘代县’不仅没有一粒粮食而且水源都被他们下了盅如同在‘高阙’时那样想让我们的兵马全部中蛊而死。一无粮草二无水源‘代县’如同是个死城入了城想不死都难!”

    “好毒辣的计!”英布瞪目结舌道。

    “这也仅仅是韩大人的猜测罢了如果我们先派少量人马入城以探究竟他这j计不就破了?”樊哙问道。

    “你以为他会容许我们入城侦查吗?依我之见如果我们大军全部入城也就罢了以少数兵马入城不等兵马回报城中情况匈奴人一定会从四面八方冲杀出来逼得我们退入城中据守!”韩信道。

    第十三章 请君入瓮

    既然冒顿要玩请君入瓮的把戏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身也给他来个请君入瓮的小把戏?”李信把头一仰面无表情的道。

    “陛下的意思是?”韩信问道。

    “你韩信在排兵布阵、出计使策上绝对称得上匈奴人的祖宗还用朕来给你提点怎么办吗?不过使此请君入瓮计有两个难处:其一如何让近四十万大军在匈奴眼皮子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其二:诱匈奴骑兵入城的人马人数不宜过多多则徒增伤亡。可人数又不宜过少少则恐冒顿怀疑。究竟该用多少人马前去诱敌就看你的拿捏了!”李信道。

    “臣领旨!”韩信拱手笑道。

    计划是这样的由少数人马冒充全部大军入城等匈奴人围城之后这些人佯装中计或殐死反抗或假装投降反正把城外的匈奴大军全部骗入城内即可。然后大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代县’城让匈奴人自己品尝自己所酿的苦酒。

    要想此计成功两个条件是必需的正如李信所说的那样第一要把四十万大军从匈奴眼皮子底下消失个无影无踪第二得让少数人马伪装成四十多万大军入城叫匈奴人以为李信中了计所来兵马全部入城。

    对于这两个必要条件韩信并不担心根据他日夜所观察天象得知今夜天空将浓云密布届时将会星月无光漆黑一片四十万大军可趁此黑夜化整为零消失在荒野密林之中。而近来因为已近深秋天气转凉的缘故。每晨总会在相当长地一段时间内大雾密布只要操作得当便可在大雾的掩护之下用一万兵马冒充四十万人马骗得匈奴人上当。他唯一担心的是该由谁来指挥这一万人马使这一万人马圆满的完成任务。

    大雾会来韩信可以算得出。大雾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他却算不出来。所以当大雾散去的时候起诱敌之用的这一万兵马不能有丝毫的慌乱必须用第二套方案来继续迷惑隐藏在暗中窥视的匈奴骑兵。因此这个率领一万人马地将领必是个有极强个人魅力地将领。能够在关键时候起到稳定军心地作用。

    英布自动请缨当了这一万诱敌人马的主将。把一万人马按方形阵的阵型朝‘代县’出。这个方形阵有讲究是韩信经过精心计算之后组织成的方形阵并不同于正规的方形阵。

    正规的方形阵以厚外薄中为基本原则。以一万人马组成的方形阵为例每边所用人马基本上为两千两百多人留在中间偌大地空地里人马仅为一千人起到随时增援受到攻击那一面的作用。有时候为了增加攻击的效果面对敌人冲击的那一面会集中起四千人马左右。这时其余三边的人马减为一千五百左右留在中间的人马依然为一千人马左右。

    如此布阵有两个好处:先敌人能看到的只有阵形外围当他们看到外围密密麻麻的兵马会下意识地认为里边也同外围一样藏着密密麻麻地兵卒会将仅有一万人的方形阵误以为是由三万或者五万人马组成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其次用方形阵攻击起作用地仅是外围如果外围没有溃败。里边的兵卒不会有机会与敌相交。然而当外围溃败之后。里边兵马就是再多也会跟着溃败无法扭转败局。所以用厚外薄中的布阵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兵力!

    这一万兵马起的是诱敌作用。要让一万人马看起来像四十万人马只要外观上像便罢不会与敌直接对抗。所以韩信不能用正规的方形阵来布阵那样的话一万人马只能布起一个方形阵他完全抛弃厚外薄中的原则以两百五十人组成一个与一万人组起来大小相若的方形阵。其中四个边分别用五十人排成一线每人手举一面大旗行走里边五十人则牵马而行马的身上驮着枝丫茂盛的树枝。

    三更时分一万兵马借着漆黑拔营出等到天亮离‘代县’不过三十里四下里果然下起了大雾百步以外看不到一个人影。坐在皇帝撵车上假扮李信的英布挑开车帘一看雾中大旗招展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韩信简直都成半仙了说有雾就有雾说星月无光就星月无光!”英布摇了摇头内心还有一丝的忧虑让御手把车赶离队伍在距行进队伍五十步开外的地方停了下来。

    大旗在雾中忽隐忽现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只能听到整齐的脚步行进声与马匹嘶鸣声如同百万大军正在转移。这下英布放了心让御手把车再次的赶入队伍传下令让兵卒加快赶路务必在雾散之前赶到‘代县’!

    一个时辰之后雾渐渐淡去太阳也慢慢的显露出整个身影。此时先头队伍已近‘代县’的南门不用英布吩咐牵马行走于方形阵中间的兵卒放下马驮着的树枝树杈快步穿叉行走到方阵各处队伍所过之处漫起黄沙。离得远了但见黄沙中的各色旗帜又哪能看出黄沙之中究竟隐藏了多少人马。

    ‘代县’南门五里开外一个两丈余杂草丛生的土丘后边匈奴大单于冒顿盘膝坐在一块皮毡上面前摆着数盘煮好的牛羊之肉正于相陪的左贤王耳孙屠、右贤王须卜呼韩谈笑风生亲兵大将虚邪手握腰间刀柄侍立在左右。

    韩王韩信趴在土丘顶的杂草丛中窥视‘代县’南门的方向嘴中骂骂咧咧轻声念叨:“奶奶个熊老子只是恼怒李信把我封到西北无毛之地才与你们这些禽兽合作希望可以重返韩国故土。你们可好根本不把老子放在眼里。竟让老子干起探马的角色来!唉!有求于人就是如此人格都没有了又

    严可言悔就悔真不该听冒顿这个白痴地白白葬送兵马搞得现在连个兵马也没有只能给他们当儿使唤!”

    看到黄沙之中隐藏的那辆撵车入城韩信停止了咒骂从土丘上爬了下来。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土朝土丘啐了一口。心中暗道:“什么地方不好选。选个坟地喝酒吃肉只盼你等禽兽自此倒大霉。”当转过头面对冒顿时他的整张脸都开始谄笑起来伸手微微一拱道:“大单于呵呵……”

    “都看清楚了?”冒顿问道。

    韩王韩信哪懂得匈奴语眼瞧冒顿脸露微笑眼含平和之色还以为冒顿是让他坐下来一同吃肉。不客气的一屁股坐下拿起一把切肉尖刀割了一块肥肉自顾自的吃了起来。他还真有些饿了天刚刚亮便被虚邪从被窝中提拎出来爬在土丘上一直观察到将近正午肚中早就咕咕叫开始抗议了。

    须卜呼韩从为王开始与李信就有了血海深仇心中怨气横生只盼将来杀了李信入主‘咸阳’城泄一泄这口恶气。有此雄心壮志这两年他是苦练中国话以备将来之用所以还是会说些中国话的。道:“知道我们匈奴人养马、养牛、养羊甚至养骆驼、养驴、养骡等。唯独不养猪吗?”

    “知道你们匈奴人放牧为生养的东西都以食草为生。猪不吃草所以你们不养?”韩王韩信一边朝须卜呼韩点头哈腰说道一边又割了一块肥肉送到嘴里。

    “不对你再猜!须卜呼韩含笑道。

    “那……哦我明白了一定是因为猪跑地太慢你们害怕被以前地秦军或者现在地李信兵马追杀时猪无法逃脱所以你们便不养猪!”韩王韩信很为自己这个解释得意强忍肚痛的危险硬是把大笑咽了回去。

    此话把须卜呼韩气得脸都绿了恨恨道:“不对!我们匈奴人养马是为了作战养牛是为了载重养羊是为了挤奶和吃肉。养骆驼、养驴、养骡都是因为养他们有一定的用处能帮我们匈奴人干活养猪有什么用处?猪除了吃就是睡就跟韩王一样是个十足的废物我们不养废物。”

    “你……”韩王韩信吐中嘴中的肉食握住手中尖刀指着须卜呼韩正要呼骂脖间一凉虚邪已抽出弯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大单于!”韩王韩信感觉自己特别的委屈丢下手中地弯刀想起自己由一个王变成一个不名一文的‘探子’现在连性命都受到了威胁更加的委屈。瘫坐在毡上哽咽道:“您答应过我的您答应等杀了李信后黄河以南的土地归我所有。现在是不是见我手中无兵李信又落入你们的圈套便反悔了要杀我了是不是?”

    须卜呼韩鄙夷的瞧了一眼摆摆手让虚邪收了兵器道:“谁要杀你了?大单于问你都看清楚了没有谁让你也不禀报坐下来便吃说你是猪还说轻你了吗?”

    “我又不懂匈奴语怎会知道大单于是让我禀报情况呢?还以为大单于心疼我在土丘趴了半晌让我坐下来先吃点饭喝点酒暖暖身体呢?”脖子上的刀离去生命得到保障之后韩王韩信尴尬地笑道。

    “我们来这是干啥地?让你爬在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