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难。
毕竟这次的事情,说到底也是日本人咎由自取。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严绍的行事太过狠辣,心胸也显得有些狭隘。明明只要把油田的事情宣布出去就可以了,却偏偏隐瞒不露,反而是抓住这个机会狠狠的坑了日本人一把。
不过严绍这么做,也使得不少人不愿招惹严绍,毕竟没有谁会愿意招惹一个报复心重的家伙。
————————————————————
废了半天的口舌,诚勋这家伙却始终不愿意开口,严绍也有些皱眉。“这家伙不会是打算光收钱不办事吧…”仔细想想过去这家伙的行事作风,似乎也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其实诚勋心里也是很为难,毕竟上次他已经得罪了严绍一次,这次严绍好不容易带着钱又找上门来一次,要是他回绝了的话,往后恐怕就很难在从严绍身上得到什么好处了。
但是这次严绍要求的事情也的确是太大了些,八百多条枪,这可不是民国的时候。民国时期广东宗族间的械斗,双方持有的武器单是步枪就有万余枝,和民国时相比,这时的清政府对枪支的管制还是比较严厉的,当然,只是相对而言。不过要是严绍手底下的这些人闹出来什么乱子,那诚勋可就要担心自己的顶戴甚至是脑袋了。(史实,是1926年发生在广东清远琶江的事情,当时发生了宗族间的械斗,双方各持有的步枪达到万余枝,其他武器更不用数了…)
只是,那10万银元也是非常可口的一笔收入,再加上严绍如今的身家,稍微漏些出来就是诚勋无法想象的财富,这也让他有些犹豫起来。
见诚勋一边轻瞄着装满银元的箱子,一边又露出担心的表情,严绍笑了笑后开口道。“大人莫非是担心我会学那些革命党作乱?”
“这个…”他到还真这么担心,只是不好说出来而已。
看着诚勋为难的样子,严绍失笑道。“莫非大人忘了我是做什么的,我只是个商人而已,怎么可能会学那些革命党作乱(就算要做也不能叫作乱,而是叫革命),大人想想,我在安徽投了那么多钱办工厂,若是作乱的话,过去投下的钱岂不是全都大水漂了?就算我再有钱也不可能会这么做啊,何况为了办这些实业,我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不是用钱就能买来的…”
听到这,诚勋点了点头,也算是下定了决心。
的确,若是别人,比如说某个士绅的话,要这么多枪的确是该担心,但是严绍…
现如今严绍已经在芜湖投入了数百万的家资,如果真的学革命党作乱,一旦事情失败,他先前所投入的东西可就全都化为乌有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那我也就只好答应了…”想明白了后,诚勋点点头道。
其实这么做诚勋也松了口气,千里做官只为财,哪怕是做到了巡抚也是如此。
见诚勋总算是同意了,严绍也抱拳道。“多谢大人…”
巡防队扩编的事情得到许可了,接下来自然就是枪的问题。从怀里拿出了一张十万元的支票,严绍从诚勋那里得来了1000多杆步枪的枪证——————零头是送的。
不过就在严绍打算告辞的时候,诚勋却出言挽留了一下。
“大人还有什么事?”被诚勋叫住,严绍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现在还急着回家忙其他事呢,可没工夫留下来和诚勋一起吃午饭。
与此同时诚勋则是笑了笑后开口道。“先生何必这么着急呢,还有其他事情也要办一下的…”
“何事…”
“当然是好事…”说着诚勋上前拉住严绍的手,示意他坐下来说。“我记得先生这次去上海,好象是花了不少钱买机器,另外还在安徽买地打算栽培作物…”
“没错。”严绍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反正这都是已经见报了的,根本无法隐瞒。
听到的确有这件事,诚勋脸上的喜色更浓。“那敢问先生,不知道投了多少钱…”
“这个…”严绍迟疑了下,半响后才回答道。“若是旁人问起,或许我还会隐瞒下,不过既然是大人问起,那在下也只好如实回答了。这次我大概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了五百万元,再加上江淮平原上的种植基地和面粉厂、服装厂等,总金额大概在800万上下吧…”
尽管早有耳闻,但是听到这么大的数额时,诚勋还是吃了一惊。“如此说来,算上原来的纺织厂和新购的船运公司,全部投入岂不是达到了一千多万…”
“的确如此…”
轻点了一下头,诚勋迟疑问道。“那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可能再投一千万在实业上,请勿多疑,我绝无要害先生的意思…”
“这个…”严绍摇了摇头。“恐怕暂时是不太可能了,虽然资金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人的问题却很大,如今公司场面铺的太大,管理层严重缺失,很多人都是一个当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五个人来用,若是在多铺几个的话,公司很容易会陷入混乱…”
听到这里,诚勋虽然理解,但脸上还是有些遗憾。
看着诚勋脸上的表情,严绍有些奇怪的开口道。“不知大人刚才问这个,到底是…”对诚勋突然提到这个,他可是觉得很奇怪。
“到也没什么。”诚勋笑了笑。“相信先生应该还记得那个《奖励公司章程》,根据上面的规定,投集股800万的就可以成为商部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集股超过两千万的不但能成为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甚至还能得到特赐的双龙牌,子孙三代也可以世袭四等顾问官…”
“以先生的投资,头品顶戴自然是毫无疑问,但是想得到双龙牌的话,还差了一千万,所以我刚才才会向先生询问…”
虽说现如今全国境内能集股800万的商人也是一个没有,但如果自己的治下能出现一个集股超过2000万的实业集团,对诚勋来说同样是个不小的政绩。
现在吗,就给有些遗憾了。
不过他会提醒严绍这件事,其实也是想卖他一个人情,毕竟当初他收了严绍那么多东西,最后却是见死不救,就算他脸皮再厚也会感到一丝不自在的。
————————————————————
求收藏,求推荐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小小改变
“《奖励公司章程》?”
对严绍来说也就是那个双龙牌还有些价值,什么世袭四等顾问官一类的还是免谈了吧。
毕竟不管怎么说,那个什么双龙牌也是限量货,在一百年后也能算是个古董什么的,万一哪天子孙后代把家业都败光了,还能拿去卖钱。可是那个什么四等顾问官呢?再过几年清朝都没了,他就算有孩子又找谁世袭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奖励公司章程》对严绍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按照上面的规定,在投资超过八百万后严绍已经能得到头品顶戴了——————要知道他面前的这位安徽巡抚诚勋大人也只不过是个二品官,品级上还要比他低上一级。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毕竟人家好歹也是有实权的那种,管辖着一省之地,而他呢,除了个头品顶戴外,也就只有一个商部头等顾问官的职务。
“说不得从今往后,我还要称先生为大人呢…”在说完那个《奖励公司章程》后,诚勋笑着朝严绍拱了拱手。
“大人说的是哪里话…”
在一番寒暄后,严绍从巡抚衙门里出来,而诚勋也已经答应会尽管向上面申请,争取快些帮严绍把这个头品顶戴给申请下来。
不管怎么说这毕竟也是头品顶戴,比巡抚还要高一品,甚至可以和两江总督并列。就算没有实权,但至少在一般的芝麻小官面前这个头品顶戴还是很管用的。
而严绍也是投桃报李。表示只要诚勋把这件事办妥了,事后还会有一番好处送上。
————————————————————
从巡抚衙门离开后,严绍并没有在安庆停留。而是直接乘船返回了芜湖。对他来说现在还有很多事要做,可不是停留在这里的时候。
不过在离开的时候,他所乘坐的客轮上并不是只有他们一行人,还有大概三百多名应聘的女工,这也让客轮显得比较拥挤。
“没办法…”负责这件事的黄浩苦笑了一下。“这次工厂工人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不过才6000多人的工厂,居然缺了差不多快30000人。虽然在芜湖的招工进行的很顺利,但是芜湖毕竟只有十多万人,除非把全芜湖的女人都抓进工厂里。不然话想满足工厂的要求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也只能是到周边的几个城市试着招募一些,幸好我们厂改革后的名声不错,所以应聘的女工有不少。不然的话问题还真难解决…”
的确。全芜湖也就十多万人,排除掉无法工作的老人和小孩后,合适的女性估计也没多少了,这些女人也不可能全都跑到工厂里来做工,所以芜湖方面最多也就只能提供10000多的劳动力,剩下的就只能到南京、安庆等大城市和一些乡下去找。
要不是改革后,芜湖纺织厂的名声相当不错,恐怕人的方面对严绍来说还真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是啊…”看着甲板上都堆满了的女工。严绍也苦笑了一下,他还真怕待会船会因为装的人太多而沉掉。幸好直到船只航行到芜湖为止。都没发生什么意外,不然的话严绍也只能品尝一下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三次海难,不对,是船难了。
“不过,也不知道现在伊莱诺怎么样,一切应该还很顺利吧…”想到伊莱诺,严绍心底也有些想念。
这时伊莱诺乘坐的邮轮,已经抵达了印度洋。
因为绝美的风姿,在邮轮上伊莱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些独身的男士也都走了过来想邀请她一起吃个晚餐什么的,不过最后这些家伙都被斗鸡似的汤荔等人拒之门外,就算有几个能穿越火线的,也都被伊莱诺给婉拒掉了。
即便是已经离开了中国,也不代表伊莱诺就能清闲下来,至少现在还不能。
在船舱里,伊莱诺正戴着一个金丝眼镜,对临行前严绍刚码完的一份书稿进行着翻译工作。事实上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和本职工作。
前段日子因为忙着公司的事情,严绍的码字效率严重降低,连带着她的翻译效率也跟着下降,当然,这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比如说服装,再比如说到花园里去逛逛…
不过她清闲下来,不代表塔里斯那边也一样。
事实上因为码字效率降低的关系,塔里斯已经不止一次发电报过来抗议。如果这次伊莱诺回马赛不带一份书稿回去的话,可以想象塔里斯的脸色会变得有多难看。
虽然伊莱诺并不害怕塔里斯,但他毕竟是照顾了她许多年的叔叔,这也使得哪怕是在邮轮上,她都得不到一丝空闲…
“总算把今天的忙完了…”舒展了下身子,刚刚翻译完三千多字的伊莱诺松了口气。
将翻译好的书稿整齐的摆放好后,她也想起了远在中国的严绍。“不知道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大概还是老样子,一直都在缠着卡特吧…”这么说着,伊莱诺的语气里泛起了一丝醋意。
从某种角度上讲,她猜得其实一点也不错…
只是在用手抚摸了一下耳坠上的耳环后,她的心底却有有些欣喜…
————————————————————
在伊莱诺离开后,原有的芜湖纺织厂被改名为纺织一厂,八万枚纱锭和两千台织机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可以满足芜湖和安庆两地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而八千名女工也让纺织厂变得热闹了许多。
除此之外,大纯纱厂的两万多枚纱锭,和其他几家在华的日资棉纺厂也都将自家的机器拆解送到了芜湖。
日本那边也在加紧当中,只不过因为距离,再加上某种情绪上的抵触,所以速度上还有些问题。不过严绍也没在意,毕竟短时间内想把这些机器全部开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晚点送到正好能节省些仓库的空间。
女工的招募工作也很顺利,因为严绍良好的名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从芜湖、安庆、南京等地招募了10000多人。
而在有了经验后,这些女工也不需要由英国技师负责培训,完全可以由纺织厂自身进行培训,这也减少了许多麻烦。
当然,除了这些外,也有不少的麻烦存在。
比如说建厂所需的洋灰。
三十三万多枚纱锭和相配套的机器设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厂房的占地面积就相当的恐怖。再加上将来的面粉厂、服装厂和安全剃须刀厂,所需的洋灰已经不是原有的洋灰厂能够供应的了。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严绍也只能从上海的洋行那里收购了一些。
另外在江淮平原上的种植基地也已经开始了开垦工作。
因为时局不顺,没有土地的农民随处可见,招募起来到是比招募女工还要顺利许多。只是这时距离冬天也已经不远了,而棉花却是在4、5月份才能种植的,所以短时间内棉花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外购来解决。
事实上严绍已经开始考虑是否从美国进购一些细绒棉(陆地棉),毕竟南通的棉花产量有限,算上原有的大生纱厂后已经无法满足芜湖纺织厂的恐怖需求量。
除了要忙这些事外,严绍还给在上海的礼和洋行发了一份电报,从洋行那里订购了一千一百杆1904式68毛瑟步枪。
这些是替即将扩编的巡防队和卫队准备的,除此之外,工厂原有的安保队伍也将进行扩编。不过和巡防队相比,他们就只有一些警棍可以使用了。
对礼和洋行来说,这一千多杆步枪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再加上先前也曾有过合作。所以新到任的洋行经理在稍作考虑后,就答应了这次的生意。
而在把电报发出去后,本来严绍还以为至少也要在等上一两个月,那些订购的步枪才能被送过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等到了礼和洋行发货的电报。
其实会这么快,和他自己也有不小的关系。
当初他从礼和洋行订购了那些步枪后,对当时的礼和洋行给予了不小的启发。既然这种步枪这么适合黄种人,那干嘛不在中国推广这种步枪?
这时再加上诚勋在北京和湖北张之洞那边的宣传,顿时有不少人对这种新式步枪产生了兴趣。
当然,限于资金问题,真正动手购买这种步枪的督抚还一个都没有。不过在民间却有不少零星的买家跑到礼和洋行那里去购买,所以礼和洋行那里到是有不少的库存。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军或者是巡防营的指挥官自己出资替自己的卫队购买了一些,而在受到了这些人的推荐后清政府也已经开始考虑对这种步枪进行仿制。
虽然事情暂时还没有确定,但进行仿制的兵工厂却已经被确定为广东兵工厂、湖北汉阳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
这也算是严绍来到这个世界后,所产生的一点小小改变吧…
————————————————————
求推荐,求订阅~~~(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摊牌
11月的芜湖,天气已经变得有些寒冷,行走在道路上的路人几乎都裹着厚厚的衣服。
“可真够冷的啊…”搓了搓手,张顺朝着手心呵了口气。
虽说他身上穿的也不算少,工厂发下来的制服也是相当厚实,但是在这么冷的天里站岗还是让他觉得相当的冷。
“行了,别抱怨了,待会等到换岗的时候,咱哥几个到食堂去喝一杯就是了…”同样是搓了搓手掌,另一个门卫则是笑着道。
听到张有权的话,张顺和其他几个人都笑着应了一声。
这些都是些门卫,性质和保安差不多,手里拿着的也不是枪支而是警棍。事实上他们有警棍也就足够了,毕竟对外有巡防营在,他们只是负责维持一下厂内的秩序。
“权哥,还有多久到换岗时间…”在外面站的时间越久,张顺便越想赶紧喝点酒暖暖身子,所以在站了一会后,就向张有权问了问道。
“快了吧,大概还有半个多小时吧…”看了看手表,张有权抬头道。
“真希望时间能快点过去啊…”想起食堂里的饭菜,张顺咽了口唾沫。
就在张顺脑中想着食堂的饭菜时,远处突然驶来了一辆马车,尽管马车上挂着的是公司的标志,但张顺他们还是将马车拦了下来检查了一番,在确定马车上没有问题后才放行。
“这都第几辆了,不过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日子。居然来了这么多人…”抿了抿嘴,张有权有些惊讶。
“是啊,差不多都快到齐了吧…”一旁的张顺也点了点头。
在马车行驶到办公大楼后。李良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而这个时候在大楼前也有不少人早就站在那里,见到他们来了连忙上前寒暄起来。
这些人里既有和严绍一起从美国回来的,比如说李良和黄浩,也有公司在芜湖成立后从本地招募的,比如说付修明和李达。他们的共同点除了都是公司的中坚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很年轻…
如果说丁茂和柯富都是老一派的。那他们就是所谓的少壮派…
“对了,这次老板把我们都叫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啊…”在和付修明十分基情的拥抱了一下后。黄浩有些好奇的道。
听到黄浩的话,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在场的人都很清楚,作为严绍的‘亲兵’队长,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付修明绝对是第一个知道的。所以都想从他那里探听到一点口信。不过在听到黄浩的话后,付修明却只是神秘的笑了一下,并没有做出回答。
严绍把这些人叫回来要做什么,他当然是知道的,只是知道归知道,现在可不是把事情说出来的时候。
见黄浩卖起了关子,黄浩他们同时撇了撇嘴,不过心里却更加好奇起来。
在外面寒暄了一会后。众人便走进了办公大楼。
“很久没回来了,曾经看起来很大的大楼如今看起来也有些小了啊…”看了看已经有些显得狭小的大堂。李达笑了笑后对着旁边的人道。
“行了,你也别嫌弃了…”笑着拍了下他的后背,付修明笑了起来。“新的已经开始在建了,但那毕竟不是几天就能建成的,想要看到新大楼的话估计给等到明年夏天,眼下也只能将就着用下这个…”
当初因为纺织厂建的很仓促,所以整个大楼仅有三层高,当然对当时还只有几千人的纺织厂来说,这么大的办公楼也足够了。只是在工厂进化为集团后,在继续用这个大楼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一来大楼在纺织厂里多少显得有些麻烦,再者就是和越来越多的分公司相比,这个大楼也显得小了许多,若是算上准备中的一些项目,恐怕就连办公室都不够分的。所以在宣布集团成立后,新的集团大楼便走马上任。
和原有的办公大楼相比,新的大楼不但每个房间都铺设了电话线,而且严绍还出资从美国订购了相当数量的空调设备——————没办法,芜湖的夏天实在是太热了,单凭电风扇已经不足以拯救世界。
另一方面严绍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庄园里安置了几台空调设备,在严绍的家中感受过后,不少人也对这种新的温度调节设备有了很大的期待,连带着也对新的办公大楼期待起来。
在朝会议室门口新聘请来的一个漂亮女助理点了点头后,一行人鱼贯着走进了会议室当中。
等到他们走进了会议室后才发现,这个时候的会议室已经坐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巡防队和卫队里的头头…
看到这一幕,一些人暗地里已经皱了皱眉。
他们本来还以为这次只是公司的内部会议,主要目的也只是讨论一下公司未来出路什么的,但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比想象中的要复杂一些…
————————————————————
见人似乎都已经到齐了,坐在主位的严绍点了点头,示意所有人都坐下后,严绍直接将这次把他们叫回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你们对如今的形势怎么看…”
“这…”听到严绍这么说,在座的人都愣了一下,半响后才有个人开口道。“最近公司的形势…”显然以为严绍问的是公司的整体形势…
不过还没等他说完,严绍已经拍了拍头打断他的话。“抱歉,是我没有说明白,我想说的是,你们对这个国家的形势怎么看…”
“………”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在场的人里都是聪明人,到了这个地步自然明白这次的会议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经过了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李良第一个打破的僵局。“老板,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手指轻点了下桌面,严绍淡淡的道。“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李良你们是和我从美国一起回来的,应该很清楚我当初回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这个国家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所以我才会选择在芜湖兴办实业…”
听到严绍这么说,李良他们都点了点头,他们当然记得严绍回国时和他们说过的话。剩下的并不是从美国来的也都从李良他们口中听说过这样的话,所以到也没有疑问。
另一边,严绍则是继续道。“……虽然兴办实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有句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当然,这句话用在这里或许会有些……但如果清廷本身便已经腐朽了的话,那就算我们这些人再怎么努力,恐怕也很难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听到这里,会议室里的人都抬起了头,将注意力集中在严绍身上,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多少也猜到严绍接下来的话了。
“所以…”略微停顿了一下,见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严绍继续道。“我打算像其他的革命组织一样,掀起革命,推翻满清…“
“革命吗…“
对这个词,无论是李良这些从美国回来的,还是像付修明这样的本地人都不陌生。
实际上同盟会在美国的活动也一样十分活跃,只是大多都是在旧金山一带,在纽约的活动并不算很多,但就算这样李良他们还是听过一些同盟会关于革命的说法。
至于付修明他们则要更简单一些了,毕竟同盟会在中国的活动可是很活跃的,几乎每年都能听说以同盟会为名目的革命。而在听说严绍也打算这么做后,一些人的脸上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那,我们是要加入同盟会吗?”虽说并不是只有同盟会这么一个革命团体,但在所有团体当中同盟会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所以在迟疑了一下后,座位比较靠后的李达轻声道。
“不…”严绍摇了摇头。“我所想象的中国和同盟会的并不一样,所以我打算自立门户…”
听到这里,李达点了点头,没有在多说什么。
在把话都说开后,剩下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经过一番沉默后,所有人都表示愿意跟随严绍。
这也不奇怪,这次严绍叫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轻人。在这个年月对清政府抱有好感的年轻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正因为年轻,所以他们对革命也更加的热衷。另外在挑选人选的时候,严绍也很谨慎,挑选的都是能信得过的人,至少是现阶段不会背叛他的人…
“那我们什么时候起事…”在一切都确立下来后,黄浩略微有些激动的道。
回国已经一年了,说实在的,他对现如今的中国的确是失望透顶,再加上从小就在美国长大,没有什么顾虑,也因此黄浩才更期望能做一些大事。
而听到他的话后严绍却是一笑道。“不要心急,现在正是积蓄力量的时候,一切都要等到时机成熟再说。”
听到他这么说,李良等人都点了点头。
虽说现在清政府已经腐朽的差不多了,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短时间内清政府还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严绍就宣布起义的话就算他们再怎么对清政府没有好感,恐怕都需要考虑一下退出的问题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来自同盟会的麻烦
在确定在场的人都没有什么问题后,严绍点点头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相信你们也已经知道了,不久前伊莱诺乘船回法国去了,她这次回去并不是像表面上说的那样,是回去看望一下许久没见的亲人,而是去和她的父亲联系,希望在这件事上能够得到他的支持…”
说着看了一眼付修明那帮巡防队和卫队的人,严绍继续道。
“相信你们也很清楚,想要推翻清廷单凭现在的巡防队是不可能的,这不单只是因为人数上的问题,还有训练上的问题也是如此,毕竟巡防队的人过去都只是一些普通百姓,所接受的也只是传自巡防营的二流训练,甚至连二流都算不上。”
“伊莱诺的父亲是法国外籍军团第二步兵团的团长,而外籍军团则是法队中的精锐,每次战争中外籍军团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一支部队,而在第一步兵团留守总部的情况下,第二步兵团也是外籍军团中最精锐,同时也是实战经验最丰富的一支部队…”
“所以只要能够征得贝尔特朗那个老混蛋……咳咳,我是说伊莱诺父亲的支持,我们就可以送一些人进去接受训练。法国是陆军强国,在世界范围内至少能够排进前三,如果能到那里去学习,绝对要比继续巡防营那种连二流都算不上的训练要强…”
听到严绍这么说,李良这帮搞商业的也就算了。付修明这边这些巡防营和卫队的人却是心中一动。
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自身的毛病所在,因为巡防营的确是一支连二流都算不上的部队——————这还是只算国内的,要是算上国外的话…
而接受这种训练的他们。顶多也就是和民兵一个水平,战斗力吗,看家护院,和土匪什么的斗一斗也就算了,别的却是提也不用提…
这种程度的战斗力,在现在这个局势下保证公司的安全肯定没问题,但如果说是像严绍说的那样推翻清政府的话显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老板你打算送多少人过去…”略微沉默了下,付修明开口问道。
“15个…”扫视了会议室内众人一眼后,严绍给出了一个数字。“第一次的话。只送15个人去就可以了,等到第一批人熟悉了法国那边的情况后,我们这边再加大输出量…”
今天会把所有人都叫过来摊牌,其实也和这件事有关。
没办法。毕竟就要把人送到法国去了。你总不可能连为什么把人家送过去都不说。所以他干脆把公司内最信得过的这批人全都叫齐,然后摊牌…
“只有15个人…”付修明回头看了一眼。
整个会议室里坐着的几乎都是公司的管理层,而属于巡防队和卫队的人则只有10多个,嗯,确切的说是12个人,想要送出去15个的话,至少也要再变出3个人来才行…
“放心吧,并不是说一次性把你们都送出去…”笑了笑。严绍继续道。“这次的会议主要是和你们说明一下我的真正目的,至于要送出去的人则是由你们从巡防队挑选一些有资质且靠得住的人的出来。然后由我来亲自和他们说。不过要记得在挑人的时候一定要先和他们说明这次的事情具有一定危险性,毕竟外籍军团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到了那里后恐怕也要跟着到战场上走两趟…”
“这个请您放心,既然已经选了这碗饭吃,又有几个没有心理准备的…”付修明笑了笑道。
听到这里严绍也点了点头。“既然大家都没问题,那我们接下来等法国那边的消息就可以了,不过在这之前……”严绍看了看付修明。“我还打算送几个人到武备学堂去一趟…”
“不是已经打算派人去法国了吗,怎么还要去武备学堂…”听到严绍还打算派人去武备学堂,一个人有些奇怪的问。
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虽说清末新军的质量不错,尤其是北洋那边更是如此。但是说实在的,他们并不觉得在武备学堂学到的东西会比在法国最精锐的外籍军团中学到的要多,毕竟不管怎么说法国也拥有着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陆军之一——————往后二三十年就很难说了。
“我让他们过去,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学东西啊…”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严绍轻声道。
听到这句话,有些人明白了,有些人则没有明白…
————————————————————
在公布了自己的真正目的后,对自己的计划严绍并没有说太多,只是说了比较关键的两项而已。
一项是法国的事情,一项则是往安徽武备学堂送人。
前者不用提,自然是为了得到高素质的军官团,后者则是为了打入新军。
光绪三十年安徽巡抚诚勋招募新军300余人,由武备学堂毕业生负责训练,名为安庆武备练军学堂,这也就是说安徽新军的军官基本上都是从武备学堂出来的。
要是严绍能够把自己的人送进学堂里,也就等于是控制了一部分的新军,而如果能够由这部分进去的人在收揽一些新军里的人才,那么严绍起事后控制整个安徽的几率也就大了许多,这才是严绍会往里面派人的真正原因。
和前一项一样,这一项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在严绍的计划中却是较重要的一环。
与此同时,在离开了办公大楼后,从会议室里走出去的20多个人里,也有几个人的目光闪烁着。
他们并不是想要出卖严绍,应该说严绍在选人的时候还是很严谨的,或者说由不得他不严谨,毕竟只要选错了一个人,他就不得不抛下在中国的基业,从此亡命天涯。
所以这次召集来的20多个人几乎每一个都是被审议过十多遍才确立的,基本上都是对清政府抱有一定恶感同时对革新也有些兴趣的。
但是对清政府抱有恶感固然不会让他们出卖严绍,可也代表他们有可能会被别的组织收买、吸纳…
比如说,同盟会…
认真的讲,这个时候的同盟会已经不缺人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清政府的,而有着偌大名头的同盟会无疑是他们投奔的第一目标。
这个时候同盟会最缺的,其实是钱…
无论把革命这个字形容的多么高尚、纯洁,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要革命首先需要钱,买军火需要钱,起义开花红需要钱,发展组织需要钱,各种联系需要钱,甚至就连吃喝拉撒也一样需要钱…
于是在国外活动的同盟会和光复会成员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别的,而是募集捐款…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财主,严绍自然也是他们募集的目标之一,只是因为他和清政府的关系看上去似乎比较密切,再加上也不清楚他对同盟会的态度,所以同盟会便从一些中层和基层的人下手,想要吸纳一些这类人加入同盟会,这样一来至少也能先募集到一部分。
严绍奉行的是高薪养廉,尽可能的给管理人员提供较高的薪水。尤其是在从日本人那里捞了一笔后,严绍更是给从工人到管理层的所有人都涨了30的工资…
当然在高薪的同时严绍也没忘记在公司里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部门,只要发现有人做出贪墨的举动便直接开除,然后扭送到官府去…
这两者相加在使得公司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耍花样的同时,也让几乎所有人都变得富裕起来。尤其是那些管理层的人,一年的工资便有几百块银元。
要知道当时同盟会在05年一年中,从东南亚或欧洲等不同地方得来的十五笔捐款一共才只有一千二百一十元。
到了1906年底,《民报》举办周年纪念会,出席读者达6000人之多。现场有人呼吁捐款,响应者共181人,收得捐款780元。其后又有来自华侨区的230笔个人或机构的捐款,共计670元,另有15英镑。
正因为募捐困难,所以对同盟会的人来说只要在雨石集团的管理层里发展10个人,每年得到的捐款恐怕就比他们一年的募捐还要多。
而由于公司里的管理层大多是年轻人,对清廷没什么好感,所以连带着也就对同盟会的拉拢并不是很抵触。
在整个公司的管理层中,年轻一代自然不可能只有20多人,只不过这20多个人是最被信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