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9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9部分阅读

    种政治预期让咸阳各方势力不得不竭尽全力先保护自己,一旦风暴发生后首先从危机中摆脱出来,然后再抖擞精神地加入到新一轮瓜分权利的盛宴之中。

    从塞外归来的公子宝鼎将在这场呼啸而来的风暴中充当什么角色?

    公子宝鼎是秦王政召回咸阳的,他有着特殊的背景,他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他在秦王政最困难的时候为其冲锋陷阵,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帮助秦王政压制了楚系,巩固了秦王政手上的王权,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公子宝鼎迅速在咸阳立足,成长为一股崭新的势力。

    公子宝鼎的出塞之举在不知情者看来是秦王政压制他的一种手段,其后秦王政更是纵容和默许楚系对其展开一系列的反击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然而,公子宝鼎的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他在塞外连续建功,而秦王政却在河北大战中再一次失败,政治上的此消彼长让秦王政前期获得的战果荡然无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国黑衣帮了秦王政,他们在咸阳大肆刺杀,接着楚系外戚的权贵官僚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老太后承受不了打击,倒下了。

    形势对秦王政非常有利。

    到底是谁在血腥屠杀楚系?是秦王政吗?还是赵国黑衣或者关东秘军联手所为,以此来混乱咸阳局势?

    咸阳的权贵们不愿意相信这是秦王政干的事,但内心里却认为是秦王政干的,故此非常恐惧。

    公子宝鼎在风雪中归来,他的第一个任务自然是帮助秦王政查明事实真相,而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黑衣或者关东秘军以屠杀楚系来混乱咸阳局势。

    第二个任务自然是在老太后升天后,帮助秦王政铲除楚系。

    然后呢?公子宝鼎及其背后的势力能否乘机取代楚系,成为咸阳最强大的一个派系?

    答案是否定的,就公子宝鼎的特殊背景来说,他是秦王政绝对防范和压制的对象,他必将被赶出咸阳。

    事情的发展就如咸阳权贵们所预料的那样,公子宝鼎在回京后的第三天走进了黑冰台,成为黑冰台的统率。

    黑冰台有正副两位统率,都是楚系的人,一位因为太子丹逃亡一事被罢职,另外一位则因为最近咸阳发生的一系列谋杀事件被罢职。

    黑冰台在行政上隶属于行人署,行人署现在隶属于左丞相府。现在行人署的官长被罢职了,左丞相隗状受到大王的责斥。

    直接指挥黑冰台的是国尉府。国尉尉缭未能预防和阻止关东秘军发动的一系列刺杀,遭到御史弹劾。

    今天朝会上,秦王政下令免除公子宝鼎的主爵中尉一职,任命他为黑冰台秘军统率。公子宝鼎的爵位是第二十等伦侯,此前的行政官职是主爵中尉,上卿级别,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黑冰台的行政级别,将黑冰台由一个官秩五百石的小官署升到了官秩中两千石的大官署。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在黑冰台的历史上,也有宗室大臣出任秘军统率,但一般都是临时兼领,没有专职。现在由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专职出任秘军统率,并且大幅度提高黑冰台的官秩,这其中值得揣摩的事情就多了。

    第一个最直接的主观印象就是秦王政正在压制公子宝鼎。

    黑冰台是什么?黑冰台的官秩再高,也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小府署。黑冰秘军一向神秘,负责探查外国机密,直接听命于大王,知之者甚少,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权限,它的权限仅仅局限于外事机密,就算大王授予秘军统率先斩后奏的权利,他也只能在国外兴风作浪。也就是说,大王把公子宝鼎放在自己身边,给他套上了一个秘军统率的枷锁,把他牢牢拴住了,既无法干涉国政,也无法发展实力,至于上战场厮杀建功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其次就是大王要利用公子宝鼎和黑冰台的力量打击楚系。

    大王才是秘军真正的统率,只要大王授权,只要大王命令公子宝鼎调查国内公卿官僚,那公子宝鼎绝对可以再炮制出一个类似“盐铁大案”般的大风暴,把楚系席卷而净。

    既然公子宝鼎被压制住了,大王牢牢控制了主动权,那么是不是把他赶出咸阳就值得商榷了。

    这一天,公子宝鼎和黑冰台成了咸阳公卿权贵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谁也没有想到大王竟然有此神奇一招,而这一招恰恰击中了公子宝鼎的要害。

    公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天,在黑冰台僚属们的帮助下开始了解和熟悉秘军。

    在咸阳坊间,你问黑冰台没人知道,但你问紫府在哪,大家都知道,紫府就在相国府东边的载雪巷。大秦广找天下贤才,行人署负责招待,紫府就是招待贤才的豪华馆驿。紫府历史很悠久,名气非常大,大秦名相商鞅、张仪、甘茂、范睢、蔡泽都从紫府而出,但整个咸阳,只有极少数人的知道紫府其实就是黑冰台的府署。

    紫府历经扩建,如今占地很大,殿台楼宇散布于庭院花榭之中,豪华而不失优雅。

    吕不韦为相期间,重金高爵招揽贤才,关东人蜂拥而至,紫府一度人满为患,但随着吕不韦的离去,关东才俊也毫不犹豫地卷起铺盖走路了,对大秦没有丝毫的留恋,所以今日的紫府空荡荡的,非常冷清。

    黄昏时分,宝鼎走在寂静的庭院中,望着这些空荡荡的屋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紫府的冷清意味着大秦缺少人才,而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忠诚于大秦的人才非常少,应该也是帝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

    帝国统一后,虽然获得了中土的财富,却没有获得中土的才俊,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法治”这个国策的原因?

    吕不韦为相期间,强调与民休养,以商富国,正在偏离法家治国的道路,而他的治国理念却得到了部分关东士人的支持。吕不韦走了,这些关东士人也走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秦的“法治”并没有得到天下才俊的认可,大部分士子对法家的强国之术还是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

    法家大贤曾在各国变法,如李悝在魏国,申不害在韩国,商鞅在秦国,慎到在齐国稷下学宫的讲学也影响到了齐国的国策,但法家“法术势”三大派系的强国之术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必然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所以除了秦国之外,其它各国变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秦国变法的成功得益于什么?首先是君王的坚持,其次是持之不懈地坚持严刑峻法之策,而严刑峻法必然伤“民”。这个“民”不仅指平民、贱民,还包括权贵,而权贵们有权有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变法。这也是关东诸国变法失败的原因,也是诸子百家利用各自的学说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大秦来说,历代君王坚持以关东大贤为相,而历代相国最终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追究其原因就是关东人和本土大秦人的矛盾非常激烈,由此不难看出大秦本土权贵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楚系外戚算不算本土权贵?应该算是本土权贵,即使不算,这些身体里流淌着楚国宗室血液的权贵们也不会像寒门出身的关东大贤一样,以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来强国。楚国曾有吴起变法,但失败得非常彻底,以“屈、景、昭”三大本土权贵为主的楚国权贵们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射杀了吴起。吴起当时趴着悼王的尸体上,射他必然射中悼王,但楚国贵族宁愿灭族也要杀死他,结果事后有七十余家贵族被诛灭,可见楚国贵族反对变法的决心之大。

    楚系外戚掌权,其根深蒂固的治国理念必然影响到大秦现行国策,所以秦王政不会让楚系外戚长期控制朝政,更不会让嬴氏宗族控制朝政。

    宝鼎想到这里心中无比郁闷,不由的停下脚步长长吁了一口气。

    隗状是古老王国的后裔,他所持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抑或,他没有自己的治国理念,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权贵,以秦王政的意志为意志的附庸权贵?

    “公子,这里很冷清。”唐仰就站在他的身后,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事前谁也没想到秦王政会免除公子宝鼎的主爵中尉一职,这个官职的免除总算让大家看清了秦王政的意图。黑冰台不仅仅是一个陷阱,还是一个牢笼,一个困住公子宝鼎大展鸿图的牢笼。

    唐仰偷偷打量着公子宝鼎,有心想劝两句,但不知如何开口。

    宝鼎接到正式命令的时候,心情的确不好,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太荒诞,包括出塞前向秦王政的献策,甚至包括这次出塞,都是自以为是的一种拙劣表现。掌握权柄改变历史轨迹,这个抱负如今看起来不仅仅遥不可及,还是对自己无知的一种嘲弄。

    说白了一句话,秦王政只要一把锋利的剑,这把剑不能有思想,更不能有理想,而自己迫不及待地向秦王政展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远大情怀,结果马上就被秦王政塞进了剑鞘,放进了武库,从此寂静地待在角落里,再也没有出鞘的机会。

    当真没有出鞘的机会?

    宝鼎平静下来之后,发现想错了,自己这把剑不但有出鞘的机会,而且机会很多。在大秦统一的过程中,秘军发挥了匪夷所思的作用,比如杀死李牧的反间计,比如齐国的不战而降,这其中隐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而自己即将见证这些秘密。另外还有荆轲刺秦,韩人在亡国之后的叛乱,昌平君的叛国……等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让自己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建下显赫功勋。

    大秦的统一看上去摧枯拉朽,但事实上仔细研读历史,不难发现在秦军摧枯拉朽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就是自己的功勋,就是自己秘密蓄积实力的机会。

    秦王政的“笼子”可以困住自己吗?如果困住了,那就是自己的无能。他肯定困不住自己,他不知道自己预知历史,当他有一天看到自己破笼而出,展翅飞翔的时候,他会后悔今日所做出的决策。

    紫府不是陷阱,也不是笼子,而是让自己在黑暗里发展壮大的巢|岤,只是现今这个巢|岤太冷清了,冷清得让人绝望。

    “的确很冷清。”宝鼎转头望着唐仰,平静地笑道,“但很快,它将成为中土最显赫的一座大府。”

    车驾驶出载雪巷,向紫塞坊疾驰而去。

    在进入刁斗巷之前,一辆轺车与车队擦肩而过。宝鼎悄无声息地上了轺车。车内坐着宗越,他递给宝鼎一件皮褥,“这天太冷了,估计又要下雪。”

    “已经下了两场大雪。”宝鼎笑道,“再下的话有些地方就要受灾了。”

    宗越欲言又止,心想受灾和你有什么关系?秦王把你打发到紫府,正是变相禁锢你,等到你没有价值了,即使待在紫府也不过是个摆设,你现在竟然还有闲心想着受灾的事。

    “紫府是不是很冷清?”

    宝鼎笑着点点头,“你进去过?”

    “去年我刚到咸阳的时候,在里面住了几天。”宗越说道,“很豪华,也很有气魄,一座大府。”

    “燕国的秘军有没有这样豪华的府署?”

    宗越摇摇头,“燕国秘军的府署在王宫里面,隶属内廷,一座庭院而已。”

    宝鼎望着窗外朦胧的灯光,不再说话。

    宗越闭上眼睛,想到宝鼎今日外有黑冰秘军,内有潜伏黑衣,手上的黑暗力量非常强悍,假如他能统兵作战,再在军中建立威望,拥有自己的人马,那实力就太可怕了。可惜宝鼎的身份特殊,秦王政无论如何也不会给他统率军队的机会。早先就有成蛟兵变,秦王政正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所以当宝鼎在塞外建下显赫功勋,展露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后,毫不犹豫地便将宝鼎关进了“牢笼”,再也不给他第二次机会了。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秦王政并无意将宝鼎赶出咸阳,相反,他要把宝鼎放在身边,牢牢地看住他。把宝鼎这样一个天子骄子放出咸阳,对秦王政来说远没有放在身边安全。

    轺车停在了鼓角楼的车马场。一辆乌篷车就停在附近。宗越带着宝鼎上了乌篷车。

    “恭喜公子。”南山子端坐车内,不待宝鼎坐下,便拱手说道,“公子进驻紫府,也就无须担心被秦王赶出咸阳了。”

    宝鼎淡然而笑,“紫府既豪华又气派,即便是牢笼也不错啊。好地方。”

    “公子进驻紫府的消息可以说震惊了咸阳。”南山子笑道,“你这头嗜血猛兽总算给秦王关进了笼子,现在估计很多人都在鼓掌相贺。”

    宗越冲着南山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刺激公子了,“公子在塞外的战绩太过显赫,听说有大臣上奏弹劾,认为公子激怒了匈奴人,未来西北疆可能爆发连绵战事,已经影响到了大秦的安危。”

    “这不会影响公子封君。”南山子抚须说道,“只是公子封君之后,只能深居紫府,这对公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宝鼎暗自冷笑。对赵国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我来说却糟糕到了极致。

    “大王逼得紧,年前一定要解决黑衣,请先生拿个对策。”

    “我没有对策。”南山子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不过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

    宝鼎和宗越齐齐望向南山子。

    “有人要刺杀秦王。”

    宝鼎吃了一惊。宗越急切问道:“消息准确?”

    “李牧再败秦军后,声震天下,韩魏楚三国已经有了合纵的意向。”南山子说道,“据说在秦军发动攻击之前,廉颇之子廉嵩曾代表楚国令尹李园与李牧见了一面,双方约定联手刺秦。”

    宝鼎神色顿时凌厉,“楚人是不是找到了先生?”

    “当然。楚国的刺客必定来自南墨,南墨的刺客到了咸阳当然要找我。”说到这里南山子笑道,“公子是否愿意舍身救主,赢得秦王的信任?”

    第一卷 崛起 第179章 残月四绝

    第179章 残月四绝

    宝鼎稍稍考虑了一下,果断拒绝。

    “我绝不能让刺客接近大王。如果大王遭到刺杀,那就意味着黑冰台严重失职,我即使救了大王也只能引咎请辞,甚至离开咸阳。”宝鼎停顿了一下,目光从宗越和南山子的脸上掠过,“但我不想离开咸阳。”

    “秦王也不会让你离开咸阳。”南山子笑道,“但公子甘心从此以后就在紫府消磨时光?”

    “你曾说过,我很年轻,非常年轻。”宝鼎笑道,“世上的事变幻莫测,谁敢说我会一辈子就待在紫府?天道酬勤,只要我勤奋,只要我有抱负,终究有成功的一天。”

    宗越和南山子相视而笑,眼里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宝鼎还是太年轻,太理想化了,在这个权力场上靠勤奋和抱负就想取得成功,无疑是痴人说梦,但宝鼎天赋异禀,他的野心非常大,他的手段非常残酷,未来宝鼎绝不会蜇伏于紫府,大秦有了这样一位宗室公子,非福即祸。

    “刺客是谁?”宝鼎问道。

    南山子摇摇头,不知不愿意说还是不知道,不过从秘军行事规则来说,向南山子透漏消息的人绝不是刺客,最多不过是一个联系人而已。

    “除了赵楚两国,可有其他秘兵参予此事?”宝鼎再问。

    “听说现在李园在魏国大梁。”

    宝鼎明白了,微微点头,“先生可了解李园?”

    “小人而已。”南山子嗤之以鼻。

    “小人能杀了春申君,坐上楚国令尹的位子?”宝鼎冷哂道,“即使他是一个小人,也绝非一个普通的小人。”接着宝鼎又问道,“廉颇还在楚国?”

    “已经辞世好几年了。”南山子说道,“廉氏这些年奔走于赵楚两地,积极促成两国的盟约,在赵国国相郭开和楚国令尹李园的努力下,两国盟约较为稳固。”

    “这么说,李园在楚国深得楚王的信任?”宝鼎鄙夷地撇撇嘴,“传言今日楚王是春申君与李园妹妹所生,是不是真有此事?”

    历史上楚国的楚考烈王以春申君为相。春申君做了二十多年的令尹,权倾一时。史载,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于是暗中谋划,娶赵人李园的妹妹为妾,待李园妹妹有了身孕后,随即将其献于考烈王。后来生下一子,考烈王立为太子,就是现在的楚王,而李园的妹妹则被立为王后,也就是现在的楚国太后,至于赵人李园则成了当今楚王的国舅。

    李园狼子野心,做了楚国外戚大富大贵之后,随即蓄养死士,准备推翻春申君,取而代之。机会不久就来了。赵国赶走廉颇后,以庞煖为上将军。庞煖击败燕国后,积极合纵灭秦。春申君被关东诸国推举为合纵长,率军攻秦,结果被吕不韦和蒙骜击败。李园乘机离间考烈王与春申君的关系,春申君被罢相。不久考烈王病死,李园带人埋伏于棘门之内,乘着春申君入宫奔丧之际将其杀死,灭其宗族。

    李园因春申君而贵,却恩将仇报,杀死春申君,取而代之,所以宝鼎认为他卑鄙无耻,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南山子抚须而笑,“关东传言,今日秦王是吕不韦与赵太后所生,不知是不是真的?”

    宝鼎眉头微皱,一笑置之。历史上的谜团太多,但有些记载经不起推敲,无论秦王室还是楚王室,在王统继承人的血缘确认上有其严格的审查方式,绝不会出现这种贻笑大方的荒诞事。

    “先生能否提供更多的消息?”宝鼎问道。

    “暂时不能。”南山子摇摇头,“不过公子若能破获此案,那眼前危机可解,乌氏可保平安,楚系必将遭遇空前打击。”

    宝鼎迟疑良久,问道:“这就是先生给我的对策?”

    南山子知道他怀疑自己居心叵测,于是郑重说道,“公子是不是怀疑我别有用心?”

    宝鼎面无表情地望着南山子。他当然怀疑南山子别有用心,因为无论是关东诸国的合纵还是关东秘军联手刺杀秦王政,对赵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南山子没有任何理由帮助自己破坏这次刺杀。

    “你给我相信你的理由?”

    “李园是赵国人,祖上三代皆为赵国官僚,他的父亲曾是平原君的亲信。郭开帮助公子偃做了大王后,不但赶走了廉颇,还把平原君的一帮老部下也赶出了邯郸。李园一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南下楚国投奔了春申君。”南山子说道,“平原君生前与春申君的关系非常深厚,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他收留了李园一家。其后廉颇从魏国投楚,也是依附于春申君。但谁也没有想到,考烈王死后,年幼太子继位,李园不但没有帮助春申君东山再起,反而设计杀死了春申君,灭了春申君全族,自己霸占了楚国令尹之位,攫取了楚国大权。”

    南山子说到这里黯然长叹,“我是平原君最信任的部下,与春申君更是莫逆之交,我曾发过誓,我要杀了李园。”

    “先生曾在楚国刺杀过李园?”宝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杀过,但没有成功。”

    “先生经常来咸阳,是不是为了逃避李园的追杀?”

    南山子略略皱眉,既不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先生刚才说,李园是被郭开赶走的,那他现在还愿意与郭开合作?”

    “李园当然要报复郭开,血洗前仇。”南山子忿然说道,“但他心机深沉,手段狠毒,他不但要报复郭开,还要报复赵国。”

    “报复赵国?”宝鼎吃了一惊,随即想到什么,霍然醒悟,“先生的意思是,他要刺杀秦王嫁祸赵国,让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

    “我可以肯定这就是李园的阴谋,祸害赵国的阴谋。”南山子用力挥动着手臂,冷声说道,“我绝不会让李园的计谋得逞,我要让他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秦王雷霆震怒之下挥军杀向楚国。”

    宝鼎想了片刻,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不管南山子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次他都要竭尽全力帮助自己,有了南山子的帮助,自己不但有绝对的把握阻止这次刺杀,还能顺利化解眼前的危机,救出乌氏和韩非。

    “这和打击楚系有什么关系?”宝鼎问道,“就算我们抓住了刺客,破坏了李园的阴谋,大王也未必会调动军队打楚国,因为朝堂上楚系力量太过庞大,他们肯定会阻止秦王攻打楚国。”

    “假若秦王没有直接遇刺,当然说不上雷霆震怒,所以攻打楚国的可能性的确不大,但如果公子利用这次刺杀大做文章,那极有可能把楚系推进万丈深渊。”

    “原因呢?”宝鼎急切问道,“难道咸阳有人暗通楚国,阴谋叛乱?或者,这次楚国刺杀大王,楚系有人参与其中?”

    南山子望着宝鼎,一字一句地说道,“昌平君熊启是楚国考烈王的儿子,是当今楚王的庶兄。”

    宝鼎顿时傻了。

    这怎么可能?昌平君熊启竟然是楚国考烈王的儿子,当今楚王的庶兄,这怎么可能?

    蓦然,他想到了史书记载,昌平君后来叛国了,项燕等人在楚王负刍死后,拥立昌平君熊启为楚王。前世读史书的时候,这是一大疑点,他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昌平君叛国后,怎么会做了楚国的大王。假若南山子的话是真的,熊启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庶出儿子,那么在楚国败亡的前夕,楚国人拥戴他做楚国大王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宗越也是一脸震惊,“先生,昌平君怎么会是考烈王的儿子?你有何凭据?”

    “这事说起来话长。”南山子抚须笑道,“楚国的考烈王叫熊元,是楚国的太子。大概在宣太后病逝的前几年,熊元到秦国做质子,陪同他到秦国的是太傅黄歇,当时黄歇还没有封君。”

    “宣太后是楚国公主,对熊元当然另眼相看,所以给他娶了一位秦国的公主,生了几个子女,其中长子就是熊启。”

    “熊元在秦国做了十年质子。这一年熊元的父亲顷襄王病重,但秦国的昭襄王拒绝熊完返回楚国。太傅黄歇知道秦国的相国范雎和熊元的关系非常好,于是说服了范雎。范雎却未能说服昭襄王,不过昭襄王同意太傅黄歇回楚国打探楚顷襄王的病情。无奈之下,黄歇让熊元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逃出了秦国。昭襄王闻讯后虽然勃然大怒,但考虑到秦楚尚需联盟,所以就把黄歇放走了。”

    “顷襄王驾崩,熊王即位,黄歇则被被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为封地。”

    “熊元做了楚王,却不愿意把秦国的妻儿接回楚国。秦国公主郁郁而终,熊启兄妹则被华阳君熊戎收养。昭襄王驾崩,孝文王继立,华阳夫人做了王后,楚系外戚随即复出。熊启才华横溢,又深得华阳太后的喜爱,于是进入朝堂,步步高升,继吕不韦之后官居相国,成为楚系的中坚人物。”

    南山子说到这里,冲着公子宝鼎和宗越笑道,“公子已是紫府主人,明日到紫府稍加查询,便可验证真假。”

    宝鼎已经相信了。他一直以为熊启是华阳君熊戎的后代。华阳君熊戎的子孙多,和秦国贵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宝鼎也无心去仔细探究熊启的身世,谁知今天南山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万万没想到熊启竟是当今楚王的庶兄,这个身份太敏感了。

    宗越也相信了。南山子是什么人?他和平原君、春申君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知道中土诸国太多的隐秘,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机密自然可信。

    “公子,好机会,难得的机会啊。”宗越激动地说道,“一旦公子有证据证明昌平君熊启参与了楚国刺杀秦王的行动,那他就死定了,楚系必将因此受到牵连,楚系败亡之期指日可待啊。”

    宝鼎毫不犹豫,断然摇手,“在云阳的时候,我们已经定好了策略,与楚系握手言和,联手抗衡大王。难道你们忘了?”

    “公子,你必须考虑到未来。楚系根基深厚,就算老太后不在了,楚系也不会轰然倾覆,他们依旧可以控制朝政,尤其是楚国公主一旦做了王后,你必将被牢牢压制在紫府动弹不得,你的未来一片黯淡。”南山子也劝道,“老秦人能否东山再起,能否像你预想的那样逐步控制朝政,前提在于你能否崛起于朝堂,假如你一直被压制在紫府,你就很难帮助老秦人东山再起。”

    宝鼎暗自冷笑,绝不上当。南山子的目的就是帮助赵国,无论是激怒秦王攻打楚国还是藉此机会重创楚系,都是为了帮助赵国摆脱亡国的危机。

    “目前形势下,楚系倒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宝鼎质问道,“楚系倒了,我依旧被压制在紫府,老秦人也根本来不及崛起,这只会白白便宜了关东人和巴蜀人。关东人和巴蜀人成了大王的左膀右臂,会反过来更加凶狠地压制我和老秦人,所以这一次我只会借机解救乌氏,绝不会再一次打击楚系。”

    南山子沉吟不语。宗越知道公子宝鼎担心什么,考虑到蓼园的未来,他断然放弃了这次机会。

    “先生,你不要低估了秦王,更不要低估了楚系。”宝鼎正色警告道,“在今天这个时候,在秦王决意要压制我的时候,我们借机打击楚系,未必能达到你的目的。”

    南山子微微皱眉,脸色凝重。

    “对于秦国来说,若要吞并六国,统一中土,首要目标就是攻占河北,拿下关东最为牢固的一道屏障。”宝鼎继续说道,“拿下了河北,等若切断了关东诸国合纵的可能,如此向北可以打燕国,向东可以打齐国,向南可以打楚国,至于中原韩魏更是囊中之物。”

    宝鼎望着南山子,苦笑道,“先生,秦国现在绝不会和楚国开战,因为这与统一的攻击策略完全相悖啊。”

    南山子叹了口气。他总是抱着一丝幻想,但宝鼎毫不留情,一剑刺穿了他的幻想,让他心痛,让他窒息。三年,三年后赵国当真就要灭亡吗?老天真的不再眷顾赵人,要帮助秦国灭亡赵国?

    “联手楚系不仅仅是为了抗衡大王,也是帮助我自己逃脱紫府这个樊笼。”宝鼎说道,“就算大王不愿意放我出来,但在楚系的夹击下,他或许会给我几次机会,那时候即使我的脖子上依旧套着枷锁,但我好歹出了紫府,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一旦机会合适,我就能斩断枷锁,一飞冲天。”

    三个人在乌篷车里反复商讨,最终南山子还是认同了宝鼎的策略。

    乌篷车到了黄阁酒肆。赵信迎了出来,将三人领进了一间雅致的小屋。屋内火盆正旺,温暖如春,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肉香气。

    “这是什么好东西?”宝鼎指着屋子正中的铜鼎问道。

    “獒犬。”赵信一边请三人坐下,一边从火盆里夹起几根燃烧的木炭塞进铜鼎下部的火炉里,“咸阳最好的獒肉了,今天请公子尝尝鲜。”

    吃狗肉在这个时代很普遍,算是家常菜了。大庖烹饪的水平有高低,狗肉也要各种各样的吃法。赵信今天拿狗肉招待宝鼎,倒是迎合了宝鼎下里巴人的口味。四个人围着铜鼎团团而坐,吃着热腾腾的狗肉,喝着浓烈的甘醪,谈笑风生。

    “你知道楚人要刺杀秦王?”宝鼎看到赵信一脸平静,惊讶地问道。

    “我不知道。”赵信说道,“但我知道咸阳最近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赵楚韩魏四国的秘兵突然赶到咸阳,当然有所行动。”

    “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赵信嘿嘿一笑,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公子,这些人不会来杀你,再说,我也不知道你竟然成了紫府的主人。既然公子主掌紫府,自然知道这些事。”

    宝鼎摇摇头,指着正在埋头大快朵颐的南山子说道,“我还是刚才听先生说的。”

    “黑冰台没有察觉?”赵信奇怪地问道。

    “我第一天到紫府,没有人向我禀报此事。”

    赵信笑了起来,“公子到了紫府,这些关东秘兵不要说刺杀秦王了,恐怕连咸阳都逃不出去。”

    “可有什么线索?”

    “公子听说过残月四绝吗?”

    宝鼎摇头。

    “公子知道红翎社寓吗?”

    宝鼎茫然。

    “红翎社寓在尚商坊,它的主人就是楚国巨商猗顿氏。”赵信笑道,“残月是个优伶,名满吴越,能歌善舞,弹得一手好琴,更有一张让人神魂颠倒的绝色容颜,故称残月四绝。”

    “吴越人?”

    “越女。”赵信说道,“三个月前她来到咸阳,当即轰动京城,红翎社寓自此人满为患。”

    “越女?”宝鼎转头望向南山子,“先生是否认识?”

    “公子也想去看看?”南山子问道。

    第一卷 崛起 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

    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

    宝鼎摇摇头,他哪来的时间去风花雪月?他现在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今天之所以把南山子请到黄阁酒肆,就是想请南山子拿出对策。现在南山子给了一个破局的思路,但具体如何拟策,如何实施,还得靠眼前这三位。

    宝鼎刚刚到紫府主持黑冰台,距离完全控制秘军还有一段时间,急切间根本不敢调用黑冰秘兵,以防自己的秘密被黑冰探知,所以此次的事情必须依靠黑衣去做。

    “先生的消息是不是来源于残月?”宝鼎问道。

    “残月不是优伶。”南山子望着赵信,正色说道,“她是乐师。几年前楚王被她的歌舞所感动,封其为少师,所以楚人都称其为少师残月。”

    赵信正在用力咀嚼着嘴里的狗肉,忽然看到南山子语气不善,隐含怒气,有些莫明其妙,当即含糊不清地嘲讽道,“先生和残月的关系似乎非同一般啊。啥关系?你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们是那种关系,我接受不了。”

    宝鼎和宗越相视而笑。南山子却是冷哼,目光从三人的脸上一一掠过,最后停在宝鼎脸上,“不要伤害她,否则我会让你付出惨重代价。”

    宗越和赵信愣住了,大为吃惊,没想到南山子竟敢威胁公子宝鼎,由此可以证明南山子和残月的关系非同一般,而这个残月更有可能是刺秦的关键人物。

    宝鼎笑了起来,“先生,我欠你一条命。”

    当日在却月阵里,南山子曾救过宝鼎一命,所以宝鼎毫不犹豫给了南山子一个承诺。

    “但赵信既然怀疑残月到咸阳来别有图谋,紫府一定会有同样的怀疑,黑冰秘兵肯定在盯着她,她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宝鼎笑道,“让我来猜猜楚人的刺杀之策。少师残月身怀四绝,名满吴越,她到咸阳来必定会引起轰动。大王不好乐舞,但老太后是楚人,尤其喜欢楚国乐舞,老太后听说少师残月到了咸阳,必定召其进宫。大王至孝,不会忤逆老人家的意愿,欣赏乐舞的时候还会陪侍左右,如此便给了楚人刺杀的机会。”

    “刺杀能否成功?”宝鼎望着三人问道。

    赵信嗤之以鼻,不屑作答。宗越摇摇头,楚人的刺杀之策就这样给公子宝鼎猜了出来,可想而知此策的拙劣。南山子神色平静,不置一词。

    “如果先生估猜正确,李园试图以此计来嫁祸赵国,那么可以预测,在这个刺杀之策的背后,还埋藏着一个更深的刺杀之策。”宝鼎说道,“李园居心叵测,郭开又岂能不防?上次黑衣长歌和西门老爹为了救出太子丹,双双死在咸阳,赵国黑衣遭受重挫,但潜伏黑衣依旧藏匿于咸阳,成为黑冰台的心腹大患。郭开会不会再设法联系潜伏黑衣?肯定会,邯郸会再派黑衣潜入咸阳,一则联系潜伏黑衣,二则刺杀秦王。”

    “楚国李园有心嫁祸,而赵国郭开则将计就计,利用楚人做诱饵,实施刺杀之计。也就是说,此次关东人刺秦,分为一明一暗。明处是以楚人为诱饵,吸引黑冰台的注意力,暗处则以赵人为主力,实施真正的刺杀。”

    宗越等三人沉默不语,都从宝鼎的话里听出了杀气。

    宝鼎不相信南山子和赵信,这两个人一个向宝鼎透漏关东人的刺秦计策,一个向宝鼎抛出少师残月这个线索,配合得很好,但如果往深处想一想,不难估猜到赵人的阴险居心。

    “大王催我回咸阳,我刚回到咸阳就主掌黑冰台。”宝鼎冷笑,“现在你们告诉我赵楚两国密谋刺杀大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大王是不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把潜伏黑衣一网打尽?赵国是不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杀死秦王?楚国人的无耻伎俩是不是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李园是不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挑起大王和楚系的斗争,以此来混乱咸阳局势?”

    “不要激怒我。”宝鼎冷森森地说道,“激怒?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