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踏秦川 > 踏秦川第31部分阅读

踏秦川第31部分阅读

    小性子也霸气十足。什么人能有这等的贵气?什么人又有这样的霸气?能叫九原郡守也得让上三分!我所除了大秦的公主之外世上绝无二人。我又想二世皇帝登基之后大戮本族皇亲只剩一个兴乐公主被人所救逃得一难所以我猜公主必是兴乐公主。公主能与李郡守同道而行。那么救公主将监斩人员以及狱卒全部斩杀的那人必是李郡守。我不明白李郡守为何要犯天险救公主但我知道李郡守如我们一样都是怕见官地。”

    “你很聪明现在我总算知道信哥哥为何想与你结交你要是嫌十倍于县令的酬劳有点少尽管开出价来。”兴乐想着身边若有这样的一个人物肯定充满乐趣喜滋滋的道。

    “并非我不识大体蹬鼻子上脸不给李郡守面子。怪只怪李郡守来得迟点。要是能早来几天刘邦兄弟还在沛县之时我与他商量一下也许就随在李郡守麾下建功立业去了。如今我已答应刘邦兄弟与其共渡难关、同享富贵怎好失信于他!”

    “你太厉害了将来有你这样的一个对头着实可怕。为了能有一个好觉睡我真想杀了你或是杀了刘邦。”李信一边呷着酒一边笑道。

    “谁敢动刘大哥一根毫毛小心我剑下无情!”樊哙、夏候婴、周勃同时抽出腰间佩剑喝道。

    英布向前跨出一步。抽出腰上马刀立在李信身侧怒视三人。

    瞧着架势樊与英布应在伯仲之间。夏候婴与周勃比英布稍逊一筹。不过李信在外边还伏有等十员虎将真要打起来定能让这五人死在此处。萧何也明白其中的强弱虽然以三打一可占上风但隐藏地十人一来他们焉是对手?

    从樊三人的举动来看刘邦并非李信心中想的仅仅是个无赖罢了能让这三人为他卖命着实不简单。

    屋内静了片刻萧何哈哈一笑道:“为使你我不伤和气不如由天来决定!曹参你去将一块绢布撕成两半写上李郡守的名字与刘邦兄弟的名字写好后我们来抓阄。抓住李郡守我负责去说服刘兄弟追随李郡守麾下。抓住刘邦兄弟我们好聚好散彼此不可伤害对方。李郡守你看如何?”

    “此法甚好!”李信笑道。

    曹参起身在两块绢布上写好名字递给萧何。萧何将绢布揉成团放于两掌内握好递到李信面前道:“请李郡守选。”

    “我要右手那个!”李信道。萧何先将左手的绢团放入嘴内嚼了两嚼生咽下去。他这一举动李信没有明白过来是何意思兴乐深凝眉头泛起一阵的恶心。萧何展开右手内绢团一亮上边赫然写着刘邦的大名!

    “看来我们也只能遵天行事!”萧何将写有刘邦字样地绢布揉成团再次的呑入肚中。

    萧何等人既无法收为己用李信也就无心再吃喝下去他起身算了帐下楼带着人马连夜追刘邦而去。兴乐公主在旁喋喋不休的问李信四处招募豪杰是不是想反秦李信觉得刚才的事有些古怪一边细细思量一边敷衍着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那你为何东走西去的四处收人?”兴乐不喜的问道。

    “我怕赵高再这样专权下去大秦必定会完。所以早早的多养些豪杰以备将来护佑子婴为帝。”李信道。

    “这还差不多!”兴乐笑嘻嘻的道:“有时候我觉得你跟萧何一样都是极聪明地人。他看咱俩个一眼就能知道咱俩个的真实身份而你拍拍脑袋一想就知道沛县有他这样地人物总的说起来还是你比较聪明点!”

    “多谢夸赞!”李信轻轻的敲了敲兴乐的脑壳忽然想通萧何刚才是跟自己玩了一个小把戏那两块绢布上一定都写着刘邦的名字所以他才迫不急待的将绢布呑去。“还是他聪明些!”李信摇头苦笑道催促英布加快度出了沛县顺路朝咸阳的地方而去。

    等李信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萧何提笔写了三个锦囊封好递给夏候婴道:“你与樊哙、周勃抄小路与刘邦兄弟汇合若遇到什么难事可打开锦囊相看!”

    “他……不是都已经说好了他还会想着加害刘大哥……”樊哙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小心一点好!记住若遇到什么危险一定要保住刘邦兄弟的性命!”萧何道。

    “遵命!”三人拱手领命出去。

    第十九章 暗杀失手

    底的人讲他的鼻子很高眉骨突出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都喜好带一顶竹皮编的帽子左腿上还长着七十二颗黑。

    那人说罢还感叹了一句:“都说刘邦是个无赖但我看他将来必非凡人。”

    “如何见得?”李信不屑的笑道。

    “你不知道有一天下着大雨雨雾中钻出来一个带着竹皮帽子的人遥遥看去就像是身上长了个龙头的人从雨中钻出把我吓了一跳等走得近了才现来得是他。我可以誓当时没有眼花确实曾看到他的肩膀上长着一颗龙脑袋!一个人能长出龙脸来还是凡人吗?”

    不知怎么搞的李信一直对刘邦不抱什么好感总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潜意识里对他抱着恶意忍不住嘲笑道:“哦一个人的脸能长成龙脸确实够可怕的不过这除了证明他长得丑外并不能说明什么?”

    那人若有所思的看了李信一眼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反驳道:“他一定不是凡人不然他的左腿上怎会长有七十二颗黑。七十二颗不多不少一共七十二颗!”他指了指天神神秘秘的道:“与天上的七十二星宿的数目一样这里边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李信笑了笑心情很愉快的给那人几个大钱把他打走人。不管怎么说一个长相奇异的人无疑就是一个箭靶对于射手来说目标十分的好确认。

    十天后李信率领众人在一处乱葬岗的土坡后边埋伏下来。这是通往丰邑县的必经之路根据探听得来的消息刘邦等人将在今夜亥时从这里通过赶往五里外的丰邑驿站。

    乱葬岗本来是个古战场战国之时有个不大的战役在此生战争结束之后。此处被草草埋了三万多具尸体因此得名。一入夜四周就飘起了鬼火像一群一群萤火虫着点滴的光芒十分地漂亮。可是明明知道这里是乱葬岗知道这些不是萤火虫出的微弱光芒而是死人尸体上散的光芒也就不觉得漂亮胆大的男子都会心有余悸更别说兴乐公主了。

    她十分的害怕双手握住李信的胳膊。指甲已刺穿衣袖掐破里边的肌肤。

    “你害怕?不如我让英布把你先送到丰邑县休息。”正询问疥可曾听到有人前来的李信回头问道。

    “不怕!”兴乐摇了摇头道。

    “那你……”李信指着自己的胳膊笑道。

    “我有些紧张。不想见到杀人。”兴乐抱歉地笑了笑松开双手。这时一阵阴风吹来鬼火四处飘动松林出‘涛涛’声响。她差一点惊叫出来双手又紧握住李信的胳膊。小腿肚开始颤了起来。

    “你……”李信摇摇头不知该如何说兴乐疥压低嗓门道:“公子来了!一共一百三十七人。”

    李信把兴乐的手拂开招来英布保护兴乐将弩轻轻举起。等待着刘邦前来。

    大约过了一刻钟后一队人马赶了过来月亮不是很明依稀可以看清来人地穿带。走在前边的是十个带相同竹帽腰悬短剑的衙役接下来是一队二十人左右的兵卒然后是一百多个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囚犯。带绣帽地把帽沿压的很低看不到他们的长相。那些兵卒们与囚犯们的表情一致脸上都充满疲惫的神情。

    秦律很严。押送囚犯到某处途中延误者——斩有囚犯逃脱者——斩。所以押送囚犯去服劳役并不是件美差为了能够按时到达服刑地点经常要昼夜不停的赶路。为了不让囚犯逃脱往往会给囚犯拴上链锁最少也会把囚犯地手绑上然后像串鱼一样用一根麻绳把他们的胳膊拴连起来以防范他们逃脱。

    李信很惊讶刘邦能以这样的队形行进并且走了这么远竟无一名囚犯逃脱。心中暗暗佩服刘邦为了捞得一个仁厚爱人的名声竟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他不知道带着绣皮帽的那十人中哪个是刘邦从那十人走的方式来看。凭直觉他认为被围在正中间的那人是刘邦。

    带绣帽地十人分三排行进头排的是四个人中间的是三个人走在第三排的也是三个人。他们离此还有三十多步远李信伸出中指沾着口水感觉了一下风用望山瞄准正中的那人。这么远的距离他没有十足的把握射中中间那人射出去的弩箭很可能被走在前边的人挡住。他静静的等着准备刘邦从面前经过时再放箭那时他与刘邦之间地距离只有六步远最少有八成往上的把握射中刘邦。

    二十七步……十六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李信把食指放在弩机上调准呼吸异常冷静地瞄着赶过来的人。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他的眼帘:中间靠右那人是个粗壮的婑子天底下能长出这样身材的人并不多虽然那人带着竹皮帽把帽沿压得极低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那人是樊哙。

    “他怎么会在这里?莫非是萧何现我有意对付刘邦因此派他过来通风报信?一定是这样不然不会十个人都带相同的帽子。”李信心中暗道接连又现头排第三个那人身材像夏候婴三排后边中间那人似乎是周勃。

    “既然他们已知我将暗杀刘邦走在中间的不见得便是刘邦。这一箭若不管是否射的是刘邦也不管所射之人是否射死我都得马上离开此地不然会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这该如何是好?”李信继续想着。

    六步五步……带着竹皮帽的人从李信面前经过兵卒们也从他面前经过等到囚犯们也已通过并走出十步远后他收了弩回头面对不解的人笑了一笑道:“英布去给我抓个囚犯来不能让其他人现!”

    第二十章 借刀杀人

    天七个时辰的不间断行走本不健壮的宋小乙累得两无意识的随在大队后边向前挪动尽量使自己不会被抛得太远。

    前边传来离驿站还有五里地的吆喝声。在天还亮着的时候已有人吆喝过一嗓子那时喊的是离驿站还有十里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时辰竟还有五里。想想还得走上一个时辰他有些气馁真希望有谁打他一闷棍让他能舒舒服服的躺在路边睡上一觉最好能一睡不醒来再也不用继续往前行走。

    “要是能在路边躺着睡一会那该多好?”他心中想着。后边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他已懒得向后张望来得是谁继续向前挪动着。

    脚步声越来越近似直奔他而来他害怕起来刚才想着的能够挨一闷棍好好睡上一觉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紧张的朝后看去只看到一个黑影朝他压了过来。

    宋小乙张大了嘴‘救命’二字并未能喊出来如石块一样坚硬的拳头已砸在太阳岤附近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上有很多璀璨的星星很漂亮很迷人。他躺在温润的草地上想不起来有多长时间没有抬头看过如此美丽的天空贪婪的寻找着北斗七星。他记起了小时候爷爷把他抱在怀里时讲哪七颗星星是北斗七星又该在夜里如何根据北斗七星来分辨方向可以根据北斗七星的指示在无穷的黑暗中辩明方向不会被黑暗所迷惑。

    不远处传来说笑声突然他闻到一股从没闻过的香气很醉人。一张美丽的让他无法形容的俏脸在他眼前出现遮住了夜空。可是他并不生气这张俊脸比星空更让他痴迷。

    “你是谁?是天上的仙女吗?我是不是死了?”宋小乙喃喃的问道。他认为自己一定是死了不然不可能见到如此娇嫩动人的仙女。爷爷曾经说一个人只要做一辈子好事死后就会有个仙女嫁给他。他本来不信。如今信了心中暗道:“为官的都说我有罪!可天不曾欺我天知道我无罪是个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干坏事地好人。”

    不过他又有些迷茫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不然太阳岤附近为何隐隐作痛?双腿为何疼痛难忍?爷爷说死了的好人都不会痛苦的拥有的只有无穷的快乐。只有坏人死了才会痛苦不堪要为自己活着作下的孽受尽一世的痛苦折磨。

    宋小乙闭上双眼寻思自己究竟是死了。还是只不过做了个美梦。他听到那个女子轻轻的问道:“你醒了?”声音很好听就如一只黄鹂站在那里唱着动听的歌谣。可是眼开眼一看却看到一个长相丑陋。脸上刻着一个囚字地大汉占据着刚才漂亮面孔的位置。他吃了一惊手扶地面往后挪了两步半天说不出话来脚上的痛楚也忘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大汉很熟悉像极了偷袭他地黑影。宋小乙不明白他为何要劫自己这个囚犯。但清楚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惶恐的问道:“你们是谁把我打晕劫来此处所为何事?”

    大汉并不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而是转回头去道:“公子他醒了!”

    一个穿着华丽的人走了过来并不嫌弃他一身的肮脏把他扶起来靠着树坐了下去。宋小乙细细打量周围地环境。七八步远的地方燃着一堆大火有十个人围在那里烤火说笑。面前站着三个人一个丑汉一个疑似仙女另一个是平易近人的公子。

    “我们没有恶意把你带来这里只是想问你几个问题!”李信道。

    宋小乙惊惧的点了点头。

    “这次带你们前去山服刑的可是刘邦?”

    宋小乙再次的点了点头。

    “我不明白他既然不捆着你们前行你们为何不趁此机会逃跑?”李信道。

    “逃跑?为何要逃跑?”宋小乙道。

    “我听说去山服刑地人多有死亡。你不怕死吗?”李信道。

    “死?我当然怕死!可是在哪死不是死难道逃跑就不用死了?被官兵抓住岂不是死的更惨?”宋小乙道。

    “哦!”李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兴乐公主笑道:“要是官兵抓不到你不就不用死了?”

    宋小乙摇了摇头道:“就算官兵抓不到我我是活了过来可我的家人怎么办?要知道私自逃跑全家人都会被判城坦之刑的。”

    “可以带他们一起逃跑吗?”兴乐公主道。

    “小姐出身富贵自是不明白我们这些下贱人的难处。我带着家人一起逃跑。吃什么又喝什么最终逃不脱被饿死的命运。如果我一个人吃苦受累。而家人能好好的活着就算死我也愿意。”宋小乙道。

    “原来是无钱之苦逼得他们不敢逃跑!看来并非是刘邦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他深谱这其中地道理因此有此仁厚爱人之举。”李信心中暗道吩咐英布在马上解下十五斤黄金摆在那人面前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宋小乙点了点头又有谁不知这些是什么东西!

    “只要你能拉来三十个囚犯逃出来这些东西就全是你们的。有了钱你不用死家人也不用死。”李信道。

    三十个人也就是每人可分到十两黄金也就是七千多钱足够四口之家美美的活上七八年之久。宋小乙有些不信的问道:“真的?”

    “是不是真的到时自然知道。”李信笑道:“现在就送你回到驿站三天之后还在此处相见只要你能把人带来这些黄金就是你们的!”

    “不知公子为何要这样做?”宋小乙问道。

    “你来我便把黄金给你知道那么多对你并没什么好处!”李信道吩咐英布将他送到驿站。临走之时宋小乙把所处的地形仔细的作了一番打量。

    “信哥哥好毒辣!”等到英布离去兴乐笑道。

    “怎么讲?”李信问道。

    “信哥哥是想借用他人之手除掉刘邦不知我说的可对?”兴乐公主含笑道。

    第二十一章 囚犯逃脱

    邦坐在榻上两脚叉开放于一盆热水之中!水很烫底板传遍他的全身额头上沁出一层细汗一天的劳累也顺着热流消失的无影无踪。大约过了半刻钟当盆里的水有些凉意他拿出干布把脚擦干用袖子抹去额头上的汗珠闭目躺在床上准备安安稳稳睡个美觉。

    有人推门而入从脚步声上可以听出来的是樊哙。他没有睁眼去看等到来人走近榻旁方道:“樊兄弟不去安睡关夜三更跑来此处有何要事?”

    “大哥跑了一个囚犯!”樊哙的面容焦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

    “什么?”已入盛夏刘邦还是被这个消息惊出一身冷汗。他坐起身不信的道:“跑了一个怎么会?来的时候我已给他们交待清楚告诉他们我会好好的待他们千万别做出害了自己也连累家人的事情!怎会跑了一个?”

    樊哙认为自己让刘邦担心是个很大的罪过他暗骂自己怎会如此不会说话又解释道:“也许不是逃跑了周勃说可能是太过劳累晕倒在路旁睡去。”

    “哦!”刘邦稍稍安了心因劳累晕倒在路旁安睡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他道:“可查出丢的那人叫什么名字?”

    “宋小乙!”

    “原来是他?”刘邦暗叹一声。宋小乙这人他了解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不会不顾家人的性命而逃跑一定是累晕了过去。

    “我们快去找找。”他下榻拖着鞋朝屋外走去樊哙抢上前去挡在他的面前道:“大哥夏候兄弟与周勃兄弟已经回头寻找说不定一会便能找回来。”

    “不急不急!”刘邦在屋里踱来踱去嘴中说着不急眼睛却不时的朝屋外瞄去。已经到了子时。屋外的空地上与马棚中传来囚犯的呼噜声。

    “要是找不到人该怎么办?我太大意了不该放任他们不管早知会不见一个人真应该用绳子把他们全部拴起来行走!”刘邦心中想着停下身问道:“萧何不是给你三个锦囊吗?不如我们拆开一个看看看他可曾料到这样的事情。”

    “萧大哥怎会预料的这样的事情!”樊哙有些迟疑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正要拆开夏候婴大步从驿站外闯了进来人未进屋就开始嚷嚷道:“刘大哥。人找到了!我与周勃才刚出驿站没走上几步就见他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问他刚才去了何处他说躺在草丛中眯了一眼。再睁开眼时已不见大队人马只好顺着路往前走还好没有跟丢不然真是闯了大祸。”

    “人呢?”刘邦翘朝驿站外看去大门外黑洞洞地一片。看不到一个人影。

    “这不来了!”夏候婴回头指着门口周勃背着宋小乙正好踏进驿站大门道:“刘大哥用不用把他叫来再询问一下!”

    “不……”刘邦的心彻底安了下来一边把夏候婴与樊哙请出屋子。一边笑道:“大家都赶了一天的路早已劳累不堪都下去休息吧!”

    刘邦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接着又赶了一天的路。这一天来到虞县驿站休息过后第二日早起正准备赶路突然现今天的人少了许多!

    他再次的惊恐起来昨天临睡之前他还查了一遍人数人数不多不少正好够数。怎么经过一夜就少了三十人?他又细细的查了两遍没错是少了三十个囚犯。他害怕起来清楚这是一场蓄意的逃跑自己这条老命看来是要丢了!深悔自己没有像前天夜里想的那样把人用麻绳拴起来以至于今日一下子少了三十人。他命兵卒把所剩下地囚犯看押起来将夏候婴等人叫入屋内道:“本想着去咸阳打探一下消息没料到少了三十个囚犯!这次哥哥是必死无疑此次押送的衙役之中没有夏候兄弟你们三人的名字你们三人回去沛县。看来我要躲藏一段日子等风平浪静之后再与各位兄弟相见!”

    “哥哥!”樊哙叫了一声。道:“哥哥生我樊哙生哥哥死我樊哙死决不离开哥哥一步!”

    “大哥!”夏候婴与周勃也表达了相同地意思。

    “谢谢各位兄弟我刘邦在有生之年能交上兄弟这三位朋友就算是死也值了!”刘邦眼圈一红道

    “大哥准备接下来如何办?”夏候婴道。

    “接下来?也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现在一下子少了三十名囚犯咸阳是无论如何也去不了了只能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躲上一阵子等天下大乱后再回沛县以图大事!”

    “刘大哥或许萧大哥早已料到有此一事不如我们打开一个锦囊看看萧大哥有什么妙计!”樊哙掏出一个锦囊道。

    “拆开来看看也好!”刘邦点头同意樊哙打开锦囊掏出里边白绢一看上边写着四个字——怪力乱神。

    “怪力乱神?”刘邦摇摇头不明白这四字何意。

    “怪力乱神?”夏候婴三人也摇了摇头不清楚这四字是何意。

    “这个萧何有什么话就直说干么非得打这样的哑谜!下次再让我碰到他一定要揪着他问个明白看看这‘怪力乱神’究竟是什么意思?”樊哙摇着大脑袋恨恨的道。

    “怪力乱神?怪力而乱神!”刘邦双眼精光一闪笑道:“明白了我明白了!去把王与武负叫进来我有话给他两个说!”

    ……

    兵卒与囚犯都很奇怪为什么少了三十个囚犯刘邦好像一点事情也没有?队伍继续按原计划往前行进并不给囚犯们拴上一条麻绳以防范再有人逃跑。兵卒们脸有怕色虽然跑了囚犯只会拿官员问罪但想起将要挨上的三十杖责之刑他们怕施刑的手狠直接要了他们地命。

    赶了一天的路入夜时分与蒙县驿站还有百里之遥刘邦带着众人在一家村野酒铺破天荒的请他们喝起了酒。

    酒是劣酒菜也是孬菜但喝酒吃菜的中间他们听到一件悚人听闻的大事!

    第二十二章 怪力乱神

    负与王脚步踉跄的相拥着从野店走出招集在野店红耳赤的兵卒与囚犯聚于一处。面对着前边有躺有爬有立有卧醉态各异的人武负咂吧两下嘴松开搭在王肩上的手朝前走了两步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往地上摔倒摇摇头叫道:“怪事真是怪事!天底下怎会有如此的怪事?”

    被酒精所麻醉暂时忘了自己身份的囚犯们有几个起哄吆喝道:“武头领有什么怪事何不说出来让大家也听听看这事怪在哪里?”

    武负张嘴欲道又回头把王拉到前边与自己站在一起笑道:“这还真不好说说出来大家也不相信或许刚才只是我眼花看走了眼!王兄弟你刚才可曾看到!”武负问道。

    “看到什么我什么也没看到!”王十分肯定的道不过他给武负使眼色不让其说的小动作还是有不少人看到那些看到的人从王的表情人明白王一定也看到武负看到的事情纷纷叫嚷让武负把看到的事情说上一说看看这事究竟怪在何处?

    武负见时机已到与王对视一眼嘿嘿笑道:“今夜刘亭长夜宴大伙我与王兄弟有幸被邀入店内喝酒!刘亭长不胜酒力酒喝到一半已醉卧于席上休息。谁知没过一会功夫不经意的一抬头我竟现有条青龙盘在刘亭长身上。那架势真叫吓人铜铃般的大眼血盆一样的大口倒钩状的利齿闪烁慑人魂魄的光芒。我以为这条青龙要残害刘亭长想起刘亭长对我们的好处虽知不敌也要上前相助!拔出剑没走上两步突然现那条龙并非是要残害刘亭长好像似在保护刘亭长。这事真是从来没有见过我武负没读过书也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自古以来龙都是一种神秘的东西为帝为王者常以真龙自居。在刘邦身上现有条青龙盘踞其意不言自明。

    众人之中蠢笨之人还没品出这其中何意好奇的要进入野店之中瞧个清楚明白纷纷吆喝着要入内一瞧究竟。王拦着众人不让入内大骂武负胡说八道没有的事情也敢乱讲。武负似是受到了很大的冤屈申辩道:“那时你也拔剑而起想必也曾看到青龙我又怎会是胡说八道……”

    两人一唱一和地吵个不可开交。要求入内瞧个清楚明白的人更是相信确要此事相拥着向店门走去。王拼命挡在门口不让众人进入店门一步顿时之间乱成一片。

    还有一二十人并未加入这乱吵吵的行列。其中有几个爬在地上看不出脸色但若抬起头一看马上能够现其面现惶色额头上已渗出豆大的汗珠。这几个人是聪明之人从武负的话语中已猜出刘邦因为囚犯昨夜逃出三十多人。眼看命将不保于是打起造反的主意以身上盘龙来暗示他是真龙附体将来必定会坐上咸阳皇帝的宝座诱惑不明真相的蠢人加入其造反的行列。他们暗暗盘算今夜何时逃走。并带走一些平时交往还算不错地‘蠢’人决不能被刘邦拉入万劫不复之地。

    十来个胆大的早已对自己身份遭遇不满的人心中狂喜坐在那里也不曾一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就是还没弄明白武负所说刘邦身上有龙显现不知是真是假想往下再等上一等瞧上一瞧看刘邦这人是不是那个让自己无怨无悔追随地人。

    “都吵什么呢?天色已晚都快快安睡吧。谁若敢把刘亭长吵醒小心我拧下他的脑袋!”店内传来樊哙嗡嗡的叫喊声众人都十分怕这个愣头青不敢再吵嚷下去随便找了个地躺下休息。

    第二日晨早上一起囚犯少了十来个押送的兵卒也少了四五个刘邦并未放在心上押着囚犯继续赶路。至下午申时四刻队伍行进到两山之间的一条幽长狭谷。正走着前边冒出一阵浓烟。众人惶惶不知生何事。刘邦命囚犯与兵卒靠着阴凉地山壁暂作休息。过了一会一天多未曾看到的周勃从浓烟中钻出赶到刘邦面前道:“大哥前边不远的地方有条十丈长的白蟒挡住去路无法通行不如绕道而行吧!”

    十丈长的巨蟒莫说见过就是听也没有听过。众人更加的害怕纷纷赞同周勃地提议道:“刘亭长我看我们还是绕道而行吧!”

    “不!”刘邦大义凛然的将手一挥道:“大丈夫有路便行焉何能为一条小蛇所吓?大家既然害怕就由我上前将蛇除去继续赶路!”

    众人纷纷拦上前去劝刘邦千万不可犯险。刘邦不听众人之劝钻入浓烟之中。过了大约一刻钟时间浓烟渐渐散去他提着一把带血之剑踏步而还大笑道:“小蛇已被我除去大家可以继续前行只是有一事甚是奇怪我明明一剑将其斩为两段可是一眨眼的功夫那小蛇被一阵清烟带走!”

    刘邦的话才刚说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拄着一根盘根错节的龙头拐杖走至前来指着刘邦骂道:“你因何故杀我儿子?”

    刘邦一脸的茫然问道:“我何时杀你儿子?”

    老妇哭道:“我儿是白帝之子也今日化为白蛇在此地纳凉被你一剑斩杀你为何不认?”正说着那老妇面色突变害怕的倒退两步道:“原来是你原来是你!你是赤帝之子看来我儿当有此劫!”说罢老妇调头便行身后缓缓有清烟散出待清烟散尽再寻时老妇已不知所踪!

    一连两天连续生两件不可思议地事情众人看刘邦的眼神已与以往不同除了仰慕更多的则是畏惧。队伍继续往前走着可是有一件事情刘邦想不通他已依足了萧何所说的达到了怪力乱神的目地为何每天依然还有囚犯逃走。

    第二十三章 刘邦隐砀山

    入夜当囚犯与兵卒都已睡去只剩下几个好友围在日里若无其事的刘邦就会紧锁眉头一副死了亲娘老子的模样长吁短叹不已。

    他拿着一段短树枝拨弄一番面前的火堆将已燃起来的树枝前端在地上磕灭愁眉不展的对着同样愁眉不展的夏候婴等人道:“再这样逃下去过个天囚犯与兵卒也就都逃完了。”

    武负抬起头嚅动了一下嘴唇又把头低下王道:“那天我与武兄弟在他们面前一番的说词他们大都已信大哥是真龙附身睡前我也听他们细细谈论要跟着大哥干番事业谁料第二天就有人改了主意趁夜逃得无影无踪。”

    “还有那天……”周勃接着道:“我们在狭谷的一番做戏可谓是精彩绝伦我这个知根知底的人都误以为真更何况他们这些不知情的人?明明他们都对大哥崇敬畏惧无比谁料还是有人逃走!”他看着刘邦张张嘴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刘邦无奈愁苦的表情也没好意思说出为了请那个年事已高的老太太作一番戏还自掏腰包花了五十个大钱的事来。

    “这人心啊最是难测!我们又不是他们肚里的虫子哪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着什么?唉!要是萧何哥哥在此或许能有个什么法子阻止他们不再逃跑我们几个大老粗字也不识得几个怎能给大哥想出妙计来!”夏候婴说道。

    “难测真的是难测!或许他们还是惧怕于大秦的滛威因此拿捏不定主意这也是人之常情须怪不得他们……!算了萧兄弟不是还留有两个锦囊吗?不如再打开一个看看里边有何妙计!”刘邦看着樊哙说道樊哙闻此言从怀中掏出一道锦囊拆开交给他。

    “大度?大度!是啊与其这样让他们今天逃走几个明天逃走几个。还不如大度的把他们都放走让他们自寻前程!”刘邦站起身围着火堆转了两个圈将写有‘大度’两字的白绢抛入火中燃尽道:“时辰不早了大家都睡吧!这事明日早上再说只希望他们能念我的好到时多留下几个来。”

    天亮起身。看到仍是有四个人逃跑刘邦已无心再往前赶路。带着队伍稀稀拉拉的又往前走了十来里路来到一处偏僻的空阔地方。他让队伍停了下来把人集中起来围着自己站好后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道:“我和诸位一路行来也算是一场缘分如今一百三十七人只剩下我们四十七人。再往山前行也是枉送了性命!大家都散去吧我从此也隐于山林之中呴喘性命待将来有所机会我们再聚一堂以述今日之情。”

    四十七人除了与刘邦相好的樊哙等人之外还有十多个胆大之人早打好了跟随刘邦这个真龙附身地人物大干一场的主意。另二十多人本也有跟随刘邦的打算。但看到几日来不断有人逃脱意志早已不坚此时听到刘邦如此说自是打了离去的主意。但不知刘邦是真心实意让他们走还是故作试探尤其是看到黑着脸的樊哙心中更是怕刘邦只是在作一番试探都不敢有所举动。

    所有的人都表达了愿跟刘邦继续前行的意愿但刘邦知道这些人中颇有几个并非真心实意跟自己的走的。他也没说什么。转身向前走去樊哙等人随在他地身后那十几个胆大之人随在樊哙等人的身后意志不坚的人随在最后。又走了两个时辰地路程刘邦回头一看连带着他的好友只剩下二十四人。他苦笑一声明白留下的人都是死心踏地的愿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让樊哙扑开第三道锦囊锦囊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躲藏!

    “躲藏?我说萧何兄弟啊。天下虽大可全是大秦地天下这让我去何处躲藏?”刘邦拎着那道白绢。来回摆了两摆苦笑道。

    “大哥前些日我们经过下邑那里有座山峰叫砀山山高而林密四处也无啥闲人居住不如我们暂时隐于那里?”周勃道。

    “砀山?如此看来也只能暂时安身于那里!”刘邦点了点头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回头而去经历七八日之后终于赶到砀山。他让樊哙、武负、王留在身边派夏候婴、周勃返回沛县一为可以与萧何互通消息二来也可以趁机打探一些大秦的消息。又过了十来天夏候婴从沛县返回砀山带来了两个消息。其一:一个叫陈胜的人在大泽乡举起反抗暴秦的大旗。其二:萧何让夏候婴稍来话让其稍安勿臊在砀山再躲些时日待时机成熟之后带领人马返回沛县共举抗秦大旗!……

    李信在给宋小乙等人分了黄金之后跟在刘邦身后等其若不去山便趁机除去此人。跟了天后见刘邦的队伍一天比一天少心里更是高兴暗觉刘邦此次必死无疑。这一日他与英布、兴乐三人跟着刘邦地队伍前行十名队长则派出去打探消息。至夜疥快马返回告诉他大泽乡已经起义!

    “造反的带头人可是陈胜与吴广?”李信‘腾’的站起身紧握的双臂问道。

    “确是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疥一边回答一边诧异李信是如何知道起义的头目是陈胜与吴广。联系起前些日子李信寻找大泽乡的所在更是惊讶于李信的未卜先知。

    “大泽乡在何处?可打探清楚?”李信问道。

    “大泽乡距此不远就在泗水郡蕲县东北方向离此大约八九百里路!”疥道。

    “原来在那里!”李信取出泗水郡地形图找出蕲县的方位道:“我在此处等候他们回来你去把那一千骑士调来与我们在大泽乡汇合!”

    后必取蕲县然后向咸阳地方向进。我看还是在蕲县汇合吧!”

    第二十四章 大泽乡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朝庭第四次征召适龄男子前往各边疆阳(今北京密云附近)驻防的一支屯军途经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南)不料天降大雨桥塌路毁一时间九百人的队伍无法前行被困于大泽乡。

    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依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身为阳城县兵屯长的陈胜再一次观察完咆哮的河水顶着斗笠往屯军千人长的住所走去半道上遇到阳夏县兵屯长吴广。

    “陈大哥可否借一步说话?”吴广站在一座破败的土房门前雨水早把他浑身上下打得精湿。

    “哦!”陈胜点了点头随着吴广进入土房。土房本已破败又加上连日来的大雨屋顶四处都漏着水五十个兵卒挤在一块稍微干爽的地方一面躲避着随风扫来的大雨一面互相之间用彼此的体温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