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萧守仁的话。
“嗯?为什么这么说呢?”萧守仁皱了皱眉头,他还真的是部知道是什么事情李靖都不成只有自己可以办成的。
“这个要解释就真的是很难,如果我把事情说上一说那么你肯定就明白了。”张须陀笑着说道,“不知道守仁你是否听说过万归藏?”
“万归藏?”萧守仁皱了皱眉头,这三个字他还真的是听说过,可是那也是前世的一部小说里面的一个人物而已啊,怎么?难道这也有人叫做万归藏?
“守仁听说过?”张须陀见到萧守仁皱着眉头时而思索时而疑惑,还以为萧守仁真的是知道万归藏呢。
“没有,从来部知道有这么个人,也没有见过,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熟,就像是一个故人一般。”萧守仁搔了搔头之后笑道。
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张须陀和罗士信的表情都是变的极其的丰富,是那种忍俊不禁的模样。
看到张须陀和罗士信的表情之后萧守仁也是明白过来了,自己肯定是说错什么了,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是这样的表情了。
“难道我说错什么了?我却是是不认识这个叫做万归藏的人啊。”萧守仁不解地说道。
听到萧守仁这句强调的话之后张须陀和罗士信一个没忍住一下子就笑出声来了。
“呵呵,看来萧兄是真的部知道万归藏了。”罗士信笑着对张须陀说道。
张须陀点了点头赞同罗士信的说法。
“呵呵,我也想也。”
“啊?”只有萧守仁一个人还傻傻的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万归藏不是一个人名。”罗士信笑着说道。
这么一说之后萧守仁也是反应过来了,知道这是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闹出的笑话,难怪他们会笑出声来了。
“呵呵,原来如此,不过这三个字也挺奇怪的,很像一个人的名字,我们家乡那非常喜欢用书名来做名字,什么程灵素啊之类的,所以我这才会以为是人名。让俩位见笑了。”萧守仁汗颜地说道。
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张须陀却是没有再继续笑下去了,脸上的笑容已经是敛去了。
“书名?”张须陀问道。
罗士信看到张须陀那严肃的表情之后一下子也是不再笑了,而是认真的听了起来,罗士信从小就在军营中长大,读的书不多,就算是读了书,那也只是一些兵书而已。
“对啊,程灵素那是把黄帝内经里面的灵枢和素问,我还以为那万归藏是一个姓万的人想用归藏来取名呢。”萧守仁笑着说道。
“归藏是一本书?”张须陀皱着眉头问道。
“嗯?对啊,《归藏》是传说中的古《易》书,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萧守仁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那么那《归藏》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否也是一些演算的东西?”张须陀听到《周易》之后已是明白一些事情了,所以这才问道。
萧守仁点了点头之后说道:“应该是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原来如此,这就没错了,和消息上的一模一样,这也就说得过去了,这消息更可信了。”张须陀说道。
罗士信在旁边也是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这万归藏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也是一部书?”萧守仁看见张须陀和罗士信似乎都明白这事情的始末,就是自己一个人不知道,所以心中憋屈,赶紧问道。
“这当然不是一部书,可是说是一部书也不为过,其实他只是一份手札罢了。”张须陀笑着说道。
“手札?”萧守仁有些不解。
一份手札而已,这份叫做晚归藏的手札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呢?竟然让张须陀都这么看重。
“没错,就是这份手札,在剿灭王博部之前老夫已经是暗中得到消息了,说是这份手札关乎朝廷的安稳,剿灭了王薄部之后从那些降将的嘴巴里面问出来一些东西,更是肯定了这个消息。”张须陀叹了口气之后说道。
“一份手札而已,还能动摇江山的稳定?”萧守仁显然是有些不相信,所以皱着眉头问道。
张须陀摇了摇头否定萧守仁的话,然后慢声说道:“话不能这么讲,守仁啊,你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朝廷的安稳是靠什么来维持的?”
张须陀说完之后看了萧守仁和罗士信一眼。
罗士信讲道张须陀看了自己一眼之后也是明白过来了,张须陀虽然只是问萧守仁,可是这问题也算是问自己的。
罗士信想了想之后开口道:“文臣武将的相互配合,使老百姓都吃得饱穿的暖,这样一来朝廷肯定是安稳了。”
罗士信跟着张须陀剿匪已经是有些腻了,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他也明白这些坐了反贼的老百姓是为什么反的,所以他才会这么回答。
张须陀听到这个回答之后微微点了点头,对于罗士信的回答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罗士信已经是说出了这些年反贼频出的缘故了。
萧守仁也是赞同地看了罗士信一眼,然后对着张须陀说道:“民心!民心定那么朝廷稳!”
此话一出张须陀的脸色抽搐了一下,萧守仁的话一针见血,却是是把问题的本质都说出来了。
“此话怎讲?”张须陀有些激动地转过来对萧守仁问道。
罗士信也是陷入了沉思,他自己的话只是说出了一种现象而已,但是萧守仁却是说出了这种现象的本质,这才是解决问题需要的东西。
“其实罗将军也已经说过了,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民有余粮,这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心,人心才是关键,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这民心就像是河水,朝廷就像是大河之上的巨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萧守仁借用了李世民n年之后的一句明言。
“哈哈哈,好一个文死谏武死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守仁这话确实是治国的良方,那份万归藏的手札是能够动摇人心的东西,所以才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才要你们出手把那份东西拿到手。”张须陀笑着说道。
萧守仁心中一惊,动摇人心的手札?那手札里面到底记载了什么东西?
“守仁此刻也许在想是什么东西可以动摇人心是吗?”张须陀笑着说道。
“没错,正是如此。”
“其实守仁这民心一说里面还包藏着一个极为巨大的能量,你可能自己也没有注意到。”张须陀笑着说道。
“什么能量?”萧守仁皱着眉头问道,他自己觉得是没有什么欠缺了,当官的考虑到了,种田的也考虑到了,难道还要考虑商人?这确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能量。
“江湖!”张须陀说完之后又看了一眼那轮已经落下去一半的夕阳。
“江湖?”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脸色急变,这还真的是他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他一直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在想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把江湖这样子的东西考虑进去了。
“没错,就是江湖,这股能量是巨大的,那些江湖大盗,绝世高手,刺客盗匪,亡命之徒,这些人都是极其危险的角色。”张须陀一脸严肃地说道。
“嗯?将军,也没有见到什么时候江湖上的这些年能够怎样啊?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极少见到他们的影子啊。”罗士信插言道,他最近读的兵书有点多,所以也就开口说道。
“没错,你说的也是没错,那什么荆轲刺秦王的事情是极少发生,可是你们别忘了,江湖中人之所以名不见经传,那是因为他们是分散的,他们是一盘散沙,自然可以忽略掉,可是如果把他们都整合起来呢?把他们扭成一股绳子呢?后果会是怎样?”张须陀叹了口气之后问道。
这话一出把罗士信和萧守仁俩人的脸色都变了。
(求票求收藏)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一十一章 萧罗联手万归藏(中)
更新时间:2011-10-02
江湖与庙堂很远吗?很多人都觉得两者根本就没有相重合的地方,自然是相隔很远的,但是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绝对,大多庙堂武将是出身草莽,来源江湖之中。
萧守仁和罗士信听到张须陀的话之后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张须陀的话把他们的目光都放到了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
江湖中的力量的确是很巨大,但是却很分散,正是因为它的分散,所以这股力量也就不是很明显,可是如果扭成一团呢?
这股力量聚集起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萧守仁和罗士信想想都是觉得可怕。
“将军你的意思是说那万归藏可以让江湖的力量聚集起来?”萧守仁听出了张须陀的言外之音了,这只有这样才能说的过去,刚才张须陀已经说过了,说是万归藏影响到朝廷的稳定,但是万归藏又只是江湖的东西,可见,这万归藏要影响朝廷也就只能是聚集江湖中人了。
罗士信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也是把目光看向张须陀,等着张须陀的回答。
张须陀用一种难以言状的眼神看着萧守仁,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复杂。
“守仁你的确是很聪明,没错,那万归藏正是可以聚集江湖豪杰的东西,谁得到了那万归藏那么他手里掌握的东西就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张须陀点了点头,表示萧守仁的话是正确的。
“嗯?既然如此那么现在是谁掌握着这万归藏的手札呢?”萧守仁很好奇地问道,按照张须陀现在的说法,那么现在掌握万归藏的人手里已经是掌握了巨大的能量了。
“这本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可是经过我们的一番打探之后终于是弄清楚了,这万归藏手札现在在杨玄感的手里,说起来那万归藏已经是经过守仁你的手了。”张须陀笑着说道。
萧守仁是一头的雾水啊,他还真的是不知道张须陀为什么会这么说,一说把他给说糊涂了。
“那万归藏曾经经过了我的手?”萧守仁皱着眉头声音提高了一个音说道。
“没错,在你手上过了一遍。”张须陀笑着说道。
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又看到张须陀的表情,觉得这应该不像是开玩笑,马上把自己和杨玄感相识相见的场面都回想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然后又仔细回想了一遍,依旧是一头的雾水。
“没有想到?”张须陀笑着问萧守仁。
“守仁却是是想不起来。”萧守仁摇了摇头之后回答道。
“守仁你可知道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你的?”张须陀问萧守仁。
萧守仁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说道:“征伐高句丽的时候?”
张须陀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萧守仁猜错了。
“不是,那个时候虽然我知道你,但是我还要看看你是个怎样的人呢,后来一个偶然的时候你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什么时候?”萧守仁不解地问道,他还真得是想不出来张须陀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自己的。
“你可还记得渔阳的那家小店?就是你买马时候住的店。”张须陀笑着问道。
萧守仁笑着点了点头,他就是在那里买了八百,然后又从八百的腹下得到了宝刀跟宝图,更是认识了李密。
“记得就好,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把你弄进了我们的视线,不对,应该是你是在哪个时候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张须陀笑着说道。
“那时候?”萧守仁皱起了眉头,他在想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张须陀看中了自己。
萧守仁正胡思乱想呢,才想着自己身上的藏宝图是不是被张须陀看出来了。
“没错,就是那时候,我正好让士信派了几个人在那等着李密呢,没想到却是让你小子给破坏了。”张须陀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之后萧守仁松了一口气,他也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萧守仁回想起他和李密相识的那一段历程,觉得有些像是看电视电影一般,充满了巧合。
“啊!哪个偷吊坠的女子是你们的人?”萧守仁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当初的事情他还是印象深刻的,想必李密也是这般感觉。
当初李密住店的时候遭到了小偷偷东西,把他扇子上面的一个玉坠给偷走了,就是萧守仁一眼识破小偷的伪装的。
“没错,那个女子正是我的人,当时他算是一个很好的了,所以我才派她做那件事情,她做事情一向都是很小心的,没想到那么完美的计划还是出现了差错。”罗士信点了点头之后有些无奈地说道,虽然别的事情他插不上嘴,但是这件事情上他还是能说的上的,因为这件事情正是经过他的手的。
“那个女子?哪个女子针对的是李密,这么说来当初要对付李密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了?”萧守仁这才完全反应过来了。
“没错,正是我们。”罗士信笑着点了点头。
“你们是为着那块玉佩?”萧守仁震惊地问道,他的脑海中一下子出现了当时的那块吊坠,那块玉佩。
“嗯。”张须陀点了点头表示萧守仁猜对了。
“那块吊坠真的有问题?”萧守仁问道。
萧守仁是完完全全想起来了,当时李密一进店里面就把扇子上面的吊坠给弄丢了,后来萧守仁因为看不过眼所以出手把小偷给抓了出来,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送热水去李密房间的女丫鬟。
萧守仁从那盆没有打翻的热水猜出来了那个小丫鬟的身份有问题,后来更是在小丫鬟的耳边说了一句话让那个小丫鬟自己露出了马脚。
萧守仁在小鸭黄的耳边轻声说道:“吊坠的带子露出来了”。
那小丫鬟以为是真的,看到萧守仁一脸确定自己就是小偷的模样,而且又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的那句话,所以小丫鬟一下子竟然是相信了,条件反射似的往自己的鞋子看去。
萧守仁根据这个小反应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块被偷走的吊坠应该就是放在了小丫鬟的鞋子里面,也只有在那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她仅有的时间也只够她把东西放到自己的鞋子里面去。
“没错,那块吊坠里面夹着东西,正是那万归藏手札,说白了那万归藏其实就是两张纸罢了。”张须陀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李密当时也是没有想到他已经在你们的监视下面所以这才那么大胆地把吊坠挂在了扇子上面?”萧守仁恍然大悟道。
张须陀点了点头。
“李密也当真是好胆识。”萧守仁感慨道,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来当初的李密竟然是有着这么一件东西在身上。
“他应该就是杨玄感派过去拿这件东西的,要不然的话你以为他去渔阳干嘛?”张须陀笑着问道。
“没错,其实我当初就猜到了。”萧守仁见到张须陀并没有提起那宝刀和藏宝图,那么他自己自然是不会把乾坤图的事情说出来了,他并不傻。
“哦?守仁你当时猜到什么了?”罗士信有些好奇地问道。
“其实在官服把那个小丫鬟带走之后我就看出问题来了,李密一进店就被盗走了那块吊坠,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就是那块被李密说成是祖传下来的吊坠很名贵,所以那小丫鬟才会急于下手,另一个解释就只能是她们筹划已久了,她们一直都在注意李密的吊坠,所以才会提前在店中乔装打扮,更是在李密一进来就出手了,一下子就得手了,这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萧守仁分析道,然后顿了顿之后说道,“总之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那块吊坠是不简单的。”
听到萧守仁的话止呕罗士信呆住了,他没有想到萧守仁仅仅只是根据这么些东西竟然是看到了那么多隐藏起来的消息。
“呵呵,守仁说的没错,现在你也该知道了,他手中其实拿着的就是万归藏,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你进入了我的眼中,一番调查之后,我觉得这应该是根好苗子,只是没想到你出头会出的那么的快,到处都能传来你的消息。”张须陀笑着夸道。
“这个、、、这个、、、其实说起来那次的事情还真的是守仁鲁莽了,坏了罗将军和将军的好事。”萧守仁搔了搔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什么,当时即便是你没有出手可能他们也会把事情搞定,因为那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把万归藏搞丢了他们肯定是把渔阳翻个底朝天的。”张须陀笑着说道。
“萧兄可是心中愧疚啊?要是如此的话现在可是有着一个好机会哦,咱们联手把万归藏找回来,这样一来你心中的愧疚也就可以减少一点了。”罗士信打笑道。
萧守仁转过头对着罗士信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同意他阿德看法。
“罗将军说得对,呵呵,守仁这次必定是全力以赴,定然是不会辜负二位将军的期待。”萧守仁笑着说道。
“守仁啊,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这是杨玄感手里的一张牌,一张底牌,他这段时间做的有点过头了,想必是有什么大动作了,我已经提醒陛下当心了,可是这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面。”张须陀深吸一了口气之后说道。
“将军说得对,只是说了这么久还部知道那万归藏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竟然能够凝聚江湖中人的人心。”萧守仁不解的问道。
萧守仁对江湖中的那些人还是比较了解的,那都是一些桀骜不驯的人,怎么会那么容易被人遥控呢?那万归藏里面到底是包藏着一个怎样的秘密呢?
“唉!守仁啊,你说什么东西能够把人死死地掌控在你的手里?”张须陀叹了口气之后回头问萧守仁。
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稍微的呆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想了一会儿之后这才开口回答。
“把柄。”萧守仁只说了两个字,俩个很简短的字,可是这两个简短的字却是让张须陀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没错,正是如此,把柄落到了别人的手里那么你就得听他的话了,一举一动都是受控于人。”张须陀点了点头之后叹了口气说道。
“那万归藏里面记载的是江湖人士的隐秘和把柄?”萧守仁这下子算是明白许多了,他也不再怀疑那两张纸的威力了。
张须陀脸上的笑容这下子更加的浓了。
“守仁啊,你很不错,不愧是老夫看重的人,确实是如你所说的那样,那薄薄的俩张纸上面都是一些江湖人士的隐秘和把柄。”
萧守仁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话在理,没有谁一出生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是在江湖这浑水中滚打多年才能渐渐上位的,这期间的艰辛是外人所难以理解和得知的,也就难免会做出一些龌龊的事情来,这些事情里面肯定也是有些是见不得光的,见光死!”萧守仁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萧守仁的话把张须陀都看呆了,仅仅只是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而已,萧守仁却是已经把事情猜的七七八八了,而且已经是猜到了核心的东西了。
“唉!守仁你说的完全正确,那些阴暗龌龊的事情一旦被人揭穿出来的话,那么多年的经营就毁于一旦了,谁都不会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也就只好选择屈服了。”张须陀说道。
虽然事情是这样子,但是萧守仁还是皱着眉头。
“我还是不明白,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说现在那两张纸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大人物的隐私,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打听出来的呢?当年他们还没有成名的时候那些事情是怎么弄来的呢?”萧守仁不解的问道。
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张须陀笑了笑之后这才解释。
“唉!这就不得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了,虽然现在这万归藏是在杨玄感的手里,可是这并不代表这就是他弄出来的东西,他也是从别人的手里拿过来的东西罢了,那人才是恐怖所在啊。”张须陀有些无奈地说道。
“那这是万归藏是谁搞出来的?是谁有那么大的能量居然能够搞到这么多的机密之事?”萧守仁震惊地问道。
不仅是萧守仁,一旁的罗士信也是一脸的额震惊,对于这样一个人或是组织他也是感到震惊。
“百晓观!”张须陀低声说道。
“百晓观?”萧守仁和罗士信都是皱起了眉头,很显然那,他们听都没有听有听过这百晓观。
“没错,就是百晓观,据说这百晓观知道所有江湖上的事情,江湖中的人在这百晓观的眼皮子底下无所遁形。”张须陀说道。
萧守仁愣了愣,这样子的组织他并不是没有听说过,上辈子的小说里面就有过这样子的组织啊,什么红叶观啊,红叶先生啊,江湖百晓生啊,这些都是这类的存在啊。
“那是一个道观?”萧守仁皱了皱眉头之后试探着问道。
张须陀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它虽然看起来就是个道观,可是严格意义上面来讲却不是,它不仅仅只是一个道观而已。”
“此话怎讲?”萧守仁越听越糊涂了。
“唉!传说中那的确是一个道观,可是却没有人见到过它里面有道士有人,更是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说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道观,也正是这个缘故,所以江湖上知道这个百晓观的存在的人不多。”张须陀慢慢说道。
萧守仁和罗士信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一个道观既?然存在那么一定是会被好奇心极强的人找出来的,怎么可能会没有人见到过他的真实存在呢?既然没有人见到过那这些传出来的消息又是怎么来的呢?
“既然没有人见到过那神秘非常的百晓观,那么这些消息又是怎么来的呢?那万归藏又是怎么流出来的呢?”萧守仁不解地问道。
“据说他们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包括交易,他们就是靠卖消息来赚钱的,一份消息只卖一次,卖掉之后再无第二份,就是他们自己要找都无从找起,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呢,在那百晓观里面的消息字字千金,非常的贵。”张须陀笑着说道。
“真贵啊!”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暗自想了想自己的小金库里的那些银子能买百晓观的几个字。
“当然了,这贵只是你觉得而已,其实许多人都想要找百晓观买消息,可是都是没有门路,这也算是金钱难求一见了。”张须陀笑着说道。
“为什么会是这样?”萧守仁不解了,既然他们知道天下事,那么肯定也是知道有什么人在找他们咯,这样一来也就肯定会自动联系那些人了啊,送上门的银子没有不要的道理啊。
“很简单,他们的消息卖的那么的贵,可以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张须陀笑着说道,他心中对于这样一个组织也是爱不上也恨不上。
天下风云出我辈 第三百一十二章 萧罗联手万归藏(下)
更新时间:2011-10-03
“看来杨柱国也是花了大功夫啊,竟然能够从这么个百晓观里面弄到这么个东西出来。”萧守仁听完之后眯着眼睛说道。
萧守仁也是大致猜出来了,杨玄感派李密从百晓观里花大价钱买来了这份万归藏,估计就是用来聚集江湖中人的,把武林人士都握在他的手中。看来他所图不小啊,已经是准备好多年了啊。
“当然,老夫也是花了大功夫才打探出来这么多的东西,守仁你也许还不知道,陛下已经在征集百姓了,要的都是精壮的汉子,看来陛下也是有新动作了。”张须陀叹了口气说道,张须陀对杨广还是蛮了解的,杨广想要干什么他当然是猜出来了,可是他还是不愿意相信杨广真的会那么的糊涂,所以这才没有说出来,只是说有新动作。
萧守仁一听就想到了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看来杨广杨广已经是忍不住了,他已经是迫不及待要去一雪前耻了,他肯定觉得第一次征伐的失败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耻辱。
可是这也仅仅是他的第一想法罢了,这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也仅仅只是停留了两秒罢了,之后萧守仁却是皱起了眉头,他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些东西是他所不知道的,而且以印象中的杨广来看,杨广也不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
“杨柱国也有动作?”萧守仁也是抓住了张须陀话中的含义了,如果说杨玄感这时候没有什么动作的话,那么张须陀这时候也不会把杨玄感的事情拿出来说了。
张须陀点了点头,萧守仁往往是在他刚一开口就能猜到他下面要讲什么,这样一来也省心省力,不像自己和程咬金罗士信讲话,往往是要自己点的非常的透彻了,这俩人才能明白自己意图的十之八九。
“没错,这万归藏就是他的其中一个动作,他想要用这万归藏上面的东西来聚集武林人士为他所用,肯定是有些什么危及朝廷的事情要做,所以老夫这才想要你们俩个去一趟,把万归藏找回来。”张须陀笑着说道。
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鼻子抽动了一下,然后疑问道:“何必如此,直接找到毁了就是了。”说完之后还用一种奇怪地眼神看了下张须陀。
罗士信是没有注意到萧守仁的这个小动作,可是张须陀注意到了。
张须陀是怎样的人物,如何能不知道萧守仁是怎么想的呢,看到萧守仁的这个眼神之后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问萧守仁:“呵呵,守仁你觉得老夫像是那种人吗?”
萧守仁没有回答,他当然是看听出来张须陀这话是什么意思了,他也相信张须陀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守仁啊,你觉得那万归藏是什么东西?”
萧守仁依旧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不说什么。
并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沉默比说什么都要有力。
“万归藏就是一把剑,一把双刃剑,被别人握在手里那么就有可能会让别人把我们自己砍伤,可是如果这把件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呢?那么就可以成为我们攻击别人有利的武器。你说是吧?”张须陀笑着对萧守仁说道。
萧守仁听到这话之后脸上这才出现了笑容,微笑着点头。
“守仁受教了,刚才的事情还望将军见谅。”萧守仁笑着说道。
罗士信听到这话之后有些无语了,他一直都在听张须陀和萧守仁讲话,可是萧守仁莫名其妙地说出这么一句话之后他一下子就呆住了,他真的是想不通他们俩这是在说什么。
萧守仁的心中暗叫惭愧,自己刚才听到张须陀的话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张须陀也存有私心,想要从杨玄感的手里弄到万归藏,然后留为己用。
张须陀在江湖上和朝廷混了这么多年对于人心二字当然是有深刻的了解了,萧守仁问完那句话之后就沉默了,他一下子就知道萧守仁是怎么想的了,所以这才委婉地解释了自己的意图。
张须陀用双刃剑恰到好处地解释了自己的意图,说的明白一点就是那万归藏就是双刃剑,落在杨玄感手里就是杀人的利器,可是落在张须陀手里,就可以成为保家卫国的武器,这番话一下子就解开了萧守仁的心结。
“不要紧,人之常情,事情紧急你们明天早上就出发吧。”张须陀微笑着点了点头,看见萧守仁这么机警之后他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且从刚才萧守仁的表现也看得出来萧守仁的心还是忠于杨家朝廷的。
“出发?回转洛阳?”萧守仁很自然地问道,万归藏在杨玄感的手里所以他自然而然地以为要回转洛阳了。
“不是。”张须陀摇了摇头。
“嗯?万归藏不是在杨柱国手里吗?”萧守仁皱着眉头问道。
“杨玄感已经不在洛阳了,陛下放心不下长安,把他派往长安了,那长安城原本就是他父亲杨素掌控,现在杨素虽然已经是死了八九年了,可是他们杨家对那一块的掌控力是比谁都强的,所以陛下把他派过去了。”张须陀叹了口气说道。
这下子萧守仁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那种隐隐不安的感觉更加的强烈了,对于杨广这些不合理的安排也是感到非常的奇怪。
“那我们赶往长安?”罗士信问道。
张须陀依旧还是摇了摇头。
“不,你们去君山,洞庭湖畔。”张须陀笑着说道。
“君山?”萧守仁听到这两个字之后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他想起了自己和单通单芊芊还有陈庆之一起的那段岁月,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是五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当初单芊芊和单通就曾经仔仔细细把君山大会讲了一遍。
当时自己刘毅和樊纲俩人有着血海深仇,双方都是中了毒,萧守仁把他们俩的深仇好好想了会儿之后还是没有决断该帮谁,最后还是单通想出了法子,说是留在君山大会那天一笔清算。
樊纲和刘毅都是同意了,萧守仁也就是在那第一次听到有关于君山大会的事情。
君山大会四年一次,每次都在洞庭湖畔的君山上面举行,是武林中难得一见的大事,有地位的武林人士都会去那参加,到时候所有在江湖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在那出现。
这君山大会的举办人是朝廷,这些年一直都是朝廷选出代表人来举办,朝廷很少插手江湖上的事情了,在先帝开国之前都是佛道俩教来举办的,轮流着来,今年佛教办,那么四年之后就是道教举办,但是先帝开国之后就变了,佛教已经是好些年没有举办过君山大会了,现在的君山大会都是由道教的人来举办的。
说白了这君山大会就是分大饼,这大饼,并不是普通的分大饼,而是朝廷把整个江湖都当作了一张大饼,然后把江湖上的势力都叫过来,然后一一按照势力划分,这样子就不会产生江湖动乱了,可以稳定朝廷以外的局势,同时把江湖武林控制在朝廷的手里。
这想法是好的,可是现在已经是脱轨了,江湖的力量已经是渐渐不受朝廷的管制了。
说是划分江湖地盘,其实就是送钱给那些势力,用地盘稳住那些势力,同时也绊住那些势力,让他们不敢乱动,如果仅仅是这样子的话那些江湖人士是不会那么听话的,但是朝廷给出的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他们都经不住诱惑,都听话了朝廷把一块地方的江湖秩序划给你,也就是说在这块地方的范围之内,所有的江湖大小事务,都是你说了算,就凭着这份声音,那在这块地方肯定是可以混得风生水起啊,肯定是可以借势发财啊,做什么生意都行,肯定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而且,朝廷时常会下达一些朝廷名面上不好做的事情,这些事情由江湖人士去做的话就最好不过了,事成之后是有可能做官的虽然朝中的大臣草莽出身的很少,但是下面的小官小吏倒是有很多,都是这样子做官的。
也许有人会说江湖中的豪爽汉子是不屑于朝廷的这些东西的。
可是江湖人士是什么?很清高吗?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陶渊明,现在已经是找不出第二个陶潜了,有道是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学的一身的好武艺,写的一手的好文章,为的是干嘛?还不是为了卖给帝王家吗?所以说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仅是如此,朝廷还会给江湖上名望很高的人一些封号,这些封号就等于是朝廷承认你的合法地位一般,这些封号是江湖中那些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靠山王杨林,他现在已经是不问世事了,在登州养老了,但是他少年时却是不一般啊,当时他就曾经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君山大会,那时的他是以江湖人士的身份参加的,当时的江湖人送外号是“囚龙棒主”意思是说囚龙棒的主人,一根囚龙棒打遍中原无敌手,在君上大会上面,他凭着一根囚龙棒横扫君山,没过多久,当时的大周皇室就颁下“囚龙棒主”的封号下来,把这称号封给了当时年仅二十五的靠山王杨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杨林的名声达到了顶点。
这君山大会不仅仅是这么地简单,还是化解江湖恩怨的地方。
有什么恩怨一到君上大会都可以解决的,双方到君山大会上面把事情说开了,然后由江湖上有头有脸的老前辈来评断,如果实在是难以评断的话,那就是来个决斗了,死伤都不能追究,一战之后,什么恩怨都勾销了。
那些评断是非的老前辈并非江湖人士,而是朝廷的儒生,都是朝廷的老儒生,有的是名声赫赫的,有的是皓首穷经不见经传的,这些人都不会轻易偏袒任何一方的。这也保证了大会调节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本来朝廷的大儒是不屑于做这样子的事情的,这么丢份的事情他们还真的是没兴趣来做,可是他们还是答应了。
当时的晋王杨广出面促成了这件事情,对那些大儒说天底下只有他们这些大儒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