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争霸魏蜀吴 > 三国之争霸魏蜀吴第19部分阅读

三国之争霸魏蜀吴第19部分阅读

    兄弟一起把我给从牢里救了出来。

    我们三兄弟是逃难出来的。

    “都怪我那日喝的酒太多,等我就醒后,才知道自己在牢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二哥马云告诉我的,否则我根本不知啊”

    陈宫听着心里想想都觉得好笑,在荆州李哲手下也算是人才,可是竟然做出这种事情,谁有能想得到呢?

    陈宫分析,如果他马谡说的句句属实的话,那么此人就可以在我徐州重用,我徐州不论是像马谡那样的有才之人缺,而且对于马云和马风这样的战将也是缺的要命啊!

    可是陈宫分析,如果他们是来我徐州的j细,那又当如何呢?

    马谡说道:“我们在徐州,只是想有个落脚的地方,名没有贪图富贵高官厚禄的,毕竟自己也是曾经荆州人,来徐州躲难的,如果公台想把我绑了,送往荆州的话,也可得到一笔不小数目的悬赏呢?”

    马谡伸手,准备让陈宫绑了自己,而陈宫笑道:“幼常言重了,我陈宫还不是那种为了钱什么都做的人,你们三兄弟放心在徐州城内住下,我陈宫担保,没人会来马蚤扰你们”

    马谡说道:“既然公台慷慨,那么我可有话直说了,我常住你的府上那是不方便,所以我想在徐州城自己卖出宅院,可否啊”

    陈宫说道:“既然幼常由此打算,我没什么,我的府上你想住多久都可以,如果自己想买宅院,那也要明天吧,你看外面天的黑了不是?”

    马谡点了点头!

    刚好,陈宫的丫鬟说道:“公子,饭菜已经做好了,是否现在用餐”

    马谡听到了饭菜已经好了,眼睛都亮的闪闪发光了,

    陈宫道:“把饭菜拿到后院的厢房”

    马谡也起身去了二哥的厢房,一会热腾腾的饭菜送上了眼前,马谡与马云马风吃饭如要饭花子看见了肉一样。

    陈宫从中看出了,他们逃命过程中果真是几天没吃过东西了!

    送来的饭菜都吃的干干净净,甚至连汤都没剩下!

    陈宫说道:“你们今晚好生休息,我就不打扰了,还有公务,在下不陪各位了”

    陈宫直接出了府门,直接去了刘备的府上,找到了刘备后,刘备看出陈宫有事。就直接去了书房!

    二人在书房对坐着,陈宫说道:“荆州马谡”

    刘备听了陈宫的叙述后,说道:“马谡也算是荆楚的名人了,做出这样的是,还好是醉酒,要不然我也要劈了他”

    陈宫道:“主公,现在不是研究这个事情,谁是对和错,而是他来我们徐州,还有他的两个哥哥一起,我们是不是能重用马谡,马谡的才学也是在荆楚出了明的人”

    刘备说道:“应当能用吧,为何公台会犹豫呢”

    陈宫道:“如果他马谡是在骗我们呢,想得到我们的信任,而后得到我们的军事秘密,在然后传信给李哲,这又会怎么样”

    刘备说道:“j细啊”

    “我们现在主要是想能证明他说的都是真的,而并非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有一连串的试探后,才能知道他是否是真的投奔我荆州”

    刘备说道:“怎么试探呢?”

    陈宫一笑,趴在了刘备的耳边说着悄悄话,而刘备的脸色一阵j笑。

    次日,马谡陪着陈宫去买宅院,陈宫说道:“幼常,听说你在荆州是参军,这个官职可是不小的官啊”

    马谡说道:“不是什么大官,但知道的秘密可比其他的官职知道的多”

    陈宫说道:“那是,参军,仅此于军师的职务,当然要知道很多军师部署和秘密啊”

    马谡道:“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只想在徐州与二位哥哥能够安顿下来,不想做官了,那个太累,做个自由自在的文人不是更好”

    陈宫笑道:“看来幼常的心是怕了啊”

    “怕了,当然是怕了,你没有经过那种担心,那种生死就在一瞬间的过程,公台当然可以如此的逍遥说风凉话了”

    陈宫笑道:“看来是我说错话了,这里陪不是了,幼常别生气,别生气”

    “没有,只是心中的火,自己的错,害了我的哥哥与我一起受这份罪,我马谡对不起两位哥哥”

    陈宫说道:“我们不谈这个了,还是看房子吧”

    一下午,陈宫没有问出任何有用的东西,看来马谡如果不是不信任我,就是别有用心。

    傍晚,马谡与马云和马风搬到了自己买的宅院,安排好了两位哥哥后,马谡对大哥马风说道:“大哥,明日我去找事做,我们的钱,都花了”

    马风也说,明日我也去,不能让弟弟去找事做,哥哥在家里等着吃吧!

    张昭回到了建邺,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去了孙权的府上,去见孙权!

    孙权得知张昭会来,直接招进了书房!

    二人对坐后,张昭说道:“主公,孟获答应出兵二十万助我们平定荆州兵马”

    孙权听到了二十万,眼睛都在闪烁,根本不相信二十万哪!

    孙权问道:“二十万,真的是二十万吗?”

    张昭回道:“二十万大军,可能现在已经出发,正在赶往建邺”

    孙权心里激动,如果二十万大军的话,甘宁必然会败,而九江的局势也是很乐观了,这样我江东可就有救了!

    孙权的眼睛还在闪烁,好似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芒!

    第二卷 谋取江东 第八十八章 甘宁退守会稽城 三更

    第八十八章 甘宁退守会稽城

    次日,马谡一早就起床,洗漱一翻后,走到了院中,迎着东方紫气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自己内心想着:“好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不用想着那些军政事物”

    马谡和大哥马风打个招呼后,出门,想在大街上转转,可否能找到些事情做做!

    走到早市上,马谡看着热闹非凡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吆喝连连,新鲜的青菜啊,来啊,看看,刚打捞的鱼啊之类的吆喝声!

    马谡突然看到了一个茶馆,门前很多人围住了门口,这个茶馆上有个很明显的条幅,上面写道“棋擂,只求一败”

    马谡看着,心理想着,真是的,这都是一群没事干的人在这里消磨时间呢?而马谡向对面的一家看去,正好是一家私塾堂!

    马谡想了想,我如果做个先生交学生,应该可以让陈宫他们放心!于是马谡就走向了这所很小的私塾堂。

    进了私塾后,有位老先生看到马谡,上前问道:“请问公子何事?”

    马谡回道:“请问老先生,这里请不请教书先生?”

    老先生大量一下马谡此人,此人不过二十岁而以,怎么想到我这里教学,真是大言不惭啊,可毕竟老先生是读书人,没有直接说,而是对马谡说道:“我这所私塾虽然小,可在这里学习的学生都是束发以上的学生”(束发,是指年龄满十五岁,而古代人到了束发年龄就该有字了,比如马谡字幼常,这个字就是代表他成年的意思)

    马谡说道:“束发又如何?学识不是以年龄来判断的吧”

    老先生听了马谡如此说,也就不再勉强,直接说道:“我们这里请的先生,必须经过考核,如果你通过了考核,我们当录用无疑”

    马谡自信道:“请老先生出题就是”

    老先生说道:“请随我上二楼吧”

    马谡随着老先生上了二楼,二楼是课堂,有大概三是几个的课桌,老先生做到了主位的讲桌上,吩咐马谡“公子请坐吧,我出题,你写就行”

    马谡也应和着坐下后,听着老先生的题目!

    老先生说道:“第一题,是作诗,请以自己身边为题,写首诗”

    马谡刚想写又放下了笔说道:“

    教学相长施隆恩,

    师言谨存孺子心。

    快马奔得成才日,

    乐看桃李满乾坤。”

    老先生听完马谡的诗句后,惊讶的站起了身来,而后又做了下去说道:“第二题,是对联”“上联是: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

    老先生心理那个乐啊,因为这个对联联自己都没有堆出来过!

    马谡自然的摸着自己的下巴,而后看了一眼老先生说道:

    “我对: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当时听完,老先生都差点哭出来,因为这个对联是当年成立私塾的第一任院长出的上联,从未有人对出过下联!

    老先生亲自走了下来,对马谡说道:“公子真乃大才啊,小小年纪又如此的才学,为何要当个先生,这不是屈才吗?”

    马谡说道:“我就想找个省心的事情做做,没有别的想法,如果去做官,太麻烦”

    老先生说道:“公子贵姓?”

    “在下姓马,名浩,字幼闲”

    “幼闲纳,下午来我私塾讲学吧,我也恭听”

    马谡没有用真名字,而是用的假名字,为何,如果他们真的出逃,不可能大张旗鼓的用自己的真名,这样太嚣张了吧,一点不谨慎!

    马谡多着老先生说道:“马浩告辞,午后准时到”

    马谡直接回了家,而一个人匆匆跟到了马谡家中后,又匆匆的跑向了陈宫的府上,把马谡上午的行踪告诉了马谡!

    陈宫听了探子报告的消息,得知茶社对面的私塾院的郝先生被马谡的才华给震住了,这个让陈宫注意到了。

    为何陈宫注意私塾老先生的表情呢?

    这个私塾的老先生是徐州出名的文学狂人,虽然岁数大,但算是有才学,而且又有功名在身,平日里谁都看不上眼。

    如果能把他给震住,那马谡的才华,看来要再我的意料之外了啊!

    江东,甘宁大军已经到了建邺十里外扎营,探子报说道:“南蛮孟获发兵二十万已经出山,就离建邺不足三十里”

    甘宁大笑道,我们可以不用打了,孟获一人就可以摆平了孙权了!

    孙权的探子报:“孟获大军已经到了城北二十五里了”

    孙权召唤了张昭,与张昭一同出城五里迎接孟获援军!

    甘宁大军扎营过了两个时辰后,甘宁的探子报:孙权亲自出了建邺,迎接孟获二十万大军入城了。

    甘宁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酒盅都掉在了地上,而且反反复复的想,这样就是说,孟获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我们了!

    二十万大军,而且全是蛮人,蛮人常年在深山,战力比普通的步兵要高上好多。更何况我甘宁的军队大多数为水军,在水上作战定然能赢孟获,如果在地上,那定然是打不过孟获的二十万大军,就算是孟获十万大军我们打着也费尽啊!

    甘宁立刻下令道:“全军拔营,会会稽城驻守”

    甘宁的大军拔营后,很快的离开了建邺,原路返回会稽城!甘宁写好书信给了信差,快速传给主公!

    内容是:“孟获二十万南蛮军与孙权合并建邺,我军乃水军,怕孟获围攻,所以退守会稽城,等待主公指示”

    第二卷 谋取江东 第八十九章 翻脸不认人 一更

    第八十九章 翻脸不认人

    孟获的二十万大军屯扎于建邺城下,孟获和几个将军与孙权一同进入了建邺,当天夜里孙权亲自请孟获与众将军在吴侯府赴宴,孟获此人很是向往汉人的生活,与汉人的文化和修养。

    正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探子有情报,上殿报道:“甘宁的十万大军已经撤退,回首会稽城”

    孙权听到此话,站起身来,拿着酒盅对孟获道:“,他甘宁得知你来的消息,竟然吓得跑回了会稽退守了,孟将军真乃英雄啊。”说着一口把酒盅的酒全干了。

    当天夜里,孙权陪着孟获喝到深夜,孟获的酒量太大了,孙权根本就是硬挺着喝,半道出去吐了几次,又回来接着陪孟获喝酒,为何?

    因为孟获是他的救星,是他的希望!

    孟获与孙权道别之后,孟获与众将出城回营了,而孙权捂着脑袋,放松的心情,从来没有过如此的松弛感,孙权让丫鬟搀扶回了卧房,身体沾到床就睡着了。

    孟获回营后召集了众将军议事。

    众将军到齐后,孟获说道:“孙权的家底就只有建邺和吴郡了,而还大言不惭的说给我们三分之一的领土城池,那都是我们打下来的,这样说是我们给他才对”

    有的将军说道:“将军可有定夺了”

    孟获道:“我意,今晚出兵十万拿下建邺城,要快,”因为孙权大醉,不可能让人叫醒了。所以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夺下建邺之后再攻下吴郡!

    插满火把的点将台上,孟获一人树立在台上,大喊道:“出发”,十万军分成了四个小组,一组两万五,摸着黑快速的朝着建邺城的四门奔去!

    城门上的哨兵看到不远处有动静,往城下看去,黑压压一片人扛着攻城梯子,急速行军。

    城上的哨兵大喊道:“有人偷袭,偷袭”

    城上的守城军,似睡非睡的蹲在墙角处,听到偷袭后,猛的站起了身来。城下孟获的大军看着距离,在弓箭的射程内,一位将军下令道:“放箭”

    嗖嗖嗖的声音一同发出,城上刚刚站起的士兵刚刚转过了脸看城下,一阵箭雨迎着他们飞过来。有一部分士兵中箭倒地。一部分守城兵受伤嘶叫着。

    一个侍卫骑马奔到了张昭的府上,急速用力的瞧着张府的门,一个人揉着眼睛开门后,这个侍卫什么都没说,直接把开门的用人推到在地,跑进了张府内,喊着子布先生何在?

    一会儿,一群人把这个侍卫围住。张昭听着院内有马蚤乱,便穿着睡衣出了卧房,看看发生的什么事!

    这个侍卫看到张昭出了卧房,便说道:“子布先生,孟获率领十万大军正在攻打我建邺城池”

    张昭听到了这话,愣住了,而后又仔细听了听,从远处传来攻城厮杀的声音,张昭什么都没说,连衣服都没换,直接说道:“被车”

    张昭上了马车,直接跑到了吴侯府,下了马车。

    门口的侍卫看到是张昭,都拘礼。

    张昭道:“快快通知吴侯,说我有重要事情禀报”

    侍卫跑进了府内,走到了孙权的卧房门口,丫鬟也在门口。侍卫问丫鬟,主公怎么样,可否醒着?

    丫鬟说道:“吴侯今晚喝的大醉,现在都睡沉了”

    侍卫走道了门口,对张昭道:“主公已经睡沉了,明日在见吧”

    张昭气的,什么都没说,直接冲进了吴侯府内。侍卫也不敢拦着,因为张昭在孙氏家族统治的江东,资格最老的重臣。

    张昭直奔孙权的卧房,推开了门,看着孙权正在熟睡,张昭喊着:“主公,主公,快醒醒啊”

    丫鬟说道:“主公喝的大醉,叫醒是很困难了”

    张昭吩咐道:“大盆凉水来”

    丫鬟端着半盆凉水,进了孙权的卧房!

    张昭接过盆子,一下泼到孙权的头上,孙权猛的做了起来!

    丫鬟吓坏了,叫了一声,而后跑了出去。

    孙权一看是张昭,而且表情很凶的样子。孙权怒道:“张昭,你这是何意?”

    张昭跪在地上,对着孙权说道:“主公,孟获已经率领十万众蛮兵,攻打我建邺,我建邺城只有一万守军,和一万护卫军,城池可能很快就会破城。”

    孙权听到这个消息,那可真是种打击,此时的孙权,头上往下滴答水珠,而且上半身都快湿透。面无表情。张昭看着孙权的眼睛,茫然,绝望!是啊,刚才与孟获喝酒时,他孙权看到了很高的希望,而听到孟获攻城,他此时的绝望,谁又能体会到呢?

    孙权愣住半天才说道:“孟获翻脸不认人,我们我路可走了”

    张昭说道:“主公,我们还有一万护卫军,这一万护卫军是我们战力最高的士兵,他们如果保护你冲出北门,而后快速赶到吴郡,就逃出去了!”

    孙权道:“逃,我堂堂吴侯,江东之主,竟然开始逃亡。就算逃出去,那吴郡也会被孟获所占,我还往那里逃呢?”

    张昭想了想说道:“主公,我们江东现在看来是没救了,但是你想,如果我们江东完了,是谁占领江东会好一点呢?”

    “如果孟获占领了江东,我江东的子民,妇女都会被j杀或者是变成蛮人的奴隶,可是如果是李哲占领了江东,我们江东可能会太平,而且主公是李哲的小舅子,主公的命能保住,老夫人也能保住,主公可以卸甲归田尽孝了”

    孙权想到了老夫人,眼泪就开始往下流,他孙权对不起老夫人,为何?因为他孙权让老夫人失望了。而且老夫人是先死了丈夫,后死了大儿子孙策,只有他孙权一个儿子了,还整天不在老夫人身边。

    随后,孙权说道:“这也是我们为江东子民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身为江东之主,要为江东的子民考虑,不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要拼一下”

    孙权与张昭调集了护卫军一万,(孙权的家眷都在吴郡),孙权身穿战甲,下令向北门进军,冲出北门,直奔吴郡!

    第二卷 谋取江东 第九十章 马谡授课 二更

    第九十章 马谡授课

    李哲接到了甘宁的消息,说孟获大军二十万已经与孙权会和,甘宁退守会稽郡,理由是自己手下都是水军,蛮人的军队战力高,所以退守会稽郡,等待主公的安排!

    李哲把信看完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看完信后,说道:“甘将军能够审时度势,冷静的看出敌我的差距,而且稳重退军,确实是上将啊。”

    李哲说道:“孔明,说说你的看法,应如何应敌”

    孔明笑道:“主公早有定义,我是想听听主公的看法是不是与我相同”

    李哲笑道:“你我把应敌的方法写在纸上,然后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样如何?”

    孔明与李哲同时拿出笔和纸在桌子上写着,二人同时停下了笔,而后拿起写好的纸往胸前方向打开!

    二人都写了五个字“坐山观虎斗”

    二人看了以后,双方一笑后,李哲手书一封,大概内容写道:“命甘宁死守会稽城,无论建邺和吴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可出兵,只要守城即可,如果孙权携带家眷来此,可以开城迎接孙权入城,直接把孙权带到我这里。”

    孙权身着战甲,集合了护卫军到了建邺的北门,孙权骑在马上,下令道:“开城门,弓箭手准备,杀出去”

    城门打开,城外的士兵疯了一样的往城门内冲,而孙权准备好了弓箭手,三百名弓箭手向门洞内齐齐的射箭,城门内敌军的尸体都罗上了一米高了,而孙权看出这个时间段的士兵们的士气高昂,孙权大喊道:“冲啊,杀出重围,投奔吴郡”

    一万人从北门杀出,城门上的士兵也在极力的配合着城下的士兵射箭。一时间,这一万护卫军的战力略胜蛮兵。

    孙权看着自己护卫军的实力,心想,如果我江东所有的士兵的战力都向护卫军一样该有多好啊。

    孙权仔细的看着蛮兵的士气被一点点的打压下去,孙权大喊道:“不要恋战,快速打出缺口,冲出包围”

    护卫军听到了主公的军令,主力一点击破,打出了缺口,孙权和张昭骑马带着护卫军杀出了蛮兵的包围圈,而北门蛮兵的将军,没有追,直接进城了,冲进了建邺城后直接打开了各个城门,带孟获的大军入城后,孟获说道:“是谁放走了孙权”

    北门的将军答道:“孙权带领一万兵马冲出了我军的包围圈,这一万军的战力可以与我们蛮人的两万军打成平手,战力惊人”

    “哦,有如此战力的兵马,我道是头一次听说,但你放走了孙权,就是个错。”

    “不过是你们先打开的城门,然后又打开了各个城门,迎接了我军进城,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也是一个功劳。功过相抵,我不责罚也不嘉奖了”

    孟获说道:“在建邺城驻兵一日,而后留下三万军驻守建邺,十六万军明日发兵吴郡,”让你跑,我接着打你,就不信你还能跑到那里去!孟获进攻建邺损失了一万军,一共还剩下了十九万军!

    徐州,马谡已经在私塾开始为学生开课了,而院长也做了下来,与学生一起听马谡的课,想知道马浩(马谡在徐州隐姓埋名,新名字为:马浩,字幼闲)会教什么课程!

    马谡说道,同学们,你们读过:

    儒家的《诗》《书》《礼记》《春秋》

    法家的《韩非子》《申子》《管子》

    兵家的《孙子》《孙膑》

    史书的《左传》《史记》《战国策》

    墨家的《墨子》这一席话,把院长给震住了,别说这些书读过,就是在这个战乱年代,能够凑齐这些书都是非常的困难,怎么可能会问学生读过呢?

    学生的表情那是一脸的茫然,一个同学说道:“我们学过《论语》《诗》《书》《礼记》而先生说的《春秋》,我们只是在书房中读过一点,根本看不太懂,而且书房中的《春秋》也是不全的,剩下的就没怎么读过了”

    马谡心想,这还是徐州不错的书院呢?硬件设施太不健全,最起码这些书要全把,否则怎么教学呢?不过这只是马谡内心的疑问,至于教学,他是没什么问题,有没有书也无妨!

    马谡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读全国《春秋》,我就从这个学期开始给大家详细的讲解《春秋》这本书”

    “《春秋》可以说是如家的代表作品,又可以说是史书,为何?”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所以说,《春秋》是如家的作品,有可以说是史书!

    同学们都静静的听着马谡的课,很是入神,而且院长此人都没有读全过《春秋》,他也更是听的入神!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并非在《春秋》这短时间都是战争”

    “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马谡自从开始给学生讲《春秋》,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滔滔不绝,讲了整整一个时辰的《春秋》课程,连院长都听了入进了《春秋》时期各路诸侯的火拼当中。

    没有人觉得马谡在给他们讲课,而是在给他们讲故事的感觉,这就要求讲课的先生要吃透《春秋》一书。才能够有如此的能力讲课!

    第二卷 谋取江东 第九十一章 许攸 三更

    第九十一章 许攸

    孙权与张昭与六千护卫军到了吴郡城外,城上的侍卫官看到了孙权与张昭,立刻下令开城门,迎接孙权进城。

    吴郡是孙权的家,孙权的夫人和老夫人都在吴郡,所有重臣的家眷也都在吴郡,此时孙权进了城,下令对守城官道:“集合所有城中的军队在东门”说完就直接奔向了自己的府邸了。

    而吴郡的老夫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彻底的败了。

    孙权到了家中,直接走向了老夫人的卧房,看到老夫人与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孙权进屋后,给妻子使了个眼色,妻子会意了孙权的意思,离开了卧房后,孙权走到了母亲身边,跪在了母亲面前,眼泪瞬间留下,看着母亲面庞说道:“母亲,孩儿没用,我没能把大哥的基业给保住,我们孙氏三代基业断在了我的手里”

    老夫人看着孙权满脸的泪水,说道:“儿啊,只要你为我江东子民尽力了,你就是好样儿的。至于基业本来就是人家的,我们孙氏是夺了人家的基业,最后让别人夺了我们的基业,这都是因果循环。”

    孙权趴在了母亲的腿上,痛哭着,妻子在门外听到了丈夫如此的哭泣,内心深处也已经平静不下来,强忍着,可是泪水一样的从孙权的妻子眼睛里流出来,滑过脸庞,泪珠直接掉在了地上,摔的粉碎。就像江东的基业一样,碎了!

    孙权哭过之后,身心轻松了许多,而后对母亲说:“我们要远行了,请母亲那好该拿的东西,我们去九江,投奔李哲,把荆州让给他也算是我孙权对江东的子民最后做的一件事情了”

    老妇人听到孙权这样说,内心想,权儿能有如此的做法,是位多么优秀的主子,在家破人亡的困境中,还要想着如何让百姓过的太平。

    所有孙氏家眷,还有江东重臣的家眷都纷纷动了起来。都聚集在了东门,老妇人与孙权的妻子同坐一辆马车,纷纷驶向了东门!

    孙权带着整整两万军队,和孙氏家眷与重臣的家眷一共五千人左右出了城。从北道去了会稽城方向!

    会稽城中,探子报说道:“孟获昨晚,率领十万大军攻占了建邺,孙权与张昭带领了一万军冲出了蛮军的包围圈,逃往吴郡,今早蛮军可能率兵攻打吴郡了。”

    甘宁一听,说道:“果然让主公说对了,座山观虎斗,可是孙权真的舍得江东这么大的基业来投靠我们主公吗?”

    话有说回来,毕竟孙权是主公的小舅子,老夫人是主公的丈母娘,如果真的来投奔我们,我们还真的不敢怠慢啊。

    徐州,傍晚时分,陈宫亲自到了私塾见了私塾的院长,说道:“你们这里新来的教书先生,才学如何?”

    院长说道:“不瞒军师,此人年纪轻轻,身怀大才啊,不是说让老夫自愧不如,而是让老夫佩服啊,时间竟然有如此的才学之人,屈指可数。”

    陈宫道“他的才学好的什么程度”

    院长琢磨这说道:“我曾结实过荆州雅士:水镜先生,他曾说过,世间有二人,我龙凤雏,年纪不大,都是有治世的大才,得一人可得天下,我都怀疑,此人是不是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啊”

    陈宫想,如果这样说,马谡此人在荆州,是跟随过庞统和孔明数年,定然在他们二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啊!

    陈宫告辞了院长后,出了门口,竟然发现对面的茶馆有众多人在门口围观,而且都是一些书生气的人围在一起。

    陈宫往茶馆上方一看,有一个锦旗,上面写着“只求一败”

    陈宫上前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一个客气的书生说道:“这间棋艺茶馆来了一个外地人,此人在徐州下棋从未遇到过对手,竟然在外面竖起锦旗,“只求一败”,这不是藐视我们徐州没能人吗?”

    陈宫道:“那就没有人来挑战吗?”

    这个书生说道:“有啊,这不都是吗?”

    陈宫道:“那你们为何不进去,在门口堵着干吗?”

    书生无奈道:“你还不知,这个人在门口写了个对联,扬言:必须对上对联的人,才肯配与他对弈”

    “有人对上吗?”

    书生道:“说是与他挑战,可没人能对上这个对联,第一关都过不了,怎么对弈啊,我们都连棋子都没摸到呢?”

    陈宫问道:“上联是什么啊?”

    书生道:“上联是:“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陈宫听了以后也琢磨一会儿!心想,此联巧妙,我陈宫一时间也对不出来啊!自己承认自己无法对出此联。只好摇摇头走了!

    陈宫回到家中想,此人能出得这样的对联,定然才学很深,也定然是安邦治国之人,何不会上一会呢?

    次日,陈宫走到了茶艺馆的门口,进了茶艺馆,茶馆的老板是个万事通,只要是徐州出名的人,他都要认识。

    老板看到陈宫进了茶馆眼前一亮,上前打招呼道:“原来是陈宫师来了,真是我这小店的荣幸啊”

    陈宫道:“我想上二楼拜会一下楼上的人,听说他“只求一败””

    老板道:“军师来,我带你去见见此人”

    说着,老板带了陈宫来到了二楼,此人素雅,看起来老练,又不禁有些沧桑的面庞,陈宫对着此人弯腰拘礼道:“陈宫见过兄台了”

    这个人一听是陈宫,变起身也拘礼道:“原来是徐州刘皇叔帐下军师,陈宫,公台兄到此,我真是受宠若惊了”

    陈宫道:“请问兄台贵姓啊?”

    “在下姓许名攸,字:子远”

    陈宫听到了这话后,内心大惊,许攸,此人是袁绍帐下第一谋士,官渡之战后,有话传出,说许攸此人投奔了曹操,可是现在为何在徐州?

    第二卷 谋取江东 第九十二章 马谡vs许攸 上 四更

    第九十二章 马谡vs许攸 上

    陈宫得知此人是袁绍帐下许攸,许攸是袁绍帐下第一谋臣,陈宫此刻打起了小算盘,如果能把许攸此人说动,让许攸投徐州,定然是徐州一大幸事。

    陈宫道:“原来是子远兄啊,你不是在袁绍帐下,为何到此了?”

    许攸道:“我家主公在官渡败给了曹操,都是因为我家主公不听我言,错过了战机,后来却又在不该出兵时他下令出兵,最后败给了曹操了”

    “我许攸当时一气之下,想投奔曹操了,可是曹操何许人,曹贼一个,身为丞相,却驾驭了龙庭,没有自立,但与自立没什么区别啊!”

    陈宫听到了这个,变心里有底了,原来许攸是无家可归了,如果他顺着往下说一点,就会让许攸留在徐州也说不定!

    陈宫道:“子远兄,既然离开了袁绍,来到了我徐州,何不留在徐州如何?”

    许攸道:“留不留在徐州,不是我说了算,而是由棋说了算,只要能在棋艺上赢了我,我便投奔谁!”

    许攸心想,小小的徐州,虽然有你陈宫辅佐,武将有吕布,可也成不了什么大气,最多在两年之内能拿下青州,而曹操如果真的想夺回去,那也是易如反掌,不会动老本。徐州刘备是个会治理州郡的能人,可是现在是战乱年代,这样的人成不了气候。如果是太平盛世,有为刘皇叔这样的人,定然能够天下太平,民富国强啊!

    陈宫道:“好,一言为定,明日我定然差人来与你对弈”

    许攸道:“随时恭候”

    陈宫走了以后,陈宫想,我徐州还真的没有能和许攸此人相比的人才,雅帝此人虽然学识很深,但年迈,更重要的是,雅帝此人不能让外人知晓,他是我徐州的秘密武器。不能透漏出他的消息!

    陈宫突然想,不知道马谡此人能不能胜任。

    陈宫一人来到了马谡的家门前,马谡的二哥马云的箭伤已经好了,正在院子里练武,陈宫在门口喊道:“马云,三弟在家吗?”

    马云往门外一看:“原来是陈宫军师,走到了门口,开门迎接陈宫进门”

    马云道:“三弟去为一家布庄算账了,听说这家布庄的账目乱套了,私塾的老先生请三弟帮忙去看看”

    陈宫说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啊!”

    “什么要多久才能回来了”马谡已经走到了门外!

    陈宫迎着马谡上前说道:“我陈宫有事找你幼常了”

    马谡说道:“公台兄客气,请直说吧”

    陈宫说道:“可知你们私塾对面有个(只求一败)的锦旗?”

    马谡笑道:“这个我看到过,为何问这个?”

    陈宫道:“设擂台的人,就是袁绍帐下第一谋士,许攸,许子远也”

    马谡当时听到陈宫这话,就震住了,许攸此人不是在袁绍的冀州,就应该是投奔了曹操了,为何在徐州!

    陈宫接着说道:“我想把此人留在徐州,为我主公刘皇叔效力,可是许攸开出了条件,只要在棋艺上谁赢了就为谁效命。”

    马谡道:“公台兄的才学可是徐州城内第一了吧,怎么不自己去与他对弈呢?”

    陈宫说道:“别说对弈了,第一关我都没有过去,许攸对弈之前,在楼下有个对联,我联对联都没有对上,根本不可能和许攸对弈”

    “我想幼常帮我这个忙,可否能带我出战,挑战许攸,为我徐州留下许攸”

    马谡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