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歃血大隋 > 歃血大隋第51部分阅读

歃血大隋第51部分阅读

    奖之后心中很是雀跃,但是还没来得及雀跃完毕,萧守仁后面的话就把顾葳蕤的心情是弄得更复杂了。

    后面那句话很自然就让人感到相当的尴尬和不自然,觉得丢了面子,但是女孩子的心思是非常之奇妙的,顾葳蕤不自然的表现之后想的的是萧守仁直接把自己夸作了花仙子,其实是把自己夸得更那个了,所以没来由地从心底竟然是生出欢喜来。

    “呵呵,不开玩笑了,葳蕤知道孙道长哪去了吗?”萧守仁笑着问顾葳蕤,他还真怕顾葳蕤生气了等下不理自己了,所以赶紧移开话题来。

    顾葳蕤还在小小的欢喜之中没有回过神来,萧守仁的话一下子就把她的思绪给牵拉了回来。

    “孙道长?孙道长在萧大哥你和柴公子走了没多久之后就走了,现在已经是不知去向了,柴公子昨晚上回来之后也是忙着问孙道长的下落,今天也是到处寻找,但是还是一无所获。”

    “嗯?孙道长临走之前可曾留下过什么话?”萧守仁皱着眉头问道。

    顾葳蕤看到萧守仁很认真的样子,看出来孙道长的事情对于萧大哥来说应该是蛮重要的,所以也是皱着小眉头自那苦思回想昨天孙思邈临走之前的事情。

    “没有,他找过你一次,没找到之后就走了,只说是给你留了点东西,在你的房中,具体留了什么东西就不清楚了。”葳蕤想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是想起了这些,然后慢慢道来给萧守仁听。

    萧守仁听完之后就皱着眉头,孙思邈所留之物等下去自己房中一看便知的,但是为什么他要走呢?

    “他找过我?找我的时候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吗?”萧守仁想了想之后又问道。

    顾葳蕤本来是想把这段给掩饰过去的,但是现在萧守仁又主动问起,而且是很重要的样子,所以也就不好再掩饰什么了,只得一一托出了。

    “昨天本想叫萧大哥一起去逛逛这洛阳城的,葳蕤还没有逛过洛阳城,可是到了萧大哥的房门外发现萧大哥竟然是不在房中,听府中的下人讲,说是萧大哥一大早就和柴公子出去了,说是去城外的卧佛寺去了,葳蕤正要回转的时候却是碰上了也要找你的孙思邈孙道长。”顾葳蕤本来是不愿意说起这事的,因为一个女孩子去找一个男子逛街在这时代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顾葳蕤说道这的时候脸又红了几分,只是萧守仁一门心思在想孙思邈的事情,所以倒是没有注意到顾葳蕤脸上的变化。

    “孙道长问我你在哪,我便是把那下人的说词拿出来说了一遍,孙道长听了之后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顺手拉过来一个刚好经过的下人,问了一下卧佛寺的事情,接着下午就跟我说了一声,说是在你房中留了点东西,然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顾葳蕤的话讲完了,但是萧守仁还是一头的雾水,不知道孙思邈为何要走,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是走了,那就走了吧,再想也是想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萧守仁又和顾葳蕤说了几句之后就回房了,回到房中看到孙思邈留下的东西之后萧守仁是大吃一惊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孙思邈竟然会把这东西留给了自己,这可是天下人人觊觎的东西啊,这是真正的宝贝啊。

    萧守仁小心地把孙思邈留下的东西给随身放置好了,正准备出去一趟,但是很不巧,在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老熟人。

    这人在商城的时候萧守仁跟他有过那么几面之缘,虽然谈不上什么深交,但是这人却是把萧守仁当成是知己来看待的。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商城给萧守仁传旨的黄公公,黄公公还是老样子,依旧是没有长胡子,光溜溜的下巴油光可鉴。

    因为萧守仁曾经大力赞赏过这黄公公,当着虞世南的面,萧守仁夸这黄公公,说是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公务员的话,皇帝陛下的生活起居就得不到保障,皇帝陛下的生活起居得不到保障的话,那人民百姓的生活就得不到保障,所以说这群国家的公务员是有于国于民有大贡献的人。

    当时那黄公公夸得是心花怒放啊,大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气势,和萧守仁一个萧老弟长一个黄大哥短的,就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了,把一旁的虞世南直接就看呆了,直接风化掉了。

    萧守仁没想到在这竟然又一次遇上了这便宜的太监黄大哥。

    “咦?这不是黄大哥吗?何故至此?”萧守仁快走两步,来到黄公公的面前,脸上配合以惊喜之情,让人看了之后肯定是感动三分啊。

    黄公公的感情上并没有什么缺陷,见到萧守仁如此神情之后心中没来由也是稍微地温暖了少许。

    “萧老弟啊,你可是吓死我了,还以为萧老弟被那可恶的女刺客给害了呢,前几天听到萧老弟即将从草原归来的消息之后,我是高兴的差点没睡着觉啊。”黄公公有些夸张的说道。

    虽然黄公公也是用手在眼睛上面擦来擦去的,但是硬是没有挤出眼泪来,不知道他那泪腺是不是也出问题了。

    如果说萧守仁的演技是实力派的,那么黄公公的演技就只能说是伪实力了,说是伪实力,那是因为你即便是知道他在演戏,你一眼就看出来他说的都是胡诌的,但是你还必须得一副很相信的样子,让他相信你相信,这实在是很难,很考演技的。

    “唉,谁说不是呢,本来小弟我也以为再也难见天颜了,再也难见黄大哥了,但是冥冥之中就是有定数的,也许是陛下的鸿运庇护,竟然是接二连三逃过几劫,这才大难不死得与黄大哥你再次相见啊。”萧守仁一脸的感慨,边说还边握住了黄公公的手。

    黄公公从那双被萧守仁握的生疼的手上面感觉到萧守仁此刻见到自己的激动心情,虽然黄公公脸上的表情相当之丰富,龇牙咧嘴,就差手舞足蹈了,因为手被抓住了的缘故只好作罢,黄公公却是不好叫萧守仁放手,因为人家毕竟是激动嘛,人一激动就会失控,这个是可以理解滴。

    “萧老弟啊,这次杂家过来是有圣旨要宣的。”黄公公本来是想等萧守仁鸡冻完了再说这事的,但是萧守仁一激动就没完没了了,所以黄公公也就只好忍痛宣旨了。

    “咦?有圣旨?黄大哥你怎么不早说,可是柴少现在不在家啊,恐怕黄大哥你要等上一等了,咱们先去大厅喝杯茶吧,好好来聊聊天。”萧守仁听见黄公公的话之后这才把手松开来放了黄公公一马。

    “萧老弟啊,这圣旨不是给柴绍的,这是陛下给你的圣旨,香炉什么之类的就不必准备了,你跪下听宣就是了。”黄公公摆了摆手表示萧守仁猜错了,然后开口说道。

    萧守仁一听这圣旨是给自己的,心中咯噔一下。

    自己才住进柴家多久啊,杨广的宣旨太监竟然就把圣旨宣到这来了,看来这天子脚下真的是没什么秘密可言啊。

    萧守仁老老实实跪下之后黄公公就开始宣旨了,其实这黄公公是不认识多少字的,斗大的字也就认识那么一担而已,加起来十几个的样子,但是皇帝却是叫他来宣旨,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宫中识字的太监太少了,都是家中贫穷,很小就被买进宫中的,自然受的文化教育也就不高了。

    黄公公都是把圣旨托人认熟了之后背下来然后才来默背宣旨的,幸好圣旨很短,很长的话黄公公就要背上大半天的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鸿胪寺少卿即刻进宫面圣!钦此!”

    庙堂江湖一杆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古秦皇汉武事

    更新时间:2011-07-16

    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广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没有本事,就不会叫暴君了。

    暴君那都是有点本事的人才会被叫做是暴君,没本事的皇帝只能称之为昏君!

    杨广曾经非常自负的说:“要是以才能来选皇帝的话,和你们较量文才,这个皇帝,最后肯定还是我来当!”

    杨广的傲气狂气可见一斑,大有一股子天下文章舍我其谁的架势。

    他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写的诗也写得很好,曾经就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写得清丽明快,诗情画意: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可是,文人相轻的坏毛病,在杨广同学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个事实,杨广同学不仅仅安于做一个垂拱而治的皇帝,何谓垂拱而治?垂拱而治就是把双手收在袖子里,不用动手脚,天下自然安定繁荣。

    后来的杜甫同志就曾经说过这个一句话,致君尧舜上,再士民风淳,再说的远一点,那就是大汉朝开国时的政策,天下无为而治。

    要真是如此的话,不是皇帝陛下太过于圣明呢,那就是臣子太过于职守了,以至于皇帝陛下都整天无事可干了。

    很显然,杨广不是这样子的人,他一直都是自称“马上皇帝”的。

    灭陈国的那一站让杨广自己在军事上的这一块自信心空前强大,也就是诸葛孔明和刘圣主不在了,要不然的话杨广同学肯定是会将这二人拉过来比划比划的。

    杨广不仅仅是想做天下第一文,更是想做天下第一武,以武拓疆土,以文制天下,如果有可能的话,估计杨广同学很乐意以文统领文坛,做个文坛主席什么之类的,他估计的话不是很在意的。

    萧守仁恰恰是忘了这一点,杨广看似无意,其实心中肯定是有愤懑。

    看似无意间提起韩擒虎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当年杨广渡江灭陈的时候就是韩擒虎等人协助,韩擒虎都没有这么夸过自己,但是在李靖还年轻的时候韩擒虎就曾经说过,当今世上能与其谈论孙吴之术的只有李靖了。李靖当年与其老舅,经常在一起谈论兵法,李靖常常对答如流,而且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韩擒虎也经常有事没事来鼓励他,说现在能和我谈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就只有你这小兔崽子了。

    这话大大刺激了杨广同学的自尊心啊,只有李靖?让杨广这天子情何以堪啊!

    李靖小时候极为的不安分,是个小淘气,但心怀大志,又有文韬武略,加上舅舅韩擒虎的赏识和栽培,就更是傲气难平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丈夫生若有机会,就应当建功立业,图取富贵!”

    再后来隋朝宰相杨素,也曾摸着自己的坐床说:“小家伙,老爷爷这个位子,迟早是你的!”

    连当朝首相都这么说,可见李靖的确不同凡响,吏部尚书牛弘基,称他有王佐之才,就是说有辅佐君王的才干,国家元首要办事,也要找他。

    有这么多大人物的交口称赞和“质量认证”,看来李靖也是个有大能耐、大才气和大智慧的人,可是,怀才不遇的命运,也落到了李靖的头上,名气太大傲气难平,得罪了相当多的人,其中得罪最深的就数李渊了,俩人因为一个女子而大打出手,而其舅父韩擒虎又过早地去了,所以就落到了今天的局面。

    本来早已不怎么想起的人,这下子又被萧守仁给提了起来,一提起来就想起韩擒虎的那句话,现如今韩擒虎已经是不在了,即便是杨广同学想要韩大将军看看自己的本事,然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资格和他谈孙吴之术,但是已是死无对证了。

    萧守仁听到杨广那平淡的语气再联系刚才杨广讲过的话,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杨广的嫉妒心理开始作祟了,一个君主竟然跟一个小小秘书郎较劲了!

    “启奏陛下,当年的韩大将军也许出于小小的私心,所以对自己外甥的评价是有不实之处,但是李靖李大人确实是有本事的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身在草原,但是做事却都是一心一意从大隋的利益从陛下的利益出发,这点值得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学习。”萧守仁想了想之后说道。

    杨广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脸上也是浮出了一丝的笑容来,相当之难得。

    大家本来听见杨广的话之后都有幸灾乐祸的打算,想借着萧守仁的嘴把李靖给弄死了,但是接下来萧守仁的一番话却是改变了整个的局面。

    李渊已经是下狱了,要不然的话刚才最高兴的莫过于李渊老头了。

    萧守仁一开口就把当年韩擒虎说的话说成是韩擒虎是出于私心说的话,是为了让李靖声名鹊起所以使的一点小伎俩,这也说得过去,杨广听了之后也觉得挺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李靖其实是没有韩擒虎说的那么神,这想法其实杨广早就有了,但是不能自己说出来,自己说出来的话,那别人就会说杨广是没什么度量的,但是借着萧守仁的嘴说出来的话,那可信度就大多了,而且也给了杨广一个台阶,可以让杨广顺着萧守仁给的台阶贬低一下李靖的名声。

    说完这个之后萧守仁又非常隐晦地提了一下草原的事情,出使草原是个相当不讨好的活,尤其是非常时期,但是李靖还是去了,而且还把事情干的很漂亮,虽然说在这件事情上李靖是被人设计了,故意想让李靖和刘文静去送死,但是李靖却是毫无怨言,还念着杨广的恩情。

    萧守仁这么一说的话杨广心中也就软下来了,不由自主就想到叱吉设追杀李靖他们,但是李靖出于大局着想还是把叱吉设他们给放了,为的是什么?这完全就是为了大隋为了杨广的计划啊。

    杨广一想到这,所有的不快都一扫而光了,心情大好。

    “萧爱卿说得对,既然萧爱卿如此说了,那过几天你和李靖一起过来领赏吧,朕好好想想该赏点什么东西给你们。”杨广笑着说道。

    大业殿中的群臣都是一脸的惊讶,很明显,被萧守仁的那几句话给惊住了,这哪像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家伙啊,这简直就是一只老狐狸了。

    尤其是最后一句我们在座的各位都该想李靖同学学习,这句说的杨广是心花怒放,如果在座的真的都想李靖一样处处为大隋处处为天子着想的话,何愁大业不成?

    也就是在这时候,大殿中的群臣都发现这新上任的鸿胪寺少卿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

    “萧爱卿还记得上次朕在商城时跟你讲过的话吗?”杨广含笑间旧事重提道。

    萧守仁一下子迷糊了,都隔了一两个月了谁还记得啊,再说了,杨广当时说了那么多话,谁知道你说的是哪句啊。

    但是萧守仁却是没有这个胆子就直接这么讲出来,而是一脸的思索状,像是在回忆当时的点点滴滴。

    萧守仁的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当时只记得杨广有一次是动了杀气的,自己幸好把那莫须有的师傅给搬出来才逃过一劫,还有就是自己大拍龙屁,把杨广说的是心花怒放。

    也就是在那时萧守仁喊出了千古一帝圣人可汗的词,正是因为这句话说到了杨广的心坎上说中了他一直以来想要做的大业,所以萧守仁一下子就对了杨广的胃口了。

    咦?他该不会是说那件事吧?

    萧守仁突然间想起来了,上次自己拍完龙屁之后退下去,杨广说过有朝一日要自己在百官群臣面前给百官群臣说说什么是千古一帝什么是圣人可汗,今儿个虽然说是没有百官,但是群臣却是有十几人的,该不会真的要自己即兴演讲吧?

    还真的是被萧守仁给猜中了。杨广还真的就是这个心思。

    “萧爱卿何曾想起来朕当日吩咐你的事情?”杨广依旧带着笑容问道。

    萧守仁试探性地回答道:

    “陛下可是想让微臣解释千古一帝圣人可汗的这一说法?”

    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杨广越看萧守仁就越是觉得萧守仁可爱,自己正是这个意思。

    群臣听见萧守仁的话之后都是低声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没错,难得萧爱卿还记得,朕还以为萧爱卿已经忘记了呢,既然你还记得,那说明你一直是放在心上的,那你现在就讲讲看吧。”

    杨广这么做是有深意的,一个君主做什么事情需要详详细细地跟自己的臣子解释吗?如果需要如此的话,那到底谁是君谁是臣呢?

    正好有一个懂自己大业的萧守仁出现,用萧守仁的嘴来堵住那些反对派的嘴,再好不过了,用萧守仁的嘴吐出自己的意图和蓝图规划来。

    萧守仁虽然不是很懂杨广的意思,但是大概方向还是知道的,杨广很明显是要自己来夸他了,夸人嘛,这个很简单。

    “启禀陛下,论述事情必先给微臣一个论点,论题已经是有了,不知道陛下希望微臣从哪方面来论述这千古一帝和圣人可汗呢?”萧守仁还是小声地问了一句。

    杨广听见萧守仁的声音有些弱了下去了,心中微有不喜,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

    “你就从开运河讲起吧。”杨广淡淡地回道。

    杨广想用开运河的事情把大家的想法扭转过来,然后再慢慢述说征伐高句丽的好处,一步一步把二次伐高句丽的事情办妥了。

    萧守仁一听到杨广的话之后心中微微一思量之后就有了主意了。

    杨广为了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业元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下令征发江南、淮北等地百姓一百余万人,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

    同年,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人,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

    在其后的五年里,杨广同学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的永济渠。

    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都连接起来,至此,全长四千多里,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

    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两项大工程!

    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这么大的"业绩"和“形象工程”,是杨广采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办法,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来换取的。

    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可是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杨广要的是萧守仁夸夸开通运河的好处,萧守仁只要照着这个意思夸夸就可以了。

    “陛下的宏伟蓝图不是我们做臣子的可以揣摩的到的,以下的一些想法只是微臣个人的一点小想法和看法,至于对或是不对,还望各位大人斧正。”萧守仁说完之后还对着两边的群臣拱了拱手。

    “圣上开通四条运河,然后将四条运河连接起来,窃以为这番事业只有始皇帝的长城能相比了,始皇帝当年建造万里长城的时候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受到诸多的抨击,甚至有人说秦朝的覆灭是因为始皇帝修建万里长城的缘故,荒谬!荒谬至极!

    现如今大家看看那陆地上的万里长城,那已经是我们大隋抵御外族侵犯的一道巨大的屏障,有着那万里长城,我们已经是不需要害怕草原十八部的人来进犯。

    我们现在的运河就像那始皇帝修筑的万里长城,有些人鼠目寸光,看到的只是眼前消耗的财力物力,但是却是没有看到百年以后千年以后这四条大运河带来的好处。

    这四条运河不仅仅是运河而已,如果把中原大地比作是一个巨大的身体的话,那这四条大运河就是四条巨大的经脉,它们可以运输物质,可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而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碰上了旱灾或是水灾,也可以把这四条运河当作是缓冲的一道防线,旱灾的时候可以由运河引水灌溉四边的田地,遇上了水灾可以将陆上的洪水引到运河中去,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了。

    百年以后,或是千年以后,南北的物质可以依赖运河运输交换,南北文化可以依赖运河融合,南北人民可以依赖运河融合一起,达到民族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不分割,到时候出现国家分裂再来个南北对峙的局面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以为圣上开通四条运河之后必定是可以成为千古一帝圣人可汗的,因为光是圣上的眼光就无人可及,在我们还为眼前的鸡毛蒜皮小事烦忧的时候,圣上已经是把眼光放到了百年乃至前年万年之后了,这还当不起千古一帝圣人可汗的说法吗?”

    萧守仁的一番话下来整个大业殿中是落针可闻。

    杨广自己都被萧守仁嘴里的自己感动了,自己都开始佩服死自己了。

    萧守仁嘴里把杨广夸得是上下历史都寻不见如此有抱负的一个君主,虽然萧守仁句句都是说那运河的好处,很少提及杨广,但是这样一来更是突出了杨广的高瞻远瞩了。

    萧守仁把这四条运河和始皇帝的万里长城相比较,而且用万里长城刚堆砌的时候的情况和现在相对比,这样一来也更有说服力了。

    也许在别的君王看来秦始皇是暴君,但是杨广却是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自己的目标就是要超过秦皇汉武。

    很明显,杨广是把秦始皇和汉武帝当作自己的偶像来看的,萧守仁把自己的运河和始皇帝的万里长城放在一起对比,杨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很高兴。

    “这只是在下的一点陋见罢了,在下在草原的时候也曾和李靖李大人谈起过这件事情,当时李大人和专门作了一首诗来赞颂陛下的英明神武。”萧守仁没来由的就记起初中时历史课本上面皮日休的一首诗来了,所以改了改就准备放在李靖身上来用了。

    “哦?快念来听听。”杨广听到萧守仁的话之后眉开眼笑道。

    萧守仁的话真的是太中听了,杨广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在蜜罐子里面浸过了似的,所以赶紧催促道。

    “尽道劳民为此河,万年之后赖通波,如此秦皇汉武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萧守仁这会儿竟然是在大业殿中走动了起来,一步一晃的,但是杨广非但没有怪罪,还跟着萧守仁的摇头晃脑点起头来了,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浓了。

    “好诗,果真是好诗,韩大将军的话也不是没道理的,李靖还是有才的,如此人才不能委屈了。”杨广笑着说道,可见这首诗大合他的口味,拍在了龙屁上面了。

    群臣见到杨广都开口夸奖了,所以也准备动一下金口夸奖几句。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大家齐声赞赏说是好诗话音刚落下的时候,一个极为不协调的声音响了起来。

    “放屁!”

    庙堂江湖一杆钓 第一百九十二章 凉夜追思结发妻

    更新时间:2011-07-17

    此刻的洛阳城大牢里面正关着俩个很牛气的人。

    一个是李渊,另一个就是翟让了。

    俩人一南一北,分别在不同角落的牢房之中。

    翟让官职太小,他倒是认识李渊,知道这是天子杨广的表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渊也给关了进来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皇家无亲情?

    李渊却是不认识翟让的,因为翟让此刻还不是那名满中原的瓦岗寨首领,他还只是东都洛阳城中的一个小法曹。

    法曹而已,说到底法曹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司法官罢了。

    俩人入狱的原因各有不同,李渊这老头是因为嘴巴不牢,竟然多嘴去劝阻杨广再次征伐高句丽,这不是故意去摸老虎屁股嘛,杨广一个不高兴就把李渊这大表哥给请进来吃牢饭了,一天两顿一顿都没落下。

    相比之下翟让就有些冤枉了,只因为天生一腔热心肠而已,出手帮了个外地人,一个刚从外地到东都过来的人,却是得罪了有权有势的宇文阀,所以才下了狱。

    如果现在再给翟让一个机会的话翟让是绝对不会出手的,起先他还以为是平常的恶霸小混混欺负外乡人,而那外乡人看起来又不像是普通人,所以这才出手相帮的,但是没想到自己一出手掏回来的竟然是个马蜂窝,把自己给折进去了。

    也活该翟让倒霉,得罪谁不好竟然是得罪了睚眦必报的宇文阀,宇文阀的手段一直以来都是雷厉风行的,事情才发生一天而已,翟让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就已经是被罗列了出来,那些所谓的证据更是一大堆,用宇文阀自己的话来说呢就是罄南山之竹难书其罪过啊。

    虽然说翟让感到冤枉,但是小人物的冤枉是没办法得雪的。

    一纸公文下来之后翟让就给判了个秋后问斩,算算日子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就快入冬了,也就是说翟让同学就快身首异处了。

    翟让此刻没有李渊同学那般的矫情,郁郁寡欢,翟让天生豁达,只是有些小心眼有些小气,再外加一点点妒忌心罢了。

    豁达的翟让把全部的积蓄都拿出来打点狱卒,好吃好喝伺候着,那些狱卒也是乐的收钱,对翟让的要求也是没有不许可的,当然,除了放他走之外。

    李渊在那边看见翟让天天好吃好喝的其实也很羡慕,也想在监狱里面享受这般上帝似的待遇,可惜,他不认识谁,而他的家人这会儿只想着怎么捞他出去,把他在监狱受苦受难这个事实给忽略掉了。

    翟让之所以能够在这东都城的监狱里面也是如此的吃香,那是因为他和这儿的狱卒头儿黄君汉有交情。

    早年间黄君汉犯了事,就是翟让一手帮忙才脱的罪,而且还帮他找了这份狱卒的草根工作,凭着灵活的脑瓜子,这些年黄君汉卖力地往上爬,终于是爬到了狱卒头儿的位置,虽说这官儿不大,但是关键是位置好啊。

    如果是别的地方的监狱也就罢了,但是这是哪儿?这可是天子脚下的东都洛阳城啊!

    黄君汉俸禄虽然不是很多,也就只够养个家而已,但是这个差事好在油水多啊,人家嘴巴里面说的富得流油都没这的油水多。

    一般关在这监狱里面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人,再怎么不济那也是像翟让这样子的官儿,家底殷实是绝对错不了的。

    到了监狱之后吃的是冷菜冷饭,睡的是冷地板,而且监狱里面跳蚤多,条件相当之恶劣,平时享受惯了的这些人怎么可能会受得了,所以都纷纷慷慨解囊。

    翟让因为于黄君汉有恩,而且他自己的腰包也是够鼓,所以到了监狱之后虽说官儿不大,但是待遇却是比那李渊老头还要好上很多。

    监狱里面没什么大事,也就是看管犯人,然后一天里面送上两次饭菜,余下来的时间就是和犯人聊聊天收收银子方便一下罢了。

    黄君汉因为和翟让有旧的缘故,经常和翟让聊天,人快要死了的时候就什么都敢讲,胆子也是比平常要大,翟让这时候的胆子都快赶上三国的姜维了,还有什么不敢讲的。

    翟让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在黄君汉这样子的小小狱卒头儿听来,那却是有大抱负大理想以后能有大事业的表现啊,翟让那些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却是让黄君汉听的热血澎湃鸡冻不已啊。

    于是在这么一个夜深人静好放人的晚上,黄君汉支开了那几个小狱卒,然后一个人偷偷摸摸摸进了翟让的牢房外,站在牢房外低声对未来的翟大统领问道:

    “翟大哥,你这样的汉子,怎么可以关在牢里面等死呢?”

    翟让是何等人物啊,闻弦歌而知雅意,听见黄君汉在这么个晚上偷偷摸摸地对自己说这么一番让人深思让人误会的话,翟让心中激动难以言表啊,但是他还是表面平静。

    翟让又惊又喜的叹道:

    “兄弟啊,俺只是关在猪圈里的一头猪啊!生死只有听兄弟的一句话了!”

    这时候说什么都是白说,说什么都没有做来的实在,就像是新婚之夜,说一千说一万,都没有动手那么实在。黄君汉二话没说,当即打开翟让的枷锁。

    翟让当真是命不该绝啊,本来已经是抱定自己必死无疑了,把积蓄都拿出来准备花销一通的,但是这时候可爱的黄君汉同学竟然是把围住金鱼的大提给破了,从此五湖四海凭君跃,翟让越看黄君汉就越是觉得这同志有前途啊。

    翟让再次拜谢:“俺跑了,承蒙你的再生之恩,可是你咋办呢?”说完,热泪盈眶。

    翟让在关键时候问上这么一句,委实让黄君汉同学感动了一把,人就是这么的奇怪,别人不问起这句吧觉得别人薄情,问起来吧又必须生气。

    黄君汉多有志气!竟然怒道:

    “老子本来以为你是个什么大丈夫,可以去拯救天下百姓,所以才冒死来救你!你怎么像个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像什么男子汉?我,你就不要管了,自己设法逃走吧!”

    翟让磕头致谢,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黄君汉盯着翟让远去的背影发着呆,想着事情。

    这本不是黄君汉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放走了翟让之后自己也得天涯奔波了,自己并不害怕这个,关键是现在自己已经是有了家儿老小了,已经不再是当年初入东都的后生仔了。

    黄君汉和翟让的关系是很好,但是却远没有好到为了翟让把自己搭进去的程度,这都是被逼的啊。

    其实说到底黄君汉也是身不由己啊!

    此身缘是不由人!

    李渊在那边依旧寂寞发呆丝毫没有发觉他一直以来羡慕的那个人如今已是远走高飞了,那牢房早已是牢在人空了。

    李渊不知道这次自己是否能够安然出去,如果不能出去的话那自己的那儿女该如何办,自己对于亡妻的誓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李渊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来由就想起了亡妻窦氏。

    想起了自己贤惠早逝的妻子,想起了给自己生下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妻子,想起那个让自己都深深敬佩的妻子。

    李渊自己是鲜卑族的后裔,当然,这个他自己知道就行了,他是绝对不会把这事情拿出来显摆的,因为这时候如果拿出这事情出来显摆的话,那肯定是脑子进水了,李渊对外宣称都是说自己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那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在中原那么大的名声,这还不够他李渊臭屁的?

    鲜卑族,是北方的一个很强悍的少数民族,李唐的血液中,带有鲜卑的基因,就势必形成李渊、李世民这样的强人。

    因为所谓正宗的汉人,儒化太厉害,几乎都训练成了只会之乎者也,只会窝里斗,只会安分守己的人,没有了血性、没有了激|情和野性,便少了很多积极进取的精神。

    李渊出生在北周天和元年的长安,七岁时,就死了老爸,成了没爹的孩子,但是这也是他发迹的开始啊,也正是因为他那早死的老爸,所以后来,他接班做了唐国公。

    李渊是个典型的贵族公子,年少时得到上一任月旦评的评语是这样子的:

    “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可见李渊不但是个大帅哥,而且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大帅哥。

    李渊想起妻子窦氏之后就想起了当初自己把窦氏娶回来的场景。

    当时的人们,极为重视门第和家庭出身,贵族往往通过相互联姻,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增强自己家族的势力。

    李渊的家人,为李渊同学选媳妇时,也打起了周围贵族的主意,根据综合情报分析,他们盯上了窦毅。

    窦毅何许人也?

    他是宇文泰手下大将,也是北魏政权可以依靠的大人物,而且他与宇文泰,也是儿女亲家,要是谁娶了窦毅的宝贝千金,那可不单单面子十足,恐怕还要天天躲在被窝里偷着乐。

    虽然现在昔日的宇文阀已经没落被宇文述的宇文阀所替代,但是以前的宇文阀那是相当的拉风的。

    窦家有女初长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乖巧女子,典型的贤妻良母型。

    要选夫君了,终身大事,可要慎之又慎。

    送礼的、拉关系的、说好话的、走后门的,络绎不绝,窦毅家里的门槛,都踩烂了,可是窦将军也很牛,谁都看不上,没办法,只好玩了一个花样,也搞起了“海选”。

    那时候的海选也就是武侠小说里面的比武招亲差不多,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

    窦毅命人在一个大屏风上,画了只漂亮的孔雀,然后请来几十个贵族子弟,让他们比拼射箭的技术,并且只能射两箭,而靶心,竟然是画在屏风上那只孔雀的眼睛!

    要射中孔雀,都很不容易,还要射中眼睛?几十个贵族子弟,都叫苦连天,纷纷败下阵来,红着脸,咬着牙,唉声叹气的悻悻而退。

    没有百步穿杨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