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地枪王张绣 > 北地枪王张绣第91部分阅读

北地枪王张绣第91部分阅读

    产粮已经不足以供国内百姓所用,故此西域诸国开始互相攻伐,以战争来夺取粮食并且消耗多余的人口,这也是西域小国能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

    有不少逃进凉州来的西域国人传来消息。西域更西的安息国和贵霜国的情况也与西域诸国情况类似。由于以前商路打通之时国家繁荣。导致人口暴增,不过有商路在,就能养活这么多人口。但自从商路关闭了之后,这两个曾经的大国则越来越衰颓。国内不住发生叛乱,这两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了。

    而这两国之旁的乌孙国,并没有之前诸葛谨所言那般强大。数十年前曾统一鲜卑族的大首领檀石瑰进攻乌孙国,将乌孙国重创。而且乌孙国本身也陷入分裂之中,分为大昆弥和小昆弥。也是由于檀石橡,进攻乌孙,使得乌孙迁至天山以南附近,乌孙国遭到重创之下自然而然地劫掠西域那些更小的国家来恢复元气。

    至于北方的鲜卑则在其大首领檀石瑰死后重新陷入到分裂之中。分为东、中、西三部鲜卑。大汉国内虽乱,但东部的乌桓、中部的鲜卑和匈奴还有西部的鲜卑和羌族本身也元气大伤,这种情况之下对张绣而言本来就是一个对付胡人的绝好机会。

    历史上曹操就是在这段时间打了一次乌桓,使得其元气大伤,后面的五胡乱华也就没有了乌桓的份了。现在西凉这边的羌族由于近十年来都与大汉交战,致使元气大伤。而历史上马超也就在这段时期在羌族中闯出神威天将军的名号,张绣正计刮着将大军整一年,趁着关东诸侯围剿袁术的时候一举将羌人平定,如今收到这么多重要的情报。更坚定了张绣发动此战的决心。

    张绣本来放置在凉州的探子并不多,探到的情报也不全面,而马家虽然也在凉州盘踞良久,但他们的目标主要都是关中,故此对外族的情报收集不多。如若不是今日见到黄六这么一个在凉州开店开了十年的人,也不可能得到这么多重要情报。酒馆在古代从来都是套取情报最容易的地方,酒馆的掌柜通常容易听得最多。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将这些消息有心记下,网好这黄六为了打探张绣这个恩人的消息,对于四方客商的话都记在了心中,试图寻找张绣,长年累月将这些情报积聚下来,倒是在今日为张绣提供了如此多的重要情报。

    正在说话之间,只听见外面一阵马蚤动,黄六见得,立即出去。未几,马蚤动逐渐平息,一人走进了小店中,三人扭头见到竟然是马腾。

    马腾走到张绣的身边,不理黄六惊讶的神色小声地道了一句:“主公。”

    黄六听得,脸色变了变,继而双目空洞。仿佛在回想些什么似的,想了一会,忽然指着张绣说道:“恩人难道你是”

    还未说完,就被张绣用眼神阻止,然后点头说道:“你知道就好。”

    黄六想了想,说道:小人本来也有想过,不想原来是真的。当年恩人应该就是去太守府将陈太守的遗孤救出来吧。”

    张绣没想到黄六的记忆力如此好,含笑地点了点头。

    黄六听得,说道:“恩人对小人之恩小人未报,请容许小人为恩人效大马之劳。”

    张绣听得,望着黄六说道:“你确定?”见得黄六凝重地点了点头。张绣说道:“你为人机灵,记忆又好。就留在凉州。为我打探西域诸国和北方胡人的情报,如何?”

    黄六听得,想了想,说道:“恩人所言岂不是小人原来做的?”

    张绣笑了笑,说道:“就是你一直以来所做的,不过我会安排些人手给你。你每月就将情报让人送给我。”

    黄六听得竟然如此简单,笑道:小人定当尽力完成。”

    张绣笑道:“你此次立下大功,稍后我会派人将封赏给你。”

    黄六听得,惊喜道:“这这”见到黄六结结巴巴的,张绣说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是我的准则。这赏赐你也不用推迟。”

    这时马腾小声说道:“主公。杜刺史和华将军皆在刺史府,听得主公消息特命腾来请主公到刺史府。”

    张绣点了点头,又与黄六说了两句,便和马腾走在前面,马超则是一把拉着还没有吃够的胡车儿离开,见到胡车儿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黄六连忙说道:“别驾大人且放心小的稍后便将烤肉送到刺史府。”

    胡车儿听得,走到黄六身边。一拍他肩膀说道:“你这小子果然机灵。”于是不再闹了。高高兴兴地与马超一同随张绣离开。

    前边马腾听得,疑惑道:“什么烤肉?”

    张绣笑道:“寿成莫管老胡这吃货,伯侯他们在等着呢,速走。”

    马腾听得点了点头,领着张绣往刺史府走去,同时还趁着张绣不留意,回头瞪了马超一眼。

    第四卷 立足雍凉 第三百六十五章 马腾说羌况

    训史府中。张绣坐在辛位户道!“伯侯。凉州公酗州重?”

    杜畿微微一笑,答道:“这凉州琐事虽多,倒也不难处理,车姓也纯朴。不比洛阳,为了重建洛阳城,每日畿都要与那些精明无比的商人接触,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们钻了空子。畿得了这好差事,却是难为德容了。”

    张绣听得,哈哈一笑道:“伯侯乃是谦谦君子,做事公正无比,那些商人看出伯侯此点才屡耍手段,只要不犯汉律他们也知道伯侯不会为难他们。不过现在德容为洛阳令。那些商人耍手段,德容就用更古怪的手段对付他们,现在只要是到洛阳的商人,就不敢在德容面前搞小动作。”

    杜畿听得,摇了摇头,叹道:“这小子,只怕是在汉中闷得太久了。”

    钟繇、杜畿和张既虽然同时投张绣。但钟繇、杜畿、张既三人之间年龄差距甚远钟猜比杜畿大十余年。杜畿又比张既大七年,故此钟膘和杜畿笑谈的时候有时会称张既为小子。

    张缘笑道:“德容在汉中数年磨砺。又有文忧教导,堪为治理一州之才,重建洛阳伯侯又已经打好根基,剩下的德容定能处理好。”张绣却是知道杜畿忧心他走后张既对付不了在洛阳的各个世家代表,故此才将洛阳的情况简略说一遍,以安杜畿之心。

    完之后,张绣又问华雄道:“韩遂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华雄的凉州兵团,第一敌人就是韩遂,故此对韩遂的一举一动都很留意。只听见华雄答道:“主公。去年秋季韩遂治下境内羌人就屡反,不过由于成公英派兵到各县驻守,不给羌人攻破各郡县,得不到食物等补充在冬季的时候羌人的叛乱就沉寂了下去。而今年开春之后,韩遂就派李堪和候选二人分别出兵剿灭势力较大的叛乱羌人。到现在凉州的探子发回消息,韩遂已经清剿了十余股势力较大的羌人,叛乱也就被暂时压下去。”

    华雄说完,那边马腾则是皱眉说道:“主公,腾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马腾如今乃是凉州别驾。属于文官体系,现在张绣与华雄说话却是武官体系,故此马腾才有此问。

    张绣笑道:“文武虽然分治,但并非文武完全分途,文武之间也要配合的。寿成久在凉州,对凉州情况熟悉,但说无妨。

    马腾点了点头,说道:“其实韩遂境内叛乱的羌人,只是属于零散的羌人,而非三十六羌之人。”

    张绣听得,奇道:“三十六羌?”

    马腾点头说道:“所谓三十六羌。就是羌族内部最强的参狼、白马、先零、烧当等总共三十六部。中原黄巾乱起之后,北宫伯玉发动叛乱。叛乱羌人之中就是以先零羌为主。先汉末年羌族就发展到一百五十部,只是由那时开始到现在最强的还是三十六羌。韩遂境内的叛乱羌人,都仅是羌族中的小部,自从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亡后,韩遂接过他们的势力,羌族中最强的先零羌也就开始拥护韩遂。不过历经十年大战。先零羌的势力也被重创了,但韩遂境内那些小部羌人的叛乱影响不到韩遂的地位。”

    张绣听完之后才明白凉州羌人的情况是如此复杂,皱了皱眉头,问道:“寿成,那如今本将治下之地。可有三十六羌的首领在?”

    马腾点了点头,说道:“有。在主公治下的三十六羌约有十二部。其中最强的是参狼充和白马羌两部,特别是参狼羌,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骁勇善战,腾之前组建的马家军中,厉害的勇士都是出自此两部。而孟起他娘亲就是白马羌当代首领的嫡孙女,现在这些羌人都是生活在天水、武都和陇西这些地方。”

    张绣听得,点头问道:“那现在这些羌人对本将的态度如行?”

    马腾听得,笑道:“主公多虑了。主公平等待羌人,无论是这最强的十二部羌人还是其他羌族小部。都表示全力支持主公,参狼羌和白马羌的首领还曾经表示想拜会主公。”

    张绣听得,心中自然欢喜,笑道:“正好本将也有事要见他们,寿成且代本将安棒一二。”

    马腾听得,答道:“主公放心,腾定会办好。”

    张绣想了想,又问道:“寿成,本将治下的这些羌部在整个羌族中地位如何,战力如何?”马腾听得,苦笑道:“主公。羌族的情况比较复杂,按我们汉人所分。羌族就分为东羌与西羌,在凉州北地、安定两郡以及并州西河、上郡等地与鲜卑、匈奴等族接触生活在一起的为东羌,而天水、陇西这边的则属于西羌。西羌这边汉化程度较深,环境也比东羌那边好,故此以农耕为主,东羌那边则较为苦寒。还是以游牧为主。”

    顿了一顿,马腾继续说道:“至于参狼羌和白马羌,在羌族中地位倒也不低,然也不及先零羌和烧当羌。不过此两部由于接连发动叛乱与朝廷为敌,实力大损,虽然地位还未下降,但论实力在羌族中已经有数部可与其比肩了,而参狼羌和白马羌就是其中两部。”

    张绣听得,皱眉道:“竟然还这么复杂?”

    马腾点头道:“主公想要完全平定羌人,首先就要三十六羌皆拜服。如若三十六羌不服,凉州亦不定。故此腾以为,主公出兵收拾韩遂之余,还要出兵对付其余二十四部羌人。如今羌族实力大损,出兵平定倒也不难,但主公若是能平定整个羌族。使得羌人拜服,只怕到时会惹来南匈奴和西部以及中部鲜卑,这不得不防啊。”

    顿了一顿,马腾继续说道:“除了这些之外,凉州还是氐族的聚居地。不过氐族多是在陇西、金城以及益州的阴平郡一带。主公治下其实除了羌族之外,氐族人就最多。氐族分为十三氐道,其中有三道在金城一带,其余十道中两道在阴平郡其余八道皆在陇西郡,都属主公治下。”

    张绣知道自己对凉州的胡人了解甚少,连忙问道:“这氐人又是何种情况?”

    马腾答道:“氐族人除却服侍之外。其余生活习性到是与我汉人无异。皆是以农耕为生。但陇西、阴

    不是多山就是十地贫漆,氐人生活不易,故此许多以甘的氐人以及羌人都会从阴平那边逃入益州。这些胡族彪悍,也使得益州人对羌、氐胡族畏惧。”

    听了马腾所言,张绣才开始有点明白为何历史上刘备派出众多大将领兵围成都刘障都不降,而马超领兵到成都不到一月,刘璋就降了,其中应该有益州人畏惧羌、氐胡人的原因,要知道当时马超麾下大部分都是这些羌、氐胡人。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问题,张绣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蝴民凉州这些胡人。马腾仿佛看出了张绣的心事。开口说道:“主公,要收服这些胡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无论羌、氐、匈奴、鲜卑这些胡族信服的都是实力。”

    张绣听得,叹道:“这个本将自然知道,但若是与这些胡族开战,只怕旷日持久,这四族合起来的力量绝对强于本将,没有把握,本将绝不会轻易开战。”

    马腾听得点了点头,他也明白张绣的难处,西北边祸整个后汉皆有。百多年来朝廷抚战都试过,但都不能平定西北边祸,张绣治下只有司州和汉中、南阳等地是比较富庶,人力、物力也不可与朝廷相比,在这方面的考虑上自然要慎重了。

    到这里,马腾忽然灵光一闪,说道:“主公此行不是要寻杨义让。吗?以义山之才以及其对西凉情况的熟悉,杨义山或可有策教主公。”

    张绣听得大笑道:“寿成所言有理,事不宜迟本将现在立即前往翼县。寿成且安排好参狼羌和白马羌的首领,待本将回来之时再见他们。”

    马腾听得,说道:“腾明白。请主公放心。”

    张绣点了点头,领着马超和胡车儿立即就往外走去。到愕傍晚时分。三人已经进了翼县,由于天色已经不早,三人决定休息之后第二日再寻杨阜。

    第二天一早,马超便领着张绣和胡车儿到得杨卓的屋前。马超上前就去敲门,未几,一名童子将门打开。见到马超就大喝道:“怎么是你这蛮子,两年前将先生家中物什都打烂了,如今还敢再来?”说完就要关门。

    马超也是郁闷,本来想出了天水城应该没有人能认出他,就没有化妆,恢复他锦马超的英俊形象。怎知道他却没有料到杨卓家中的童子对他印象深刻门就认出了他。见到童子想关门,马超自然不让。

    张绣见得前面在推让,立即上前对那童子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张绣。请问这位小兄弟,杨先生可在家中?”

    童子见到张绣身穿儒服举止有礼,说话也文质彬彬,也不敢怠慢。对着马超哼了一声,而后向着张绣回了一礼,说道:“这位先生有礼了。正巧今日我家先生不在家中,却是屡先生白走一趟。”

    张绣听得,笑道:“既然如此。不知杨先生何时归来。”

    童子答道:“先芒只是去天水城会友,算上时日也就这两天回来。”

    张绣听得,心中苦笑,自己从天水来翼县寻杨卓,而杨卓到是去了天水。想到这里,张绣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在下明日再来,不过还请兄弟代为说一声,张绣曾经来访。”

    童子听得,露出白亮的牙齿。笑道:“放心,你这名好记,我已经记下了。”

    张绣说道:“如此就有劳小兄弟了。”

    就在张绣准备和马超、胡车儿两人离开的时候,屋内传来一把洪亮的声音,说道:“童子,何时喧哗?”

    张绣听得,立即回头,见到一名满身汉水的壮汉从里面走了出来。见到张绣身穿儒服,文质彬彬。便开口问道:“这位先生可是来寻我表弟?”

    张绣听得,问了句:“请问令兄可是杨义山?”

    这名壮汉点头道:“正是。在下姜叙,草字伯奕。由于表弟外出访友,特让叙来帮忙照料其家,也好管束一下这些童芋。”

    张绣听完,恍然大悟,同时心中暗道:“原来他就是姜叙。”口中却是说道:“原来是姜兄,在下张绣。字伯渊。”

    姜叙听得,眼神呆了一呆,口中喃喃说道:“张绣张伯渊”忽然见到张绣旁边已经回过身来的马超,失声道:“孟起兄?”网说完,姜叙脑海灵光一闪,立即对张绣行礼道:“草民姜叙,见过膘骑大将军。先前不知大将军亲临,失礼之处请大将军勿怪。”

    张绣没有料到姜叙这么快就知道自己身份,苦笑一声,说道:“无妨,姜兄弟不必多礼。”

    姜叙答道:“不敢当,大将军唤草民表字即可。”

    张绣点了点头,旁边马超这时说道:“伯奕,你可是见到超才知道主公身份的?”

    姜叙点了点头,说道:“两年未见。孟起别来无恙乎?”

    马超答道:“超现在乃是主公手下大将,统数万大军,自然好得很。”

    姜叙点了点头,对张绣说道:“大将军远来,不若到屋中一坐。”

    张绣点头道:“也好。”

    姜叙立即在前引路,又对童子吩咐道:“快去将你家先生珍藏的茶拿出来奉客。”

    童子听得,犹豫道:“姜少爷。这些茶可是先生的宝具”还没说完,姜叙就说道:“今天来的可是大人物,如若表弟责备就由我来说。”

    童子无奈地说道:“好吧。”

    姜叙引了张绣三人到厅中,等童子奉上香茶之后又告罪一声,回去更衣,才出来与张绣重新见礼。

    张绣知道杨阜不在,而且姜叙是武人,便与他说些武艺。马超和胡车儿皆是武人,自然也很有兴致。四人不觉间已经说了一个多时辰,茶也换了几次。

    感谢各位书友的打赏和月票感激不尽!!!还有默默订阅的书友更感谢你们就要月底了先求一下票”对于这个月打仗都是用计谋漏点打戏不少感到抱歉后面已经调整了下个月开始漏点打戏会陆续有来希望大家支持

    第四卷 立足雍凉 第三百六十六章 杨阜献定边策

    人说了个多时辰,兴户所致怀徒手比划了起来。待腆脑不垂得谈而无味之时,才发觉已经说了一个多时辰。

    只听见张绣问姜叙道:“伯奕一身武艺,何不报效朝廷。”

    张绣招揽之意姜叙自然听到,张绣见到萎叙一开始时颇为意动,后来眉头皱了皱,显然内心挣扎了一下,最后却是说道:“大将军好意叙明白,不过此事干系重大,叙还要问一下表弟的意思。”

    马超听得,怒道:“姜叙。主公赏识你招揽于你,何故又出言推托。当初我父招揽于你。你就以此言推托我父。如今又以此言推托主公。真当你自己有霸王之勇?来来来,且与我马超一战,看谁是真英雄。”

    姜叙听得,连忙说道:“马将军,叙不是此意”

    马超听得,喝道:“不是此意又何故推托主公”

    张绣见得马超就要动手,连忙喝道:“孟起不得无礼!”

    而就在张绣说此话之时,门外有一人年轻而沉稳的声音说道:“表兄何时说过不投效大将军了?”

    姜叙听得,惊喜地扭头说道:“表弟?”

    张绣寻声望去,见到一名年约二十上下的年轻文士从厅外走了进来。只见其风尘仆仆,应该是远游归来。正在张绣准备说话之时,那边那名年轻文士已经走了进来,向着张绣行了一礼,说道:“草民杨阜。见过膘骑大将军。”张绣见得,连忙说道:“不必多礼。”

    姜叙这时走到杨阜身边,问道:“表弟,你方才所言是”

    杨卓点头说道:“大将军既然赏识表兄,表兄何不投在大将军麾下。建一番功业,也好光宗耀祖。”

    姜叙听得,点了点头,而后对张绣说道:“叙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这时马超指着杨卓说道:“杨卓。你这是什么意思,当初我父招揽于你,你不投效就算了,又不准伯奕投效,可是看不起我马家?”

    杨阜轻哼一声,说道:“马超,你如此说话,当心日后不得善终。”

    马超听得,骂道:“杨阜,不想你心肠如此毒辣。”

    这时张绣包含深意地说道:“孟起只是快人快语,这不得善终却是过了。”

    杨阜颇为的异地看着张绣,见到他神情恳切,不似作伪,赞道:“大将军果然如传闻一般,大度宽宏。卓佩服。”

    见到马超欲再骂,张绣连忙止住了他,问杨卓道:“本将也很想知道。义山为何当初不让伯奕投效寿成。”

    杨阜轻笑一声,说道:“马寿成并非明主,表兄跟了他不能建功立业。”

    马超听得,指着杨阜怒道:“伽…”

    还没说完,杨卓就说道:“你怒也没用,卓说话从来都是这么直率。现在的结果不是已经说明一切了吗?你马超是骁勇善战,你父出身贫寒,也算善待百姓,不过他的性格和能力决定他成不了明主。现在他在大将军麾下,为官为将,不失为最好的结果。”

    到最后,杨阜言辞恳切,正如杨阜所说,事实上他们马家是败了。马超听得也辩驳不了什么,只是张了张嘴。

    张绣为了不让马超尴尬,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又对杨阜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众人皆坐下之后。张绣问道:“义山既然以为寿成不是明主,那觉得本将如何呢?义山不妨直说。

    杨阜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以关中为基,四塞在手先就立于不败之地。又得宛洛、河东及汉中三地为前哨,无论北攻河北、并州,还是东出中原,或者南取荆益,大将军皆据主动,而关东诸侯此时还在混战之中,如此情况大将军有望成就霸城”

    姜叙听得,奇道:“表弟怎么说是有望?”

    见到张绣也是饶有兴趣的神色。杨卓说道:“大将军虽然先就立于不败之地,但成就霸业还有三难。”

    张绣听得,问道:“三难?”

    杨阜点头笑道:“第一难是世家,关东各州皆有世家,观大将军之政。几乎无需依靠世家,科举之制已经施行数年,这些世家已经看出其中不少道道了。大将军要取天下,世家就是最大的阻碍。就算以武力平天下,世家不能心服,天下也不能长久。”

    顿了一顿,杨卓继续说道:“第二难就是边患,凉州之地聚居了大量羌族和氐族,还有少量鲜卑和匈奴人,如若不能让这些外族一一心服。只怕每当大将军出兵关东之时,这些外族就会勾连叛乱,大将军要平天下,难矣。”

    张绣见得杨卓说了两难就不说。问道:“那第三难是什么?”

    杨阜不答反问道:“大将军以为当先平边患还是趁关东诸侯混战先取关东?”

    张绣想也不想就答道:“边患。”

    杨卓听完,嘴角一翘,笑道:“大将军果然英明,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先取关东。再平边患,到时只会是内有世家之忧,外又有胡族之患也。”

    张绣问道:“义山还未说第三难?”

    杨阜说道:“大将军既然准备先平边患,这段时间内只怕关东诸侯已经决出胜者,那么他就是大将军的第三难。”

    张绣听完,笑道:“义山既然提出三难,必有解决之法吧?”

    杨阜哈哈一笑道:“大将军英明。这第一难其实大将军已经有了解决之法,只不过此法无数十年之功不可与世家匹敌。”

    张绣问道:“义山所言可是科举?”

    杨阜答道:“不错,世家既然对其畏之,自然是知道科举是对其根本进行打击,有数十年之功使科举发展起来,可与世家抗衡,大将军再配合之以武力,就能一举将天下世家清除,此难可解也。”

    张绣听完点头问道:“义山,那第二难呢?”

    见得张绣有些急色,杨阜微笑答道:“大将军就是为此问而来寻卓的吧?”

    张绣笑道:“却是瞒不过义

    杨阜说道:“西北边祸,以羌人为最,故此欲平边祸则先平羌人。羌人之间各有矛盾,以阜看来,当以羌治羌,而大将军再辅以武力,以雷霆之势先平羌人。只要羌人一平;氐人势力没有羌人强,受大将军兵锋震慑,不敢不服。

    这就是威,加上大将军如今在凉州施行之策,无论汉羌百姓皆信服。此为恩。恩威并施之下,羌人氐人自会信服。而大将军又对羌人和氐人施以教化,只需数代,羌、氐胡人与我汉人无异也。”

    张绣听得,不住点头。其实也是来到这个时悄张绣才知道,汉胡之别其实不以血缘论,而是以教化论。通俗点说就是文化。其实这个汉胡之别是传自先秦,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皆视楚国为蛮,然到战国之后。楚国吸收了中原文化。与春秋时之楚国于文化上已经是截然不同,反而与中原诸国相差不大,故此战国时中原诸侯已不再视楚人为蛮人,楚地为蛮地了。

    同理,先汉和后汉各时期分别有不少匈奴人归附汉廷,不少融入中原的匈奴人经过汉化之后已经不再保留其风俗,反而与一般汉人无异,这些人就血统上而言是匈奴人,但其实汉人已经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同胞。而历史上强大一时的鲜卑族为何会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其实并非他们被灭族了,而是经过北魏时期的全族汉化之后再经百余年,鲜卑族已经完全融入于汉族之中了,这就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同化。

    而汉胡之间以血缘论,其实是在宋代之后才出现的,由于北方胡人屡次南侵,中原人对其恨之入骨。故此不再以文化论,而是以血缘论。特别是蒙古族灭掉南宋之后,这种汉胡区分就特别明显,因为元朝以血缘分等级,使得汉胡以血缘分等级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清朝入关之后再次发展到一个巅峰。

    不过现在张绣所处的时代乃是汉末,还不是那个以血缘论汉胡的时代,依杨阜所言,对付羌、氐就是先以武力威慑,然后用中原文化对其进行教化,数代之后达到同化的目的。张绣本人也是比较赞同的,对付这些胡族不可能只用屠杀,除非真是杀到灭族,不然两族之间的仇恨就永世不能解开。如若屠杀至灭族。首先就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只要倾注全国的人力、物力才可能做成。而且杀完一族之后又会有第二个胡族冒出来,历史上匈奴灭了有鲜卑、鲜卑没了有突厥,突厥走了又有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可谓杀之不尽。既然如此也就用同化的方法更好。

    历史上汉族与胡族之间也是走同化这条路,不过历史上更多是胡族自动选择汉化,如今既然张绣来了,让胡族汉化这条路不变,但主动权则要掌握在汉人的手上,这样才能将汉族和周边的胡族一同走向更高等的文明。这并非歧视,而是汉族高度发达的文化决定汉族将处在领导地位。

    只听见张绣开口问道:“义山所言以羌治羌乃是何意?而若是要平羌,只怕会惹来北面的鲜卑和匈奴等胡族,这不可不防。”

    杨阜微微一笑,道:“阜所言以羌治羌就是不给鲜卑和匈奴出兵的借口,当然胡人并无信义,要震慑胡人还是需要强大的武力。但以羌治羌,起码让鲜卑和匈奴得不到大义。而大将军可得大义之名

    张绣奇道:“义山所言如何以羌治羌?。

    杨卓答道:“羌族最强三十六部之中已经有十二部投靠了大将军,只要从这十二部羌族之中选出羌族勇士组成一军,以统一羌族各部为名行征伐之事。此军用以对付羌人。而大将军又可出兵,讨伐韩遂,到时凉州可一举平定。”

    张绣听得,皱眉道:“羌人三十六部只有十二部服本将,以此十二部联合其余小部征其余众部,会不会太难?况且何人可领此军,羌人之中勇士不少,但知兵法者却不多,若此军败了只怕边患就更难除了。”

    杨阜听得,大笑道:“大将军何需担心,投靠大将军的羌部之中,参狼羌和白马羌两部势力最大,若此两部答应出兵,大将军就可立得数万羌兵。而且其余羌部并非团结一致。很多羌部均可以参狼羌和白马羌之名义拉拢,先零羌等先从北宫伯玉。后从弗遂屡征关中无果,损兵折将,势力大不如前,有此十二羌部再加上主公大军提供适当的援助,统一各羌部并非不可能,而阜再荐一大将,其有万夫不当之勇,羌族之中的勇士无人是其一合之敌,有此将领兵,统一各羌部当有九成把握

    张绣听得,惊讶道:“竟有此大将?他是何人?”其中张绣已经猜出杨阜所说的九成把握与十成无异,不过这时代的人都不喜欢讲话说满。故此杨阜只说九成。而最令张绣惊讶的自然是大将了。

    杨阜见得张绣惊讶,微微一笑道:“大将军岂不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完将目光望向马超。

    张绣顺着杨阜的目光望去,微微惊讶道:“孟起?”

    杨阜点头说道:“不错,马将军母族乃是白马羌,而马将军神威整个凉州只怕无人能敌,以马将军挂帅领兵平羌,自然最佳。”

    张绣听得,有些疑惑地望向马超。问道:“孟起,这样可行?。

    马超点了点头,说道:“可以的。白马羌和参狼羌两部的人超均认识。他们对超也很信服,如若带他们领兵平羌,当无妨。”说完向着杨阜抱以微笑,多谢他举荐自己。之前两人的不愉快倒是不见了。张绣听得,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义山所言有理,既然如此,等本将与参狼羌和白马羌等几部首领商量完之后,就让孟起挂帅领兵平羌。”

    杨阜做了一个等了一等的手势。插话说道:“阜以为,平羌之前,可让马将军领兵先平大将军治内的氐人弈旬书晒加凹姗不一样的体蛤

    第四卷 立足雍凉 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羌兵马超平边

    杨阜点头说道:“不错,这些氐人都在陇西和阴平郡边缘,不易管理。而这些氐人走到这么远,也是为了逃避大将军的管治。阜以为正好趁此机会,出兵威慑,大将军既可派人对氐人进行管理,又可让羌族各部军队磨合。而大将军去年网经历大战,今年确实不适合平定凉州以及羌人。故此阜以为,今年让马将军大军以氐人练兵磨合,明年与大将军大军一同配合以雷霆之势平定凉州方为上策。”

    张绣摸了摸下巴的短须说道:“有理,不过如今韩遂治下羌乱几乎平定,现在出兵讨伐韩遂到是好时机,如若等到明年韩遂的元气恢复之后恐怕征讨韩遂要耗费一番功夫。”

    杨阜听得,大笑道:“大将军,卓有一策,可令韩遂治下羌祸复起。”见到张绣露出好奇的神色。杨阜说道:“韩遂治下叛乱的羌人皆是一些小羌部,兵器不多,粮草又少,故此叛乱才如此容易被韩遂镇压。大将军只需派人将一些粮草和兵器送给他们,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反韩遂,如此一来可继续削弱韩遂和支持韩遂的先零羌等羌部的力量,又可以收得这些小羌部的人心,到时大将军一到,这些小羌部必然拥戴。平定凉州则更易了。”

    张绣听完,点头赞道:“寿成所言不差,义山果然不才,本将的大将军府尚缺一从事,不知义山可否来助本将一臂之力。”

    杨阜微微一笑,起身说道:“谢大将军赏识。”

    杨阜说话之时心中也有一点惊讶,大将军府从事的地位非但不低,反而很高。张绣这种属于可以开府建制的大官,开府建制之后长史就是地位最高的属官,也就是贾诩担任的一职,可以说是膘骑大将军府的大管家。紧跟后面的就是别部司马。这别部司马主要是掌兵的,现在担任此职的乃是张绣的心腹周仓,统领盘古力士作为张绣的近卫营。紧跟后面的就是从事了,可见此官职位不低,而且为张绣心腹,日后升迁也很容易。

    张绣对于此行的顺利感到有点意外,但转头一想也觉得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现在他张绣不再是当年董卓麾下的一名小小将军,门庭可捕罗雀。现在的张绣可以说是整个大汉最强势的诸侯之一,而且据三秦险地,又有宛洛、汉中、河东等地为前哨,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张绣如此势力如果还招揽不到人才那才是真正的意外。

    由于杨卓刚才回来,故此张绣等人决定在杨阜家中住一晚,等杨阜收拾好之后才一起返回天水见参狼羌和白马羌的首领。

    在与杨卓等人一同用晚膳之时;张绣却是突然记起姜姓是天水一带的大族,这大族与世家类似,但又与关东世家有点不同。关东世家是累世为官,而且家世显赫,这大族倒是不如世家显赫,祖上能为显赫一时的大官者不多,故此称不上世家,而只言大族。

    这大族之中出人才倒是很多,而且一出不只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于是张绣便问姜叙道:“伯奕。汝武艺不差,族中可还有兄弟身手了得的?”

    姜叙想了想,说道:“回主公,族中兄弟以叙最为年长,其余的现在大都年幼,未堪大用。倒有一人。乃是叙族弟。年纪比之义山尚要小些,名曰姜圃,武艺在族中只在叙之下。若是大将军有意,叙可以书信将其招来。”

    张绣听得,心中惊道:“姜圃?就是他了。”心中念道之后,便点头说道:“好,伯奕到天水且写一封书信,将其招来。”顿了一顿,张绣又问道:“对了,看伯奕你的年纪也不可曾成婚?”

    姜叙这么一个大汉子听得,红着脸摇了摇头,说道:“尚未,不过族中已经定下了亲,过了年应该就要成婚了。”

    张绣见得,大笑道:“男大当婚。伯奕何须害羞。对了,那你的族弟呢?可曾定亲?”

    姜叙笑道:“多谢主公关心,族中长辈已经为圃弟定了亲。不过女方年岁尚还要过多几年才成婚。”

    张绣听得,微笑地点了点头。暗道:“很好,既然已经定亲了,爹娘皆在,姜维你走不脱了。”

    你道张绣为何如此在意这姜圃。其实并不是因为姜圃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