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孙郎啸 > 三国孙郎啸第4部分阅读

三国孙郎啸第4部分阅读

    灵。”

    好家伙,以一上来就是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看来是有人成心想让我出丑。因为纪灵手上掌管着袁术最强的军队,还有一半都是骑兵!要说这件事袁耀没有从中作梗,打死我也不信!

    来就来,谁怕谁,纪灵不过是我通往未来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若连他都赢不了,还谈什么天下!

    “孙郎,对不住了,按照主公要求,得拿出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我麾下出战的的是一百骑兵,我知道骑兵对步兵这很不公平,我纪灵绝不占你便宜,你可以率领五百人出战我的一百骑兵。”

    虽说纪灵是一片好意,但是这话我听得很不爽,“将军客气了,将军行事光明磊落,孙策十分佩服,但是既然将军不愿意占孙策的便宜,策又怎么能学小人行径,借此来占将军的便宜呢?”

    袁耀似乎知道我话中有话只是对我哼了一声,送了我一句:“狂妄。”

    “将军,来吧,孙策何惧之有?”

    “既如此,孙郎,莫怪我,击鼓。”纪灵大声喊道。

    “击鼓出战。”

    其实这把我还是有些胜算的,因为这两年里,我发现江南少马,将来要对付曹操的虎豹骑恐怕很难。所以我翻遍回忆,找人做出了四棱钉(其实就是一个就是一个甲烷球状模型,把球换成钉子罢了。好处是只要扔到地上总有一面钉子朝上,而且小巧方便携带,制作简单便宜),因为这时候没有马镫和马蹄铁,所以骑兵还不是太强,一个小小的四棱钉,可以让敌人的骑兵瘫痪。另外,富春传来,连弩的已经做好了,加上弹簧后的效果很好,但由于这时候制作弹簧很难,所以至今也只做了十个,现在还不能拿出来,至于之前考虑的腰刀,横刀,轮船的进展还很缓慢。

    不过,有了这玩意,对付纪灵已经足够了。

    两军原本相差五里地,但骑兵很快就冲到了我们面前,此时我急忙下令:“投钉。”

    每个人双手出击,一下子投出两百个钉子。顿时,战场上传来一阵战马的惨叫声,好机会!紧接着,我又下令弓弩手放箭,劈天箭雨而来,又是一阵惨叫。约莫估计一下,这一击,我至少干掉了纪灵的三十人。

    纪灵不愧是纪灵,虽然心痛又没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他马上做出了反应,立刻下令骑兵只留下十个人人挡住正面,其余的分成两半,迅速的从我的两翼进攻。

    “全军结成圆阵,把敌人放到八十步范围内,以伍为单位出击,投枪手先投出短枪,长刀手在前砍马腿,盾牌手挡住,长枪手在盾牌后面举枪突刺敌人战马,其余兵士砍杀掉落地上的敌军。”我一口气宣布完命令,相信这够纪灵喝一壶的了。

    按照我的吩咐,冲上来的骑兵,一下子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毫无还手之力,一下子就又少了五十多人。

    “把剩下的敌人放入阵内,全军进行肉搏战,不要因为敌人是骑兵你们就怕了,他们已经被你们打残了,剩下的只是残兵败将,告诉我你们的名字是什么!”

    “破敌锋芒,勇绝天下!破敌锋芒,勇绝天下!”随着战士们一阵又一阵喊杀声和纪灵在远方那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眼神中,战事结束了。

    纪灵全军覆没,我军重伤两人,轻伤十三人,无一阵亡,我军完胜!

    辛苦了两年,总算没白费。

    “主公,纪灵输得心服口服。”纪灵对袁术道,“只是,孙郎,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骑兵一开始就会倒下。”

    “其实很简单,多亏此物而已,主公、纪将军请看。”说罢我把那四棱钉交给袁术和纪灵。

    “哈哈,原来如此,我输得不冤。但是,孙郎。下次我一定不会再输了!”纪灵很有血性的说道。

    “诸位,孙郎以步制骑,堪称佳话,此次该是孙郎夺得此令,尔等可有异议?”袁术对众人问道。

    “父亲,孙策取胜纪将军,乃是以巧取胜。当要向我们证实其将士之勇方能服众。”袁耀急忙说道,其实他本来是想拿到这次机会的,可他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

    “那你是什么意思?”袁术问道。

    “孩儿帐下有一人箭术不凡,可让其一试。”真是没长记性啊,还想让我出丑。我暗道。

    “好。”

    “叔至,去吧。”

    接着,以小将跑到我的队伍面前,对着我的士兵就放了一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那支箭不偏不倚的射中一名士兵的头盔,而那个士兵却从头到尾也没有动一下。

    “箭矢迎面而来,你为何不躲?”袁术招来那个人问道。

    “秉将军,我等未得军令,不敢擅自移动。”

    “好,真勇士也!”袁术赞道,“孙郎听令。”

    “末将在。”

    “命你带领本部人马,限一个月内,夺取庐江,斩杀陆康。若你能堪此任,我就封你为庐江太守。”

    “孙策领命。”

    众人大骇,因为庐江陆康虽然无能,但是也有五千守军,而我,却只有区区一千人,而且这还是一场攻城战!所以,包括袁术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我不可能完成此任,什么庐江太守,只是一句鼓励的话罢了。很多人甚至认为是我与袁耀不合,袁术这是在借机打压我。

    但是,对我而言,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一步!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十五章 雪夜袭城

    更新时间:2011-06-21

    (上一章打了几个错别字,敬请谅解)

    袁术这命令下得,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欺负人,但是袁术他也是做了两手打算的。在他看来孙氏父子是他的爱将,但孙策太年轻了,有些不怎么听话,需要给点教训,打不下庐江的话,必定损失惨重,这是袁术自己在出面,给孙策一个胡萝卜,那孙策就会深深地感激自己。即使孙策能够破天荒的打下庐江,但有袁术斩杀陆康的命令在,孙策注定要得罪江东四大家族之首的陆氏家族,而在这里,没有世家的支持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最后,我就只能去抱紧袁术的大腿。

    袁术的算盘打得很好啊。

    但是,我却不是这么想的。首先,庐江这一仗,我必须打赢,因为我要拿回父亲的旧部。另外,我不怕得罪世家,因为历史上孙权就是被世家所累,没有孙策在世时的强悍,对于四大家族这种绊脚石,必须除掉,而且除掉他们之后还可以获得极多的人口、钱财、粮草和土地,一举数得,何乐不为?原本我还在顾忌,因为四大家族中的陆逊和顾雍,我还是很舍不得的。但是当我知道了陆逊并不是四大家族的人,还是我的好兄弟周瑜的徒弟时,即使陆舒是陆氏的人(但只是陆氏小脉,把她这一脉留下来就是了),其他的陆家是可以除掉的。至于顾家,我更是不怕,少了一个顾雍,我可以夺取荆州的马良、蒋琬、费祎、董允来弥补,但少了一个陆逊,就会接着少掉陆抗,这样就一下子少了两个大都督,这无法弥补!现在,一切都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

    袁术的算盘打错了!

    “夫君,恭喜你了,你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出征了。”吴芸有些悲伤的说道。

    “好了,别难过,我答应你,我一定赶在过年之前回来。”我抱着她说道。

    “答应我,不管怎么样都要活着回来,我怕你会想公公一样。”吴芸说得都有些哽咽了。

    “放心吧,不会的,你丈夫我可是福大命大,咱们还没生儿子呢,我怎么能死呢?”一时春光无限……

    数日后,天降大雪,没多久,整个淮泗就被笼罩在了雪景当中。

    “再下大点,你可是我取胜的关键啊。”我心中暗暗说道。

    “主公,兵马已经齐备。”吕范说道。

    “好,传令,叫将士们都休息好,今晚亥时就出征。”

    “诺,但主公,这种天气出征恐怕不太好吧。”吕范又疑惑道。

    “子衡啊,亏你还熟读兵书,若你是陆康,在这过年当头的雪夜,会觉得有人傻傻的来攻城吗?”

    “不会,我的话多半会因过年而放松了。”

    “不错,敌众我寡,还是攻坚战,只有出奇兵才能取胜!”

    “我明白了。”

    “快去准备吧。”

    “诺。”

    当晚亥时

    “全体注意隐蔽,我们要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打下庐江。”

    “将军,我们能行吗?”有士兵疑惑道。

    “你们的名字叫什么?”

    “破敌锋芒,勇绝天下!”

    “记住,没有你们干不成的事,区区一个陆康,不过是砧板上的肉罢了,我在此答应你们,陆康在庐江为富不仁,你们攻下庐江后,可以任意的夺取陆康的财物,但是,我的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谁敢取百姓的一钱一物,别怪老子不念旧情,以正军法!”

    “是。”士气高昂,已经可以出战。

    “出发。”

    丑时,我们已经到了庐江西门城下,此前我已经派人打探清楚城外只有五百人驻守,其余的都在城内准备过年,而且西门离太守府最近。

    “吕范。”

    “在。”

    “你带领一百人夜袭城外大营,多树旗帜,让他们搞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要把他们一个不少的留下。”

    “吕范誓死完成任务!”说罢吕范带队出发。

    “陈杰(后来我把斥候队交给了他和吕蒙统领),你带两个人去看看城上守备如何。”

    “是,你们俩跟我来。”

    不一会儿,“将军,城上守备几乎没有,很多士兵都喝醉了,只剩下几个人在赌博,守门的士兵基本上都睡着了。”

    “很好,你带领一队人去把他们干掉,然后就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但记住不要弄出声响,别忘了我教你们的东西。”

    “是,赵武,你们这队跟我来。”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都快冻僵了,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几个人被杀的影子。然后城门大开。

    “兄弟们,向世人展现你们勇武的时候到了,随我冲!”我呐喊,“不要在一些小兵上纠缠,快刀斩乱麻,直接杀向太守府,杀掉陆康我们就赢了!”

    “杀……”

    没多久,我们就冲到了太守府门前,这时很多人已经醒了,还有些人已经准备反抗,但是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明晃晃的刀光打破了年前雪夜的宁静,血色覆盖了血色,这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的风景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

    天亮后,“将军,捉住陆康了。”

    “哦,待我来看看。”一个满腹油脂的一看就是富得流油的中年老头被带到我的跟前。

    “你就是陆康?”

    “正是。”

    “你在淮南的名声可不好啊,怎么样,没有想到我会在这种时候来偷袭吧。”

    “我劝你还是乖乖的滚蛋,我有五千守军,还有陆氏家族做后盾,你这个小毛孩子是得罪不起的,若是你现在给我磕头认错,我可以考虑让你在我帐下当个司马。”老头子趾高气昂的说。

    “看来你完全不懂行情啊,都是我的俘虏了,还敢这么嚣张!”我很生气,因为还没有人敢这么看不起我,“吕蒙,城内的守军都缴械了吗?”

    “回主公,守军被杀的至少有一千人,其余的已经全部投降缴械。”吕蒙满脸得意。

    此时陆康有些惊讶:“你到底是谁?”

    “老东西,给我记清楚了,免得阎王爷问你你还不知道,小爷是江东孙策。”接着我又无视陆康的求饶对吕蒙说,“明日在大庭广众之下送他们家去见阎王,我要看看老百姓都是什么反应。”

    “是,只是主公,那些降卒怎么办?”

    “老弱病残全部留下,年轻力壮的一半送到居巢给公瑾,另一半交给蒋钦周泰,对袁术就说他们阵亡了。”没办法,没有袁术的同意我还不能扩军,只能保持一千人的编制,不过这些人放在周瑜蒋钦周泰那里也一样。

    东方的太阳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已经到来,所有人已经惊醒,只是城头的旗帜换了。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十六章 故人归来

    更新时间:2011-06-21

    第二天,在众人的瞩目下,庐江太守陆康被斩首。接着就是一群人的欢呼声,正因为我斩杀了陆康,庐江城内没有引起太大的马蚤动。在我的允许下,陆康的家财被洗劫一空,一部分充公,一部分按照我事先的诺言全部赏赐给部下,我的军令一直是必须执行的,所以我在士兵眼里颇有威信,因此,这次更不能食言,结果,那一千只猛狼全部成了地地道道的小财主。

    战后总结下来,陆康手下五千人,有一千二百余人阵亡,其中城外的五百被吕范全部斩首,有两千多人被我留了下来,其余的全部送给了周瑜和蒋钦周泰。而我方由于是出其不意的偷袭,所以伤亡很小,阵亡五人、伤一百一十七人。虽然有些心痛,但是这个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

    不过半日,我命人拿着陆康的首级,招降了庐江所属的其他几座城池。至此,我已经给袁术打下了庐江郡及其所属的一十四座城。安排好人马驻守(其实除了陆康什么人也没有动,职位全部不变,换人这种事还得交给袁术来做)后,次日,我便带着部队返回寿春。

    部队驻扎在城外原来的军营中后,已经天黑了。此时距离袁术命我出征那天已经过了半个多月,由于我是夜晚出征的,又是日落后才回来,所以有些人甚至都还不知道我已经发兵的事情。

    “芸儿,我回来了。”我回到家中。

    “夫君,你回来了!”吴芸十分欣喜,“战事如何了?”

    “完胜。”

    “真的!我听说主公说过任命你为庐江太守呢!”

    “别高兴太早了,我料袁术必定会食言。”

    “怎么回呢?主公堂堂后将军,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

    “哈哈,真女子之见也!”我笑道,“把家里收拾好,过些天程叔他们就会回来了。”

    “这是真的吗?”

    “真的,宝贝。”我一洗多日的寂寞……

    第二天,袁术议事厅。

    “孙策拜见主公。”

    “免礼。”袁术还是那副表情。

    “孙策,父亲命你一个月内夺取庐江,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你为何还不出兵?莫非你也想试试军法?”袁耀在一旁耀武扬威,很显然,他今天就是冲我才来的,因为他平常很少会来议事。

    “秉主公,末将不辱使命,已将攻克庐江。”在所有人那诧异的眼神中我又道,“来人,呈上来。”

    “这是何物?”袁术问道。

    “主公,这盒是陆康的人头,这盒是庐江太守的印信,这个是各地县令的投降书。”我对袁术一一指到。

    “这……”袁术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主公,现在庐江一十四城已经归入主公帐下,就等主公派人接收了。”

    “好,孙郎大功!你想要何赏赐?”袁术满脸喜悦,袁耀在一旁脸色铁青,连我都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害我不成功还被我气个半死了。

    “主公,之前你曾经答应孙策,若他打下庐江,就封他为庐江太守。”阎象在一旁小声提醒袁术道。此时袁术很有些后悔,后悔当初说那种话干什么。

    “前者孙策落魄,承蒙主公收留,为主公办事,孙策不敢讨赏。”我道。

    “主公,现在庐江还没有安定,等派人接收了之后再打赏孙策和有关将士也不迟。”阎象看见袁术犹豫不决急忙解围道。

    “也好,孙郎先回去好好休息吧。”

    “诺。”

    “阎象杨弘,这可怎么办啊,我对孙策还不是很放心啊。”袁术在我走后说。

    “不知主公欲让何人做庐江太守?”杨弘问。

    “刘勋。”

    “那孙策那边怎么办?毕竟主公是答应了的。”阎象问杨弘。

    “既如此,我们可以这样……”杨弘尽量曲意逢迎袁术,“但是,孙策还是必须要赏的,不然难以服众啊,臣劝主公答应他的其他要求。”

    “好吧,就这么办。”

    十日后,袁术已经完全的接收了庐江,又一次在议事厅召见我。

    “孙郎啊,我曾说在你打下庐江后任命你为庐江太守。”

    “孙策不敢居功。”反正你也不会给,还是谦虚点好,好在众人心中种下一棵不满的种子。

    “我原本也想任命你为庐江太守的。”袁术长叹一声,“但是昨天我收到了朝廷的诏书,你看,上面写着要任命刘勋为庐江太守。”说完把朝廷的任命给我看。

    “这……”果然食言了啊,袁术!

    “孙郎啊,我也无可奈何啊,朝廷之命不可违啊。”袁术充满了无奈。

    “策理解主公的苦衷,明白主公的难处。”

    “说说你其它的要求吧,我尽量满足你。”袁术赶快送来胡萝卜。

    “策昨夜做了一梦,梦见父亲的惨死啊。”我把眼泪都挤出来了。

    “文台勇烈早亡,我心甚哀啊!你也不必难过,把这里当做是你家就行了。”

    “多谢主公,只是我想起了当日,我被刘表追杀之时多亏了父亲的部下拼死相救啊!”我哽咽道,“然而,现在孙策好不容易建立功勋,是光宗耀祖,是报答他们的时候了,而我,却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啊。”我泪如雨下。

    “主公,要安抚孙策必须得把孙坚的旧部还给他才行啊。”阎象在一旁劝说袁术,而他似乎也被我感动了,有意帮我一把。

    “文台旧部现在如何?”袁术问阎象。

    “现在在纪灵将军麾下。”

    “好吧,孙郎,我答应把你父亲的旧部还给你,明天你就去找纪灵吧要,杨弘你待会写封调动书交给他和纪灵。”

    “诺。”杨弘恭恭敬敬,不见之前的猥琐。

    “末将多谢主公大恩,必定以死来报!”我大声道。

    “孙郎有这份心就行了,不要老是动不动就死的。”

    “诺。”

    不久后,在我家中。

    “程叔、黄叔、韩叔、朱叔,许久不见啊。”

    “见过大公子。”

    “袁术已经答应把父亲的旧部还给我,现在你们已经重新归我帐下了。”

    “末将见过主公。”四人齐声道。

    “好,好,众位可别忘了来我这过年啊。”

    “那是当然!”

    ……

    经此一役,我终于拿回了父亲旧部,统领两千兵马,其中有二百骑兵,手下有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吕蒙六人,与当初的一无所有相比,总算是做出了成绩。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十七章 张门立雪

    更新时间:2011-06-21

    这些天一直都是大雪纷飞,但是今年这年过得很舒服,不仅收回了旧部,连周瑜都特地从居巢赶来和我一起过年。

    “公瑾,想煞我也!”

    “兄长,瑜又何尝不是呢。”

    “来来来,公瑾快来看看这是谁。”

    “这是……原来是子衡啊!许久不见啊。”周瑜感叹道。

    “公瑾快来,此等美酒怎么能少了你。”

    “兄长,这是?”

    “都是父亲旧部。”

    “恭喜兄长,距离当日之言已经不远了啊!”周瑜赞道,“周瑜见过几位前辈。”接着对四人一一的行礼。

    “周郎风范与主公相当啊。”众人赞道。

    晚上,我与周郎同塌而眠,“兄长快来听听,我新谱一曲《广陵散》。”

    什么,嵇康的《广陵散》?我心中大惊,不过周瑜与嵇康隔得也不是太远,这么说也还是有可能的。琴声响起,杀伐金戈之声不绝入耳,时而悲愤,时而雄壮,一曲下来满是周郎的雄心壮志,堪称天籁。

    “公瑾琴艺大有长进啊,不知这琴中的金戈铁马是为何意?”我明知故问。

    “兄长会不知道?”周瑜笑道,“兄长有耐心,瑜可是等不及了啊。”

    “我又何尝不是呢,我也向往咱俩并肩作战的那一天啊,只是……”

    “只是什么?缺兵少粮吗?”

    “知我者,公瑾也,不光是缺兵少粮啊,你看我帐下,现在还差得远啊。”

    “兄长欲成大事,可知江东二张?”

    “哦,何为二张?”我又明知故问,这两年我一直在练兵,没时间去拜访那些名士,但二张之名我早已知道,是孙策起兵之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东吴政权的关键人物。

    “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

    “好,明日我就派人去请。”

    “这两个人一向清高,兄长派人去请只怕不行啊。”

    “无妨,先礼后兵嘛。”我和周瑜对视会心一笑,“公瑾,我还听说庐江东城有一人姓鲁名肃字子敬,是当地富豪,你可以帮为兄去找他借粮。”

    “此人我也听过,他的名声可不太好啊,听说在当地他不尊重父老乡亲,对长者如视无人,性格怪癖,对自己喜欢的人慷慨相助,对自己厌恶的人就算死在自己面前也无动于衷。”周瑜笑道。

    “英雄不问出身,公瑾去见见他,我敢打赌你一定会喜欢他的。”

    “哦,赌什么?”

    “若我赢了,将来你把你女儿嫁给我儿子,若你赢了,将来我把我女儿嫁给你儿子。”

    “好,一言为定!”

    第二天,我命吕蒙备上厚礼去请二张,但是,第二天吕蒙就回来了,看他沮丧的样子和手中的礼物,只怕人家连门也没让他进。

    于是,我决定,学一学刘备那家伙又何妨?

    “子明,备好大礼,这次我亲自去。”

    “主公,这样不好吧,那又人主亲自去请人的,没这个先例啊。”

    “没这个先例,我就来开这个先例。”

    “可是,主公,外面又下雪了。”

    “你少罗嗦,你去还是不去,不去的话我另外找人去。”

    “我去,我去还不行吗。”吕蒙无可奈何道,“只是主公要是被拒之门外可别生气。”

    “臭小子,你当我是你啊。”

    这一次,我亲自来到了传说中的二张家里,此行我势在必得,因为二张实在是太重要了!张昭是萧何一般的人物,有了他以后的财务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张纮是陈平一般的人物,有了他将来在外交问题上会少很多麻烦,而且他很擅长帮我笼络人心。最主要的是,现在我还没有起兵,当我起兵之后,如果能有二张这样的名士加入,我的威望会因此而直线上升,到时候前来投奔我的人回大幅上增。

    这单生意,值了!

    天降大雪,道路泥泞难走,但只这些都挡不住我求得两位大贤的决心!过了一天,我和吕蒙才终于来到了二张的住处,这两个人自幼茭好,现在又一起避难,所以两个人一直住在一起,而且几十年的感情都好得不得了。现在两人都是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若是把他们的才华就此埋没了,岂不可惜?浪费人才就是犯罪啊!

    “主公,都中午了,咱们还没吃饭呢。”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等事情办成了,我让你吃个够!”我佯怒道。其实这是我怎么又不饿呢,但是为了早点请到二张,我忍了!

    “主公,前面就是二张的住处了,上次我来的时候,他们那个管家连门都没让我进去。”

    “上次是你一个人来的,只怕是你小子礼数不周才被人赶出来的吧。”

    吕蒙被我说得无语以对,这小子自从上次开窍了以后,不在一味的追求武艺了,而且在兵法谋略上大有长进,很有一番见地,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很有欠缺,很需要历练,这也是我之前派他来的原因,因为吕蒙跟从我多年,他的忠诚是没得说的,而且他最终会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实力,所以我太希望这个第三任大都督早日出道了!

    “你去敲门,算了,还是我来吧。”

    咚咚咚,大门打开,走出来一位长者。

    “他就是那个管家。”吕蒙对我小声道。

    “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光天化日之下有什么不能说的,非要吱吱呜呜的讲话。”管家一脸严肃不满。

    “老人家误会了,刚才子明只是怕我不知您是这的管家才特地告诉我罢了,若老人家因此误会,策万死难赎。”我急忙对管家行礼道。

    “好小子,我只是随便说说,你就这么长篇大论。”

    “长者面前不敢有失。”我恭敬道。

    “好小子,性子不错,这大雪天的你是来干什么的?”

    “在下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长子怀义校尉孙策,久闻江东二张之名,今日特来拜访,恳请他们二位不吝赐教。”

    “哦,我家主人正在午睡呢,你到客厅去等吧。”

    “主公,你对他以礼相待,他却对你如此不敬,待我去放一把火,看他出不出来!”

    “子明,不得胡闹,快向老人家道歉。”在吕蒙极不情愿的道歉后我又对老管家说,“老人家,主人未曾有命,孙策不敢入内,我与子明便在门口等,待二位先生醒了您再来叫我,可好?”

    “这不太好啊,这么做岂是待客之理?”

    “老人家不必多言,为表尊重,自当如此。”

    “那好吧,二位好自为之。”说罢,满怀赞赏的看了我一眼就回去了。

    在大雪中没多久,我和吕蒙就已经几乎成了一个雪人。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十八章 江东二张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我不明白,咱们干嘛在这儿找罪受呢?”吕蒙疑惑的问。

    “你还不明白啊?”我笑嘻嘻的说。

    “明白什么啊?”

    “你可知道他二人是徐州人,朝廷和徐州陶谦都曾经招募过他们,但他们全都拒绝了,甚至还因此被下了大狱。”

    “竟有此事!”吕蒙大惊。

    “这二人并非常人,不仅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而且非常人行非常事,他们的性格也是非常的古怪。”

    “那又怎么样?主公你都亲自来了,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

    “你呀,你可知道天下间什么最大。”

    “是天,是地,还是海?”

    “都不是,天下虽大,然而人心最大,因此要掌握人心是最难的事。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如果你能把握住人心,你就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最大的利益,就算是打仗,也一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真的吗!”吕蒙听到此处眼前一亮,“可是兵法上没有说啊。”

    “你小子,又读死书了吧。所谓兵法,不仅仅是用在战场上的,就连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兵法,兵法上不是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吗,这里的知己知彼不仅仅是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优势、劣势,还要了解敌我的人心,能够把握住双方的人心,就能够清楚地预知敌人的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如此,岂有不胜之理。”

    “原来如此,难怪主公总是要我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吕蒙喃喃道,“但是,这跟我们在这受苦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呀,他二人不肯出世乃是为寻明主,今天我以国士待之,以天下说之,来日他二人必定像豫让一样会以国士报我!”我说得十分欣喜。殊不知此时早已经有人听到了我们的话。

    “国士,国士……”吕蒙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一转眼就过了一个时辰,这时老管家终于把门打开了,“孙将军,我家主人请你进去。”

    “敢不从命?”我们已经成了一个雪人。

    刚刚走进大厅,就听到有人说:“孙将军,老朽招待不周啊,怎么能让你们在外面冒雪而立呢。”一位年纪三十多岁的“老人”丝毫没有歉意的说道,“我已经命人备好了姜汤和衣物,你们快喝点姜汤把衣服换一下吧。”此时却是有些赞赏的说道。

    “多谢先生。”我和吕蒙就去换衣服喝汤了。

    再次回到大厅,“孙将军,这位就是我家主人张昭张子布先生,这位是张纮张子纲先生。”老管家指着两人对我一一的介绍道。

    “在下怀义校尉孙策字伯符,见过两位先生。”

    “不知将军前来所为何事?”张纮率先问道。

    “特来请二位一解策心中之惑。”

    “哦,又是何事?”这回是张昭道。

    “不知二位以为这天下大势如何?”

    “一上来就是天下,将军口气不小啊。”张纮笑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以来,汉室倾颓,汉家的规则已经无力统御天下诸侯,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形成,而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有一个乱世英雄,用武力来结束这个乱世,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建立一种新的规则。”张纮眼里一点对汉室的忠诚也没有。

    “依我所看,汉室难以久存啊。”张昭倒是更为直接更为大胆,“此时正是少年人建功立业的时候,将军又来找我们这两个老头子干什么呢?”张昭已经是明知故问。

    “此正是孙策之惑也。”我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说道,“二位已经年道中年,论年纪,说是与策的父亲相当也不为过。可是二位真的愿意让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老死腹中?二位就真的愿意做一回贾谊,做一回梁鸿?”

    不等二人回话我就又说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将军这是何意?”显然二人已经被我打动了,不敢把我当成个孩子。

    “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欲救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

    “这便是将军之志?”张纮问道。

    “果然瞒不过二位啊。”我笑道,“孙策年虽不及冠,报父仇是我的目的,然而策亦有与天下群雄一争之心,也想如同二位所说的一样,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而今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这下我很严肃,连眼泪都挤出来了。

    “昭感怀将军之志,只是昭想知道,将军将如何以对天下。”

    “策敢问先生,不知先生以为乱天下者是谁?”

    “相信将军心中已有答案。”张昭倒是自信得很。

    “不如咱们将心中所想都写在竹简之上,一较如何?”

    “好,来人,那笔墨竹简来。”然后我就把心中所想写了下来。

    “二位请看,策写的便是这四个字。”

    “哈哈,将军虽年少,不失见地啊,乱天下者,便是这些世家豪强。”二张举起竹简道。

    “不错,各地世家豪强是真正的蛀国之虫,他们兼并了天下大部分的土地、人口、财富,在他们的统领下,百姓苦不堪言,寒族士子壮志难酬,国家陷入危机,若欲拯救天下,必须除掉这些蛀国之虫才行。”

    “说得好,那将军以为天下百姓如何?”张纮问。

    “天下最柔弱者,莫过于水,遇到一点点阻碍就会绕道而行;天下最刚强者,亦莫过于水,洪水愤发之势,天下莫能阻挡。策以为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张纮又道。

    “还请将军日后不要忘记今日之言。”张昭也说。

    “策永世不忘今日之言,策在此立誓,他日若有背今日所论,当为天下人诛之。”

    “张昭(张纮)拜见主公。”

    “二位快快请起,二位年长,孙策受不得二位大礼啊。”

    “君臣之道,不分年龄。”二人执意。

    “唉,二位忠义,策莫斯难忘,今日我得二位如同高祖得萧何陈平是也,何愁天下不定!”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十九章 指仓相赠

    更新时间:2011-06-21

    庐江东城,有一个白衣长剑,面观如玉的男子走在大街上,惹得无数少女为之疯狂。

    “师傅,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问这个男子。

    “也没什么,就是和兄长打了个赌,顺便来借点粮食。”

    “可是,师傅,咱们不缺粮食啊。”

    “小子,你还太嫩了。”男子笑道,“好好想想是怎么回事,我刚从寿春回来。”

    “是不是伯符?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