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地枪王张绣 > 北地枪王张绣第190部分阅读

北地枪王张绣第190部分阅读

    哪里找来一支这么古怪的部队!”刀枪不入关羽还觉得无妨,毕竟他自己就能破开藤甲兵的防御,真正让关羽头痛的是藤甲兵的数量。按道理说,如此厉害的部队不可能有如此规模的数量。如若说好像盘古力士一般,仅仅千人还情有可原,现在战场上的藤甲兵,足足有两万人,那可以说能将整个战场形势都扭转了。

    正如张辽所言,一人之勇,怎敌万军。现在的关羽就是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虽然能杀死藤甲兵,不过跟随他的士卒却是被藤甲兵杀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关羽只能跟着大部队撤退,不然的话他身陷阵中,麻烦就大了。

    连关羽也不敌,曹军开始全线败退。城下的张辽见得,便对旁边的周瑜道:“公瑾,这里交给你指挥了。”说完一举直刀,大喝道:“众将士,跟本将杀啊!”说完一策战马,引着城下剩余的敌军开始发动了总攻。

    张辽很清楚,现在两翼有藤甲兵在进攻,将关羽也拖在那里。这种情况之下曹军还未溃败,完全是由于中军在死死扛着。只要将中军也击破了,曹军必然大败。故此张辽出击之后,立即奔着中军而去。

    最前面正有吕蒙在临阵指挥,吕蒙武艺不差,可达二流,加上他出色的指挥能力,已经稳稳地着曹军压在了下风。现在只差一个契机,就能让曹军溃败。

    张辽征战多年,很清楚这契机在哪里,一边策马前冲,目光已经在敌阵之中来回移动。忽然,张辽目光一凝,而后狠狠地一策战马,大喝道:“张燕休走!”直刀同时舞动,向着张燕直杀过去。

    挡在张燕之前还有一些曹兵,见到张辽杀来,立即拿着兵刃冲上来。只不过张辽根本没有多看他们几眼,直刀“刷刷刷”几下,白芒闪过之后,殷红的血箭飞射而出,大好头颅被劈飞到半空之上。张辽骑着战马飞驰而过,地上只余下几具无头的尸体还在不住喷着热血。

    见得张辽如此厉害,顷刻间就连斩数人,后面的曹军却是一阵迟疑,不敢上前。张辽见得,知道机会难得,趁着曹军犹豫之际,疾驰而过,在张燕退走之前就将其截住。

    张辽策马杀到,直刀当头劈下,口中还大喝道:“卑鄙小人,竟敢伤我军大将,看刀!”

    “呼……”

    张辽这一刀去势凶猛,直刀劈开空气之下,激起了阵阵呼啸之声。张燕感受到直刀来势凶猛,不敢怠慢,立即举起大刀招架!

    “当……”

    一下金铁交鸣之声响起,张燕只感到大刀处传来一股巨力,震得他双手发麻。不过最后还是勉强抗住了这一击,心中还暗暗庆幸。只不过张辽的实力可不止这些,一刀过后,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刀就在此劈下!

    张燕见得大骇,立即举刀硬抗。

    “当当当……”

    数下大响声传出,张燕左支右挡,总算险之又险地将张辽的进攻全部挡了下来。

    就在张燕松一口气的时候,耳边却传来张辽的大喝声:“死吧!”

    “呼……”

    直刀根本无需丝毫蓄势,单凭张辽强劲的爆发力,就卷起阵阵呼啸之声再次向着张燕当头劈落!

    这次张燕力气已经完全不接,只气喘呼呼地在原地,望着那一把当头劈下来的直刀。

    眼看直刀越来越近,张燕嘴角一扯,喝道:“要取老子的命?你也一同陪葬吧!”边说,左手已经举起,藏在左手之中的暗器同时发动,几根毒箭向着张辽的面门飞射而去!

    “噗嗤……”

    一下清脆利落的声音响起,张燕只感觉到脖子处一痛,然后就没有了知觉。而旁边两军士卒却是清楚见到,张辽一刀下去,直接将张燕的头颅削飞到半空之中。

    张燕身死,却是在张绣军士卒意料之中,不过附近的张绣军士卒都见到,张燕临死之前作了最后的反扑,因此都紧张地望着张辽。

    只见张辽一刀解决了张燕之后,头同时向旁边一偏,直刀更是迅速带回挡在侧面。只听见“叮叮”数下轻响,毒箭就已经被张辽以直刀弹开。

    危机解除,张辽不屑地对着张燕的尸体笑道:“已经用过的手段本将又岂会没有防备。”说完策马向前,一手抄住从空中掉下来的张燕头颅,并将其高高举起,大喝道:“张燕已死!张燕已死……”

    张辽这高声一喝,后面张绣军士卒听得之后,齐声高呼道:“将军威武!杀啊!”

    张辽阵前斩将,让大军士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士气急剧飙升之下,张绣军士卒杀敌起来完全不顾生死。相反曹军一边,张燕战死让他们心理上出现了一丝阴影,这阴影虽然不算太大,只不过足够让士气高昂至极的张绣军将他们压倒了!

    吕蒙毫不犹豫,指挥着大军猛然发动冲锋。中军在张辽的带领下,杀得曹军节节败退。而原本曹军就是依靠中军来面前拖住不败,现在中军也败了,早就被两翼的藤甲兵杀得毫无战心的曹军自然跟着溃败。

    曹营之中,徐庶见得脸色大变。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人数占优,战力不差的曹军竟然会在与张绣军的正面决战之中大败。

    下一刻,徐庶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同时喝道:“鸣金!营内戒备!火油准备!”徐庶已经打定注意,如若敌军冲进来,就将前营烧掉,以挡敌军。

    这边张辽、吕蒙以及两翼的王平、张嶷也领着大军不住冲锋追击,杀得曹军节节败退。就连关羽,也不得不随着大流一路往后撤,完全止不住颓势。

    由于营门太小,大量曹军挤在营门之前进不去。这么一来却是给了张绣军绝佳的机会,两部藤甲兵加上中军士卒,举起屠刀不住砍杀,最后面的曹军大量被杀。

    关羽见得之后,冷哼一声,手持青龙偃月刀,一策的卢马,直接杀入张绣军阵中。这次关羽不再与藤甲兵较劲了,而是望着中军那些只穿皮甲的普通兵卒而去。

    “噗噗噗……”

    只见关羽所过之处,青芒一闪,拦路的士卒全部授首。关羽只不住在张绣军中军阵前来回冲杀,如此冲了几次,却是激起了挤在营前进不去的曹军的战心。只听见这些曹军猛地发了一声喊,继而持刀回身拼杀。

    曹军战心激起,营门之前一下子就变成了混战。张辽和后面赶到的吕蒙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也不用张辽吩咐,吕蒙就大喝道:“鸣金!”

    而张辽则接口道:“藤甲兵断后!”

    “当当当……”

    “呼呼呼……”

    清脆的鸣金声响起,同时大旗不住迎风摇动。张绣军士卒听到鸣金声之后,却是缓缓后撤,脱离了与曹军的交战。而另外一边,王平和张嶷见到旗号,便立即引着本部藤甲兵向着中军处赶去。

    关羽见得两路藤甲兵望中间杀来,脸色一变,就立即往后退了回去。王平和张嶷率领两路藤甲兵汇合之后,也没有继续进击,而是断后缓缓退去。

    半个时辰之后,两军士卒都同时收兵,而此时天色已经变得昏暗起来了,而两军大将此时正忙于统计伤亡。

    此战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仅仅打了一个下午,然而伤亡数字却十分惊人,特别是两翼的李典和乐进两部,加起来死伤近两万五千人,这里面减员已经有四分之一了。而对面张绣军的藤甲兵,损失仅千余人,如此恐怖的伤亡比,让李典和乐进的头有些发晕。

    中军一边情况则好一点,伤亡万余人,而张绣军一边伤亡也差不多。这里面是由于开始时有关羽带领,曹军占优,后来关羽走后,张辽和吕蒙带领进攻,张绣军占优。两边一拉之下,便打了个平手。

    平春城内,张辽和众人大肆庆祝,此战大胜未来一段时间曹军的进攻肯定乏力。这一战对曹军的打击实在太大了,特别是藤甲兵刀枪不入的印象深入曹军之中。如若曹军一日不能击败藤甲兵,那么曹军士卒的士气一日会受到严重影响。那是心理上的作用,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此时,周瑜却是对张辽说道:“文远,藤甲兵今日虽然立下大功,但是其弱点太明显了。今日有不少藤甲兵折损,我们也不能确保所有藤甲都回收,这里面难保没有被曹军拿回去的。瑜以为后面一段时间,藤甲兵不可再出战了。”

    张辽听得,微笑着点头道:“公瑾所言有理。藤甲兵不出,我们反而能在气势上压住曹军。关羽他们虽然知道藤甲兵的弱点,但是寻常的曹军士卒不知道,就算说了他们也不会信。今日藤甲兵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阴影,只要藤甲兵一日不败,他们阴影一日不会去。而藤甲兵不出,反而会加大他们心中的压力,他们不知道藤甲兵何时会出现,如此可在气势上压倒他们!”

    周瑜听得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张辽智谋不差,自己仅仅一个提点,就能够将其中的意思都领悟出来。跟聪明人说话,确实十分省事。v

    第六卷 合纵连横 第六百三十九章 拓土千里

    这边,关羽大营之内,所有人脸色沉重。特别是李典和乐进,今日一战,损失最大的就属他们二人所部,而折了张燕,就更让关羽脸色变得难看了。

    沉重的气氛下,徐庶第一个打破了沉默,开声说道:“君侯,此战之败实非各位将军之责,敌军战甲普通士卒的兵器根本打不破。两万名刀枪不入的敌军,败也在常理之内。”

    关羽听得,没有说话,不过李典和乐进却是有些感激地望了徐庶一眼。徐庶顿了一顿之后,继续说道:“方才有些兵卒冒死将敌军的甲胃拿了些回来,却是让庶发现了敌军的弱点。”

    此次关羽终于是有反应了,卧蚕眉一挑,凝声问道:“敌军有何弱点?”

    徐庶说道:“惧火!”答完之后,徐庶又进一步解释道:“庶发现敌军这些战甲,皆以藤编,而这些藤坚韧无比。而这些藤甲外面,又浸泡了一种特殊的油,使得藤甲在坚韧之余,又变得牢固。而且看这藤甲上的油迹,浸泡应该不止一次,这种藤甲非穷数年之功不可成矣。因此庶以为,这些藤甲是毁一件少一件。而又由于藤甲乃是以植物藤编成,加上泡过多次油,是极度怕火,恐怕只需点点火星,这些藤甲就会被点燃。”

    李典听得,笑道:“既然藤甲怕火,我等就有对付的办法了!”

    徐庶点了点头,而后又摇头。乐进见得,不解地问道:“军师为何既点头又摇头。”

    徐庶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将军应该也知道,敌军主帅是张辽,而随军军师乃是周瑜。周瑜大才,在赤壁一战表露无遗。以周瑜之能,应该能猜出我们已经看破了藤甲的弱点,如此情况下,敌军自不会愚蠢地将藤甲兵在推出来送死。敌军只需将藤甲兵收起来不用,单靠今日藤甲兵对我军的影响,就足以在气势上压我军一筹了。”

    在场的关羽、李典、乐进都非蠢人,带兵作战多年,这些道理他们亦懂。徐庶点破了之后,帐中一时之间又陷入了沉寂。

    其实也怪不得关羽几人郁闷,曹军空有十余万人马,却是被阻于平春城下。也是张绣在早期布局得当,在众诸侯混战之时,趁乱将各处险要都拿下来,逼得现在曹军要进攻,只能一城一城地强攻硬破。

    沉默了一阵之后,关羽却是开口道:“如此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敌军有近十万在此,要强攻破城,恐怕损失惨重。既然如此,我们只能绕过平春城。”

    李典和乐进听得关羽之言,脸色微变。绕过平春城,那么不用想肯定要翻山。要知道平春城的东面就是大别山脉,而西面就是桐柏大复山,要绕过平春城,肯定要翻过其中一座山。

    徐庶听得,皱眉道:“绕过平春之策未免太冒险了。首先粮草就很难保证,其次如若通过绕过平春城,突入江夏郡内。在庐江郡和江夏郡之间屯兵的徐荣随时可以支援,对突入江夏郡的我军来一个反包围。而翻过桐柏山,也一样如此,只不过反包围的另外一方,换成了徐晃所部罢了。如此对我军而言,得不偿失。”

    李典和乐进听得,同时点头。李典更是说道:“而且我军来攻江夏,徐晃已经领着大军去攻许昌,虽然有伯宁(满宠)在指挥。只不过徐晃骁勇,加上张绣经常有新式兵器,许昌还是有可能被攻陷的。”

    关羽脸色一沉,凝声问道:“如此说来,是要本侯退兵?”

    徐庶毫不畏惧地迎上关羽的目光,说道:“大战已经不利,强攻只徒耗兵力。我军兵力已经不足,如若大败,中原防线就崩溃。为顾全大局,庶以为当退兵。”

    关羽望着徐庶坚定的神色,沉默了许久。此时心中,却是想起当日襄阳之败,正是那次大败,才让刘备的势力顷刻间发生了重大转变,而那次恰恰就是他没有听徐庶之言。

    徐庶很清楚关羽心中所想,于是说道:“君侯且放心,皇叔的仇终有一日会报的!”

    关羽听得之后,双目徒然睁开,凝声说道:“传令下去,全军收拾,烧营回许昌!”

    李典和乐进听得,同时松了口气,齐声应道:“诺……”

    徐庶见得之后,便拱手道:“君侯,为防敌军追击,庶领人去布置一二。”关羽听得,点了点头。

    ……

    次日一早,张辽刚起来,文聘就冲进来禀报道:“将军,曹军大营起火。只怕曹军要退了!”

    张辽一听,精神一振,所有睡意立即消散,马上和文聘急急登城。当张辽到得城上之时,周瑜和吕蒙已经在这里。张辽连忙拉住周瑜问道:“公瑾,情况如何了?”

    周瑜施施然地答道:“曹军大营起火,应该是要退兵了。”

    文聘听得,急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追击?”

    周瑜立即摆手道:“不可!徐庶多智,必然布有埋伏断后,而且曹军人多,追击亦未必有大的战果。”

    文聘却是说道:“如此就任由他们撤退?”

    周瑜淡笑道:“无妨,此战挫去曹军锋芒,将曹军进攻打退,就已经足够了。”说完周瑜回过头对张辽说道:“文远,且派人通知公明,让他那里也退兵吧。不然被关羽大军围上,恐怕会损失不少。”张辽听得之后,点了点头便派人而去。

    华景昌元年,汉相曹操组织三路大军进攻华国。其中中原一路由大将关羽领兵二十万攻荆州,被华国征东将军张辽,率领九万大军力挫于平春城下,关羽无奈退兵。

    而另外一路大军,由大将曹仁率领从淮南攻庐江,被华国中军将军力阻于合肥坚城之下,糜战半年无果,曹仁亦退回寿春。

    最后一路,由大将夏侯渊所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河内,与黄忠所领十万大军对峙。夏侯渊令汉军在河内屯田,同时进行据守。两军并无大规模交锋,直至年底,夏侯渊大军亦未退。

    三路进攻汉军两路受挫,一路僵持,华国防守战成功。

    而在华夏北部,由于幽州曹军完全退缩在卢龙塞以内,长城以外形势完全是华国占优。华景昌元年六月,车骑将军赵云兵临高句丽国丸都城下。姜维、邓艾等原本被软禁在丸都城内的几员小将为内应,趁高句丽人不备,打开丸都城门,放赵云大军近进入,丸都告破。

    高句丽王得悉丸都被破后大惊撤退,此时身在柳城的华国征南将军孙策,领大军经玄菟郡绕道高句丽大军侧翼,与回军进击的赵云所部夹击高句丽大军,并大破之。高句丽王被征南将军孙策阵前斩首,高句丽国大乱。

    及后,赵云、孙策领两路大军攻入辽东,辽东之主公孙康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至此,幽州长城以外,辽东、辽西、玄菟、乐浪四郡皆定。

    平定四郡之后,赵云领一半人马停驻柳城,并令孙策领其余部队和辽东降部杀进大乱的高句丽国。三月之内平高句丽国,寒冬至时,留大将魏延守新得领土,而后回师柳城渡寒冬。

    另外一边,华国大将郭淮,纠集草原各部人马,与扶余国大军战于大草原。草原联合大胜,郭淮斩扶余国主,扶余大军皆降。与此同时,华国征西将军马超率军杀入扶余国内,破扶余国都,之后更挥军北上,尽收扶余国之地。至冬天大军才返回柳城渡冬,扶余国领土暂时由在原高句丽国驻防的魏延一同统领。

    而一战之后,草原各部实力再减。华国太祖张绣下令,草原各部全部内迁并强制汉化,不从者皆杀。草原各部大惊,联合反抗,被郭淮领步军拖住并联合华国太子张泉亲领华国铁骑,大败草原联军。如此草原各部全部内迁并进行强制汉化,不敢违逆。

    除了华国铁骑大肆拓土之外,同年五月,华国水军都督甘宁,率军两万水军渡过大海,在三韩南端登陆。两万水军登陆后立即开始攻城掠地,马韩,辰韩和弁韩组织联军抵抗。前军师法正出谋,甘宁诈败十五阵,引三韩联军深入圈套,而后一战败之。三韩国主悉数战死于此役。三韩联军一败,就再无可抗之兵,华国大军深入,于九月将三韩之地尽数夺下。

    至此,朝鲜半岛为华国全部占据,连带着灭高句丽国与扶余国,整个东北亦为华国所占。加上大草原各部共尊华国太祖张绣为天可汗,大草原亦为华国所独享。

    现在除了长城内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冀州和幽州这六州之地外,华国国土自北海向南达中南半岛,由西域至东北海边。领土之广博,可谓前所未见,汉武皇帝时亦多有不及。

    不过有识之士都知道,华国的领土不止于此。水军征讨完朝鲜半岛之后,海船回扬州之后,分出三分之一的海船,沿海岸线南下,直达交趾才停下。不须多想,华国太祖张绣已经将南面的目标定在了中南半岛南面的吕宋岛上。

    而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与粮草储备,华国与汉国的最后之战即将要开打了!

    ……

    不过此时,华国太祖张绣却是在正德殿上露出苦恼的神色。一众文臣和军机处的谋士悉数在列。

    丞相长史诸葛亮正在殿中,拿着奏折向张绣禀报道:“陛下,今年我们拓土不止千里,大将们是高兴,但麻烦却是不小。”

    张绣听得,脸上神情一滞,问道:“孔明何出此言,开疆辟土乃是大喜事,何故言麻烦不小。”

    诸葛亮见得之后,轻摇鹅毛扇,同时不住摇头道:“陛下有所不知,今年诸位将军所攻之地,皆是长城外的边土。那里城池极少,不易管治,实在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绣一听,笑道:“此事易耳。在长城外划地设郡,三韩半岛城池不少,加上有四分之一之地属于乐浪郡。在那里继续设郡建城,并无不妥。加上那里气候适中,特别是南部更适合种粮,可以迁民到那里。”

    诸葛亮无奈一笑道:“陛下所言不差,三韩半岛要设郡建城倒是不难。不过亮所说的乃是扶余、高句丽还有大草原。这些地方可是难以开发。”

    张绣听得,笑道:“无妨,扶余、高句丽的地方乃是一片坦途。虽然由于其地在北,冬天极为寒冷,一年顶多只有两熟,但东北之地极大,可以亩数补救。迁民之余,对扶余和高句丽以及一众胡人强制汉化,百年之内,东北可成北方粮仓。”

    张绣此言并非胡说,其穿越之前,东北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粮地。张绣虽然知道东北产粮不如现在的江东之地,但若是开发了就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粮食问题。特别是河北之地,跟关中一样历经数百年的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有东北和三韩半岛这两个新粮仓加入,日后就可以大大舒缓河北的压力。而关中一边,亦可将粮食压力转移到荆南还有江东一带,至于交州还有中南半岛,则可以在水运更加发达之后,一同加入进来。将这几个地方都纳入华国国土,未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粮食和土地都不会成为华夏发展的掣肘。

    这时,张绣又说道:“至于大草原,还是要建城。”

    张绣知道,如若要将大草原变成耕地,这个不太现实。不过若是在大草原上建城,就算草原叛乱,亦不会如历史上一般每次都长驱直进。而张绣也有留大草原胡人充当华国敌人的意思在里面,要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大草原虽然衰落,但三代之后,只怕草原会再度强盛,到时就是考验华国的时候了。

    不过张绣相信,以自己现在打下的基础,华国应该能坚持到火器的发明。只要火器发明了,华夏人与草原胡人之间,优势就会开始逆转。

    诸葛亮苦笑道:“陛下想法极好,但是建城需要人啊,我们哪来这么多人。”

    张绣听得,淡然一笑道:“无妨,建城的人朕已经准备好,只要派兵去捉就是了。”说完张绣将目光投向了东边。v

    第六卷 合纵连横 第六百四十章 临阵换帅

    华景昌元年(208年),曹操三路大军讨伐华国,两路被挫,一路僵持,以战略进攻代替防守策略以失败告终。而张绣派车骑将军赵云率军攻辽东,采用鲁肃合纵连横的手段,诱东北诸势力混战,而后从中取利。曹军惧赵云大军之威,退守卢龙塞以内,不敢出击。由此,赵云轻取长城以外的地方,并灭扶余、高句丽,加上水军灭三韩,张绣开战前定下的战略包围宣告完成。

    华景昌二年春,张绣下令屯驻河内的黄忠、高顺务必在两个月内攻破夏侯渊所部,直抵邺城。面对黄忠大军进攻,夏侯渊据河内郡内太行山余脉一些山丘进行死守,硬生生地顶住了黄忠两个月的进攻。消息传到长安,张绣震怒,并立即将军中文武召来商议。

    长安,正德殿中。

    坐在龙椅之上的张绣满脸笑容,一点都不似外间传闻那样震怒。下面的众人之中,除了一直在长安的军师祭酒贾诩,以及马谡、成公英等谋士,在前线黄忠大军的随军军师陆逊也赫然在列。

    张绣含笑地问陆逊道:“伯言,汝在前线与夏侯渊交战,情况如何?”

    陆逊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这夏侯渊确实是曹操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其面对黄将军大军进攻,完全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任由黄将军如何挑战只是不出。而高将军也几次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进攻夏侯渊防线,只不过其借着太行山余脉那些山丘高地,抗住了高将军的几次进攻。这两个月来,我军每日都有小战,数日一大战,就是攻不破夏侯渊的防守。而无论黄将军怎么y,夏侯渊就是不出,故才导致战局僵持。而且夏侯渊大军一边防守之余,还让部下在后方屯田,要断其粮道几乎不能,不要说两位将军,就算逊亦是出手无策。”

    马谡听得,无奈地摇头道:“这曹操去年进攻不成,今年就打定主意死守了?这样下去,如若寻不到突破口,我军很难发动全面进攻。”

    马谡说得却是有理,去年进攻无果之后,曹操直接就转成防御。其中许昌一带由关羽领着李典、乐进、满宠、徐庶等防御来自南阳徐晃以及江夏张辽两路大军的进攻,死死地扼住了两路大军东出和北上之路。

    另外一边淮南的曹仁面对太史慈的进攻,亦转成死守。曹仁守淮南多年,当初寿春失守,其并没有犯下太大错误,失守的更重要原因,是曹操赤壁大败影响了曹军士气。现在曹军士气恢复,曹仁在淮南布下铁桶防御,任由太史慈和徐荣如何进攻,就是打不破。

    幽州一边,夏侯?让曹真据守卢龙塞,这个自先汉开始就发挥巨大作用的防御要塞在面对赵云大军的进攻时,一样发挥其强大作用。东面的赵云进攻无果,西面的马岱只有步军却是不敢进攻幽州,战局还是没有突破。

    到了中路,曹操再次启用司马懿,让其率领大军到陈留布防并指挥作战,以防洛阳的张任会出击。

    淮南、豫州、兖州、河内、幽州,自北向南,曹操在五个最重要的位置上都放置了一路大军进行防守,布下如同铁桶一般的防御,让张绣亦出手无策。现在这种战局下,唯有打破其中一处的防御,才能撕开曹军的铁桶阵。

    成公英听得,也点头道:“幼常所言不差,现在这种战局下,并非我军全面进攻的时机,只是曹军的铁桶阵实在难破。卢龙塞的防御力惊人,许昌、寿春亦是坚城,加上还有如此多大军守御。倒是兖州的司马懿,人数只有区区十万,而且陈留经过上次大水,城防肯定有不少影响。陛下,不若将突破口放在陈留,或许更好。”

    “陈留,司马懿?”想到司马懿,张绣就摇头了摇头,而后说道:“如若要对上司马懿,还不如从夏侯渊这边突破更好。”

    陆逊苦笑一声,说道:“陛下,连黄将军和高将军两位出尽办法都打不破,夏侯渊这边防守实在太严密了。”

    张绣听得,哈哈一笑道:“无妨,让夏侯渊主动进攻即可。”

    “让夏侯渊主动进攻?”听得张绣所言,殿中所有人眼中都露出惊讶的神色,同时脸上也写满了不信。

    张绣哈哈笑道:“朕自有办法将夏侯渊引出来!”

    陆逊听得,拱手问道:“不知陛下有何策?”

    只见张绣神秘一笑,说道:“换将!”

    众人听得,齐齐惊讶道:“换将?”而陆逊反应立即便摇头道:“陛下,自古临阵换帅都是兵家大忌,此策绝不可行!”

    马谡也说道:“赵国就是临阵换帅,以赵括代廉颇,才有长平之败,陛下不可不察啊!”成公英听得,也在一边不住点头,倒是贾诩,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张绣听得,眼眉一挑,问道:“汝等以为,夏侯渊为何会死守不出?”

    众人听得,愣了一下。而贾诩则是开口答道:“夏侯渊死守不出,正是由于汉升名声太盛之故,而夏侯渊也曾经和高顺将军交过手,知道他的厉害。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夏侯渊死守亦在常理之内。”

    张绣听得,点头道:“文和所言不差。故此要引夏侯渊出来,就必须将汉升调走,而换上一个名声不大的人,让夏侯渊轻敌。如此一来,夏侯渊必定会趁我军换将时军心不稳而出阵!”

    马谡听得,还是摇头道:“陛下所言虽然不差,不过此计风险太大了,而且我军中现在亦无名声不显之能人可堪为帅。”

    张绣嘴角一扯,神秘一笑道:“未必,这里就有一人。”说完目光已经投向了陆逊。

    陆逊见得张绣目光望来,惊讶道:“我?”

    张绣大笑道:“莫非伯言对自己没有信心?”

    陆逊见到张绣投来鼓励的目光,于是一点头道:“谢陛下信任!”

    这时,成公英就立即说道:“陛下,伯言虽然大才,然而他仅是一书生。临阵换帅调走黄将军,大军士气先乱,而再换上伯言,恐怕诸将不服啊!”

    张绣听得,哈哈一笑道:“朕就是要他们不服!汉升乃是廉颇,而伯言并非赵括,朕相信,伯言能大败夏侯渊!”说罢,张绣长身而起,大喝道:“拟旨,卫将军黄忠,未能在两月之内击破敌军……钦此!”陆逊听得,接旨之后,立即出宫,带着圣旨回河内去了。

    望着陆逊离开的身影,张绣心中一动,忽然问贾诩道:“文和,你说当年赵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会不会与朕现在所想一般?”

    贾诩淡笑道:“这个诩却是不知。不过陛下现在形势与当年秦赵之间截然相反,而诩也以为陛下方才所言有理。汉升或许是廉颇,然伯言却非赵括也。”张绣听得,只是大笑不止。

    ……

    三日后,河内张绣军大营。

    众将听得有张绣圣旨到,于是纷纷赶到大帐集合,不过众将一入帐中,就见到主位之上黄忠脸色铁青。而除了黄忠之外,一边的高顺脸色也不好过。

    待得众将都坐定之后,陆逊却是拿着圣旨当先走到帐中,打开大声喝道:“圣旨到!”

    众将听得,却是立即离开座位,到帐中向着陆逊跪下,黄忠和高顺也没有例外。只见陆逊一打开圣旨,大声念道:“卫将军黄忠,未能……命黄忠交出帅印,克日回长安面圣。高顺指挥不力,罚俸半年,帅印暂由军师中郎将陆逊掌管,钦此!”

    众人越听,心中越凉,当听得要陆逊代替黄忠掌军之时,下面众将就纷纷嚷道:“莫非陛下糊涂了……”

    陆逊念完之后,瞥了众人一眼,冷喝道:“此乃传旨之时,任何人不得喧哗!”喝完之后又扫了众人一眼,冷声说道:“再有下次,军法处置!”

    众将听得,才不敢说话。陆逊见得黄忠迟迟不来接旨于是又大声念了一句:“钦此!”

    这时黄忠才反应过来,摇头叹了口气,就要上前接旨。后面高顺见得,小声道:“将军,不要!”

    黄忠见得,回头望了高顺一眼。高顺却是小声说道:“或许是陛下一时糊涂,陛下久经沙场,当知道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定不会行此糊涂之事。或许是有小人从中作梗……”说到这里,高顺以目扫了陆逊一眼。

    后面众将听得,齐齐说道:“高将军说得对,黄将军不可接旨啊!我等一齐上书陛下,请求陛下收回意旨!”

    陆逊见得,眼眉一挑,凝声道:“黄忠,你敢抗旨?”

    黄忠听得,叹了口气,双手递上。后面众将急道:“黄将军不可接旨啊!”

    不过他们的阻止却是无用,黄忠双手捧着圣旨,而后沉声道:“臣接旨!”而后从怀中将帅印取出,双手递与陆逊。

    陆逊接过帅印之后,大声喝道:“从今日起,大营事务由本帅执掌,若有不从,军法侍候!”

    下面众将虽然心中不服,但亦不敢不从,于是一同有气无力地应道:“末将遵命……”

    黄忠接旨之后,陆逊立即就派人将黄忠请出大营。如此一来,陆逊却是多了一个j诈小人的称号。

    ……

    张绣军临阵换帅,一边夏侯渊大营处却是已经收到消息。

    只见大帐中主位之上,夏侯渊忍不住心中喜意,对着帐中众人大笑道:“自古临阵换帅皆是兵家大忌,张绣舍老将黄忠不用,而用一懦口小儿陆逊掌军,却是自取灭亡之道也!”

    曹休听得之后,也跟着笑道:“将军所言有理,当年秦赵交战,赵孝成王临阵换帅,以纸上谈兵之赵括代替老将廉颇。现在张绣此举,与昔日何其相似,黄忠老儿手段老辣,堪比廉颇,以休看,这陆逊小儿就如赵括一般,乃是一纸上谈兵之辈!”

    吕虔听得,也大笑道:“文烈说得不差。虔听闻,这陆逊不懂武艺,只是一普通书生,乃是当初随张绣之子张泉一同从江东投张绣,后来结识了张济之女。这书生看来是一只懂攀龙附凤,胸无本事的小白脸罢了,只怕连纸上谈兵也做不到。”

    谋士娄圭沉吟了一下,却是说道:“张绣久经沙场,临阵换帅此兵家大忌,肯定知道,怎会犯此大错,其中或许有诈。”

    将文钦一听,便笑道:“先生未免想得太多了吧。去年张绣拓土数千里,威势十足,其心已骄。又见黄忠对我军久攻不下,因此盛怒而换将。况且探子已经来报,敌阵大小将领皆不服陆逊,现在敌军指挥乱成一团,末将认为,现在乃是破敌之良机!”

    夏侯渊听得,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这时,一旁的军师田丰却是说道:“将军不可轻动,所谓小心无大错。张绣一直以来手段都老辣无比,这么明显的错误,可能有诈。我军还是待白天才试探进攻,晚上还是应紧守营寨。”

    曹休几将听得,立即反驳。夏侯渊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才说道:“军师所言有理,敌军换将,军中大将不服,不会在短时间之内能解决。我军无须冒险,待得明日再行出兵试探吧,今夜紧守营寨,所有人都不得出营!”

    曹休几人听得,才悻悻地应道:“诺……”

    ……

    这边张绣军大营处,大将高顺领着陈式、贺齐率军埋伏在大营外面。漆黑之中,陈式对贺齐说道:“公苗,你说曹军今夜会不会来?”

    贺齐轻撇了一下嘴,说道:“曹军来了还好,如若没有来,就要教那书生好看!”

    陈式知道,自从贺齐被黄忠打败之后,却是从心底里对黄忠信服。现在黄忠被调走,换上陆逊这么一个弱冠之年的书生来挂帅,军中所有大将都是不服的。况且之前陆逊为军师,也没有出过一条可行的计策,这更加重了众将不服的心。

    时间静静地流逝,贺齐与陈式在营外一直等到天亮,也没有发现曹军的到来,最后二人怒气冲冲地领着一晚未睡的大军奔回营中。

    ――w―w?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