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歃血大隋 > 歃血大隋第108部分阅读

歃血大隋第108部分阅读

    前是在薛世雄的手下。所以他称呼薛万均为薛大哥。

    萧守仁这番话给了杨义臣很大的冲击,他怎么也没想到萧守仁竟然是这么想的,难怪白天的时候皱着眉头呢,原来是在想这个事情!

    “好小子!老夫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可是那东都会出兵吗?已经吃了那么多的败仗,就怕他们已经怕了,樊子盖都病了,那东都现在是越王做主,他还是个没经过世事的大孩子罢了。”杨义臣叹了口气说道。

    萧守仁也是皱起了眉头,这确实是个问题。

    如果东都能够出兵的话,杨玄感的叛军就真的是得完蛋了,再强也抵挡不住五路大军啊!

    “那个穆羽?信得过?”杨义臣突然出声道。

    萧守仁笑了,没想到自己想半天的问题被杨义臣的一个疑问给解答了!

    没错,答案就在穆羽的身上!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五十二章 秃驴出手降虎牢

    更新时间:2011-12-31

    远在辽东的杨广呆呆地看着手中的战报。

    虽然战报的内容不是很多,可是里面透露出来的东西却是狠狠地撞击着杨广的心脏。

    本来接到杨义臣和萧守仁的战报时杨广是很高兴的,可是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已经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了!

    战报中说杨玄感自黎阳起兵后,四方纷起响应,当真是一呼百应啊!

    短短时间部众就达到十几万人,虽然这十几万人并不都是士兵,可是这也是十几万人啊!

    就在杨广围攻辽东的同时,杨玄感已经迅速兵临洛阳城下,对帝国的政治中枢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杨玄感围城不过数日,洛阳城中的贵族和高官子弟竟然有四十多人出城投降,看到这的时候杨广当真是怒了,杨广恨不得现在就回到东都去,亲手砍下这些人的脑袋。

    这也仅仅只是杨广的怒气想法罢了,他的理智告诉自己,即便是平乱了,回去之后也不可能把这些投降的人都杀了,不是他不想杀,而是不能杀。

    为什么不能杀?

    因为这些人都是有功之后,正所谓法不责众,这些人不是少数,而是很多,如果真杀了,朝廷的一大半重臣都会疯了。

    那些投降的人里面都有什么人?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观王杨雄(杨坚族侄)的儿子杨恭道、来护儿的儿子来渊、周罗睺的儿子周仲、虞世基的儿子虞柔、裴蕴的儿子裴爽、郑善果的儿子郑俨等等。

    杨广看一个名字眼睛就跳一下,心脏也是强有力地收缩,更是感觉到手中的战报有千金重。

    杨玄感为了收拢人心,一律对投降的青年才俊委以重任……看着这,杨广的心头不禁掠过一阵强烈的恐惧。这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对于皇权失落的恐惧。

    “来人啊!”杨广大声喊道。

    声音刚落,黄公公立马就已经出现在杨广的面前了。

    黄公公知道这些天杨广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所以很小心地伺候着,现在又听到杨广气急败坏的声音,他更是小心谨慎了。

    “把这份东西抄上几十份,分发给出现在这上面的大人。”杨广把战报的折子扔给了黄公公。

    黄公公赶忙接住,唯唯诺诺退了下去。

    杨广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堵不如疏!

    他知道,裴矩等人现在也许还不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已经向杨玄感举白旗投降了,但是这消息是封不住的,自己不说,杨玄感肯定也会大力宣传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告诉这些人,给这些人敲个警钟,让他们不敢乱动。

    黄公公刚刚退下,萧皇后便出现在杨广的身后。

    “皇后来了,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陛下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了,是斛斯政干的。”

    听到斛斯政这个名字之后杨广豁然转身,把萧皇后都是吓了一跳。

    “是这老匹夫!安敢欺我如此!”很显然,杨广很火大,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萧皇后上前一步,拉着杨广往卧榻处走动,右手在杨广的后辈轻轻拍打。

    杨广胸前起伏不定,胸中的闷气憋得慌,这口闷气难出,只有用血来清洗!

    “陛下息怒,小心别气坏了身子,为什么这么个不相关的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得。”萧皇后小声劝解。

    听到萧皇后的话之后杨广低头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看到那关切的眼神之后杨广笑了。

    虽然笑的有些狰狞,有些苦涩,可是萧皇后却是知道,杨广肯定是想开了,不太气了。

    “陛下打算怎么办?”

    “杨玄感不是断我粮草吗?斛斯政身为兵部侍郎,竟然敢帮那俩个姓杨的放了,那就烹了吧!”杨广的笑容在那烛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阴柔。

    萧皇后的脸色却是丝毫不变,就像是轻风拂过面一般的平常,那样的波澜不惊。

    并不是所有人听到烹人这样的事情都能波澜不惊的,躲在大殿外偷听的小宫女就不行,能在宫中当差这么些年,能够让杨广东征都带在身边,没有点能耐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宫中见多了人情冷暖,可是当她听到杨广说要烹杀斛斯政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定了定神之后小宫女安静地退了下去,无声无息,神不知鬼不觉。

    三炷香的光景不到,外出执行萧皇后任务的禁卫回来了,带回来一个让杨广暴跳如雷的消息。

    斛斯政逃了!逃到高句丽去了!

    逃了!

    竟然逃了,而且还逃到了现在正在敌对的高句丽去了!

    杨广差点就气疯了,当下就下旨要斛斯政满门抄斩。

    萧皇后好不容易把杨广伺候睡下了,这才有时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自从那酷似陈宣华的女子出现之后,杨广已经很少在萧皇后的寝宫休息了,宫中的气氛也是变得相当的诡异。

    甚至有传言说萧皇后已经失宠了,这种传闻更是传到了杨广的耳中。

    也许是为了辟谣,也许是为了安定人心,所以杨广把原本没打算带在身边的萧皇后也带上了,一起东征,而那酷似陈宣华的女子也随驾东征。

    萧皇后回到自己的寝宫之后吩咐宫女去拿些糕点上来。

    小宫女很快就端着好几盘摆放做功都很精美的糕点上来了,萧皇后挥了挥手,把宫女太监都叫了出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在寝宫的暖榻之上。

    有些慵懒地靠在上面,伸出那有如白玉的手臂。

    她没有拿糕点,她端起了装糕点的盘子!

    右手放在盘子的底部轻轻一推,那装满糕点的盘子中央咔嚓一声,竟然开了。

    里面有东西。

    萧皇后的手伸了进去,竟然摸出一张折叠的很好纸条来。

    轻车熟路,可见这种纸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萧皇后的手中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萧皇后传递信息。

    堂堂一国国母,为什么大晚上的瞒着皇帝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这纸条里面究尽写了什么呢?

    纸条摊开来,用手一抖,里面的内容尽收眼底。

    “秃驴出手降虎牢,五龙探爪收洛阳。”

    只有寥寥十四个字。

    可是正是这十四个字,让萧皇后的眉头皱了起来,刚才杨广说要把斛斯政放到大鼎里面烹杀,萧皇后都没有皱眉头,可是当她见到这十四个字之后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

    这十四个字里面究尽有着怎么的奥秘?

    “终于忍不住了吗?这么些年的隐忍,寻找,就找上了杨玄感这么个东西?这样一来可就苦了天下和尚了,呵呵。”想了一会儿之后萧皇后突然间低声笑了起来。

    可见,她已经是想通了许多的事情。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五龙探爪收

    更新时间:2012-01-01

    第三天,也就是大业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深夜,二更时分,远在辽东的东征大军的所有将领被秘密召至天子御帐中,准备接受最新的指令。杨广反剪着双手背对众将领。

    众将领都是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口,一个个老实地跟小羊羔一般。

    在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众将看见脸色阴沉的杨广缓缓转过身来,艰难地从嘴里吐出了两个字:班……师。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了!

    虽然身在辽东,可是大家的心思全部都回到东都去了,这下子听到杨广说班师回朝,这简直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只有那些自己的宝贝儿子投降了的大臣,这会儿心中全部都是叫苦不迭,不回去还好,这要是回去了,杨玄感败了之后,自己的宝贝儿子可不可以保住性命还是俩说呢!

    令行禁止,杨广的命令一下,那就是圣旨,圣旨一出,那便是不可以反悔的,所有人都出了中军帐,然后各自回营让属下准备回转东都。一场一百万人的大撤退就这样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进行。

    兵贵神速,所以所有人都接到了一个相同的命令:除了随身武器之外,任何人也不准携带任何一件多余的东西。

    悄无声息,全部都收拾妥当了,然后挨个撤退了。

    第二天清晨,当辽东城中的高句丽的斥候蹑手蹑脚地接近隋军营地的时候,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们目瞪口呆。

    静悄悄的隋军大营中空无一人,所有武器、粮草、装备、帐篷、辎重、攻城器械等全都原封不动地堆在那里。

    擦了擦眼睛,再睁开,没错,这是真的!相互煽了俩个耳光,很疼,这不是做梦!

    一夜之间,一百万隋军士兵仿佛就地蒸发,一个也没有剩下。

    这唱的是哪一出?这难道就是中原人常说的兵不厌诈?有埋伏?

    用了好长时间,高句丽人才回过神来,不管怎么说一场灭顶之灾已经和他们擦肩而过。这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这就够了,不需要知道隋军为什么退了,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隋军退了,退了就行了。

    斥候把这天大的好消息汇报回去之后,高句丽军队在城中敲锣打鼓,庆贺他们绝处逢生。不过整个上午他们都还心有余悸,不敢贸然出城,被杨广给打怕了,直到午后才派出更多斥候往各个方向去查看,但仍然担心隋军在使诈。

    两天后,当高句丽军队确定隋军已经撤离,在丞相乙之文德的一再坚持之下,高丽王这才出动骑兵一路尾随,在隋军横渡辽水的时候发动攻击,砍杀了数千隋兵。

    隋军无心恋战。懒得理会后面的追兵,他们得跟杨玄感抢时间。

    他们抛下遭受围攻的殿后部队,头也不回地朝本国边境狂奔而去。没义气的家伙。

    第二次东征高丽就这样无果而终。

    但是杨广别无选择。

    杨义臣给杨广的战报是多天前的事情了,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消息了。

    萧守仁与杨义臣把军中的大将都叫了过来,就是因为这份战报。

    这些消息都是斥候拼着性命打探回来的,自然有它的作用。

    消息不多。

    可是震撼不小。

    虎牢关失守!

    来护儿回转!

    长安出兵!

    杨广率大军回朝!

    一个消息比一个消息让人震撼!

    相比于后面的几个消息来讲,虎牢关失守这个消息更让所有人跌破眼睛。

    来护儿回转,杨广回转,长安出兵,这些都是猜想得到的,这些都是必然的,可是虎牢关失守呢?

    虎牢关可是东都的咽喉之地啊,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自给自足一年是没有问题的,守城的也是老将裴仁基,怎么说失守就失守了呢?

    大家都是不明所以,都是很是疑惑,甚至怀疑斥候是不是喝多了弄了个假消息胡乱戏弄长官。

    “大家对于虎牢关失守有什么看法?”萧守仁是右骁卫大将军,又是这次的主帅,所以是坐在最上首的位置。

    “大帅,这怎么可能,那虎牢关是由裴仁基把守的,那裴仁基是带兵的老将了,最善于守城了,怎么会这么快就把虎牢关丢了,会不会是消息有误?”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立马有人站出来表示怀疑。

    萧守仁抬头一看,原来是帐下的张亮,这张亮生的一个朝天鼻,面相并不是非常的好看,不是那种讨人喜的,从军多年,立下过大小军功无数,可是升迁却是很慢,军中更是有传闻,说这都是因为张亮那朝天鼻的缘故,鼻孔朝天,傲气冲天。

    张亮是粗人,他问出的是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何尝又不是在座的人的想法呢?

    萧守仁皱着眉头装作思考,然后这才把头转过去,看着郭荣。

    “郭将军,你觉得呢?”萧守仁问郭荣。

    郭荣本来是跟在杨广身边的,可是杨义臣却是厚着脸皮向杨广讨人。

    杨义臣和郭荣的感情还好,平时都有往来,年轻时更是一起学过武,可以说是深交了,杨义臣自知身体不行了,所以向杨广讨要郭荣这员猛将过来,帮衬着萧守仁。

    萧守仁也是很听杨义臣的话,从这些日子的交往里面萧守仁也发现了,杨义臣似乎是有意要照顾自己,一路上不仅教自己行军打仗的注意事项,还把大隋军中的人事都做了大概的介绍,更是把自己的几个心腹手下介绍给了自己。

    对于杨义臣这种无缘无故的照顾,萧守仁有些不自然,他甚至觉得这有种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味道。

    虽然这种感觉很不好,可是好处却是很大的。

    郭荣已经习惯了,每当萧守仁有什么难以抉择的问题,或是有什么不方便自己讲出来的话,都是借他的嘴巴讲出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

    郭荣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一把站了起来。

    “大帅,老夫觉得,不管虎牢关有没有失守,都应该再去查探一遍,没有失守,那便好好查查我们这边的斥候,如果失守了,那便好好查查失守的缘故,咱们这边也应该尽快和各路大军联系起来,争取早日把杨玄感拿下。”

    郭荣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大家都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萧守仁笑了笑,很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这个想法他也想到了,但是他的年纪和资历摆在那里,说话的重量根本就没有杨义臣和郭荣那么重,所以也就只好借助于郭荣的嘴巴了。

    “大家觉得郭将军说的怎么样?”萧守仁笑着问大家。

    在座的人都是点头赞同。

    “嗯,那边照着郭将军说的去做吧,尽快联系各路大军,虎牢关就不用联系了,本帅已经证实了,虎牢关已然失守。散了吧。”

    萧守仁看到众人惊讶的表情很是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就在大家都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自己把最准确的消息说出来,身处军中,遥知千里事,听起来总是会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味道,同时也会让人怀疑萧守仁身后是不是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能量。

    能量是有的,但是这股能量是杨广给萧守仁的。

    萧守仁没有傻到把这些秘密都说出来,目的达到了就行了,过犹不及。

    众人都出去了之后只剩下萧守仁和杨义臣。

    “太仆,在和其他大军联系上之前,我们应当如何?”萧守仁问杨义臣。

    杨义臣苦笑了一下,萧守仁还是有些嫩啊,为帅者,须能忍。

    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忍得住,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时机,争取一击致命,让敌人一点缓冲的机会都没有。

    “等。”

    杨义臣的回答很短有有力。

    “等?”萧守仁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明白。

    “嗯,等来护儿,等宇文述,等长安的卫文升。”杨义臣说完之后又继续说了一个名字,“等穆羽。”

    这下子萧守仁明白了。

    虎牢关被破了,薛万均的消息迟迟没来,王世充也是迟迟不发兵,真正能用得上的五路大军也就只有这么些了。

    穆羽的事情萧守仁已经稍微向杨义臣介绍了一下,杨义臣也同意了萧守仁的计划。

    所以,穆羽已经去找穆义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无题

    更新时间:2012-01-02

    杨玄感的叛军已经发展到快五万余名士兵了。

    这样的速度是惊人的,这才多久的功夫啊?竟然已经是有了五万人,要是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等到杨广回转,杨玄感的叛军该有多少啊?

    难以想象!

    杨玄感分兵五千把守慈道,五千人把守伊阙道,派韩世率三千人包围荥阳,派顾觉率五千人攻取虎牢,虎牢隋军投降,杨玄感任命顾觉为郑州刺史,镇守虎牢。

    战争暂时进入了僵持的阶段。

    这中暂时的僵持很快就要被打破了,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那五路大军!

    众多的消息随着出出进进的斥候传了回来,杨玄感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李密脸上难看,可是心中却是很高兴。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证明了自己先前说的是多么的正确,同时也证明杨玄感是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杨玄感和李密之间出现了隔阂,甚至可以说是分裂!

    促成这种局面的正是李密那取天下的三计!

    当初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三计,上策中策下策,杨玄感这个人才听完李密的三策之后直接就决定用下策。

    杨玄感这么做把李密气地差点就吐血了,俩人是至交好友,李密做的一切都是从杨玄感的好出发,没想到自己做好事,可是人家却是不领情!

    这下策便是取东都洛阳!

    按照李密的下策,取东都那是要雷厉风行的,这下策的关键就在一个字,快!

    就在一个快字上面,可是杨玄感偏偏就没有在意这个快字,所有有了今天僵持的局面!

    现在的杨玄感当然明白自己做出的决定是有多么的愚蠢,正是因为他明白,所以他现在有些怕见到李密。

    他怕李密的眼神,那种眼神似乎就是在讥笑他,这让他很不舒服。

    现在的杨玄感能不和李密相见,那便是不见,反正他已经有了新的谋士了。

    那谋士不是别人,正是那韦福嗣。

    韦福嗣也许并不是什么名人,可是他老子却是隋朝的大名人啊,先帝还在的时候的大名人啊。

    韦福嗣是韦世康的次子,因为他父亲韦世康的名声,被杨广封为内史舍人,这次更是在东都领兵。

    韦世康的名声非常的好,一官难辞说的就是他了,先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很会做人,他为人很低调,生活节俭,谦虚待人,不慕权贵,又善于成|人之美,别人做了好事,他就大力宣传,好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别人有过失,他妥善遮掩,不肯随便议论,以别人的过失成就自己的名望。

    担任吏部尚书时,有选拔贤能的职责,他处事公道,不肯私下接受别人的请托,提拔的官员,都是德才兼备的,深受大家的赞许。

    母亲去世后,韦世康辞官守孝。但是先帝没等他守孝期满,就命他上任。韦世康再三推辞,先帝也不肯答应,只好继续做吏部尚书。

    后来,韦世宽又做了几任地方官,回朝后,仍然担任吏部尚书。

    但韦世康实在是想退休了,一次,在先帝的酒宴上,韦世康正式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说我老了,想退休;先帝说,你就是躺着,也得替我再干几年。

    当时天下共设四处总管,并州总管是汉王杨谅,益州总管是蜀王杨秀,扬州总管是晋王杨广,全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儿子,只有荆州总管,任命了异姓的韦世康。从这也看的出来,当时的额韦世康是多么地受先帝杨坚宠幸。就是因为这样的宠幸,所以韦世康一直在荆州干到死。

    韦世康死后朝中有传闻,说韦世康之所以多次辞官,一方面是性格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宇文氏的女婿,与前朝关系密切,担心受到诛杀。

    这第二点的传闻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只要是稍微聪明的人都看的出来,韦世康受到杨坚的眷顾已经是非常之非常了,怎么可能还担心因为前朝驸马的身份而遭到诛杀呢?

    韦福嗣在东都跟随卫玄出战杨玄感的叛军,败于城北,被杨玄感抓住了,当得知韦福嗣的身份之后杨玄感是大喜过望啊,虽然韦世康已经死了,可是名声还在啊,如果像韦世康这样的名流,这样在民间有着极大威望,有着极好名声的人的儿子都支持自己,那么可想而知,可你的那个有更多的人来投靠自己啊!

    一番接触之后杨玄感是大喜过望,他发现这韦福嗣不是寻常人,一番交谈之后他发现韦福嗣谈吐清晰,有条理,看事情也是很透彻,经常有发人深思的谈论,这让杨玄感大喜望外,这简直就是第二个李密啊!

    而那韦福嗣呢?

    韦福嗣只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他一直都想找机会逃回东都,只不过杨玄感军中的防守太过严密了,根本就找不到机会逃走。

    想要逃走,那便只有找机会,那便只有让杨玄感等人对自己放松警惕,那便只有先帮杨玄感做些事情。

    韦福嗣主动提出来帮杨玄感写征讨东都的檄文。

    这让杨玄感是喜出望外啊,没想到收服韦福嗣竟然是如此的轻松,甚至于计划之中的美人计都不用用了,韦福嗣是不知道杨玄感还有这一招啊,要是知道的话估计他也会很不情愿地扭捏一阵子的。

    虽然李密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不对劲,可是这时候的杨玄感已经不太信任他了,他已经是说不上什么话了。

    甚至于见杨玄感一面都是有些困难了,单独讲话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不过今晚李密倒是可以见到杨玄感这个大忙人了。

    因为今晚上杨玄感设宴招待众部下。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昨天军中新来了一个人,这人的身份还不一般。

    若要问是谁,那便是右武候大将军李子雄!

    李子雄原为天子十六禁军第六军的大将军,因为被指控有罪免除官职,杨广责令其以平民的身份在来护儿的大营效力。

    李子雄与杨玄感私交甚笃,关系好的不得了,至于有多么的不得了呢?交好到连杨广都知道他俩穿一条裤子!可见,杨玄感和李子雄这对哥们在京中的的确确是有着莫大名声的,竟然传到杨广的耳朵里去了。

    本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原则,杨广对李子雄自然不是那么的放心了,自己刚刚惩罚李子雄,这时候杨玄感反了,李子雄即便是不直接出手帮杨玄感估计也会间接帮上一帮的,所以就派使节捉拿李子雄。

    能当上杨广的禁卫大将军的李子雄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手上的功夫也是非常的了得,找了个机会杀了使节逃了出来,一路跑回洛阳边上,直接就进了杨玄感的大营,自此就算彻底跟杨玄感穿一条裤子了。

    杨玄感对于李子雄的加入那是相当的高兴啊,人家李子雄从辽东马不停蹄地跑过来投靠自己,自己不仅得到了一员猛将,更是获得了偌大的名声,这似乎也证明自己是正义之师啊,心中高兴异常,所以就有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欢迎宴会。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五十五章 醉语道破称帝心

    更新时间:2012-01-05

    “来、来、来,大家齐举杯,为李将军弃暗投明这份大义干一杯!”杨玄感笑着举起了酒筹,一饮而尽。

    “敬李将军!”有了杨玄感带头之后大家都齐身给李子雄敬酒。

    李子雄微笑着一一应对自如。

    觥筹交错,莺歌燕舞,气氛十分的融洽。

    战事已经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了,可是杨玄感的部下中并没有多少人看清楚了局面。

    杨玄感的部下基本上都是武将出身,书读的不多,顶多也就是有些小聪明,目光却不是很长远,对于天下大势的掌控那就更谈不上了,他们大多只看到了眼前的局势。

    他们只知道他们已经把皇城围住了,他们只知道虎牢关已经被攻破了,他们只知道洛阳城不日即破。

    一种提前的胜利心情悄然占据了这帮丘八的胸腔,原本就已经飘飘然的这帮人在灌了点黄汤之后更是有了羽化登仙的感觉了。

    莺歌燕舞,玉手丰||乳|,一一环绕,让这些军中汉子一个个都丑态尽出。

    杨玄感也有些醉了。

    李密叹了口气,有些无奈,有些心痛,怎么就成了今日这般局面呢?

    李子雄步履踉跄,端着酒就冲着杨玄感的桌案去了。

    “楚公,楚公。”李子雄对着昔日的好友杨玄感嘟囔着。

    杨玄感下了虎牢关之后自称楚王,自比西楚霸王项羽,岂不知项羽是没有王天下的。

    “咦?子雄老弟啊,今日的宴会可还满意?”杨玄感睁开朦脓的醉眼,看了一眼李子雄,然后微闭这眼睛笑问道。

    李子雄一个趔趄,一把就坐在了地上,他是真醉了。

    “楚公待我如国士,子雄自当以国士报之。”

    李子雄的声音时高时低,杨玄感还真没听清楚李子雄嘀咕着什么,所以把头又凑前了,想要听清楚李子雄讲什么。

    “什么?子雄你讲什么?”

    杨玄感的声音有些大,已经盖过了场中的歌舞觥筹交错声了。

    众人都是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搂着羽裳微露的歌姬看向杨玄感与李子雄的方向。

    坐在地上的李子雄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场中已经发生变化的气氛。

    “楚公胜利在望,何不登高加冠,掌八荒问九鼎,做天下共主呢?”李子雄的声音不是很大,可是也已经足够让场中的众人都听的清清楚楚了。

    杨玄感的酒醒了。

    读过几年书的武将醒了。

    李密站起来了。

    李子雄的话比天底下最好的醒酒茶还管用。

    李子雄这是要杨玄感做皇帝啊!

    皇帝!

    杨玄感梦寐以求的身份,如今被李子雄一口道破,心中努力掩饰的东西一下子全部都涌现出来了。

    那颤抖的双手已经出卖了杨玄感的内心,这已经是最好的暗示了,杨玄感心动了。

    大家都明白杨玄感是冲着皇位去的,只是谁也没有想过在这个时候称帝,因为杨广还活着!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与一母。

    江山不是背背山,杨广与杨玄感又都是纯爷们,所以说,只要杨广一日还健在,那么杨玄感称帝就很难被人承认!

    李子雄大胆的言论把杨玄感的小心肝都搅动了。

    杨广是无道昏君,无道昏君如何让天下臣服,天下人都不承认你是皇帝了,那么凭什么我就不能称帝呢?

    “子雄起来讲话。”杨玄感挥了挥手,身边的舞姬立马上前把坐倒在地的李子雄给扶了起来。

    场中的武将都聚集了过来,明白的,不明白的,都心情激动。

    是啊,如果现在杨玄感称帝了,那么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大封功臣!

    自古以来从龙之功便是天大的功劳,有着这份功劳,子孙好几辈都吃喝不愁了啊。

    杨玄感看了一眼四周围过来的部下,从他们那些闪着光彩的眼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思了。

    这是顺应人心的啊!

    杨玄感手中的酒爵紧了紧,心中已然是下了决心了。

    “李子雄!你说的什么胡话!”一个声音从外围大喊了一声。

    这无疑是一声惊雷,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所有人都看出来杨玄感动心了,都在等杨玄感一声令下呢,一声令下,黄袍加身,没想到这时候竟然有人大声喧闹。

    被人也许没听出来,但是杨玄感却是听出来了,说话的是李密。

    “玄邃,你有意见?”杨玄感有些不高兴。声音也有些低沉。

    众人也明白过来了,原来是李密。

    “杨公,天下未定,皇城未克,此时称帝,为时过早啊。”李密挤开前面的人然后来到杨玄感的面前,苦苦劝道。

    已经站起来的李子雄很不高兴,杨玄感都已经被自己说动了,所有人都支持自己的建议,李密这时候反对,明显就是插一杆子,这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啊。

    别人不给我脸,那么我也不必替别人遮掩了。

    本着这样的想法,李子雄雄起了。

    “李密!你什么意思,什么时机未到?虎牢关已然得手,洛阳城不日即克,京中家眷妇孺皆在掌握,何愁天下不定?你莫要胡说八道威吓大家。”李子雄言辞犀利,字字铿锵。

    李密双眼冒火地盯了李子雄一眼。

    李密心中暗急,可是有些话现在是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的。

    “李子雄,你别无理取闹,杨公还请三思啊。”

    杨玄感没有说话,这也等于是默许了李子雄纠缠了。

    李子雄看了杨玄感一眼,看到杨玄感并没有开口的意思,他知道,杨玄感在等,等一个争辩的结果。

    “李密,你不就是嫉妒在座的各位功劳比你大吗?你不就是气愤楚公当初没有听从你那上策与中策吗?你不就是怕楚公以下策取了天下证明你眼光短浅吗?何必如此?”李子雄的话是越来越刻薄了。

    李密全身发抖,他没想到李子雄竟然说出这样的胡话出来。

    可是自己心中的担心能说出来吗?

    当然不能,李密的眼光放的很远,眼前的局势已经是十分的不利了,如果这时候杨玄感还称帝还要大封朝臣,那么大家的进取心还有吗?

    这样的话在这样的场合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李密心中那个苦啊。

    “杨公,三思啊。”李密有些无奈地劝道。

    杨玄感深深地看了李密一眼,眼角更是瞄了一眼左手边的那个黑色长衫男子。

    那不是别人,正是杨玄感视作左臂右膀的韦福嗣。

    韦福嗣听到李子雄劝杨玄感称帝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心中早就把李子雄的祖宗八辈骂了个遍,把李子雄八辈的母系都问候了个遍,直到李密站出来韦福嗣的心情才好点。

    这是为什么呢?韦福嗣这时候为什么会恨上李子雄了呢?难道他和李密一样,是为了杨玄感着想?

    当然不是!

    韦福嗣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个从小就被灌注忠君爱国思想的腐生。

    在韦福嗣的心目中,即便君王再怎么不对,做臣子的也必须乖乖听话,因为,君权神授,君要臣死臣便不得不死!

    所以说,此时此刻的韦福嗣当真是身在叛营心在东都。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回东都,也一直在找寻逃出去的机会,可惜,机会不像雨点,并没有像箭雨一般往他身上招呼。

    自从韦福嗣来到杨玄感的军营之后并没有给杨玄感出过一丝一毫有用的主意,就算是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他也是模棱两可,模糊过关。

    当他听到李子雄要杨玄感称帝的时候他简直就气疯了,胸腔中的怒气一下子就炸开来了,如果说他胸腹中有炸药的话,此刻已然是炸翻天了。

    就在韦福嗣要开声反对的时候,李密早一步出声了,这让韦福嗣稍微好过了一点,有点子吾道不孤的感觉。

    平日里李密和韦福嗣是不对点的,那是相当的不对点,互相看不顺眼。

    俩人碰见了也是眼神的碰触,如果听到对方对自己说话,甚至会生出洗一遍耳朵的冲动来。

    韦福嗣看着上前对杨玄感进谏的李密,突然间觉得这反贼谋士也不是那么的可恶,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可爱的地方,这一瞬间,顺眼多了。

    杨玄感有些犹豫,李密的聪明是出了名的,他既然阻止,那肯定有他的理由。

    正因为犹豫不决,所以他又看了一眼另一个聪明人韦福嗣。

    韦福嗣感受到杨玄感殷切的眼神之后终于开口了。

    他心中的信仰一直在告诉他自己,一定要阻止杨玄感称帝这大逆不道的动作。

    “韦大人,你觉得呢?”杨玄感看到韦福嗣似乎有话要说,所以主动开口问了一句。

    所有人的眼神都看向了韦福嗣。

    之所以都看向了韦福嗣那是因为现在韦福嗣在杨玄感心中的份量很重!

    这是众所周知的!

    自从韦福嗣替杨玄感写了一篇讨伐檄文之后,杨玄感就很不吝啬地多次当众表达出自己喜爱韦福嗣非凡的文采。

    韦福嗣心里那个苦啊,这哪是自己希望的啊。

    杨玄感羞于见李密,搞的连讨伐洛阳的檄文都没人写,手底下都是些粗人,不会写,韦福嗣来了之后就好办了,杨玄感把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韦福嗣。

    韦福嗣不好拒绝啊,这是自己诈降之后接到的第一件差事,自己文采斐然的事情又是天下皆知的,自然不好说自己不会写啊。

    最后想想大丈夫能屈能伸,还是写了,没想到自己随手一篇文章竟然取得了杨玄感超乎寻常的信任,引为谋士,?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