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妃欺不可 > 妃欺不可第1部分阅读

妃欺不可第1部分阅读

    《妃欺不可》

    第1章 封妃

    昭德二十四年,年仅四十四岁的永和帝驾崩,内有皇子夺嫡,诸王动乱,外有西岐、南羯、北锗三国虎视眈眈,东启王朝风雨飘摇,陷入混战僵局。相国张权手执永和帝亲赐宝剑,联合大将军宋毕昇血洗东启宫廷,平内乱,稳朝局,退外敌,拥幼帝郑源徵继位,号天恒,史称“诸王之乱”。

    天恒元年,幼帝郑源徵迎相国张权之女张卿然为后,封大将军宋毕昇之女宋敏舒为贵妃,刑部尚书于方之女于紫紫为淑妃,大赦天下。

    杨氏将一岁的幼子宋敏行哄睡着,吩咐丫头照看好幼子,急急匆匆赶到女儿宋敏舒的住处。果不其然,自己这个小女儿还在睡梦中。

    “舒儿,你怎的还在睡。”

    说罢,又轻抚了抚宋敏舒的额头。

    “娘怎么来了,天亮了么?”

    宋敏舒睁眼就见到杨氏那张温柔美丽的面孔,揉了迷蒙的睡眼,懒懒地坐起来,粉嘟嘟的小脸上写满了十万个为什么。明明天还没亮,怎么就让她起床。

    “随香,伺候小姐梳洗。”

    “是,夫人。”

    丫头打开窗户挑起帘子,光照进室内,打在珠帘上,随着珠帘的频繁晃动,丫头捧着熟悉器具鱼贯而入。杨氏喝了半盏茶的功夫,宋敏舒已经梳洗完毕。

    “舒儿,从今日开始,娘将亲自教导你规矩,半月后入宫,也不会失了规矩,让人拿捏了去。”

    “舒儿都听娘的。”

    宋敏舒眯眼一眼,杨氏慈爱地抹了抹女儿的头,心道,若不是东启王朝历经大乱,幼帝继位为安抚人心,她如何舍得年方五岁的女儿入宫为妃,那劳什子妃子,她的女儿岂会稀罕。她的女儿,

    当配一个一心一意的良人,皇帝虽说尊贵,却不是良人的首选。

    安然享受杨氏的慈爱,宋敏舒暗自吐槽,五岁嫁人,还有比她更小的么?穿越的福利有,米虫的日子当真幸福,副作用有,稚龄嫁人,嫁的还是一个九岁的小屁孩,目前和两个小女孩共夫,将来和一群女人争宠,她还能继续在后宫中当米虫么,这是个苦愁深大的问题。

    宋敏舒正是时下流行的穿越文中的魂穿人士,作为上辈子以混吃等死为目标的无良小白,宋敏舒在穿越后终于享受了五年吃饭穿衣有人伺候,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娘亲杨氏是宋敏舒爹爹的正妻,孝敬父母,体贴夫君,宠爱子女,厚待下人,是京城贤妻良母的表率。可宋毕昇却是东启王朝唯一一个没有妾室的大将军,这与贤良淑德的杨氏功不可没。

    宋府没有各种宅斗,父慈子爱,夫妻和睦,其乐融融。五年中,宋敏舒过得异常舒心,因年纪小,每日里她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醒后有丫鬟伺候,因年岁小无需学针线女工,琴棋书画中只随杨氏学了字,每日练几个大字,小日子可以说过得十二分滋润。

    东启王朝女子十五成年,可成婚。原本宋敏算计得好好的,等她成年后,可以借着杨氏的宠爱在家里多呆两年再嫁人,即便嫁人杨氏也不会亏待她,后路一准安排妥当,她只需要抱着杨氏的大腿,继续享受米虫生涯,谁料永和帝突然驾崩,一场政变后,将她的嫁人时间提早了十二年,她连哭都没地方。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宋敏舒跟着杨氏安安分分学了半月的规矩,杨氏平日里宠爱宋敏舒,到了关键时刻,半点不肯放水,宋敏舒心知皇宫是个吃人的地方,一旦被人抓住小辫子,绝对没的好日子过,规矩再折磨人,她也耐着性子认真跟着杨氏学。

    杨氏作为京城贤妻良母的表率,本身的气度风化自是不凡,在外叫人挑不出一点错,即便宠爱宋敏舒,在对女儿的教养上,却是严格要求。杨氏素来宠爱宋敏舒,一是宋敏舒年纪小,二是宋敏舒平日里虽是个懒散性子,却不是个任人拿捏的糊涂主。半个月的严格训练,宋敏舒规规矩矩学下来,没有一丝懈怠。没有骄纵的大毛病,杨氏相信,即便宋敏舒嫁的人是帝王,在她的安排下,也不会让人轻易动了去。

    “娘当真舍不得舒儿,我的女儿才五岁呀。”

    说罢,杨氏将宋敏舒拥入怀中。

    “娘,女儿就换了个院子,在哪里睡觉都是一样的,娘要是想舒儿,就带着弟弟来看看舒儿,舒儿要是想娘了,就求太后娘娘让娘来看舒儿。”

    “我的女儿。”

    杨氏无奈,面对宋敏舒的童言稚语,心里当真是说不得的苦。一入宫门深似海,母女岂能轻易相见。何况舒儿这贵妃之位,全凭夫君当日血洗宫门拥立新主,震慑外敌所得,那九岁的幼帝一旦羽翼丰满,必定打压昔日功臣。如今张相在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妹妹是当朝太后,嫡女贵为

    皇后,张家满门贵不可言,将来如何,却也不好说。

    “舒儿明日入宫为妃,五岁贵妃,谁能比得上我的女儿。”

    洪亮的声音传来,正是宋毕昇从庭院中走来。

    “夫君。”

    杨氏看向宋毕昇,似嗔非嗔,自家女儿五岁就要嫁人,便是贵妃又如何。

    宋毕昇爽朗一笑,当即抱起宋敏舒,显然刚下早朝就直奔宋敏舒的院子,朝服还未换下。

    “爹爹,五岁的贵妃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敏眨巴着双眼,粉嘟嘟的脸上写满了问号,煞是可爱。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好,我的舒儿就要做这东启王朝的第一人。”

    “是天下第一人。”

    “对,天下第一,我的舒儿是天下第一,哈哈 ”

    宋毕昇抱着宋敏舒,越看越欢喜。女儿长相甜美可爱,虽然年纪小没有长开,将来定是个小美人,他的夫人杨氏可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美人,他的女儿绝对差不了。

    宋毕昇执掌东启王朝兵权,军中素有威名,生性爽朗的他对娇妻很是信服,家宅和睦,儿女双全,使宋毕昇对杨氏更加敬重。

    “夫君不必担心舒儿,明日皇上大婚,夫君定有诸多事宜要忙,舒儿进宫一应事宜我已安排妥当。”

    “夫人辛苦了,家中有夫人操劳,我放心。”

    “夫妻本为一体,夫君说这话见外了。”

    宋敏舒窝在宋毕昇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地方眯着眼睛听二人讲话,这一眯眼,索性就睡了过去,近半月的严格训练,每日早起晚睡,让她有种回到高考前夕的紧迫感。

    “这孩子,竟睡在我怀里。”

    “想来这些日子累着舒儿了,夫君也知她素来懒散,这半月规规矩矩的学规矩,硬是没说一声

    苦。”

    “这才是我的女儿。”

    杨氏交代随香随缘照看好宋敏舒,才与宋毕昇一同离去。宋敏舒睡得沉,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可算将近期缺失的睡眠补了回来。在秋弥堂用过晚饭后,宋敏舒听完祖父祖母的垂训和杨氏交代了一些话,才离开秋弥堂回小唐院。宋敏舒也不急着回房,索性在庭院中荡秋千顺便消化祖父祖母杨氏的话,荡着荡着睡意来袭,睡了过去。翌日一觉醒来,宋敏舒只见屋子里站了两排人,在嬷嬷与丫鬟的服侍下梳洗完毕,穿上特质的嫁衣,戴上珠冠,满身珠宝,让人颇有种珠宝匣子的感觉。

    辞别祖父祖母,宋毕昇和杨氏,宋敏舒坐上花轿,不知经过多少道门,终于抵达她今后所住的宫殿,云阳宫。今日幼帝娶妻纳妾,皇后贵妃淑妃一同迎进宫,可谓东启王朝的第一人。按理说迎娶皇后与封妃不该在同一日,鉴于皇帝年幼,朝政各方势力需均衡,才有了后妃一同入宫,横竖四人年纪尚小,洞房花烛无需赶在今日。

    宋敏舒在花轿中吃了几块糕点,也挨不住一天的折腾,肚子饿,口渴,昏昏入睡,坐在床上,百般不爽,却听得殿外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

    “皇上驾到。”

    小皇帝的速度果真不是盖的,刚下皇后塌,又入妃子殿,怎一个妙字可言。歪了歪了,宋敏舒挥去内心邪恶的想法,眼珠儿转了个弯。今后她可得抱住小皇帝的小腿,才能保证米虫的生活。胳膊小腿不论大小,护她日子舒服就是大爷。

    盖头被揭开,一个身穿吉服的孩子站在宋敏舒面前,幼帝郑源徵稚嫩的面孔映入眼帘。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后宫文,纯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想也没想就开坑了。

    喜欢的点收藏,不喜欢的点叉叉。

    很久不写文,手都生了,不多说,尽力写。

    第2章 请安

    皇家的基因经过众多美女的改造果然不是盖的,郑源徵年纪虽小,一张小脸漂亮的没法说,往后摆明了比她好看。小皇帝年龄虽小,比同龄人成熟不少,这类型的小孩只能在他面前装乖卖萌,否则从小就被否定,她有什么资本抱紧小皇帝的小腿,继续皇宫米虫生涯。

    “皇上哥哥,舒儿肚子饿了。”

    宋敏舒打量郑源徵的同时,郑源徵也在看眼前这个年方五岁的妃子,皇后张卿然十一岁,已经是个不可多见的小美人,淑妃于紫紫九岁,曾在宫宴中见过一面,眉目清丽,长成后必然是一个美人。眼前这个五岁的贵妃宋敏舒,一张粉嘟嘟的脸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听说大将军宋毕昇的夫人杨氏是个美人,料想将来不会差。只是这揭开盖头后的第一句话,让他有几分错愕,小他五岁的妹妹和阳也曾甜甜唤他皇兄。

    “来人,传膳。”

    “遵旨。”

    “皇上哥哥真好,舒儿最喜欢皇上哥哥了。”

    首战告捷,宋敏舒给了郑源徵一个大大的笑容,看来她摆低姿态,是正确的选择,将来做个吃货也不错。郑源徵轻轻一笑,原本清冷的眸子里多了一分暖意。宋敏舒在随香随缘的服侍下换了一身宫装,卸下一头首饰,挽了个简单的髻,只戴了两朵珠花。郑源徵一眼望过去,只见一个穿着粉色宫装的粉雕玉琢的小人儿迎面走来。

    宋敏舒给郑源徵行了一个标准的嫔妃见君礼,在郑源徵的注视下,小眼珠溜溜地转了个圈,正好对上郑源徵的目光。

    “皇上哥哥,舒儿可以坐么。”

    “坐下用膳,你不是肚子饿,别饿坏了。”

    “皇上哥哥一起,娘说好吃的要大家分享。”

    宋敏舒又回了郑源徵一个大大的笑容,在随香随缘的伺候下开始用膳。从寅时起床到现在,郑源徵也累得够呛,看着宋敏舒吃的欢快,只觉肚中空空,□,也一同吃了起来。

    宋敏舒用膳的同时也在认真的打量郑源徵,这个年仅九岁的帝王身上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内敛,皇家儿女本就早熟,历经“诸王之乱”继位的郑源徵更加稳重。生母出身低微,永和帝子嗣不少,能在宫中活下来少不得有几分手段,环境迫人成长。不过孩子终究是孩子,再老成比起朝中那些老j巨猾的大臣,终究嫩了点,以婚姻作为筹码,是下策。

    郑源徵比不过朝臣,与她作比较,她还真没把握能将郑源徵忽悠了过去。虽说两辈子加起来,她的心里年龄超出郑源徵一大截,以她上辈子明显不够用的脑子,外加五年米虫生涯养成的懒散性子,宫斗是绝对不可行的,如今之计只有紧抱小皇帝的小腿,卖萌装乖混日子。好在在杨氏身边卖乖惯了,这一套动作练得炉火纯青,而郑源徵明显吃她这一套。

    “舒儿好好休息,朕还有事,今日就不陪舒儿。”

    “皇上哥哥慢走,舒儿会乖乖睡觉的。”

    “摆驾去德云宫。”

    “皇上起驾。”。

    皇帝就是个操劳的命,白天操心国事,晚上还得安抚嫔妃躁动的心,不是个轻松的活。随香随缘伺候宋敏舒就寝,辅一躺下,就沉沉睡过去。

    “娘娘,该起了,今日要去坤和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去慈安宫给太后娘娘请安。”

    宋敏舒睡得正香,随香在耳边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唤她起床,如果不是熟悉随香的声音,娘娘二字她保不准就认为在叫别人。请安,这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后宫的女人都起这么早?卯时啊,天天五点起床,还不要了她的命。

    “娘娘,该起了。”

    “随香随缘,伺候我梳洗。”

    随香随缘是杨氏为宋敏舒□出的大丫头,绝对忠心。因宫中有规定,陪同宋敏舒进宫的只有随香随缘,宋敏舒想在后宫过舒坦日子,少不得随香随缘二人。

    “娘娘奴婢有话,请娘娘听奴婢一言。”

    说罢,宋敏舒挥退两侧宫女,随香随即跪在宋敏舒跟前。

    “什么话。”

    “宫中规矩大,不比在宋府时,夫人□奴婢和随缘进宫服侍娘娘,是让奴婢替娘娘扫清看不见的麻烦,让娘娘在宫中舒适的生活。娘娘昨日见皇上说的话,奴婢以为不妥,好在皇上不计较,若要计较,治娘娘不敬君主之罪未为不可。宫中人心难以捉摸,若因言语不当被人抓住把柄,难免会吃亏。”

    “往后你多提醒我。”

    “娘娘,您该自称本宫。”

    “本宫知道了,快快起来,还得去给皇后请安。”

    宋敏舒一行人来到坤和宫时,淑妃于紫紫已经和皇后张卿然说了一会儿话。

    “臣妾请皇后姐姐安。”

    “宋贵妃免礼。”

    “淑妃姐姐安。”

    “贵妃有礼了。”

    淑妃还了宋敏舒一礼便坐下,清丽的小脸上神情淡淡,看不出喜恶。皇后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年方十一,已可见将来的绝代风华。

    这请安也是一门学问,宋敏舒上辈子从未接触过这些东西,在宋府时,祖母齐氏不耐烦这套规矩,免了早上请安这一项,只在府中有重大事情时才会例行请安,杨氏疼爱女儿,舍不得将宋敏舒早早唤醒请安,遂养成了宋敏舒日日睡懒觉的闲散性子。宋敏舒今日早起给皇后请安,到现在整个人还是迷迷糊糊,却也察觉到这两人有些排斥她。她略一想,方才明白,昨日郑源徵在云阳宫用膳,让这两个小姑娘惦记上了她。后妃争宠,小事即见真章,可她真没有争宠的心思,谁能保证她吃好住好,谁就是爷,苍天为证。

    “皇后姐姐,舒儿可以吃那些糕点吗,从起床到现在,舒儿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好饿。”

    宋敏舒眨巴着眼睛,殷切的看着皇后,目光时不时瞟向那几盘点心,一副馋嘴模样。

    “木兰,将点心送过去给贵妃尝尝。”

    木兰接到皇后的指示,将点心奉上,随香接过点心,宋敏舒顿时眉开眼笑。

    “皇后姐姐真好,和皇上哥哥一样好,昨日舒儿饿了,皇上哥哥就给舒儿准备了好多吃的。”

    皇后一听,眼中拂过一丝了然,见宋敏舒吃的开心,面有喜色。随香见皇后容色尚好,只觉自己对照看了五年的姑娘了解不够。

    “淑妃也尝尝,这原是张府一个丫鬟的拿手点心,因我喜欢这点心,遂要了这丫鬟入宫。”

    “谢娘娘美意。”

    不过盏茶功夫,宋敏舒解决了一盘点心,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吃的多了些,宋敏舒吃的虽多,吃相却极其斯文,除了速度快了些,让人挑不出毛病。皇后看了看宋敏舒粉圆的脸蛋,又见淑妃吃了一块点心便不再用,收回视线。

    时下以纤瘦为美,皇后与淑妃都是那种纤瘦的小美人,而宋敏舒虽说不上胖,却与瘦绝缘,谈不上美,顶多用可爱二字形容。

    皇后说了些日后同心协力好好服侍皇上的话,然后领着宋敏舒和淑妃前往慈安宫。

    太后是永和帝的皇后,只有晨阳公主一女,早年嫁给西岐三皇子为正妃,如今生有一子一女,颇

    得西岐三皇子欢心。郑源徵的生母宫女出身,因永和帝一次偶然招幸生下郑源徵,母凭子贵得封正四品美人。后因生女和阳公主,坏了身子,在和阳公主三岁时撒手人寰,宫中没有母亲的孩子都活得艰难,若非永和帝猝然驾崩,众皇子争夺帝位,诸王动乱,这皇位最后怎轮到年仅九岁的七皇子郑源徵。郑源徵前面的六位皇子因争夺皇位,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只剩下一个有眼疾的五皇子和七岁的八皇子在京城,分别封为贤王和武王,只等成年便去封地。

    “臣妾请母后安。”

    “皇后免礼。”

    宋敏舒与淑妃依次请安,都只得了一个免礼二字,太后不善言辞?不像啊,没有儿子稳坐后位二十多年的女人,怎么看也不是善茬。宋敏舒退居皇后身侧,预备聆听这位宫斗前辈的教诲。不料

    太后还没开始发言,皇帝郑源徵便来了。

    “儿臣请母后安。”

    即便是贵为天子,这跪拜礼依旧得行,太后不是郑源徵亲生母亲,却是嫡母,而太后能稳坐后宫之首的位置,不单单是因为嫡母身份。郑源徵当日能顺利继位,得到了太后与其亲族的支持。试

    想,太后当时支持的人换成八皇子,郑源徵能有今日地位。

    “皇上请起,坐吧。咱们娘几个今日说说话。”

    “是,母后。”

    “臣妾请皇上安。”

    “免礼。”

    规矩大了压死人,一个个嘴里说免礼,还不是看着她们行礼,真不让人行礼,早干嘛去了。这话宋敏舒断不敢说出口,暗中埋汰却不是一次两次。在古代生活了五年,她始终没能将自己完全转变为古人,在那个人人平等的年代生活了二十多年,即便不平等现象横流,到底不如真正的古代,走到哪里都要行礼,一堆的麻烦。这米虫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做皇宫里的米虫,压力格外的大。

    “哀家听说皇上昨日在云阳宫用膳。”

    宋敏舒听着耳熟,恍然回过神才发觉,太后说的云阳宫可不是她目前的落脚点。她不过是肚子饿了,顺便和郑源徵套了个近乎,引来皇后和淑妃的排斥也就罢了,居然招来太后的惦记,至于么。她才五岁啊,没有长一张妖孽祸水脸。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将文存在存稿箱,结果出了问题,还好亲提醒,这就送上第二更。原计划暂时定在每天19:00更新,明天再试试存稿箱,如果再出问题,就只能手动上传

    第3章 听训

    太后这话说小了是关心皇帝,说大了是告诫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一切得按着她的意思来,否则她能让郑源徵上位,也能拉他下位。

    “回母后的话,儿臣昨日走到贵妃处,觉得腹中□,恰恰贵妃也有此意,遂在云阳宫用膳。”

    郑源徵的话说得不可谓不小心,如果将责任推脱到宋敏舒身上,宋敏舒必定要落一个坏了规矩的罪名。先不说淑妃在德云宫等着皇帝,且说皇帝没有在皇后那里用膳,却和贵妃用膳,落在旁人眼里,可以说贵妃小小年纪心思不小,就知道勾引皇上,藐视皇后,这罪名委实不轻。

    倘若宋敏舒初入宫就受罚,大将军宋毕昇心中定有计较,难免与皇帝生出隔阂,这显然是太后乐见其成的。太后是相国张权的妹妹,先帝在位时,对张家已有诸多顾忌,先帝驾崩,张家有拥立新主之功,现在更是权势熏天。朝中,张权的势力不断扩张,能与之抗衡的唯有大将军宋毕昇,

    一旦失去宋毕昇的支持,皇帝将彻底沦为张家的棋子,更甚者江山易主。

    宋敏舒见郑源徵将话引了过去,暗自庆幸,这种情况,装壁花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宫里太后的大腿最粗,可不是谁的腿粗就抱谁,小皇帝迟早有长大的一天,太后也会老去,人不能只顾眼前。幸灾乐祸的宋敏舒完全没有意识到郑源徵的一席话给她挡了灾,而皇后和淑妃在家中修炼小有成就,水准远远达不到这对母子对决所需,一时也插不上什么话。向太后表忠心,摆明了打皇帝的脸,一味跟在皇帝身后走,目前来说,皇帝自身都有问题,二人唯有沉默是金。

    “皇上在朝中有不明白的事可与相国商议,兵事多请教宋将军。前些日子相国向哀家推荐一人,可为帝师。”

    “儿臣听母后安排,不知是哪位大儒。”

    “江北晋安朱文。”

    “朱先生才名儿臣曾略有所闻。朱先生通读史书,才华横溢,能拜朱先生为太傅,乃平生幸事。不过儿臣听闻朱先生曾拒绝雍伯侯的邀请,称不愿出仕,相国能请到朱先生,必定费了一番功夫。”

    “皇上能明白,也不枉相国辛苦一场。”

    “不知朱先生现在何处,儿臣也好早日向朱先生请教文章。”

    “相国已派人去晋安,稍候时日,皇上便能见到朱文。”

    “最好不过,儿臣谢母后费心。”

    太后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郑源徵与太后说话的同时,宋敏舒百无聊奈,不想睡意忽然涌上来,颇有坐在椅子昏昏入睡的架势。手臂上一阵刺痛传来,却是随香掐了她一把,顿时瞌睡虫被抛到九霄云外。在太后皇帝皇后面前打瞌睡,不是老寿星吃毒药,找死么。还好有随香了解她,除了掐,小推几下压根不能让她清醒。宋敏舒这一清醒,却听皇帝与太后在说什么帝师朱文之类,她一向懒得关注与自身无关的人事,百无聊奈中只得打量起众人。

    太后今年三十有余,容貌美艳,保养甚好,便说是二十多的人也不会有人怀疑。皇后是太后的亲侄女,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小美人,姑侄不愧同根,仔细看来,皇后的眼睛和太后的眼睛很像,不过太后的眼睛里多了几分锐利与傲气。皇后比郑源徵大两岁,因女子身体发育较早,此时的皇后高郑源徵一头,两人各坐一方还不明显,一旦站在一起,格外显眼。

    “奴才参见皇上,太后,相国有要事相商,请皇上移驾紫宸宫。”

    小太监匍匐在地,郑源徵随即离座。

    “既有国事相商,皇上去吧。哀家这里有皇后贵妃淑妃,皇上安心国事即可。”

    “儿臣告退。”

    对于郑源徵的离去对宋敏舒没有多大影响,听太后与皇后拉家常,淑妃时不时表上几分忠心,她索性充当壁花到底。只是她算盘打得好,也得有人愿意。

    “贵妃莫不是怕了哀家,怎的不说话。”

    说罢,太后喝了一口茶,目光落在宋敏舒身上,看的她心里发毛。

    “太后娘娘,舒儿今儿起太早了,这会儿困得慌,平日里都是太阳挂在枝头才起。”

    宋敏舒一双眼睛眨巴几下,见太后神色不变,皇后淑妃看向她的表情稍显异样,她迟疑了一会,似有些不好意思,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太后,接着说道。

    “臣妾以后会好好练习早起,一定不会在太后娘娘面前犯困。臣妾 太后娘娘,臣妾一定会改的,太后娘娘这次可不可以不罚臣妾。”

    前一句话还信誓旦旦,后面几句细如蜂鸣,若不是慈安宫一向安静,很难听清宋敏舒说了什么。

    “哦,贵妃说说,哀家这次不罚贵妃的理由。”

    “以前臣妾在家里做错的时候,只要认错及时改正,娘就会原谅臣妾,太后娘娘和娘一样慈善,一定会原谅臣妾的。”

    这话说的毫无底气,却也是小孩子撒娇时喜欢用的理由。这蹩脚的理由如果换个人说,是绝对无法在太后面前通过,可这个人是宋敏舒,年方五岁的贵妃。说白了,这个被杨氏宠溺长大的宋家嫡女,太后完全看不上眼,这样的性子,若不是因宋毕昇在朝廷与张权分庭抗礼,怎配坐上贵妃之位。

    “恩,今后贵妃要好好学习后宫的礼仪,不可失了规矩。”

    “臣妾谢太后提点。”

    宋敏舒知道她在太后跟前过了一关,她表现得越平庸,越不会遭太后惦记。而皇后通过与太后的一番交谈,也间接表示宋敏舒是一个吃货,嘴馋没得说,还有惊人的食量,只有一张勉强算甜美的脸,无论将来怎么长,也盖不过她。淑妃人小嘴甜,颇得太后欢心,只剩一个宋敏舒,静静坐在一旁,看着其乐融融的三人,写着满脸的问号。

    太后一眼扫过三人,心中有了一番计较。皇后小小年纪颇有机心,明着夸赞宋敏舒能吃是福,实为嘲讽,到底年纪小,眼皮子浅了些。淑妃嘴甜,附庸皇后的同时间或踩一下宋敏舒,时不时赞皇后和她几句,是个懂得讨人欢心的女子,好生□,伺候皇帝未为不可。贵妃年岁尚小,看着像被人宠坏的糊涂主,却也说不清,毕竟年岁太小,将来或有变数,这后宫的人心最是易变,将来如何,此刻真难以说清。

    五岁的贵妃,东启王朝后宫第一人。太后想到此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不过一闪而过,让一直仔细观察三人的宋敏舒误以为看花了眼。

    宋敏舒进宫伊始就明白,皇帝和太后,只能选择一个,在将来必然敌对的两个上位者之间跳来跳去的人只会死得更快。她从来不是个爱思考的人,只能跟着自家爹站队。太后皇后属于张氏权力集团,目前贵不可言。皇帝是支潜力股,也是自家爹效忠的对象,她无法为权势之争做贡献,唯一能做的是在现在和将来尽可能保全自己。

    昨日云阳宫中,那看似小儿胡闹的话语,其一是为了安太后党的心,表明她不过是个不知轻重的小孩;其二是为了讨小皇帝的欢心,让小皇帝以诚心待她,无论将来结局如何,能顾念一点儿时情谊,也是好的;其三,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她确实饿了,饿到不行。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米虫,坚决不能委屈了自己,饿了当然要吃。只不过前面两点是刚才想到,做的补充罢了。

    宋敏舒成功被自己的想法雷到,果然,她的滞后性思维与马后炮大同小异。她只适合做一只混吃等死的米虫,前提是抱对人。

    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太后发话,各回各宫,当下皇后多有不舍,淑妃意犹未尽,宋敏舒足下生风。欢声笑语的慈安宫随着三人的离去安静来下,太后坐在首位,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宋敏舒辅一回到云阳宫,整个人似踩在了云上,软绵绵的没有半丝力气,刚抱着小猪抱枕倚在塌上,就听殿外有吵吵嚷嚷的声音传来,分外刺耳。

    作者有话要说:古代大宅门里的孩子都早熟,皇后和淑妃年纪虽小,有这样的心思不为过,毕竟在那个一妻多妾制的年代,女人没有工作,成日里以一个男人为核心争宠作斗争,不练就一身本事怎么夺得宠爱。本文的女主虽然是穿越的,但是穿越前是个小白,穿越后享受了五年轻松生活,战斗能力暂时不敢恭维。

    小幽认真写,一点一点找感觉。

    第4章 收拾

    宋敏舒最不耐烦的便是一大堆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到天翻地覆,上一辈子遇到这样的事,她一准躲得远远的,等人群平息暴动,然后从角落里闪出来。这一世,宋府有杨氏当家,从根本上杜绝了宋毕昇纳妾的可能,宋府上下阖家安宁,宋敏舒这五年小日子过得舒服之极。昨日入宫,先不说请安时遇到的一堆麻烦,好不容易回到云阳宫睡个回笼觉,偏偏有人在殿外吵囔,宋敏舒憋了一肚子的火终于被引爆。

    “来人,将外面吵嚷的人拖出去各打三十大板。”

    殿外的太监被宋敏舒突如其来的气势惊骇住。宋敏舒名为贵妃,始终是个五岁女娃,宫女太监欺她年幼,颇有轻视之意,那几名在殿外吵嚷的宫女便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少了几分忌讳,因一点小事在云阳宫正殿外吵嚷开来。

    “愣着干嘛,再不动手,本宫叫皇上哥哥打你们板子。”

    宋敏舒冷哼一声。欺她年幼,真当什么人都能踩她一脚么,她势弱,难道就不会借小皇帝的势。小皇帝再受制于太后,打几个宫人的板子的权利还是绰绰有余的。宋敏舒一声冷哼,守在殿外的小太监心一沉,躬身退出,将吵嚷的宫女按压下。

    “把她们的嘴堵上,别吵了本宫休息,听着心烦。”

    三十板子打得极为顺利,小太监进来回话时,神情恭敬。

    “娘娘,那几个在殿外喧哗的宫女已经挨了三十板子,不知娘娘接下来如何处置那几人。”

    “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石大醉。”

    “是不是你娘生你的时候,你爹爹喝醉了。”

    小太监笑容僵在脸上,心道这贵妃果真小孩子心性,不过一晃神,又是满脸的笑容。

    “娘娘说笑了,奴才娘生奴才的时候,奴才的爹爹已经过世了。奴才的名字原叫石大嘴,陈妃娘娘给改了大醉这个名字。”

    “哦,名字还可以随便改的,不然我也给你改一个名字如何,就叫石头,好记又好听,你看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石头,多亲切。”

    “奴才石头谢娘娘赐名。”

    宋敏舒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往内殿走去。

    “娘娘,殿外那几名宫女该如何处置,请娘娘定夺。”

    宋敏舒闻言,回过头看了看殿外,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小太监石头,睁大眼睛,锁紧了眉头。

    “本宫不是已经打了她们板子,不都处置过了,你还问,你还可以再笨点吗。以后谁要吵本宫睡觉就打他们板子,其他事情找随香随缘,本宫很忙的。”

    “娘娘 ”

    “不许说话,本宫要睡觉,不然打你板子。”

    宋敏舒瞪了石头一眼,转身走向内殿,随香随侍,随缘则留在外殿。

    “石公公起吧,娘娘说了不计较那几名宫女的过失就不会再计较,娘娘在宋府时,有家丁丫鬟犯事,夫人便是如此处置。娘娘喜欢睡觉,谁若吵了娘娘睡眠,那便是娘娘的仇敌,公公可明

    白。”

    “谢姑娘提点。”

    “公公客气了,还是先将殿外那几名宫女安置好,以免娘娘醒来后见到心中不高兴,其他事情待我问过娘娘,再另行安排。”

    “听姑娘的。”

    随香伺候宋敏舒更衣上床,身体刚着床,她拥了拥怀里的小猪抱枕合上眼,嘴中嘟囔着早起真不是件好事,随即进入黑甜梦乡。

    紫宸宫里,见张权身影消失,郑源徵一挥手,摔了一只茶碗。

    “岂有此理,真当朕是棋子可以任意摆布不成,随意任免官员,一个个的恨不能把国库搬回家,迟早朕要灭了这些乱臣贼子。”

    “皇上息怒,小心隔墙有耳。”

    “哼,如今朕连话都说不得,朕还算什么一国之君。”

    小太监秦安俯身收拾摔碎了的茶碗,微微叹息。先帝在位之时,颇忌讳张相,何况新帝登基,不得不依仗张氏一族。

    郑源徵双手握拳,合上双眼,压下心头怒火,再睁眼,双目恢复平静。

    “秦安,明日早朝后,你留心请宋将军入紫宸宫,说朕有要事与将军相商。”

    “奴才遵旨。”

    “慢,不必请宋将军,景。”

    一道黑影从暗处闪现,颔首抱拳站在郑源徵身前。

    “皇上。”

    “给你十天时间,朕要知道朱文的一切。”

    “是。”

    “秦安,传贤王入宫。”

    “遵旨。”

    一道又一道命令从郑源徵嘴里发出,稚嫩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想符的成熟。

    “皇上,淑妃在宫外求见,说宋贵妃仗势欺人,打了德云宫的宫女。”

    “一个个唯恐天下不乱,哼,叫淑妃进来。”

    淑妃穿一身翠绿宫装,领着两名宫女走进紫宸宫外殿。

    “臣妾参见皇上。”

    “淑妃何事来紫宸宫。”

    “臣妾今日从慈安宫回德云宫后,宫女做了几样点心予臣妾吃,臣妾记起贵妃妹妹喜欢点心一类的吃食,便使了宫女荷香送上一盒点心过去让贵妃妹妹尝尝,谁料荷香从云阳宫回来,带了一身伤,臣妾一问才知荷香被贵妃妹妹无故打了三十板子。臣妾一片好心贵妃妹妹不领情到罢了,随意处罚宫人,难免被人轻看了去,没得伤了名声,臣妾也气不过,请皇上为臣妾做主。”

    郑源徵一听,顿觉头大。朝中事事受张权压制,他本就心烦,眼下还得因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费神,委实恼火。若不是淑妃的父亲刑部尚书于方地位微妙,他实在想轰走她。也罢,他便随淑妃走一遭。

    “淑妃莫伤心气坏了身子,朕这就随淑妃去云阳宫向贵妃问个清楚,以免中间有什么误会,伤了贵妃与淑妃的和气。”

    “谢皇上,臣妾都听皇上的。”

    淑妃看了郑源徵一眼,这个与她同岁的幼帝温柔善良,又生得俊美,将是她一生的良人。想到这里,淑妃面颊染上红霞,羞涩地低下头,紧跟郑源徵身后。

    宋敏舒睡了个回笼觉,醒来只觉精力充沛,随香早备好早膳,只等她入座就餐。筷子刚上手,就有太监尖锐传来,郑源徵和淑妃来了。

    宋敏舒放下筷子,赶忙起身迎接郑源徵。她心头纳闷,小皇帝和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