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地枪王张绣 > 北地枪王张绣第129部分阅读

北地枪王张绣第129部分阅读

    混战的

    陈松既然开了头。众人也同意。张绣便不再绕圈,直接将要改之制说出来,先就是将政事划归六部负责,这六部分别为户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和度支部。这里面户部管的是户籍、人口还有民政,吏部管官员升迁、考核评定等事、礼部主要就是管科举还有接待天子和诸侯使节的事、刑部则主管行刑、捉拿罪犯等事、工部自然管的是张绣治下的大小工程,至于度支部则主管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

    这咋,六部自然是张绣从后世三省六部的六部中取出来用,其中由于户部的权力比较大,所以将户部收取税收以及财政支出的权划开到度支部中,而户部主要管的就是民政之事了。而礼部、吏部、工部的功能都没有什么大改变。而兵部则由于文武分治的原因而单独划分开,而另件将户部功能戈分开来的度支部添加了进去。至于刑部,其原本有独立修订刑律和判定刑罚的权力也被张绣削去,要修订刑律必须要得到张绣的同意,说得通透点,六部完全变成了办事的部门,而没有话语权。当然六部之都可以向张绣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处理的办法这些就不多说了。

    对于六部,张绣也将它们全部划入尚书省管辖,这尚书省之属于正二品,其实就相当于朝廷的大司徒,不过名号自然不能叫这个,故此就用了膘骑大将军府长史之名,当此职者自然是钟猜钟元常了。

    六部虽然只是执行,但膘骑大将军府长史此职却是有实权,可以和张绣议政,当然并没有单独令的权力。至于司隶校尉一职由治政能力不亚于钟繇的诸葛谨接任。

    而六部长,都属于正三品。户部由陈松负责,陈松虽然也擅长于谋略,不过其所学最接近张绣,由年轻的他来协助钟锋处理民政就最好不过。吏部则由陈宫负责,至于礼部则继续交给年近七旬但还老当益壮的蔡老爷子负责,本来张绣还不太想蔡邑来当此职,毕竟他已经年老,但一来手下没有德高望重可以镇得住场面的人,二来蔡邑也坚持,于是张绣只得同意。而工部自然是马均这个大明家来负责了,度支部所管的并不多,就由钟繇原来的副手阎圃来负责。最后刑部则交由还远在益州未回的成公英负责,成公英未回之前则暂时由钟辞兼任负责。

    民政处由尚书省总负责,那么军政则由新成立的军机处负责,张绣手下所有将军全部归入军机处,除了将军之外,当然还有像贾诩、法正等谋士,像贾诩则担任军师祭酒一职,法正降了一些,任副军师。军师祭酒在九品中与尚书省之一般也属于正二品,法正那个副军师也有从三品。至于赵云所居的后将军,也被划入到正二品,这正二品暂时在张绣手下中属于最高,至于正一品自然是张绣这个膘骑大将军了。

    民政、军政之外,当然还有量刑和监察此两部。历史上量刑、判刑都属刑部所辖,不过为了不让刑部滥用私刑,故此就将量刑和判刑独立开,让刑部只管执行。至于量刑和判刑则另立一司法省来处理,将这量刑、判刑的司法省一下子提高到与尚书省同等的地个,确实张绣吸收了穿越前西方那种三权分立制度。那司法省的长则将以公正著称的凉州刺史杜畿调回长安负责,而京畿自然也是正二品了,至于凉州刺史则由河南尹张既担任,整个河南的政务则直接交由长安的司隶校尉诸葛谨处理。河南毕竟有洛阳这故都在,张绣早就想将其都划入到司隶校尉亲自处理,不过由于钟繇事务太多,难以接手,如今却正好借此机会将洛阳也收归到直属。

    最后的监察部门,则是新成立的台部和谏部,都归入门下省管辖,门下省长官乃一向负责监察司的杨卓。这里面台部的台官主要是弹劾张绣手下各大小官员,无论文武都可以,不过弹劾之后台官并没有处理的权力,而且这台官品级也不高,也就正六品。

    谏部的谏官与台官品级一般,权力也没有,谏官的作用就是用来弹劾张绣本人,只要张绣有什荐错误,谏官就可以跳出来进谏,而张绣与尚书省的一众官员议事,谏官也可以在场,若是张绣处理民政失当,谏官就可以进谏了,当然商议军情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情况让谏官离开。而且张绣还赋予了谏官一个特权,就是免死。当然这免死并非他犯事可以免死,而是谏官进谏激怒了张绣,张绣不能因怒而杀他,其实这一条更多是针对张绣的后代而设下的。

    这么一来,门下省就专门负责官员之间的犯罪行为,刑部则负责百姓之间的问题。而无论门下省和刑部要捉人或者查证,都必须得到司法省的许可才可以执行,捉人之后和查证之时也不可以滥用私刑。

    这就是张绣所设立的新制了,全新的三省六部再加上一军机处。这些全新的三省六部每一咋,都没有过分大的权力,而且更将监察部门和量刑、判刑部门独立了开来,防止了相互勾结干涉,最大限度地杜绝贪墨等行为。而且张绣对于自己也有了很多的限制,谏官就是一个,还有就是施行民政方面,如若尚书省所有人都不同意张绣所订的治政方法,张绣所提出的方法也不能通过,须要再商议修改,如若连续三次都不能通过,张绣则可以强行直接通过。当然这种情况也很少机会会生,毕竟谁也不会这么多人联手与张绣作对,至于尚书省现在虽然只有钟繇一人,但日后自然会继续增多的。哟和明天的幼孙弟找资料还有串联成一片真的很辛苦所以希望大家都订阅一下还有求订阅和打赏至于制度上可能会存在漏洞这个是肯定的”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如果现漏洞希望大家指出这两章算是表达了小弟理想中最好的古代政制了

    更新最快《《--》》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七十章 确立新制(下)

    这次的大改制,可谓将汉制完全推倒,可以说这制恕江膘骑大将军府内部的一种制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套立国制度。

    这套制度虽然推倒了汉制,但这里面也看到了不少汉制的影子,例如那六部,就是将汉制里面九卿的不少功能合并,做到简政的作用。而尚书省长官其实就是汉制里面的承相,门下省长官就是汉制御史大夫了,不过这门下省长官所管的范围和特权都非汉制可比。故此张绣又定下司法省来限制门下省,若是门下省的人犯事,司法省可以联合刑部来对付门下省,三方互相牵制,不会因某部权力过大。

    至于军机处,则比较独立,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带兵打仗了事,基本上是张绣一个人说了算。对于军队只能采取此法,内部不能有什么互相牵制,也不能搞什么重文轻武,以文官指挥武官,这样做的话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屡战屡败。故此张绣对于军队的限制,也就是钱粮方面了。

    这制度虽然合理,但还有脱于这制度之外的人,那就是张绣。不过张绣也对自己做了许多限制,之前已表就不一一多说了。至于再大的限制,张绣觉得此时设立还不是时候,此时乱世还未结束,不可以有太多的束缚,故此这方面还是先放了一放,尚书省暂时有能力否决张绣的官员也仅钟躲一人六部虽属尚书省,但无权否决张绣定下之策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膘骑大将军府的内制定下,就直接推行到地方,处理地方的也是三个部门加上军队,军队早就独立成一个个兵团,基本不用动。三个部门方面,处理民政的还是州刺史和太守府、县衙等,监督的则是各地的监察司,这些监察司的作用与膘骑大将军府内制中的台官作用一样,专管官员的弹劾。而地方需要新成立的就是司法部门了,以后百姓有什么不平要告官,就全部由新成立的地方司法省负责,量刑之后则交由地方衙门按判决执行。

    除了大变的内制和小变的地方制度之外,张绣对于长安学宫也作了些改变,先就是考取科举后成绩好或有能力特殊的学子可以选择不立即为官,而是到长安学宫的内院深造,这内院可不仅仅只是如考科举前在学宫中学习一样。这些内院的学子更有机会被安排在张绣与众文武议事的时候在一边旁听和做笔录,若有好的计较也可以立即提出来。可以说既是培养这些内院学子,也是掘年轻才俊,当然也有能力极高的人或许会借这样的机会一步登天,成为张绣的近臣也说不定。当然要进内院不是这么容易,还是要经过更为严格的筛选的。

    除了成立内院之外,张绣也没有将汉代的察举制槟弃掉,治下大官员也可以向张绣举荐人才,这里面官位高的官可以举荐有才学但官位低的官,而所有官员都可以举荐属吏和民间有才之士,这属吏不仅仅可以举荐自己的,也可以举荐他人的。当然举荐之后也要经过考察,若是无才却是要打回去。而举荐那官员虽然不会受到处罚,但也会因为举荐的人被打回来而颜面大损,这是警告各地的人不要胡乱举荐。

    察举制没有被摒弃不止,张绣还准备将察举推行到各地学府、学宫。让学府、学宫也可以举荐有才的学子,当然若是日后有如司马徽那等民间讲学兴起,也一并对待,这则唤作贡举。毕竟科举不是每年有,学子既然已经成才,可堪大用则无须再留在学府和学宫,当然还是要参加考核的。

    这样做,同时也是鼓励民间不愿出仕的名士和隐士办学,教出好的人才来为张绣所用。这么一来,张绣治平的人才录用制度可算是比较丰富了,科举、察举、贡举同时并行,再有内院培精英中的精英,相信假以时日,张绣也可以说一句:“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

    张绣此次改制还不止于此,鉴于历朝历代中后期都出现极为严重的冗官问题,张绣引入了穿越前社会所盛行的淘汰制以及定额制。每年统计政绩,若是政绩不达标的则会被罢官,当然这标准张绣不会傻傻地用穿越前社会所胜行的“猪的屁”统计政绩有多重标准,另外还要看百姓满不满意。再加上官员是定额的,除非部门人手不足以及新开设部门会添加人手外,一般只会淘汰了一些官员才会另外增加,或者有新加入官场的人加入进来一起竞争。这样一来,可以加社会展,不让官员懒惰,而考取科举新入官场的人也有官可做,还可以限制冗员的出现,一举多得。

    而鉴于乱世平宾之后,社会越展人口会越多,张绣以后也会引入退休等制度,不过现在身处乱世,这些就以后再引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商人、郎中等特殊职业也成立了诸如商会等由行业人士组成,但受到膘骑大将军府监督的介于民间与朝廷之间的部门,来管理这些特殊职业人群。这些就全部都划入户部之下管辖就不细表了。

    而张绣为表示尊重学术,规定自己每年至少去一次长安学宫听课,对长安学宫祭酒执弟子礼,无论学宫祭酒年纪是否轻过他。这条规定一直延续到张绣的后代,也算是一条立国之策了,以显示张绣既重文治、也重武功,两者不可或缺。

    对于商人要考取科举之事,张绣是坚决压了下来。

    张绣很清楚,商人政治并不适合中国,张绣现在通过科举制要建立了一种循环模式。农民通过读书成为精英,之后考取科举为官,再为百姓服务。这样就成为了一种以学术引导政治,再以政治引导社会,而学术又产生于社会当中的循环模式。

    这种循环模式最核心的就是学术,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张绣很清楚,中国以后无论继续走农业国的道路,还是走商业国,定或者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工业国的道

    都有一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化!

    数千年不间断的传承与积淀,这种文化底蕴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可以比拟。张绣对于穿越之前,中国就经常自认为自己文化落后,在张绣看来这论断简直愚蠢得可笑。自己没有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都弄清楚,继承好,就一味以为自己的文化落后。别人的文化先进,这就是张绣穿越前某些主流社会精英的通病。

    以科举制为录用人才主要制度,加上察举、贡举制度并行,学宫、学府,内院、开放藏书等培养人才。还有张绣对学术的尊重,使得社会文风日盛,加上有效的防腐机制,多管齐下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这种以学术引导政治,以政治引导社会小学术又产生于社会之中的良性循环。

    新的三省六部的建立加上从科举制这个人才选拔根基引申而出的引领社会向好的方向前进的机制,这才是张绣自穿越以来最想做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事。如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再通过大败胡人这一战建立起来的威势为契机,终于将这种机制建立起来,

    张绣这一改制,变动的主要是手下的人,至于百姓则不太受影响,有钟繇坐镇,民政之事也丝毫没有拉下。而张绣也没有让众人快转变过来,而是要众人在秋收前熟悉自己新的职务还有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问题,有半年作缓冲,加上张绣以前就定下的基调,这些时代的精英很快就适应了过来。

    张绣这次一系列的改制调整并没有激起太大的风波,毕竟张绣改的是膘骑大将军府的内制,对于已经开府的张绣来说,自己建一套内制原则上并没有触犯汉律。若然大汉天子权势还在,张绣这么弄自然会死得很惨,但现在各地诸侯并立小张绣威势最强,哪个诸侯都不敢在此时开罪张绣。当然也有不识趣的人在天子刘协面前找张绣说事,刘协亦只能无奈苦笑。

    张绣这边内部进行改制、调整,曹操在春末的时候就已经出征河北。袁谆和袁尚不和,袁绍得袁熙支持其势强于袁谆,袁谆攻袁尚,夫败而回,退守平原。袁尚见得,亲领大军追击,兵围平原。

    郭图见得危急,则向袁谭献计,让其诈降曹操,等曹操从后攻袁尚,待得曹操破袁尚之后大军无粮,自然要退回充州,袁谆便从其计。袁诸、郭图虽然有小智,但怎会是曹操对手,加上袁家的人都没有料到,自从袁绍死后以及去年并州失陷之后,他们已经看清了大势,袁家根本再没有能力握住翼、青、幽三州,此三州只会为张绣或者曹操所取。

    如今曹操先来,河北知心又因袁尚和袁谆相斗而离异,河北名士暗降曹操,将袁谆之谋在曹操面前揭穿。曹操知道后只是大笑,又从辛之计,大军只屯黎耻不进,而后大肆收拢河北人心,到了七月粮熟之时,大军才一举攻邯城。又因为邯城有审配把手,难陷,曹操从许攸计,决漳水以淹邯城,由此邯城告破,审配兵败向北跪而自尽。可叹袁家忠臣良臣极多而不用,遂招致如此下场。

    曹操破翼州,袁尚急走幽州投袁熙,曹操大军挥师向东,先取青州,破袁谆。至年末,袁家四州之地仅剩幽州,曹操取翼、青二州,张绣则取并州。袁家既败,曹操大收河北名士,而在官渡一战被擒的颜良、文丑闻得袁家兵败之后,沉默良久,在张邻和高览的劝说下,遂降曹操。另外曹操又俘沮投之子沮鸩,沮鸩降曹之后并劝其父一同降曹。曹操收翼青两州,威势直追张绣,由此大汉北方两雄并立。

    曹操有动作,张绣又怎会慢。正如之前张绣及其手下众人所料一般,西部鲜卑、中部鲜卑以及南匈奴大败,东部鲜卑还有北匈奴立即出手落井下石。由于西部鲜卑和中部鲜卑的单于都战死,两部大乱,东部鲜卑立即出手对付中部鲜卑,其手段以吞并为主。北匈奴却是东归,大肆屠杀西部鲜卑,从春天开始,整个草原陷入一片血色之中。

    草原上的腥风血雨到了秋天之后,就加剧了许多,盖因是张绣出手了。张绣亲领赵云、太史慈、马、庞德四将以及五万雷云骑、三万飞羽弓骑、四万羌胡骑兵,合计十二万人直取河套。

    去年逃回河套的南匈奴根本不能抵挡,本来于扶罗准备向张绣投降,怎知道张绣直接就杀匈奴使者,不许投降。这一下子南匈奴一贯所使的手段却行不通了,内部商议之后,在刘宣的建议下,南匈奴开始北逃,离开养了他们过百年的河套地区。

    张绣率军狂攻,南匈奴仓惶逃脱,连手下的捣人奴隶都来不及带走,蝎族悉数为张绣所获。张绣大军于冬季前尽占河套之地,而后又按照之前贾诩所谋,从所有捣族中选了三万人出来,下毒之后,每人送一匹战马,一柄短刀,将他们遣到大草原上去。而其他揭族老幼,则留在了张绣手下,待得三万妈族走后一个月,张绣秘密下令将所有捣族老幼悉数斩尽,一个不留。

    张绣大军只打到黄河边上就没有再北进,如若将长城都夺下来,那么就要增添许多防守兵卒,以张绣现在的粮草还不能增兵太多,因此黄河北边的外长城则没有立即拿下来。

    冬天降临,张绣并没有立即回长安,却是因为实力强大的东部鲜卑吞并了中部鲜卑不少人,实力更增,为防东部鲜卑南下,所以张绣大军留在河套地区,以防东部鲜卑。

    不过这东部鲜卑单于柯比能确实是有能力之人,现在强势之时,竟然派使者来向张绣称臣。张绣手下自然看出了柯比能之谋,派人将此降表送到许昌,等候天子刘协落。张绣则紧急与麾下众人商议此事。

    更新最快《《--》》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七十一章 单福投刘备

    中。(更新最快《《--》》张绣神煮有此凝重地说道!“众斩比能不简悼牛川度根难对付很多,文和、孝直,汝等以为如何?”

    贾诩默算了一下,说道:“东部鲜卑原本的势力就强于中部鲜卑,今年年初,吞并了部分中部鲜卑小势力更增,控弦之士过二十五万,若是主公贸然与其开战,恐怕是得不偿失。”

    赵云听得,皱眉道:“柯比能太强,若长此下去草原恐怕会被其统一,到时对我大汉实在是一大威胁。”

    法正微微一笑道:“赵将军不必多虑。正是柯比能太强,我军才有可趁之机。当年七雄相争,强秦亦强,然秦统一天下亦耗时过百年,穷数代秦王之功才完成此壮举。今日柯比能虽强,然草原上还有南北匈奴两部、还有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还有实力只稍逊东部鲜卑一筹的乌狂人,以及东北面的扶余。而且柯比能亦并非团结一片,东部鲜卑内部的宇文部、段部、慕容部等常怀野心,柯比能虽有大能,但要压服此几部并不容易,恐怕柯比能一死,东部鲜卑就要分裂了。”

    张绣一听,立即就明白法正的意思,笑道:“孝直言之有理。柯比能此时向我大汉称臣,显然是想借此机会先统一大草原,再南下。既然如此,本将只需从中穿针引线,让草原较弱的胡人组成联军,共抗柯比能,无论胜败,草原各部胡人自相残杀,肯定损失惨重。之后本将再寻机会击杀柯比能,让东部鲜卑陷入纷乱,到时草原其余各部再起,纷乱则更长。”

    贾诩听得,忽然露出了有些阴森的笑容,说道:“主公所言不差,而且还有那些凶残的捣人在,保证草原各部血流成河,他们想依靠吞并而增强实力的想法恐怕难以实现。”

    法正想了想,说道:“如今东部鲜卑虽强,然其只攻中部鲜卑,其余胡人亦未感受到威胁。北匈奴东归与西部鲜卑战成一团,鸠人又正在寻南匈奴报复,此时并非联合草原胡人之良机,不过去年我军大破胡人联军,如今草原胡人都不敢掠我军锋芒,主公就让他们自相残杀就好了。”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明年在长安新招募的五万新兵就整成军,我军就可将北长城处一举夺回来,到时我军就有兵可守,加上新得河套一地,我军以后之粮草供给就不会再如此紧缺了。”

    众人听得,齐声应道:“主公英明!”

    就在张绣北取河套,曹操吞翼、青二州之时,南面的荆州却是暗流涌动。

    刘备,一个白手起家的枭雄人物入到荆州,就犹如将一块大石投入到平静的湖面当中,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新最快《《--》》

    初到荆州的刘备确实得到刘表的礼遇,毕竟头顶着大汉皇叔的名头,无论是刘表还是荆州士人对着刘备都客气三分,不似以前在北方时那般落魄,备受礼遇。

    只不过刘备又岂是甘于寂莫的人,沉静了几个月,在袁曹官渡大战之时就向刘表提出要北取许昌,刘表本来就准备要同意的,却不料蔡瑁得悉此消息之后,立即就大为反对,并对刘表说道:“刘玄德,枭雄也!让其掌兵,只怕主公日后落得如陶恭祖一般的下场。”

    三让徐州的内幕经由张绣安排渗入荆州的人不住传播,不过民间百姓多不相信此事,在他们眼中那个仁头的大汉皇叔不会做出此等事。百姓不信没有什么,但此事流传到荆州士人内部,就激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蔡家在荆州权势最大,所依靠的就是与刘表的联姻,若是让刘备在荆州掌控,他蔡家自然不可能有如此权势,故此蔡瑁以及刘表之妻蔡氏不停在刘表面前说刘备的坏话。如今蔡瑁搬出陶谦之事,让刘表极为犹豫,细想之下还是觉得稳妥起见,便没有同意,同时也开始对刘备渐渐疏远。

    刘表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刘备自然看在眼中,知道此事急不来,便没有什么动作了。刘备沉寂了一年多,平时只是和荆州的士人交往,以及寻找名医医治关张二人的伤势。不过关张二人伤势极重,伤好之后可能现在尚是壮年没有什么问题。今日是那郎中最后一日来看关张二人,据那郎中所言:“伤势已经疮愈,而武艺或许能练回来,但体内暗疾已经留下,恐怕不会太长寿。”

    刘备与关张一同听得那郎中之言,却只是抱着关张二人流泪痛哭,喃喃地说道:“二弟、三弟,若不是为兄没用,你们也不至如此。”

    关羽听得,只是不停相劝,而张飞则是嚷道:“大哥,也没啥,不能长寿就不能长寿罢!俺只想痛痛快快活这几年,还有寻张绣那小贼报当日一战之仇!”说到这里,张飞双眼冒火。

    关羽听得,眼神之中杀气也暴现,他南征北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人手下吃过如此大亏,那可是最贴近死亡的一战。以关羽此等高傲之人。吃过亏岂会不讨回来。

    刘备听得,两手分别拉住关羽和张飞的手,而后将三人的手放到一起,大声说道:“三弟说得对!之前如此绝地我们都能闯过来,只要我们三兄弟在,天下没有闯不过去的地方!况且我们三兄弟桃园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二弟和三弟你们不能长寿。为兄也会随你们一起去!”

    关羽和张飞听得,握住刘备的手,虎目含泪,激动道:“大哥!”

    “啪啪啪

    正在刘备和关张二人共聚兄弟情之时,房外忽然响起了鼓掌的声音,而后就听到陈到大喝道:“汝是何人。竟敢擅闯皇叔府邸?”陈到喝问的同时,心中也惊讶,守在屋外的可是廖化,此人能无声无息来到此处,可见其厉害。

    这时就听到那人说道:“陈将军不必多疑,在下单福,听闻皇叔有贤名,特来们投。”

    此时陈到见到一人,年约三十许岁,脸容坚毅,领下有几缕短髯,文士打扮,腰间挂着一把长剑。陈到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这个名叫单福的人所配的长剑并非装饰,而是一把真正可以杀人的

    感受到单福身上那若隐若现的游侠味。陈到凝声问道:“汝是游侠儿?。

    单福微微一笑,说道:“以前曾经做过,不过福早就弃剑从文,本想在街上见皇叔,可惜皇叔甚少出外,而屋外又有廖将军把手,福也就只能重拾旧艺,献丑了

    陈到听得,心下稍定,他也知道这些游侠儿有些论武艺不是很高,但古怪的手段诸如翻墙入屋等则极为精通。不过陈到还是凝声说道:“既然要投皇叔,大可光明正大,何须如此鬼鬼崇崇,看尔也不过是一不学无术之人罢了。”

    单福听得,皱了皱眉。这时,后面的房间大门打开,刘备居中由关张二人左右护着从里面走出来,同时喝道:“叔至不得无礼。”转而向单福拱手一礼道:“先生远来,备有失远迎,勿怪。先生。里面请。”

    单福微微一笑,大步走进屋内,陈到见到关张护着刘备,也放心让单福进去。

    分宾主坐下之后,刘备客气道:“不知先生有何教备。”

    单福看到立在刘备身后的关张两人脸色如常,微笑道:“福敢问皇叔之志

    刘备听得,叹道:“如今天下纷乱,北方为张绣、曹操二雄所据,天子被囚于许都,备无能,只盼可以尽力匡扶汉室。”

    单福听得,微微一笑,说道:“皇叔如今麾下无兵,能用之将亦不过关张,文臣几近乎无,谈何匡扶汉室

    张飞听得单福如此奚落刘备,当即大怒,一手握拳,一手就要捉向单福,只怕下一招就是挥拳揍他。

    刘备见得,连忙喝道:“三弟不得无礼!”那边关羽听得,立即上前拉住张飞。刘备见得,对关羽说道:“二弟,你且先和三弟出去。”

    关羽听得,说道:“大哥,这,”

    刘备微笑道:“有你和三弟还有叔至皆在外,自然无妨。”关羽听得,只能点头拉住张飞出去,并关上房门。

    单福眼神之中闪过赞赏,笑道:“皇叔果然英雄。”

    刘备微笑道:“先生谬赞了,不知先生有何教备?”

    单福以手轻扣桌案,笑道:“荆州兵精粮足,而刘景升进取不足,皇叔若能取之,有兵有粮,加上荆州水网密布,可抗北方雄兵

    刘备听得,摇头道:“刘景升待备与亲兄,岂可取之。”

    单福听得,笑道:“同是汉室宗亲,皇叔若不取,只怕荆州会落入张绣或曹操手中,如此皇叔要匡扶汉室之志恐怕此生再难实现

    刘备听得,犹豫道:“过”

    单福见得,如何不知道刘备的顾忌,便笑道:“皇叔所忌不过是怕众人难明皇叔苦心,到时百口莫辩罢了。福有一策,可教皇叔取荆州而不为落人口实

    刘备听得,眼神深处闪过喜意,但脸上却犹豫道:“先生且试言之,若有违道义,备定不会从。”

    单福笑道:“刘景升年纪渐老,而其原本只有一子,早年蔡氏诞下一子,如今已近十岁。刘景升原本属意将荆州留给其长子刘狗,只不过蔡氏从后中伤,刘景升开始对刘镝逐渐疏远,并将其调往外郡,自古传长不传幼,蔡氏使诡计也是蔡瑁之谋,为的就是让蔡氏独霸荆州。福以为皇叔可助刘景升长子刘琰,让其子承父业,驱蔡氏不让其染指荆州,到时要叔辅政于大公子刘琰小则可以荆州抗北方双雄。”

    刘备听得,不住点头,刘椅年辆且为人懦弱,若是自己辅助,其实等于荆州为自己所掌。点头之后,刘备连忙问道:“先生所言极是,那备当如何?”

    单福微笑道:“此事易尔,皇叔只需多与大公子接近,取得大公子信任即可。另外荆州军虽然为蔡瑁所掌,然蔡瑁无能,军中将士并非人人信服,皇叔自可暗中联络他们,一同支持大公子。而荆州世家中,现在蔡氏一家独大,已经招致涮氏、黄氏、马氏等不满,皇叔自可从中联络这些世家

    刘备是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最后叹道:“先生大才,若是备早得先生亦不致于如此落魄,若先生不弃,备愿拜先生为军师。

    单福微微一笑,说道:“多谢主公信任。”

    刘备心中喜极大笑,笑罢问道:“备有一事不明,先生既有大才,何故要潜入备宅中?”

    听到此问,单福神色凝重道:“自从主公来到荆州之后,张绣派人在荆州煽动对主公不满之世家杀主公,还有与主公交往之文士都一一记录下。福以为张绣早就视主公如大敌,才有如此多的动作,福也是从以前相识的游侠儿处打听到此事,故此是秘密来投主公。”

    刘备听得,心中大惊,失声道:“竟然还有此事?”

    单福听得,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应该是主公入荆州时救主公的年轻文士有关。”

    刘备听得,连忙捉住单福,说道:“军师知道那人?”

    单福微微一笑,说道:“荆州隐士水镜先生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当日救主公之人就是卧龙了。”

    刘备听得,惊道:“卧龙?不知军师与卧龙相比如何?”

    单福叹道:“福不及万一

    刘备听得,心中更惊,微微失神之后才问道:“军师既知这卧龙先生所在,不若指点备

    还未说完,单福就摇了摇头道:“此时并未是卧龙出世之时,况且主公尚为立锥之地,纵使卧龙来到,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卧龙心意如何福亦未完全清楚,故此还请主公耐心等候。”

    刘备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凤雏

    单福听得,笑道:“凤雏为人懒散,又好酒,经常到各地云游,福亦不知其所踪

    刘备听得,笑了笑,而后放松了心态,说道:“备既得军师相助,如鱼得水,还望军师日后多教备

    单福听得,拱手道:“主公言重了!”

    更新最快《《--》》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七十二章 刘备夺荆州

    第四百七十二章 刘备夺荆州

    刘备既得单福相投,就不再如之前那般胡乱拜访世家名士了,而是有目的地去拜访。又经常让张飞去军中找文聘、魏延等人吃酒,以张飞豪爽的性格,很快就与荆州军将士打成一片。

    蔡瑁一边的人将此事禀报蔡瑁,不过蔡瑁一向看不起那些寒门出身的将领,知道张飞只是寻他们吃酒,便不多理会。在蔡瑁看来,荆州大军皆掌握在他手中,纵使文聘等也只能听命行事,手中所掌之兵亦寥寥,刘备要拉拢他们蔡瑁也没有多在意。

    单福也是算定了蔡瑁如此想,才让张飞去和那些荆州将领吃酒,加上刘备在荆州世家中的活动,刘备在荆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刘备也在单福的提点下,刻意低调,以刘备能忍的能力可是连曹操都佩服,并且将曹操也都骗了过去,刘表、蔡瑁之流又岂能识破,见到刘备低调,蔡瑁便没有多注意他了。

    除此之外,在刘琦每次返回襄阳探视刘表的时候,刘备都秘密去见刘琦,在单福授意下教刘琦如何取得刘表欢心。刘琦忽然转变的表现甚得刘表欢心,蔡瑁觉得不妙之下,便加大了对刘琦的攻击。

    荆州内部暗流涌动,外部也不平静,就在张绣北取河套,曹操取冀、青二州的时候,去年攻破合肥的孙坚奈何不了在寿春防守的曹仁,于是大军一转,挥师再取江夏。以孙坚之能,前几年刚取江东之地还未完全定下来,也没有完全得到江东世家的支持,故此才屡攻荆州不下。但现在的孙坚经过几年的发展,又大破合肥,兵锋强劲又岂会再怕刘表,其军挥师攻江夏,由长子孙策领兵,周瑜为辅,吕蒙、周泰、董袭等为将,一战而破黄祖大军,黄祖战死,孙策大军占江夏数县,一时之间江夏告急。

    黄祖战死,江夏告急,消息传来,一时之间荆州内部大为震动。

    刘备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将单福找来商议,只见单福眼神闪烁,默想了一阵对刘备说道:“主公,此乃绝好机会。主公可让大公子请命守江夏,大公子手下无人,必定求刘景升要主公去辅助,如此主公机会就来了。”

    刘备听得,皱眉道:“如若到江夏,岂不是要与江东孙坚为敌?孙坚势大,若将力量皆耗在江夏,那么……”

    单福听得,大笑道:“主公此言差矣,若主公是蔡瑁,见到大公子请主公为辅,那会如何?”

    刘备听得眼中闪过厉芒,随即又摇头道:“有景升公在,蔡瑁不敢胡来。”

    单福冷哼了一声,说道:“刘景升若在,蔡瑁自然不敢胡来,但据闻近年刘景升身体欠奉,每逢秋冬疾病缠身,如今已经一月没有与众人议事,如今恐怕早就卧在榻上,蔡瑁有蔡氏相助,岂不会假传命令。”

    刘备听得,大惊道:“竟会如此,那……”

    单福微微一笑,说道:“主公不必惊慌,只照福所言行事就好。”说完凑到刘备耳边,小声说道:“主公当如此这般……”说完之后,刘备脸上神色早已变得自然,同时有力地说道:“备明白了!”

    孙策领兵来攻,黄祖战死的消息已经传遍襄阳城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