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扩张之路 > 扩张之路第26部分阅读

扩张之路第26部分阅读

    刀公司(其实全球也就这么一家),但严绍还是喜欢用直柄剃刀,就算危险且难用了些,但毕竟能享受到不少的福利。

    顺带一提,和吉列相比,可口可乐的盈利情况明显要更好一些,根据预计,可口可乐在05年的盈利规模甚至可能达到二十万美元。

    而在两家公司成长喜人后,严绍也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这两家公司开到中国来。不过对严绍来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中国这边的事情。

    “……刚从上海传来的消息,日本人那边似乎发生了内讧,现在已经有几家洋行宣布退出这次的倾销了,另外还有一部分洋行正在观望,不过似乎也有要退出的迹象,另外…”将严绍右脸颊上的最后一片胡茬刮掉后,卡特琳娜淡淡的道。“从成田茂身边传回来的消息,上海那边似乎已经发现了他和我们的交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那边都还在按兵不动…”

    听到卡特琳娜这么说,严绍在将下巴抬起来后轻声道。“已经察觉到了吗,我本来以为他们会更早察觉呢…”并不清楚其实是山口康介和山本本人替他争取了这么多的时间,严绍嗤笑了一声,不过想必这两个人也不可能跑到他的面前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那现在该怎么办?”将正在看着的杂志放在交叠在一起的长腿上,伊莱诺抬头看了过来。“还要继续下去吗?”

    “既然都已经被发现了,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最后一点胡茬被刮掉后,严绍用毛巾擦了擦脸。“而且你们不是一直都想把服装厂开出来吗,也不能让你们等太久了吧…”

    不管怎么说,既然日本人已经发现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隐瞒下去。

    而且在到手了五千万美元后,虽然严绍已经用去了差不多两千万美元,但还有三千万在手里。这些钱已经足够严绍做许多事情了,许多他原本就想做的事情。

    “首先,先把李隐那小子调过来吧…”严绍摸了摸下巴后轻声道。“说起来,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那小子了吧…”

    “确切的说,是已经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把杂志拿了过来,正和伊莱诺看着杂志的卡特琳娜补充道。

    “已经有一年了啊…”

    当初在从美国离开的时候,严绍的意思是等到他在国内有些基础后再把李隐那帮理工方面的人才给接过去。毕竟研究发明什么的,总是要有一个安定些的环境才好。与其仓促的让李隐他们过来,到不如让他们先留在美国,等严绍准备好一切再说。

    本来在纺织厂正式开工后,严绍已经打算让他们从美国过来了,谁想到没多久就碰上了日本人对安徽几个省倾销的事情。那个时候严绍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结果让李隐过来的事情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最后拖来拖去的,转眼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快过去了。

    得知严绍要把李隐接过来的消息后,李良心里也是一喜,毕竟不管怎么说李隐都是他的侄子。而且两者在定位方面并没有冲突,完全不需要担心李隐来了后会对他的地位造成什么威胁。

    于是在得到严绍的吩咐后,李良很快就给美国那边发了份电报,让还在美国的李隐收拾东西赶快过来。随后又按照严绍的意思,在距离纺织厂并不是很远的一个位置建起一座三层高的洋楼,打算作为将来的研究所。

    接到电报的李隐先是一愣,接着便安排起了行程。

    说实在的,这么久了没接到消息,他还以为自己已经没遗忘了呢。

    —————————————————————————————

    时间进入1905年的10月中旬,上海的人们一如既往的重复着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对那些上层人士而言,最底层的人们则是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依旧在为生存挣扎着。

    差不多半年前,标准石油用五千万美元收购了墨西哥石油公司这件事曾经在上海引起过一番轰动,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羡慕那个幸运儿。

    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这个人的身份一直都不为人所知。

    渐渐的,人们也就淡忘了这件事,毕竟生活始终是要继续下去的。

    只不过就在人们几乎快要将这件事忘掉的时候,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突然传来了有关那个幸运儿身份的消息…

    严绍,一个中国人,这就是那个幸运儿真实的身份…

    这对于上海的人们来说简直不可想象,因为就在不久前几家日资的报纸上还曾出现过有关芜湖纺织厂即将倒闭的评论,在这些报纸上严绍这个纺织厂的老板更是成为了不自量力的典型。

    怎么突然之间这个反面典型,就成了所有人都在羡慕的幸运儿了?

    “这个消息大概是假的吧…”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某个洋行的犹豫着道,这大概也是在其他人看来唯一可能的解释。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严绍却在芜湖宣布成立雨石集团,并将原有的芜湖纺织厂、水泥厂和船运公司纳入公司的范围,追加投资,预计全部投入将会达到五百万元。

    同时严绍还打算投入二百万,在江淮平原打造全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以保证纺织厂的原料来源,也避免将来会出现原料竞购的局面。

    除此之外还有除此之外还有面粉厂、服装厂和安全剃须刀厂等,全部投入预计将会达到惊人的一千万元…

    ————————————————————

    咳咳,该说些什么好呢?算了,不说了,继续码存稿中…(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一)

    在最初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日本人起先是不敢相信。然而等到消息被确认后,这个消息对日本人产生的冲击却是无法想象的。

    五千万美元,这么大的数字已经可以收购上海绝大部分的洋行了。

    比如说称雄于日本的三井洋行,别看他的对外贸易额达到了一亿七千万日元,但整个财团的实际资本恐怕还不到一亿。

    这就像严绍的芜湖纺织厂一样,四万多枚纱锭一起开动,每个月单是采购棉花就需要三四万、四五万块,一年下来在原料采购上至少需要花费两千万元,但全年的盈利却只有二三百万,第二年的话盈利或许能达到2、30的地步,再往后说不定能达到4、50甚至是大生纱厂创下的105的地步,如果不是日本人在南通肆意抬高原料价格,或许还能更多一些。

    当然,这些都只是假设而已,毕竟单是和日本人的较量就已经浪费了半年的时间,今年的盈利完全可以不用去想了。

    但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外贸额和盈利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和纯利…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对严绍采取的倾销战术已经彻底破产。因为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该用什么办法来让一个怀有上亿元的巨富资金枯竭。

    而稍后从三井洋行传出来的消息,更是让他们受到了进一步的打击。

    在三井洋行的会议室里,山本一脸阴沉的告诉找上门来的其他洋行负责人一个消息。“刚得到的确切消息。本洋行的销售主任成田茂和中国人进行了勾结,将他所负责的倾销到芜湖区的大部分纺织品都卖给了芜湖纺织厂…”

    听到这个消息,其他洋行的人先是一惊。然后就是一喜。

    因为成田茂是三井洋行的人,如果是他出现问题的话,其他人完全可以把这次事情的责任推卸到三井洋行身上,尤其是三井武,更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对山本条太郎发难。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在看了看其他人的脸色后山本已经冷笑着继续道。

    “除了成田茂外,各个洋行在其他城市的负责人。也都被那个中国人收买了,比如说三菱洋行的高柳。”说到这里山本轻瞥了眼因为他的话而脸色苍白的三井武。“在统计了一下他们手里的销售数据后,这次倾销到长江流域的过亿纺织品。至少有一半被那个严绍囤积了起来…”

    如果说刚才会议室里的人还在各怀鬼胎,那么听到这里,长桌周围的负责人们算是真的彻底变色了。

    ————————————————————

    虽然在囤积纺织品的过程中严绍已经用去了五千多万,但至少还有七八千万的资金在手里。已经明白不可能奈何严绍的日本洋行联盟。很快就停止了现有的动作。

    只是在停止了倾销战术后,他们便不得不承受失败带来的代价。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有三家日本洋行关门倒闭,还有两家洋行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在上海的业务。

    这些都是前段时间决定退出的那几家,当初为了得到山本曾经许诺的市场份额,他们甚至已经到了向银行借债支撑的地步。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居然会是这样…

    现在他们已经给自家的纱厂挂牌,打算将纱厂卖掉来偿还债务。避免洋行受到更大的牵连。

    除了他们外,还有几家日本洋行也陷入了困境当中。如果没有外力支持的话,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步入他们的后尘,其他洋行虽然还没有到要倒闭的地步,但也在这次的事情中伤筋动骨,一时间上海的日本洋行界一片哀鸣。

    而原本应该幸灾乐祸的英、德等国,却都升起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因为一切就如当初山本条太郎所预言的一样,严绍的确成了一个棘手的对手。

    现在对他们来说,最难办的恐怕就是如何应对即将崛起的雨石集团。

    雨石,取自滴水石穿之意,因为严绍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将外国势力赶出中国,并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不过当前对他来说最要紧的,还是在上海采购自己所需的兴办工厂的设备。

    在上海举办了招标会后,这次参与招标的洋行有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却唯独没有一家日本洋行,可见日本人已经恨严绍到了什么地步。在这次的事情使得几乎所有上海日商都受到波及后,不少日商甚至找到了日本在上海的总领事馆,想要请政府方面出面干涉,只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这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当初他们在安徽等几个省倾销的时候,清政府都没有进行干涉,如今他们失败了,要付出代价了,日本政府同样没有理由干涉,哪怕这次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如此的巨大,大到日本政府都有些肉疼…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能在眼睁睁看着自己变得一无所有后还是能心平气和的,所以严绍在上海筹备招标会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两次刺杀——————如果说光明正大的拿着武士刀或者是手枪冲过来也能称得上是刺杀的话…

    这其实也在严绍的预料之中,所以这次他来上海前几乎将半个卫队的人都带了过来,那几个‘杀手’甚至还没冲到严绍身前,就已经被严绍的卫队打成了马蜂窝。

    而之后陆元鼎知道了这件事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因为这明显是日本人来寻仇的,就算杀了人严绍也只能算是正当防卫罢了…

    “不过,我还真没想打你居然敢来我这里…”看到严绍有些嚣张的坐在自己面前,森健一喘了几口粗气,克制着自己冲上去揍他一顿的心情。

    “我有什么不敢来的…”严绍粲然一笑,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笑得很嚣张,嚣张人到让森健一几乎快要克制不住自己。严绍却是没管森健一那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只是继续着自己的话。“就凭那几场二到极点的刺杀吗?还是已经回国当苦力的山本条太郎…”

    山本到是没到回国当苦力的地步,但也的确是落魄到了极点。

    在接到了有关严绍的情报后,山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可以替自己承担大部分责任的人。为了推卸掉自己身上的责任,他把山口康介和成田茂推了出去。不过山口康介已经跑掉了,所以根本无法追究,最后山本也只好把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成田茂的身上,作为支行在上海地区的销售主任,成田茂本人的地位只在山本之下,这也意味着他有足够的资格替山本背黑锅。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确和严绍有勾结,并因此成为这次倾销计划中洋行联盟损失如此大的罪魁祸首。当然,在被山本派出去的人抓回来时成田茂也曾经辩解他并不知道李良等人的身份,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还有谁会相信他的话…

    再把成田茂和其他一些人都推出去后,山本凭着过去立下的功劳总算没有落得个剖腹的下场,但也被免去了支行长的身份,被人送回了国内,而且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相信他这辈子都很难翻身了…

    “是啊…”听到严绍谈起山本,森健一也低声笑了起来,笑声中的怨毒令人不寒而栗。在这次的事件中,森健一的洋行情况也是非常的不好,虽然没有到需要关门的地步,但情况也是非常的凄惨,为此他和其他洋行也曾找到三井洋行的大楼去,想要山本为这件事情负责,结果等到了三井洋行后他们却得知山本居然早就已经回国去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森健一他们才明白原来山本早就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一直在瞒着他们。而山本的继任者在见他们时,也摆出了一副‘与我无关’的表情,根本不听他们的要求。

    实际上山本能活着回日本,和他们的损失这么大多少也有点关系。

    如果说这次事情的损失全都是由三井财团来承受,那三井财团的上层哪怕是把山本给碎尸万段了恐怕也无法宣泄出心头之恨。

    但现在不同,如今是几乎所有在上海的日本洋行都遭到了重创,并非只有三井洋行一家。在这次的事情中三井洋行虽然也跟着伤筋动骨,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不会有动摇根基的危险。而其他的洋行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关门大吉,这些洋行的倒闭对他们的股东来说是场灭顶之灾,但换一个角度看的话,对三井洋行来说却等于是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坏事也因此变成了好事…

    最后三井财团决定对其他洋行采取坐视不理,甚至是趁火打劫的措施,这也让森健一这帮人对三井财团和山本本人恨之入骨。

    “既然山本已经走了,那你还来这里干什么,是想看看我们这些对手落魄后的狼狈样子吗…”

    听到森健一这么说,严绍笑着伸出食指。“我还没那么无聊,而且山本也就算了,过去我可是连你的样子也没见过,就算我真的想嘲笑谁,也不可能会跑过来嘲笑一个过去我从没见过的人,我这次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身子往前倾斜少许,严绍笑了笑道。“我这次来只想收购你们洋行旗下的纱厂或者说是购买你们纱厂里的机器…”

    “什么?!”

    ————————————————————

    求收藏,求推荐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二)

    收购纱厂,这就是严绍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没错,他确实是决定花三百万把芜湖纺织厂扩大为中国境内,甚至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纺织厂,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愿意花冤枉钱。

    最近这些年日本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在中国只有不到40万枚纱锭的情况下,日本的纱锭总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若是算上在中国的甚至更多。

    只不过日本在华兴建棉纺织厂的势头,虽然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但真正掀起热潮还是在1906年,也就是已经狼狈回到日本的山本条太郎获得成功后,所以这次参与倾销的日本洋行联盟所拥有的纱厂,几乎都在日本本土。

    纺织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为此日本兴建了大量的棉纺织厂,这些纺织厂虽然大多是头几年建的,不过机器设备并不算很老,至少不会和最新式的纺织机器有太大差距。

    在来之前,严绍已经让人调查过一番。

    这次由日本洋行联盟控制的棉纺织厂中,其中有七家已经关闭,现在正在挂牌等待出售,另外还有五家虽然没有倒闭,但也在考虑出售的问题…

    虽然这十二家纺织厂只占了日本洋行联盟四十多家纺织厂的四分之一(有些洋行拥有的纱厂和纺织厂不止一家),但全部加起来也有十多万枚纱锭和四五千台织机,另外还有配套的轧花、清花、锅炉等机器。

    这么多的纺织机器。如果是按原价出售的话,至少相当于三四百万银元,但现在却只需要用一半甚至是三四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下来。这种好事严绍怎么可能错过…

    而且剩下的钱还可以再买一批机器,这么多的机器全部投入使用的话,严绍的芜湖纺织厂甚至有可能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纺织厂,完全有能力满足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云贵和四川等七个省一亿七千多万人的需求。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的棉纺织厂都位于日本本土,而从日本把机器运到长江里可是件麻烦事。不过考虑到这些机器低廉的价格这点麻烦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先是把我们弄垮,然后在收购我们旗下的工厂,你还真是好算计…”听到严绍的话。森健一先是一愣,接着便露出了讽刺般的笑容。

    严绍笑着摇了摇头。“你可别都怪在我头上,要知道是你们上门来找我麻烦的,可不是我主动招的你们…”

    “是啊…”惨笑了一声。森健一缓缓的道。“我们当初鬼迷心窍相信了山本的话。才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这只能算是我们自作自受吧…”和其他洋行的人一样,现在森健一最恨的还是山本,对严绍到是没多少怨念。

    “那,对我提出的要求你怎么看…”见森健一似乎已经想明白了,严绍笑着点点头。虽说他很清楚以森健一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拒绝自己的提议,但他也怕这帮家伙倔脾气起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抬头看了严绍一眼,森健一惨笑着道。“我还有回绝的余地吗…”

    听到这样的回答。严绍脸上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

    ————————————————————

    和其他洋行相比,森健一的古谷洋行情况已经算是不错了。

    就连他都到了这种地步。其他洋行的情况可想而知。虽然也有一些洋行并不愿意把旗下的工厂设备卖给严绍,有两家甚至就是出钱雇杀手的,但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妥协。

    毕竟在经过了重创后,他们已经只剩下弃车保帅这条路可以选择。

    而且现在在上海似乎也只有严绍有这个能力,能够一次性收购如此多的机器设备。

    看到严绍在上海跑来跑去的,转眼间就将那十二家的十多万枚纱锭和两三千台织机全部买下后,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有种复杂的心态。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不是很在意的中国商人,居然有一天真的成了他们的心腹大患。

    不过和这些人的复杂心情相比,严绍则要显得惊喜了许多。

    因为不久前又有三家纺织厂找上门来和他谈起了收购的事情,这三家里有一家是属于日本的,另外两家则是华商的纺织厂,其中一家就是1895年创办的大纯纱厂。

    在历史上这家纱厂因为经营不善的关系于1905年被山本条太郎租办一年,结果当年山本就取得了白银十二万两的纯利,第二年山本干脆就将这家有着两万多枚纱锭的纱厂收购下来,命名为上海纺织第二厂,算上02年收购的第一厂,两家工厂在1908年至1914年8年间的年盈利率达27,年均纯利达15上下…

    只能说,真的是经营不善啊…

    (的确是经营不善,你看换了一个当家后,第一年就盈利了,而且当时山本第一年的年租银才5万两…)

    不过在这个历史上,因为山本被严绍连续玩了两次的关系,所以大纯纱厂一直都在苦苦坚持着,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次大纯纱厂找上门来,就是因为见到严绍在上海的收购风潮后,希望能够在严绍这里讨到一个好价钱来还清大纯纱厂所欠的债务。

    “林兄…”无视了对方至少比自己大三十岁的年纪,用手轻轻的掰了两下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严绍淡淡的道。“不知道你打算开价多少?”

    “如今工厂被我经营成这个样子,我也不求回本,你看二十万如何…”到是没介意严绍的称呼,林瑞惨淡的笑了笑。

    “二十万吗…”严绍点点头。

    认真的讲,和其他的洋行,尤其是那些已经倒闭的洋行相比,二十万的确是有些多了。不过林瑞的大纯纱厂毕竟和日本纱厂不同,所以严绍也不打算在这个价码上为难他,反正就算是用二十万来买,也一样有不少赚头。

    “行,一会我就开张支票…”说着严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见严绍同意了,林瑞也连忙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那就多谢了…”

    等到严绍亲自将林瑞亲自送出房间后,一直在屋后回避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走了出来。

    “算上这家新签下来的,这次大概已经收获十七万枚纱锭了吧…”在严绍的身边坐下,看到他的脸上隐约间透露一些疲惫,伊莱诺有些温柔的道。

    一旁的卡特琳娜也只是静静的坐在这里,并没有像往日一样热衷于打击严绍。

    “是啊,十七万枚吧…”将两人揽在怀里,虽然有些疲惫,但严绍还是自豪的道。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谈收购的事情,他几乎是从早忙到晚,连带着精神也变得疲惫了许多。但是看着一笔笔的生意谈下来,他的心底也有了一丝成就感。

    因为时机把握的不错,这十七万枚纱锭只用去了一百五十万银元,算上原有的八万枚纱锭,严绍所拥有的纱锭数量已经达到二十五万多枚。

    若是算上剩下一百五十万所能收购的纱锭和织机,严绍所拥有的纱锭数量将能达到惊人的三十三万多枚,织机的数量也能达到千台。

    在1905年华商棉纺厂所拥有的纱锭数量只有不到四十万枚,直到1913年也只有六十多万枚。换句话说如果这些纱锭真的能到手的话,严绍的芜湖纺织厂将会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国第一大,甚至是亚洲第一大纺织厂,这也将成为严绍手中第一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

    看着严绍像是小孩子炫耀玩具一样的自豪,伊莱诺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是啊,第一项第一,所以你要多顾惜一点自己的身体啊…”

    “没错,要是死了的话,可别想我们两个给你安排后事。”将揽住自己的胳膊拿开,卡特琳娜撇了撇嘴道,只是里面的关心却是谁都能感觉得出来的。

    看着她那副言不由衷的样子,严绍笑了笑后将她重新揽在怀里。

    卡特琳娜在挣扎了几下后,见没有挣脱也就放弃了,不过一旁伊莱诺偷笑的模样却让她的脸色变得有些发红。

    在来之前,严绍已经想到这次行程可能会遇到危险,所以就把两人留在了芜湖,让她们继续弄自己的服装设计去,虽说这两个人的身手甚至比卫队里最好的士兵都要好,但他总不能让自己的女人陪着自己一起冒险。

    两人虽然不愿,但面对严绍的强硬最后也只能留下,只是最后却是让严绍多带了些人,最后也就出现了严绍带着三十多人的卫队赶到上海的情况。

    有三十多人保护,两人觉得应该能安全许多了,谁知道刚把严绍送出芜湖,就传来了严绍遭到刺杀的消息。

    虽然之后传来的消息说严绍并没有受伤,但两人还是惊慌后怕起来。于是便不顾严绍的劝阻,从巡防队里又抽调了两个班近三十人赶到了上海。

    因为知道严绍的情况,再加上过去和严绍交情不错,所以陆元鼎并没有为难他。而严绍最近遭遇的事情少了,和这六十人的防卫力量也有一定关系…(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百零五 棉花

    现在还不是民国时那种混乱年代,六十人的武装力量还是有不小威慑力的,这也让严绍能安安静静的在上海谈完全部生意。

    首先展开的是招标,这次参与的洋行很多,基本上除了日本的洋行外几乎各个国家的洋行都参与了进来。不过最后中标的洋行和上次一样依旧是英国的怡和洋行,对此严绍也有些无奈。

    没办法,虽然当初怡和洋行落井下石的举动让严绍对哈里森他们的好感降低了许多,但这么大一笔生意哪怕是在上海能吃得下的也没几个,换句话说严绍其实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而在那仅有的几家洋行里怡和洋行的条件是最好的一个。

    这次和上次的结果差不多,也是八万枚纱锭和两千台织机,只是在附赠品上有些区别。上一次的附赠品是免费赠送洋灰厂的设备,价值不多,也就是值两万银元而已。这次送的则是一套用于生产安全剃须刀的设备,同样价值不高,三万多银元。

    不过招标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他事情也就结束了。

    相反,这只是意味着麻烦的开始,首先别的不提,严绍收购的那十七万多的纱锭就需要想办法弄到芜湖去——————严绍并不打算在上海开厂,尽管这里是中国棉纺织业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上海龙蛇混杂,竞争实在太激烈,想要盈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在辛亥革命后上海将会成为同盟会的地盘,而作为督军的则会是那个著名的‘杨梅都督’陈其美。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的评价可不算好,如果把工厂留在上海的话很难保证这位仁兄不会上门勒索点什么。

    然而想把这些纱锭弄到芜湖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由也很简单。这时除了像大纯这样的华商棉纺厂外,只有小部分的日本棉纺厂是在上海的,剩下的大部分都位于日本本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中国全国的棉纺织厂数量只有不到三十家,注意,这里也包括了外国在华棉纺织厂。而日本人在中国大规模投资棉纺业则是在山本条太郎获得成功后的事,现在在中国的纺织厂数量一共也不过才几家而已。纱锭的数量更是只有十多万,单凭这么点数量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所谓的倾销。

    这次日本人能够对安徽几个省进行商品倾销,动用的大部分都是日本本土的那些纺织厂。后来倒闭的也几乎都是这一部分。

    “所以首先给想办法,把那些机器从日本运回来…”说到这里严绍苦笑了一下。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中国,纱锭只有不到四十万枚,就算算上洋商在华投资的棉纺织厂后也只有五十万左右而已。而同期的日本则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是中国的两倍多,在考虑了下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后,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

    “就只是把机器运回去而已吗…”听到严绍的话,伊莱诺嘴角微翘划出了一个优美的弧度。

    “是啊…”严绍脸上的苦意更浓了。“还有很多事要办啊…”

    不用伊莱诺说他也知道,还有厂房、工人、设备安装等等等等方面的事情。

    算上从英国人那里买来的后,二十五万枚纱锭需要的厂房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些也就算了,还有漫长的设备安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员工的问题。

    过去两万多枚纱锭的时候芜湖纺织厂就需要两千多名女工来操作机器。如今一下子猛涨到了三十三万多枚纱锭,至少需要三万四五千名女工才行。这么多的工人别说招募就是管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以划分厂区,以八万枚纱锭作为基准,分成四个厂…”将窗户打开,在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后,卡特琳娜将被风吹起的红色长发用皮筋扎起来后,任由头发散落在白皙的后背上。

    严绍微微颔首,这也是这个时代工厂的惯用做法。

    比如说历史上的大生纱厂就分出了好几个工厂,另外还有日本的上海纺织厂,也被分成了一厂、二厂、三厂和四厂什么的。

    虽然严绍更喜欢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厂区内,但他也清楚三四万人堆在一起有多难管理。就算是为了下面的人着想,也必须把工厂分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

    在招标会结束后,严绍只是在上海停留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带着伊莱诺他们乘船返回了芜湖。

    不过在离开前他留下了几个人,让他们安排船只先把大纯纱厂和其他在棉纺织厂的机器运回芜湖。至于那些还在日本的则是慢慢再说,反正这件事也急不来。

    严绍这次的上海行成果很丰富,不但一次从其他人手中购得了十七万枚旧纱锭和八万枚新纱锭,也得到了近五千台织机。

    另外还有服装厂、面粉厂、安全剃须刀厂所需的机器设备。

    其实严绍还打算在马鞍山把钢厂也建出来,但是在考虑了一下后不得不先将这个计划暂时搁置。

    现在严绍并不缺资金,想建钢厂的话,别说一家,就是十家也没问题。但是现在摊子铺的实在是太大了,单是那二十多万枚纱锭就已经找不出足够的管理人手。服装厂、面粉厂那边纯粹是紧巴巴的抠出一些来,安全剃须刀到是比较简单,直接从美国那边调就可以了,这也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严绍依然会建剃须刀厂的原因——————反正他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雨石集团原有的基础,再加上服装厂和面粉厂,对严绍来说已经是极限了,若是在弄个钢厂出来的话,严绍真的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变出来人手…

    在严绍返回芜湖后,长江流域内的棉纺织品价格也开始逐渐提升。

    本来已经几近停工的芜湖纺织厂终于得以重新开工,而这个时候除开原本的四万多枚纱锭外,还有两万枚已经安装完毕,并且正式投入生产当中,剩下的最后两万枚也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只是还剩下调试等步骤而已。

    “接下来,这里就挂换块牌子挂了…”

    返回芜湖后,正在棉纺织厂内巡视的严绍,看着距离彻底竣工已经不远的棉纺织厂,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在他的背后,丁茂和柯富等人到是没有吃惊,显然他们已经听说过要建分厂的事情了。

    “对了,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还有别的什么事发生吗?”

    “有…”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被严绍留在芜湖的李良走了上来。“老板,棉花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真的?”听到他这么说,严绍也是一喜。

    对此,李良只是认真的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也是刚刚传回来的消息。

    “那好,快带我去看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严绍先是和其他人打了声招呼后,就拽着李良的胳膊朝办公大楼的方向走去。

    在朝办公大楼走去的路上,李良也在和他说着有关棉花的事。

    “原本为了能够开拓一片新的原料产地,我们曾经在江淮平原划下一片地来建了十多个试种基地。并且花费了大价钱,从美国那边购买了大概一百多种细绒棉的品种,就在前不久,这些细绒棉的种子终于开始收获,试种基地那边的人在经过了一番挑选后,最后找到了最适合江淮平原土地、气候的一个品种…”

    等到李良说完,两人已经走进了办公大楼里面。

    将严绍领进自己的办公室后,李良从一个玻璃柜子里拿出了一团棉花。“这个就是前不久试种基地那边送过来的样品,原先被称作九号棉,因为它在一百多种细绒棉里它排行第九,不过在它成功脱颖而出后,试种基地那边已经将它改名为一号棉…”

    “形式主义…”在撇撇嘴,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不屑后,严绍用手触摸了下李良手中的棉花。“那么以后全都拜托你了,1号棉…”

    棉花主要分为四大种类,分别是草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

    其中草棉也叫做非洲棉,原产于非洲南部,分布于亚非两洲,由于纤维粗短,商业上也称为粗绒棉,在后世几乎已经绝迹。

    之后就是亚洲棉,中国在陆地棉全面推广前广泛栽培亚洲棉,由于纤维粗短,商业上习称粗绒棉。因其不适于中支纱机纺,且产量低,后来在50年代被陆地棉取代,过去严绍从南通收购的鸡脚棉就属于亚洲棉。

    在亚洲棉中,鸡脚棉明显属于最好的那一种,不过这种棉只适合21英支以下的中、粗号纱,这也是大生早期一直以10支、12支产品为主的一个原因。

    在之后是陆地棉,也就是所谓的细绒棉,其实认真的讲海岛棉在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力等方面都要比陆地棉好。海岛棉同时也叫长绒棉,是纺制高档和特种棉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也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