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茅山宗师 > 茅山宗师第35部分阅读

茅山宗师第35部分阅读

    子和尚,就是以前师父提到过的那个弹子和尚?

    师父说过,茅山派虽然号称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但是传承正宗道法的门户已然逐渐凋零,而相继萌生的别派分支却是日渐增多,说到这个弹子和尚,就要说一下茅山派的发源历史,我师父属于茅山密宗一支,而谷潭则是显宗一分支,但显宗和密宗皆由上清派传承下来,这也是最具考证价值的说法。

    但在民间却非如此认为,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大致有四种说法,第一种便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上清派传承下来的正宗一脉,第二种说法,乃是茆山李老君传下来的一个派别,而第三种说法就不具考证,乃白莲教演化出来的民间法派,第四种说法,便是前面所说的弹子和尚传下来的一派。

    其他先不说,要说也奇怪,为什么茅山还有个和尚开派的说法呢?究其原因,这位和尚乃是从一个漂浮来的蛋中所生,天生神异过人,师从云梦山的“袁公”学习《如意册》中的法术,袁公其实是一只白猿,他看守了天宫的秘籍《如意册》,此书通篇讲的都是神异变化之法,泄尽天地之密,亦是天地至宝,仙府洞天之中所密藏,对普通的修道者来说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此法十分简单,易学易会。

    袁公把这书中的内容传给了弹子和尚,为表明心迹,弹子和尚学会之后便将《如意册》当着猿公的面烧掉,于是,弹子和尚就怀着一身的本领下山开派,后世凡有讲神异变化、飞天遁地一类法术的便多数是出自此茅山了,但是这个门派究竟怎么会叫茅山的,就连师父那会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师父倒是肯定这个弹子和尚的说法有点根据,因为曾经在世间的确出现过《如意册》手抄本的传闻,既然有传闻,自然不会是空|岤来风了,只可惜那样的天地至宝,一般的修道之人确实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第四卷 天道地道 第十章 怨气横生

    话说到这个玉佛珠,乃弹子和尚的遗物,不由得让我震惊万分,要知道弹子和尚本身就是位奇异之人,再加上修习了《如意册》,那真可谓是随手一掷便是天材地宝啊,若此玉佛珠真是弹子和尚之物,那它的价值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而严子君却用几百万两银子来判断此物的价值,倘若被修道之人知道,定会气得一蹦三丈高吧。

    就在我惊叹那玉佛珠之际,眼前的柔弱女子慧兰突然冲上前要夺回自家的至宝玉佛珠,可是书生严子君似乎早已料到,猛地翻手一巴掌重重拍向慧兰的脸颊--

    慧兰身子柔弱,竟是被这个翻脸不认人的畜生一巴掌打倒在地,就在此时,我面色一惊,那严子君居然从腰间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并咬牙切齿地向慧兰扑下!

    我终于忍不住大叫一声,由于我的意识在此刻混乱不堪,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忍不住大叫,甚至连自己的叫声都未听到,与此同时,那地面上瘫倒的慧兰以及身旁的书生严子君突然扭头看来,我浑身冷不丁打了一个寒颤,他们竟是在看向我,而我再次看向慧兰时,却看到了我平生再也不想看的东西,那慧兰的脸皮竟在一瞬间腐烂发黑,只有两颗眼珠子耷拉在眼眶下面,恐怖的样子并非只有她一个,严子君本是俊美高瘦的小书生形象,也在同一时间变了模样,那全身浮肿溃烂且能依稀看到一只只小东西在他的身体皮肉里蠕动,我只觉脑壳上的头发根陡然倒竖起来!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这样?!我在心里惊恐大叫,但我像是被什么束缚住了,感觉全身都动弹不得,想跑也根本无法挪动半步,可是那貌若腐尸般的两人,竟在对我咧嘴一笑,是冷笑?是讥笑?还是。。。

    突然!一道白光自我的腰间飞射出来,在空气中急速的旋转一周,也就是这道白光的出现,那两个腐尸顿时仓皇大叫一声,同时一闪没入庙堂之中,而我也在这一刻双眼一黑,意识尽消。。。

    心口一股闷气憋得我受不了,我猛然睁开双眼吐出一口大气,然后就是大口大口的吸气,放眼四周,竟是一片漆黑。

    这是。。。对了!今晚是多子奶奶的头七,我怎么还睡着了?!

    使劲地给自己一个巴掌,瞬间将所有的意识收回体内,可是当我真正醒转过来后,才发现我全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我暗暗吃惊地擦拭掉额头上和脖子上的汗水,并仔细回想起刚才那个怪梦,不对,甚至可以说是个奇怪的噩梦才对!

    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呢?还有那两个人,两个腐尸!它们为什么会影响到我的梦境?还有!最后那道白光明明是救了我,那道白光。。。

    我急急地看向腰间那个小布袋,不错,那会儿我还能感觉到什么,白光确实是从我腰间闪现出来的,这么说,是媚儿在关键时刻救了我?

    想想也是,我身上虽然也有几件上佳的法器,另外还有邪煞之主布邪宝剑,以及茅山镇山八宝之一的九老仙都印,但是这些家伙什都只是单纯的法器而已,它们不可能有自主的灵智去解救我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狐灵媚儿了!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有感激,有惊喜,当然也有一丝丝宽慰,媚儿能有此善举,也不枉师父当初没有炼化她的妖性,看来她的确道行不浅,而且心中还略有一丝善根,我咧嘴一笑,道:“谢谢媚儿姐姐搭救!”

    “小呆子,我只是被两个冤孽打扰了好觉,出去吓走它们罢了,至于救你么。。。没兴趣,不过在我们的契约未完成之前,我尽量不让你死。。。”

    我头皮一阵发麻,同时老脸也热的烫人,敢情那两个冤孽是打扰了她睡觉,不是特地救我就算了,还这么贬低我,我不觉苦涩地叹了一声,和一个狐灵签下契约,还被人家时常贬低得一文不值,这算哪门子事啊?!

    哎呀!只顾着胡思乱想,差点又把多子家的事给忘记了,我抬头看了看虚空,此时月色已近中天,看来距离子时不远了,我不再理会媚儿,扒着墙头就翻了过去!

    “呼~~~”

    我刚刚踏入宅院的瞬间,一股森冷的阴风立时扑面而来,这个院子里几乎都被阴气所笼罩,可是外面却一丝也没有,我心头一惊,大叫不好,急忙冲向多子家的堂屋正门。

    阴气弥漫,怨气横生,我没料到多子奶奶的怨气会这般大,本以为她们都是一家人,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教训一下那个恶毒的儿媳妇,但我现在明白已经晚了,书中所说,身带怨气的阴魂,必须要死人后才能平息怨气,进入地府报道,但死的那个人自然也会产生怨气,需要再有人死垫背,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也不是什么办法,除非在害死人之前就平息怨气!

    堂屋的房门是关着的,且没有听到里面有一丝声音,我赶忙取出桃木剑,并手持镇邪符咒,一脚将房门踹开,堂屋之中,入眼的是一盏枯黄的油灯放置在桌案之上,只是我四下张望,却未看到一个人影,多子呢?还有多子的母亲,他们去了哪里?

    “呜呜呜~~~”

    突然间,我低头一看,却发现一个手持菜刀的人影颤颤栗栗地躲在桌案下面,正闷声抽泣呢,此人可不就是多子的母亲,而多子,多子呢?

    我走进堂屋,冷声问道:“你这个女人只顾着自己,多子呢?!多子去了哪里?”

    多子的母亲几乎精神崩溃地看向我一眼,或许是看到我这身行头和家伙什,顿时明白了我的身份,忙爬出桌案,一把甩开菜刀,连连向我作揖道:“不知道是大先生来到这里,大先生不要生气啊,那个老太婆哦不。。。我婆婆今晚要回来索命,求大先生救救我啊救救我啊!呜呜呜~~~”

    对于这个野蛮的女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当即冷声问道:“你怎么知道你婆婆今晚要来索你的命?白天你不是还很得意的吗?”

    “我我。。。我知道错了。。。呜呜呜~~~”多子的母亲整个身子已经抖的厉害,说话也是前言搭不住后语,抽泣着,哽咽着,她缓缓转身,伸手指向中堂上的墙壁,道:“大先生你看看,那不是用血写着索命两个字么。。。呜呜~~~婆婆我错啦,是我心狠,是我心肠歹毒,我不想孝顺您,还想方设法害死您。。。呜呜~~~”

    “嗯?”我讶异地看向墙壁,并未有什么索命俩字啊,而且上面连一丝异样的痕迹都没有,看到这里,我猛然低头看向多子的母亲,只见她披头散发地趴在地上,却是始终没让我看到她的面容,我心里隐隐想到什么,立刻大声怒喝道:“抬起头来!”

    第四卷 天道地道 第十一章 解怨之法

    “呜呜~~~呜呜呜~~~”

    多子的母亲依旧带着哭腔,但在我的怒喝声中,还是缓缓抬起头,看到她的双眼没由来的让我浑身一颤,她的瞳仁漆黑大睁,且布满怨气,难怪她会出现幻觉,看到什么索命的字,原来她已经中招了!

    我暗自懊悔自己着实笨到家了,多子奶奶怨气难消,地府自然不会收,那么便不存在什么头七不头七,一个冤魂要想索命,只需在晚上阴气盛的时候出来即可,如果怨气足够强大,很容易害死生人,而被害死的便要继续延续那口怨气,再去找下一个延续者,这就是俗话说的就是死也得找个垫背的,垫背,就是背负怨念,无法投胎转世。

    此刻多子的奶奶已经在试图上多子母亲的身,意欲勾走多子母亲的魂魄,但多子母亲生性刚猛,或许是那把菜刀起到了作用,刀本带有煞气,再加上多子母亲本身的强盛阳气,多子奶奶想害她还是有点难度。

    让多子母亲看到“索命”的字眼,我已然明白,乃是让多子母亲自乱阵脚,骤减其自身阳气,多子奶奶也好趁虚而入,这会儿很明显多子奶奶即将成功控制住多子的母亲。

    我扬起桃木剑想逼出多子奶奶的冤魂,但她已经进入到多子母亲的身体内,如果她铁了心不走,那我一剑刺出,一定会同时伤到多子母亲的,虽然我对这个狠毒的女人没什么好感,但她毕竟还不该死,不然也不会让我碰到这件事了。

    多子母亲全身剧烈的颤抖,我知道她现在不好受,好受才怪了,要说这也是她罪有应得,所有事情都是她一手造成,现在倒是知道错了,受罪也是活该!

    我没有多想,当即取出九老仙都印,虽然我不知道此印的威灵有多大,但是能在伏龙|岤内震慑一群邪恶的僵尸就可以看出,九老仙都印可是茅山至高法器的一种,我一手持印一手持剑,猛然打向多子母亲的头顶,在其头顶的三寸处停下,并怒声言道:“人有人道鬼有鬼路,你们已非一路人,你何必苦苦折磨于她?!”

    天眼被我打开,九老仙都印果然是至高法器,在多子母亲的头顶自行发出一抹金色光芒,将其周身笼罩在内,我可以看到多子奶奶痛苦难捱的表情,她似乎有点受不住压制想出来,但是又无法化解怨气,所以狠咬着牙关拼命往多子母亲身体内钻。

    我一看火了,给你留退路你不走,好话说尽你还是不听,纵然你有莫大的冤屈,只顾一意孤行也不能由得你胡来啊!

    九老仙都印罩住她的头顶,我扬起桃木剑便作势欲打,多子奶奶突然挥手求饶,道:“大先生饶命,呜呜~~~”

    原本我还有些火气,被老人家这么一哭,想想她的遭遇的确可怜,可是她虽然求饶,但我还能感应到她的怨气未消,我深深叹了一声,道:“你的遭遇我很同情,但是你若害死了她,那么多子谁来养活呢?”

    说完这句话我马上就后悔了,多子呢?!

    “多子?多子。。。呜呜呜~~~”

    恍惚间,多子奶奶一闪离开了多子母亲的身体,我四下环顾,却再看不到多子奶奶的身影,我下意识地叫了声不好,若是我猜想的不错,多子奶奶一定是去找多子了,找多子,带走多子。。。

    我心下一急,对着多子的母亲就是一声大吼:“多子在哪里?!”

    多子母亲刚刚苏醒,被我这么一吓唬脸色顿时发白,手指颤抖地指着西屋道:“那那。。。那里面。。。”

    我几乎在多子母亲说话的同时便扭头踹开房间的门,伸手捏出镇邪符咒猛打进去——

    “啊~~~”

    一道凄厉的惨叫一闪远去,而伴随着传出的,正是多子哭鼻子的声音:“奶奶。。。呜呜~~~”

    我看到多子的第一眼,多子正坐在地面,双手深深抓住地面上的土,浑身不停地发抖,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我弯身来到多子身边,轻声安慰道:“多子,没事了,已经没事了。。。”

    无法想象一个几岁的小孩儿变成这般无助和极度恐惧的样子是多么的可怜,多子看向我,强忍着哽咽声道:“初七叔叔,我看到奶奶了,呜呜~~~”

    我深深吐出一口闷气,伸手拍了拍多子的肩膀,道:“她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她还是很疼多子的,是吗?”

    多子缓缓止住哭声,道:“初七叔叔,我好怕,但我还是很想奶奶。”

    “嗯!”我点头应承一声,道:“你要学会长大,要让你奶奶知道,你自己可以照顾自己,让她放心,知道吗?”

    “。。。嗯,我听你的初七叔叔!”多子迟疑了一下,还是很单纯地点头答应下来。

    我微微一笑,将多子搀扶起来,这才看的他的指甲里已经渗出血丝了,唉,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

    带着多子走出房间,我愕然发现多子母亲竟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多子脸色绷紧,声音颤颤地问道:“初七叔叔,她死了么?”

    我没有回答,而是上前探了探多子母亲的气息,气息微弱但还算没有断,说明她没事,只是吓昏迷了而已,我扭头安慰了一句多子,随之又有个极大的问题困住了我,多子奶奶虽然暂时被我震退,但是保不齐她还回来,或许在我疏忽的时候,也或许天天回来闹腾,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得想办法化解掉她的怨气才行。

    想来想去,我不免低头看向倒在地面的多子母亲,眼睛一亮,我有办法了不过这个办法还需要多子母亲的配合才行,而且还要一次见效,否则就要走最后一步,送鬼入地府!

    所谓送鬼入地府,乃是对付怨气极大的恶鬼,实在无法化解它们的怨气和戾气的,便用人阵合一法,用刀或者匕首直刺入地,所谓人阵合一中的“阵”,乃是极阳阵,也可称之为聚阳阵,此法曾被萧秉生使用过,为什么要用极阳阵送鬼入地府,依照茅山的术语来说,凡法者以至阳治至阴,皆有“入地”之力,大阴盛者,阳即衰灭,然大阳盛者,则置斯于地府,不得超生,也就是说,当极阳之气与极阴之气对撞之时,极阳大过极阴,便有“入地”之力,不过这个入地可是无法投胎转世的,要下地狱受酷刑,但若是极阴大过极阳,这样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若有此类,那么施法者必亡。

    当然,我还是想妥善解决此事,不到最后一步,决不能轻言其他,将多子母亲搀扶到床上,我便开始布置,先用镇邪符咒封住每一个窗户和大小门路,再将桃木剑悬挂在堂屋门口的玄关位置,如此,我相信暂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

    下面就是实施我的解怨之法了,我取下多子母亲的一根头发,并告诉多子:“我就守在门口,若是你母亲醒来就马上告诉我,这次能救你们的,或许也就是你母亲了啊!”

    第四卷 天道地道 第十二章 梦境再现

    多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道:“初七叔叔,我听你的,可是。。。她不会有事吧?”

    我微笑着拍了拍多子的肩膀,道:“相信我,不会有事的,放心吧。”

    说完,我转身走出房门,来到堂屋门口外面,并踅摸一个木凳子斜靠在门框上坐下,将桃木剑放在一边,随即取出符箓密咒篇开始翻看,虽然和师父在一起的日子不算很长,但也有数月之久,其间师父每每传授茅山术时,我也一一默记下来,但这么许久也只是多看了一些浅显易懂的符咒以及阵法的形成和实际运用,对于高深一点的密咒大阵还没有得到师父的许可,但现在为了化解多子奶奶的怨气,我不得不寻找化解之法了。

    师父曾言道,一般的道士最不愿遇到冤魂恶鬼,因为如果遇到,既不能直接除掉,又不能轻易化解,属于比较麻烦的一类,若处置不当,还恐落个恶业,除非是修行日深的高道,法力广大,可轻易化解此类怨气,但放在一般道士身上,必须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书中对于身带怨气的冤魂有言,冤魂必须杀人,才能平息怨气,如此才能顺利进入地府投胎转世,而被它们所杀的人自然也有怨气,这样就形成了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所以为了遏制它们的怨气,就必须让它们认为它们杀了人,这样才能泄掉怨气,而在茅山术中,有一符咒可迷惑冤魂的眼睛,并附于别物上面,让冤魂看到一个活人的假象,从而杀死泄怨,此符便是活命符!

    我拿出一张符纸,按照书中所述,我皱着眉头刺破左手中指,很快鲜血流出,此血为童子眉,由于我还未破身,所以我还是童子身,而我中指上的血,在茅山术中,便称之为童子眉,童子眉为至纯至阳之血,比朱砂以及黑狗血的作用还要大,但为什么平时画符没有用到童子眉,原因在于童子眉珍贵之极,还有就是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每次都刺破手指玩儿。

    用童子眉在符纸上面很快画出一个人形符图,我同时也默念几句密咒,随之将多子母亲的头发放在上面,并用画好的符纸将其包裹起来,做完之后,我还得寻找一个承接此符的实体,不然此符的威灵再大也发挥不出来,那么下面的事就需要一个人帮我去完成了,此人正是多子的母亲。

    将包裹好的符咒收进衣兜里面,我深深地呼出一口闷气,今晚眼看就能摆平此事,却没料到还是让多子奶奶跑掉了,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的修行不足的缘故,唉,折腾大半宿的时间,还差点将多子母亲搭进去。。。

    我缓缓靠在门框上,仰首望着虚空,或许只有那点点星空里,才有让人身心自在的地方吧,我现在有点明白师父为什么总是喜欢仰首望天了,他望的并非孤独寂寥,而是缥缈无尽的无上大道!

    一丝丝凉意袭来,我不禁向后靠了靠,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的短暂安静,让我不自觉地犯起了困,也不知多子奶奶今晚还会不会再去而复返,为了以防万一我只得守护在这里,可是现在的我孤身一人,没有了师父在身边淳淳教导,我又回到了当年压坟人的那会儿,一坐下就开始犯困,一犯困就开始迷糊,不知不觉,我眼前一黑,便又进入了梦乡。。。

    四周还是阴沉沉的一片,仿佛这里压根就不存在什么阳光明媚的天气,但如此浓厚的阴气,着实让我不解,这些阴气都是来源于何地呢?

    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多阴气的汇聚呢?我不得而知。

    让我惊愕的并非是这些阴气,而是我又回到了这所庙堂前,还是这座装饰气派暗藏古蕴的庙堂,只是我还是无法看清庙堂门头上面的那块匾额,所以我暂时还不知此庙里供奉的是哪位神君仙道。

    两道身影匆匆走来,我渐渐睁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看着严子君和慧兰再次重复着上次的那个桥段,他们不是已经相互拆穿了真实面目吗?为什么还在一起?

    往下看,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们接下来所做的一切,竟和上次所见完全一样,而且就在慧兰拿出那颗玉佛珠时,我已经猜到下面严子君的态度瞬间转变了。

    一切如家常便饭般按部就班地重复下来,我只觉自己在不同的时间观看着同一场戏,很快,严子君拿出匕首刺向慧兰,这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揪,我知道,他们的面容很快就会变得可怕丑陋,对了!媚儿呢?媚儿这次会不会再次出现,将我这个近乎怪诞的恐怖梦境惊醒呢?

    我焦急地等待着媚儿的出现,但同时我的心绪也乱如麻,不过马上我又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这两个怨气冲天的冤孽不停地马蚤扰我的梦境,一定不是偶然,那么它们是谁?我白天并未在周围感觉到有什么怨气极大的迹象啊,可是它们却能轻易进入我的梦境,这。。。这该如何解释?

    果然,二人齐齐转头看向我,那两张丑陋且恐怖到极点的面容,还是将我吓了一跳,但。。。这次我决心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场景究竟是什么地方,我强忍着内心的恐惧作祟,极力向前面的庙堂靠近,靠近,靠近。。。

    越是向前靠近,我越是能感觉到一股极重的阴邪气息一点一点地将我笼罩在内,以至于不让我正常的呼吸!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走到庙堂近前,而此刻,我全身已经在瑟瑟发抖,无法控制的恐惧感自我的内心深处不断涌现,我不由得震惊地想道,这里究竟是哪里啊,居然邪乎到如此地步,我好歹也是道门弟子,怎么连阴气都扛不住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的确无法再向前一步,我能清楚地知道,若是我再向前一步,指定就走不掉了,因为。。。因为四周所笼罩的阴邪之气已经凝重到我无法动弹的地步!

    可是我还没有找到心中的答案,就这么离开我还是不甘心,我更加不能允许严子君和慧兰再次跑进我的梦境里,所以咬了咬牙,决定拼一把,如果就此撂在这,也可顺利的见到师父了,想罢,我猛地向前迈出一步,身子前倾,我终于,终于看到了那块匾额上面的字眼了,而就在这时,我彻底无法呼吸,突然!还是那道娇小的白光闪电般出现,一切仿佛预先计划好的一样,我胸口一阵发闷,猛地睁开眼睛呼出一大口闷气,这个梦境终于结束了。。。

    第四卷 天道地道 第十三章 土地庙

    东方天际渐渐泛亮,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没曾想这么一迷糊,竟是将后半夜就这么过去了,不过被那个怪梦纠缠着,却是没有达到一点休息的状态,反而让我累得一塌糊涂,梦中的一幕幕依旧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严子君、慧兰,他们二人两次出现在我的梦境里,这,到底在向我预示着什么呢?

    对了!在最后那一刻,我还是看清楚了庙堂的匾额,只是我想不通庙堂乃神圣之地,为什么会汇聚如此浓厚的阴邪之气呢?

    要说那座庙,正是人尽皆知的土地庙,而里面所供奉的自然就是土地爷了,为什么阴邪之气都汇聚到家门口了却还未引起土地爷的注意呢?甚至土地爷似乎并不在那座庙里,若是在,想必那些阴邪之气定然不敢前去马蚤扰了,只得唯恐避之而无不及呢!

    土地爷,古时尊称为“福德正神”,或许普通人认为土地爷的官位小,殊不知土地爷可是大有来头,天地未开之前乃混沌一片,也就是无极,后盘古开天辟地,无极化为一神,正是现在的土地爷。

    某一日,土地爷兴之所至,想起自己也不知活了多少个年头,如今已年迈,倒不如找佛祖说道说道,讨个永生不朽的法门,听闻佛祖在天宫做客,便悠哉悠哉地上天宫了。

    但是天上有六界三十三重天,寻来寻去一时半刻的也未寻到,却误打误撞跑进了三清宫,土地爷一想,先去参见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一眼便识得土地爷的前身,道:“你是无极的化身,为何来到这里?”

    土地爷老实地应承道:“我是来天宫寻佛的,却不想跑到了这里。”

    元始天尊见土地爷年迈,走路已现蹒跚之态,便道:“我和你算来是同出一源,也算是骨肉至亲了,我把手上的如意送给你,就当成一只拐杖吧,若要寻佛祖,天上宫殿多,不好找,不如到灵山一趟。”

    土地爷谢过元始天尊,拄起如意拐杖便走,要说这如意拐杖,那可不是等闲之物,它乃元始天尊随身的宝贝,戳一戳,鬼神惊,敲一敲,震九州啊,要它长,便上撑天、下柱地,厉害的紧。

    土地爷拄着如意拐杖寻旧路回去,路过南天门前,看到天门紧闭着,土地爷心想:三清宫是去过了,这灵霄殿还没有去过。

    便对着守门天将道:“诸位,请行个方便,放我进去一观如何?”

    天将不识得土地爷前身,听到此话顿时一惊,随之大声喝道:“你这老头,怎么这般不知礼数,这里面也是你能撒野去得的吗?”

    土地爷说:“的确没有来过这里,顺道一观,这又有何妨呢?”

    守门天将登时恼怒,青龙当即发难,上前就要抓住土地爷问罪,想将土地爷推下界去,其他几位天将自然也一哄而上,土地爷那也是动起火来,提起拐杖便横扫过去,众天将急忙闪躲,这一拐便打在南天门上,把天门顺势给打开了,众天将哪里不知轻重,急奏报玉帝,玉帝大怒,急命天蓬元帅,率领二十八宿、七曜星君去抓土地爷,土地爷见天宫来势汹汹,也不慌也不忙,再次拿起拐杖迎上前去,只打得天兵天将大败而归。

    玉帝闻奏败报,不得已,便派天将去灵山佛祖那问缘由。

    佛祖道:“此神灵原是无极化身,天地未开,先有无极,天地生成之后,才有神仙佛祖,天地万物皆由混沌生成,九州大地,原为无极之根,对待此神灵,只能尊敬,不可冒犯,若是惹怒了他,我也很难抵挡啊”

    玉帝一听,悔之不及,但事已出,也只好请佛祖出面,佛祖拂不下玉帝的面子,出灵山而显大神通将土地爷收服,投到灵山火笼中烧死,但,土地爷化成灰烬,灵识归真却是不灭,玉皇大帝担心他再闹事,便想法儿安抚,佛祖派了灵山使者遍游天下,让穷乡僻壤之土地无不建立土地祠,家家户户皆遍设土地神位,如此,土地爷便成了立庙最多的神。

    这个传说乃当年吴大先生说给我听的,据他所说,这个典故也是曾经一位道人路过时闲聊所说,而吴大先生那点道道,自是那位道人所传授,至于那位道人的道号名讳,吴大先生也闹不清楚,只因那位道人声称闲云野鹤惯了,虚名浮利无足轻重,只是告诉了吴大先生他姓马,而后据吴大先生推测,那位马道长乃清末时期出外游历高道,若论他修道的法门具体来说,应该是茅山派传人。

    只可惜吴大先生拜师无缘,只得在破庙里整天念叨,而梦境里的那座庙,就是土地爷的庙堂,论起来土地爷的神通大了去了,怎么可能让漫山遍野出现阴邪之气呢?

    我正值胡思乱想之际,屋子里突然传来多子的叫声:“初七叔叔!快看,我母亲醒了!”

    第一次从多子的口中听到他称呼“母亲”二字,我不由得感慨万千,还是危难之时血浓于水啊,只是不知道多子的母亲有没有醒悟过来呢。

    我忙站起身走进屋子,果然,多子母亲已经睁开双眼,现在看来,多子母亲的眼中已经没有了那丝强悍,而是多了几分脆弱和温和,见到我,她的眼眶不由得红润,看那激动的架势,像是要起身给我下跪,我赶忙阻止了她。

    多子母亲还是连连道谢道:“谢谢大先生救了我们娘俩,我至今方知自己的罪过,呜呜~~~”

    我心里一乐,总算是明白过来了,唉,若是早点明白该多好,但事已至此,我只得往下说:“先不说这个,昨晚算是挺过来了,但是今晚就难说了,所以要想彻底化解掉你婆婆的怨气,你务必在今天天黑之前帮我办好一件事!”

    “什么事?!”多子母亲脸色一白,嘴唇微微发颤地问道。

    我直接道:“再帮我画一幅孤坟图,就要第六天出现的那幅!”

    “啊?”多子母亲浑身一抖,连忙向墙角缩,口中也不清不楚地急急道:“大先生饶恕大先生饶恕!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作恶了,呜呜呜~~~”

    我摇头一叹,道:“现在还不知道错就没救了,我说这个不是让你承认犯错的,而是为了解救你们母子,哼,你的那点把戏,我也算想明白了,若是我猜的不错,你定然是每天换一幅画卷吧?”

    “。。。嗯,呜呜~~~是我嫌弃婆婆年老无用,但又怕别人说我闲话,所以我就。。。”多姿母亲悲声启齿,终于将我心中所想证实出来。

    我接着道:“所以你就想了个一举两得的办法,用七幅背景相同的画,要了你婆婆的老命,既达到了你的目的,也落个贤惠的美名,是吗?”

    “大先生明鉴。。。”多子母亲不敢再往下说了,只是不停地抽泣。

    我苦叹一声,人呐,总是在铸成大错后,并收拾不下烂摊子才想到悔悟,这样只能自己种因自己去收获果报,我现在做的,只能将她的一举两得回到原初的清净,我立刻道:“我且不问你这些画是何人帮你画的,如果他还有良知,就应该再帮你画一幅,而且要快!”

    多子母亲听明白我的话,顿时连连点头道:“是是!我马上找他画去,今晚之前一定画好!”

    我想了想,再次安排一句:“此事关乎天机,如果不想让你的果报加重,就别乱说出去!”

    多子母亲再次重重点头应承,而后向多子默默地看了一眼,含泪走出房门。。。

    我心里微微触动,就在她看多子的那一瞬,眼睛里明显多出了一抹属于母亲的慈爱,唉,我终于为多子的未来松了一口气,也不再担忧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因为本该属于他的一切亲情关爱,已经回到他身边了。

    只是多子,对于母亲临走时的注视,依旧保持着冷漠的态度,但我相信,他以后的日子里,会慢慢感受到母亲的真诚的,想必他的奶奶看到这一幕,心里的怨气会不会消一些呢?

    当然,想要怨气如此轻易的消散,是不可能的!

    第四卷 天道地道 第十四章 回龙谷往事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今晚将此事解决,独自经历这些事,若非在危机时刻有媚儿相助,恐怕我还未化解多子奶奶的怨气便已被梦境中的冤孽撂下,若是师父还在,定会骂我笨了吧,不过那个梦境我至今还未想出个所以然来,也不知梦境里的一切在预示着什么,什么呢?

    趁着这会儿得空,我向多子问道:“多子,听你们所说的上山坡村是什么地方?你家也是属于这个村子吗?”

    多子闻言立刻认真地摇头,道:“不是的,听奶奶说,我们家和以前几家是一个村子的,为下山坡村,和上山坡村正好是两个隔不远的邻村,其他几家不知怎的,在几十年前搬走的搬走,死的死,奶奶说,原先下山坡村的老祖先并不是在这里扎根的,而是在好多好多年前,生长在上山坡村的另一边一个山谷里,听说那个山谷里景色很美很漂亮,但是现在。。。这两个村子的大人都不准小孩子往那个山谷去玩,说是有狼怪专门吃小孩儿的,但我知道那是骗我们小孩子的。”

    说到此处,多子的小豁牙微微露出,似乎勾起了他的一些美好的童年记忆,但马上他又沉默下来,或许是提到了他的奶奶,不免再次伤心了,唉!

    我心里微动,道:“山谷?既然山谷之中住着那么舒服,风景又那么美那么漂亮,你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搬出山谷?而且还不让小孩子进入里面呢?”

    多子听闻我的话,竟然缩了缩身子,似乎想说些什么又不敢说似的,我替他向四周看了看,当即道:“怎么?不方便说吗?还是你不知道?”

    我突然看到多子没由来的慎重,他竟是比我还小心地向外面看了一周,才低声说道:“我知道!”

    随即,多子缓缓道出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神秘故事,这个故事原来还是发生在多子的父亲身上,要说多子的父亲已经离家出走五年之久,他又是如何知道父亲的事呢,当然,中间有人告诉了多子,那人就是多子的奶奶!

    多子奶奶告诉多子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告诉多子,其实他的父亲并非是不顾家,非但不是个窝囊怂货,还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

    此话说来要从五年前说起,起因自是那让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神秘山谷,也就是下山坡村原本所在的位置,那个山谷名为回龙谷,据说当初还是个汇聚龙气的风水佳地呢,至于下山坡村的人为什么一下子搬了出来,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至少多子还不懂那些,他能告诉我的,便是他奶奶告诉他关于他父亲的事。

    传说当年回龙谷里的下山坡村是个极为富庶的地方,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自给自足的富贵之人,更是