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勒索,指挥不利。因此,设法改善兵站业务是郭忏到任之后的首要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郭忏于一九四七年六月正式实行兵站业务的改进办法,对前述积弊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接着郭忏又对健全联勤教育机构、完善后勤军官教育制度、加强联勤人事管理,以及对于联勤部队的分期调整、裁减员额等制度都有所改革。
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政府酬其辛劳,特晋授一等宝鼎勋章。当陈诚前往东北指挥军事后,郭忏为扭转东北战局,又将工作重点全部转向东北,以保障东北各部的补给供应。一九四九年一月,国防部根据形势需要,命令联勤总部在上海、重庆、台湾设立指挥所,分别由副总司令张秉钧、何世礼、张知行兼任指挥所主任,而郭忏奉命在南京留守。
第五卷 第六百八十七章 (混混章 节)
第六百八十七章(混混章节)
八月一日,已经下野的蒋中正为牵制李宗仁的广州国民政fu,指示联勤的主要事务全部转移到重庆,由张知行具体负责各项事宜,而郭忏奉命留在广州负责一些人事。同月十七日,根据国防部《撤消联勤总部并入国防部》的命令。至三十一日,郭忏在完成了联勤总部的裁编事宜后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所主任(副主任石觉、丁治磐),负责舟山群岛的一切军政事宜。此时的舟山驻军计有第五十二军、第六十七军、第七十五军三个军,另有第四十五师、第七十一师、第八十七师、第九十二四个独立师。郭忏到任后以石觉兼任舟山防卫司令,负责陆军指挥事宜;将国防部调来的第二舰队主力部署在长涂岛以封锁海面,加紧扩建岱山机场使之成为重型轰炸机机场。由于防守严密,至一九五零年三月舟山守军奉命撤往台湾为止,仅外围小岛有所战斗,主岛始终安全无恙。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裁撤后,郭忏于三月二十八日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一九五零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台北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死后葬于淡水。八月二十八日,国民政fu追赠郭忏为陆军二级上将。一九五二年三月八日政fu颁布褒扬令。全文如下:总统府前战略顾问郭忏,志行沈毅,操履坚贞,起自偏裨,洊膺专阃,历预北伐剿匪诸役,理戎训士、允协机宜。抗战军兴,转战鄂西一带,胜利后,整军复员,均著功绩。嗣长联勤总部建立国防工业,筹供军品补给,三十八年调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部主任,尤能达成任务。方期益展勋猷,为国宣力。乃以积劳致疾,赍志溘逝,追怀曩绩,轸悼弥深。应予明令褒扬,用彰政fu笃念忠勋之至意。此令。总统蒋中正,行政院院长陈诚
“那这次去给陈辞修担任开路先锋的应该不止是郭忏一个人吧,还有谁也参与进来了。”张心这个时候对着郑洞国问到、
“那是一定,绝对不会只有郭忏一个人,刘云翰也参与进来了,刘云翰在华北,直接的别拜会的阎老西儿和傅作义两个人。”郑洞国这个时候对着张心说到。
刘云瀚生于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江西大庾一个普通的知识知识分子家庭,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自己是六个兄弟姐妹当中年纪最小的,就读省立一中,一九二九年年仅十八岁的刘云瀚考取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又经过三次努力,于一九三三年二十三岁考取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正则班,和李仲辛李树正等同学一九三四年分配到军政部陈诚的门下,由于陈诚很喜欢这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上尉军官,很快就对他予以重用,在陈诚长官的提拔下,刘云瀚担任陈诚最精锐的,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第十八军十一师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先后率部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又随十八军参加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在此期间结识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冯梦兰,一九四六年和李淑慧结为夫妻时年三十五岁一九四二年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副师长,一九四三年又任第三十二军第五师少将师长,并率部参加鄂西会战,沉重打击日军,歼灭日军两千佘人,颇有战功,战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一九四七年五月,刘云瀚的长女出生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第一厅少将处长,国防部第一厅副厅长,第五厅中将厅长一九四五年任新编八十六军中将军长,一九四八年,率部参加平津战役,一九四九年兵败天津,后潜逃南下,任南昌指挥所中将副主任,第十九军中将军长等职,随后带着夫人女儿去台湾
刘云瀚在一九四九年8月任由淮海战役突围出来的原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十八军十一师一个建制团和原属十八军后归属第十军建制的第十八师曾经远征缅甸战斗力非常强的老兵为骨干组建的全美械军第十九军中将军长,时年三十八岁,其十九军下辖十四师,少将师长肖锐,第十八师,少将师长尹俊,第十三师,少将师长不详,另配备一个美式坦克营共约二十一辆,总兵力三个师,约三万佘人,九月被编入胡琏的十二兵团,十月参加金门登陆战。
二十五日拂晓,十二兵团十九军军长刘云瀚和二十五军军长沈向奎乘一辆吉普车,开往一三二高地设立指挥所。刚接近高地南侧,机枪子弹雨点般飞来,车身中弹,尘土飞扬。两名军长顿时惊醒,驾车的沈向奎掉转车头,急驶逃脱。刘云瀚将军将这一生死时速谨记在心:“当此生死之机间不容发之际,锋镝余生,亦云幸矣!”胡琏在刘云瀚的陪同下赶到前线督战,据刘云瀚将军其后来所述:“……前方士气大振,尤以装甲兵之战车营为甚,纷纷要求与我通话。上述官兵。久与我共同驰驱疆场,今兹彼辈于徐蚌战后(国民党称淮海战役为“徐蚌会战”),得在金门杀败来犯共军,愉悦之情,不觉流露其长官之前,当勉以再接再厉”。
胡琏部将、十八师师长尹俊亲率警卫营冲锋。尹俊原是十八师副师长,淮海战役时,他指挥千余人冲出解放军的包围,是原十二兵团仅存的部队之一。
尹俊顿挫于古宁头,警卫营的军官非死即伤,只剩一名指导员和五十七名士兵金门战役后,事后,十九军中将军长刘云瀚说“到了十月二十五日入夜以后,成为最危险的一夜。因为我军经过了整天激战,所有的控制部队都投入战场,除伤亡相当大外,且多感疲劳,……甚至胜负之数还未易言。幸好由于匪军没有船只,无法继续航渡来援,所以我们能够平安渡过这最危险的一夜。”可以证实这一点。刘云瀚的夫人冯梦兰(一九一七年生。同样也是中央军校女生队毕业,时任国防部陆军医院上校护士长)也心有佘悸说:“二十五日,共匪和我军激战正在进行,云瀚和沈军长驱车前去前线指挥打仗,险些让这小股共匪偷袭得手,让人担心呀,我当时急得都要哭了,生怕云瀚有什么意外,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办?幸好,云瀚没事。”刘云瀚事后安慰道:“兰兰,你不必担心,我的命硬,共匪没那么容易要我的命。”冯梦兰笑道:“云瀚你确实很有福气呀。”
刘云瀚将军一九四九年平津战役中侥幸从天津逃走,南下,一路奔波,几经艰难险阻,最终回到南京和爱妻女儿团聚此后不久,陈诚长官在胡琏的推荐下又重新重用刘云瀚,并提拔他到南昌指挥所任中将副主任兼任南昌警备司令,临行前,陈诚对刘云瀚期许说道:‘云瀚老弟,此次前去南昌,责任重大啊,望你不负总统的厚望,谨记在心‘时年三十八岁,年轻有为的刘云瀚将军说道:‘请放心,陈长官,我一定谨记在心,不负校长对我的信任‘‘好,云瀚弟,不愧为党国的好军人‘胡琏也说道一九四九年五月,刘云瀚带着夫人冯梦兰和两岁多的女儿离开南昌,接着又飞抵福州,在那里又受东南军政长官陈诚的任命,被任命为由淮海战役突围出来的原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的一个团和第十军第十八师尹俊部突围出来的有远征缅甸经验和解放军打过许多次恶仗的数千人老兵为骨干组建的第十九军中将军长,刘云瀚受命组建第十九军,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自己的手下,有的任参谋长,有的任师长,如尹俊等不久,第十九军奉命得到陈诚划拨的全新一式美械装备,兵力不仅得到扩充,武器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刘云瀚还向陈诚请调战车部队配属他的十九军战斗序列,陈诚同意了,不久,由曾经远征缅甸,并参加淮海战役有较强的战斗力的战车营共约三十多辆坦克,十多辆装甲车被编入十九军当中,归十九军军部直属刘云瀚身着美式呢子中将将军服,在参谋长的陪同下坐着美式吉普车视察并检阅部队,那一刻,刘云瀚看见这些十八军的老兵,老骨干,他的老同事,心中十分感动,能够从数十万共军突围出去,不容易呀,他想了很多,然后兴奋地说道:‘坚决为党国而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决不后退‘‘军座,我们坚决听从你的命令,和共匪决一死战,为党国而战‘那些十八军的老兵齐声地说道‘好,好,谢谢你们‘刘云瀚激动地说道视察国防部女子青年战地护士大队,看见清一色歪戴船型帽,身着美式夏用军衬衣扎在墨绿色军裙内,脚穿统一的高跟皮靴,并系着的黑色领带的国民党军女兵,在同样也穿着军装军裙的刘夫人冯梦兰的一声令下,齐刷刷向她们的年轻长官敬礼道:‘军座,我们女子青年大队向你敬礼‘冯梦兰紧接着歪戴船型帽,一身美式夏季军服,穿着墨绿色军裙,脚穿高跟鞋向刘云瀚走来说道:‘军座,女子青年战地护士大队奉命向你报到‘看见爱妻如此一本正经地喊他‘军座‘刘云瀚不由地会心一笑地敬礼说道:‘谢谢‘冯梦兰看着刘云瀚也深情一笑几个月后,刘云瀚率十九军军部及所属十四师和第十八师及第十三师约三万人马和刘廉一的六十七军和沈向奎的二十五军以及高奎元的第十八军共四个军约十万人马被编入胡琏兵团,刘云瀚的夫人冯梦兰此时身穿旗袍,带着女儿和几个月大的儿子也跟随刘云瀚南逃,一九四九年十月,刘云瀚率十九军第十四师和第十八师两个师在金门登陆,并参加阻击登陆金门的华东解放军叶飞部的进攻,另一师第十三师作为预备队,留守台湾澎湖冯梦兰穿着淡红色的旗袍,带着孩子则飞抵台北但是她对刘云瀚的安危仍然放心不下,她命令部分留守台北的女子青年大队的通讯女兵随时和金门的十九军军部保持联系,天天如此,冯梦兰心中默默说道:‘但愿老天保佑云瀚此次金门阻击战务必平平安安,我很担心他‘金门登陆战最终以解放军叶飞部三个团共九千人被兵力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全部歼灭,刘云瀚率十九军主力随胡琏兵团后撤到台湾,冯梦兰穿上白色旗袍,带着女儿,抱着幼子和其他国民党军政人员家属在基隆港口兴高采烈地欢迎国军的到来,刘云瀚一上岸,马上把心爱的妻子冯梦兰搂在自己的怀里,然后自责道:‘淑慧,对不起,让你为我担心了‘冯梦兰笑着挽着刘云瀚的手说道:‘云瀚,别说了,我们走吧‘刘云瀚说道:‘好的,听夫人的‘‘云瀚,走吧‘冯梦兰挽着刘云瀚走说道‘好,走‘刘云瀚又说道刘云瀚夫妻二人带着女儿抱着年幼的儿子其乐融融地上了车,前往台北在台北的路上,李淑慧和刘云瀚互相对笑,好开心呀,夫妻重聚,那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到台湾,并不妨碍他们夫妻温存这样,他们夫妻和和美美生活三十多年,直到一九八一年,七十岁不到的刘云瀚将军在台北去世,冯梦兰因为伤心过度,一度住院,又活了十几年。
刘云瀚将军和第十二兵团两任中将司令官黄维和胡琏将军早在陆军大学相识,关糸相当好。不过,论资历,黄维将军是黄埔军校一期生,胡琏将军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生,和林彪的交情,在四期的同学当中关糸最好,而刘云瀚将军则是黄埔军校第七期生,论年龄小黄维七岁,小胡琏三岁。而,刘云瀚和黄维都是江西老乡,关糸更是不错的,黄维本身十分重视同乡之谊,对刘云瀚颇为赏识,抗战期间,黄维担任十八军军长后,一度把三十出头,年轻英俊的刘云瀚调任到十八军主力师十一师任少将副师长,一九四三年春,三十二岁的刘云瀚任十八军十一师少将师长,从此开始他的领军打仗生涯。这里面和黄维的有意栽培有关。对此,刘云瀚将军有专门的回忆:“民国三十五年,黄长官担任国防部联合勤务司令前后,仍然十分关心我等年轻的军官,我深受感动,我无以回报,陈长官和黄长官对我的栽培,我终生难忘。”一九四七年,刘云瀚率部加入李铁军兵团,不久随兵团部率部开往河南豫南战场和陈赓的中野解放军作战,临行前,国防部联合勤务司令黄维将军前去为其送行,刘云瀚由妻子冯梦兰随行,黄维说道:“此次云瀚老弟以国民革命军精锐陆军整编第三师中将副师长之职,前去豫南前线作战,完成戡乱救国,重责在身,注意安全,千万不要鲁莽行事,否则就会上共军的当,我们会吃大亏的。”“谢谢黄长官的提醒,我记住了。”刘云瀚回答道。“好,那就祝你们夫妻俩平平安安,在豫南前线,一定要小心谨慎。”黄维又提醒说道。“谢谢黄长官的关心。”冯梦兰又说道。“那祝你们前方传捷报,我会代陈长官向你们贺喜。”黄维又说道。“请黄长官放心,有我们兵团三个整编师的国军精锐部队,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行事,兵力密集在一起,共军就休想吃掉我们。”刘云瀚信心十足地说道。“云瀚说得对,我同意他的说法。”冯梦兰力挺自己的老公说道。“好,你有这个决心就好,来,干怀。”黄维端起洒杯笑道。刘云瀚和夫人冯梦兰也予以回敬。黄维和刘云瀚都谈笑风生起来,好不开心,只是好景不长。随后几个月,国民党军在豫北豫东战场接连不断打击败仗,丢城失地,颇为狼狈。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刘云瀚率整编八十六师加入所属的李铁军兵团在河南南阳地区被中野解放军包围并全部歼灭,李铁军等兵团部一些将军侥幸带着各自的夫人卫兵逃脱。事后刘云瀚对黄维为之沮丧地说道:“此次李兵团全军覆没,两个旅长阵亡,一名兵团少将副参谋长,两名师少将参谋长被共军俘虏,此称之惨败都不为过。”黄维叹息不解地说道:“共军真是神了,难道他们是铁打的不成?”“谁说不是呢?”冯梦兰也面无表情地说道。刘云瀚经此惨败后,感觉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光明。只有夫人冯梦兰小姐的体贴和对他的关心让他感觉有一丝家庭的温暖。
……
第五卷 第六百八十八章 (混混章 节)
第六百八十八章(混混章节)
幸而此时之前,整编第十八军中将军长兼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将军在危难的时候想到他,并一九四八年初,刘云瀚担任整编八十六师师长长两年后,指挥第所部二十六旅配合十一师在王家店一举打掉中野的一个旅部,被国民党称之“王家店大捷。”此战成为胡琏重挫共军又一个战例。此后,刘云瀚便和胡琏结下很深的友谊,一直持续到金门战役前后。胡琏在和刘云瀚共处的时间内,关糸处得相当好。胡琏和刘云瀚后来团结一致,为“金门战役大捷”创造良好的条件。
刘云翰退休之后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刘将军和冯女士夫妻双双退伍后,带着儿子女儿从事教育和书画写作工作。刘云瀚会写一手好文章,字也写得漂亮,被称为“儒将”,对部下士兵非常关心,深受广大士兵的拥护和爱戴夫人冯女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护系,生于一九一七年,湖南常德人,国民党名将冯恩之次女,国防医学院第十七期毕业。陆军上校护士长(最高职务,和李仲辛夫人周黛西级别一样大,都是陆军上校),值得注意的是刘云翰和李仲辛将军是陆军大学十一期同期要好同学,同属黄埔军校同学,李仲辛是六期生,而刘云翰是七期生。
一九四八年春夏之际,时任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全美式机械王牌军三十多岁,年轻英俊的整编第八十六师中将师长的刘云瀚将军随整编第十八军中将军长兼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同坐美式吉普车,指挥辖整编第十一师和整编第三师及整编第十师以及整编八十六师共十万多精锐国军主力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并和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及刘邓大军有过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基本打个平手
刘云翰和胡琏将军在行进豫北时,和邱清泉的精锐主力第五军碰面了,一向高傲的邱清泉将军将胡琏将军和刘云翰将军二位中央军嫡系将军分别留在五军军部吃饭谈心,谈到粟裕时,邱清泉十分得意地说道:‘好啊,如果粟裕果真在豫东出现,那正好,这一带是大平原,正适合我机械化兵团和主力五军发挥机械化优势,我部愿进攻先锋,校长要我多抓几个共军的团长,旅长,好,我就多抓几个给校长看看,也省得国军某些人对我冷嘲热讽‘‘雨庵兄,校长可以这么说,你我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能这么说如此轻敌的话呢?‘胡琏提醒邱清泉道‘我知道了,伯玉老弟,对粟裕我还是比较紧慎的‘邱清泉又说道‘粟裕用兵难以捉摸,不能重步张灵甫的后尘‘刘云瀚又提醒说道‘谢谢刘副师长关心,我注意就是了‘邱清泉笑道过一会儿,两名身穿美式夏装衬衣,系着黑领带扎在绿色军裙,歪戴船型帽脚穿高跟鞋的国民党第五军军部女兵正笑眯眯地为他们几位将军倒酒说道:‘胡长官,刘长官,请尝尝美国人的红酒,请‘邱清泉笑道:‘要是开封的李仲辛(时任整编六十六师中将师长)吾弟能来就好了呀,这里有美酒,还有漂亮的女兵,哎,可惜只能呆在开封城内,我为他惋惜‘‘邱军长,不要误会,人家李师长可是和夫人周黛西女士恩恩爱爱,感情深厚,是国军模范夫妻,而且,李师长为人比较严谨,对党国忠诚,信仰领袖,通达三民主义‘刘云瀚又说道‘云瀚老弟说得对,雨庵兄,这个玩笑不能开得太过了‘胡琏也附和地说道邱清泉最后说道:‘不说,不说,喝酒,喝酒‘最后三人笑起来
“看来这次陈辞修是精锐尽出啊,对了,这次他们这么才出访,结局怎么样,是我最为关心的事情了。”张心这个时候对着郑洞国问到、
“结局,快别提了,据说刘云翰去找阎老西儿的时候,当时,王靖国正在太原呢,差点没有把刘云翰得揍一顿。”郑洞国这个时候笑着和张心说到、
王靖国,字治安,号梦飞,||乳|名村喜,山西人,抗战时期的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阎锡山的铁军组织的掌门人。生于一八九三年。童年受业于本村李怀清,一九一八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王靖国毕业之后先任学兵团队附,继任第四混成旅第七团连长,王靖国治军注重风纪,并因此而得到阎锡山的青睐。那时,王靖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一天,全团统一集中在督署的操场上掘土填壕,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场上顿时像炸了锅一样,各连争先解散收工,惟有王靖国连有条不紊地集合、整队、报数,然后踩着正步撤回营房。事有凑巧,这一幕正好被站在梅山(督军府内的高大假山)上眺望的阎锡山看在眼里,同时也把王靖国这个五台小同乡牢牢地记在心里。此后节节递升,一九二三年升任营长。
一九二六年阎冯作战时,屡有战绩,遂升为团长。一九二八年升任第五旅旅长、三十七师师长。一九三零年阎冯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王靖国任张荫梧第四路军第三军军长,在胶东作战,反蒋大战失败后,退驻阳泉,晋绥军编遣时,被缩编为七十师师长,属杨爱源第三十四军建制,驻节绥远的包头地区。阎锡山复出后,为实施屯垦计划,特设立绥西屯垦督办公署,自兼督办。王靖国以第七十师师长兼会办,在防区包头设督办办事处,代行督办职务。其所属第七十师以两个团全部及另一个团之一营,共编为二十八个屯垦队,在包头河西以及临河、五原一带扎寨屯兵,垦荒耕种。声势浩大的晋军绥西屯垦由此掀起高嘲。
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在庐山成立军训团,调王靖国参训,担任营长,考评第一。
蒋介石舍奖励他二万元以示拉拢,一九三六年五月,第十九军军长李生达在离石驻地遇刺身亡,王靖国补李生达遣缺,再次升任中将军长。抗战爆发,阎锡山策划大同会战,王靖国率所部第十九军由绥西开赴大同,除以一部扼守雁门关外,其余集结于阎锡山的岭口行营附近,作为总预备队。九月下旬,日军突破茹越口,阎锡山决定退守忻口,王靖国奉命固守崞十日,以掩护忻口布防。十月五日,敌人猛攻王靖国防守阵地,王靖国多次组织反攻,守城部队伤亡惨重,阵地有不保之虞。参谋长梁培璜具情上报,得允撤出,并转至忻口右翼地区右侧。崞、原平失守。一九三八年二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沿同蒲路南下,攻占临汾,威胁晋西。王靖国奉命占据晋西城东三十公里之石口镇堵截日军。王靖国判断日军必经大麦郊进攻石口,事实上日军仅以一部兵力佯攻大麦郊,而以主力沿公路迂回川口。由于判断失误,川口兵力配备分散,经一昼夜激战,旅长以下一百二十余名将士阵亡,阵地被敌突破。川口失守,石口两面受敌,抵挡不住日军猛烈炮火的攻击,遂向永和方向撤退,石口随即失守。先后两次丢失阵地,王靖国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尤为执法总监张培梅所不容,阎锡山念他虽失地但未丧师,为晋军保留了一部分实力而曲意维护。由此引发了张培梅愤而自杀事件。事后,阎锡山曾对左右说:“咱们就这几个人,把他们都杀了,还靠得上谁!(平型关战役前为了严肃军纪刚刚杀了十三太保的老大李服膺)”也正因为如此,王靖国失地虽为世人所不容,却非但没有影响他在阎锡山心目中的分量,反而进一步得到重用。
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阎锡山在壶口古贤秘密召集晋绥军高级将领会议。会上,阎锡山从扶旧抑新,限制新派势力的目的出发,强调:“欲抗敌成功,必须先求军队本身的存在。欲存在,须以弱变强;欲成功,须以弱胜强。”要求旧军用政治动员、合理统御等措施来发挥士兵的创造性,实行避实就虚,不失时机不吃亏的作战原则,灵活地消灭敌人。根据阎锡山的思路,王靖国建议在各军、师中设立军政干部学校,为本部队培养青年军官和政工干部。提倡在部队中开展“新的教育、新的统御、新的管理、新的作战”的所谓“四新教育”。并形成正式决议。会后,王靖国首先在所部十九军中建立政治主任制,委派高瑞岚为军政治主任。又从西安招聘一批抗日青年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骨干。同时,成立抗日宣传队以壮声势。与此同时,几所干部学校相继创办:夏,“山西军事干部学校”在壶口成立;十月,“民族革命青年军官教导团”在乡宁组建,十一月开始,阎锡山仿效蒋介石庐山集训的办法,将其中下级军官分期分批调到临时首府陕西宜川秋林镇集训。
同年十二月,日军六路围攻阎锡山所在的壶口城东小河畔集训基地,阎锡山密令长官部及省府机关人员撤向河西,自己则于当晚带参、秘、侍从等少数几人随军转进至壶口东山五龙宫地区。为了迷惑日军,王靖国奉命乔装,乘坐阎锡山常用的小轿穿壶口城关西行,佯示西渡。日军信以为真,宣称:“皇军进攻壶口,已将王靖国主力击溃,阎锡山着青衣小帽,乘二人小轿,逃往黄河以西。”阎锡山听后,哑然失笑,不无幽默地说:“我不是还在这里吗?看样子日本人的进攻要结束了。”遂令各军分路截击。此后,阎锡山假戏真做,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底西渡黄河,驻于秋林镇。王靖国随行至秋林,襄赞军务。同年二月,阎锡山所部扩编,成立第六集团军、第七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三集团军共四个集团军,王靖国升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二日,阎锡山在秋林召集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亦即有名的秋林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师、独立旅以上的军队干部、各区专员、保安司令以上的行政干部,以及一部分县长、公道团县团长、牺盟会县特派员等正式代表一百零二人,列席代表六十五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报告抗战形势、检讨过去错误,并决定今后的工作目标、路线和方法。会上,阎锡山针对“武汉失守以后,抗战越来越困难,二战区削弱了,只有共产党、八路军壮大了”的现实,提出“无条件存在”和“走上抗战最高峰”的口号。会议根据阎锡山的意图决定此后的中心工作五项:增加选训一万有力干部;组训一百万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自己负责不容人不负责的政治力量的民众;建立现代化有基础三十万团力的铁军;实现强民政治,说服行政,取得民心;普遍建立健全巩固的抗战游击根据地。在会议进行中,以王靖国、薄毓相等为代表的山西旧派势力通过与以薄一波、续范亭为代表的山西新派势力的激烈交锋,给牺盟会、动委会以及山西新军施加压力。
会后,在阎锡山授意下,秋林会议规定的五项中心工作之一:“建立现代化有基础三十万团力铁军”,成为王靖国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为此,他利用担任秋林集训团副团长,代表团长阎锡山主持团务的便利,在受训军官中秘密活动,进行人员和组织上的准备。同年九月,在经过必要的策划之后,王靖国召集已经活动好的温怀光(骑一军代军长)、王乾元(第三十四军代军长)、赵恭(暂编第四十四师师长)、于镇河(第三十三军军长)等十几名军官秘密到阎锡山家里举行秘密整军会议。会议是在一种家庭气氛中进行的,与会者个个都小心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阎锡山俨然一位德高望重的家长,一开始就摆出一付“怒其不争”、“狠其不能”的架势,故意责骂旧军人不争气,不会练兵,不会组织,不会和共产党、牺盟会作斗争。待阎锡山发泄完之后,温怀光见风使舵,根据王靖国事先的安排,首先表态:“我们是军人,是绝对服从会长的。会长没有让我们组织,我们就不能组织。如果准许我们组织,我们一定能够组织的更好,与会长同生共死,共患难。”与会的其他人立即附和,并顺势提出建立铁军组织。见火候已到,阎锡山话锋一转,表示:既然大家有这样的要求,那就积极筹划参与建组织、建铁军吧。惟妙惟肖的表演,使王靖国与阎锡山预谋好的事情变成了阎锡山的顺从民意。
阎锡山家中的那次秘密聚会之后,王靖国以“整军会”的名义继续扩大组织,拟定有关纪律。最后选定二十八人,号称“二十八宿”,作为发起人。人选的确定原则上兼顾晋军各派系耆宿,依实力而论,实际上则倾向于与王靖国关系密切者。王靖国本人不列入二十八宿之内,又突出了他在这个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还是在阎锡山的家中,一个对外称作“整军会”的所谓“铁军”组织——“三三铁血团”举行了成立仪式。仪式开始,先由阎锡山指出“本军今日之危险处境”。接着,以王靖国为首的发起人环跪于阎锡山周围,表示发奋图强的决心。然后,歃血为盟,宣誓:“铁血主公道,大家如一家,共生死患难,同子女财产,为按劳分配、物产证券奋斗到底!”“生命付诸组织,与组织共存亡!”“三三铁血团”宣告成立。三三铁血团的发展形式为“三三制”,即一人发展三人,三人发展九人,依此类推,因此而得名。亦隐含着阎锡山的山西之意,一语双关,由此可见王靖国等的“良苦”用心。在王靖国一手把持下搞起来的这个铁军组织,由阎锡山兼任团长,王靖国以置身于二十八宿之外的超然地位,代替阎锡山主持一切,虽没有什么确定的名份,却在实际上充当着铁军的掌门人。
军组织成立后,阎锡山在战区整训处下增设督训处,以王乾元为处长。督训处直接向王靖国负责,专办铁军组织的一切事宜。在阎锡山“所有军队均需成为铁军”的指示下,铁军组织在王靖国的一手操纵下,首先以军队中的中上级军官为发展对象,然后通过这些中上级军官达到掌握整个晋军的目的。由于得到阎锡山的积极支持,几年之中,铁军组织由初发起时的二十八人发展到近万人。
……
第五卷 第六百八十九章
第六百八十九章
到抗战结束时,晋军中原来的各军、师长大部分调换为铁军骨干分子,所有军队的整编、从事、训练等,统在铁军组织的掌握之中。这样一来,借助于铁军组织的不断扩充和发展,王靖国在晋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权力进一步膨胀,很快成为权倾一时的实力派人物。王靖国凭借组织,独揽军权,引发了其他将领的不满和忌妒,为了调和各方面的矛盾,一九四一年,阎锡山指示成立整军委员会(通常称作“特团”),作为铁军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以杨爱源、孙楚、赵承绶、王靖国、杨澄源、楚溪春、郭宗汾、彭毓斌等为委员,以杨爱源为主任特委。一九四三年,整军委员会又改名建军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杨爱源为副委员长。但是,无论组织机构如何变化,王靖国始终以办公室主任负实际责任,其铁军掌门人的身份一成不变。一九四三年,阎锡山为加强其军队建设,命王靖国依据建军先建连,建连先建组织,建组织先建干部的思想,拟具建军训练方案。是年秋,阎锡山移驻壶口小河畔亲自进行建军试点训练。建军委员会齐集壶口展开工作,王靖国以建军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负全面协助之责。一九四四年春,壶口建军结束后,阎锡山指示总结经验,分区进行。王靖国奉命先后壶口和隰两地具体实施建军,在隰期间又兼任北区领导组驻会高干,兼管该地区各专区、县的组、政、经、教工作,集军政建设于一身,以期取得经验,并推而广之。
日寇投降后,王靖国以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率军驻守临汾,奉命相机向根据地扩展政权。在此期间,蒋介石曾授意胡宗南对其设法拉拢,并以“调河南负一方重任”相诱。王靖国毫无保留地向阎锡山作了汇报,阎锡山责成他将临汾军事交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接管后,速回太原,继续主持铁军的组织工作。一九四六年夏,王靖国奉阎锡山之命以北区领导组主任的身份赴寿阳、忻(州)定(襄)等地督征夏粮。事毕之后,向阎锡山提出组织“奋斗团”,深入根据地进行活动的建议。并着重介绍了驻防寿阳、阳泉北和榆次什帖一带的晋军第四十九师第一团团长赵俊义发动从根据地逃亡出来的地主富农分子,组织起来,配给武器,让他们回乡复仇的经验。建议在得到阎锡山的认可后,被进一步完善成为所谓通过“自清、自卫、自治”三步骤向根据地扩展的有效方法,取名为“俊义奋斗法”,令全军各部队仿效实行。一九四七年冬,经过晋南、晋北、汾孝、正太诸战役,阎锡山的势力所能达到的地区已经只剩下太原、大同、临汾三个大的据点,以及晋中、晋东的十几个县份,颓势显现。面对江河日下的时局,阎锡山检讨过去的失败,决心进一步加强铁军组织。为此,他手编《铁军基干读本》,以“不懦、不偷、会带兵、会组兵、会打仗、会肃伪”要求每个铁军“基干”。同时,重申“把军队建成有基础有团结力的铁军”,必须从基层着手,在班棚里发展铁军组织;提出巩固军队基层组织的“组训铁军基干”方案。之后,经高干会议通过,指定王靖国负责铁军组训工作。王靖国临危受命,组建铁军基干训练委员会,自任主任委员,主持其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举办基干训练班十一期,训练铁军基干两万余人。参训者均系从各部队中以团为单位挑选出来的“忠贞可靠”的班长、战士,经过训练考察吸收到铁军组织中?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