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好处,可是那个位置又太诱惑人了,我实在是抵挡不住诱惑。”
唐菲菲点了点头,萧守仁说的都是大实话。
“萧大哥,几天前李渊在太原把代王推上了帝位,他打着旗号已经在到处扩张了。”唐菲菲笑着说道。
萧守仁心中一喜,虽然唐菲菲没有说的很明白,可是他还是听懂了里面的意思。
李渊这一招确实是很厉害,既把实权掌握在手里,又没有背上造反的罪名,的确是很好用的一招,既然李渊可以用,那么自己也可以用,甚至比李渊用的更好,毕竟,杨侗也是支持自己的!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萧守仁的心也安稳了。
“没想到菲菲还是我的诸葛孔明呢。”萧守仁笑着捏了一下唐菲菲的脸颊。
唐菲菲笑着靠在萧守仁的怀里打趣道:“你是刘备?”
“不!我是黄月英!”萧守仁说完之后哈哈大笑。
就在萧守仁大破瓦岗盗匪的时候,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也已经到了西河郡了。
一路上这两兄弟是吃尽了苦头啊。
因为他们带的这支军队是招募过来的人马,根本就是些有组织无纪律的家伙,很不好管。
李建成听了弟弟李世民的建议,两个人效仿汉朝飞将军李广,和那些新兵蛋子同吃同住,绝不搞特殊化,不吃小炒,不叫外卖,这一下子就得到了新兵们的爱戴。
这时候李世民便有动作了,他开始了整风运动。
无规矩不成方圆,李世民就是要在军中搞出个规矩来。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世民深深知道这一点。
所以,李世民是做尽了收买人心的事情来。
李世民下令,一路之上不准扰民,有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新兵蛋子全部推出去斩了,这样一来,李世民他们在沿途的名声是好的不得了,一个个都说这是仁义之师。
经过沿途的奔波和整治之后,李世民两兄弟已经是把这支新军训练的服服帖帖的,已经是有如自己的手臂一样,指哪打哪。
终于到了西河郡城下。
李世民想来个先礼后兵,因为李渊在他们兄弟出发之前已经交代过了,这一仗很重要,是他们起事以来的第一仗,能不能进入关中,能不能从关中夺了天下,都在这一仗,所以说,能够安抚的话,那就尽量安抚,能够招安的话那就尽量招安。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李世民先递给郡丞高德儒一封劝降书。
劝降书里李世民带领的太原大军自然是成了正义的化身了,很可惜,高德儒老眼昏花,看不清,他左看右看就是没有看出来李世民他们父子兄弟哪里正义了,所以,他没答应。
站在城门之上,高德儒当着李世民兄弟的面,把李渊那个老不羞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下子就激怒李世民了。
李世民自然就和高德儒对骂了起来。
李世民骂高德儒是j佞国贼加鸟人!
这下子是骂到高德儒的的痛处了。
高德儒,本来只是个在京城当差的小官,每天吃了没事做就到处闲逛,遛狗养鸟混一天是一天,可是就在这么一天,两只养在西苑的孔雀,出门看亲戚,悄悄的飞了出去,一直飞到朝堂的前面,正巧被闲逛中的高德儒和部下看见了。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高德儒却是拿来大做文章,进行大肆炒作,大喊这是彩鸾来朝,国之祥瑞。
这其实也就是高德儒随口那么一说而已,也许是喝了点小酒,微微醉了,所以胡说八道。
也不知道高德儒得罪了哪个王八蛋,竟然在杨广的面前打小报告!
那个打小报告的人自然明白那不是什么祥瑞了,他这是要害死高德儒啊!
高德儒听说了这事之后是茶饭不思啊。
终于,杨广召见高德儒。
高德儒兢兢战战见驾去了。
杨广问:“这鸾鸟,长的啥模样?连朕都没看到,你怎么就断定是彩鸾来朝?”
高德儒一看反正逃不过一死,不如赌一把,于是便开始胡吹了:“皇上,臣看到这鸟儿啊,五彩斑斓,周身啊,彩色的羽毛,金光闪闪的,还有百鸟云集,一齐唱着动听的歌儿呢,隐约唱的还是陛下万岁呢!”
听到高德儒这么说,杨广一下子来了兴趣了,笑着问除了你高德儒之后还有没有别人看到啊?
高德儒这下子高兴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情见多了,他知道,杨广既然这么问了自己是绝对死不了了,高德儒厚着脸皮把部下们都交待了出来说:“执勤的卫士,和一旁的太监,十多个人,都看见了,陛下可以召他们查问。”
杨广看到高德儒回答的理直气壮,心中也惊疑不定了,便派人去问那些人,而那些在宫中混的人一个个也是跟人精一样,也知道杨广喜欢这种事情,同时也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是确有其事,确有其事!说的跟真的似的,好象都是给高德儒训练出来的。
大家都这么说,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况且孔雀找亲戚也是一去无回,早飞得无影无踪,想要考证也是无从查起啊。
正好那天杨广心情也不错,就给老高同志升了官,官至朝散大夫,还赐帛百段,其他一起吹水的太监宫女人人都有好处,一个不少,永不落空,这下子真的是皆大欢喜啊。
第二天文武百官就都听说了此事,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高德儒在扯淡,可是大家却是不约而同的选择沉默,只是夸杨广治国有方,这才有祥瑞降临,这下子杨广就更高兴了,特意命人在“彩鸾”停留的朝堂,竟然修了一座仪鸾殿。
这下子高德儒鸟官一名也开始在东都流传了,高德儒一听到鸟官二字便是气的牙痒痒,这时候听到李世民喊自己鸟官,一下子便火了。
火冒三丈的高德儒的胆子一下子肥了起来,喊出自己部将廖元,给了他三千精兵,让他出城把李世民砍了。
廖元兴高采烈地出城了,带着三千兵马直奔李世民他们的大军而来。
李世民见到自己的激将法起作用了,心中也很是高兴。
廖元在大军前面高喊要和李世民单挑。
李世民也是跃跃欲试,可是却被殷开山拦了下来。
殷开山是这次李渊派过来的第一武将,他的话李世民不好不听。
殷开山其实就是西游记里面说的唐三藏的外公了。
殷开山把李世民拦下来了,可是又觉得廖元只是只小鸡仔而已,杀鸡焉用宰牛刀?
所以殷开山把老部下段开山叫了出去。
段开山举起宣花大斧就跟廖元战在了一起,很可惜,廖元不是小鸡仔,廖元是大公鸡!
段开山打不过廖元!
一番打斗之后段开山的斧头都被廖元击脱手了!没有了斧头还怎么开山?开个屁啊!
段开山和廖元的单挑很明显是廖元赢了,李世民在马背之上很是生气,既然单挑输了,那就群殴吧。
李世民大手一挥,后面的新兵蛋子都是兴奋的要死,终于要上战场了,全部都一窝蜂似的上去了,一下子把廖元的三千人马全给包了饺子!
廖元心中悲愤莫名,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拿会公开耍流氓!
不按规矩来这就是耍流氓嘛!
李世民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耍流氓了,他让人把廖元往死里打。
城上的高德儒见到手下第一大将被围住了之后竟然不敢出城营救!
幸亏廖元这支大公鸡实力强悍,带着三千人往死里杀,最后带着几十人杀出了重围逃回了城里。
廖元回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冲上城楼和高德儒吵了一架,如果不是好朋友朱知谨拉住的话,廖元也许就和高德儒打起来了!
高德儒经过这一战之后胆子又变小了,即便是李世民拿着喇叭在下面喊鸟官他也不出城作战了,他保定了主意要死守。
李世民和李建成没想到高德儒竟然还有这等龟缩的功夫,心中都是急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下令攻城。
一时间云梯乱石飞箭到处都是,死尸也是堆积成山,战争的残酷开始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已经两天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是灰头土脸的,对西河郡城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就在这两兄弟都快没耐心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西河郡城里面的百姓暴动了。
高德儒傻眼了,怎么会这样?
因为城里有人在暗地里宣传李家军的好,那些好处和高德儒的坏一对比,大家当然都愿意开门迎接李家军了,尤其是听说李家军来了之后税收可以少一半啊!
高德儒也不是吃素的,他也会杀人。
镇压,狠狠地镇压。
可是现在城里的百姓和城里的兵多少都是沾亲带故的,都不忍心下手啊,就这样,守城的士兵也动摇了。
高德儒很无奈,所以他分兵一半守城,分兵一半去安抚和镇压。
他以为这样就没事了,城里也确实是平静了许多。
可是他却是不知道,如果镇压的不彻底,那么下面迎接的便是更大的暴动!
就在李世民再次攻城的时候,老百姓暴动了。
高德儒这次是下定决心了,他站在城楼之上下令,只要看到暴动的人,那就杀,一个暴动杀一个,一双暴动杀一双,全部暴动那就杀光为止!
城里的士兵都是很为难,好多都是邻居亲戚甚至有的就是自己的亲人,他们自然是下不了手的。
高德儒火了,他要亲自动手。
没想到就在高德儒说要亲自动手的时候,老部下朱知谨站出来了,抽出宝刀说是这点小事部下代劳就是了,怎么还需要您出手呢。
高德儒笑着夸了朱知谨一句,第二句还没有出口呢,他就说不出来了。
因为朱知谨没有给他机会。
朱知谨的刀没有捅进老百姓的胸口,而是贯穿了高德儒的胸口!
高德儒到死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朱知谨杀了高德儒的瞬间,廖元已经带着一队心腹手下把城门给打开了。
李世民见到城门大开之后带着众人蜂拥进城,进城之后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不留余力地大大夸奖了朱知谨和廖元二人,更是许诺要给这二人升官。
廖元二人自然是高兴的要死。
当李世民和李建成把这件事情汇报给还在太原的李渊后,李渊睡觉都会笑醒,平日里更是大喊,说要是用这种速度攻城的话,天下唾手可得啊。
他已经看到了一个光辉的前途!
首战告捷,让李渊充满信心,他下令开仓赈济贫民,如此一来,参军的人,越来越多,络绎不绝。
人数上的积累让李渊加快了步伐,加快了入主关中的步伐。
李渊听从裴矩的话,效仿西汉大权臣霍光,建立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另外,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裴矩为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与其弟弟温大有共掌机密,也就是起草文书,写写稿子,做做秘书工作,武士彟被任命为铠曹,也还是管些后勤的工作,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曌武则天的老爹。
其余人等,都有封官,沿用的仍是隋朝的官制,李渊同志没有时间搞创新啊,他现在忙着打仗呢,他要把关中拿下!
李渊的大将军府下辖三军:左三军由李建成统领,同时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右三军由李世民统领,同时封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剩下的一军,由李元吉统领,留守晋阳。
李渊让小儿子李元吉做了太原郡守,留在自己身边,李渊对自己的小儿子是最没有信心的,知子莫若父,李元吉有几斤几两他是知道的。
李元吉在李渊的看管下根本就没什么大作为,这让李元吉很是怨愤,凭什么啊?凭什么都派出去打仗就留我一个人在家啊?
乱世烽烟十八路 第四百三十三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天下风云出我辈]第四百三十三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
就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攻下西河郡的时候,萧守仁大破李密瓦岗大军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这下子天下了。
首先做出反应便是王世充。
远在江都的王世充手里有兵有将还有一个假皇帝,当真是从来没有这么威风过,他早就想回洛阳了,毕竟,江都比不上洛阳,洛阳才是京师啊,在京师的话,假杨广就能派上更好的用处了!
以前王世充是惧怕李密的瓦岗军,尤其是听说李密瓦岗军已经过百万,那就更害怕了,他在一旁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没想到李密竟然会败的那么快!
王世充出兵了,他要趁机会痛打落水狗!
王世充出兵的对象就是李密!
而李密呢?
李密已经带着残兵败将继续招兵买马,准备东山再起。
李渊父子听说萧守仁已经夺了洛阳的时候心中是一片焦急啊,时间不等人啊,他们要尽快取了关中拿下长安!
李渊的目光放在长安!
只有拿下了长安那才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所以李渊赶紧安排事宜,他要去长安!
李渊秘密召见了裴矩。
李渊对裴矩是半信任状态,毕竟,裴矩的名声现在并不好听,而且李渊也不相信裴矩是完全归顺自己,自己之所以用裴矩,那是因为裴矩的关系路子广,和突厥那边也说得上话!
李渊之所以召见裴矩,就是想要让裴矩去一趟突厥和始毕可汗商量点事。
李渊之所以让裴矩去突厥,名面上说是去借兵借马,其实不然,李渊其实是去牵制刘武周!
就在前几天,李渊收服了一批盗匪,那批盗匪的首领叫郗士陵。
这郗士陵带着三千盗匪来投靠李渊,李渊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的高兴,让李世民去迎接,可是李世民见到那三千盗匪之后差点就破口大骂了,那哪是三千盗匪啊,简直就是三千乞丐!
说是三千乞丐李世民都觉得这是侮辱了乞丐,因为那三千人个个都是衣不遮体,左手拿个破碗,右手柱个拐杖,背上背个凉席,这哪有点盗匪的样子啊!
李世民把情况跟李渊一说,李渊的神情也是非常的奇怪,然后便亲自跑到李世民的帐中,亲自接见那盗匪首领郗士陵,郗士陵没想到自己竟然收到唐国公大将军这等待遇,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李渊。
原来郗士陵是刘武周的老乡!
郗士陵告诉李渊刘武周现在之所以放缓了进攻的步伐,那是因为刘武周在联系突厥方面,刘武周在和始毕可汗做交易所以耽误了!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一惊,狠狠地夸奖了郗士陵一番。
接着李渊还封郗士陵为镇东将军,封为燕郡公,置镇东府,招抚山东郡县,这简直就是千金买马骨的翻版啊!
想郗士陵那样一支乱七八糟的队伍都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好一点的队伍来投靠的话,那还了得?
郗士陵自己都有些后悔了,他真是不敢相信,人生际遇竟然会是这样,如果知道是这样的话,路上就多收一些丐帮弟子了,拉个一两万人完全不是问题嘛,三千人就封燕郡公了,一两万人还不得封宰相?
就在郗士陵坐着宰相梦的时候,李渊千金买马骨的消息不胫而走,当然了,李渊自己派人宣传的可能性很大,反正就是之后投奔李渊的人如那过江之鲤,温大有俩兄弟忙着登记名字都是忙的够呛。
既然已经知道刘武周在和突厥方面联系,李渊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了,自己要是带着大军去长安,而刘武周从突厥借兵借马把自己后花园抄了,那就真的是亏大发了!
李渊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裴矩叫了过来,他让裴矩去突厥借兵借马,也仅仅只是借兵借马,借过来的兵和借过来的马李渊没打算让他们上战场。
李渊只是先下手而已,他借过来了,那就意味着刘武周没得借。
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
裴矩得到李渊的吩咐之后屁颠屁颠就跑突厥去了。
李渊安排好一切之后领着李世民和李建成带着三万精兵再加新投靠过来的盗匪往西京长安而去!
大本营就交给了小儿子李元吉!
兵贵神速,李渊的心现在已经很急了,他听说李密似乎也盯上长安了!
为了抢在李密的前头把长安城拿下,李渊是费尽了心思,他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不眠不休地赶路,终于,三天之后,他们到了贾胡堡。
就在这个时候,接到李元吉传来的消息,说是刘武周要攻打太原要攻打晋阳!
这个消息一传来,李渊慌了。
李渊一慌,军队便停下来了。
李渊带出来的兵都是太原兵,要是太原丢了的话,那么军心也散了,这时候到底是回太原去呢还是继续往长安去呢?
李世民俩兄弟闹着要去长安,可是裴寂等家眷都在太原的大臣则要求回太原。
军中出现了俩个不同的声音。
李渊为难了,好生为难。
就在这个时候,裴矩来信了,信里的内容给李渊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这才下定决心去长安!
裴矩和始毕可汗已经签好了合约,始毕可汗借兵借马给李渊,同时断绝和刘武周方面的来往,李渊入关之后夺了长安城之后,土地归李渊,可是金银财宝啊绫罗绸缎啊都要归始毕可汗!
裴矩含笑答应了,反正是空头支票,开了也就开了!
始毕可汗也不是笨蛋,他派出了自己手下能干的史大奈!
始毕可汗让史大奈带着突厥大军到了太原,然后又到了李渊帐下听命!名为听命实在监督!
这让李渊好生不爽!
就在这个时候,李渊派出去打探消息以及结交朋友的张仁回来了!
回来的不仅仅是张仁还有李密的书信!
没错正是李密的书信!
李渊看完李密的书信之后便召集大家开会!
“你们都看看这是瓦岗的李密写的书信。”李渊把书信递给了李建成,李建成看完之后再递给李世民,一个接一个。
轮了一圈之后书信又到了李渊的手里。
“你们怎么看?”李渊问众人。
这书信里面的意思很简单,咱们都姓李,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呢,现在杨广无道,我们应该联合起来,这样才能把子婴捉住在咸阳,这样才能把纣王逼死在牧野,兄弟我何德何能啊,竟然被推选为盟主,唉,你过来也签个字吧,大家一起共襄盛举啊。
“李密现在已经是被萧守仁打散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了,不用在乎他,不用理会。”李建成第一个开口。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然后抬头对李渊说道:“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稳住李密,李密现在连荥阳都丢了,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这时候难保他不会打长安的主意,他离长安可是比我们都要近啊。”
裴寂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李密现在确实是个不确定的因素,他攻打洛阳是不可能了,萧守仁已经是把洛阳城掌控地牢牢地,他没有机会,可是要打长安的主意吧,他们的人马也不会同意,毕竟,他手下的人都是河南的,要去河北这就不符合下面人的意思,他现在是个不确定的因素。”
李渊点了点头,他很赞同裴寂的说法。
“如此说来,我们该怎么回这一封信呢?”李渊笑着问道。
李渊是肯定不会跑到李密那去签名的,那么冒险的事情他是打死都不会干的。
李世民听了所有人的意见之后在心中已经是有了计较,这时候站出来建议的说道:“大将军,末将觉得我们这时候应该放低姿态,尽量稳住李密同时透入出盟主应该先入洛阳城才名至实归,这样一来便堵住了李密的口,李密也会争一口气把精力都花在洛阳,而顾不得我们这边。”
李渊赞赏地点了点头,李世民的话很有道理。
“嗯,好吧,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做了。”
李世民笑着领命。
散会之后李世民便找到了温大雅,温大雅一直都是李渊的笔杆子,深得李渊的心意,对李渊心思的把握也是极为的出色,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李世民才会找到温大雅,李世民把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又交给了温大雅。
温大雅连夜就研墨挥毫,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的回信,在信中,温大雅用李渊的名义把自己说成是个胸无大志的小混混,说自己在太原起兵,不过是想帮助一下朝廷,渡过难关,并没有别的什么大志向。
并且还说自己胸无大志,最大愿望便是能够在太原看守一下祖业,看着自己家的老宅子,守着几苗薄田,在葡萄架下,抱着小孙子,讲讲狼和小羊的故事,享享天伦之乐,就心满意足了,总而言之,俺对天下绝对没什么野心,至于李密要求自己夺取长安,做出当年刘邦俘虏子婴和武王大败纣王于牧野这样的大事,那是想都不敢去想的,自己在太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力量也不够,只是个叫花子的命,夺取关中,那就更是癞蛤想吃天鹅肉了,至于去当面签合同的事,还是免了的好,反正签与不签,您始终都是俺的老大。
信中更是写道:“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
在信的最后李渊更是委婉地说道洛阳是一国之都,只有取了洛阳那才算是真盟主啊,要不然的话,你现在新败,不能服众啊!
温大雅把信交给李世民看了一遍,李世民看完之后觉得里面的语气和姿态都放的很低,足够迷惑李密那样狂妄自大的人了,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连夜就跑去自己老爹那里交差去了。
开完大会之后李渊的大军也开拔了,意气风发地往霍邑郡开去!
在李渊带兵开往霍邑郡的时候,霍邑城中的宋老生也已经接到代王杨侑的书信了!
虽然李渊是尊代王杨侑为帝,可是小代王根本就不领情!杨侑在长安一封书信让宋老生把李渊抵挡在霍邑郡,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把李渊弄死在那!
宋老生笑眯眯地给杨侑回了信,告诉杨侑放心吧,这李渊翻不起风浪的。
宋老生这么讲是自然是有他的底气的。
因为就在李渊赶到霍邑的时候,遇到了大麻烦!
麻烦有三。
第一便是天天下雨!行军打仗最讨厌的就是下雨了,不仅仅不利于行军,更是把东西都弄湿了,被子铺盖弄湿了还好,粮食弄湿了之后会发芽起霉的!
第二便是李元吉又来信了,说刘武周聚兵太原边上,看起来是要打太原了!这可真的是把李渊急白了头啊。
第三便是粮食没了。
下雨,自然是无法改变,可是大雨不停,道路泥泞不堪,行军也成了大问题,粮草问题,必须要解决的,几万人被困在霍邑郡前,一天要吃掉几万斤粮食,眼看碗里的饭,一天一天的变成稀饭和清水,士兵们也会开始怨声载道,没饭吃,谁还愿意去打什么鸟仗啊?都会咬牙切齿,把破碗一摔,骂骂咧咧的,,饭都没得吃,谁替你卖命啊?况且有些人来参军,为的就是混口饭吃。
李渊急需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命部将沈叔安带着一些老弱的士兵,迅速返回太原,运一个月的粮食来,以防万一,因为这仗,真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沈叔安领命而去。
一连几天,雨仍是哗啦啦的下个不停。
李渊的心情,也是坏到了极点,可是,自己是一军统帅,是不能被情绪左右的,要坚强,一定要坚强!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就看你怎么去面对和克服。
第三个问题,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军心涣散,是肯定要打败仗的,军中谣言四起,竟然还有人说,刘武周已经打进晋阳了。
这时候,没电视、没报纸、没电话,更不用说去哪里上一下网,要获取信息,是很慢的,一有人造谣,就会人心惶惶。
李渊只好又火速派人给正在回转的裴矩送信,让裴矩再使把劲,看看能不能让始毕可汗带些兵马蚤扰一下刘武周,这样一来让刘武周也有所顾忌不敢再那么大胆,让刘武周无心太原。
现在李渊是快要把刘武周恨死了。
刘武周这头老虎,天天窥视着太原,谁能担保他,不给你来个乘虚而入,搞个突然袭击?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咱一家老小,那可都还在晋阳城里的啊!谁不会担忧自己亲人的安危呢?是继续西进,还是退守太原,这是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渊迅速又召集部将开会,会上,大家意见不一,基本上,形成了以裴寂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为代表的两派。
裴寂说道:“隋军宋老生和屈突通据守险要,易守难攻,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得定的,李密虽然答应联合,但他一向鬼点子多,谁能保证他不招呼,给咱们来一下?突厥更是惟利是图、贪利而忘义的小人,刘武周如今又向突厥称臣,他们勾结在一起,情况很不乐观啊!太原是我们起兵的基地,义军的家属,都在那里,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落入刘武周和突厥之手,那如何是好?必定会军心大乱!因此,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只有火速回师,以救根本,再筹划日后的义举。”
裴寂说的句句是实,也没有夸大其辞,因此部将们都是纷纷站起来投赞成票,连声说裴寂裴大人说的在理,其实都是关系自己在太原的家属。
李渊不作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渊是不甘心的,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兵!
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太原,他已经过了半百了,他不能再等了!现在机会难得,错过了就没了!
看到自己父亲砍过来的眼神之后李建成开口了:“刘武周骄傲自满,突厥又不讲信用,他们表面上打哈哈,其实心里面,都在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如果突厥打太原,那为何会舍近求远,不取近在咫尺的马邑?可见刘武周对突厥,也是很有戒心的,所以他未必与突厥真搞在一起,眉来眼去是假,相互利用是真!如今朝廷已派兵拦截我们,如果临阵退却,撤回太原,必然导致混乱,甚至引起全军哗变!到时候,我们进又不是,退又不是,四处都是强大的敌人,腹背受敌的结果,就是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李建成说的句句在理,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完之后又开口道:“害怕被淹死的人,就常常会被水淹死,如果撤回太原,其结果,也就是这个害怕被水淹死的人的可悲下场。”
李渊点了点头表示李建成说的很有道理。
李世民也不甘示弱,补充道:“现在秋粮已熟,小麦、高粱、稻谷和草料,到处都是,还怕没粮草,没饭吃?李密虽说是足智多谋,但现在听说王世充也出兵了,打的就是他,他现在要应付萧守仁和王世充已经是自顾不暇了,他根本就顾不得我们了,宋老生为人轻狂浮躁,一战就可以抓住他!我们本来是兴大义,起义兵,奋不顾身的拯救黎民百姓,就应当先入长安,号令天下!现在只是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要班师,还像什么男子汉,起什么兵,造什么反?恐怕等我们返回晋阳,就要都成落水狗和人人喊打的贼了,那样还有前途吗?命都没了,还打什么天下?”
李世民不愧是有胆识的人,讲得很是在理。
可是李渊还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开口出声表示什么。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是下不了决心。
李世民一下子跪了下去大声喊道:“将军,如果雨停之后我不能将宋老生那老匹夫拿下,末将愿意以死谢罪!”
李世民这已经算是给自己下军令状,同时也是在逼宫了!
李渊冷眼看了李世民一眼,任谁都不喜欢别人逼自己,李渊也不喜欢,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一样。
“都散了吧,裴大人留一下,容我再想想。”李渊淡淡地说道。
焦急的李世民还想再说什么,可是李建成却是拉了拉李世民的衣袖,李世民一看,自己大哥正在给自己打眼色,李世民便不再吭声了,默默地退了出去。
乱世烽烟十八路 第四百三十四章 瓦岗寨中风声紧
[天下风云出我辈]第四百三十四章 瓦岗寨中风声紧
------------
李密虽然狼狈不堪,可还是又重新拉起了队伍,瓦岗寨的盗匪又重新聚集在了一起,他们现在驻扎在黄河边上。
是要讨论何去何从的问题了。
李密准备开大会了。
把所有人都召集了起来,李密要看看大家伙的意见。
“现在的情况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了,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大家都说说看你们自己心中有什么想法。”李密叹了口气之后问道。
房玄藻首先站了出来:“我们现在算是在中原腹地,往北有黎阳,已经在萧守仁的手里,往南有襄阳,还是在萧守仁的手里,往西可以取长安,可是得经过洛阳,绕路的话路程有些远,这也不可取,只有东边,只有向东,取徐圆朗的琅邪和东平等地,扼守山东固守,然后在图谋河北的窦建德。”
旁边的祖君彦点了点头,他也算是听出来了,房玄藻这是在下棋,下的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现在李密的落子等于是在中间,可是现在房玄藻的意思是从边角开始下起,先把边角吃住了,然后再图谋中间,有点子农村包围城市的意思。
这个主意其实是相当好的,可是翟让却是不同意。
“我们身为义军,刚发出盟主令和徐圆朗还有窦建德结盟,这时候趁着他们还没有壮大的时候就攻击他们夺了他们的地盘,似乎不厚道吧?”翟让皱着眉头说道。
李密点了点头,他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太厚道。
房玄藻皱了下眉头然后说道:“争夺天下,哪有厚道可言。”
翟让不说话,可是李密却是摇了摇头然后对房玄藻说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房玄藻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还有便是沿着运河而下,尽取江淮之地,攻打江都,擒住杨广,然后要求划江而治,可以暂保太平,休养生息之后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李密叹了口气,他知道,房玄藻的两条计谋都很好,可是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果然,还没有等翟让和李密说话,翟弘已经是等不及了。
就在房玄藻刚说完的时候翟弘就开口了。
“这他妈什么狗屁主意!在这待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南方?”翟弘高声嚷嚷道。
翟弘虽然鲁莽,可是这次却是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他们都是在河南做盗匪,家乡也是在河南,中国人安土重迁,都不愿意远离家乡,如果说洛阳城打下来了,他们倒是愿意去河南逗留一下,可是洛阳城都没打下来,自己去河南的话真的就怕有去无回啊。
李密见到大家的脸色之后便明白大家都不愿意去河南,苦涩地笑了笑之后便对着房玄藻摇了摇头。
其实李密自己也不想去河南,他现在已经是盗匪反贼中的盟主了,如果自己这时候去河南,岂不是示弱?还不被别人耻笑死?
“算了吧,这件事情大家都再好好考虑考虑,明天再说吧。”李密挥了挥手,他受的内伤还没有好,他要休息了。
翟让带着瓦岗旧部出了门。
“大哥,我们要不回瓦岗寨吧?”翟弘对翟让说道。
翟弘之所以跟着李密混完全是因为李密能够抢到好东西,他能够分到好东西,现在李密已经成了这副样子,抢不到好东西了,翟弘自然也分不到什么好东西了,翟弘不想再跟着李密混下去了,他想回去做他的山大王。
“瓦岗寨早就被萧守仁取了,怎么回去?”翟让看了自己兄弟一眼然后叹了口气。
翟弘也是有些低头丧气。
“那我们怎么办?”翟弘有些苦恼。
“回去睡觉。”翟让懒的理翟弘带着王儒信往自己帐篷里去,翟弘还想跟着进去,可是被翟让狠狠地瞪了一眼,翟弘只好回自己帐篷里来了。
翟弘怎么也没想到在帐篷里等待他的并不是他的小妾,而是一个盗匪!男盗匪!
“你你你想干什么?”翟弘一撩开布帘就被人用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面。
那人穿着一身瓦岗盗匪的衣服。
“翟弘翟当家的,找你做笔买卖,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那人阴沉着脸说道。
翟弘心里已经是把那人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了,但是看到架在自己脖子上面明晃晃的刀刃之后又吞了口口水。
“你你你先把刀放下再说,哪有人把把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谈生意的?”翟弘吱吱唔唔地说道。
那人笑了笑,低声说道:“翟当家的,我绝对有把握在你喊人之前结果了你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