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 >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第83部分阅读

抗日之英雄莫问出处第83部分阅读

    战心惊

    苏军的前锋部队到了江边一边到处把那些写有中文“黑龙江”的地标牌拆掉重新换上俄文“阿穆尔河”的标示,一边打电报催促后续部队尽快东渡乌苏里江增援。但是很快他们发现当对手是中国的步兵而不是那些来去如风的骑兵后,情况变得好处理多了:当苏军的大炮隔江打上几炮,就会看见中队从简陋的野战防御工事中撤退,样子还蛮狼狈的,队还是原来的中队,根本不能算是什么现代化军队啊,除了利用骑兵这一优势去对付缺少骑兵而且极度疲乏的步兵外,还是不堪一击这就是朱可夫接到的苏军最新的战斗情况报告。

    “不能掉以轻心,命令前方部队必须先派侦察兵过江进行十公里纵深的侦察,确保没有中队的埋伏方可渡江”朱可夫还是很谨慎,他总觉得能够和列强并肩作战打败日本人的中队不至于那么弱;当然,只要苏军能够过了江,建立好渡江滩头阵地,他对自己手下的英勇的红军战士还是抱有信心的。

    “中队派出部队意图阻扰我军渡江,但数次反扑都被我军英勇粉碎,现在前锋部队已在十余个渡江点过去了八个整编师”在参谋们念出这份电报的时候,朱可夫终于放下心来了,只要中队没能守住阿穆尔河天险,他们就更不可能在往后的战斗中挡住英勇的苏联红军

    “他娘的,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没试过这么窝囊”焦义平点齐了他手下那些佯装要夺回滩头阵地的部队开始向后方转移了,这个在零陵由谭笑亲手训练出来的“老兵”亲历了在上海的大战和朝鲜战场的防御战,现在已经积功到了团长的位置;当然,如果不是他的文化考试多次没能过关的话,就凭他在零陵大营第一个对日本人大打出手的历史,早就可以当上师长了。这次,像他这样出身野一师的老兵提拔上来在经过短期军官训练营集训调来领兵的有很多,特别是在东北新组建的部队,基本都是他们这一拔人在当着中层军官。

    “我说,这演戏太假了也不好看,老李,你不是整天吹自己真的能用高射炮打蚊子吗?临撤退之前,让你的炮兵给苏联人上上课”焦义平实在难以忍受这样的“狼狈惨败”,他对团属炮兵营的那个同样在零陵出身的营长下了命令,一听可以真打而不是漫无目的乱放炮,炮兵们的精神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大家听着,就用一半的射速开炮,谁都不许打得太快了”还是那个零陵炮兵训练营出身的营长李恪明白任务:决不能把部队的战斗力显得太强了

    于是渡江的苏军就很是被一阵准头不错,但密集度明显不够的轻型炮给揍了一回

    初次接触,苏军就在一天一夜间突破了防守稀松的黑龙江防线。

    “根据前方情报,中国人似乎并没有打算永远占领阿穆尔河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区域,他们在这里基本没设置永固工事,防御士兵人数也远远不足我认为,我们要留心不要成为英法帝国主义利用的武器,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中国人和谈,他们并没有真的像英法列强所说的一定要占领所有以前他们的清政府割让的土地”朱可夫一边念着让手下发回去的电文,一边终于怀着逐渐好起来的心情研究着进攻方向。

    “我们只能南进,东边的满洲里一定会有很强的防御,日本人在那里经营得太久了,而且一旦靠近海边,我们就要同时应付中国人的海军大炮了向东南,直取哈尔滨,就像中东路大战时一样”苏军的参谋部早就已经想好了进攻方向,现在朱可夫只是在再一次强化大家的战略概念。

    “苏联人只会从西北面进攻,他们不敢同时和拥有海空优势的满洲里方面军交战”王伯韬指着地图,最后和三大防守主力的主将黄维、陈明仁、余程万作着最后的安排

    “等他们到了哈尔滨外围的时候我会给他们迎头痛击地,放心吧”余程万豪情万丈地回答道。由于现在的情况和中东路事件时不同,苏军没有从东路进攻,所以中队为了能让苏军更多的被黏在第一线,他们宁愿放弃掉哈尔滨以西的很大片土地。而整个战场的防御中心就在哈尔滨

    为了让苏联人大量涌过来,中队故意开始从整个西线撤民,同时还会留下一定数量的来不及运走的粮食和其他的副食品日用品——这些在富足的中队眼里根本看不上的东西在苏联人眼里却已经是最宝贵的东西了

    中国境内有粮食大量的粮食除了仓库里的,地里种着的很多庄稼也差不多可以收获了消息迅速在苏军中传开,那些从前线回去的通讯兵甚至拿出在中国人仓库里缴获的香烟炫耀起来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公开宣扬:在那些被中国人放弃的城市里,他们找到了中队来不及撤走的随军ji院,“缴获”了上千名日本妇女

    江的那边有粮食、有香烟、有美酒还有女人消息不胫而走,几乎所有的苏军部队都精神为之一振,所有将领都请缨到最前线去

    “听着,江对面什么都有,就算是钓鱼,我也要到江对面去钓虽然总司令没有命令,但是他同样没有命令我们不准过江,我们可以把防线推到江对面”一个受命在黑龙江流域防御的苏军师长参加完军事会议后气不打一处来——他没有拿到上前线的任务,他的任务是防御黑龙江的其中一段。但是,他很聪明地利用了命令的空隙,他决定把自己的部队全部开到江对面去防御而不是跨江布防像这个师长一样聪明的苏军将领还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最后苏军竟然没有一支真正跨江布防的部队,除了渡口有些驻军外,这些部队都开到了南岸去扎营

    “前锋部队在哈尔滨外围遭到了顽强阻击,据说是中国的元首的近卫部队为骨干的部队,很顽强,昨天一天的进攻竟然让我们折损了近三万人”第一次有作战不利的消息传进了朱可夫的耳朵里,但是,这个优秀的将领竟然不以为然:中队这么快已经被逼到哈尔滨了,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几十万中队塞在哈尔滨无疑是他们将来谈判的筹码

    “那就上去六万人,直到把这支部队全部消灭在阵地上”朱可夫骄横地大声喝道,他自己正率领着坦克部队在往战斗第一线赶,他根本没把中队放在眼里,也根本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有多惨烈

    如果说已经过去的贝加尔湖苏日大战是最残忍的地狱大战的话,那么哈尔滨保卫战将是人类作战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大战,六百万苏军将在这里全部折戟沉沙

    (作者:开打了,在想着如何才能打得够灿烂,但工作实在很忙啊明天周六应该能有些时间好好构思)

    第一卷  第一七一章 血战四方台(上)

    第一七一章血战四方台(上)

    “轰轰隆”震天价的巨响就在头顶炸开,虽然用了大量钢筋水泥修筑的防炮工事异常坚固,确实可以抵御155以上大炮的直接命中,但是当炮弹真的砸在上面的时候,工事里的人依然被震得七荤八素倒了一地。--绿@色#小¥说&网--着点,省点弹药”万家祥顺着战壕一路跑一路吼着,指挥士兵们布防——和打日本人不同,苏军的连续进攻和密集的炮火覆盖往往让弹药兵无法及时把弹药输送到第一线,很多阵地上都因此发生过和苏军的肉搏战;如果不是中队特有的战壕肉搏防御训练,这些士兵们利用战壕的特殊地形和他们的利器工兵铲以及做出精妙的格杀配合,普通拼刺刀的话他们的多处战壕都会被攻破了

    喉咙喊干,上气不接下气的万家祥终于一下子扑在一个u型散兵坑壁上大口喘气——终于完成前沿布防了

    这时工兵们已经背负着物料架,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崩塌的战壕土堆和尸体冲了上阵地。就在踏上阵地的那一刻,叶一言掏出信号枪往天上打了一枪,当绿色信号弹在天空飘起的时候,迫击炮群的轰击中开始夹杂了大量的烟雾弹;而那些布雷工兵们冲上阵地后根本不作停留,背着四十公斤的负重直接扑出阵地外就在烟雾中作业,卸下地雷麻袋一刀割开拖着横跑,整麻袋的塑料小地雷便滚得遍地都是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工作,流弹、来不及撤退的敌人、甚至是自己踩上自己或者战友布的雷、上一次布下没被踩到的地雷都会成为致命的威胁每一次布雷兵出击都不会全师而归,总有死伤;但是这却是必须要建立的一道防线:这些直接撒在地表的地雷经常会被炮火震得整个弹起来,却还不会被引爆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杀伤的苏军非常多,不光往往会让每一次进攻的苏军箭头直接在它们面前撞得粉碎,更会让那些被抢救回去的士兵大量消耗掉药品和护理力量而且最终还难逃一死

    “他娘的,我的人折了三成了,毛子咋还在进攻”叶一言扑到万家祥身边,看着这个从朝鲜战场就一直拍档的老同学老朋友,恨恨的骂道:“操它老毛子,比小日本还狠”

    “他娘的,在朝鲜和小日本打那个月,还以为那就是最疯狂的进攻,没想到老毛子比小日本还狠他们的军官好像就根本不管手下死活嘛”万家祥也感慨不已,他已经是第三次亲自带队反攻了,原本一个整编营现在已经缩编成两个连,原来的三个连长都已经受伤被抬了下去,现在除了他之外另一个连的连长还是由排长火线提拔的。

    硝烟尚未散尽,那些完成布雷任务的布雷兵拼尽最后一口气扑上战壕,直接就往里摔,布防的士兵都知道在那等着接住他们疲乏得几乎难以动弹的身躯;然后就是把水壶递到他们嘴边背着几十公斤地雷从放炮工事里一口气冲刺到阵地前沿冒着枪林弹雨把地雷在一分钟内布置完毕然后越过战壕前段那些能把人脚陷进去的浮土以冲刺速度跑回来的布雷兵们就像是在一次钱塘潮退下的空袭里跑到堤围外的江滩中去捡一样东西再跑回来,每一次都是在拿命去赌这些布雷兵在作战部队中都得到了最多的尊敬

    其他工兵们一刻也不耽误,已经在布雷兵布雷的空隙,对很多的阵地陷阱进行修复和机关重置,其他的步兵则在拼命地修补着被苏军炮火损坏的工事在生死之间,中国陆军所有受训的项目全部得以发挥出来,这些先进的战法不仅在三天时间里让苏军在四方台这个阵地前寸步难前,更是已经被消灭了超过十万人

    “子弹还能坚持多久?”叶一言知道由于苏军的炮火封锁厉害,弹药经常会断运。

    万家祥闻言苦笑摇摇头道:“还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用苏军的步枪了,就是机枪和冲锋枪弹药不够老叶,你们工兵的弹药不少啊,匀点?”

    “不用说,等会退下去,我们的冲锋枪弹全部留下”叶一言本来就是担心战斗部队的弹药不够又要和敌人拼刺刀。

    “三天,咱们一个整编师三个主战团全部打残了今晚要不换防的话,我估计师长都要亲自到火线拼刺刀”万家祥恨恨地看着苏军一方的阵地,在两军阵前已经看不到一片黑土地,全是灰蒙蒙的苏军尸体,这些尸体把他们战前可以改造过的地形又一次改造了,把那些用来作为陷阱用的假胸墙竟然真的填实成胸墙了

    “这苏联人怎么这么多啊,杀来杀去杀不完啊”就在两人聊着的时候,忽然天上一阵轰鸣,战机中国战机整个阵地上控制不住地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由于苏军的野战机场还没能投入使用,这三天来天空中都只有中国飞机,每次当前沿特别吃紧的时候,这些空中杀手就会及时出现,每次他们的出现就预示着苏军的进攻将要停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足够弹药兵往前线送弹药和吃的

    尽管盟军给中国留下了上千架各型战机,但是这些战机的载弹量和机身强度都远逊于国产机种,所以空军不得不以大量出击去弥补战机性能的不足。这一次几乎是空群出动:从黑金(原来时空后来的大庆,因发现石油而得名)经绥化到铁力整条防线全线出击不管是苏军的前沿阵地、后方军营、还是各重炮阵地一概列入打击目标

    除了空军的四大金刚以及后来涌现出来的新秀们外,甚至在老一辈的空军将领中除了黄光锐、孙桐岗这个辈分的,像丁纪徐这些宿将也都纷纷担任起编队长的任务,开始全线进行空袭。

    “应该是换防了,前两天没见过那么多的飞机”虽然自出道以来就嗜杀成性,血战连场,但这些在朝鲜用日本人的血肉喂大的官兵们在看到有机会撤下去的时候,竟然也产生了“终于熬到头了”的想法。连续三天几乎不间断的战斗,纵是铁人也要垮掉,何况血肉之躯?

    中队的战斗力太恐怖了,竟然挡住了英勇的苏联红军三天不间歇进攻?苏联的前线指挥官们简直难以相信看到的情况空袭大规模的空袭

    当中队开始对苏军进行大规模空袭的时候,苏军的指挥部里却也没有慌乱。

    “我们判定是中队已经挡不住了,所以让空军全体进攻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攻下中队的防线”朱可夫接到的前线指挥官的电报显示出了这个指挥官的胆识和决断,当然,也是够冒险和冷血的——让苏军在上千架飞机的袭击下继续强攻,要死多少人?

    “准了”朱可夫只用了一分钟去思考就批准了战斗方案,除了因为要尽快拿下四方台外,朱可夫还想到的是让火线上的士兵的强攻去转移中国空军的攻击方向,保存他最看重的坦克集群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被毁,苏联只能一边修路一边进军,这让他们的油料严重不足,而沿途的野战机场也被日军一路退却时毁坏干净,同样需要修复;所以苏军的坦克部队是在以断断续续的极少的油料一步步慢慢挪到前线的,现在他们依然没有足够持续进攻的油料为了倾尽全力实施致命一击,朱可夫批准了这个冒险而且将死伤无数的计划

    “炮袭”不知谁率先喊了出来,焦义平的整团人看到了恐怖的一幕:远处的天边那些在夕阳中暗红暗黑的炮弹竟像候鸟群一样飞来全团人员立时在交通壕中连滚带爬扑进中途的那些防炮工事因为准备的时间足够长,中队的阵地全部有交通壕联通,而且交通壕沿途都修有不少防炮工事;这救了很多军人的命:在原来时空中淞沪大战中在开往火线的途中就会因为全程裸露在敌军炮火中而整团整团人被炮火绞杀当焦义平刚扑进放炮工事里,整个世界就好像一下子到了末日,震得耳朵发疼的重炮齐射竟然把整片阵地罩住了扬尘与浓烟烈火瞬间把整块大地变成了污涛翻滚的火海

    暴烈的弹药在瞬间的爆炸中消耗掉阵地面上大量的氧气,在高温中的将士们不光被震得五脏六腑像翻江倒海般难受,更是明显感到要窒息和被烤熟

    苏军竟然冒着中国空军的攻击,让重炮群暴露在空军打击下?前线的中国指挥官们不知是喜是忧了:苏军如此不计损失地和对攻,很显然是拼老命了,前沿阵地能守得住吗?

    苏军确实是拼老命了,他们把重炮全部安置在用炸药炸出来的大坑中,只留着炮口露出地面,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射界,但在远距离轰击中却毫无关系,这样除非是被对方的炸弹或者炮弹直接命中,否则都毁不了这门炮。至于士兵会被震死震晕?很简单,换人事实上,在苏军开始进攻的时候,他们就一直这样设置,他们的炮兵阵地并没有变换过因为苏军缺少油料和马匹,大炮的机动很成问题,所以他们选择了在上次欧战中广泛使用的固定重炮阵地作战方式

    中国炮兵的炮弹和空军的航空炸弹也大量地倾斜到苏军的炮兵阵地上,所有苏军的重炮阵地都在一片烟火笼罩之下,但是苏军却没有停止过炮击除了不时被命中诱爆的巨型火球升起处外,很多的大炮在停止射击十几分钟后就会重新开火,一个个炮组往里填,一个个团地往里填,苏军就是用人命换战果

    随着苏军的炮击力度明显减弱,焦义平的部队终于在恍恍惚惚中恢复了些清醒,这支被轰得头脑发昏的部队才忽然想起一个大问题:到底他们在这里呆了多久?前沿还在手里吗?

    “只有贴上去打,才不会被黄猴子们的飞机在头上拉屎拉尿所以,都给我冲锋英勇的红军战士,冲锋”没有更多的战斗动员。各部的苏军开始从不同的方向含着“乌拉”向四方台阵地猛扑,一次出动了九万多人

    “弟兄们敌人炮火太猛,估计援军一时上不来了今天,就是我们殉国的日子,明年的清明节,全国的学生都将带着花圈到我们的坟前拜祭,我们虽死犹生我们将流芳百世废话不说了,谁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写下来,每个连年纪最小的负责保管这些遗嘱和带上我们的军旗撤回去,其他人人在阵地在,四方台绝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

    团长殉国、一营长万家祥已经重伤被抬下去了,现在全阵地的最高长官是二营长雷城,他的部队本来一直和万家祥的部队轮战,但现在已经不用了,全团剩下的官兵全部顶在第一线,包括打光了炮弹的迫击炮营和叶一言的那些工兵们、团部的文书、伙夫

    “中国野战军,不留俘虏,不做俘虏”从野一师出身的老兵们喊出了久违的野一师口号,中队阵地一改沉默,向着正在洪流般逼近的苏军方阵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

    (作者:写战斗真简单,本来打算一章过的,竟然写着写着发现要加一个上字)

    第一卷  第一七二章 血战四方台(下)

    第一七二章血战四方台(下)

    乐以琴带着一身的硝烟跳下飞机,一边用围巾使劲的擦着脸上的机油,一边接过地勤人员递过来的水壶“咕噜咕噜”地灌下半壶,然后大声吼着:“快挂满炸弹,加满油,还有子弹给我上足了,快”

    一个地勤人员看着飞机身上整排的弹孔道:“这机要检修了,不能再飞了”

    “是你开还是我开?不就是破了点皮吗?油箱没事、发动机没事,就是没事”身为空军的特级英雄,孤身炸掉日本人战列舰的乐以琴现在在空军的地位可是不得了的,基本就是新一代飞行员们的集体偶像他这么一吼,地勤人员也不敢回嘴了,看看这里也没有军衔比他高的将领,便乖乖从命按他要求去做。

    由于苏军的舍命攻击,空军被迫放弃掉了对苏军的纵深轰炸而是转到了四方台战线一带对苏军进行狂轰滥炸。高爆弹、毒气弹、燃烧弹中国空军几乎把所有品种的炸弹都一股脑地往苏军头上扔,把四方台西边和北边两个主战场几乎炸成月球表面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无法阻止苏军的疯狂进攻

    苏军在出发阵地上架起了多挺的重机枪,只要士兵不往前冲,就是军法侍候,还给士兵们通报了:凡是在战后收尸发现是背面中弹的,一律呈报莫斯科,对其家属进行处理“灰色牲口”们只能像迁徙的兽群一样向中队的阵地压过去,一路上前边的人用他们的肺为后来者吸干净毒气,用他们的躯干去压灭掉那些粘上就抖不掉的凝固汽油,用他们的双脚去趟地雷

    从苏军的出发阵地一直到中队的前沿阵地之间,已经厚厚地叠上了不知多少层的尸体,以至于后边前进的部队很难稳稳当当地走路,总是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尸体上跌跌撞撞。

    苏军的重炮基本上全部用于切断中队的支援线路,前沿阵地上少有炮弹打下来,但是中队面临的压力却毫不见少——苏军人数太多了

    最后的一批地雷已经全部布上了阵地前沿,那些专门用于设置陷阱的定向雷也全部装置完毕,中国工兵们现在也已经全部变成了作战部队。叶一言看着自己手下剩下的不到三十个弟兄和那些配属的文书、伙夫,再看看对面黑压压一直延伸到黑夜尽头的苏军,只是对大家道:“记住,给自己留一颗子弹或者手榴弹”

    狂嚎着冲上来的苏军纷纷在小地雷的袭击下被炸倒,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爆炸,一个个苏军士兵变成滚地葫芦,但是后边的苏军前赴后继高喊着“乌拉”继续冲上来战壕里的中人也已经没了前边看见苏军被炸就开心的情绪,谁都知道,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挡不住苏联人多久了,他们将被苏军踩成肉酱

    随着“民二十四式”沉厚的枪声响起,整排整排的苏军被打得割草一样倒下,根本不用变换射击角度和瞄准,苏军的密度保证子弹都不会浪费就在中队的第一道战壕前六十多米处,苏军的前锋线竟然像一道血肉横飞的墙般压过来——他们的队形竟然没被打退半步而是继续向前

    只要向前开枪就能命中,中国士兵们以最快的速度用那些缴获的“莫辛纳干”式步枪拼命开枪,争取在苏军的人墙压到之前尽量打光子弹

    久候的中国炮兵的炮弹开始准确地落在前沿阵地前方五十米的距离,终于把苏军的队列彻底炸得粉碎;在接到雷城发出向我开炮的电话后,中国炮兵们终于放弃了边打边跑的战术,同时也放弃了对苏军大炮的压制,直接对前沿阵地提供了最强大的炮火支援由于距离太近,中国官兵们躲在战壕里也感受到那种让人眩晕的震荡和头顶上刮过的飓风,很多疲劳得已经难以动弹的士兵竟然借着这份眩晕干脆闭上眼小睡一会,呵,第一次这些战士们感受到了近距离躲在战壕里感受大炮轰击是那么的幸福

    后方的中国炮兵们那些弹药手已经是列着队抱着炮弹在指挥官有节奏的口令下拿出他们超速射的特技在玩命,这时只要苏军的炮弹砸下,很可能就会造成成片的伤亡;但是他们也顾不上了,前线哪一个中人不是在玩命?

    但是苏军的炮弹很幸运地没落下来,他们依然集中了两个集团军的重炮对中队的前后阵地之间进行封锁

    焦义平的部队现在已经开始化整为零,以排为单位在那些纵横交错的交通壕里全体跑步前进“到了阵地自动投入战斗,各部各自为战”这就是焦义平的命令

    团长焦义平自己也在交通壕中狂奔,几公里的路竟然显得那么长一发炮弹带着尖啸砸下来,焦义平连忙扑倒在他前边的士兵趴在交通壕里等到意识重新回到脑中的时候,焦义平提起那个士兵道:“继续跑,冲啊”但是那个士兵僵硬的身躯却没有一点反应——他的胸口竟然被一枝断掉的枪的刺刀深深地扎了进去

    整个阵地到处都是危险,那些散落的武器不留神就会变成致命陷阱但是,天色已黑,虽然配有不少手电筒,但在高速前进的时候却依然难以辨别地面的情况

    万家祥从昏迷中醒来了,在照顾他的是一个右手被炸掉了的伤兵,由于止疼药已经失效,这个伤兵已经疼得浑身颤抖,冷汗湿透了衣衫——正是他不经意间发出的呻吟终于唤醒了万家祥。

    由于苏军以密集炮火封锁了交通,不光后方的援军无法顺利到达,前方的伤员也没法运下去当卫生兵也全部拿起枪到了第一线之后,这里就只留下了几个军医在照料,几百名伤员中受伤较轻的照顾重伤的而到轻伤员也被调走之后,这里能够爬得动的,神智清醒的就充当了护士的角色

    “元首说过,我们军人在前线的价值就在于能杀多少敌人他和我们讲过在上次欧战中,一支部队就靠着伤员爬到死人堆里充当活地雷而击退了敌人的坦克部队进攻我是个军人,这颗手榴弹不能只留给自己,我要多带一个毛子下去”作为最高长官的万家祥这一番话让整个防炮工事里的伤员们士气都提了起来。他向医生说道:“请你们把我们抬到各条交通壕去,我们要当活地雷”

    总共八名军医开始哽咽哭泣,三百多人,他们能抬走多少个?做了一辈子救死扶伤的工作,今天他们却要把这些最铁血的军人一个个抬向死亡通道

    万家祥竟然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已经身中八弹,多处被弹片划破遍体鳞伤的他像神灵附体一般竟然用沙哑但雄浑有力的声音下起了命令:“我命令,能爬的,自己爬到交通壕里去,不能动的由医生抬去我命令你们,每个人至少再找一个垫背的再死”

    “弟兄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已经到了,杀”雷城一声怒吼,身边剩下的不足三十名全部带伤得士兵全部拿着刺刀和工兵铲跟着他扑出了战壕趁着本方的炮兵大展神威的时候,他们收集了不少的弹药,但现在,连这些弹药也打光了,肉搏战终于开始

    在另一处互为犄角的战壕上,叶一言带着他更少的残兵也在上演着这一幕:只有十几个站都站不稳的士兵的中队自杀式地端着刺刀冲进苏军丛中,迅速被人潮吞没

    在阵地的最高处,两名迫击炮连的机枪手守着一挺被炸坏了支架,不得不由副射手扛着充当活动支架的“民二十四式”重机枪,装上最后的半条弹带,准备让苏军付出最后的惨重代价——中队把最后的炸药全部安装在战壕里,由两名重伤的工兵负责控制,等机枪手们的火力压制开动,苏军躲进战壕的时候,他们就会起爆,让这些苏军占领的战壕成为他们的坟墓

    剧烈的爆炸把阵地的尘土炸起半天高,在黑夜中缓缓升起的灰蒙蒙的翻滚着的灰墙仿佛吞噬一切的怪兽把冲进战壕的苏军全部覆盖了进去在后方用望远镜观察的苏军指挥官忽然失态地哭起来:“这样的军队,我们怎么能够征服,我们怎么能够占领中国”

    巨大的爆炸像给那些伤员们打上了兴奋剂,这些伤员们竟然忍着伤痛走到了阵地的高处,站在那里极目寻找着同袍的最后一丝痕迹当硝烟散去,这些站在阵地上的伤员开始在照明弹下把他们的铁骨钢躯显示给苏联人看了,不知是怕会遭到更大规模的自杀式攻击还是气为之夺,号称世界上最英勇的苏联红军竟然寸步不敢再往阵地上前进,他们在阵地外望着高处的中人,全部石化,甚至没有人开枪

    一个晚上,在中国空袭、炮击和前沿将士的疯狂打击下,苏军的九万多进攻部队在增加了四次援兵后竟然没能拿下中国绥化防线的最前端四方台阵地的第一道战壕两个士兵抬着担架已经陪着万家祥走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找到雷城和叶一言的尸体——烈士的身躯已经化进了这片黑土地

    终于不支晕倒在担架上的万家祥被抬走了,三个一起毕业,一起进入军队一起升为营长的好兄弟,在三天苦战后仅剩一人重伤而还,他们一个团四千多人仅活着先后运出去和最后这批被焦义平部及时赶到救出的重伤员不到六百人;他们一个整编师两万六千多人撤出战斗时除了团属重炮部队外仅剩不到五千人,主战部队自师长以下军官全部非死即伤,活着的最高军衔的军官是少校——万家祥营长

    战斗还没结束,焦义平的团已经接上防御任务,眼见兄弟部队战至全军覆灭而半寸阵地不丢,新上来的焦义平部深知他们面对的恶战的艰难,深知在一战之后大概也不会活着多少人平时一些有过节的官兵们在此刻竟然会互相找对方说说话,道个歉,会和对方结拜已存死志的生力军的到来彻底让苏军的作战意志化为乌有,这些主要还被背后机枪督促前进的苏军竟然潮水般退了回去,那些在背后督战的重机枪也没有开火

    天还没亮,彻夜未眠的朱可夫收到了各部的战损报告:在中国空军袭击下,两个集团军的重炮损失了百分之七十五,更要命的是他们携带来的炮弹基本打光了各部在空袭中被炸死炸伤的士兵高达四万余人昨晚参与总攻四方台阵地的前后共十五万大军战后仅存三万余还有战斗力的部队,伤亡总数高达十万,一晚的苏军伤亡总数接近二十万

    对面的中队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中队都是这么强悍吗?朱可夫脸色惨白:三天三夜血战,伤亡无数竟然寸步不前,这支中队的战斗力显然远远高于他们曾经与之死战的日军

    “司令员同志,根据各方报告数据显示,我们的士兵被大量杀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判断一旦我们的空军加入战团的话,情况会大为改观还有,在交战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中队有配置坦克部队”

    参谋人员的话让朱可夫的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是的,中队仗着修筑得异常坚固的工事和空军优势才得到这个战果的但,真的这么简单吗?朱可夫压下心底的心虚,把思想转到他的坦克部队身上,现在他的坦克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陆续运到的油料也可以让他的部队打到绥化了——仅仅是几十公里的进攻距离,再远的话苏军的油料还是无法坚持。但这样,至少还是能拿下四方台前线,四方台拿下,难道中国人还能守住绥化?

    “右路军的准备怎么样?”朱可夫问道,他部署的进攻中绥化是一个重点,另一个中心却是黑金;那里是他们必须要占领的、在战后也决不能归还中国的地区,那里有石油

    “已经准备好了,试探性攻击在傍晚开始”参谋忍着把下一句“但愿在那里的中队不是这么强悍”给吞回肚子里去,但这时他却听到朱可夫在自言自语:“但愿在那里的中队不是这么强悍”

    “已经探明苏联的坦克部队隐伏地点了,我们的内应会在今晚点火表明区域,剩下的就看空军了”黄维看完王伯韬打来的密电后放下心头一块大石,他很清楚苏军有着实力不弱的坦克部队,只是限于油料供应苏军一时还没用上。就算苏联人的坦克部队真的很强大,他们也没法逾越我军的反坦克部队吧?黄维心里想着,他对于中队大量配备的枪榴弹和那些六磅炮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无论如何他很清楚,苏军的坦克部队一旦投入攻坚,他的部队伤亡数字必然会直线上升。

    朱可夫自大军开过黑龙江后,做了一些很到位的人员安排:在很多的关键部分,如侦察兵和关键的渡口、隘口等地都安排了那些原本驻守过东北被打散后千辛万苦徒步走回去的苏军路上汇合的部队。这很合理,这些部队最熟悉当地情况但是他没料到这些人几乎全是那些白俄二师的间谍部队,现在苏军的一举一动完全没有秘密可言,白俄军可以轻易把得到的情报通过那些负责侦查的盟友轻易递出来。现在非常要命,朱可夫赖以破敌的坦克部队已经被中国空军盯上了

    随着第一架运输机降落到简陋的临时野战机场,苏军的油荒算是闹完了,英国人为了报复中国而大量援助给苏联的油料终于运到;有了野战机场,苏军的空军也可以投入战斗了、紧缺的弹药也会陆续运来下午朱可夫得知消息后兴奋不已,在他的概念中,只要苏军也拥有空军参战的话,中国人一定难以为继,而且他不相信中国还有像守四方台的守军一样强悍的部队

    守黑金的总司令是陈明仁,那个骨头像铁般硬的将领,曾经在惠州城头让蒋介石命令全军向他看齐的将领。而顶在第一道防线的前线指挥官是刚从医院里出来才一个月的硫磺岛血战功臣,刚刚升任师长调离方先觉部队到陈明仁集团军的佟方

    (作者:到底是血战连场写下去还是换一些内容呢?如果只是为了完成章节,写战斗当然是最轻松的但写书只是为了完成吗?)

    第一卷  第一七三章 两个战场

    第一七三章两个战场

    “苏军现在一切的作战物资都缺乏,三天恶战下来,他们的重炮部队已经被打残了,甚至连炮弹都快打光了依我看,他们唯一的进攻方向只能是黑金,朱可夫不可能想不到在绥化前方还有呼兰河拦着,他们经过四方台一战后大概不敢寄往迅速攻占铁路桥吧?再说,想在有江防部队和空军优势的我军面前强渡呼兰河,就算是傻子都会知道那基本不可能但是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得到的情报是绥化依然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