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里尽是银妆素裹,初雪下来时,让人并不感觉太冷,赵祯今天穿着一件圆领常服,除了绣有五爪金龙外,那样式几乎跟官员平时穿的常服一模一样。
大宋皇室相对历代王朝而言,可以平民化的一个皇室,从日常的衣着、用度、言谈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他们皇室亲属之间无论是称呼、语气都是极其接近平民家庭的,并不存在‘父皇’、‘母后’之类的称呼,一样是叫爹娘,显得非常亲切,另外大宋皇室也是父子反目、相残最少的一个皇室。
赵光义上演的斧声烛影算一个吧,不过这个也没有得到确证,只能算是疑案。没有证据那只能从常理上作一个猜测,对此许清个人认为,赵老大是个马上皇帝,而且是从基层做起,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一步步走的,用雄才大略来称之绝对不为过,而且他之所以登上帝位,也是经过政变而来的,别人再想在他身上玩政变,一个字,难
而且赵老2在能力、心智等方面都差赵老大太多,从常理从判断,凭他想谋算赵老大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事有万一,也不否定赵老大一时大意,着了家贼的道,呵呵,许清只是根据个人的理解作此猜测而已。
御花园的亭子里,赵祯不许清看到他一身常服,心思竟然转到了他爷爷辈的是是非非上去,尤自举棋不定,等他终于选定了落子之处,这才满意地笑道子澄这阵子在朝会上很少发言了,这是为何啊?”
这回轮到许清望着棋盘蹙眉思索起来,赵祯问话,他又不能不答,于是有些不忿地说道陛下,人道观棋不语真君子,这下棋也是一样的。”
“哈哈哈子澄啊,大不了这一局若是你输了朕不要你的资财就是。”
“陛下,不是臣不说,是臣没好说的,现在朝中一切平顺,机构合并了,冗员厘清了,西北新开之土也稳定下来了,只要按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便是,臣可不象有些人,有事没事非要跳出来嚷几声,仿佛不这样别人就不他存在一样。”
“许子澄,你这话说的?难不成个个象你一言不发,朝堂上暮气沉沉才好吗?”不跳字。更新
“好吧,那臣就说说,对朝廷而言,吏治当然是最重要的,现在冗员裁撤下来的,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必须严格执行考功制度,这才可能把员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能者上,庸者下,对那些政绩斐然的可越级提拔,对那些三次考功皆是下等的,就要作降职、革职处理。”
“少说废话这些还用你来说吗?”不跳字。
“呵呵,陛下恕罪,那咱们就谈点大的走向吧,由于西夏被灭,辽国对我大宋戒备之心越来越重,从谍报人员传回的消息分析,耶律宗真以及辽国一些有识之士,也有整顿辽政之意,然辽国的问题比我大宋还要复杂,耶律宗真才略差陛下又太远,我大宋还是靠大胜之威这才比较顺利完成了初步改革,辽国想迅速转变是不可能的。
但是久了就很难说了,辽国去年大败一场,元气损伤,而我大宋新胜,士气未泄,加上国库丰盈,军械齐备,陛下,臣还是那个意思,打铁趁热,一鼓作气才行啊”
“你说的陛也明白,燕云之地是祖宗念念不忘要收回的,到了朕这里,既然有望收回而不去做,今后朕还有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但辽国毕竟与西夏不同,西夏地窄民少,能回旋的空间小,对付起来容易些,辽国则不然,国土比我大宋还大得多,人口也众多,这仗一但打起来,怕是累年累月,需慎之又慎才行啊”
许清听了很高兴,只要赵祯没有因为平夏后便沾沾自喜,心满意足就好,于是接口道陛下多虑了,国土面积宽广固然增加了战略纵深,但打仗其实不是看你占领了别人多少国土,而是看你控制了多少战略据点,控制住一个战略据点,那么四周的大片土地就自然而然的在你控制之下。
辽国国土面积虽然宽广,但其重心都集中在东南两面,这就注定了他必须在此与我大宋死战,还有一点,辽国国内各民族组成复杂,而契丹人对这些部族一向打压极严,一但辽国初战不利,同时我大宋加一些利诱,这些部族就很容易倒向我大宋,让辽国形成四处起火的形势,所以,对我大宋来说,只要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辽国也就没可怕的了。”
赵祯听得频频颔首道子澄似乎还忽略了一点,辽国有半数百姓是我中原汉人,若我大宋王师到达,这些百姓想来是乐意归附的。”
许清不想打击他的热情,但也不能让他盲目乐观,道陛下,辽国汉民虽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还保留着中原百姓的生活习性,若我大宋能取胜,这些汉人百姓自然认同我大宋,最好治理的;
但他们毕竟沦陷异族太久了,一代代下来,他们在意识上基本已经认同了辽国的统治,而且自辽太后萧燕执掌辽国以来,对这些汉人百姓很不,所以,咱们想让这些辽国汉民主动来投,对大宋王师夹道欢迎是不现实的,我汉人千百年来早已形成一个特质,只要他认同了你,那他就是最忠诚的,不把他们逼得活不下去,他们就不会反叛你的统治。
所以,臣方才没有提到这部分辽国汉人,反而提辽国其它少数部族,就是因为这些少数部族对谁都不会十分忠诚,他们看重的只是部族的利益,只要投靠我大宋对他们有利,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投,这样的部族只要我大宋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利诱他们投绝对不难。”
“子澄所说的第一阶段胜利是指?”
“燕云十六州”
“等等,与辽国一场大仗肯定是要打了,但这仗打到程度却是值得斟酌的,辽国毕竟太大了,想象西夏一样,一次灭掉,朕认为不太现实……”
“陛下”
许清的声音突然提高,被他打断的赵祯怔了一下,这虽然不礼貌,但这是大宋朝,皇帝是赵祯,这样的事对赵祯来是就象家常便饭,那些言官几乎人人都敢往他脸上喷口水,所以他倒也没有多在意,只是怔怔地看着许清,等他说下去。
“陛下,仗还没打,咱们不能先给套个枷锁,战前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灭辽咱们也要作好这样的准备,至于仗打到程度,那得打过之后,再根据战场形势以及自身能力极限来决定,绝对不能在还没进军之前就给划定界限,这是兵家大忌;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说不定辽国在第一阶段失败后,乱成一团,若是我军乘胜追击就能将之一举灭掉,然而前方将领战前却得了陛下的旨令,只准打到地方为止,那就失了彩虹难逢的良机,等将领把这些情况上报到东京,朝廷再行作出调整,恐怕辽国已经重新整好乱局,有了回身再战的能力。
所以,陛下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这场仗不打则已,一打咱们的目标就只有一个,灭辽”
许清的口气十分坚定,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让直赵祯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指挥着三军,奋击千里的伐夏主帅,心里大感欣慰,这段,许清在朝堂上老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与他之前的表现差得太远,赵祯一直担心他是不是抛不开心里的阴影,从此沉沦下去
“子澄言之有理,是朕疏忽了,子澄认为何时发动对辽作战最为合适?”
许清是平夏主帅,这个问题真算起来,整个朝庭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了,赵祯私下先问他这不足为怪。
“越快越好,首先平夏大胜的余威尤在,军中士气可用,再则朝中改制初定,内部反对的声音也是最少的时候,再个辽国已对我大宋起了戒备之心,不能给辽国更多的准备;
如陛下所说,辽国国土辽阔,而且适合骑兵作战,所以伐辽当以骑兵为主,明年,我大宋当有不少于十五万骑兵,足矣骑兵成军之日,臣认为就是伐辽最好的时机。”
大宋伐夏前原有五万多骑兵,伐夏之后得到大量战马,立即决定将骑兵建制增加到二十万,战马是现成的,钱粮更不是问题,大宋这回对所有的党项贵戚富户实行的都是抄家式的掠夺,他们的所有都被划归朝廷,而他们则全部被充作战俘迁往荆湖南路,就是能留在河套的党项人,大部分才产也都剥夺,只能成为佃农、或帮迁去的大宋百姓放牧为生。
大宋国库因此纯盈利接近一亿贯
为了快速成军,兵源的选择上放松了一定限制,原来的青唐吐蕃、河套汉人、回鹘人、羌人都被招入军中进行洗脑,到明年,大宋组成十五万善战的骑兵当不在话下。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今后会慢慢淘汰,最终骑兵还是以汉人为主,随着汉民大量迁往河套、河西,今后将不用担心缺少骑兵兵源了。
感谢的、白色翅膀的恶魔两位的支持谢谢
第四百三十七章平辽之期
第四百三十七章平辽之期
第四百三十八章 国事家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国事家事
战争,除非打败了,或是不输不赢的消耗战,这样才会导致国家越打越穷,越打越弱;若是节节取胜,往往能使一个国家迅速的变得强大起来
历史上的女真人、蒙古人,就是通过一场场的战争,迅速的从一个小部落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关键之处就在于他们打的大多是歼灭战,而不是消耗战,通过一次次的吞并,使自身的力量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开春时,许清领军灭西夏、灭青唐、灭黄头回鹘,这些也都是歼灭战,将这些势力彻底地吞并了下来,所以不但没有导致大宋疲弱,还以实战锻炼出了二十万善战老兵。
同时使得国库丰盈,赵祯才有机会减免赋税,使百姓得利。
失地流民搬迁出去后,使国内矛盾减弱,国泰民安。
同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起来,紧接着陆上丝绸之路打通,大宋的商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到处欣欣向荣。
夹大胜之威回头合并了机构、裁撤了冗员、肃整了吏治,使得官府运作变得迅速而有序,办事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减少了国库的支出。
所有的这些,全是靠一场战争来奠定的,这个时候,谁再说战争是空耗国币,劳民伤财,或是好战必亡的话,那一定变得虚弱无力,所以,在这种大势下,越快发动伐辽之战,对大宋越是有利
若是等伐夏锻炼出来的老兵拿不动刀枪了,国内官员因为承平变得自满疲懒了,那时想再伐辽就难上加难。
所以许清只要有机会,就给赵祯点火,务必促使其下定决心尽快伐辽;就算不能一举灭辽,也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给大宋营造一个良好的战略态势。
两人在御花园的亭子里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着,就象是闲话家常,但你真个听清他们谈论的内容时,必定会心神具凛,这两人一个是皇帝,一个虽不是首相,但在朝中的话事权已不在首相之下,两人一但取得意见一致,往往就决定了大宋未来的走向。
亭外侍候的宫女太监早被阎文应远远的打发开,能听到许清与赵祯这段谈话的只有他一个人,心中不禁感慨万端,许清从未放松对他的拉拢,而他也一直将许清视为朝中最理想的盟友,两人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默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许清与赵祯在御花园里整整交谈了两个时辰,这才告辞出宫来,或许,另一场改变大宋国运的大战,就在这次的闲谈中悄悄酝酿成形。
其实许清个为认为,只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及辽东一带,灭不灭辽倒不是太重要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是灭不完的,留着一个半死不活的辽国在北方,它或许可以压制其它游牧民族的崛起。
但由于他的整体构架已经有些僵化,不复新崛起的游牧民族那样锋锐,对大宋又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保留着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敌人,也能使大宋时刻警惕,不至于自满自大,以为天下无敌了,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归库了
边将往往会养寇自重,而一个国家,其实也是虽然养个敌人而‘自重’的,特别是汉人朝廷,一但没有了威胁,往往就搞窝里斗,变得僵硬、腐化、奢糜、不思进取。
许清转回汴河边时,正好遇到二柱带人采买,水儿进门,而且又有了身孕,需要添制一些物什,二柱现在已经成功将张员外家的立春抱,二人夫妻和美,二柱成亲后也显得成熟了许多,许安使渐渐把一些事情交给他来办,二柱成为许家的下任管家只是问题了。
一见许清,二柱立即跑要给他牵马,许清呵呵一笑,干脆跳下马来,与他并行闲聊,一起走回家去。
“买的?”
“回少爷,都是些普通的家什,是按照四娘开出的单子买的。”
二柱他们习惯将红菱称为三娘,把梁玉称为四娘;这些家中琐事许清向来懒得管,也只是随口问问,本来晏楠产子后,家中的事是应该由她来管的,但这丫头就是做了母亲也没改掉那刁蛮好玩的习性,贪图轻闲,学许清做起了甩手掌柜,家事还一直由梁玉管着。
“对了二柱,刻印作坊那边样了?”
“都好,少爷放心吧,有成规可循,四娘这段也常会看看,新来的编辑做得都挺好,没误事”
“那就好,二柱啊,你大哥的孩子都一岁多了,我的乖儿女也差不多满周岁了,咱们家三,就你还没孩子,你可得努力哦,想来蓝婶是天天盼着呢”
二柱腼腆的笑了笑,没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许清不免再次打趣道要不二柱把秋分一起娶吧,免得小颜那丫头不时往张员外家跑。”
二柱这回不只是腼腆,而是大窘了
家里小颜挺念旧的,还时常会跑回老家那边找原来的小伙伴玩,至今许清还经常听她在耳边念叨秋分的。
两人闲聊着回到家,刚好看到小颜从外面,她手上提着一个大葫芦,眉毛上沾着两片雪花,象个白眉雪人,脸蛋不知是累的还是被风吹的,有些涨红。
“小颜,你提个葫芦干嘛?”
许清上前接过,她顺势将脸蛋在许清手臂上蹭了蹭,把眉头上的雪片蹭掉,笑道答道少爷,人家可是好不容易才跟黄大娘要来的,黄大娘家院子里种了两棵,夏天的时候又阴凉又好看,人家瞧着喜欢,就想要一个来,等开春来也在人家楼下种两棵。”
家里的小楼,小颜也住着一栋,她那栋零零碎碎最多,而且大都是些不值钱,但充满了野趣的,许胜男每次去她住的那栋小楼,就象猴子进了花果山,玩得很是过隐。
许清揉了揉她的脑袋,这丫头长大了许多,但依旧保留着一份童真,很是贴心。
“少爷,你要不要种?人家到时也帮你种一棵好了”
“呵呵,咱们可是一起的,你的不就是我的吗?你种了我还种,这不多此一举吗?再说了,种得太多,后院就全是葫芦了,搞不好胜男她们到时候全变葫芦娃了”
“少爷说的是,哪就人家种好了,嘻嘻,少爷葫芦娃?”
“这个嘛,葫芦娃就是爱吃葫芦的小娃子……”
两人相伴来到琴楼下,许清将那葫芦往檐下一靠,才带着小颜上楼,楼上琴声悠悠,让两人不禁放轻了脚步,上楼后一看,只见红菱穿着家常襦服盘坐在琴前,轻轻拔动着琴弦,素儿和小薇坐在对面护着许胜男,这小人儿似乎很喜欢红菱的琴声,竟不象往常一样捣乱,坐在软榻上听着,手上的拔浪鼓不时摆两下,仿佛跟红菱合奏一般,有趣极了
小颜同想发笑,就被许清捂住了嘴吧,然后向望来的红菱含笑示意,揽着小颜到他那张躺椅上靠着,
看到许胜男这小大人的模样,小颜躺在许清胸前终于是忍禁不住,捂着嘴巴闷闷地笑着,许清也感觉好笑,女儿若真个接得她娘亲,有些音乐天赋那自是好事,就怕光玩,也学不会
他也笑了,凑到小颜耳边轻声说道小颜,看你还笑,胜男可不象你哦,看样子将来能把红菱的琴艺学去呢,就你一个,学弹琴是乱弹琴,学跳舞两天就忘”
“嘻嘻,少爷其实人家没忘啦,只是跳着跳着觉得那样跳更好玩些”
许清古怪地看着她,小颜的话他是的,这丫头从来不会骗他,感情原来学跳舞,一学会她就加进了‘元素’,你看着她是乱舞,她却是跳得自由自在,就象一只森林中的小精灵。
从某个角度来说,小颜才真正是在跳舞,她不是为了跳给谁看,纯粹是为了开心,这算不算跳舞的最高境界呢?
许清宠爱的在她鼻子上刮一下,小颜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对他贬两下,接着闷声而笑。
等红菱的琴声停下来,许胜男似乎意犹未尽,把拔浪鼓摇得咚咚直响,嘴里依依呀呀的乱叫着,小颜终于放声大笑出来,许胜男听到她的笑声,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把手上的拔浪鼓一扔,就要向这边爬,红菱走在她的小屁股蛋上轻拍一下说道才消停一下,又要闹了”
“来,乖女儿到爹爹这儿来”
红菱只得把女儿抱,小家伙穿得不少,一身毛茸茸的,脸形越长越象红菱,同时兼有许清的优点,非常漂亮可爱,许清按过,张嘴就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小家伙被亲得直皱鼻子,嘴里开始‘抗议’着。
“哈哈哈,乖女儿喜欢听琴,这个好,以后跟你母亲亲好好学学,等你长大些了,爹爹要听琴就不用再让你母亲受累了,到时全由乖女儿奏给爹爹听,爹爹还有好多绝妙的乐曲没教给你母亲亲哦,到时全教给你,让爹爹的乖女儿成为大宋最伟大的音乐家”
“少爷,要教胜男唱山歌吗?”不跳字。
一听小颜这话,许清脸都垮了下来,不用怀疑,看来许胜男长到三岁,铁定是满嘴山歌唱不停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国事家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国事家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返璞归真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沐休息日子,许清把女儿架上肩头,背后跟着小颜,出了家门沿着汴河一路向东余行,女儿将近一岁,到了呀呀学语的时候了,不过许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还是吐不准一个爹字来。
一到街上,她的小脑袋东转西瞧,嘴里依呀个不停,很是多‘话’,只是不她要说啥。
小颜手上拿着风筝,对于她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着自家少爷出来走走,放放风筝,吃个糖人儿的
在她的生命里,或许永远不会去关心家国大事,她渴求的也不多,一个安宁的家而已,至于这个家是高堂华屋,还是茅屋竹舍,这些都不重要,她只是墙角的一朵无名小花,只要有阳光,她就会迎风露出灿烂的笑脸。
有一回许清向她打趣道:墙角的小花呀当你孤芳自尝时,天地便小了
小颜答道:可是少爷,人家也不要多大的天地啊要是天地太大了,人家担心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听了小颜这话,让许清沉思了半天,有些人心太大了,他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海角天涯,横亘八荒,可在滚滚的人潮中,当他们蓦然回首,往往失落的不只是回家的方向,他们常常是连的心也失落了;
就象崔灏在黄鹤楼上痴痴的探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就象李白手持琥珀杯在醉后狂歌: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他们真的不的家乡在地方吗?
不是,是他们的心太大,大到无形无影,连他们也找不到心在何处了。
所以,他们只能望着家乡的方向痴痴,他们只能醉后狂歌,疏狂中透着无尽的抑郁。
而小颜,她只活在的小天小地里,只需要一点点阳光雨露,这一切都很容易满足,所以她永远是快乐幸福的。
“少爷,风有点凉,你别把胜男架得那么高嘛”小颜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扯着许清的衣角,就象他刚来到这个世界,两人一起去洪家桥卖画时一样,不管如何流逝,两人间依然毫无隔阂。
“不怕,你没瞧她包得象只小北极熊似的。”
“少爷,北极熊是样子的?”
“毛茸茸的,唉反正你瞧着咱们家胜男的样子想象一下就行了大概就这样。”
“哦,那好吧胜男,小北极熊”小颜说着拿风筝在胜男面前晃两下,小家伙顿时被逗得咯咯笑起来,仿佛很享受小北极熊这个称呼。
两人一路来到洪家桥,许清原来那块地盘让一个卖梨的小贩占去了,这回他倒没有象当初对付那个‘天地神算’一样,去忽悠人家,还掏钱买了两个梨子,一个给小颜,一个嚼,见女儿双眼滴溜溜地看着吃,许清这才记起还有个小人儿;
哈哈笑了几声,然后嚼出一些果茸喂女儿,小家伙不用嚼,吞得很快,许清有点忙不,喂孩子这一行他不熟,见小家伙开始依依呀呀的抗议了,许清又不敢给她吃整块的,没奈何,反正手指也挺干净的,只好将手指伸到她嘴里给她解解馋,小家伙可不管你是不是梨子,张口就咬
许清一边闷哼,一边加紧嚼果茸,旁边卖梨子的小贩估计是第一次见别人这么喂小孩,呵呵直笑道大官人,小孩长牙齿了,你不必如此的,让她咬就好了,小孩子刚长牙齿,正喜欢咬磨磨牙,太硬的不行,这梨子刚好合适,你仔细瞧着她,她要是咬得太大块,你再扣出来就行了。”
“大叔,这行吗?”不跳字。
“咋不行呢,我家那六七个猴崽子还都是这么养大的,听我的,没。”
许清从善如流,抽出那只手指一看,两颗牙印清晰入目,不管了,将削好的梨子往许胜男手中一推,小家伙如获致宝,双手扛着就啃,瞧她用门牙轻易就将梨子刮下一层来,然后慢含细抿,熟练得很,许清不禁猛拍一下的额头,看来是咱太低估这女儿了,这两颗深深的牙印来得不冤啊。
“女儿啊,赶紧学吧,把你会的都告诉爹爹……嘶小颜诚不欺我,这小妞咬人果然够疼的。”
而这时小颜拿着线轴已经跑出半里外,一半跑,还不时咬一口梨子,哎又是一个不省心的,许清赶紧双手作喇叭状,大喊道小颜,奔跑的时候不许吃,呛着呛着”
许胜男靠在他怀里,大概是看着好玩,咯咯地笑起来,这下许清顾不得小颜了,赶紧把女儿口中的小果颗扣出来。
“不许笑,不许笑,女儿啊,吃时不许笑,呛着呛着”
汴上的航船比以前更加繁忙了,一声声号子此起彼落,平定西夏、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后,带给大宋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连树下闲谈的小民口气都变得更加自信了,以前大宋老是打败仗,赋税一加再加,每个百姓谈论前方战事时,都不禁唉声叹气,而现在许清听到他们即便是谈到辽国时,也带着睥睨的口气。
许清看很久没有人来买梨子,便对那小贩说道大叔,你这样卖是不行的,得喊起来,把顾客吸引,还要出些别人没有的策略,这样才能销得快。”
“大官人,小老汉就卖点梨子,还能有策略?大家不是都这么卖的吗?”不跳字。
“正因为大家都这么卖,你若是与众不同,那才能销得多,听我的,没,这样吧,我给你想个法子。”
“好好好,大官人你帮小老儿想想。”
许清在心里把他的价钱和销量作了个运算,很快说道大叔你帮我看着女儿,我去给你写张字来。”
说完他把女儿交给卖梨的,跑到旁边一个代写书信的小摊上,花了两文钱,然后抢过人家的笔和纸,刷刷写了两张广告词,跑往卖梨的推车上一挂,只见上面写着:贡梨,特甜,比新婚还甜。买五斤送一斤。
没办法,这年头似乎没听过初恋这个词,许清只好用新婚代替了。
“大叔,我教你一遍,你就照着这写的喊起来,不过你要把价钱一斤抬高一文。”
说完说些许清便教他念那广告词。
“五斤送一斤,大官人,这如何使得……”
“停,这就是让你把价钱抬高一文的原因,若是只卖一车,自然还是比原来赚得少一些,但你若是一天比原来多卖两车,那就反而赚得多了,这叫薄利多销,明白了吗?听我的,没,若是不行,我赔你的损失喊起来,大声喊起来”
那卖梨的犹豫了一下,还是照着喊了起来贡梨哩特甜比新婚还甜买五斤送一斤哩”
小贩这新颖的话儿一喊出来,顿时招来许多路过的人围观,竟是买五斤送一斤后,许多贪小便宜的人于是纷纷掏钱购买。
等小颜放风筝,他那一车梨子也几乎卖完了,由于争抢的人多,小贩忙得满头是汗,等他卖完梨子抬头找许清想道声谢时,许清已经抱着女儿,带着同样满头是汗的小颜走出十来步远。
“大官人,等等……”
“行了,快去要些来接着卖吧”
小颜依旧拉着他的衣角说道少爷,以前你不会用个方法呢,要是你也画五张送一张,那岂不是……”
小颜说到这,大概是想起数钱的美妙感觉,两眼变得亮晶晶的,许清在她头上轻轻一拍,笑道画肖像画人家通常都只是画一张,象那位关一次画十张的很少,这一招用不上”
“哦,也是,不过黄大娘卖炊饼也可以这样卖的呀,不行,少爷,人家得去告诉黄大娘去”
“呵呵,好吧,去吧,我在李震他娘的糕点店等你,快些,一个人不许乱跑哦”
“人家了。”
这儿离老家不远,许清也任由她跑去支招儿。
东京城会不会一夜之间,全是买十送一之类的招牌呢?很难说,罪过罪过
现在的山药糕点店已经开了好几个,生意都不,东边个铺子就划给了李家娘子,靠着这份收入,母子俩也能过上小康的日子了。
许清抱着胜男进门时,里面已经没有空的座头,左边那张桌上只坐着一个年轻的官家闺秀,还有一小丫环,她头上的珠花吸引了胜男,小家伙指着人家依依呀呀地叫起来,那样子仿佛是在找的娘亲一般,那官家闺秀没来由的脸上一红。
“乖女儿,可不许乱叫娘哦”许清凑到女儿耳边轻声说一句,没想到小家伙果真不叫嚷了,太神奇了这是,许清不禁呵呵直笑。
“宁国……大官人来了,快里面坐。”李震的娘亲慌忙的迎出来,生活变好后,使她脸色比以前红润了些,显得更年轻了。
“店里都还好吧?”
“还好,还好,多亏了大官人帮扶,大恩大德,我们母子俩无以为报”
“李震呢,让他好好读书,来日考个功名,做个好官,多施些恩德给百姓,如此就算报了我这小惠了。”
“,大官人,我家震儿正在后院读书呢”
许清尚未走入院中,果然就听到朗朗的书声,只见李震一个人在树下,手里拿着一本书,背诵一阵,然后再看一下,很是认真,见许清进来,他高兴得欢呼一声跑了
“李震啊不继续读你的书,我在旁边听着,对了,李家娘子,你看找点适合我女儿吃的,今天中午我们父女就在这里叨扰个午餐了,还有小颜,等下也要。”
“好好好大官人稍等,我这就做些吃食来”
许清抱在女儿,在李震端来的椅子上坐下,这才问道李震,学堂里的都教到哪儿了”
李震躬躬敬敬地答道教到《论语》宪问篇了”
许清见他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不禁呵呵直笑。
“读来我听听”
感谢书友090904050403、燕云节度使、傲剑狂侠、午睡中几位的大力支持鞠躬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第四百四十章 虚火过盛
第四百四十章虚火过盛
出了司农寺,许清带着荆六郎几人向城外的禁军大校场飞驰而去,今天是禁军年前最后一次大比武,赵祯、范仲淹、韩琦等人都会到场观看,许清自然少不了。
虽然他越来越少插手军中事务,但赵祯依然将他邀上了,前些天赵祯在天章阁曾开诚布公的与他谈了一次,让他不必起心结,不必怕忌讳,就许清观察,至少现在赵祯说的是真诚的,即使有平夏之功,许清也还没有达到让他猜忌的地步。
大宋的军队构架其实改变不大,不过是将统兵权从三衙转移到了兵部手中,调兵权依然在枢密院手上,而且军队驻防与以前差不多,细分到营级单位,厢级将领依旧虚置,这种构架下,基本杜绝了将领谋反的可能,当然,象郭邈山他们带着几十个人就揭竿而起那另当别论。
许清功劳再大,回京后一缴帅印,便彻底与军队分割开来,无权再调动一兵一卒,这种情况下,你在军中声望再高也是假事,所以现在赵祯担心的不是许清功高震主,而是担心他自求退身,特别是曹皇后有一回与清平闲谈时,清平无意中提到许清有意去江南购置房产,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清平说得轻巧,不想曹皇后听者有心,将此事说与赵祯听,以赵祯对许清了解,他性情懒散、不喜纷争,有这种心态一点不奇怪,这下赵祯反而着急了,这也是他把许清招天章阁坦诚直言,让他不必顾忌的原因。
许清也算想明白了,以赵祯的仁厚的性格,加上有清平这层关系,就算功劳再大,求个全身而退是不成问题的。到时把所有的实职一撂,顶着个爵位,不用大冷天半夜爬起来上朝,岂不逍遥自在。
想通了这些关节,许清也没再刻意避开军方之事,赵祯邀他来一同检阅,于是便来了。
许清进入大校场时,里面已经到了实兵对战这一项,几万大军在场上奋力地搏斗着,在这寒冷的冬天里,竟让人感觉热浪逼人,黑寡妇一进营门就人立而起,来了个仰首长嘶仿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
赵祯在点将台上看到这一幕,不禁与范仲淹等人打趣道子澄姗姗来迟,进门若是悄悄的上台来,朕还未必注意到,这倒好,看朕收拾他”
许清真不是有意扮酷,实在是黑寡妇这种为战场而生的战马,一见到校场中杀伐的场景便兴奋,许清还不因此被赵祯盯上了,一脸春风的走上点将台来,还想先躲后面与石崇礼他们聊两句,就见赵祯回过头来喝道宁国公,是不是没瞧见朕啊?”
许清赶紧上前施礼,一脸惶恐地说道陛下,您的身影就象巍峨的高山一样雄壮高大,身上的光芒如太阳般耀眼,臣岂会看不见,只是台下数万将士,无不渴望陛下和煦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多停留片刻,微臣实在不敢打扰陛下阅军,这才打算过后再上前给陛下请罪。wen2飞速更新”
范仲淹等人听了不禁含笑摇头,赵祯脸皮没他的厚,眼看再说下去,许清怕是又要瞎扯个没完,许清不怕掉价儿,他还怕掉价儿呢,只好狠狠瞪他一眼作罢。
小样想找咱麻烦,先练练再说吧。
许清刚想退开,赵祯到正色地问道子澄,你看看台下这些士卒比去年如何?”
“陛下,臣其实不用看,凭感觉就能感觉出来,台下士卒比原来多了一股浓烈的煞气,陛下若是不信,您让一营没上过战场的士卒出来,不用比,站那儿就能感觉出来。”
赵祯还没回答,范仲淹微微颔首对赵祯说道陛下,上过战阵的老卒确实有的不同,老臣建议作一些调整,将原来的建制打散重组,让上过战阵的老兵与未经战事的新兵混合起来,以一对一帮带,传授他们实战中得来的经验,这样一样,未上过战阵的新兵也能很快成长起来。”
许清一听,这个主意还不,伐夏之战中二十万出战禁军,伤亡了五六万,剩余十多万可以说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但是,如果对辽开战,这点兵力是不够的,将老兵拆散重组虽然会让他们的战力有所下降,但确实能帮带起一些新兵。
“范参政此议甚好,不过,微臣认为,也不可将上过战阵的老兵全部打散,臣建议保留一半原有建制,若有战事,便可作为克坚定难的锋锐之兵使用。”
范仲淹一听,立即从善如流地说道宁国公考虑得比老臣周到,老臣附议”
对此韩琦与石崇礼等人也点头认可,赵祯自无不允,此事交由枢密院与兵部共同处理。
越祯这时突然轻叹一声道主要还是粮食啊”
在场的都是朝廷要员,或军方重臣,谁都如此调整根本就是考虑到对辽开战的兵力问题,一但开战,步兵不是问题,军械也不是问题,银子不是问题,关键是骑兵与粮草需要解决。
开春时对夏作战,粮草消耗是非常大的,银子可以通过战利品转卖,使朝廷大赚特赚,但粮食却不行,党项人原来就缺粮,战后大量迁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