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黄埔卧底 >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285部分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285部分阅读

    兵展开肉搏。这时的李鸿,与内战时的李鸿,判若两人,他所带的连队也一扫内战时的“萎靡之气”,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沿或阵地上。

    由于反复与敌拼杀,坚持数日后,机枪连已伤亡过半。这时,团长孙立人,冒着敌人炮火来到机枪连阵地,看到阵地危急,决定向八十八师部请求派兵支援。临行前,孙立人紧紧握着李鸿的手说:“坚持住,等我回来。”李鸿举手敬礼,庄严回答:“团长放心,有我李鸿在,就有阵地在。”

    孙立人走后,敌人对机枪连阵地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李鸿率领全连剩余官兵再次展开了最为壮烈的肉搏战。在追击敌军时,李鸿腿部负伤,血流如注,他叫一位排长解开他的绑带,用劲绑住伤口,然后挺身站起来大呼:

    “湖南骡子(李鸿连大部分为湖南兵)决不投降!弟兄们,杀呀!”随着李鸿的喊声,全连官兵奋力拼杀,再一次把敌人压了下去。

    当孙立人率领临时组织的敢死队赶到机枪连阵地时,只见遍地都是尸体:有的还保持着射击姿式,有的刺刀已刺入敌人胸部,有的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看到这样的场面,同去的郑团副对孙团长说:“只怕李连长”。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孙立人用严厉的目光止住了。

    这时前沿阵地还在响着激烈的枪声,孙立人急忙跑了过去,只见李鸿正单膝跪在机枪射手身旁,指挥数挺机枪用交叉火力射向正在逃窜的敌兵。孙立人立即指挥敢死队一起投入战斗,很快就将敌人压了下去。

    据史料记载,李鸿与之展开这场殊死阵地战的对手,是号称“常

    胜军”的日军王牌久留米第十八师团,可刚一出师便在中国的土地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军占领上海后,师团司令默默地站在孙立人、李鸿誓死保卫过的阵地上,双手合十,为他的战死者祈祷,并下令立石碑一块,上书:“遇华军最激烈的抵抗于此!”

    淞沪会战中,孙立人升任第二支队少将司令。有感如此,孙立人曾深有感慨地说:“我对李鸿的认识太浅了,以往对不起他的地方太多了!”于是,他走马上任的第一道手令,就是提升李鸿为第一营少校营长。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税警总团终于被胡宗南吃掉,被编为第四十师,开赴潼关。

    一九四零年,税警总团的建制正式恢复,孙立人任中将总团长。李鸿任上校教育长兼学兵团团长。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英双方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当时,缅甸和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国民党政府决定组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协同英军抗击日本侵略军。

    中国远征军的具体任务是打通滇缅公路,以保证接受抗日外援的唯一陆上通道畅通无阻。

    税警总团被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隶属第六十六军,师长孙立人中将,下辖三个团,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新三十八师从云南安宁乘汽车沿滇缅公路进入缅甸,四月五日抵达腊戍。

    一九四二年八月,新三十八师调往印度中部兰姆伽镇整训。十月,蒋介石把驻印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总指挥。一九四三年春,郑洞国率军部人员赴印,成立了新编第一军,辖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及直属特种部队等。郑洞国任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任副军长兼新三十八师师长。李鸿仍任一一四团团长。在蓝姆伽整训期间,部队接受了全新的美式装备,进行了全套的美式训练,学会了山兵丛林地带作战的本领。一九四三年三月,受训完毕的新三十八师,奉命开往印缅边境的小镇一一列多担任掩护中美工兵修筑中印公足各的任务。这条公路,西起印度列多,向东翻越野人山,经缅甸北部胡康河谷,到达密支那,最终连通我国云南境内滇缅公路。在修筑中印公路的同时,盟军还将架设一条从印度加尔备答至中国昆明的大口么输油管道,全长两千ˉ百英里。

    早在一九四二年十月,美国史迪威将军就制订了一个代号为“人猿泰山”的攻缅北的作战计划,后经中、美、英三方磋商,这个计划得以敲定。

    李鸿率领的一一四团是反攻缅北的先锋,反攻的突破口就是天险野人山。

    野人山是横亘缅西北、绵延数百里、杳无人烟的热带原始丛林区。这里是毒虫、毒蚊、血蚂蟥的世界,随时可从天上、地上、树上和草丛中向进入林区的人、畜发起攻击,防不胜防。人畜被叮咬之处,痛痒难忍,随之化浓流血,在恶劣环境下,一旦疮口感染,即溃烂致死。这里又是瘴疠、虐疾横行的世界,如无有效的医药条件,即使强壮的身体,亦无法与之抗衡。

    踞守野人山和胡康河谷的敌人,是孙立人和李鸿的老对手一一日军第十八师团,师团长为田中新一。这个师团在”一,二八”、“八,一三”进攻上海,南京大屠杀,攻占广州、南宁等战役中,血债累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师团接受亚热带丛林作战训练,在日军发动的东南亚诸战役中连连获胜,号称“常胜师团”,还有“亚热带丛林之狐”的美称。“鬼门关”为进入野人山的唯一隘口。日军在隘口十余个互相对峙的山头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布下重兵,山头之间互为犄角。

    李鸿派出侦察兵进行周密侦察后得知,敌前面几个山头戒备森严,而中间的山头则疏于防范。这时,《孙子兵法》上”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的战法,立即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立即决定,避实击虚,打它个中心开花。李鸿派出一个连的突袭队,乘黑夜摸到被标为“七”号山头的接敌前沿潜伏下来。天拂晓,李鸿集中全团经重迫击炮、加农炮,对准“ˉ”号山头猛轰,整个山头的敌工事被炮火覆盖,敌人被迫龟缩在碉堡和构筑坚固的山洞里。二十分钟后,炮火猛然停止,未等敌人反应过来,山头前沿枪声、杀声大作,我突袭队迅速抢占山头工事,用机枪和火焰喷射器封锁住敌碉堡和山洞进出口。我军很快占领了七号山头,一个中队日军全部被歼。

    腹部山头被我攻占后,前面几个山头的敌人急忙用炮火支援七号山头,敌火力点被暴露出来。李鸿抓住时机,全团分头出击,七号山头的突袭连则配合进行夹击,一日之内连夺敌四个山头。其余山头的敌军但求自保,一一被击破。不数日,“鬼门关”就被我军敲开,一一四团遂进入野人山。

    在野人山,敌人把哨卡设在大树上,把据点修在山崖上。我军尖兵发现后,即用火焰喷射器或火箭筒一一拔除,敌人浑身着火,发出凄厉的惨叫,从空中坠入林中或谷底。如遇敌设在密林中的坚定防御工事或碉堡,则先用各种火炮进行猛射,把周围的森林炸得枝叶尽秃,使日军阵地完全暴露出来,再用火箭筒、喷火器、机枪

    和手榴弹猛射、猛打,直至把敌工事和碉堡完全摧毁。

    李鸿还抽调一批有文化的学生兵,展开宣传鼓动工作,在林中树干上,山崖石壁上,写上各种鼓动口号:“野人山,我们回来了!”打回祖国去,祖国在召唤我们!”

    就这样,前面一边打仗,后面一边开路,隆隆的炮声和沉重的开山机声交织在一起。一块土地一滴血,一寸公路一滴汗,在血与汗的交相流淌中,中印公路在这荒无人迹的原始森林中,一寸一寸地从印度向祖国延伸!

    李鸿率领一一四团的健儿,历经月余,打通野人山后,与敌第十八师团对峙于胡康河谷,曾多次打退敌军的攻击和袭扰。坚持半年后,因过度的疲劳,官兵体质下降,伤亡增多。孙立人乃调陈呜人一一二团接替防务,将一一四团撇下来休整。

    一九四三年十月下旬,雨季刚过,中国驻印军即向缅北大举反攻。与日军对峙已久的一一二团,率先由防守转入进攻,一举夺取新平洋。十月三十一日,分兵进攻胡康河谷的重镇一一于邦。

    胡康河谷为一窄长盆地,两边山高林密,中间河流纵横,地形复杂,有“绝地”之称。

    由于盟军指挥部对敌情判断的失误,导致攻入于邦的一一二团李克已营陷于五倍于己的敌军重围,虽奋战月余,终不能破。十二月下旬,一一四团奉命增援李营。李鸿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经过七昼夜苦战,敌伤亡一千五百余人,敌五十五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大队长营尾少佐等敌酋毙命,李克己营得以解围。于邦之战的胜利,宣告了敌十八师团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

    当于邦之战胜利在握之时,李鸿奉命从右翼迂回抢占孟阳河。孟阳河为大奈河南岸的一个支流,在胡康河谷中段,溪流交错,密林掩映,全长二十英里。占领孟阳河,既可北挖大柏家,又可南叩孟关。这一仗,将决定敌人在胡康河谷的命运。当先遣部队李威亮连到达孟阳河岸时,敌十八师团一个联队已先我军两天到达时岸。他们以逸待劳,乘我立足未稳之时向我军发起猛攻。李连长沉着应战,一面抢修工事,一面奋勇反击,不仅使我军阵地岿然不动,而且还击毙了日军大队长宇生少佐。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二日,李鸿带着于邦胜利之余威,率领一一四团赶到孟阳河前线,与敌进行阵地争夺战,战斗成胶着状态,相峙不下。李鸿见敌工事坚固,防守严密,炮火威力强大,为减少我军伤亡,争取时间,乃当机立断,改变强攻战术,组织突击分队,从敌人阵地的结合部锲入,向纵深穿插渗透,将敌分割包围。敌我混战在一起,敌人强大的炮火失去威力。在左翼的胡道生营与敌发生激战的时候,李卓或率领第2营从右翼开辟新路。当胡营与李营在左右两翼苦战的时候,彭克立营长又奉命来接替胡营的防务。这支劲旅来到后,战斗更趋激烈。鼓营长决意一股劲将敌人歼灭,令褚幼平连长带兵猛攻正面,蒋又新连长迂回敌后左右翼。敌三面受包围,弹尽粮绝,水源也被我军封锁。没有吃,没有喝,逼得敌人在阵地里不断用无线电乞援。在加紧对敌进行包围、封锁的同时,李鸿又开展政治攻势,向敌阵地散发大批传单,力图动摇敌人军心,促其投降。二月九日凌晨,李鸿下令发起总攻。一日之内,全歼敌于孟阳河畔,毙敌少佐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二月二十一日,一一四团又与一一三团合击并占领大柏家。胡康河谷战役结束后,我军便向孟拱河谷挺进。

    第五卷  第五百九十章 (混混章 节)

    孟拱河谷是孟拱河两岸谷地的总称,地形比胡康河更为险峻,宽五十公里,长二百公里,南北走向的南高江(又叫孟拱河)将谷地劈为两半。谷地四周峭壁耸峙,垂峦叠嶂。雨季一到,山洪暴发,平地皆成泽国。日军不仅在这一带布下重兵,而且储存了不计其数的军需辎重。谷地里“加迈”和“孟拱”两大重镇隔江对峙,相距只有三十公里,攻守相望,互为犄角。

    驻守加迈的小鬼子是从胡康河谷溃退来的敌第十八师团一部,驻守孟拱的日军是新近组建的第五十三师团。在作战会议上,史迪威将军曾风趣地把孟拱河谷的小鬼子比喻为一只大螃蟹,加迈和孟拱就是它的两只大钳子。经史迪威与新一军的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诸位将军协商决定:瘳耀湘的新二十二师打加迈,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打孟拱。新三十八师以一一二团居左,一一三团居右,一一四团居中,沿河谷南下,一一拔除敌人据点。

    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六月十五日,一一四团占领巴社。至此,我军完全控制了孟拱至密支那的公路和铁路交道口,置孟拱于掌握之中。这时,由温盖特将军率领的英军空降第七十七旅乘虚进攻孟拱城,不料在孟拱东南遭日军围困,伤亡惨重,有被全歼的危险,英军急派人向我军求援。当时,天气骤变,大雨倾盆。李鸿闻讯后,率团冒雨沿孟拱山迂回急行,于六月十八日赶到孟拱河北岸。当天,李鸿与副团长王东篱经过化装,在当地两名向导的带领下,绕过孟拱正面,在孟拱以南铁路和公路附近,对孟拱周围的地形和敌人守备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六月十九日,孟拱河因暴雨河水猛涨,河深浪险,舟渡不易,但为解盟军之围,李鸿决定连夜以橡皮舟强渡孟拱河。渡河刚刚完毕,即与增援密友那之小鬼子第五十三炮兵联队遭遇于孟拱东北铁路线上的南堤镇。由于我军行动秘密,始终未被敌人发觉,同时,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来得这般神速。李鸿的一一四团的主力由孟拱展开,以一部兵力占领南堤附近所有据点,另派一个加强排扼守通往孟拱的铁路,并在南堤以北设置疑兵。敌军通过南堤。李鸿团长命令放他们过去,不能放他们回来。小鬼子一步一步踏进我军伏兵阵地有效射程内,一声令下,自动火器从四面八方怒d孔起来。小鬼子被陷在五里云雾中,走投无路,越打越乱,拼命挣扎,头尾不相顾地向火网里钻。一夜工夫,小鬼子第五十三炮兵联队大部队被歼。第二天早晨,八九百个“皇军”尸体暴露在南堤镇附近铁路上。联队长高见亮太郎大佐,也倒毙在枕木上。

    六月二十二日,我军从正面和两翼击破孟拱外围小鬼子有组织的抵抗,迫近孟拱市区。

    二十三日,我军攻占孟拱火车站。这时,在我军右翼被小姑子第十八联队围困的英军突击队五百人,情势危急。李鸿遂与英军蓝敦师长约定,请他们把靠近铁路的阵地让出一部分,作为我军攻击出发地。那天晚上,英军炮兵打了一夜,掩护部队转移,至夜间三时移动完毕。

    随后,李鸿派彭克立营的一个排,接替了英军一个营的阵地。经与小鬼子反复拼杀,终于使小鬼子弃尸数十具,我军阵地仍屹立如山,英军被困之危遂解。原来只有数十名敌军牵制了英军一个营,而我军一个排就驱逐了敌人。事后英军旅长亲到我军第一一四团团部,收集战斗资料,并表示感佩不已。一些中外报纸也发出消息和报道:“新三十八师自创仁安羌奇迹!英军再次死里逃生!”

    六月二十四日,李鸿发出对孟拱的总攻令,先用强大炮火猛轰敌城防工事,继以步兵突击,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五日,我军全线猛攻,于下午五时全部占领孟拱城。小鬼子走投无路,纷纷跳入孟拱河逃命,大多被我军预伏的阻击手击毙于河水中,仅有少数水性较好漏网。孟拱一役,共毙小鬼子一千五百余名,俘二十一人,缴获各种军用物资无数。闻孟拱捷报,史迪威立即致电孙立人:“孙兼师长,贵师攻占孟拱,战绩辉煌,达于顶点,特此电贺。”英印军第三师师长蓝敦电贺日:“孟拱之捷,谨致贺忱,并谢协助敝师七十七旅之美意。此致孙兼师长、李团长及阁下英勇之部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特电嘉奖:“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于于邦、孟阳河诸役迭建战功,此次攻克孟拱,使我军尔后攻防有利,厥功甚伟,足见该团李鸿指挥有方及全体官兵忠勇用命,殊堪嘉尚,除交铨叙厅从优议奖外,首先传令嘉奖。”

    八月初,中国驻印军在美、英盟军配合下,与敌会战于密支那。八月五日,缅北重镇密友那被攻克,孟拱河谷战役至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也胜利完成。攻克密支那后,中国驻印军奉命进行休整,部队进行改编。孙立人升任新编第一军军长。李鸿自反攻缅北以来,在长达一年半的艰苦作战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屡建奇功,擢升为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授少将衔。

    说到李鸿的擢升,还有个插曲。那就是在一九四四年八月,李鸿先后两次收到中央

    军事委员会的委任状。第一次是擢升为新三十师师长,李鸿正准备履任,即被孙立人制止。原来,孙立人早就在为他一手创建的新三十八师物色自己的继任者。经长期考察,他看中了“试用于昔日”“称之日能”的李鸿,因而说服蒋介石收回威命,第二次才下达了任命李鸿为新三十八师师长的委任状。

    一九四四年十月,中国驻印军经过雨季休整,开始反攻缅北的第二期作战,指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八莫。八莫,是中缅甸的屏障,缅北水陆交通枢纽。从八莫出发,沿着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不毛”走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石板道,就可走到我国滇西重镇腾冲。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中印公路和石油管道,也将通过这座历史名城,与滇缅公路相接。半年前,当我军攻到孟拱河谷时,小鬼子看清八莫在战略上的重要,就开始在这里构筑工事,后又利用我军在密支那林整期间,加强八莫防御,积极增兵,力固弹粮。至我军发起攻击时,这里已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每条街巷都有坚固工事”。小鬼子还作了三期防守计划,准备最少坚守三个月,以待援军,转入反攻。

    十月中旬,李鸿率领经过休整的新三十八师,由密支那沿密八公路向南挺进,势如闪电,锐不可当,半个月拔除敌据点十余处。十月二十九日,部队到达八莫以北的庙堤,被小鬼子阻于太平江北岸。这时,军长孙立人驱车来到前线,连夜与李鸿研究对策,决定把一一三团继续摆在庙提佯攻,而李鸿率一一二、一一四团主力离开密八公路,强夺太平江上游的铁索桥,然后迂回包抄,指向八莫后方,切断八莫之敌与后方的联系。十一月上旬,两支部队逐渐向八莫靠拢。十四日,扫荡八莫外围各据点,占领三个飞机场,完成对八莫城区的包围。十一月十五日,李鸿发出对八莫城区的攻击令。此后,每天自早晨开始,首先出动美军飞机对敌工事轰炸,继以炮兵射击破坏,然后由步兵在坦克配合下进攻。小鬼子的重武器发挥不了作用,便组织肉搏敢死队,个个以白布缠头,轮番发起反扑,与我士兵作拼死搏斗,失败则以白刃自戕。小鬼子还常常实施夜袭,往往我军白天夺得的阵地,夜间又被敌夺去。

    敌我反复厮杀,阵地犬牙交锗,战斗呈白热化。

    在鏖战八莫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八莫城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沉浸在飞机声、炮声、枪声、厮杀声之中,但十一月三十日这一天却是例外。这一天,一架银灰色的运输机,在八架战斗机保护下,降落在八莫机场,从机上走下新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兼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索尔登将军,副总指挥郑洞国将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以及中美记者多人。上午九时,新三十八师临时指挥所的草地上,在军乐声中,升起了中美两国国旗。李鸿将军戎装整齐地站在指挥所前,接受索尔登将军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的银星勋章。原来,这是李鸿因在胡康河谷战役中功勋卓著,美国政府授予他的勋章,现在补行授勋仪式。索尔登将军面向李鸿和新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李鸿上校,于胡康河谷战役中,勇于作战,长于指挥,在敌人炮火下,亲率所团进行战斗,在于邦至孟阳河一带摧毁敌阵,为盟军南进扫清道路,建立了功勋。李鸿上校之过人英勇及其领导部属之才能,诚为我盟军的莫大光荣。罗斯福(签字)美利坚合众国凡受此奖章者,仅以下文为祝:兹证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根据一九一八年七月九日国会通过的议案,颁给中国驻印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李鸿上校银星勋章一枚,以为作战英勇之奖赏。陆军部部长史汀生(签字)副官处处长郁立友(签字)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四日于华盛顿授勋仪式后,索尔登、郑洞国、孙立人、李鸿等将领,在师指挥所研究战局,要求新三十八师尽快拿下八莫。

    十二月十四日,新三十八师将八莫城区南北主要据点相继攻克,南北两路合围的铁钳开始向敌核心阵地合击。混战中,敌酋原好三大佐被我击毙。小鬼子感到解围无望,把所有重伤兵近千人,生沉于西南的伊落瓦底江中,而以残部于夜间沿江滩向南突围。突围小鬼子大部被击毙在江滩上,仅有百余人散窜到八莫以南山地。十二月十五日,我军完全占领八莫。

    八莫之役为整个缅甸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英国政府和印缅战区盟军最高指挥部,为纪念这一战役之伟绩,特令颁布将八莫至莫马克的一段公路命名为“孙立人路”,将八莫市区中心马路命名为“李鸿路”。近百多年来,只听说外国列强以征服者的名字命名中国街道,使中国蒙羞,如今以中国人的名字名外国街道,这使每个炎黄子孙感到无尚荣光与自豪。命名那一天,八莫市民和华侨各界人士,公推代表一百余人,来到新三十八师师部,向李鸿献上一柄两尺许的缅刀和和一只精细的银制花纹筒,上面分别镌刻着“敬赠常胜将军陆军新编三十八师李鸿师长”和“常胜将军李鸿师长留念”等字样。

    消息传到国内,国人精神大振,当时的《湖南日报》曾对在缅作战的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三十八师师长李鸿进行专题报道,其醒目标题为《昔有曾、左,继有黄、蔡,今有廖、李》,把廖耀湘、李鸿与湘籍名将曾国藩、左宗棠、

    黄兴、蔡锷相提并论,引廖、李为湖南人的骄傲。八莫攻克后,李鸿率领三十八师继续挥师南下,配合新三十师,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攻克南坎。随后,又以摧枯拉朽之势,由南坎往东向中缅边界的芒友、畹町方向挺进。一月二十二日,前锋逼近芒友,与反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前哨部队会合。一月二十七日,收复芒友。至此,全长五百六十公里的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胜利竣工,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全线贯通,载着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我国抗日后方。

    芒支会师后,李鸿率新三十八师的健儿们,又朝南喊杀而去,直指缅甸1日都曼德勒东北之卫星城市一一腊成。经三个昼夜的激战,于三月八日克复腊戌新老两城,并占领了飞机场和火车站,歼敌近万,虏获尤多。三月下旬,新三十八师与五十师会师,并与友军一道克复以南附近地区。至此,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战斗胜利结束。李鸿率部转战印缅战场,历时三载,所有最硬、最难的战场,无不留下他的赫赫战绩。

    “张司令员,你要是这么说的话,的确是,李鸿这个人现在新一军里面的地位确实是比较的重要,可是,我们在这里说李鸿和潘裕昆没用啊,毕竟现在的部队是人家在带着呢,人家李鸿和潘裕昆两个人也是咱们蒋校长的得意门生,所以,你说到了现在李鸿和潘裕昆两个人还没有任何的选择,会不会就是决定和我们抵抗到底了呢。”林彪这个时候向张心问了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等不起了,林彪,这个样子,现在我们两个去一趟前线怎么样,看看潘裕昆和李鸿这两个人,还认不认我这个之前的老长官,和你这个曾经的同学和学长,我相信,也许他们两个人现在就是在等着我们过去呢。”张心这个时候对着林彪回答到。

    “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出发。”林彪听了张心的话之后,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是刚才张心说的那个样子,毕竟这个决定对潘裕昆和李鸿两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决定,所以,既然你想收拢人家,那你就得表现出来一些诚意吧。

    张心见林彪也同意了自己的计划了,所以,也就不废话什么了,和罗荣桓还有刘亚楼交代了一下,就直接的奔着二纵的指挥部过去了,因为那里是里自己的指挥部最近的一个纵队的指挥部了。

    “张司令员,林副司令员,你们两个怎么来我们这里了啊。”刘震和吴法宪一听说张心和林彪两个人来了他们指挥部的时候,马上的汗就从身上出来了啊,因为五师钟伟的事情,刘震和吴法宪不是不知道,张心是非常的生气的,要不然后面刘亚楼在下命令的时候,不会下成那个样子,所以,这个时候,刘震和吴法宪两个人就害怕说,张心和林彪现在来他们二纵,是来处理这个事情的。

    “为什么来你们二纵,怎么我和林彪同志不能来你们二纵啊,我问你,你们二纵归谁管啊。”张心看见刘震和吴法宪两个人的样子,就知道刘震和吴法宪现在在担心什么事情了,所以,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自己在前世的时候,曾经看过的一个小品,所以,顺嘴就说了出来了。毕竟看见自己的纵队司令和政委现在紧张威这个样子,那么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了啊,

    第五卷  第五百九十一章 (混混章 节)

    “不是,张司令员,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可就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二纵当然是归你张司令员管,我们这个不也是感觉到有点奇怪么,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张司令员你就来我们二纵了呢。听了张心的问话之后,二纵的政治委员,吴法宪这个时候对着张心说到。

    听了吴法宪的话之后,张心这个时候意味深长的看着这个在自己的前世时候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说实话,现在张心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够真正的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吴法宪,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政委、司令员。一九七一年九一三事件后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和判刑,二零零四年逝世。

    吴法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二军第一零五团青年干事,第六十四师青年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四团政治处副主任,六八五团政治委员,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辽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政治委员,十四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五五年曾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特殊时期”中积极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一九七三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

    吴法宪,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出生,原名吴臣清,江西省兴国县南坑乡楼溪村樟坑村小组人,童年开始即随父在永丰县郡埠乡铁元村大安组深山佃耕处放牛。一九五五年吴法宪被授予中将军衔时,籍贯为永丰县。

    一九三零年,红军来到江西省永丰县,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永丰的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势力被推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

    年仅十五岁的吴法宪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那个时候,共青团的工作开展得也很活跃,红军每占领一个地方,青年团的组织很快就建立起来,广泛吸收青少年加入这个组织。吴法宪的家乡,也建立了共青团组织。

    吴法宪是他家乡里最早加入共青团的人之一。

    当年,正值红军扩大队伍,已经参加共青团的吴法宪,又毅然参加了红军。

    吴法宪参加红军,要比其他参加红军的人略高,他是在已经是共青团团员的情况下参加红军的。当时,一个人能成为共青团团员,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已经是“在组织”中的人了。加上吴法宪年纪小,腿勤、手勤、脑子勤,乐于在红军队伍中为大家做事,一心听党的话,作战勇敢,不怕死。因此,他很快就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并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党组织培养吴法宪,首先从文化入手。吴法宪本来文化程度不高,但进入红军队伍后,在红军这个大学校里,他很快就达到了能说能写的程度。他的个子也长高了一些,身体也强壮起来。

    一九三二年,十七岁的吴法宪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组织更加注意对他的培养了。一九三二年,吴法宪担任红军广昌独立师十团青年干事,直接在团党代表领导下做部队的青年工作。吴法宪做青年工作,积极热情,也有一套办法,把团里的青年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大批青年红军被吸收到团组织中来,由于有这方面的成绩,上级看中了吴法宪,任命他为红军广昌独立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此时,年仅十七岁的吴法宪,已经成为红军青年军官了。

    一九三三年,吴法宪所在的部队经过改编后,成为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的一部分,吴法宪在红一军团二师警卫通信连当指导员,从此,吴法宪在林彪手下工作近四十年。吴法宪在警卫通信连工作得很出色,他对全连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与连长一起把这个连建设成为师部里非常得力的部队。由于警卫通信连与部队首长接触较多,吴法宪也就很快进入首长的视野,林彪也认识了吴法宪,知道他是一个出身好,思想好,年轻能干又忠诚的军官。因此,林彪也看中了吴法宪,特别注意培养、提拔他。仅仅一年,到一九三四年,林彪就提拔吴法宪当上了二师二团党总支部书记。这种团党总支部书记,是红军时期所设的一种特殊职位,实际上是团里党代表(政委)的助手。

    吴法宪从当二师警卫通信连指导员起,就表现出了作战勇敢,不怕死的特点。每次打仗,他都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而且带头冲锋打硬仗。他当上二师二团党总支部书记后,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那时的团党总支部书记已经是

    团里的领导干部了,要参与全团行动的讨论和决定。吴法宪作为团党总支部书记,也要参加全团战斗部署的研究,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也参与部队的后勤和其他方面的调度指挥工作,还要与团里的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带好兵、打好仗,是够辛苦的。可是,吴法宪不怕辛苦,白天,他和战士一样行军打仗,部队驻扎下来时,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挨个营、连查访,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检查连队的营房、伙食等情况,一宣到深夜才能睡下,有时,他半夜还要再起来查岗哨。天色未明,他又要最早起来,检查部队当天的行军打仗准备的情况。尽管如此辛苦,吴法宪却乐于承担,并且干得很出色。每次打仗,他都带头冲锋陷阵。这种表率作用,对战士影响很大,因此,他当团总支部书记的这个二团,是红军中以能打硬仗而著称的,每次有要紧战斗任务,林彪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二团。

    吴法宪在二团工作时,蒋介石正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由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红军以弱小的兵力,粉碎了蒋介石军队的多次进攻。在反“围剿”战斗中,吴法宪敢打敢拼,并且立下了战功。

    林彪所指挥的红一军团虽然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也打了几个漂亮仗,但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下军事方针的错误,使红军在战略总体上处于被动地位,红一军团的作战也十分艰苦,但红一军团广大指战员仍然保持着顽强的斗志,敢于同敌人打硬仗。吴法宪在作战中表现突出,尽管二团减员严重,总是冲在前边的吴法宪却命大,没有战死,而且,由于他总是带头冲锋,对战士们起到了团结鼓舞的作用,虽然作战艰苦,人员牺牲很多,但这个团不但没有垮,反而仍然保持了很强的战斗力,每当作战艰苦时,林彪总是让二团顶上去。二团顶上去后,总是能够完成作战任务。

    于是,林彪对包括吴法宪在内的二团的干部们更赏识了。林彪也把吴法宪看作自己手下的虎将之一。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时,林彪总是把第二团放在先锋位置,命令其为后续部队开路。当先锋团的领导干部,可谓不容易,这不仅意味着这些干部要率领全团承担起探路、开辟道路等任务,更意味着该团的领导人要使全团上下一心一意,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永不溃散。这样不容易干的工作,吴法宪却与其他团领导一起承担了起来。而且,他这个团总支部书记干得很出色。

    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