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究起来,土鲁亭山应该是日后被成为外兴安岭的那条巨大的山脉的一条分支,高度并不是很高,只有三四百丈的意思,但是正如泰山俯视齐鲁大地一般,崛起于一片平坦的东北平原,土鲁亭山的绝对高度极高,很远都能看的真切,毫无疑问的是一座雄伟之极的巨山。
所以在女真人的历史中,土鲁亭山具有极高的地位,而完颜陈和尚一统女真并且成功从大明脱离之后,便把汗廷定在了土鲁亭山东麓。
选择这里,还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姓女真,海西女真最南,面对大明,北山女真最北,仰望俄罗斯,而唯独是建州女真居中,南北无忧,但是西方却是有着为数众多的蒙古部落和其他族群的部落,这些部落曾经在女真崛起之后的十数年中依旧是服从大明的统治,沿用大明的编制——脱木河卫,不时的跟女真打上几仗,因此也给建州女真带来巨大的苦恼。
而依托着的险峻的土鲁亭山,那些部落便被挡在女真之外。因此便也构不成什么大患了。
而且土鲁亭山东麓再往东一直到数百里之外的葛林卫,都是一片巨大广袤的平原,这片平原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河网密布,就算是在东北,也是少有的富庶之地。
建州女真就在这片土地上放牧。
和海西女真已经渐渐转化为半渔猎。半农耕相比,建州女真受到汉人的影响更小,更多的保持了老祖宗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点儿类似于蒙古人,但是又不尽相同。可以说是一半放牧,一半渔猎。而土鲁亭山下的这大片草场,自然就成了上天赐予他们的风水宝地。
经过数十年的繁衍生息,建州女真的人数已经增长到了六十万人左右,他们以部落的形式,划分出各自的草场,分散生活在从土鲁亭山到葛林卫之间的广袤草原上。
而女真汗廷,就在土鲁亭山下。
这里和其它的女真部落却是不同,女真汗廷,是一座小但是却很雄伟的城池!
之所以说它小,是因为这座城池的占地面积确实是不大。东西长不过四里,南北宽更是大约只有三里之数,这等规模,别说是和北京南京这等大埠相比,就算是大明关内的一个小县城。面积也是要大得多。
而之所以是说它很雄伟,是因为这座城池虽然小,但是里面的建筑全都是极为的雄伟富丽,女真汗廷的城墙足有数十米高,非常的高厚,都是由土鲁亭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头修建而成的。当然也有着与其材质相匹配的坚硬。
在城墙以内,就是一栋挨着一栋的豪宅,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远远的绵延开来,不知道有多少。里面的街道都是大青石铺成的,干净整洁,上面少有行人,反倒是装饰华贵的马车时常驶过。这里的大街上防备明显很是森严,不少骑兵一队一队的巡逻。
这里没有低矮、肮脏、简陋的存在,有的,只是光鲜,就好像是一片巨大的宫殿群。
原因也很简单,女真汗廷这座城池中住着的,没有平民,甚至连低级官员都没有,有资格在这里面有一席之地的,全都是女真诸部之中的权贵——不仅仅限于建州女真部,比如说刚毅在这里就有一栋奢华的住宅,而他每年是由半年时间在这里度过的。
所以这里面权贵们的豪宅到处都是,而除了权贵的豪宅,这里,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建筑了。
在城外四角,却是各有一座兵营,这四座兵营里面驻扎的分别就是拐子马、铁浮屠、三万精锐披甲骑兵,三万精锐披甲步兵。说是军营,其实就是四座小型的要塞,各自方圆在一里左右,如同群星拱月一般,把女真汗廷拱卫在其中。撇开这些精锐的大军不谈,单单是这几座要塞,就足以让试图攻城的敌人望而却步。
而在几座要塞之外,你蛮河的西岸广阔的空地上,才是一片片低矮的房屋——这里面居住的成分和复杂,有汉人商人,有女真牧民,也有不少的农民和他们大片的耕地,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军属,豪门奴仆的家人。总之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城里那些大老爷们服务,毕竟有钱人要消耗的资源普通人格外要多一些。
女真汗廷坐北朝南,取南面之意,一条大道直贯南门北门,在这条大道的中央位置,一片宽阔的广场之后,便赫然屹立着一片庞大雄伟的建筑物。
这里,就是女真大汗完颜陈和尚的王宫。
尽管只是一个建立不过三十余年,而且根据其所辖区域可以界定为区域型政权的国家,但是这并不妨碍高层统治者们调动本就不怎么充裕的国家资源来为自己服务——这座富丽皇堂的宫殿便是明证。整个王宫占据了城市足有四分之一的面积,雕梁画栋,巍峨耸立,论起细腻婉约来自然不如汉人宫室,但是只比规模和雄伟程度的话,却是丝毫也不逊色。
当初在女真崛起之后被俘虏成为奴隶的数十万汉人,至少有半数死在了这片宫殿的工地上。
王宫中心是仿照紫禁城奉天殿而建造的勤政殿,规模不逊于太和殿。而且把宫殿外观的高度加到了五层——这使得它看起来有一些秦汉时候的意思。
此时勤政殿中,不复往日的严肃庄重,反而像是菜市场一般,吵吵哄哄的。
大殿里面的构造也和奉天大殿差不多,四根包裹着金箔,足有两人合抱的粗大柱子中间是一个五层御台,上面摆放着一张巨大而坚硬冰冷的龙椅。而略有不同的是。在御台下面的左右手边,却是面对面摆放了不少的交椅。
此时,十来名女真权贵正坐在椅子上。他们穿着华贵的女真传统衣饰,正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
他们大声的争辩着,有的说到着急处。更是脸红脖子粗,额头上的青筋都是一根根的锃了起来。而他们并不是无意义的争辩,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愤怒、恐惧、掩饰不住的惊慌,甚至有的人的眼神中,还带着了绝望一般的疯狂。
虽然并不沉滞,但是大殿中的气氛却是莫名的就让置身于其中的人赶到一阵的恐惧慌乱绝望。
似乎就像是末日到来之前的朝堂。
由不得他们不慌乱不恐惧,这些手握大权的女真权贵们在五天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竟然这么快。女真就要陷入四面楚歌的决死之局!
五天之前,镇守北地的昭武云麾大将军完颜野萍传来了加急军报,言称二十万俄罗斯大军已经攻破了北山防线,接着又是攻克了北山女真部首府,大掠一番之后。现在正向着土鲁亭山进发,看样子,竟然是直逼女真汗廷而来。
这一消息,让所有的女真权贵都是大惊失色。
女真和俄罗斯的对峙已经有好几年了,双方边境小规模的摩擦从来就没有断过,但是已经升平久矣的女真贵族却是没有想到。战争竟然这么快就会到来。
短暂的慌乱之后自然就是商议,但是一直到今儿个,整整五天过去了,都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这些女真权贵在这五天中干的所有事情就是争吵、争吵、争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女真的权力构成是分不开的,对于一个从部落文明进化到封建文明时日还不是很长的政权来说,其内部的权力脉络是非常之凌乱复杂的,可以说是纵横交错。这些女真权贵,当初是部落里面的长老、头人甚至直接就是酋长等等权力人物,而现在女真建国之后,他们也是身居高位,手中掌握着军权政权。可以说,女真大军,并不仅仅是为完颜陈和尚所有,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乃是这些权贵的私军。
既然前线吃紧,就要调兵过去,可是调多少兵?调谁的兵?派谁统领?捞了好处算谁的?死了人实力受到损失了谁来补偿给我?
种种复杂的东西,权力的交锋,利益的暗箱交换,短短五天,是绝对没办法拎清楚的。
所以前线的完颜野萍也只好是苦等,实际上她若是对政治上再多有几分经验,就该知道,这些人是多么的指望不少。
女真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那个齐心协力,被完颜陈和尚描绘的美好前景煽动的几乎是全族疯狂的女真了,三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三十年的奢华享受,早就让这些女真权贵们失去了进取之心,他们现在所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权力。
他们并非是不知道前线吃紧,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肆无忌惮的扯皮,只要原因就是在于对自身的自信——虽然打过来的俄罗斯大军有二十万,但是咱女真也不弱啊!别的不说,汗廷就有六万大军,且还不算拐子马和铁浮屠,这就抵得上十万人了吧!在外围还有五万军队驻扎于建州女真腹地的各处,更何况,只要是大汗一声令下,立刻就能拉起至少五万的军队来,女真儿郎生在马背上,那是天生的战士!
在土鲁亭山和俄罗斯军队之间,有数以百计的女真部落,这些部落接到汗廷的命令之后,立刻就会成为骁勇的战士!
而退一万步讲,真有什么不测,海西女真那边儿不还有十万大军的么?听说前一阵子刚毅带着军队又去大明打秋风儿了,算算日子,差不多也该回来了!把他召回来不就得了?
总而言之,这些女真权贵觉得自己手上有足够的底牌,所以才可以不动声色,稳坐钓鱼台。
但是今儿个早上传来的消息,却是让他们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甚至能够感到自己心中的绝望!
从海西女真逃出来的人一批批的到了汗廷,见人就就是嚎啕大哭,从他们口中,这些后知后觉的女真权贵们才知道,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南方的大明已经崛起了一支强军,这支名为武毅军的强军,竟然在刚毅围困他们的时候,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杀入了海西女真的腹地。
他们中不少人都听说过武毅军,但是从来没当回事儿过!没想到,现在已经是成长为心腹大患。
而当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海西女真的腹地,已经是被一扫而空了,不知道多少女真人被杀,甚至就连叶赫城都被攻克了。
有几个岁数儿大了出身海西女真的权贵当下就晕了过去。
那些之前还在不断的争吵的女真权贵们几乎都傻了。
他们都是人精儿,都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消息代表的是什么——假如消息属实的话,而显然不可能是假的,因为涌入汗廷的海西女真人已经达到了数百,其中不乏有一些位高权重之辈逃过了一劫,他们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海西女真被荡平,而刚毅的大军还不知在哪儿,想来情况也不会有多好,这就意味着,不但整个女真都失去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失去了十万大军,而且甚至还会被武毅军攻击腹背之地。而且看武毅军这等架势,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武毅军有多少人?能横扫海西女真,几万人是有的吧?
这一下,局势立刻逆转,从进可攻退可守变成了前有狼后有虎。
更有些想的深远的,已经是想到了,会不会武毅军和俄罗斯人有勾结?
其实,女真汗廷得到消息的时间,却是比连子宁预料的要更晚了一些,原因就是杨沪生等人到了白鹰峡之后,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不断派出游骑截杀北去的女真人,直到感觉差不多了,才大量放行。
这却是无形中,帮了俄罗斯人的大忙。
杨沪生们这种无意中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女真权贵们派往北方防线的军队时日一直在推迟,也让俄罗斯军队只遭到了完颜野萍一个人的顽强狙击。
得到了消息没一会儿,这些权贵们便被大汗招来王宫议事。
完颜陈和尚高踞在御座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争吵不休的权贵们。
他身材很高,肩膀很宽,体型魁梧而充满了力量,不过,如果拿雄壮来形容他的话,那是年轻时候他而不是现在——现在的他,用肥壮来形容更切实一些。!~!
正德五十年第九卷 扫荡女真 四七九 完颜向北 纳兰征南
他整个人已经发福,身材甚至还有些臃肿,看得出来,保养的很好,尽管已经有六十多了,但是头发却还是黑的,面色很红润。
看着下面这些吵来吵去的家伙们,他忽然打了个哈欠,眼中有着不加掩饰的厌烦。wen2
他已经老了,再也不是那个带着三姓女真崛起建国的铁血大将了!也没有年轻时候的那等雄心壮志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更想享受的,是醇酒美人,奢华宫殿,美妙的歌舞,而不是鲜血横飞的战场。
他这会儿想的,是怎么赶紧把自己的宝贝儿乖囡救出来,经年不见,他已经很想念自己的女儿了。而不是在这里看着这群家伙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他心里冷哼一声:“真当我是废物么?连你们这点儿伎俩都瞧不出来?”
他只是懒得管而已,也没这个必要,只要手中操持着最高的权柄,任由这些人怎么折腾,也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儿罢了,总之是脱离不了那个桎梏。
完颜陈和尚已经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争吵,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这一生轻咳仿佛是有着强大的穿透力,瞬间便传遍了整个朝堂,刚才还在吵吵嚷嚷宛如菜市场一般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把眼光投向了完颜陈和尚。
他们眼中有着敬重和畏惧。
他已经老了,但是却是一头依旧威风凛凛的猛虎!
虎老雄风在!
“说来说去,也都拿不出个章程来,我那宝贝女儿还有一千拐子马,还在前线浴血奋战,生死不知!武毅军说不得什么时候便兵临城下,刚毅也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等危局之下,你们还有闲心思扯淡?”完颜陈和尚慢悠悠的说着。语言中透出来一股毫不掩饰的辛辣讽刺。
殿上众人都有些尴尬,却也无人敢于反驳,都只是应着。
“好了,也别闲扯了。既然你们都说不出个一二三了,那么本汗便直接下令了!”完颜陈和尚沉声道:“传旨!”
旁边一个根木头似的侍立在他身边的太监哈了哈腰,道:“皇上,您说这,奴婢都记得真切。”
“完颜烈!你带着一千拐子马,一万五千万披甲骑兵,两万轻骑兵。去北边儿支援野萍!我已经传了谕旨下去,现在各部落的勇士都已经骑上骏马,拿起刀剑,等待着征召了!你这一路北去,召见地方部落首领,直接接管统军权!我允你征兆三万勇士!”
一个不过三十岁的青年出列,这青年满脸横肉,长相极为凶恶。脑袋上剃光了头发,只留着一根猪尾巴也似的小辫儿,周围都已经发青了。显然是保持这个发型有些时候了。这是女真人传统的打扮,但是随着建国之后逐渐文明开化,这般留头发的已然不多,就算是留辫子,也是留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而且头发不会剃的这么干净,一般都是会留出半个脑袋瓜子来,而不像是这样,有的那讲究的权贵子弟,还会在上面抹上玉兰花油。弄得香喷喷的,甚至很有些人,还会在上面扎上朵花儿……
这青年这等打扮,这等长相,给人的感觉就是极为的蛮荒粗横,他叫完颜烈。也是完颜部的子弟,算是完颜陈和尚的远房侄子,出身不高,但是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素来以残酷嗜杀著称。
他眼中冒出兴奋的光芒,一个头重重的磕下来,大声道:“臣,遵旨!”
完颜陈和尚盯着他,一字一句道:“完颜烈,我知道你的性子,素来是不服人的,但是这一次,你去了北边儿之后,我要你一切都听野萍的,你听清楚没有?”
完颜烈本能的就想来一句我凭什么听一个女人的,但是一接触到完颜陈和尚那寒光闪烁的眸子,这句话立刻就不敢说出来了,只好点点头,有些不情愿的应了。
完颜陈和尚又是沉声说道:“纳兰建成,你带着一千铁浮屠,两万披甲步卒,去南边儿,跟完颜烈一样,你也可以在沿途部落征调步卒,我给你不限额,想调动多少调动多少!你的主要目的,是守!守住要道白鹰峡,让武毅军不得寸进!”
一个长相清秀俊朗的年轻人出列,也是应了下来。
完颜陈和尚迅速的宣布了这两项任命,显然是早有预谋,这也让殿上诸人有些猝不及防。大汗任命的这两个人,都是在年轻一辈中颇受好评的,也是能征善战的,任命他们两个,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儿来,虽然这一次难免要动用他们的力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完颜陈和尚宣布了任命,他们却是连反驳的借口都没有。最主要的是,这两人出身都不高——至少是和殿上众人没什么利益纠葛,也就是说,若是胜了,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若是败了,大伙儿一块儿倒霉。
而且,确实是事情危急了呀!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先集中精力打垮那些俄罗斯的杂种,然后回头再收拾武毅军!”
完颜陈和尚扫了众人一眼,冷冷一笑:“武毅军不难对付,想收拾他们,办法有的是,也不一定非得打仗!好了,都下去吧!该安排军饷的安排军饷,征调人手,调动辎重,我丑话先说在前面,这一次,谁要是敢背地里给我玩儿阳奉阴违那一套,就是跟咱们女真的国运作对,就是跟咱们女真全族过不去,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随着完颜陈和尚的命令,整个女真汗廷就像是一台上足了动力的机器一样,全速运转起来。不得不说,女真毕竟建国不久,机构还不像是大明那般冗杂,效率也是并不低,而且保留着相当一部分部族时候的特色。
完颜烈和纳兰建成两人取了兵符,领了印信,然后便是直接去城外的四个兵城领兵熟悉军官,等到了晚间,随军出征的战马,粮草,辎重都已近备好了。而应该携带的武器等东西,也是已经检修完毕。
中午下的命令,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便是准备妥当。
正德五十二年的九月十五,从女真汗廷中开出来两路大军,一路向南,一路向北。向北的多是骑兵,拐子马、披甲骑兵、轻骑兵,狂飙如同一阵猛烈的旋风,可以想见,他们能够给已经被完颜野萍纠缠的士气军心低落的很的俄罗斯军队何等样的‘享受’。
而南去的,多是步卒,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守,防守武毅军,直到北地腾出手来。
虽然是一大早,但是整个女真汗廷也已经活了过来,完颜陈和尚并未出面,权贵们分成两拨,去为出征的大军送行。
而女真汗廷的外围,那一大片平民聚居区,也是已经苏醒了过来,卖馒头卤肉的,卖菜做小生意的,出去打猎的,进城送吃用的,进城拉屎尿排泄物的,很是热闹。而出征的大军理所当然的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他们围在路边,向着出征的将士发出一阵阵欢呼。
这时候的女真,还沉浸在三十年前大败大明,成功的从大明脱离的美梦中,用一句后世的话说,那就是民族荣誉感非常强烈……在他们看来,女真铁骑就是无可战胜的!
女真军队军纪也没有大明那般森严,有的还和路边自己相熟的人谈笑几句,却也并没什么忌讳。
市井之间,消息总是流传的最快的,很快,便有大量的消息开始在人群中流动。你一言我一句的,若是有心,便能得到大量的消息。
在人群中,一个瘦小干巴的年轻人穿着一件儿半旧不新的青袄,手揣在袖子里,也是笑嘻嘻的看着这一切,不时还和身边的人谈笑几句,人群冲着士兵们欢呼的时候,他也踮着脚大声的欢呼,比谁叫的都起劲。
过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大军还没个头儿,这年轻人似乎是耐不住性子了,和旁边的人嘻嘻哈哈几句,便是钻出人群,消失在小巷子里了。
他在小巷子里七转八转的,等他再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出现在了一栋大宅的后门儿处了。
这栋大宅位于整个女真汗廷的东侧,再往东就是宽阔的你蛮河了,这边儿风景是很不错,但是却是着实有些荒凉。不过再结合主人的身份一分析,就在合理不过了——这里是杨宅,汉人富商大贾杨恺的宅子。
尽管杨恺是整个女真最大的汉商,同时也是最大的商人,每每能出入于女真权贵的豪门盛宴上,但是却也没资格在城内拥有一座自己的宅子,在女真汗廷,对于汉人的歧视根深蒂固。他受到重视,是因为他能给女真人带来想要的东西,但是却不代表着女真人把他放到一个和自己等高的位置。
所以杨恺把宅子修在河边不与人近居也是理所当然了,而且在杨宅旁边就有一座杨恺自己修建的码头,上面能停靠不少的船只,对于这一点,也没人提出异议,因为杨恺生意做得很大,水路运输占有重要的份额,他自家有不少的大船。
但是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的话——有了这位置,这码头,这船,出了事儿,是不是会跑的更快一些?
span
id=”endtips”
span
正德五十年第九卷 扫荡女真 四八零 信鸽
年轻人轻轻敲开了黑漆小门儿,好一会儿之后,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头儿才把门儿开开,见了外面的年轻人,脸上的不满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晒干的橘子皮一般干瘪的老脸上露出笑意,带着讨好道:“纪小哥儿,回来了?”
年轻人笑道:“回来了,刚才出去看了会儿热闹,这不饿了么?这才寻思起来,早饭还没吃……”
“那可得赶紧吃,要不我去厨房说一句?”老头儿赶紧道。
虽然不知道这位姓纪的小哥儿是什么来路,但是既然是跟着老爷回来的,而且还甚是得老爷重视,那就定然是有来头的大人物,说不得还是老爷家中的子侄辈儿,跟着来这边历练的。像是老门房这等经历世事数十年的人,自然是人精,每次见了年轻人都是上杆子巴结。
“不用了,麻烦您老!”纪小哥儿呵呵一笑,摆摆手:“我自去厨房言语儿一声就成。”
看着年轻人远去的背影,老头儿吧嗒吧嗒嘴,感叹道:“懂事儿,有礼节,这么出色的年轻人可是不多见了。”
去了一趟厨房吩咐他们做了几个菜送到自己院子来,年轻人便优哉游哉的向着住处走去,他的住处是一处独立的院落,防备却是极为的森严,一路过去,路边,石后,灌木丛中,甚至是池塘里面一艘装饰性的石舫上,都会不时的显露出来一个黑衣人,手里拿着小型的弩箭,看到是他,才蹴的缩回去,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可以想见,若是有人未经允许进入此地的话,行不了几步就会变成筛子。
年轻人进了院子,脸上的慢悠悠立刻不见,加快脚步走进了院子的一边儿。那里修起了一座遮雨挡风的凉棚,此时,下面正放了足足有数十个笼子,每个笼子里面。都有一只或者灰色或者白色的鸽子。这些鸽子一个个毛色油亮,肥硕的很,显然是伺候的不错。
“小宝贝儿们,我来看你们来了!”年轻人笑嘻嘻的走过去,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意,从旁边的盒子里抓了许多磨碎的谷物颗粒,一一的洒在了这些鸽子的食槽里面。
趁着鸽子们吃食儿的时候。他回了一趟书房,再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是握着三个小小的不起眼儿的竹筒,这竹筒只有一根指节大小,也不知道外面刷了什么,灰扑扑的。年轻人从笼子里抓了三只灰色的鸽子出来,若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鸽子的爪子内侧,都是有一个小小的圆环,年轻人把手中的竹筒一一套进去。
灰色的竹筒。灰色的鸽子,这样的话,就算是离近了看,若是不翻开鸽子那皮毛,也是根本不会注意到这鸽子身上的秘密。
年轻人嘴里喃喃道:“宝贝儿们,女真出兵了,要去打咱们了,你们可要争气啊,替你老子把消息带回去,做得好了。咱们在伯爷面前有脸,你老子我也有脸,到时候伯爷赏了银钱,给你们吃蜜饯!”
那鸽子听了他说的话,竟似乎是通人性一般,咕咕咕的叫了好几声。
年轻人哈哈一笑:“去吧!”
说罢。便是解开了它们腿上的束缚。
三只灰色的信鸽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儿,便是想着西南的方向飞去。转瞬间就融入了苍穹之中,就算是目力极好的人,也发现不了它们的踪迹。
这个被称为纪小哥儿的年轻人,正是舒尔哈奇。
叶赫城一战之后,武毅军兵分两路,杨恺带领杨沪生夏子开大军到达白鹰峡之后,在那里逗留了三天,然后便带着自己的商队伙计继续北行,直到女真汗廷所在地土鲁亭山,并且在这里住了下来。明面上,杨恺还是那个汉人巨贾,而实际上,却已经成为了连子宁的耳目。
他来到的时候,女真汗廷还没收到南边儿的消息,而杨恺也是不动声色,因为他对外宣称是打福余卫蒙古那边儿直接过来的,所以在女真汗廷得到消息之后,也并未有所怀疑。
连子宁当然不会对杨恺那般放心,虽说连子宁掌握了杨恺的跟脚就是抓住了他最大的把柄,但是一切也得小心。为了保证他的忠诚,不但杨恺的家眷都被扣下,一夜之间,他商队里的护卫伙计也有七成换成了武毅军的精锐。
带领这些精锐的,就是舒尔哈奇。
他的忠诚度不成问题,而且也很机灵甚是可以说是油滑,堪可胜任。
之所以在白鹰峡停留那三天,就是因为舒尔哈奇——在白鹰峡停留的那三天里,舒尔哈奇在那里建立了信鸽站。
舒尔哈奇身材不像是女真人那么魁梧壮实,但是却是整个伊尔根觉罗部最好的猎手,就是因为其驯兽的能力极强,豹子老虎在他的驯养下乖得跟猫也似,而凶狠暴戾的海东青则是温顺如同家鸡。实际上,由于中原历代王朝从来都不缺少那些架鹰走狗的公子哥儿的存在,所以东北的海东青等驯服好了的猛禽从隋唐开始,在中原就有着极为良好的口碑和有价无市的销量,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极为高昂的价格。所以大一些的女真部落都有这种驯兽驯鸟的传承,而舒尔哈奇就是百余年来伊尔根觉罗部最好的一个。
当初连子宁围猎的时候,他就放出海东青为连子宁擒来头雁,获赏了不少银钱,连海东青都能驯服,更何况信鸽了。早在收服了伊尔根觉罗部之后,连子宁便发现了舒尔哈奇的这个本事,当下便是如获至宝——要知道,信鸽绝对是人类通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罗马人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古埃及的渔民,每次出海捕鱼的时候携带鸽子来传递求救信号和渔汛消息,甚至在古代中东某帝国,在巴格达和其它的帝国各城之间建立起一个信鸽通讯网,形成一座著名的信鸽邮局。
国朝使用信鸽也是极为久远,相传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放出一只鸽子求援而获救。此等稗官野史不可尽信,然则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记载的:“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却是证据确凿。
而信鸽在军事上更是有着特殊的作用,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时,便是利用鸽子来传递信息。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就是由信鸽传递到罗瑟希尔德斯的。甚至直到一战二战时期,还有用信鸽来传讯。
所以大半年以来,舒尔哈奇在镇远府的主要任务,就是驯养信鸽,而借助连子宁拨付的大笔资金和随意调遣的人手资源,成果也是斐然,半年多的时间,训练出了五十只很出色的信鸽。
此次征北,连子宁让舒尔哈奇带了三十只出来,为的,就是及时的传达讯息,甚至不必有多少,只要是有那么要命的几条,这些信鸽就算是建功了。
其实信鸽也有弊端,因为利用信鸽传讯的原理主要就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无论是阻隔千山万水还是崇山峻岭,它们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利用信鸽只能用来定点传讯。比如说连子宁大军在外,就只能用信鸽往镇远府传讯,却无法收到镇远府的传讯。
不过对于这连子宁来说,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而之所以在白鹰峡要建立信鸽站则是因为距离,女真汗廷远去镇远府何止千里?而这时候的信鸽严格来说都是份属于中近程信鸽,其飞行距离大致也就是在五六百里左右,所以信鸽需要有一个中转站,休息点儿,自然就选在了白鹰峡。而且对于从女真汗廷传出去的消息,重要程度和影响最大的,不是镇远府,而是白鹰峡。
信鸽的飞行速度在每个时辰二百余里左右,可以想见,大致在三四个时辰之后,白鹰峡的守军就会收到女真派出军队南征的消息,从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由于女真人对于保密的不看重,以至于舒尔哈奇在心中把女真军队的兵力分布都写的非常详细清楚。
————————分割线————————
九月十八,柱邦大城。
在确定了阿敏所部逃窜入辽北将军辖地并且哈不出所部回师脑温江之后,连子宁便派出骑兵通知了镇远府。
留守镇远府的熊廷弼慎重起见,又是等了一日兵派出骑兵在方圆百里内四处巡伺一番并未发现敌踪之后,才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沿着松花江河谷一路向西南方向通报武毅军大胜女真蒙古联军的消息。
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可木卫、兀者揆野木所,消息飞速的在松花江将军辖地上传开,无数人欢呼庆祝胜利,更是坚定了对武毅军战无不胜的信心。在地方官员的组织下,之前分散到各地的喜申卫周边的农民也都是纷纷回去——这个时节正好,等到回去之后,刚好是玉米成熟,正巧赶上秋收,对于担惊受怕了一年的他们来说,当真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正德五十年第九卷 扫荡女真 四八一 锐金旗主
而在柱邦大城知府张希举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立刻宣布战争结束。
在这里耽搁这么多时日,甚至后面的贱户都来了两拨,以至于在柱邦大城附近的贱民超过了三十万的数量,让张希举等一干官员整日新近肉跳的生怕出了什么岔子。好在战争及时结束,在吃过了践行饭之后,户部员外郎齐肇带着的三十万贱户开始启行,他们的目标,是镇远府。wen2
早就得到了关外大片玉米即将成熟的消息,数以千百计嗅觉敏锐的关内商人都是涌向了松花江将军辖地,之前因为战争,他们都在柱邦大城滞留了不短的时日,现在也是赶紧启程。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商队,便是插着武毅军旗帜,由一个百户的军兵护送的连家商队。
而京城刘良臣派来的信使早就已经奔驰在通往镇远府的路上。
江彬派来的锦衣卫心腹,几乎是跟他们差不多的行进程度,两者说不定许多次擦身而过。
连子宁派去向京城请功的快马刚刚到达可木卫,朝廷要去杖责连子宁二十大板的钦差早在山海关的时候就听说了东北打仗的消息,干脆就停下来了,这时候,还在山海关内和当地的将领聊天儿扯淡。
一时间,本来空寂无人问津的东北,却是行人遍于道路,商贾云集,热闹的紧。
也是在这一日,柱邦大城的西门儿,行来了一辆马车。
马车很一般,使用很一般的木头打造而成的,而且也显得颇为的陈旧了,上面带着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是由于年久而发黑了。和陈旧的马车向匹配,驾车的车夫,也是一个六十来岁的糟老头子。佝偻着腰,穿着一身褐色的衣衫,脸上皱巴巴的皮肤像是晾干了的橘子皮,眼神浑浊。握着马鞭的手看上去也是有气无力的。
但是与马车的陈旧和车夫的糟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车的马却很是神骏,是东北特产的高头大马,毛色油亮顺滑,保养的很好,走起路来似乎都有一些趾高气扬的样子。而它们的马屁股上,都是打着烙印。这是军队中才用的手段。
而这等奇怪的配备,若是看到周围的护卫,那也就不奇怪了——在这辆马车的前后左右,足足有超过五十个精锐的骑士护卫着,他们大部分都是身穿三层泡钉棉甲,骑着高头骏马,面色冷峻,马刀就放在最趁手的位置。身子微微弯着,就像是一张绷紧了弓弦的弓,随时可以暴起发难。但凡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劲卒,战斗意识非常强横,以至于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