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歃血大隋 > 歃血大隋第97部分阅读

歃血大隋第97部分阅读

    。

    分出三到四个人分散开来给所有的探子传递消息告诉他们计划已经结束,叫他们都隐藏起来。

    其余的人都是快马加鞭拼命赶路。

    萧守仁的推测是正确的,王伯当等人过来之后青竹帮的人就全部过来向柴三禀报情况了,异口同声都说没有见到什么可疑的人过来。

    就在王伯当等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从小树林里出来了,他的出场方式太独特了,简直就是让人难以忘怀。

    人还有出来声音就先出来了,把先声夺人这个成语用在这其实也挺形象的,一阵问候某人祖上好几辈的国骂之后这男人终于是闪亮登场了。

    上身和下身都是赤裸着的,中间用一些湿漉漉的破衣服裹着,出来的时候是步履慌张的出来,双手还在拉着那快要掉下来的破衣服呢。

    “是哪个混账家伙,是哪个缺德鬼,他妈的!几两破银子就把老子的衣服给剥了去。”骂完之后他发现这边竟然是有着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

    王伯当盯着那围在那男人胯间的青色衣服看了看之后脸上一下子就浮现出笑容来了,从怀中摸了一张一百两面值的银票笑眯眯地朝着那位仁兄过去了。

    (既然已经邪恶了,那么就继续吧,那一堆肥肉站在风中发抖的形象成了标题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二十八章 化整为零脱追踪

    更新时间:2011-10-19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王伯当用金钱攻势一下子就攻破了那倒霉男子的嘴巴,那汉子盯着那张面额巨大的银票倒豆子似的把自己的悲惨遭遇讲述出来。

    说完之后抓起银票就赶紧开溜了。

    这一百两还是花的挺值的,因为就在这男子走了之后青竹帮留在这的一个机灵探子赶忙跑到了柴三的身边,耳语了几句之后柴三脸色潮红,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柴帮主,怎么了?”王伯当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里面肯定是有名堂了。

    本来柴三不想说的,抖了抖身上湿漉漉的衣服之后看了王伯当一眼,对上王伯当的眼睛之后柴三竟然是看到了杀意!

    没错,就是杀意!

    柴三看出来了,如果自己这时候打算隐藏什么的话肯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而且那个做官的和醉鬼渔民撞在一起的场面是很多人都见到了的,即便是自己不说王伯当也是查的出来的。

    “呵呵,天意啊,王大人,在下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向您汇报啊。”虽然王伯当没有做官,但是杨玄感反了之后王伯当能不做官吗?柴三称呼王伯当王大人只不过是提前了一阵子罢了。

    王伯当眼眸深处的那丝杀意一下子就隐下去了。

    “哦?”王伯当脸上平平淡淡,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柴三几步之后就到了王伯当的身边,在王伯当的耳边耳语了一阵子。

    “你刚才说做官的那人拿着包袱?”王伯当皱着眉头问道。

    柴三点了点头,他手下的小弟就是这么说的啊,这有什么不对吗?

    “几个包袱?”王伯当继续问道。

    听到王伯当的话之后柴三有些无语了,包袱的问题也问的这么的仔细,有必要?

    虽然柴三是万般的不愿意,可是他还是摇了摇头之后又把刚才在他耳边耳语的下属拉了过来,低声问了句几个包袱。

    那个左手拿着个破碗右手一根破竹子的下属皱着眉头搔了搔头,想了想之后才疑惑地伸出两根手指头。

    王伯当在一旁看到那两根手指之后心中已然是有底了。

    两两一结合之后王伯当已经是猜出了事情的部分了,不知道那个当官的是哪个,不知道是谁派过来的人。

    “卓门主,柴帮主,过来一旁说话。”王伯当把卓不凡和柴三叫了过来,避开苏威这群人的耳目。

    卓不凡和柴三听到王伯当的话之后很听话地过去了,三个人在一旁窃窃私语了一阵子之后就分开了,各自带着自己手下的人离开了。

    这三拨人离开的方向都不一样!

    苏威刚才一直在旁边注意着王伯当等人的动静,刚才那个瑟瑟发抖的男人从树林中钻出来他也是看出不对劲了,也是想到了许多事情,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渡头发生的事情,所以一时间还闹不清楚萧守仁跑哪去了。

    闹不明白不要紧,看王伯当的样子就知道王伯当肯定是看出点什么东西来了,他一定是知道那个拿走万归藏的人往哪跑了,只要跟着王伯当就可以找到那个人。

    王伯当怎么可能不知道苏威打的算盘呢。

    也正是因为知道苏威还有别的江湖老狐狸的想法,所以王伯当和卓不凡还有柴三分开走,约定把自己身后的尾巴甩掉了之后在同一个地方汇合,然后一起追赶那伙盗走万归藏的人。

    苏威望着三路绝尘而去的人马呆住了,所有人都呆住了,谁都没有想到王伯当在这个时候还来了这么一手。

    追谁好呢?

    苏威身边的司马无双有气无力地拉了拉他身前的殷彩凤。

    司马无双心中那个凄凉啊,自己堂堂一代高手居然中毒了,中的还是那种江湖上下三滥的毒药,软筋散。

    这会儿的司马无双全身无力,能站着也是勉强而已。

    殷彩凤回头看了司马堂主一眼,不知道为什么他拉自己的衣角,难道有什么事情要说。

    见到殷彩凤回头看到了自己,司马无双赶紧抬起自己身上已经好很多的右手,指了指前面的苏威,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看到司马无双那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殷彩凤点了点头。

    苏威被殷彩凤拉过来之后看着司马无双看看他有什么要说的。

    “司马堂主,怎么了?”

    司马无双努力张嘴,可是张了张之后还是说不出话来,软筋散的药效还没有完全过去啊。

    虽然说不出话,可是他还是能动那么一两下的,司马无双抬起那只有气无力的右手,指了指王伯当他们远去的方向。

    苏威看出来了,司马无双这是看出了什么东西啊。

    “谁有软筋散的解药?各位江湖武林的朋友,谁又软筋散的解药?”苏威大声问四周的人。

    四周的人都是摇了摇头,一般这样子的解药只有随身携带软筋散的人才会有,如果谁拿出来岂不是说明自己也是经常带着软筋散的人?

    “老夫这倒是有,给!”郭绝拨开众人之后把一个小瓷瓶递了过来。

    苏威抱拳称谢了之后顺手把解药接过来,然后赶紧给司马无双服下那瓷瓶中的解药。

    谁也没有去向为什么郭绝身上竟然有软筋散的解药,因为对方的名头太大了,你就算是感到奇怪你也不敢问啊。

    “咳、咳、咳、、、”连咳了好几声之后司马无双便是咳出了好几口浓痰,然后气色也是好了很多了。

    “将军,他们现在虽然分开了,可是肯定还是要汇合的啊,只要抓住一路就可以了,盯紧了就可以了。”司马无双咳完了之后便是对着苏威讲道。

    一下子就把犹豫不决的苏威给说醒悟了,对啊,殊途同归啊!

    这话不仅仅是苏威和殷彩凤听见了,献殷情的郭绝也是露出了笑容,很明显,他是人老耳朵不老啊。

    苏威听到这话之后递给司马无双一个奖励的眼神,然后便是赶紧飞身上马朝着王伯当消失的方向追了上去,身后更是跟着一大堆的人马。

    萧守仁的推测没错,果真是如他说的那样,全都追来了。

    虽然他猜到了是这个结果,可是一点都不慌张,因为他已经是想好了对策了,胸有成竹有什么好怕的呢?

    一行人快马加鞭在日落的时候总算是进城了,只是一座小城而已。

    找了客栈住下之后吩咐小二哥把马匹伺候好了,一行人就此歇息了,完全不顾后面的追兵。

    萧守仁是舒坦了,可是罗士信就睡不安稳了,大半夜地实在是睡不着,想一想背后的追兵心中就不舒服,就感觉身下的床长出尖刺来了似的。

    终于,罗士信还是敲响了萧守仁的门。

    萧守仁算准了罗士信会过来的,白天的话还没有说完呢,罗士信能够忍得住才怪呢。

    “士信有事?这么晚了还过来。”萧守仁是和衣而睡的,一听到敲门声之后就起来开门了。

    罗士信看着穿戴整齐的萧守仁戏谑地笑了笑,看来睡不安稳的不是自己一个人啊。

    “守仁,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啊?王伯当他们可是都从后面追来了啊。”罗士信推门进去了,像此间主人一般坐在了桌子旁边,拿了俩个杯具倒了两杯茶。

    萧守仁无奈地把门关上,然后在罗士信的身边坐了下来。

    “白天确实是没有什么想法,现在倒是有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讲出来,士信你看看行不行得通。”萧守仁笑着端起桌上的茶杯说道。

    罗士信并没有揭开萧守仁话中的漏洞,只是点了点头,示意让萧守仁讲出来,看看是什么计划。

    “咱们人数太多了,目标太大了,这样很难回到将军那。”萧守仁叹了口气说道。

    罗士信听到这话之后也是皱起了眉头,萧守仁说的话没错,几天晚上他们进城的时候就已经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了,只要王伯当他们追到这来了随便问上一两句就可以问出他们的行踪来。

    “那该怎么办?”

    “所以我想把我们都打散了。”

    “化整为零?”罗士信惊诧地问道,他在张须陀身边呆了好多年了,一些军事上的谋略也是知道的,这时候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一下子就脱口而出。

    萧守仁知道罗士信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这才通俗地说把全部人马打散,并没有说什么化整为零,没想到罗士信一听就明白了。

    “没错,就是化整为零,士信觉得怎么样?”萧守仁笑着问道。

    罗士信满脸的佩服,点了点头之后用右手端起那装满了茶水的茶杯举起伸过去碰了一下萧守仁的茶杯。

    萧守仁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士信,这还不够,我还有个想法,不知道你同不同意。”萧守仁有些为难地说道。

    罗士信听到这话这话之后楞了一下,不知道萧守仁接下来要说什么。

    “怎么了?有什么就说啊,咱们现在什么交情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罗士信用手碰了一下萧守仁。

    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指了指已经放在衣架上面的破烂衣服。

    那衣服看起来就像是一团破布,那不是别的,正是萧守仁花了好几两银子从那个倒霉渔民那“买”来的衣服,此刻正安安静静地挂在那衣架上面呢。

    “士信,我觉得怎么可以稍微利用一下那衣服。”

    “嗯?你这话什么意思?”罗士信还不是很明白萧守仁话中的含义。

    “除了王伯当之外没有人见过咱们俩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追上来,完全是因为那身破衣服还有大队的人马而已。”

    “那又怎样?”罗士信已经是隐约猜到了萧守仁的想法了,所以继续问了下去。

    “化整为零,两人一组,每一组都穿一身渔民的破烂衣服,分开走。”萧守仁看了罗士信一眼之后继续说道。

    “不行,绝对不行,这样一来只要被他们抓住了发现抓错了人肯定是会杀了的,我不能害了他们。”罗士信听完之后一口气就回绝了。

    萧守仁也理解这样子就像是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一样,他自己的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但是情况是这个样子,后面扑过来的不是别的,是一群大灰狼啊。

    “士信,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这时候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安危,也不是我们一群人的安危,你是关乎社稷朝廷的安危啊。”萧守仁试着劝说罗士信。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咱们可以化整为零之后慢慢走啊,不着急啊,他们找了一遍没有找到人之后自然也就会放弃了。”罗士信也试着说服萧守仁。

    萧守仁当然也有想过这点了,但是权衡了之后他还是否决了这个主意。

    “不行,我们得赶时间,你可曾想过一件事,你可曾想过杨玄感派王伯当用万归藏真的把所有的武林中人都收服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吗?”萧守仁问罗士信。

    罗士信还真的是没有想过,他只不过是听命行事,他关心的是该怎样把事情完成的漂亮一些,并没有想过那些上面的大人物是怎样想的。

    “嗯?他想要干嘛?”罗士信这下子越是发现事情的不同寻常了。

    “依我猜想,杨玄感的野心不小,早就有传闻他久有反意,上次在河边将军也是有提起过,说是杨玄感最近举动异常,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是想趁着陛下东征的时候造反,到时候这些江湖中的高手就派的上用场了。”萧守仁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然后一口气说完。

    “啊!”罗士信确实是被萧守仁的话惊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不对啊,守仁,你也是军中出来的人,你也应该知道的,一个武林高手在军中杀伤力是很大,可是在千军万马里面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除非是那种绝世高手,那也仅仅只是在大军之中出入无碍罢了。”

    萧守仁听出来了,罗士信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自己话中的含义啊。

    “士信,我没有说他们会被送到军中参军啊。”萧守仁辩解道。

    罗士信听到这话之后本来还想反驳的,可是突然之间想到了别的事情,脸色一下子就全了,惨白惨白的。

    “你是说?”罗士信对于自己心中的猜想还有些不确定。

    “唉,看来士信你也猜到了了,没错,我估计杨玄感把这些人收服了之后就是要把他们的力量发挥地淋漓尽致,天剑门的人也许是用来参军,青竹帮的人遍布天下,可以用来充作耳目,这是全天下最好的消息获取途径了,什么都能知道,身居家中,运筹帷幄千里之外也不是什么难事,那百花会可以用美色拉拢朝廷的官员,甚至安插进官员的家中,更可以配合刺客堂的行动。”萧守仁一口气把事情都慢慢道来。

    罗士信也听出来了,虽然萧守仁没有说刺客堂可以干嘛,可是猜也猜出来了。

    “刺客堂可以刺杀京中的大臣,可以刺杀战场上的将军,甚至可以对陛下不利。对吗?”罗士信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问了出来。

    萧守仁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这应该就是杨玄感的意图了。

    虽然萧守仁没有说话,但是那无言的点头却是已经表达出了他心中的想法,罗士信看到之后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如果说朝中的大臣和战场上的将军还有守城的将军都是刺杀了,那么这大隋的江山将士一番怎样的模样?

    肯定得天下大乱啊,杨玄感掌握了天下第一大帮青竹帮,那么他就已经是掌握了天下的信息,在将来的造反事业中肯定是前途一片光明啊。

    “士信,现在你该知道这万归藏是件不能拖的东西了吧?再拖下去那么就会被杨玄感他们取的先机,我们只有早一步把万归藏交给朝廷或是将军,这样才能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萧守仁看着罗士信说道。

    罗士信的心思也开始动摇了,为了这么一两条甚至是三四条人命耽误了时间,值得吗?

    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价值的秤杆,只是自己定义那些东西的砝码不一样重罢了。

    罗士信心中的天枰一直摇摆不定。

    “士信,要是此刻是张将军在这,你说他会怎样抉择?”萧守仁看到罗士信脸上痛苦的神情,就知道罗士信是放不下啊,他还是在犹豫啊,萧守仁不得不再下了剂猛药。

    果然,罗士信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猛地醒悟过来,张须陀一身为国,总是想着怎么保住杨家的江山,这会儿如果他遇到这样的事情,那么他肯定是会把选择江山的,尽管这选择很难。

    “守仁,听你的,就按你说的办吧。”罗士信有些落寞地说道,他觉得似乎是自己杀死了自己身边的属下。

    萧守仁完全能够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他没有多说,拍了拍罗士信的肩膀之后继续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说完之后两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天还没亮萧守仁和罗士信就已经是化妆离开了,他们该交代的都交代好了,大家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最后他们还是修改了一下计划,只要把王伯当等人的注意力顺利引开之后就可以了,大家都可以换上自己的衣服,然后隐藏下来就行了,这样一来牺牲的可能性就相当的小了。

    等到萧守仁他们俩出走没多久之后那件客栈一下子就站出十几个渔民来了,一股酸臭的鱼腥味充满了客栈,然后这十几个人各自带着一个人分散着出了城门,消失在这小城中。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古战场边的君臣

    更新时间:2011-10-20

    劲风起白浪,残阳铺红血,到处是一片狼藉,两军交战的痕迹犹在。

    杨广拉了拉衣服的领口,心情大好,对于这次的东征他非常的有信心,虽然这只是一次小胜利,可是从这小胜利里面他已经看到了终极胜利的曙光了。

    上一次杨广率百万大军远征高句丽,更是夸大声势,号称一百三十万人马,可是最终还是大败而回,这让杨广耿耿于怀,憋着这口气出不来可不是杨广的性格。

    这年刚过,那洛阳城中的爆竹火药味还没有散尽,杨广却已经把东征的事情计划好了,一纸文书从御书房传了出来。

    征兵的布告一下子就贴满了中原各城各郡的城门边。

    要征用的都是农村精壮的男丁,也就是说全国上下的田地开始没有男人耕种了,开春之时全部得改种草了。

    大业九年正月初二杨广就下令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前线兵马集中调往商城,做备战状态处理,并诏“征天下兵,募民为骁果,集于涿郡”。

    骁果是什么东西?骁果军者,隶右屯卫,乃上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如今杨广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一批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军。

    大业九年正月二十三,杨广再次宣布大赦天下,同时任命刑部尚书卫文升、民部尚书樊子盖等辅佐皇孙代王杨侑留守长安,拜京兆内史,许以便宜从事。

    又诏恢复去年东征被罚被贬的一些将军的官爵,让他们继续从征将功补过。杨广对再次出征决心很大。

    朝中有劝谏者说东征劳民伤财,国库空虚,不适合东征,杨广想了想之后只说了一句话:“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言词之间恨不得将高句丽一口吞下。

    有着这么一句话之后谁还敢上前触霉头?

    古代敢于死谏的官儿不是很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

    如果你不信,硬是要从那些史书啊什么之类的抽出几个人出来夸他们敢于死谏,那么我也不反驳,因为这只是被特意烘托的效果,也正是如此,所以他们经史留名了。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就像是现代的明星警察一般,总得树立起好的形象,总得给一群人树立一个榜样。

    虽然杨广信志满满,虽然他说要把高句丽一口吞下去,但是高句丽真的好吞吗?满朝大臣经上次溃败均心存疑虑。

    朝中做官的都不是傻子,穷则变,变则通,这个道理他们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总结出来罢了。

    他们虽然摄于杨广的面子不敢阻止东征,可是他们想到了另外的法子。

    他们一起联合起来,一起写了奏折上去,劝杨广不必御驾亲征,派一得力将领指挥即可。

    这个法子确实是可行,为人君者,善于驾驭文臣武将就可以了,不必事事躬亲,可是杨广听了之后大为震怒,吼道:“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

    意思很简单,我上次亲自去了都没有成功地把高句丽这个跳梁小丑揍扁,只是弄了个名义上的胜利,现在如果派别人去的话,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可能呢?

    不得不说杨广的确是很骄傲。

    他骄傲是有骄傲的资本,他的资本是他膨胀的自信心,他这自信心是当年随杨玄感征伐陈国的时候建立起来的,那一站之后他自己觉得为将帅并不是很难,兵多将广自然可以打胜仗的。

    杨广一向自视甚高,听不进任何劝告,他觉得自己上次输在没有立足于真打,这次将毫不手软出击,又何能不胜?

    于是,在大业九年二月二日,这么个特殊的日子里,杨广发兵了,二月二龙抬头,杨广觉得自己这条真龙要抬头了,要把高句丽这么个跳梁小丑弄死了。

    杨广开始率后妃百官和大队人马兼程北上,预计三月中旬渡过辽水,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开始了。

    这一次出兵陆路主力以武王杨芳以及杨义臣为帅,率大军渡鸭绿江直赴平壤。

    水路仍由来护儿率舟师自东莱海路出发合围平壤,杨广率宇文成都在后督战,其余各路分道出击,攻掠高句丽城池。

    不同的是此次“诸将便宜从事”,这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杨广收回了军事进止必须奏报,不许诸将专擅的成命,让各路大军放手狼狠地进攻。

    上一次就是因为每一件事情他都要亲自处理,每一个将军和大帅都无权决定具体的事情,行军的一切事物都要禀报,一来一回耽误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还有一件事情,受到了上次乙之文德事件的影响,杨广又改良了一个地方。

    不再设招降慰抚使而只设监军,给予各路将领自由作战权,因而使某些将军得以发挥所长获得战役胜利。

    杨广这次算是撕开脸面来了,上次还要保持君子之国的面子,所以设置了招降慰抚使,正是因为这什么招降慰抚使,上次乙之文德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过来投降,从容地把隋军的底细摸了个遍,这才导致战争的失利,被乙之文德狠狠地算计一回。

    高句丽方面仍然采取坚壁清野,据城坚守的战术,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打游击战啊,游击战不是毛爷爷发明的,他只是把游击战发扬光大了而已。

    高句丽的小队兵马一直是在路上对隋军夹道欢迎的,只是他们欢迎的方式有些不同罢了,他们都是用弓箭和大石头从山顶飞下来欢迎。

    隋军自然是不怕这些东西的,遇到了这些小队马蚤扰兵就直接以绝对实力压过去,抵不过隋军的人多啊,高句丽方面的小队兵马自然是一压就扁了。

    残阳如血,杨广眼前的这些尸首在将要来临的夜幕下显得格外的安静,安静只是暂时的。

    因为这些尸体已经是成了最好的食物,天上不时地有秃鹰和乌鸦飞下来,这么大的血腥味怎么可能被夜幕掩饰呢?

    这些秃鹰和乌鸦都是饿极了,根本就不试探,直接飞下来啄食尸体。

    “陛下,天色已晚,咱们还是回去吧。”站在杨广身后的一员猛将轻声说道,这人身上已经全身染血,那盔甲上面尽是斑驳的血迹,甚至脸上也不是很干净。

    杨广笑着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将军,望着自己身后将军那已经许久没有刮过胡子的下颌,笑了笑之后点了点头。

    “郭荣啊,你说这次咱们把那高元抓了之后该怎么处置他呢?”杨广笑着转身,然后一步步慢慢向大军扎营的地方走去。

    跟在杨广身后的郭荣右手安在剑柄上面,一刻也不敢放松,是不是地还把剑在地上的尸体上插上一插,确保杨广身边的尸体都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微臣不知,微臣没有读过什么书,对于这些国家大事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听从命令就是了。”郭荣看一眼那些啄食尸体的乌鸦和秃鹰之后微微叹了一口气,然后摇了摇头在杨广的身后说道。

    虽然没有回头,但是杨广从郭荣的语气里面也是听出那种厌倦的神情来了。

    “你不喜欢打仗?”杨广皱着眉转过头问郭荣,问的时候还把那眼神着重放在郭荣的双眼上面。

    郭荣没有躲避,他迎上杨广审视的目光,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杨广伸出手指,指了指郭荣身上的盔甲。

    “既然不喜欢,那么干嘛一身的鲜血?双手已经是收了那么多条人命?”杨广继续问道,他觉得这身盔甲和郭荣嘴巴里面说的完全是不搭边的,充满了矛盾。

    郭荣低头看了一眼沾满鲜血的双手,然后拨弄了一下身上的盔甲,恭敬地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微臣,就会杀我们大隋的男儿,死一个大隋男儿,就代表大隋又有一户人家伤心,为了不死太多的大隋人,为了不让太多的大隋人家伤心,微臣只能杀。”

    听到这番话之后杨广有些诧异地看了郭荣一眼,看着这个胡渣子都显得花白的老将军,郭荣已经六十有七了啊。

    “老将军心怜百姓,真是我大隋之福,等到朕把高句丽这跳梁小丑收服了之后便不再兴兵了,好让百姓休养生息。”杨广的确是被郭荣的话给感动了一下,同时也觉得应该是要休养生息了,要不然的话天下可能真的得乱了。

    听到杨广的话之后这老将军一下子扑通就跪下去了。

    杨广听到背后的下跪声之后一回头,看见郭荣已经是跪在地上了,赶忙回身把郭荣扶起来。

    “郭将军何必如此呢,这大隋的百姓也是朕的子民啊。”

    郭荣被杨广那么一搀扶,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站起来之后这才慢慢说道:“不管怎么说,微臣得替天下百姓谢过陛下。”

    杨广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心思还是没有人懂啊,自己的志向难道就真的是没有人知道吗?想到这里的时候杨广的心中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那个在大殿之上高声说出千古一帝圣人可汗的年轻人。

    郭荣字长荣,祖籍太原生于西魏大统十二年,一生之中见惯了朝廷的兴起于灭亡,正是见得多了,所以这时候才会出声提醒杨广。

    郭荣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郭徽是西魏同州司马,后来西魏亡了之后又成了北周洵州刺史,先帝杨坚坐了皇帝之后被封为隋太仆卿。

    郭徽与北周武帝字文邕、先帝杨坚杨坚有旧,使郭荣在仕途中逐级升位,北周时就职中外海水曹参军。

    郭荣生就一副军人气质,“容貌魁岸,外疏内密”,身材魁梧,看似大大咧咧的粗人模样,可是心思却是很细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年时被担任北周大冢宰的宇文护看中,网罗为亲信。

    北周初年在军事上与北齐仍属对峙局面,互相侵扰。一次北齐军侵扰北周汾州,身为水曹参军的郭荣,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击退北齐殷孝先的进攻,为保卫北周边境立下战功,被授大都督。

    这时,分布在离石以西,安定以东过着农牧生活的稽胡部落,屡次侵扰北周边境。

    郭荣受命戎边,他于上郡、延安之间筑五座守城,切断稽胡进攻的要路,遏制了他们对边境的侵扰,在大周的史书上更是记载“稽胡由是不能为寇,全赖郭荣之功”。

    也正是因为这样,周武帝宁文邕提拔郭荣为宣纳中士。

    以后,在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功绩显著,封为平阳县男,迁司水大夫。

    周武帝病逝后,北周军事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中。北周大象二年,杨坚由隋公进爵为王,当时的杨坚非常欣赏郭荣,所以借着先帝宇文邕很欣赏郭荣的由头,封郭荣为相府乐曹参军,蕃部大夫。

    大定元年杨坚建立隋朝,郭荣升至内史舍人,进爵蒲城郡公,授上仪同,累迁通州刺史。隋仁寿初年,位于隋西南的少数民族“僚”叛变,屡次与隋军交战。先帝令郭荣为八州诸军事行罕总管带兵镇压.

    镇压成功之后,郭荣便一直镇守隋西南边陲。

    隋大业初年杨广即位,任郭荣为武侯绍绮将军、左侯卫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数年后,郭荣先后参加镇压黔安夷陵一带由田罗驹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和征讨吐谷浑的战争。

    去年,郭荣随杨广参加征伐高句丽的辽东之役,因功进位左光禄大夫。

    今年再次征伐高句丽,杨广又把郭荣带上了,封他做右侯卫大将军,跟在自己的身边,虽然郭荣已经是六十七岁的高龄了,可是杀起人来一点都不手软,手起刀落,大好头颅便是飞上了空中,鲜血喷个不停。

    杨广和郭荣慢慢走着回营,身边的护卫也是松了一口气,警惕心也是小了很多。

    “启禀陛下,登州张将军那边有消息了,靠山王座下十二太保苏威也传回来消息了。”黄公公老远就看见杨广和郭荣从日间的战场回来了,连忙趋步上前。

    黄公公的手里拖着一个托盘,上面有着两封用红漆封好了的密件。

    杨广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伸手捏起托盘上面的一封密件。

    看了一眼,密件的红漆完好无损,应该是没有人拆看过的。

    把密件拆开之后扬手一抖,把信件给抖开了。

    杨广盯着那信件仔细地看了起来,越看眉间就皱的越紧,也不知道这上面写的什么东西。

    “王叔英明一世,怎么偏偏收了这么个没用的义子!”杨广冷哼了一声,原来那张纸上面正是苏威向杨广禀报这些天关于那万归藏事情的进程。

    上面避重就轻地写了些东西,对于自己表现出错的地方一律全部带过去,着重把自己的努力写出来,虽然如此可是那万归藏没有抢到手的事情却是不能改变的。

    杨广是何等精明之人,一下子就看出了这里面的猫腻,他已经是明白过来了,这苏威是没有抢到那万归藏啊,怕自己怪罪,所以这才避重就轻地写了些东西而已。

    虽然很生气,可是想了想之后杨广的心中又好过了些,苏威在信中提到,说那万归藏已经不在杨玄感的手里了,已经是被别人抢走,似乎是朝中的人。

    杨广的心中已经是有点底了,这件事情他信不过别人,只有少数人知道罢了。

    关于杨玄感反常的动作都是若惜公主的鹰堂查出的消息,后来这些事情都交给王世充负责的风水楼去查,风水楼的人都是这方面的精英份子啊,一番努力之后查出了更多的东西,其中就包括万归藏的事情。

    杨广知道了之后就上心了,把事情秘密传给了皇叔靠山王杨林还有张须陀知道,让他们俩人一起出手把万归藏抢过来。

    靠山王杨林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便是派出了手下的十二太保义子苏威,张须陀把事情的始末看了一遍之后觉得光是罗士信一人还不能胜任,所以开口向杨广把萧守仁要了去。

    杨广自然是准了,但是这事情不能引起太多的人注意啊,所以这才借着剿匪的名义把萧守仁派了过去。

    萧守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出了洛阳城,然后接受了那十分危险的任务。

    现在看到苏威的密信之后杨广心中已经是有底了,既然皇叔派出去的人没有完成任务,而那万归藏又是被另一帮朝中的人抢去了,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张须陀派出的人把万归藏抢到手了,看来萧守仁真的是派到哪干什么都能干出点成绩来啊,回京之后该怎么奖赏他好呢?

    想了想之后杨广伸手把托盘中的另一封密信捏了起来。

    拆开之后,看了一眼,刚才的不快顿时间烟消云散。

    杨广看了两遍之后喜笑颜开地把手中的密信往后递了一下。

    郭荣疑惑地接过了杨广递过来的密信,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认字还是不成问题的,看了一遍这密信上面的东西之后郭荣那满是褶皱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来。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三十章 兵出齐郡扫三方(上)

    更新时间:2011-10-21

    信是张须陀从齐郡传回来的,这的的确确是个好消息,张须陀把王薄部的叛乱全部扫平了!

    这密信有三张,把事情都写的很详细。

    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引军南下,转战到鲁郡,也就是兖州。犹如丧家之犬,这还是比较好的形容,王薄当时的情况可能还比不上那丧家之后的畜牲,因为至少那丧家犬不会有人在后面追杀。

    张须陀乘胜追击,穷追不舍,一路上双方一直是有交战的,开始是各有输赢,追至岱山之下时,王薄刚好莫名其妙地赢了好几场,自信心也是空前的强大了一回。王薄恃其骤胜,也就觉得张须陀没有那么可怕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未设防备,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而击之,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